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00:06:50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英語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中美文化比較在閱讀板塊中的教學實踐機制。這里筆者想起了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的一句臺詞,大意是:為什么你們在閱讀《中國日報(英文版)》時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閱讀《紐約時報》時則有時很難讀透文章的含義,這就是因為美國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不同。這里所談及的美國人思維方式似乎與中美文化比較無關,實則不然,一國國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國家社會文化的影響,而思維方式的不同自然會在文章的寫作中反映出來。因此,通過中美文化比較下的教學方式,將能使學生站在美國人的習慣視角下來閱讀外文,這將極大地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參與感。但這里也需要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教會學生站在美國人的習慣視角來看待美國人的問題,而不是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價值判斷。這就意味著,在實施比較文化教學時應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說沒有長時間在美國生活的經歷也無法形成美國人式的思維方式。那么如何來把握好這個度呢?把握好這個度需要從比較文化元素的選擇,以及對該元素的釋放環節上下工夫。(2)中美文化比較在聽說板塊中的教學實踐機制。不難理解,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語言習慣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國人較為含蓄,而美國人則較為直率。從美國人口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中還能發現,他們更習慣于直線思維和對數量參數的應用。這些語言表達習慣的形成,不僅與他們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離,也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梢姡?a href="http://www.xuefeng.info/haowen/12942.html" target="_blank">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也需要使學生從總括層面來把握美國人的思維習慣,以及對特定事物的態度。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對中美文化比較知識的傳遞。與上文的價值取向一致,我們不要試圖去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但是否需要應該建立起學生思維的轉換模式呢?筆者認為,這將影響學生在聽說能力訓練上的實效性。遵循“習慣成自然”的觀點,應在特定的情境下來幫助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熟練掌握英語通常的表達習慣與交際形式。從以上闡述中可以發現,中美文化比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維習慣,從而提升在閱讀和聽說訓練上的成績。
2在大學英語專業知識中建構的途徑
2.1明確該教學方式的應用范圍面對現階段成果頗豐的大學英語教改實踐,需要明確中美文化比較在專業知識建構上的應用范圍。本文主要從閱讀和聽說兩個方面進行了主題討論,其中也表明在這兩個板塊的教學中可以使用該教學方式。那么對于作文寫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呢?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理論上看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實踐中感覺采取該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的心理負擔。因此,在寫作訓練范圍還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宜。
2.2把握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大學英語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且每周4課時。然而,大學生英語課程在許多高校中還扮演著提高學生英語過級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也無可能貫穿于閱讀和聽說訓練始終。因此,需要把握好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知識點進行發揮,如引導學生閱讀美國人寫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學生就兩國文化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行介紹,從而告訴學生在閱讀時要緊扣文章邏輯而不要過分自我發揮。
2.3重視該教學方式的課前準備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依賴于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以及對大量材料的查閱。前面也已提到,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學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程準備階段就應按照“美國社會文化特征——美國人的思維特點——美國人的行為偏好”的內在邏輯來進行資料準備。受到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在闡發這些知識時應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和點撥學生的認識為基礎。總之,努力改變現階段在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構建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為了更好地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我們還需要構建起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刂茩C制的內容包括:依托教學團隊來不斷深化對比較文化教學的認識;將學生的主觀評價納入到控制機制中來,具體來聽聽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體會。由此可見,借助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模式,將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和拓展他們的英語專業能力。
3實證討論
秦建華在《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初步調查(英文)》中對來自中國5所高校的216名英語專業,以及354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進行了測試,其實驗結果表明,中國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都缺乏足夠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秦建華,2005)?!吨袊怯⒄Z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性研究》對266名中國非英語專業和30名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SPSS數據分析。其實驗數據顯示,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當的行為的能力都很低(王瑩,2007)。因此,教師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進行課前準備:(1)對中美文化中哲學內涵的專遞。哲學作為上層建筑將影響著一國的文化特質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從中美不同的哲學內涵入手進行文化知識傳遞。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的優勢和習慣,這深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梢?,教師可以就希臘哲學所蘊含的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元素進行提煉,并從總括層面來傳遞給學生。(2)對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傳遞。為何英美人具有直線思維的特質,并反映在閱讀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這與國人的喜歡繞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在特定的哲學意識下,所逐漸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則性極強,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學生明白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在涉外崗位上,能適應英美人士的行為習慣,而不至于陷入中國人臆斷的尷尬之中。(3)對中美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傳遞。價值觀念的不同也充分體現在中美文化的差異中,而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響。眾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競爭、自由、平等,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國人的意識形態中,這就使“自信”、“創新”、“冒險”的特質植根于美國人的行為習慣里。在語言邏輯上則表現在,如面對需要冒險的事宜,國人常常從消極的一面進行表達,而美國人則從積極的一面進行表達。
4小結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特點,探討如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和激勵措施組織教學實踐,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并豐富及延伸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問題。
長期以來,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一直受到諸如四、六級英語應試教育的禁錮,若想向“素質教育”這一目標邁進,高校英語教學則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我在仔細調研、努力實踐的基礎上,試圖找到一條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新性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新模式,現闡述如下。
一、視聽說課堂中文化教學、情感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講越深刻,越仔細地了解所學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細節,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使用這個語言?!庇⒄Z教學具有很強的文化性。英語教師應在“視聽說”課堂上有意識地輸入英語國家的人文特色,讓學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掌握語言,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會說外語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關鍵是解決說什么及如何說的問題。也就是說,既要“會說能道”,又要有內容,說得恰如其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學必須把對文化的學習和把握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始終。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的英語生活和學習環境。在美國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為詩歌文學教師滿懷愛心,抒懷,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詩歌,而更多的是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奇亭先生運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學法啟迪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結合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際,能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愉悅、興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二、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更好地完成視聽說教學任務,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擺脫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的影響,趨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賞與歌詞填空、經典英語散文詩歌聽讀與背誦、英語視頻欣賞與模仿,新聞英語的引進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歷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學唱英語歌曲有助于學生英語語音技能的提高,英語詞匯量的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夠消除大腦疲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好地促進英語學習。帶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將美妙聲音與生動圖像相結合,英語語言與特定情景相結合,深得學生喜愛。
缺乏語言環境及學生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是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影視英語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影視材料不僅可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語,而且生動的畫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激發熱情,既進行了語言聽說訓練又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西方文化和風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視、聽、說”相結合。
引進新聞英語完善和優化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和內容。語言脫離了時代和社會環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聞英語的時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學生通過網絡等媒介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以學生學習為主,引導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如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給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辯論、主題演講、做幻燈片等,使學生充分進行實踐。例如,每次上課后的前幾分鐘安排兩個同學上臺做英語自我展示。
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視聽說的視聽材料與補充演講之外,我還挑選了一些英語經典劇,如《泰坦尼克號》《大話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學生自主組合排演。有時,我要求學生給某電影編一個短小的續集或者對電影的結局進行改編,并表演出來。
另外,我通過每課跟讀單詞和繞口令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四、在視聽說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評價策略的科學性
教師應注重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精神。我認為,教師不應該采用點評式評價。情感教學法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英語口語課堂氛圍的關鍵。如果教師不放過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師生之間就會缺乏尊重和信任。這樣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于學生重要的錯誤,應該適時指出;而對對內容沒大影響的過錯,可選擇忽略。在調查問卷中,65%的學生表示“沒有自信,很怕出丑”。這就是焦慮,它是大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攔路虎”,必須趕跑。在評價策略中,如果過多運用點評式評價就會打斷學生的語流、思維,大大增加學生的焦慮感。
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信、放松、積極熱情這一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情感教學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視聽說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
課外我鼓勵學生欣賞或學習優質的音、視頻資料,如:英語演講大賽實況,VOA和BBC廣播,英文經典歌曲、影片,網絡上好的英語視頻及多套優秀英語學習資源,如:《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等等。
注重開辟第二課堂。我利用休息時間為同學們進行英語視聽說輔導,網上答疑等。我校英語角為愛好英語的同學提供了練習英語口語的場所。
另外,采用更多樣的形式,對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生加強引導和指導,使他們通過圖書館、網絡、相關課外交流活動、自發研討等,獲取廣博的知識和更深入的理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使學生很好地把握英語的運用和內涵。
六、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視”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突出“聽”的訓練,把視聽結合起來,是為了“說”。視聽說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視”“聽”“說”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教育部的《課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際學選讀.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3.
[3]王偉.大學生情感因素對英語自主學習的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在現實中,為滿足大多數同學的要求,教材內容通常會集中在學生某些英語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如語法詞匯的學習,這就不可避免地人為地造成教材內容枯燥陳舊的現象。多數學生認為高中英語學到的語法知識已經夠完善了,大學英語和專業課程并無多大關系,上課內容只有在英語考試時會有所涉及,在日常生活和專業學習過程中基本用不上。而且,國內檢驗學生英語水平主要以書面考試為主,在考試前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完全可以取得一定的理想成績,根本不需要認真學習,所以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較差,加之學生的英語能力良莠不齊,在教師未要求使用英語的情況下,多數同學不愿運用英語交流,這就造成其英語交際水平只能“紙上談兵”。
2社會對當代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第一語言,是我們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學習英語是時代對他們的要求。即使國內教育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教授英語,但縱觀目前大學生英語水平,除少數人可以靈活運用之外,多數人面臨聽不懂、說不出的尷尬局面。這主要是受了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學校開設課程的目的是使更多的學生順利通過各種考試,并未真正從學生自我提升角度考慮。而實際上當代大學生應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養。第一,要聽得懂。聽懂英語是掌握英語的首要環節。在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中,每個專業、每個崗位都可能會有與國際接觸的機會,只有聽得懂才能領會別人話語中的含義,與他人正常交流,從而真正參與到全球化大發展中來。第二,要說得出。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得以運用,而不是僅停留在研究其語法結構、詞匯含義上。在當代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大學生只有真正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才能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把所學自如地用于口頭交際。第三,要讀得懂。在國際交流中,總是難免會接觸到各種文字材料,這些材料題材形式多樣,可能是學術論文、經濟評論,也可能是某黨派的政治主張,能否讀懂這些材料是對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了英語的一種檢驗。不論何種專業的大學生,投身于工作后,接觸到的英語材料都不再只是精讀課本中的文章。因此,大學生應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應對挑戰。第四,要寫得好。寫作一直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英漢語隸屬于兩種不同語系,雖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也不少。當今社會,大到論文的發表,小到程序的編寫,郵件的發送,無一不會用到英語。掌握正確的寫作格式,無誤地進行寫作已顯得日益重要。第五,要譯得準。也許有人覺得翻譯是翻譯工作者的事,與己無關。這種想法并不正確,翻譯工作者相對于其他人的確有更高的譯語水平,但他們中多數在過去的專業學習中因未能顧及聯系各種專業進行學習,而缺乏各種專業知識,比如一位醫生對臨床醫學術語的掌握往往要比一位普通譯者做得好。在某種程度上,一個英語水平達標的專業人才不亞于一位翻譯水平優秀的譯家,因此各種專業人才也應注重自身翻譯能力的培養,努力適應時展的要求。
3對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3.1改革教學制度
面對當代大學生英語教育的各種問題,改革教學制度勢在必行。大鍋飯式的教育已經不適用當代大學生的培養要求。首先各類大專院校應調整課程設置。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有全局規劃,英語教學應貫穿于學生本科四年的學習中。大一階段,學習內容應以基礎英語為主,并兼顧相關方面水平的切實提高,得到了切實提高的英語水平可幫助學生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在每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自由添加如美文賞析、佳片欣賞這類的活動,豐富課堂內容。在大二到大四階段,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的方式。必修課應體現出各專業的專業特性,采取小班教學或者討論組的形式,開設與本專業有關的英語學習課程,督促學生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可以開設不同方向的英語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如經貿專題、科技專題、文學專題,真正全方位培養人才。教材內容可趨向多樣化,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編寫資料,學生則可根據選擇的課程自行購買相關資料。與此同時,學校也應改革期末考試制度。很多學生總是在期末前一周才復習考試內容,為了應付考試才學習,這已完全背離了大學教育的初衷。因此,學校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應深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參與每一次教學活動后累計一定的分數,以便扭轉期末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同時也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可多組織學生與外教及留學生的交流學習活動,將英語學習融入課堂之外的大學生活。
3.2提高教師水平,改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真正的主體。一門課程開設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教得有多好,而是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是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全新要求。首先,大學教師要全面提升自我。大學英語教師多為英語專業畢業,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知識面不廣的問題,這點不容否認。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注重自我能力的培養,拓展知識面,積累所教專業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其次,教師應改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記”的老舊教學方法,如設計小組討論、競賽發言、口語交流、情景劇表演等環節,給予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90后大學生排斥舊事物,喜歡新事物,有更強的探索欲和積極性,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改變教學思路,選擇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順應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此外,教師應更多地參與到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中來,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接觸交流機會,對學生的能力就有更多的了解,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真實可靠地評定學生的英語水平。
3.3注重自身興趣培養,主動參與教學實踐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態度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大學授課方式與高中有較大不同,不再是教師一味地按照課本內容滔滔不絕地講授,而是以引導學生學習為主。否則,盡管一節課的內容信息量很大,但因幾乎沒有時間消化而收效甚微。一般說來,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往往不適應大學的授課方式,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自己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學習思路,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其次,因大學課堂集體學習時間有限,故學生應當自覺地在課余時間自行制定英語學習計劃,規劃英語學習活動,努力提高英語水平,與此同時,也可以多從欣賞外文歌曲或者歐美影片的角度,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業余自主學習英語。當然,掌握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學活用,即積極主動地運用英語,多與人口頭交流,加強翻譯與寫作能力的訓練,培養自身興趣,不斷成就自我。
4結語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言知識,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養。英語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提高學生的英美文化素養貫穿于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重視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實現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從而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一、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英美文化素養
大學英語是一門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的教學大綱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大學英語教學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還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傳統的外語教學重視語言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文化素養的培養。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所占比重較低,人們將大部分精力傾注在語言形式上,將課堂時間完全用在語音、語法和詞匯等語言技能訓練上。結果在實際交往中,學生很自然地將漢語使用習慣帶人跨文化語境,常會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識而犯錯誤,輕則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溝通,重則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師、專家、學者意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只學習語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領悟其精神,必須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地進行交際。林意新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其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這里所指的綜合應用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叮、譯的能力,還包括社會文化能力和文化素養,即能夠了解母語與目標語文化的差異。王永杰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法、詞匯這樣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要重視并加強英美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張萍認為,加大英美文化教學力度是深化外語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唐美蓮從文化與語言的關系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學習英美文化對提高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積極作用,闡述了大學生具備一定英美文化素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曉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提高其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張舍茹闡述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應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渾然一體,使從只注重培養語言素質和文學欣賞能力向培養文化素養過渡,使文化規則成為交際能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如專題介紹法,討論法,媒介視聽法,自主閱讀法等。
這些努力都對文化教學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忽視或輕視文化教學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培養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的作用
筆者在多年的英語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發現,培養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英語語言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它生動、有趣、知識性強。由于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我們學習與漢文化不同的英語時感到有不小的障礙。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產生了畏懼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和巧妙運用,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而且能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話: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遲到,老板就把‘該隱’叫起來了”?!斑t到”和“叫起該隱”有什么聯系呢?原來,該隱是《圣經》中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的長子,亞伯的哥哥。由于耶和華看中了亞伯的貢物,而沒有看中他的,該隱為此妒忌,殺害了弟弟亞伯。該隱是個性情狂暴、容易發怒的人。在英語中,cain成為devil魔鬼)的同義詞,常用raisecain表示“大發脾氣”。因此,上面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我再遲到,老板就要大發雷霆了”。老師在講解這個句子時,把相關的背景知識加以介紹,使學生增強理解的同時,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講到simile(比喻)這種修辭格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一些與禽獸、顏色有關的聯想在中西方兩種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別的現象。如:在中國古時代,人們把龍( dragon)和鳳(phoenix )作為皇權的象征,龍是象征吉利的動物,所以漢語中有“望子成龍”一說,而西方人則認為龍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應予以消滅。再比如,“虎”在中國人眼里是百獸之王,漢語中許多帶“虎”字的詞語就體現了這一喻義,如:虎子、龍潭虎穴、虎踞龍盤等。但是在英語里,“虎”的地位卻被“獅”所取代,眾多詞語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額)a lion in the way(攔路虎)等都說明了“獅”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類似中國人眼中的“虎”。
這些文化知識的講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有利于提高授課效果。
(二)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其知識面
書本知識的獲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在內的課外知識的介紹和了解也同樣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是培育英語語言環境的沃土。向學生適時、適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能開闊其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英語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妒ソ洝泛蜕勘葋啈騽∈亲罱艹龅拇恚S多出自《圣經》和莎士比亞戲劇的成語和典故早已家喻戶曉,如“wiseas solomon"(像所羅門一樣地智慧過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參孫一樣力氣大)等。它們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英語又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英語又涌現出了許多新的詞匯和表達,如cyberspace(網絡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價格聽證會)等,它們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識
(三)加深語篇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經過研究,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對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已經取得了共識。讀者閱讀時可以運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去理解語篇所傳遞的信息,如果對語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讀懂英語語篇的內涵,從而導致理解困難,甚至產生誤解。所以,在語篇教學前,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外,還要事先給他們提供理解語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或提供提取這些背景知識的途徑,擴大其知識面,引導他們準確地理解所讀的語篇。
例如,在中國文化中,“夏天”常常與酷署炎熱聯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亞的一首十四行詩中卻有這樣的詩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來得可愛,和煦。)“夏天”在中國文化和英國文化中所表達的意思竟是如此迥異,這是由于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國位于亞洲大陸,屬于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嬌陽似火,炎熱難熬。而英國位于北溫帶,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夏天明媚溫和,令人愜意。有了這種背景知識,對莎翁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聽力水平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敏感度 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無處不在,人們正經歷者前所未有的廣泛的深入的交流與合作。而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無疑成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外語學習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掌握一個閱讀交際的工具,了解目的語國家的科技、經濟、社會、政治、習俗等各個方面,并與該目的語國家的人們進行商務,外交文化交流。(張紅玲,2003)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研究者、外語教師都認識到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涉及文化教學,并且應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終極目標。
一、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胡文仲,1999)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指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往,使得交際目的得以成功實現的能力??缥幕浑H能力的評判標準通常為“有效”(“effectiveness”)和“恰當”(“appropriateness”)?!坝行А敝傅氖墙涍^一定努力,在一定的時間內,成功實現既定目標,得到應有回報?!扒‘敗敝冈诮浑H過程中雙方認為重要的準則和規范,以及對他們之間關系的期望沒有受到嚴重侵犯(Spitzberg,1991)。Wiseman(2002)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與來自于不同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所需要的知識,動機和技能。知識方面既包括文化知識(本民族和外國的),也包括交際過程本身涉及的知識,還包括語言運用的相關知識。動機也可指代態度情感,指對待與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采取的態度。偏見、成見以及民族中心論都是其表現。技能或行為層面往往指在交際語境中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實際行為。陳國明(2007)認為交際技能力指的是能夠使我們有效的與別人交流的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一位跨文化交際能力比較強的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調適能力,懂得如何在不同的交際環境下,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策略,己達到交流的目的。
二、那么如何來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筆者認為,應該從知識,動機和技能三個層面全方位的著手。
1、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各種知識
知識層面包括很多內容具體來講,首先,英語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并積累文化知識。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胡文仲,1999)要想進行跨文化交流看,無論是本民族文化還是其他文化知識,我們都應該有所了解。文化是一個極其寬泛的概念,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道德,法律,藝術,習俗,信念,價值觀念都是文化所涉及的范疇。而其中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胡文仲,1999),是解讀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們文化行為的一把鑰匙。Nostrand(1985)認為文化的中心密碼在于人類主要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以及對人性,社會的普遍的看法其次,掌握相應的外語和語言學知識。在英語學習中,對英語語言相關知識要有所了解。詞匯、句法都是成功的跨問化交流的前提。畢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是以外語運用能力為前提。除此之外,學生對交際的語境知識也應有一定的了解。
2、培養學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識
然而,僅僅向學生介紹文化事實不可能達到跨文化交際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Kramsch,1993)。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識??缥幕舾卸让枋鰝€人對待具有不同文化人們文化上和觀點上的差異的反映(Bhawuk&BriSlin,l992)。M.J.Bennett(1999)提出跨文化名感性發展模式(A Deve1opmental Mode1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這一模式將跨文化敏感性發展過程分為2個階段:民族中心主義階段(The EthnoCen—tric Stage),和民族相對主義階段(The Ethnore1ative Stage)。學習者從最初的否認文化差異的存在漸漸發展到接受文化差異,調整適應文化差異,到最后的完全融入各種文化,即從民族中心主義階段到民族相對主義階段。民族中心主義對跨文化交際影響很大,是造成不能達到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礙。
wil1imaGrahmaus(1940)曾對這一概念作過比較詳盡的解釋。他認為民族中心主義是指某個民族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當作對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參照系,以本民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其他民族的行為,把本民族文化與其他文化隔離開來。那么教師應怎樣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首先,教師應認識到這種民族中心主義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在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他們的寬容接納的態度。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分析文化差異的能力來樹立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充分運用對比比較的方法從最初表面的文化現象上的差異(如習俗)漸漸深入到本質的文化(如價值觀)差異比較。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ESP,交際模式
一、ESP及ESP教學模式
1、ESP 綜述:
國外對ESP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隨著二戰結束,西方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專業領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語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專門用途英語應運而生。到上個世紀70年代,由于傳統語言學從英語用法的描述研究轉向語言的實用交際,韓禮德的功能語法理論中的“語域理論”從社會角度研究語言變體,推動了ESP教學模式的正式開始。隨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將外語教學分類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兩大類,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學術英語和行業英語。Jordan(1997)根據EAP特點,又細分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兩種。專門用途英語(ESP)的發展經歷了下面幾個發展階段:一、語域分析階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辭或篇章分析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標情景分析階段。在這一階段專業英語相對于一般英語的特殊性顯露出來。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與策略分析階段。盡管該階段有了質的飛躍,主要探討的是學習者的思索過程,但是它并沒有指出學生如何才能學會專門用途英語,也許這就是第五階段的核心任務。五、以學習為中心階段。這一階段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階段,它關注的是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過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學習語言(嚴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國內ESP教學大至分成兩個階段,引進階段和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即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為引進階段論文格式范文。1978年楊惠中教授在其《國外科技英語與研究動態》一文中第一次談及專門用途英語教學。80年代初科技英語(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熱在國內興起教育論文,使得“專門用途英語開始受到廣泛的研究和實踐”。這些研究多是關于ESP理論自身的探討(理論基礎、學科性質、與GE的關系)、國內外發展現狀的介紹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楊惠中等學者。
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中期至今,隨著當時學術界各個領域研究的深入,國內關于ESP的研究也開始出現增長的勢頭,這一階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學普遍規律的探討,包括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師教育、教學法)、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閱讀、聽力、寫作、翻譯)、課程評價(ESP語言能力測試)以及教學改革與發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等問題。同時也對ESP教學特殊規律進行研究:以具體專業的教學為例(商務英語、法律英語、師范英語、醫學英語等)對ESP的教學方法、特點及實踐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有:管春林、劉法公等;
根據現有的文獻綜述,筆者發現在ESP教學的研究中,理論多于實踐,但將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養與ESP教學相聯系起來的不多,因此,本文將ESP教學理論與本校中的國貿專業相結合進行研究,重點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學模式,分析其它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運用交際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在將來的工作與跨文化交際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實現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學生今后的就業護航。
2、ESP教學模式概述:
ESP教學模式是指以語域理論為指導,以培養特定專業的學生所需的英語能力為教學目的,將英語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具有相對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學模式俗稱大方法,即課堂教學模式。它不但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一種將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的整體、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操作模式。其課堂教學模式又分為:語法翻譯模式,浸沒模式(Immersion)交際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本文則主要探討交際模式的特點及其在國貿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二、當前教學模式分析
大學英語ESP教學能否順利進行,不僅與學生的英語基礎有著很大的關系,而且與教學模式運用得恰當與否有關。恰當的教學模式是保證ESP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因為在進行ESP教學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這說明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選擇何種恰當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則成為我院國貿專業ESP教學的焦點。下面的幾種教學模式則是ESP教學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將會逐一分析。
語法翻譯模式產生于19 世紀中期的歐洲,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講授語法知識,重視理性。把翻譯當成教學目的和手段,注重閱讀,注重對原文的學習,進而培養學生閱讀外語的能力。ESP教學在國內的發展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中多流于形式。多數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翻譯教學法,忽略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另外,該教學模式強調死記硬背,教學方式單一枯燥,課堂氣氛也較為沉悶,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浸沒式模式(Immersion),一種特殊的“語言和內容融合”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科內容而不是語言技能,即學生是通過掌握符合他們所在年級水平的學科技能和學科知識來習得語言技能。這一教學模式“踐行了‘保護性專業課程’和‘附加性語言課程’教學模式”(袁平,2011),其重點是學習專業知識,第二外語則是附帶品。而大學英語ESP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知識來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其重點是學習語言教育論文,附帶品是學習專業知識。這與我院國貿專業學生所開的專業英語是有區別的。大三所開的專業英語重點是學習專業知識,語言是附帶產品,這與浸沒式教學模式是大同小異的。該模式課堂教學沒能給學生提供廣泛交流的機會,學生很少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表達,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語言教師為了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學科內容,在教學中采用的與學生溝通的交際策略是以學生已經具備的語言水平、語言技能為標準,因此,學生在學習學科內容方面,很少遇到來自語言方面的挑戰。毫無疑問,該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對于語言基礎差的班級,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實施。
任務型教學是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任務型教學模式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使學習者使用目的語參與到理解、處理、輸出和互動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該模式很少提到評價的環節,威爾斯認為應“盡量發掘學生的優點,多給學生正面的反饋而不是指責”(Willis,1996:61),幾乎沒有提及任務完成情況和語言使用情況該如何評價,這樣不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因為在中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如果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點一點都不清楚的話該如何進行任務又如何能完成任務”(婁佳麗,2011)。另外,采用此教學模式時對任務的選擇、任務的組織和任務的難度不容易把握論文格式范文。
三、交際教學模式及其在國貿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上個世紀70 年代初期,交際模式產生于歐洲共同體國家之中,威爾金斯,這一教學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不僅能用正確的外語語音和語法結構來表達思想,而且還能在特定的語境中能夠正確地,創造性地使用外語”(DA Wilkins,1972)。交際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學會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達到交際的目的。
交際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一、交際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人”的因素,課堂的交際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目的,用恰當的方法把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結合起來。教師的責任是對教學活動進行選擇、組織以及促進交際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意識到ESP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習者;二、語言是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就是交際過程,提倡在交際過程中學習語言,外語學習是逐步提高、完善的過程,因此對待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采取“寬容”的態度,在活動結束后可進行適當的指正。
ESP 作為在特定語境、特定行業中使用的英語,教學內容要貼近某個專門行業,通過讓學生全面熟悉英語在該行業中的表現來掌握英語的表達規律。而我院的國貿專業大學英語課堂上的ESP教學將商務英語與大學英語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接觸商務英語等這些他們畢業后最可能從事的行業英語教育論文,這樣可以讓他們盡早建立起專門用途英語的詞匯體系,掌握這些文體的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表達規律。讓他們在大三時開設的專業英語課中盡快適應。ESP 英語的教學中心依然是某專業的英語,即語言本身,而不是某專業本身,因此它是基礎教學的擴展和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專業英語應用技能培養的過渡,也是實現培養國貿專業人才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后期融入專業英語教學,有利于在大三時專業英語的開設前,為學生對課堂的理解打下基礎。國貿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培養目標具有雙重性,即商務專業技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兩點使得交際教學法可以在大學英語ESP教學中得以運用。交際模式強調的就是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能夠正確的使用英語,而國貿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大環境就是與外國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語溝通。經過上述分析, ESP交際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高。在國貿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且我院國貿專業的大學英語授課模式都是小班授課,有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組織,及角色扮演的進行?,F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則為交際教學模式的運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四、結語:
交際模式雖然適合我院國貿專業大學英語ESP教學,但它并不是一劑萬能藥,適合于所有的專業英語教學。成功的教學在于理論的正確指導,在于教師采用與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并立足于現狀,對不同的專業英語教學,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并根據特定學生群體具體情況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從課堂上受益。
參考文獻: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試論需求分析在經貿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意義和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5(3)
[4]劉法公.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25-27.
[5婁佳麗,對威莉斯任務型教學模式的評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馬蓉ESP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 科教文匯2010.3
[7]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7)
[8]楊惠中國外科技英語教學與研究動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78/03
[9]袁平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及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 2011(4)
一、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的現狀
關于我國外語專業學位論文寫作現狀的文獻非常有限,側重點不同,但有兩個基本共識:一是學位論文寫作與指導的目的和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正確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二是強調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表達獨立見解,大膽嘗試,過程重于結果。(孫文抗,2004)
穆鳳英(2001)采用問卷形式,調查了五所高等院校部分英語專業四年級學生,幾項主要結果表明:(1)調查對象中選文學方向的占半數以上,影響選題的主要因素是興趣、占有資料和所學課程;(2)大多數人對做論文的認識不足,只是為了學做論文或完成任務;(3)半數以上得益于開過的課程及教師的指導;(4)多數人缺乏主動查找資料的意識。這份調查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學生的選題傾向、做論文的認識以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已經做出的關于學位論文的研究多是針對老牌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其他學校(如新升本的院校)畢業生的論文寫作的研究較少。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專升本的院校之一,筆者結合自己輔導的論文寫作實際,以及從其他老師處了解到的信息,對學士論文寫作與大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聯系進行探討。
選題范圍是論文寫作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我院兩屆學生中,選文學題材的半數以上,影響他們選題的因素包括個人興趣、占有資料和所學課程。其他學生選了語言學、教學法和翻譯方向,極少數人選的是商貿方向。由此可見,多數英語專業的高年級課程中,文學類課程的影響力占較大優勢,這與開設時間較長(至少兩個學期)、相關資料也較豐富和容易獲得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語言學、翻譯和教學法則處于相對弱勢。即使教師想盡辦法去調動學生學習語言學的積極性,絕大多數學生仍普遍覺得語言學的知識比較廣泛艱深,對所學的知識或是一知半解,或是學過即忘,或是根本放棄了該門課程的學習,所以這類選題難以引起更多人的興趣。另外,語言學和教學類的參考資料多數專業性太強,抽象難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甚至需要教學實際來驗證,這些都使學生忘而卻步,只有去選稍顯容易的方向。
對論文長度的要求也會對寫作質量產生相當的影響?!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高年級英語教學大綱》(2000)要求論文長度為3-5千個單詞。依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這個要求是比較合理和可行的。不管規定的字數多少,在實際的論文寫作中,仍然有學生為了湊夠字數大量變相抄襲的現象。所以,大綱建議的論文長度,不僅是個量的問題,也體現了對質的要求。就目前本科畢業生的一般水平而言,能用3-5千個英文詞寫出大綱要求的“文字通順、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有一定的獨立見解”的論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孫文抗,2004)
學生做論文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種種困難,諸如找不到參考資料,不清楚論文的具體要求,論文的格式,英語表達能力有限,甚至文字的排版問題等。
學生不清楚論文的具體要求,與學術論文課的開設與否有直接關系。根據03級學生論文寫作的實際,我院為04級學生在大四上學期開設了20個學時的學術論文寫作課,講授如何選題、查資料,如何確定具體的研究問題和論證步驟,如何使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如何正確合理的引用文獻等各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即便如此,不少學生仍反映不清楚論文寫作各個環節的步驟和要求。這固然與該課程開設時間有限有關,與理論的講解和學生的寫作的實踐和體驗脫節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不重視該課程的學習,才出現了寫作中的種種問題。
在查找資料方面感到困難的學生也比較多。近年來開設英語本科專業的院校數和入學人數的急劇增加,英語專業所需的圖書資料的嚴重不足是可想而知的。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使用的普及為學生提供了部分資源,但這方面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方面,學生查找資料的意識、能力和技巧急需提高。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怎么查資料,需要查什么資料,如何利用查到的資料。另一方面,互聯網為人們獲取信息提高了極大的便捷性,但其負面效應在所難免,部分學生有抄襲現象。所以,教師一定要堅持誠信教育,還要加強從選題、資料收集到終稿、答辯的全程指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英語表達能力不足是論文寫作中又一突出的問題。學術論文要用正式的書面文體,從布局謀篇到段落、句子之間的銜接,從提煉主題句到每個句子的結構、用詞乃至標點符號的使用都有嚴格的規范,都需要學生有較扎實的語言功底。教師指導不可能替代學生遣詞造句,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低下是寫好畢業論文的一大障礙,也是產生抄襲動機的一大根源。盡管我院一再強調不能一字一句地批改論文,但面對如此多的語言方面的錯誤,教師很多時候不得不忙于糾正論文中的語言問題。所以,如何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英語專業整個教學體系中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決不是通過批改畢業論文就能做到的。
二、大學生能力的培養
做學士論文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檢驗學生的科學態度,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對畢業論文寫作的現狀的分析有助于反思高等教育的各個環節,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1.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由于“所有真正的學習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它需要運用頭腦,不僅僅要靠記憶。它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承擔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師”。(續潤華,李建強,2000)盡管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在不同程度上還是采用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不利于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的培養。所以高等學校的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活動,這是保證課程講授成功的關鍵,也是提高大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前提。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對于授課過程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將其設計成討論課,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為上好討論課做好充分準備。為此,學生不得不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性。課堂討論既能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又能在查閱資料、進行討論和形成結論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和言語能力。
3.加強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從平時寫2-3百詞的比較隨意的短文到3-5千詞的學術論文,跨度較大,單靠一門學術論文寫作課顯然不夠,英文寫作功夫更是需要長期積累。提高學生論文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是無論基礎技能課還是高年級的專業知識課,每學期教師都指導學生做一些小型的研究課題,要求學生收集資料,寫出報告,畢業論文的寫作就水到渠成了。為了加快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從學生一進入高等學校,可以讓他們在教師指導下從事一些科研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科研訓練,使他們盡早熟悉科學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4.授課與指導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無論專業基礎課還是專業理論課,教師都應該授課結合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以學術寫作課程為例,該課程在《大綱》中與文學和語言學并列為高年級的專業必修課,有其相當的地位,一定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除了講授常規的研究方法和行文規范外,還應該結合論文寫作的實際,通過分析和講解一些往屆學生的論文,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更好地領會論文寫作的規范和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