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2:39:57
序論:在您撰寫任務型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內在條件的影響
任務型教學法在職業英語教學中還有來自學生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1)學生的學習觀念不能及時轉變;任務型教學法是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但是學生在接受多年傳統的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之后,一時很難適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任務型的教學法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寫作靠口頭的交流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對這種教學方式缺乏一定的興趣與積極性。(2)學生中存在著許多的“啞巴英語”學生;許多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都已經習慣了被動地去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另外,有些學生英語的基礎較差,再加上存在著地方口音的問題,又受一定性格上的影響,導致在英語的學習中羞于表達、不敢開口,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更是不敢大膽去嘗試并完成,導致教學任務難以順利完成。
(二)外在條件的制約此外
還有一些外在的條件制約著任務型教學法在職業院校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在職業英語寫作教學中
教學的時間受到了限制。通常,一周安排的英語只有有限的3-4節左右的課時。而教學改革更是提出了縮短課堂教學的時間,將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在課外學習,確保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夠有效地發揮出來,這樣就更加減少了教學的時間。而教師教學中的任務設計在如此短的教學時間中,能夠全部完成是非常困難的。
2.英語寫作教學中
存在著“大課堂”的教學現象?,F在,學校的招生規模都在擴大,職業院校也不例外,這樣就導致英語課堂中的人數大量增加。隨著人數的增多,教師要想保證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交流就顯得尤其困難了。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的語言交流與學習機會的喪失,同時也加大了教師有序組織教學活動的難度。
3.在英語教學過程中
缺乏專業的任務型教學的教材。雖然目前的一些教材有涉及到任務的設計與材料的準備等內容,但是卻不能滿足當前任務型教學法在職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需求。此外,相關的書籍中也只是關于教學法概念的介紹,缺少關于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聽、說、讀以及寫的進一步講解與運用的介紹,這樣也就影響了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程度。
二、有效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若干建議
(一)教師應系統學習
國內外相關理論和教學方法確保任務型教學法能夠在職業院校英語寫作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必須注重教師對于任務型教學法的相關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學習。教師應該對國內外的相關理論與教學方法都一個細致且深入的了解與學習,確保對這種教學法的概念、特點、模式以及原則都有清晰明確的認識。此外,還需要多開展這方面的講座。將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邀請過來對這種英語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介紹與說明,并且將自己的成功教學經驗分享給學校的教師。同時,教師還需要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任務的完成工作中去。例如,教師可以對相關英語考試的作文類型進行歸類,然后設置相應的寫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既掌握了某種類型的寫作方法,還能熟悉考試的題型設置技巧。
(二)合理運用小組活動
提高大課堂教學效率由于當前職業院校中,英語寫作教學都是大課堂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小組活動,確保大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每節課選取不同的幾個小組進行重點輔導活動的實施,對學生能夠進行單獨的、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寫作的水平。并且,教師還需要對每個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做好總結與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進行再次練習,提高教學的效率。此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要求轉變教教師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與此相適應,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活動。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整個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二、任務型教學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現行的初中政治教科書《政治(新日標)》,圍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興趣的話題,提供了許多真實的閱讀材料。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使他們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法,它強調以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為基礎,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必須有思考過程.學生首先要考慮如何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如何學會某種形式。在政治教學中,我們把“任務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前期活動
給出給出學生閱讀午材料(也可以是是書上的材料),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培養學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一些有難度的材料,教師適當講解。學生理解后,給出適當的任務,讓學生作準備。
2.第二階段:中期活動
根據任務,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準備活動完成后,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成員進行方言。中期活動中曾聽過一堂八年級的政治課,教師給出了身邊的一些事實材料(上星期發生在我們校的打架事件),讓學生指出他們錯誤的地方,并說出根據。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先討論,然后推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言,最后做出總結(法律倡導的,我們應該積極去做;法律禁止的,我們拒絕不做;法律允許的,我們可做客不做。)在這堂課中,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上臺發言的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錯誤的地方予以指正,其到了集體訂正的作用)。綜觀這一課堂,教師注意到了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來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體現了“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當然,在新課程改革改革實踐中,應緊抓新課程的“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的教學理念,使教學科學,符合教學規律,在實踐教學中要吻合“任務型”教學法的某些精要。而在眾多的教學法中,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和材料的能力。
3.第三階段:后期活動
(一)用機械練習替代任務活動教師依然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并非由學生親自完成,而是采取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機械方式。這種練習方式使得課堂更加沉悶,學生的思維被禁錮。不符合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流程,語言水平不能單單依靠機械的練習來提高,而應該采取合理的對策,在這個過程實踐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包括主動完成任務,主動思考和查閱資料,其目標在于實現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同時增強是溝通能力、交際能力等。
(二)通過單向交流完成驅動任務教師的思路占據了教學主導,交際雙方無信息差,致使信息單向流動,學生在學習中更加被動。傳統的知識灌輸主宰了教學,并且這種誤區導致基本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教師在臨近期末時會放棄任務型教學,采取強度更大的知識灌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違反了英語教學要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基本要求,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任務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目前,雖然很多高校實施了任務教學,但是很多是基于教學要求,而并非從學生自身需要出發。這導致任務設計單一化,各高校之間相互模仿。目前,很多高校的任務示范課均為程序化教學,并且教學步驟較為完整,教學環節完全統一。實際上任務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太過于固定的教學設計導致這一目標無法實踐。每個學生的能力也不同,而相同的設計則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無法跟上,或者學習相對好的學生興趣低下。因此,任務型教學的重大誤區之一就在于追求設計流程的完美化和完整化,反而導致其與學生的需求不符。
二、任務設計的理論基礎以及設計原則
(一)任務設計的理論基礎研究任務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和特點。實際上,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合理的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要求學生主動完成任務,在任務中提高學生的能力,使課堂優質化、真實化。而其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交流為出發點進行英語學習、任務教學中的材料和環境符合實際需求、教學流程不固定,致力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任務型英語教學更關注英語語言本身,注重過程而非結果。最后,任務型語言課堂尊重學生的個人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將任務分為若干個具體的小任務,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對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任務教學的設計原則
1.任務的設計應具有適應性任務的設計的首要原則是服務于教學,適應教學需求。與此同時還必須具有真實性和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例,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這一教學內容很明顯是以食物的制作過程為例,那么可根據學生的喜好為其設置食物制作的過程,所選食物可多樣化,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確保任務驅動的合理性。其具體操作步驟為:選擇學生熟知的、可以操作的食物的制作過程為任務,并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由教師講解該食物的制作過程,并且提出食物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東西。其優勢在于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討論西方食品和東方食品的起源和蘊含的文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逐漸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2.任務的設計的層次性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點的不同,任務的設置應具有差異,使學生既能夠完成任務,又能夠感覺到挑戰。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考慮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基礎知識以及個性差異等多個方面。在任務基本素材的選擇上,應與當今社會的熱點聯系起來,致力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了解社會的品質。另外,任務設計的層次性還體現為學生的參與性,只有所有學生參與到任務完成,才能實現共同進步,在任務驅動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角色安排,教師應做到了解學生,為其安排適合其發揮的角色,使整個任務的完成也能夠具有層次性。
3.任務的設計的多樣性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失去交流這一重要目的,語言學習則變得枯燥無味。交際是一門藝術,其過程充滿了未知性和創造性,因此,相對于為學生傳遞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活躍其思維顯得更加重要。教師應將驅動任務設計成具有多樣特征的活動。語言表達同樣具有多樣性,因此任務設計多樣性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使學生了解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感受委婉、直接以及其它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之處,豐富其語言知識,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策略
語言學家根據分析將任務型語言教學分為三個部分,即任務準備、任務實施以及任務總結。這三個部分組成了任務驅動教學的主要流李立群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
程,上文我們提出了現代高校任務驅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為降低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我們對任務型教學的實施策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下:
(一)任務準備階段英語教學任務在確立后,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激發學生的動機。這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這一點體現為教師應在任務準備階段為學生設計巧妙的開端,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出現,高校英語任務教學法中也可以英語多媒體視頻等教學模式。對任務準備階段的要求教師必須制定明確的教學任務要求,其中包括準備和匯報時間的規定、對學生任務完成過程的監督計劃等。任務準備階段的充分程度直接影響了其覆蓋面。對于任務型語言教學來說,就是要實現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才能夠提高其教學效率。而在學生準備階段,教師則做好監控準備工作,使學生的緊迫感得意激發,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降低其任務完成的困難系數,這也是高校英語教師管理能力的體現。
(二)任務實施階段任務實施階段的主要問題體現為學生之間缺乏相互交流。由于任務教學往往以分組的形式存在,這樣很容易使組與組之間存在不和諧現象。很多小組只顧完成自己的任務,忽略了周邊同學的感受,這樣違背了互助原則。要解決這一問題,任務實施階段,教師應安排各小組之間進行驅動效果的討論,注意信息的收集和反饋。這一設計對高校英語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在任務實施階段,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利用其肢體語言或眼神鼓勵學生,激發其繼續更好的完成任務。
(三)任務總結階段任務總結階段,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正確的評價。在評價中,要做到客觀,全面,盡量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并且指出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教師要做到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對自己表現的重視,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當然,對任務的總結必須做到全面,不能單純的學生做簡單的夸獎或批評。大學生開始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因此在任務總結階段,使學生認識到實踐和自學的重要性十分關鍵。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基本特點
作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任務型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以具體的漢語任務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缺乏真實性的語言形式為目的。2.將真實性的漢語材料引入課堂環境,強調有意義的語言內容。3.培養留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學會使用漢語交際的能力,交際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能力的提高。4.留學生先前的知識和個人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因素存在,它追求留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及交際策略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讓留學生自發、自主的投入到自覺的語言實踐中去,以完成任務的形式來體驗完成任務的成就。
(二)任務型教學法設計的原則
關于任務型教學法的設計原則,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真實性原則。所謂的“真實性”是指“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課堂學習環境”,任務所使用的輸入材料應來源于真實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真實”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一切為語言教學目的而編寫的材料語言都是不真實的,這里強調的是學習者應盡可能接觸各種真實的語言材料和真實的語境,讓留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境中習得語言。2.任務相依性原則。教師在設計任務的時候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相互依存的原則。每一個任務的設計都依賴于之前任務的完成,這樣同一課或同一個單元中的不同任務構成一個“教學階梯”,每一個任務都是階梯的一個環節。3.形式/功能原則。語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義,設計任務應明確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之間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理解語言的功能,并在真實的交際中運用。
二、基于任務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實例
任務型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完成語言任務來習得語言的模式既符合語言習得規律,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按照Willis(1996)任務型學習模式的框架,任務型口語教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前任務階段、任務環節階段、后任務階段。那么,如何通過三個階段的教學活動實現漢語口語教學的目標呢?在此,我們提出“建立以漢語交際任務為教學組織單位的新教學模式”的構想,結合實踐,以《標準漢語教程》(王國安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入門”第二冊第十六課“我家在浦東”為例,探討任務型教學法在漢語口語課堂中的教學設計。
(一)前任務階段(pre-task)
即課堂教學中的導入環節,任務型教學法特別強調導入語與任務的相關性。在“我家在浦東”一文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要設計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如:你去過上海嗎?你能區分浦東和浦西嗎?你是如何區分的?因為大部分外國學生都有去過上海的經歷,因此這幾個導入問題的設計更能激發他們交流的興趣和動機,使他們一開始就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任務情景中。在前任務階段,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教師設計的任務難度要適中,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不能超越留學生固有的語言水平和生活經歷。Willis(1996)認為,任務的難易度決定學生的注意力分配結果,另據徐琴芳(2005)的研究,任務難度對語言的準確性和復雜度都有影響,任務越難,準確性、復雜度越低。在材料的輸入方式上,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將浦東、浦西、黃浦江等圖片用投影儀、幻燈片等形式加以呈現,讓學生對所要完成的任務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減輕認知負擔。根據周衛京(2005)和周丹丹(2006)等人的實驗和定量研究,視覺輸入對口語準確度和復雜度的提高促進作用最大;輸入、輸出頻數對口語質量有影響,能提高口語的流利性和準確性;輸入第四遍和輸出第三遍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練習的最佳頻數。根據這些研究成果,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訓練目標讓學生完成看圖片進行對話的任務。
(二)任務環節階段(taskcycle)
即任務的執行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要作為漢語交際的主體,以結對或小組討論的形式,通過語言做事來完成任務。在“我家在浦東”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回答導入式問題進入課文主題后,教師就把預先設計的兩個活動安排學生完成。第一個活動是請學生比較浦東和浦西的不同,附帶引入上海這個城市和南京等中國其他城市有何不同,上海這座東方城市和西方城市有何不同。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先引導學生回憶復習已經掌握的關于描寫城市、建筑物特點的相關詞匯和表達法,為他們后來的表達提供幫助。然后讓學生采取兩人配對或三、四人一組的形式,自由討論,完成信息交換,觀點交換,最后決定任務,解決問題任務,創造性任務等,通過合作或競爭,presentation等形式,描繪出不同城市的特點及不同城市之間的差別,使之對學生的漢語口語訓練朝著“準確、得體、流利、多樣”四性統一的方向發展。課堂教學實踐也表明,借助教師提供的詞匯和表達法,學生在后續的交流活動中比較容易而且愿意展開對話和小組討論,說明他們已經建立起用漢語表達和交際的自信心。在第一個活動順利完成的基礎上,第二個任務為計劃階段,保證十分鐘左右的計劃準備時間,明確提出報告的要求:“我眼中的浦東”。根據Foster和Skehan(1996)的研究,準備時間對不同的任務類型有不同的影響。Mehnert發現,十分鐘是提高語言流利性、復雜性的最佳計劃準備時間。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的準備時間為十分鐘。任務的形式為將全班分為三個討論小組,通過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各自討論總結浦東和浦西的特點,要求用例子來說明。經過討論以后,每個小組推選一人在課堂做報告,其他小組可以補充不同看法,也可以根據報告人的內容提出具體問題請報告人來回答。分組匯報的學習任務讓每位同學都責無旁貸,參與到口語訓練中去,以此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后任務階段(post-task)
包括對任務的評估和語言提升活動,這是幫助學生鞏固和反思任務完成過程中的語言使用的最后階段。首先,教師對學生在前一階段所做的“我眼中的浦東”的報告進行評估,評估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的交際策略和語言使用問題上,并對學生陳述中出現的語法、詞匯錯誤作出反饋。其次,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他們去中國不同城市旅行的經歷,特別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城市。這個問題的設計與留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最能激發討論欲望,他們也非??是竽軌蚺c他人分享經驗。最后,教師作為陳述者,提出自己對中國城市的看法,學生也紛紛提出見解,形成多個報告題目,如“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廣州”、“我眼中的南京”等等。這些任務使留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轉化為具有生活真實性的語言交際,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新的內容。這是漢語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任務型教學法的主要宗旨。
三、對對外漢語任務型教學法的思考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任務設計教師
教育部新版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教學建議部分強調: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本文結合自身的理解和教學實踐,從任務型教學的定義,任務的設計,教師的作用,任務型教學的特點,任務的完成等幾個方面對任務型教學做簡單的闡述。
一、任務型教學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earning,簡稱TBL)出自于交際語言教學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科學研究和課堂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該模式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是指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
二、任務型教學任務的設計
任務型教學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結合起來,即用所學過的語言去做事情。教學內容的真實性是進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任務的設計是任務型課堂教學所特有的教學環節,任務設計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為此,設計任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設計活動應有明確的語言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所以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習和掌握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明確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語言技能,讓學生明確要學習和掌握哪些語言知識。
2.活動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培養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學習各門學科要學有成效,非愛好,非以此為樂不可。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要善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求活動。同時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征及活動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
3.活動的難度要適中,即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
設計的活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難度既不能超越其發展階段,又不能太幼稚。活動內容過于淺顯,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活動內容過于繁雜,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挫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所以教師要設計難易適中的活動,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4.活動內容要成階梯狀
課堂教學中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環環相扣,形成由初級到中級任務、中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回復到中級任務,再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多個小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給學生輸入母任務后讓學生輸出子任務,使任務的呈現作階梯式層層推進。
5.任務呈現方法的多樣性
設計新穎獨特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好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模擬表演法,相關實例法,圖表法,討論法,組織競賽法。三、教師的作用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出現,對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备嗟氖前缪菀粋€多面手的角色。
1.組織者。它是一個外語教師在外語課堂上最難也是最重要的角色。一個成功的課堂活動主要在于組織,使學生準確地知道他要干什么。在組織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訴學生要做些什么,給學生明確的指導,使他們明白自己的任務,如何開展活動,如何準確高效地完成任務?;顒咏Y束后,如何組織反饋等等。一個合格的外語教師會把一堂課看作是一項大任務,大任務里面又分為若干小任務,一切按自己的安排有序進行,每項任務如何開展,他都心中有數。
2.控制者。任務型教學強調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要求使學生的一切活動都在外語教師的控制之下順利進行,任何疏忽都會使課堂教學完不成預定的任務,達不到既定的效果。
3.交際合作者。“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這是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睆哪撤N意義上講,外語教師又是一個交際合作者。教師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任務中,能使學生放松,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提高外語交際水平,使任務完成的徹底、高效。
4.創造者。源自生活的真實任務有時可能與課堂教學內容并無直接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不能直接選用真實生活任務,而要對源自生活的任務加以設計、改進,使其成為可以在課堂上展開的,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實生活中運用的任務,這就需要教師的創造性,恰到好處的設計會使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任務型教學的特點
1.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任務型教學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真實的交流,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務型練習才會給學生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運用。
2.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境。因為真實的場景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受任何約束地真正體會語言,理解語言并大膽地運用語言,而情景教學是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境的有效途徑。
3.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任務型教學課堂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符合本目標的若干任務,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進而按步驟完成課堂的總體目標。
4.具有師生角色,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并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
5.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因素。任務型教學追求的效果是讓學習者能用自己的語言只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自發地投入到自覺的語言實踐中去,以完成各項任務而體驗自己的學習過程。
五、任務的完成
1.含義。
任務型教學法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是任務、計劃和報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完成教師預先設計的各項有針對性的任務,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用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把“語言做事”或者“執行任務”當作學生學習的過程,用完成任務的結果展示教學效果。結合到英語詞匯教學中理解,就是教師將詞匯教學的內容設計成任務或活動,讓學生完成的過程當中,學習詞匯、理解詞匯并且加深記憶,從而提高詞匯的應用能力。
2.應用原則。
雖然任務型教學法開辟了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的運用,但是在應用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貼近現實。
教師在進行任務的設計中,必須根據詞匯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任務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拉近學生與任務之間的距離,感受更為真實的英語詞匯,提高運用詞匯的能力。
(2)可行性和關聯性。
可行性要求任務的設計必須要有一定的形式以及效果,并且要適應課堂環境,方便操作;關聯性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之間要有一定的關聯,并且銜接得當,層層推進。
(3)趣味性和功能性。
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設計必須根據詞匯教學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功能性:詞匯的積累是為了更好的運用,任務設計必須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掌握,并且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型教學法之所以比傳統的教學法具有優勢,是因為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創設出豐富有趣且真實的情境,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對課堂教學逐漸產生好感。例如,七年級上冊Food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食物畫出來,并且在食物的下面標明相應的英語詞匯。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食物畫下來,遇到不會寫的單詞,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詞典的方式進行補充。每個學生喜歡的食物都不一樣,畫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在學生完成任務之時,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座屏作為詞匯教學的教材,并把詞匯運用到簡單的句子當中,如“Ilikebanana”、“Theapplelikesababyface”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教學瞬間變得生動活潑,大家在學習當中集中精力,尤其是教師用自己的作品進行教學時,更加的認真。很多學生在畫畫表明詞匯的時候經過了思考,對詞匯的理解較為深刻,能夠提高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啞劇的形式把自己喜歡的食物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來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直觀、快速的學習和掌握英語詞匯的含義。
2.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感受學習詞匯的快樂,感受詞匯的魅力,把學習詞匯變成一種習慣,從而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鞏固。
3.評價任務完成的結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要及時進行科學而合理的評價,對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總結,并且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其繼續努力,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補充,從而促使任務教學的發展,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它是學生通過任務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而是主動地知識探究者。教師不再主宰課堂,不再機械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有意圖地建構實踐來獲得知識。學生通過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反復地思考,在任務地驅動下進行知識的積累和探索,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引發觀念的轉變和結構的重組。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作用
把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探究認識不斷地深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和“填鴨”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明確目標,有利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學習,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發現問題,通過學生不斷地探究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任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讓學生在這里展開探索和合作學習。在任務情境中,教師指導和點撥學生,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操作方法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主探究實現知識的習得。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任務、故事任務、討論任務、練習任務、作業任務等不同形式的任務。
1.問題任務,促進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疑問的產生,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知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激勵學生產生完成任務的欲望。例如在學習《成長在社會》中關心社會發展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亞維倫的野童回到人類社會也難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魯濱遜”卻能很快適應社會生活?問題任務給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讓學生知道了該去探究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生由此會想到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社會,應該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提高自己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并且學會關心時政。通過教師的問題任務,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地發散,了解相關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
2.故事任務,激發興趣
故事任務就是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思想品德知識。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故事情境中,學生會產生一種愉快的心情,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會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中主動地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要給學生設計這樣的故事情境,以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融入民族文化》中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講授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關注課堂學習。之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之間相互講授他們所知道的優秀人物或事跡的故事。學生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講訴故事,探究思想品德知識。并且從這些故事中,感受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了解到他們是民族賴以繼續和發展的推動力,領悟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故事任務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給課堂帶來了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3.討論任務,鼓勵合作
新課改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任務的情境中,學生會產生各種疑問和設想,并且進行積極探究,不斷地解決問題,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任務讓學生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意識,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例如在學習《學會與人合作》的時候,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鍛煉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形成合作技能,而且還會體會到在合作中需要同學之間的寬容、欣賞。通過討論任務,學生生對于“與人合作”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讓學生在任務中提高能力,深化認識。
4.練習任務,反饋鞏固
學生通過學習對于知識是否掌握還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練習任務,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會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內化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練習任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地利用練習會對學生起到很好地檢測作用,讓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度,促進學生的不斷提高。例如在學習《發展人民民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豐富的練習任務,比如選擇題、判斷題、簡析題、時間探究題……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讓學生掌握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權,教師就可以以中國博客發展為背景,讓學生理解博客是實現公民政治權利的新途徑,并讓學生思考它為公民的哪一項政治自由提供了平臺?練習形式還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去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規律,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內化知識。
5.作業任務,加強提升
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作業任務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了。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任務是多種多樣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進步的更快。例如在學習《維護合法權利》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材料,比如“藍色風暴”商標案宣判百事可樂被判賠300萬,中國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等,讓學生思考結合案例思考,這些事件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著什么現象?這些現象有什么危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學生對于作業的思考和學習,讓學生去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