時間:2022-02-24 04:28:51
序論:在您撰寫口岸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高新,出口,競爭力,安徽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奮進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提升,結構優化,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直接表現,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決定了貿易產品的結構優化,決定了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因此,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后,利用TCI指數、MI指數和GL指數測度了安徽省高新產品出口的貿易競爭力、比較優勢和產業內貿易情況,并得出結論,最后提出了擴大高新產品出口規模和優化出口結構的政策建議。
一、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概況
近年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呈現出跨越發展態勢,出口產品和企業集中度較高,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涌現出來,帶動了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一)高新產品出口跨越式發展。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1995年的1.2億美元國際貿易論文,發展到2009年的15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19.7%。出口額占全省總額比重從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產品出口額的年均增幅遠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長速度,通過高新產品出口,拉動了我省精細化工、汽車配件等產業的發展,為省內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產品集中度較高。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全鋼子午線輪胎、鍍鋅板等新材料出口4.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2.6%,生物醫藥及器械出口4.6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0.6%,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9%,光機電一體化1.5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0.1%。高新產品出口呈現產業集聚現象,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核心期刊目錄。高新產品的九大類產品中,以上四類產品出口額占總額高達92%。
(三)出口企業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豐原集團、華文國際、華安進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業累計出口10.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0%。戶均出口規模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隨著出口企業發展壯大,其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也日益增強。
(四)出口主體性質多元化。全省高新產品出口中,國有、外資、集體民營企業三分天下。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36%,國有企業出口5.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35%,集體民營企業出口4.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29%。
二、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
隨著全省高新技術產品規模的不斷提升,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提上議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現狀,下面將從TCI、MI和GL三大指數,詳細分析近年來安徽高新技術產品分類競爭力情況,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而揚長避短,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出口競爭力。
(一)使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衡量[1]。貿易競爭力指數(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斷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衡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別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TCI指數取值范圍為-1≤TCI≤1國際貿易論文,當0≤TCI≤1時,意味著該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1≤TCI≤0,意味著該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九類產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數: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電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軟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機電一體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醫療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環保與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現代農業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
1.基礎和優勢
雙流縣具有發展臨空自貿經濟建設自貿區的良好基礎。
首先是區位和空港優勢。雙流機場作為我國內陸和中西部首位機場,已成為引領中國中西部、輻射世界的國際航空樞紐,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進入全球前50位的機場。雙流國際機場正在“量質并進”的快速發展,其通航城市數量、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量,都居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
第二是自貿平臺和口岸優勢。雙流是中西部地區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保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縣域地區,是中西部地區發展臨空自貿經濟最具備條件的區域。雙流是成都“三中心”“一樞紐”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向西向南開放合作的貿易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剛剛確立的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重要區域,在制度創新和配套改革上可以先行先試。
第三是產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的“工業強縣”建設,雙流縣已經初步構建了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以臨空服務業為引領、以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在過去的新能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機械加工、新型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大力培育以新興電子信息和航空制造維修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也初見成效。雙流縣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的排序也大幅提升,目前為第13位。
第四是科研和創新資源豐富。雙流擁有在中西部縣域地區首屈一指的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優勢。目前,縣內聚集了中科院光電所等30多個科研機構和四川大學等7所高等院校,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二;西航港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近年來,我縣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廣泛合作,建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培養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如:
深度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構建“產學研政企金”協同創新體系,與中物院、電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學、核動力研究院、清華科創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50多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了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現已初具規模,并聚集各類研發平臺102個,其中國家級24個,這為發展高端新興服務業提供了智力保障。
同時,雙流還面臨著越來越廣闊的科技創新的宏觀有利環境。9月初四川被納入全國首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雙流必然是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前沿和主陣地,將得到在全面創新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政策紅利,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試錯和探索解決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激發創新者動力和活力、深化開放創新等方面,開展改革探索,將對雙流“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帶來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2.探索和創新
2.1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
雙流縣于2014年10月出臺“學習借鑒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的實施方案”,主要在以下領域進行了探索:
區港聯動通關一體化。將航空口岸功能延伸至綜保區,實施海關和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監管試點。“區港聯動”使機場和綜保區的通關能力、物流效率得到明顯提升,同時有效支持綜保區企業發展,進一步發揮了綜保區對產業集群式發展的促進和對外貿的拉動作用。
創新商事登記制度。已完成取消公司注冊資本實繳制,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等。在學習上海自貿區經驗的過程中,雙流縣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創新,如在創新商事登記制度方面,放寬了縣域企業住所登記限制。
拓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功能,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推動融資性租賃行業發展,積極引進融資租賃類公司,支持其開展飛機租賃、大型設備租賃等業務,并使用外幣結算。
此外,在推進更加便利的海關監管制度,實施更加便利的檢驗檢疫制度,開展有利于臨空經濟發展的金融業務、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制度等方面,雙流縣也都進行了積極探索。
2.2大力發展臨空經濟
雙流的發展定位“天府科技衛星城、國際空港自貿區”非常鮮明地凸顯了臨空主題。雙流縣多年的發展也打造了實力雄厚、富有生機的臨空經濟發展載體。如:空港高新技術開發區早已成為全省全市重要的產業功能區;雙流的主導產業體系中臨空特色在不斷增強,以新興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臨空先進制造業和以航空樞紐服務、臨空物流、臨空商貿等為代表的臨空高端服務業迅猛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2014年雙流縣臨空經濟產業總規模突破2160億元;外貿進出口46.3億美元、出口34.6億美元,均居全市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
為積極促進自貿經濟發展,雙流縣正在積極加大對上海自貿區可復制經驗的試點,著力推進投資管理、金融服務、貿易監管以及事中事后監管等制度創新;不斷強化航空樞紐地位,鞏固提升口岸平臺功能,爭取設立更多專業指定口岸,加快匯聚融資租賃、保稅貿易、跨境電商以及通用航空等臨空經濟相關業態。
二、問題和不足
1.水陸空大通關系統建設不足
雙流縣地處內陸地區,不靠江、不臨海、不沿邊,面臨開放口岸較少、區域轉關較難、通達效率偏低等諸多難題;與青白江鐵路樞紐港、宜賓和瀘州水運港都有較遠距離,未形成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地理位置先天缺陷、大通關系統建設相對滯后以及多式聯運體系欠缺,導致了運輸成本較高、通達效率偏低。
2.空港優勢和綜合保稅功能開發不夠
一方面綜合保稅區輻射作用較小。按照自貿區可復制、可輻射的要求,我縣綜保區輻射作用還未得到體現;區內龍頭企業仁寶、緯創未形成真正的產業經濟論文鏈;受到區位環境的制約,區內產品展銷中心影響力不高。另一方面雖然擁有雙流國際機場和綜保區等優勢,但因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優惠政策較少,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金融國際化程度不高,對外商的吸引力不夠。此外,綜合保稅區還存在著對外貿易結構不優、產業競爭力不強、國際金融基礎相對較差等問題。
3.行政審批效率不能適應需求
行政效率是目前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經過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精減審批事項,雙流的效率有較大的提高,但相較于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直管區,其行政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在雙流投資須與多個部門接觸,在提交眾多紙質文件并經過相當復雜的程序以后才能獲得投資核準和頒發證明,延緩了投資進程,影響其投資積極性,削弱了我縣在發展自貿經濟方面的競爭力。
4.科技和創新含量不高
我縣臨空自貿經濟以中低端的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為主,在增長動力上還是依靠資金、土地、物資的要素拉動,科技和創新含量不高,缺乏強勁的核心競爭驅動力。在當前資源要素制約趨緊、環境保護呼聲趨強、發展空間趨窄的情況下,以要素投入、投資拉動為主要手段,既不符合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也不可持續。
三、對策和建議
1.積極爭取先行先試,以更寬廣的開放和改革推動臨空自貿經濟發展
一是爭取將空港自貿經濟作為成都內陸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份,重點突出空港特色。二是爭取政策的支持。建議爭取出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自貿經濟的發展;在土地政策上,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單列政策;適度降低服務業用地價格,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繼續跟進飛機融資租賃產業扶持政策,在跨境融資、外匯管理、海關監管及稅收扶持等方面,暢通渠道、簡化流程、優惠稅率,為飛機融資租賃產業創造更加開放的發展空間。三是要積極在多個領域爭取先行先試。比如按照差異性、互補性原則,盡快出臺本地臨港經濟區的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健全完善年度報告公示制以及外商投資廣告企業項目備案制等管理措施,不斷創優投資貿易環境。四是實現金融產業創新。建議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前提,積極爭取省、市人行在綜保區雙流園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及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推廣上海自貿區金融方面的先進經驗,適時引進外資銀行,打通境內外資金流通渠道,充分利用人民銀行雙流支行恢復外匯管理職能這一契機,簡化外匯管理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使用、企業境外融資、跨境互聯網結算等領域的改革探索,助推成都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為成都打造西部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支撐。
2.規劃先行,優化臨空自貿經濟空間布局
一是前瞻性開展臨港自由貿易經濟的專項研究,著力構建臨空自貿經濟空間布局,爭取將涵蓋雙流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8個海關特殊監管場所及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空港貨運站、國際快件中心的區域,以及綜合保稅區區域納入成都自由貿易區申報范圍,爭取將雙流的主導產業、重點區域納入省、市發展重點。二是抓緊對臨港自貿經濟核心圈土地進行調規,爭取對臨港自貿經濟核心圈機場兩側已經具備建設條件但屬有條件建設的區域盡快用紅斑覆蓋,對已簽約入駐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及時給予用地指標支持,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建得好,逐步形成臨空自貿產業化項目集群。
3.夯實承載自貿經濟發展的支撐平臺
完善功能平臺,著力增強臨空自貿經濟承載能力。一是優化口岸平臺。大力拓展各類專業口岸,確??崭郾6愇锪髦行模˙型)和國際快件中心盡快運營。圍繞提升口岸配套水平,配合做好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申報,加速完成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銷售平臺方案設計,大力引進國際金庫交割倉等國際貿易類項目,切實為雙流發展自貿經濟提供堅實的平臺和產業支撐。二是提升樞紐優勢。加快建設雙流綜保區與青白江鐵路運輸口岸的專用鐵路建設,促進雙流產品通過蓉歐新鐵路走進國際市場。加強與宜賓水運港的直通,探索岷江彭山江口港融入長江水運通道的水路建設,減少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成本。不斷加密國際國內航線網絡,持續擴大雙流機場輻射范圍。支持國際國內貨物通過雙流機場集散,加快建成亞歐貨運轉運中心,加速推動航空樞紐服務向亞洲及歐美地區拓展,全面鞏固提升雙流機場的航空樞紐地位。三是加強行政體制改革。對縣級政務中心進行優化整合,簡化流程,優化程序,大力開展并聯審批和代辦審批業務,方便企業辦事和服務。對臨空自貿經濟區內,著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推動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四是提升通關效率,真正實現“一線管住、二線放開”。
4.推動臨空自貿經濟規模擴大和產業升級
一是要按照自貿經濟通行的慣例引進企業,實現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規范發展。一方面要面向境外做強加工制造業,同時,也要面向內地做強國外品牌的銷售等現代服務業。二是大力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配套項目,重點培育研發設計平臺和企業總部,促進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三是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突破出口加工貿易局限,大力發展保稅消費、保稅金融、保稅展示、保稅醫療、保稅培訓等服務產業,主動拓展進口水果、糧食、肉類、汽車、保健品、酒品、化妝品等國際貿易,積極探索保稅維修、融資租賃等新興業態。四是大力打造臨空經濟“升級版”,依托雙流國際機場及周邊區域,大力發展自貿經濟新興業態,著力培育保稅出口加工、保稅維修、國際采購與分撥、國際商品展銷、保稅創新研發、國際金融、人民幣離岸業務、國際醫療健康服務、國際教育培訓等自貿業態,整體提升臨空自貿經濟發展規模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