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04:28:03
序論:在您撰寫人社信息化調研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調研分析
一、前言
本研究通過收集資料與調查討論的基本研究,了解目前我國保險業信息化的特點及有待解決的地方,再通過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專員、專家以及客戶的實踐問卷調查、走訪總結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因此,本研究調研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現狀的調查、研究與分析總結出其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為其他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提供借鑒。
二、保險業信息化建設概述
信息化建設是指公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經營公司的過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效益、以及經營水平。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占領市場份額的重要角色,因此各公司應該采取積極的對策,不斷挖掘信息化建設的深度和廣度,推動信息化建設的過程。
保險業之所以有必要進行信息化建設,即是因為保險行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保險營銷人員從事室外工作較多,范圍較大,流動性也較大,無法實時更新掌握保險信息;其次,客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溝通不順暢,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客戶不能了解公司以及客戶信息無法錄入等問題出現;再有,保險費率的計算比較復雜,客戶登陸官網后無法進行相應的計算,這樣造成網上保險的銷售額幾乎為零;最后,由于每一個保險銷售人員需要記住自己保戶的大量信息,難免時間長了會有疏忽,而業務信息系統又支持不足,這樣由于客戶跟進服務不及時導致了大量老顧客的流失。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換代,保險業信息化建設不僅是時代的需求,同時對于保險行業來說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優勢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保險業的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保險業的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員工素質。
第三,保險業的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公司的對外商機。第四,保險業的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我國進行自我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和國際接軌,目的是為了擺脫孤立的局面,也可以擺脫單一的信息化建設流程,實現統一組織、統一領導、實現資源的整合共享,最終建設保險業信息化的有機整體。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具體目標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成立一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第二,提供改善信息不對稱的解決對策;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第四,保險信息與信息系統的充分結合。
衡量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測度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保險公司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率,主要是指信息技術在企業各個部門、有關領域應用的程度;第二,信息技術應用覆蓋率,和普及率不同的是,覆蓋率強調信息技術完成的業務量占企業總業務量的百分比;第三,即是網絡化程度,主要是保險公司中PC使用數量中聯網的計算機臺數占企業計算機總量的百分比;第四,集成化程度,信息集成包括新老客戶的信息統一與控制;第五,智能化程度與水平。
三、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現狀調研
本章節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走訪等一系列信息分析與管理方式對我國的保險公司中的一家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信息化建設進行調研,通過對調研得來的數據使用軟件等方式進行分析,最終根據分析結果以及基礎理論得出結論。
本調研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通過對中國人壽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調查研究來了解我國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狀況,從而發現我國保險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最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我國保險業信息化建設中各種疑難雜癥的方式和方法。
調研對象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保險營銷人員、客戶、專家、隨機抽樣人群、本人的親戚朋友以及保險行業專業人士,調研時間2014年9月――2015年3月。
在調查的準備階段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獻法;在調查過程中,采用調查法、問卷法和訪談法,最后采用行動研究法進行實施,通過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經過分析得到結果分別如下圖2-1、圖2-2、圖2-3、圖2-4所示:
圖2-1 保險公司信息化不足之處
圖2-2 對保險公司信息化提出的意見以及建議
圖2-3 了解保險信息的主要手段
圖2-4 購買保險途徑的選擇
四、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
當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化建設沒有跟上時展的步伐,因而對于今日的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找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是當務之急。保險業是信息密集型產業,一定要建立高效率、現代化的信息化體系,對于公司特別是保險集團公司發展至關重要。針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種種問題和失誤,通過我們的走訪調查得出以上數據,將數據進行分析,再結合專家訪談的意見,歸納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業內專業人士指出,主要是由于我們對于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我們在非常困難時期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也由于我們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了數據集合、信息集合的嚴重滯后,這不僅限制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發展,也是我們難以及時處理可能遇到的風險。
第二,原有業務系統更換難度大。當下,雖然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等一些大公司在研發新一代的核心業務系統,然而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更換難度很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新系統性能不穩定,系統功能不規范,系統功能不適應,系統對接不規范;新老系統切換存在脫節;二是涉及范圍較廣,不單純是技術層面,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個別公司仍然使用老系統,無法與總公司系統進行對接,數據存放在本地,容易出現違規問題;三是人員的更換整合;四是業務流程的整合;五是法律法規不健全。
第三, 缺乏挖掘數據中隱藏知識的手段。由于缺乏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缺乏挖掘數據中隱藏知識的手段,粗放的管理方式導致大量數據資產閑置,再加上業務流程不規范,信息標準體系不同意,導致信息系統割裂、數據資源難以利用,這不僅制約了信息化效能的發揮也制約了保險業的科學發展。
第四,缺乏合理的業務管理流程。通過合理的業務流程管理,中國人壽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價值,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應用與管理決策,不僅能夠提升保險整體運能,還有利于降低風險。信息化已經進入全面深入的階段,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蓋,但是仍然缺乏合理的業務管理流程,導致應用仍然不深入,對管理戰略決策的支持還十分薄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缺乏較為合理的業務管理流程,大部分只是形式,信息化參與公司戰略和決策制定的程度明顯不足,因此將信息化深入管理決策已經十分迫切。
第五,未及時采取營銷和調整策略。客戶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中心目標,因此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應該實現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的轉變。需要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能夠深層次的挖掘既有信息資源,從客戶行為、客戶忠誠度等方面準確、完整的分析客戶,從我們上面調查的研究可以發現,根據年齡的變化,即將成長起來的下一代也即將成為消費的主力,而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都有很大的轉變,因此能夠及時的采取營銷和調整戰略,才能夠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雙贏局面。
針對以上的調研原因分析,總結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以下幾點解決對策:
第一,加大資金投入和重視人才培養。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人才和技術資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公司決策層重視不夠導致的。而人才資源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能夠走出個性化、特色化的重要資源,因此必須要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力度。同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也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2015年的38婦女節,太平洋保險已經聯合京東開始對產品進行保駕護航,即是通過多種信息化建設渠道加大保險業務的業務量。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也應該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不僅通過自己的官網也通過其他渠道加大業務量。
第二, 推動信息化自身的多層次技術應用。要推動信息化的多層次技術應用,首先應該加強公司行業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積極引導IT服務商與保險信息化進程的配合,提高IT服務商對保險業信息化建設需求的理解能力、對政策環境的把握能力。我國銀行行業對IT技術的應用比較重視,相對應IT技術也比較關注銀行行業,而對于保險行業的關注度遠遠低于銀行和證券,而保險業企業自身的IT技術比較薄弱,因此就要推動信息化的多層次技術應用。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網絡保險、數據集中與整合、CRM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這些都為IT商提供巨大的服務商機。網上支付雖然已經有很長時間,但對于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來說仍然是新生事物,這不僅由于大家的接受能力比較慢,也是媒體的宣傳不到位,政府的監督管理不到位,沒有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因此保險電子商務要借鑒其他電子商務的做法,使得信息化建設多樣化,尋求公眾對于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的需求點。
第三,集成數據優化關鍵客戶的管理工作。信息集成管理,就是指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將原來分散在各分支機構、各部門的信息數據統一起來,實現集中管理、存儲、分析和,從而提高企業在客戶關系管理、產品經營等方面的效率和安全。當下時代金融業的信息大集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國際趨勢。
第四,加強信息化參與戰略決策的程度。隨著保險行業對于信息化建設認識的不斷深入,中國人壽保險應該逐漸將信息化建設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我國大部分的保險公司借鑒國外的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引進信息化咨詢、信息化整體規劃、信息化戰略決策,同時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作為保險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部門中國保監會也將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提高到戰略層面,不斷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支持信息化相關的研究與交流,保監會也加強對保險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和監督,這對于全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工作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五,通過多渠道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通過多渠道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研究,可以通過德爾菲或者其他調研方式獲得結果,不斷提高理論指導信息化實踐的能力,不斷深化信息化建設在產品創新、營銷創新以及管理創新等方面的應用,以客戶的需求為價值導向,強化服務意識,提升信息化支撐并服務于客戶的能力和水平。信息化不能單純的定位于成本中心,而是應以客戶為中心,成為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的創造中心。
五、結語
本研究盡可能從本人所知角度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然而能力有限,對于更加深入專業的研究可能會涉獵較少,研究的人員不足,方法也沒有很全面,因而對于研究結果可能并不至善至美,希望能在日后的研究和學習中不斷深化理論,精確調研和研究結果。
注:該項目研究成果由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為YJSCX2014-122HLJU
參考文獻:
[1]劉平.保險學原理與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薛偉賢.入世后中國保險業競爭力評價與對策[M].科學出版社,2009.9.
為做好農民工工資兌現工作,維護好農民工切身利益,按照縣人大2020年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以副主任何芳為組長,部分縣人大代表、常委會委員、工委委員為成員的調研組,于11月17日先后到利辛皖新文化廣場、利辛萬達廣場、利辛寶城尚居綠苑、邦泰國賓府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和查閱工資發放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為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成立利辛縣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政府堅持預先排查、嚴厲打擊、依法綜合治理的方針,不斷健全工作機制,依法履行防欠監督管理職責,保障了農民工切身利益,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自2013年以來連續七年投訴案件、投訴人數、拖欠工資金額呈大幅度下降趨勢。
( 一)成立機構,抽調人員,共同解決欠薪及遺留問題
成立利辛縣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工作人員集中辦公處理欠薪問題,定期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制定方案,及時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和重難點案件。
(二)推進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建設,建立工資核查機制,做到早摸排早發現早處置
強力推進使用工資支付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平臺實名制登記、人員考勤,工資由銀行打卡發放。建立了核查機制,通過公示、抽查、核實等環節,審核通過后,才予以發放工資。
(三)加強與司法機關協作,加大打擊惡意欠薪力度。
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司法機關建立了一整套協同作戰機制,打擊違法行為,對86名拖欠工資違法人員依法移交公安機關。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對拖欠工資的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
(四)加強宣傳,學習《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引導農民工理性維權。
2020年5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在全縣施工現場懸掛了108條宣傳標語,并印制了60幅《條例》進行張貼,發放《條例》約900本,開辦了多期培訓班學習《條例》,引導農民工和企業學法守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五)加強招投標管理,民工工資兌現作為重要因素。
我縣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招投標管理制度,建立中標候選人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核查機制,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作為招投標重要考量因素,也可以作為取消中標資格的依據。
三、存在問題
(一)部分主管部門未能嚴格落實管理,部門之間協作有待于加強。
部分行業主管部門仍未按市政府文件要求落實各項制度,項目不開設農民工工資專戶、不上線平臺。各行業主管單位對開工是否需要辦理相關手續標準不一,相互之間信息不共享,一旦出現欠薪情況,較難處理。
(二)平臺建設存在問題。自2017年9月份以來,我縣大力推廣推進我縣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登記及工資支付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為農民工工資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但仍存在一些問題:1、關于農民工考勤問題。我縣在建項目已全部通過人臉識別考勤,避免班組長通過假考勤套取相關資金情況,但因在建項目施工單位對考勤工作不重視,農民工存在突擊工和在項目部居住工人不考勤情況,同時,因現在工地存在以點工用工形式,施工方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存在考勤一天,但實際按照1.5天甚至按2天記工,一旦出現工資爭議問題,單純從平臺考勤無法判斷。2、關于農民工銀行卡問題。我縣已建立工資發放核查機制,施工單位上傳工資表后,需在施工現場維權公示欄內張貼進行公示,人社部門安排專人對施工單位上傳工資表人員進行電話抽查,詢問對本次發放工資數額是否知情以及銀行卡是否在本人身上,對班組長是否套取資金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部分農民工知識水平有限,往往受班組長蠱惑,將銀行卡和密碼交由班組長,導致通過平臺查看已經發放工資,但實際由班組長取出僅支付部分工資給工人,其余資金被套取,我縣已發現這種情況,都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核實并要求將銀行卡交還給工人,但在判別以及取證上仍存在較大困難。
(三)案件移交難度加大。今年以來,我縣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交公安機關案件三起,雖然這三起案件公安機關也都按正常程序接收辦理,但是檢察機關對案件質量、相關證據以及程序審核嚴格,需多次溝通和解釋,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采納人社部門的意見。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1、早期拒支案件質量不高,部分欠薪行為人被判無罪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存有意見。2、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對支付主體的判斷和人社部門認定的支付主體存在不一致性。
四、意見和建議
1、嚴格按照《條例》相關內容進行落實,繼續加大《條例》宣傳力度,對違法《條例》相關內容的行為,將嚴格進行處罰。
2、加大對規范化管理工作督查力度,重點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督促指導,如平臺建設、勞動合同的簽訂、實名制登記、考勤情況進行督促整改,對于未按要求整改的企業嚴格進行處罰。
3、深入工地,做好宣傳,改變農民工固有思想,對“進場必須考勤、銀行卡必須由本人保管”等方面進行宣傳,同時,引導農民工理性維權。
4、加強同其他業務主管單位的溝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從源頭上落實各項制度。
一、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1、分類推進事業單位工作。嚴格按照省、市編辦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穩妥推進承擔行政職能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
2、認真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行政審批牽頭抓總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在承接好省、市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對照省市行政審批清理結果,進一步清理我縣現有行政審批事項。
3、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機構改革工作部署和安排,做好我縣政府機構改革有關準備工作,重點穩步推進食品藥品、工商、質監、衛生、計生管理體制改革。
二、創新機構編制管理
4、加強機構設置管理。適應縣委、縣政府“三大戰略、五項重點工作”和其他社會事業發展需要,堅持“撤一建一”原則,適當調整機構設置。
5、規范人員編制管理。一是嚴格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使用5年計劃和年度計劃,堅持按編制按計劃補充人員,對職能弱化或工作任務明顯減少的事業單位適當減人減編;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職能增加的,適當調劑增加編制。二是全面推進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按照省、市統一部署要求,在全縣推廣使用新版實名制管理系統。三是規范人員調配程序。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出現工作異動或辭退、辭職、調出等情況,及時辦理編制轉移或核銷手續。
6、強化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一是推進事業單位實地核查。二是有序推行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工作。三是強化事業單位日常登記管理。認真做好事業單位年檢年審、變更、新設單位登記等日常工作,加強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7、繼續推進政務和公益域名注冊管理。鞏固我縣政務和公益域名注冊覆蓋率,加大對網絡紅頁的指導運用。
三、加強監督檢查
8、深入開展干部人事和機構編制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嚴格治理“三超兩亂”,重點整治在編不在崗、“吃空餉”、違規借用人員以及臨聘人員管理等問題,規范干部人事和機構編制管理。
9、完善綜合督查協調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紀檢、監察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聯合督查機制,全年將對《縣機構編制管理辦法》、《縣關于規范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若干規定》及“三定”規定執行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加強考核評估,維護機構編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的嚴肅性。
四、強化自身建設
10、加強學習。建立和完善機關學習制度,實行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堅持每月集中1天學習,每次學習選定1-2個課題,由專人授課輔導;個人自學,須做好1萬字以上的學習筆記,并撰寫學習心得,使機關工作人員理論、法規政策,業務知識水平有新提高,機構編制管理、服務和創新能力有新提升。
關鍵詞 農民工;城市適應;社會關系網絡
農民工作為在我國經濟社會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龐大群體,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也是考量我國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重要指標。本文以社會關系網絡構建為視角,探討青年農民工城市適應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期對準確地把握和解決農民工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一、青年農民工城市適應中社會關系網絡構建的必要性
據《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2億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農民工總數大約2億人。報告還顯示,全國農民工中16至30歲的占61%,31至40歲的占23%,41歲以上的占15%,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28.6歲。據此可知,青年農民工占農民工總數的大多數。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青年農民工文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趨向擁有技能,務農經歷越來越少,對鄉土的依戀越來越少。與老一代農民工外出主要是受生計驅使不同,他們外出不再僅僅或者不再主要是基于生計上的考慮,而是帶有更多的追求外面“精彩世界”和“換個方式生活”的價值色彩,在整體上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明顯增強。對新一代農民工而言,城市越來越多地具有向往之地和未來故鄉的色彩。他們中很多人開始厭倦了在外漂泊不定的流動生涯,希望在城里定居下來。青年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應該包括三個層面:1.經濟層面。青年農民工初來城市,首先得有一份工作,取得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收入,擁有自己的住所;2.社會層面。進入城市之后,他們便與當地居民產生直接互動,在工作、日常生活、交往等與城市社會各種組織或個體產生聯系,學習和適應城市生活習慣、各種法規制度以及日常交往規則等;3.心理或文化層面。通過上述兩個層面的融入,青年農民工的社會角色開始轉變,他們開始認同城市居民的價值觀、生活習慣等,從而產生作為一個市民應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出現。國內學者將此群體特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青年農民工群體規模龐大;2.青年農民工群體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和就業的非穩定性;3.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工作環境和條件差,工作強度大,工資低;4.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5.缺乏話語權與權益維護機制。這些特征說明了該群體的弱勢特征和社會支持的必要性。青年農民工在城市融入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以戶籍管理制度為標志的城鄉二元分割制度是其最大障礙,還有各種社會歧視以及青年農民工自身限制等。作為弱勢群體,青年農民工對于社會支持的需求尤顯迫切,社會支持系統應對他們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幫助。
二、青年農民工城市適應過程中社會關系網絡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社會關系網絡支持
在社會網絡分析理論中,社會關系網絡可以分為正式的社會關系網絡和非正式的關系網絡。正式的社會關系網絡指的是行政事業部門提供的支持,而這正是青年農民工比較缺乏的。
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城市和農村有著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長期處于差序格局的傳統社會網絡構架中,農民工在社會交往和社會流動方面都有一定的狹隘性。他們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以血緣、地緣、親緣為主要紐帶的傳統社會關系,更加注重人情、面子和緣分,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進入城市的青年農民工遠離了鄉土的熟人社會,以血緣、親緣關系建立起來的長期的、穩定的社會網絡逐漸被瞬間的、不穩定的工作關系所取代。從社會關系網絡規模來看,青年農民工的社會關系網絡比一般城市居民的關系網絡要狹小得多,青年農民工在社會現實中較易處于底層和弱勢地位,成為城市的弱勢群體。
由于缺乏正式社會關系網絡的支持,青年農民工在社會保障方面缺乏話語權和知情權,很難完全地接受政府社會保障政策的保護。另一方面,戶籍制度的限制,把他們排斥在城市社會保障制度之外,使得農民在就業選擇權利、居住權利、子女受教育權利方面都受著種種限制,進而妨礙了農民工的城市適應。而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對青年農民工城市適應問題上,排斥和抑制的政策多,鼓勵和支持的政策很少。社會體制和社會政策的有形無形的障礙往往使得農民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處于不利的境地。
(二)缺乏有效溝通的“橋梁”――社會組織機構
在社會網絡理論中,個人作為網絡中的個體,要想有廣泛的交流必須有一個有效的“橋梁”或者說“節點”,信息通過節點的匯聚和有效傳達,才能更快、更好地傳遞到所有網絡中的個體。然而農民長期擁有的是傳統的社會網絡,在這個網絡中農民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無法有效地向更高層表達意見,缺乏有效表達意見的“橋梁”――社會組織機構。
組織是群體維護自身權益的一個基本保證,對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農民工這一邊緣群體而言,其意義尤為重要。組織運用組織型資本可以擴大信任資本在農民工之間的運用,從而擴大農民工的社會網絡,使農民工擁有更多渠道地了解信息和接受信息。通過組織這一外部群體促進農民工更進一步信任城市社會,更進一步理解和接受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更好地適應城市。同時組織的普遍化可以為農民工提供一個在城市提高自身素質的平臺,組織各種技能培訓,從而提高農民工的城市適應能力。例如城市企業中普遍設立的工會組織和一些規范的維權機構,這些都是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有效組織,這些組織可以在農民工維護合法權利、提高社會地位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組織,農民工在城市中便不再是孤立無援的被排斥的社會弱勢群體,而可以通過組織更好地融入城市。
然而,現實中的實際情況是:大批農民涌入城市務工,逐漸脫離了農村的行政體制,不屬于原先的農村政治區域,但是由于現實的原因,他們也無法被城市的行政體制接納,徘徊在一個令人尷尬的真空地帶。
(三)缺乏有效的個人社會關系網絡
農民工由于長期生活在農村,所擁有的個人社會網絡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初級關系,比如親戚、朋友。進入城市以后,農民工的個人社會關系網絡主要是初級群體,即以血緣和地緣關系為紐帶,包括親戚、老鄉、朋友、同學等同質性群體。這個關系群體構成了農民工進城求職過程中的依賴群體。在這種群體內部,強關系成了聯系相似者的紐帶,它的維系主要是靠群體內部的互動和互相之間的幫助和支持。但是由于長期處于城市非主流領域,農民工難以得到城市居民的認同和接納,因此,他們的個人社會網絡群體難以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2]岳立濤.青年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6).
[3]劉傳江,周玲.社會資本與農民工的城市融合[J].人口研究,2004(5).
一、主要任務完成情況
(一)檔案法治建設
1、加強檔案法規制度建設。貫徹實施檔案工作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及時轉發并嚴格執行上級業務規范文件,制定下發了《縣檔案局“七五”法治宣傳教育規劃(2016—2020年)》《縣檔案局關于加強領導干部公務活動檔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縣檔案局關于加強縣民貿公司檔案規范管理的函》《縣檔案局關于做好抗震救災工作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的通知》《縣檔案局關于認真做好縣“8.8”地震抗震救災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縣檔案局關于精準扶貧檔案片區指導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進一步規范完善依法行政相關制度。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明確規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具體工作的范圍、標準、節點,全力做好文件的查閱、利用、服務,確??h政府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到位。認真做好規范性文件清理備案、審查工作,及時清理上報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事項等部門權力清單責任事項,落實責任清單,按時填報行政權力運行情況。及時清理公示本單位機構概況、領導職責、財務信息、法律法規、工作動態、便民信息等政府信息,將檔案工作全面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健全執法人員學習教育制度,每年定時進行執法人員審核、培訓,要求執法人員做到自己的執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證據確鑿,無越權處罰、變通處罰等問題。
3、深化檔案法制宣傳。認真貫徹實施省、州《檔案法制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結合“七五”普法,堅持會前學法,制定年度學習計劃,落實學習任務和內容,每年集中學習憲法、檔案法規法紀及規范性文件等不少于12次。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要求,積極開展依法治縣及法治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結合駐村幫扶、檔案業務指導、培訓等工作,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檔案法制宣傳活動。結合每年檔案法制宣傳主題,安排部署“6.9”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征訂宣傳資料,制定下發了宣傳活動方案,征文活動通知,發放檔案法規宣傳資料1000余份。結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召開檔案法規知識專題學習討論活動,利用門戶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微信、短信等持續發送檔案法規知識。進一步健全完善單位“法律圖書角”,及時更新《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涉及法律法規、檔案業務、民族政策、惠民知識的書籍、報紙、雜志期刊,為干部職工日?!俺潆姟碧峁┝藢W法陣地,進一步增強了干部職工知法守法意識。
4、強化檔案執法檢查。結合重點工作任務,每年開展檔案執法檢查,組織檢查組對全縣機關、鄉鎮開展檔案執法檢。檢查內容包括年度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檔案室規范化管理、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和災后恢復重建檔案工作情況等。檢查中對存在檔案管理方面問題的單位發出《檔案行政執法檢查限期整改通知書》,提出整改意見和整改要求,限期進行整改,有效地增強了全縣的檔案管理意識。目前我縣無檔案違法違紀案件發生。
(二)檔案資源建設
1、加強檔案資源的接收和征集。立足現有的館藏資源,不斷加強民生檔案、特色檔案、重大活動檔案和到期檔案資料的接收與征集。十三五期間接收進館民宗局、財政局、計生局、農水局、永和鄉、法院、紀委等20多個單位、鄉鎮文書檔案7832(卷、盒)、會計檔案1528盒、項目檔案1135盒、訴訟檔案2367盒、榮譽、照片、實物、光盤等4000余(張、件),整理接收抗震救災檔案500余盒,整理進館資料566冊。并嚴格按照紙質檔案和數字化副本“雙套制”要求進行檔案接收。截止2019年12月,縣檔案館館藏檔案106個全宗69730(卷、盒)、資料6236冊。
2、規范機關檔案形成和管理。一是強化日常業務指導監督檢查工作。每年深入機關單位和鄉鎮指導督查150余人次。及時轉發《省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辦法》,制定下發年度檔案工作要點、《縣檔案局關于加強汛期檔案安全工作的通知》《縣檔案局關于開展檔案執法檢查的通知》等文件,進一步完善檔案工作機制。二是加強機關檔案室規范管理。結合精準扶貧、抗震救災、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檔案專項指導督查加強對機關檔案室規范化管理工作檢查考核,提升檔案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水平。重點對縣人社局、縣規劃局、縣水務局、縣衛生局、縣防震減災局等涉民單位進行業務指導督查,幫助修訂完善《文件材料收集范圍及檔案保管期限表》《機關檔案分類方案》等檔案工作制度,以及文書檔案、科技檔案、會計檔案等的規范整理。三是全力抓好機改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檔案處置工作。為切實做好機關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中的檔案處置工作,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檔案館積極作為、靠前工作,主動與縣委辦、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等部門加強溝通,將機改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檔案處置工作列入全縣區劃調整改革議事日程,同研究、同部署。草擬了《機構改革中加強檔案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中加強檔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改革中各鄉鎮、單位檔案的歸屬和流向,處置的范圍和內容,強調了檔案的鑒定收集歸檔程序和移交要求,定期開展檔案業務制度檢查,做到檔案應收盡收、應歸盡歸,有力推進改革進程中檔案安全及規范管理。
3、規范企業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深入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檔案工作的意見》,下發《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會計檔案管理辦法》《金融企業業務檔案管理規定》等文件,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檔案工作,完善以資產為紐帶的企業檔案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為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服務。開展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審核,對縣自來水廠、大九旅集團、南坪林業局、黃埔電力公司、羅依鄉產業園區和高原食品公司等單位進行定期指導督查,并協調組織開展了1期縣觀光公司檔案業務培訓。
4、強化重點項目檔案的監督管理。貫徹實施國家檔案局制定的《建設項目檔案監督指導工作指南》,深化“項目檔案工作提升行動”,加強項目主管部門聯系協助機制,推進重大項目檔案指導、檢查、驗收工作。針對“8.8”地震,及時制發相關規定、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做到提前介入,及時協調落實專項檔案業務培訓、檢查,指導項目檔案整理、移交等工作,進一步促進項目檔案規范管理。組織對縣內188個重大項目檔案進行了登記,完成了“九寨印象”、水岸豪庭、白水龍水電站移民、魯能生態旅游、新區市政公共設施提升工程、醫藥公司商住樓、鄉村道路等57個工程項目的檔案初驗,組織開展了1期專項驗收。
5.加強農村檔案工作。一是落實《村級檔案管理辦法》。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鄉創建以及鄉鎮、村檔案法規、政策的宣講,積極協調、指導、督查鄉、村兩級檔案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推進“村檔鄉管村用”工作,探索解決鄉鎮、村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鞏固村級檔案建設成果。結合“雙報到”積極開展社區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載體為社區提供檔案法律法規咨詢和業務指導、技術等工作支持,規范社區檔案管理。二是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工作。開展蹲點調研,完成《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工作調研報告》,對檔案部門接收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進館提出明確要求,安排業務骨干指導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檔案整理歸檔、檢查、驗收工作,要求歸檔材料真實、完整、可靠,整理規范,檢索體系齊備。三是部署開展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結合“駐村幫扶”和“兩聯一進”開展檔案工作調研,完成了《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調研報告》。轉發了《州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實施方案》,與縣扶貧移民局聯合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意見》文件,對全縣鄉鎮精準扶貧檔案檢查指導工作全覆蓋,指導建立縣、鄉、村、戶減貧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等工作,在安樂、勿角試點鄉鎮開展了重點督導檢查。舉辦了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培訓會,對全縣48個貧困村第一書記,鄉(鎮)檔案專干,22個扶貧專項部門分管領導進行了精準扶貧檔案專題培訓。
6、檔案規范化管理情況。圍繞重點工作積極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規范化管理工作,2019年完成縣法院檔案規范管理晉升“省一級”標準驗收認定??h檔案館2012年12月通過“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標準驗收。2014年12月縣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省級示范縣通過驗收。目前,縣機關檔案室工作規范化管理達省級標準83個,村級建檔120個村,社區建檔4個。
(三)檔案利用服務建設
1、推進檔案開放工作。制定開放實施細則,對應開放的檔案進行認真的鑒定工作,開放了應開放的檔案,備有開放檔案目錄,供利用者自行檢索,對利用頻繁的重要、珍貴的檔案提供了部分復制卷或者副本,堅持利用登記和利用效果,并編制檔案利用效果匯編,取得利用實效。
2、強化檔案開發利用工作。提高社會公眾服務水平,積極構建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檔案館開館時間與國家法定工作日數及工作時間相同,并長期堅持采用法定節假日和延時服務方式,積極開展檔案、資料的開放提供利用工作,利用形式多樣,包括接待來訪、咨詢、來電、來函代查等利用工作,做到熱情服務、優質服務,不斷提高利用群眾的滿意度。堅持檔案便民、惠民理念,積極創新民生檔案利用方式,挖掘館藏資源,編制專題目錄,使查閱利用更為方便。認真貫徹《省國家檔案館民生檔案異地查檔跨館服務辦法》,積極協助配合異地查檔業務,認真執行利用檔案零收費規定,積極為各單位、社會各界利用檔案提供優質免費服務,十三五期間為社會各界提供利用檔案2917卷次,972人次,為領導決策、低保救助、工齡認定、婚姻認證、房產交易、落實待遇、解決糾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原始證據。
3、扎實開展檔案文化建設工作。深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及時安排部署檔案文化建設工作,完成了《縣領導干部職務任免文件匯編(1990-1995年)》《縣農村土地經營確權工作文件匯編》《縣新城區建設指揮部全宗介紹》《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文件匯編》的編制任務。協助州檔案局開展館藏珍貴檔案調研,完成《蘭臺珍檔》一書的素材采集工作。積極提供資料,協助縣志辦編制完成《抗震救災志(2008年)》的編制任務。鼓勵職工積極寫稿,向州局、縣委宣傳部報送工作信息102篇。結合主題活動,每年編寫調研報告、理論文章3篇,為推行政務公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檔案信息化建設
積極穩妥推進本區域數字檔案館建設工作,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現狀及發展方向調研,完成調研報告《關于縣級檔案館數字化建設的思考》。積極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數字檔案建設規劃意見,推進檔案信息化工作與本縣信息化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向省檔案局、縣財政爭取資金,采購了電腦、復印機、檔案密集柜等用品,為調整優化檔案管理軟硬件環境,搭建數字化檔案館管理平臺創造條件。按照年度計劃,安排部署館內檔案數字化加工任務,完成文件級目錄錄入70000余條。進一步完善機關單位電子檔案移交接收進館工作制度,建立電子檔案接收平臺。積極推廣檔案管理系統,機關檔案室檔案管理軟件使用普及率達90%,鄉鎮普及率100%。為檔案資源共享打下基礎
(五)檔案安全建設
縣檔案館于2008納入災后重建項目,年初施工,2009年底竣工,2010年投入使用。實際使用面積2510平米(其中庫房面積1005平米),新館結構基本合理、配備了一些必要設施設備?!笆濉逼陂g,向縣財政爭取資金48萬余元,增添了檔案密集柜和目錄柜,為檔案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嚴格執行檔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各項規定,全員簽訂安全保密責任書,把檔案安全保密要求貫穿于檔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項環節。深刻吸取國內外重大安全事故教訓,進一步筑牢檔案安全防線,多措并舉,扎實開展檔案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從檔案實體管理、檔案信息管理、檔案保密、檔案開放與利用等方面對全縣17個鄉鎮、80個部門開展了檔案安全大排查。建立了檔案安全整改排查臺賬,健全完善了檔案安全應急預案,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及時進行督促整改??h綜合檔案館堅持安全消防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庫房溫濕度監控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做到每日安全巡查不少于1次,時刻繃緊檔案安全弦。檔案館歷年無安全事故發生,檔案安全萬無一失。
(六)檔案隊伍建設
1、抓好黨風廉政反腐敗工作。結合會前學紀、會前學法和專項學習教育活動要求,采取集中學習、自學和送學上門等方式,統籌安排落實學習任務。堅持每周至少1次的政治理論和業務集中學習時間,每年組織集中學習不少于24次,學習了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精神,省、州、縣各級會議精神,黨紀政紀處分規定,以及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部門業務知識規范等內容。通過深入、扎實的學習宣傳教育、座談交流、專題討論,專項整改活動,切實解決黨員理想信念問題,使干部職工普遍武裝了頭腦,深化了思想認識,切實轉變了工作作風,提升了素質能力,單位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圍,為實現“兩地一點范、美麗新九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2、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縣級部門學習教育要求,結合省、州繼續教育培訓計劃,積極安排職工參加縣委、縣政府、組織部、人社局、黨校、法制辦、宣傳部等單位舉辦的培訓和知識競賽。組織職工參加“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網絡培訓。每年抽派檔案館1-2人參加省、州檔案業務培訓,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專兼職人員參加省、州檔案業務培訓。組織單位執法人員參加了網絡法治教育學習培訓和縣普法學習考試。結合年度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專項檔案業務培訓。舉辦了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培訓2期,災后重建項目檔案業務培訓1期,縣觀光公司檔案業務培訓1期,衛生系統健康扶貧檔案業務培訓1期,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財政和檔案業務培訓1期。共計培訓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分管人員和檔案兼職人員50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基層檔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有力促進了各單位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全縣檔案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工作亮點
縣檔案局、檔案館在州局、館指導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務民生為重點,以強化監督指導為手段,以提高檔案管理整體水平為目的,全面促進了我縣檔案事業和諧發展??h檔案局(館),2016年榮獲省檔案工作先進集體。榮獲《省檔案》(2016-2017年度)宣傳工作先進集體。2016-2019年,每年榮獲州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和“三個體系”建設、數字檔案館建設、檔案文化建設、創新項目、編研等多個單項先進榮譽。在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幾點。
(一)堅持日常業務指導和專項督查相結合。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指導方式,每年深入機關單位指導檔案業務工作不少于150余人次,并在館內安排提供整理室,指導鄉鎮在檔案館進行檔案整理歸檔,檔案指導人員及時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解答。結合精準扶貧、機改、抗震救災、災后重建等專項工作,及時協調相關單位,組織開展專項檔案業務培訓和檔案督導檢查,每年組織1-2次執法大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強化為民服務。重點抓好婚姻、社保、醫保、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登記等民生檔案的規范管理。及時指導涉及民生檔案工作相關部門整理歸檔,完善管理制度。加強接收力度,確保民生檔案收集齊全、整理規范、保管安全。有序開展館內民生檔案文件級目錄錄入和民生檔案查閱利用檢查工具的編制。規范完善查閱利用制度、手續,積極宣傳檔案法規、政策,切實為群眾查閱利用檔案提供高質服務。
(三)抓住重要任務,及時部署,早參與、早謀劃。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及時找準年度重點目標任務,做到主動出擊,早謀劃、早參與。比如在災后恢復重建、機構改革、精準扶貧等工作任務中。檔案局及時落實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積極與相關單位溝通、草擬相關文件,制發管理措施,落實工作責任,舉辦相關培訓,開展專項制度、檢查,把檔案工作部署落實在前,促進檔案工作有法、有規可依,規范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檔案部門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檔案工作與黨和國家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與網絡信息時展的新趨勢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我縣檔案工作各項任務按規劃得到較好落實,檔案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檔案館編制少,人員結構老化,檔案專業人員缺乏。二是基層檔案發展不平衡,部分鄉鎮、單位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檔案人員變動頻繁,檔案工作穩定性和延續性較差,基層檔案工作規范管理得不到持續性保障。三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數字化檔案館建設工作進展緩慢。
四、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建議
現受政府委托代管、管理行業的專業性協(學)會48家、事業單位19家,承擔著行業信息統計、科技、質量、標準、機電產品進出口及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協調服務等業務職能。
10年來,中機聯秉承著“以振興為己任、以服務為宗旨”的辦會方針,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植根行業、惠及會員,按照有為有位、創造精品的工作要求,在服務政府、引導行業、反映訴求、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努力發揮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績,連續兩屆被評為民政部先進社會組織,并榮獲5A級行業協會資質認證。
幾年來,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直接領導和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的指導下,協助政府在現代制造領域開展了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做了一定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認識,將“653工程”納入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整體工作,予以重視
2005年,受原國家人事部委托,中機聯承擔了組織實施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簡稱“653工程”)工作,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在職培訓,更新、補充專業技術人才的現代制造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工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時展對技術人才的新要求,6年培訓40萬人(含輕工5萬人)的任務目標。
接到委托任務后,中機聯領導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研究,一致認為:實現機械工業的振興發展,科技是先導、人才是基礎,國家組織實施“653工程”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長遠大計,是推進行業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委托中機聯承擔此項任務,是對我們的信任,應站在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高度加深理解和認識。作為行業唯一的綜合性行業協會,承擔著引導行業、服務行業、實現振興的光榮使命,發揮行業管理的支撐作用責無旁貸。
盡管面臨無經驗、無經費、無專職人員和無工作手段渠道等種種困難,但觀念認識的統一和提高,為我們開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堅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一致決定,從大局出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破解難題,確保任務完成。
二、夯實基礎,將“653工程”納入規范化運作軌道
“653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從長計議,要有組織保證,責任到人。
我會從建立組織、落實責任入手,成立了會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負責整體工作的組織實施;組建了由10個專業協、學會、7所高等院校專家、教授等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確定了技術咨詢、項目指南以及教學大綱、教材、課件的審定等職能;明確了工作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與服務。
三層組織機構及責任的落實,成為整個工程順利進行的組織保障。
同時,注重健全機制,形成制度。針對工程程序嚴格、涉及面寬、組織量大的特點,我會首先根據整體工作部署,進行了調查研究,與地方人事部門、行業組織進行了溝通與協調,先后在京、津、滬、黑、吉、遼、湘、鄂、蘇、浙等地區建立了地區組織機構,確立了由省級人事部門牽頭,地方機械組織或行業主管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
其次與原人事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了《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辦法》,正式啟動了“653~2程”各項工作。
接著制定了《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細則(試行)》,明確了工作體系、分工、申報、審核及批準程序與備案、、證書發放、登記等管理流程,為運行機制的形成和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認真組織,將“653工程”作為服務振興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
遵循做好服務的根本宗旨,本著創造精品的工作要求,我會始終將“653”工程作為中機聯的重點工作。
首先是打造聲勢,營造氛圍。為廣泛宣傳“653工程”的目的意義,吸引調動社會多方力量關注、參與工程實施,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同志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途徑大力宣傳工程的重要意義。行業網站專門設立了欄目和服務平臺,中機聯會刊、主要領導的講話等,都成了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使工程實施的有關信息和工作情況,得以及時向社會和行業,既擴大了宣傳又實施了服務。
其次是深入發動,加強引導。我會于2007年組織召開了“653工程”工作會議,相關行業協(學)會、省市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及院校約100多名代表出席。
會長致信祝賀,提出希望;戴光前理事長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中機聯主管會領導做了《工作報告》,總結了階段工作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新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組織了專題討論,聽取了工作意見和建議。會議達到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上下同心加快實施的預期效果。
同時,注重精選項目、確保實效。
我會于2008年年初,組織召開了領導小組擴大會議,討論研究并通過了現代制造領域“653工程”培訓指標分解方案,會后下發了《關于分解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培訓指標的通知》。
同時,經人社部批準,向社會公開了組織征集的7批118個教育項目。申報、審核批準了4批90家施教機構,確保了行業培訓任務的有效進行。
幾年來,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領導和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的指導下,在各省人事部門、行業地方、專業性協(學)會及施教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我會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在電子制造、新材料、重大裝備、精密儀器、汽車工程、系統集成等重點專業技術領域,先后舉辦9期高級研修班,邀請多名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學員授課。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名專業技術骨干參加了學習。
通過大規模開展數控加工技術、汽車制造工程、模具設計與制造、綠色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活動,逐步豐富和完善現代制造領域的繼續教育課程體系。
通過與地方和專業協會、大專院校合作,在信息化、機電一體化等面向現代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自主研發能力,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了制造業的科技水平,受到企業的歡迎。
2011年6月,我會已完成46萬人次(含輕工5萬人次)的培訓任務,提前、超額完成了政府下達的培訓指標,相關工作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
近期,為適應“十二五”國家經濟社會建設與行業振興發展的需要,我會組織了行業人才狀況的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組織制定了“十二五”機械行業人才培養規劃,并于今年初在全行業印發;參與了國家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門有關行業人才規劃的編寫工作。
為持續推進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發展,我會一方面從思想認識、內部管理、合作機制、課程設置、擴大規模等方面,進行系統總結;一方面主動啟動了《現代制造領域繼續教育科目指南》的課題研究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完成課題
的編寫,課題成果將廣泛運用于下一步教育培訓工作。
幾年來,我會在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
主要是: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還有待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尚需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廣泛性仍需強化;工作的手段、條件以及外部環境還需改善。
同時,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同配合,對工作關系的進一步理順、對基層企業培訓的新需求、效果反饋等,也需要進一步溝通、調研和加以改進。
四、幾點體會及工作建議
(一)幾點體會
行業協會組織受政府委托承擔“653工程”教育培訓是一項新的工作,也是行業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重點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不斷深化對更新工程重要意義的認識,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奠定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礎;
二是必須重視基本建設,從組織機構、工作體系、課程選配、教育效果等細節入手,不斷促進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形成科學的管理體制;
三是必須注重工程質量,精選項目、精選培訓機構,更要注重實施的質量和效果,邊干邊總結邊改進,努力將工程做成精品;
四是必須堅持從長計議,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確定方略,將更新工程納入行業及協會發展的要務,抓緊抓好;
五是必須堅守有為有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貼近、積極作為,以高質量的服務贏得政府、行業和企業的認可。
(二)工作建議
1.進一步創新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工作體制機制
按照政府主導、行業服務、施教機構支撐、企業主體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個在人社部直接領導下、由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牽頭單位及相關方參加的工作指導委員會,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和作用,從源頭,上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并以此建立起工作的長效機制,引領知識更新工程的持續開展。
2.重點解決好條塊的作用發揮與有機結合問題
明確職責分工,促進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希望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熟悉行業、了解企業、專業突出的優勢,在參與制定行業知識更新工程基地的評估標準工作、專業培訓基地的推薦、考核、評估與專業科目的設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5.積極改善現有的工作環境與條件
加大對知識更新工程的輿論宣傳,提高社會的關注度。對強化繼續教育,政府提出限定要求,協會推進,改變無強制力、約束力、只是軟任務的現狀。
同時,改變現有實施工作中支持政策軟、指標硬、力度不夠的狀況,積極努力為各方創造更寬松、更有利的工作條件。
如開展工作經驗交流、問題研討,加強對承辦方、牽頭方工作的指導;建立國家專項基金,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對行業組織實行購買服務;制定激勵政策,改變干與不干、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調動積極性等。
4.加快知識更新工程制度化、規范化進程
知識更新工程要進一步明確分工、流程、責任、要求。對委托單位實行有進有出、有獎有罰的動態管理。
在證書的管理上,納入國家繼續教育證書范圍統一管理,由人社部統一監制、監管,按照授權由牽頭單位負責發放。
2014年年底,全省輕工聯社系統規模以上企業6592個,從業人員116.68萬人。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927.90億元、利稅總額1502.23億元、利潤總額96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08%、7.88%、5.93%,均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幅。有六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其中家具、工藝美術排名第二位,塑料、五金排名第三位,家用電器排名第四位,皮革排名第六位。輕工聯社系統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的10.51%,占全國輕工的6.76%。
一年來,省聯社緊緊圍繞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產業轉型升級、兩化融合、市場開拓、工藝美術、人才培訓和服務平臺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繼續做好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按照省經信委部署,做好每月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對行業總體情況、重點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運行情況、主要產品產量情況和行業經濟運行特點進行重點調度分析,參加省經信委組織的每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議,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省輕工信息所開發的“山東省輕工集體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已通過省經信委評審驗收,對經濟運行分析發揮了積極作用。
2.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在2014年年初確定的工作重點之一,根據省經信委統一部署,省聯社組織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在充分凋研的基礎上,分別編制了家具、家電兩個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郭樹清省長親自主持召開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座談會,對家具行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轉型升級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贊聯社和協會大有可為。目前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已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實施方案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3.推進兩化融合,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省聯社高度重視兩化融合工作,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基層進行調研,按照省經信委要求撰寫了省聯社兩化融合調研報告并提供8家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典型案例,推薦的5個項目全部列入山東省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重點項目。
2014年10月份,中輕聯與省聯社在濟南聯合召開輕工業兩化深度融合經驗交流會,工信部、中輕聯、省經信委領導及相關代表共14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過企業經驗交流、專家專題授課和現場參觀學習等方式,以點帶面,全面促進了我省輕工企業兩化融合發展。
4.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助力行業發展。組織行業企業參加“好品山東”網銷平臺,目前共有150家企業成功入駐。繼續培育和優化品牌展會,先后舉辦了青島國際家具及木工機械展、工藝美術精品展、青島國際皮革鞋機鞋材展等6個大型展會,這些展會行業特色明顯、形式多樣,極大提升了企業品牌形象和產品知名度,青島國際家具展、工藝美術精品展已成為全省工業系統重點品牌展會。
5.突出抓好特色工作,促進工藝美術行業傳承發展。根據2013年12月省政府246號文件,省聯社承接全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經過精心組織籌備,順利開展了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從近400名申報人員中評選出130名省工藝美術大師,取得良好效果。為支持和鼓勵不具備規定學歷或資歷、確有真才實學、工藝美術貢獻特別突出的人員,破格申報工藝美術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省聯社與人社廳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工藝美術專業職務資格評審體制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意見》?!兑庖姟烦雠_后,得到廣大工藝美術行業人才的擁護。充分發揮省聯社工藝美術高評委和中評委的積極作用,為行業輸送中高級人才,促進了全省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
2014年年底,省聯社組織召開了全省工藝美術行業工作座談會。學習貫徹國家、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分析當前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座談交流工藝美術行業的工作經驗和發展建議,提出了加快促進我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省聯社牽頭組織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山東卷》的編撰工作正式啟動以來,省聯社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目前該項工作正有序進行。
6.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省人社廳的大力支持下,省聯社組織的家電、工藝美術、皮革和五金四個行業省級一類技能大賽圓滿完成,為行業和企業提供了高技能人才。繼續做好了技師、高級技師、首席技師的評選審報工作。
五金協會完成了2013-2014年山東省五金行業人才培訓中級工畢業班、高級工畢業班的職業技能鑒定和發證工作,培養中高級人才260余人。皮革協會組織人員參加全國首屆制鞋工職業技能競賽,金猴集團2名選手囊括冠亞軍,并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省家具協會舉辦了2014家具終端銷售經理培訓班。家電協會以協會職業鑒定所和維修委員會為平臺依托,為海爾集團等多家單位鑒定中、高級工近200人,培訓空調安裝高空作業人員240余人。
7.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加強山東輕聯網、《山東輕聯信息》??慕ㄔO和管理。多家市聯社行業網站運行狀況良好,行業刊物數量增多、質量提升,為宣傳行業企業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