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19:27:25
序論:在您撰寫林業大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自2009年,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教育部門的聯合支持下,新疆高校從烏魯木齊開始探索大學生創業培訓。然后全疆推廣了烏魯木齊市創業培訓進高校的經驗和做法。近5年來,新疆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總數約達5.7萬人,經培訓約1.6萬人實現創業,創業率約達27.8%。新疆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點是從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和改善創業環境入手,使更多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技能的大學生成功創業。新疆農業大學先后開展多項工作,扎實有序地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積極組建“新疆農業大學就業指導教研室”,進行了就業指導教師的挑選和培訓;完成了就業指導課從選修課到必修課的推進工作;于2010年參與了自治區統編教材《新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編寫工作。2009年起與自治區人社廳和烏市人社局合作,在全校大學生中推廣“SYB創業培訓”項目,針對大三和大四學生開展免費培訓,目前已組織培訓150個班,3750名大學生。學生參加創業培訓熱情高漲,每年都有1800名左右大學生報名參加,通過考試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通過培訓,調動了廣大學生參與創業的熱情,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創業初期的做法和優惠政策,提高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二、新疆農林高校創業教育調查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接受創業教育的需求,及時調整現有創業教育體系,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項目組設計了《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問卷》學生和老師兩套問卷。其中,學生問卷面向新疆農業大學參加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學生發放,共有題目30道,分別有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問答題,問卷匿名提交,共收到問卷反饋214份;老師問卷面向新疆農業大學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老師,共有題目15道,分別有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問答題,問卷匿名提交,共收到問卷反饋8份。
(一)調查問卷學生反饋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在參與答題的同學中,由于課程設置原因主要是大三和大四同學較多,占到約84%,具體年級分布為大一9.35%、大二6.54%、大三31.78%、大四52.34%;其中27.1%的同學是學生干部;生源地是城鎮或鄉村的同學分別為46.73%和53.27%,比較平均;學生學科專業分布主要是理學約占38%、工學約占21%、農學約占17%、語言學約10%,其他約10%;按民族和性別劃分,少數民族女學生占12.62%,少數民族男學生占10.28%,漢族女學生占44.39%,漢族男學生占32.71%。
2.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反饋分析。通過問卷發現,99%的同學認可大學生創業。在回答“您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是”問題時,約62%的同學選擇“認同,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約37%的同學選擇“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約74%的同學對大學生創業感興趣,其中“很有興趣”的約占32%;約90%的同學認為,如果就業壓力過大時會選擇自主創業。約73%的同學認為大學專業與打算創業的項目之間的關聯不大,只有約18%的同學認為關系緊密;在回答“如果打算創業,您會選擇在何時開始?”時,約60%的同學選擇“畢業后等待時機合適,不限時間長短”,各約15%的同學選擇“在校期間”或“畢業后立即創業”。在回答“如果您在校期間的創業項目和學業沖突,您將如何處理?”時,約69%的同學選擇“邊學習邊創業”。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少數民族男生有22.73%選擇休學創業,而其他分組最高只有2%。說明,首先約70%的同學考慮兼顧學業和創業;其次,約1/5的少數民族男生的棄學創業選擇,在反映了創業決心大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對目前學業價值的判斷。在回答“如果創業,您會選擇哪個領域?”時,約62%的同學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較低的行業”,約33%的同學 選擇“自己大學所學專業科技涉及的領域”。說明學生對自主創業的風險的控制意識較強。在回答“您會優先選擇在哪里創業?”時,約45%的同學選擇中小城市,選擇大城市或不限地域的同學都是約17%,選擇城市郊區、鄉村的同學分別是5.6%和4.2%。根據調查問卷數據,不同生源地學生的選擇結構基本相同,只有在選擇大城市時,城鎮生源比鄉村生源高15%,分別為25%和10%。在回答“如果創業,您會選擇哪種形式作為創業的起點?”,約61%的學生選擇朋友合伙創業,選擇個體獨自創業和家庭合作創業分別約為20%和17%。根據調查問卷數據,漢族同學更愿意朋友合伙創業,具體數據按少數民族女生、少數民族男生、漢族女生、漢族男生,分別為48.1%、45.5%、63.2%、67.1%;少數民族同學更愿意以家庭合作創業為起點,具體是少數民族女生、男生選擇家庭合作創業的比例分別為29.6%和31.8%,而漢族女生、男生該選擇為18.9%和7.1%。在回答“您在我校參加的何種活動有助于您的創業?”問題時,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各性別、民族分組回答結構相似,例如各分組都認為“社會實踐”有助于創業。但部分數據差異較大,分別涉及對“模擬創業活動”、“社會兼職”和“創業項目比賽”。其中認為“模擬創業活動”、“社會兼職”有助于創業的少數民族男、女學生均比漢族男、女生低約20%;認為“創業項目比賽”有助于創業的少數民族女學生比其他分組都低約30%。
3.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反饋的分析。約95%的同學認為有必要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其中認為非常必要的約36%;80%的同學認為我校存在良好的創業氛圍;71.5%的同學表示知道一些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只有約10%的同學認為自己很清楚或比較清楚;約91%的同學希望多舉辦一些與創業有關的培訓、講座活動。約70%的同學認為我校目前創業教育培訓對自己有幫助,其中約18%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大。約94%的學生認為我校目前應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外,單獨開設“創業教育”類課程;62%的學生認為這類課程應該是公共選修課。在征求學生對我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意見和建議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已經大四了,還剛聽說學校有這么一個創業培訓,希望學校能及時通知我們學校已有的一些條件,培訓,讓我們抓緊這些機會。”、“希望我校能多開展一些與創業活動相關的活動?!钡认敕?,表達了大學生對實踐性創業培訓的需求旺盛。
(二)調查問卷教師反饋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根據問卷,參加答卷的老師全部為中級和初級職稱教師,比例為各50%,符合目前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的主要是青年教師的基本情況;學歷為本科和研究生各50%;基本都取得了創業教育師資培訓相關資質證書,主要有SYB師資培訓合格證、高校創業培訓師資證、全國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專業水平證書(中級)等。
2.大學生創業教育有關問題反饋分析。根據問卷,100%的老師對我校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創業教育師資培訓工作表示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為62.5%;87.5%的老師對創業教育感興趣,其中50%的老師表示非常感興趣;對目前就業指導課程中創業教育部分,75%的老師認為有收獲的學生占聽課比例在50%及以上,25%的老師認為在30%以下。100%的老師愿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其中,愿意指導的項目類型前三位分別是市場服務類、文化創意類和社會公益類項目;在選擇不愿意指導的原因時,前三位分別是“個人工作忙,無時間兼顧”、“大學生創業缺乏各種資源,條件不成熟”、“目前自己不具備指導大學生創業教育所需的能力”。在回答“您會參與支持在以下哪些創業教育工作?”時,100%的老師選擇講授創業教育相關課程,50%的老師選擇為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業比賽項目提供指導咨詢,不到40%的老師選擇為大學生實際創業項目提供相關指導咨詢。75%的老師認為我校目前應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外,單獨開設“創業教育”類課程。但是在開設類型環節,認為應該開設為必修課、限制選修課或公共選修課的老師各約占三分之一。在征求對目前開設的創業類課程(含就業指導課程和SYB等課程)的建議或意見時,老師分別提出:“學生認知度較低,本校教師上課率較低”、“提高課時費”和“給學生指導的足夠,但缺乏孵化基地、透明實用的支持政策”。在征求對我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見建議時,老師分別提出:“對參加各類比賽帶隊獲獎的老師予以重獎”、“應在全校學生普及創業基礎教育課程,提高教師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學??梢栽O立基金或有專門的負責人、部門來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或資金途徑的后備支持”、“專門場地,小班授課”、“盡快成立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和“邀請專家解讀創業流程和法律問題”。
三、促進西部民族地區農林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措施建議
1.突出特色,建立高校創業實訓基地。抓住國家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推動西部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契機,突出地域行業特色,建設高校創業實訓基地,將創業實訓基地建成推動人才創業、發展高端產業的重要載體,通過學校、企業、政府和投資機構等多方資源共同攜手,形成創新創業“過程輔導+引資推動+基礎支持+管理咨詢”四位一體服務,建設高質量的產學研實訓基地。
2.優化課程,完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把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掌握創業技能,將專業與創業融合教育,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專業角度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就業困擾調適
一、女大學生就業困擾的表現
(一)女性生理特點產生“女性就業歧視”的困擾
例如某師范大學的小雯在大學生城舉辦的專場招聘會上,看到一家單位需要新聞專業畢業生,就湊過去看,發現自己的條件完全符合。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將簡歷遞給工作人員??墒?,對方根本不看簡歷,只是面無表情的搖頭?!笆遣皇侵灰械摹?,她忽然想起以前說的某些用人單位的性別要求,果然工作人員很不耐煩地點了頭。小雯的這種求職遭遇,被很多專家定義為“女性就業歧視”。
女大學生就業的年齡段,又是她們結婚與生育的年齡段。用人單位招收女性職工承擔的成本較高。在勞動力市場機制下,女職工特殊的勝利現象和所承擔的人口再生產勞動,客觀上造成了企業成本的增加。不少招聘單位認為最頭痛的是,好不容易招到一名出色的大學生,并且進行了培訓,但沒多久就結婚生育。女大學生工作后遇到的這些問題,必然會對企業正常的工作造成影響?,F在隨著市場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精兵簡政,一個蘿卜一個坑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而男大學生上崗后卻不存在這些頭痛的問題,所以用人單位還是會首選男大學生上崗工作。由于我國現有的福利政策。女職工的生育費用和生育帶薪產假增加了所在企業的經濟負擔,也導致企業不愿接受女大學畢業生。我國有學者認為,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會增加用人單位的經營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必須減少女性勞動力的市場需要。當問到女生就業難于男生的原因是什么時,回答是多種原因形成的,根據女生們選擇的多少排序,認為是“性別歧視”、“女生的生理特征”、“女生不及男生優秀”等原因造成的。
(二)女性心理特點產生不良就業心理問題的困擾
女生在求職是對學校、父母和親友方面的依賴性高于男生,依賴學校推薦、父母幫助、親友幫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50%的女生認為獲得理想的工作崗位首要是靠家庭及社會關系,僅有10%的男生是如此看法。自卑心理也是影響女生就業的是一個重要因素,女生就業難已經在不少大學生的心目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求職前已經想到招聘單位不會要自己,增加了自卑感,打擊了自信心。此外,有專家認為,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整體上缺乏社會背景和經濟背景,外語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對薄弱,在應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動,就業期望值過底,這都嚴重影響到她們順利就業。具體影響表現如下:
(1)自負與自卑心理
大學女生往往存在自負心理,就業時易挑三揀四,對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很高。但同時又存在明顯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別原因,女大學生在接受用人單位選擇中多受冷落,“寧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這種“性別歧視”的現象嚴重損害了女大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她們產生“女生學習再好,將來也難找到好單位”的自卑心理。
(2)依賴與從眾心理
一些從小到大都在被保護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面對就業中的困難,依賴心理較大。有些女大學生缺乏自主性和競爭意識,盲目從眾,追求大多數人特別是同性選擇的“大企、名企、公務員、外企”等企業,而忽略了對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的分析。
二、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措施及心理調適
(一)建立平等的就業制度
國家和社會應規范就業政策,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制定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法律規范;制定相應的保護政策,為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業有章可循。在人才選聘上,標準統一,不人為設置性別障礙。
(二)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增強女大學生的求職技巧
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力度。在就業指導中應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針對性地引導她們客觀評價自己,增強自我調控能力,正確對待求職過程中的失敗,使其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參與競爭,引導她們正確擇業,順利就業,成功立業。
(三)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素質
(1)盡快轉變社會心理角色,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業這對女大學生來說絕不僅僅是一次歸屬的改變,還意味著自身社會心理的轉變。女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克服自卑、依賴等不健康心理,盡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轉變。
(2)發揮性別優勢,正確自我評價,選準職業切入點。女大學生的性格、語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勝一籌,又具有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耐心細致的特點,因此女大學生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愛好特長等,通過積極參加社會調查、學術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來拓展知識面,加強實踐能力,提高社會、人際交往、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準職業切入點,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為季刊,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旨在反映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體現環境與發展領域的研究特色,促進校內外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本刊2012年起重點開設“國外環境哲學前沿”、“環境倫理學研究”、“環境社會學研究”、“環境經濟學研究”、“環境美學研究”等欄目。
本刊自辦發行,如需征訂,請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本刊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龍蟠路159號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
全年定價:24元
歡迎訂閱2012 年《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58年,是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林學與林業工程為主的學術期刊。該刊擁有以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內一些綜合性重點大學、農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國外有關科研機構和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為主體的作者隊伍。
該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源期刊”,曾連續多次榮獲中國高??萍计诳瘍炐闫诳榷囗椚珖詢炐闫诳?。連續收錄《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的著名檢索期刊和數據庫有:美國《化學文摘》(CA)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數據庫(CABI) 、英國《動物學記錄》(ZR) 、哥白尼文摘(CI)、中國科技論文引文數據庫(CSTP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林業科技文獻數據庫等。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雙月刊,大16 開本,120 頁左右,單月月底出版。國內由南京市報刊發行局總發行,全國各地郵局收訂。如當地郵局訂閱不便或錯過征訂時間,也可直接匯款向 該刊編輯部訂閱。每期定價20 元,全年120元。
英文名稱: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1522
國內刊號:11-1932/S
郵發代號:18-9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百種重點期刊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關鍵詞〕NoteExpress軟件;培訓模式;培訓計劃;培訓評價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31
〔中圖分類號〕G25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2-0154-04
1 NE軟件培訓的必要性讀者培訓是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三條中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五項主要任務之一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1]。而現在的讀者培訓,單純的數據庫已不是重點,個人信息管理工具漸成熱點[2]。市場上國外參考文獻管理軟件起步較早,如由美國湯姆森公司(Thomson,ISIWeb of Knowledge的開發者)出品的EndNote[3];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推出的“個人圖書館”管理軟件RdWorks等,是幫助用戶建立和管理個人文獻書目資料[4]。以上兩款軟件都是在數據庫中附帶的,而且中文兼容性不強,為了解決以上缺點,愛琴海公司專門研究開發出NoteExpress(簡稱NE)參考文獻管理工具軟件,它以完全支持中文,方便、快捷的特點而被科研者、高校學生所喜愛。其核心功能是幫助讀者在整個科研流程中高效利用電子資源:檢索并管理得到的文獻摘要、全文;在撰寫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專著或報告時,可在正文中的指定位置方便地添加文中注釋,然后按照不同的期刊,學位論文格式要求自動生成參考文獻[5]。正因為以上特點,NE可以讓科研人員特別是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更加高效,所以對于研究生來說,NE的培訓講座尤其重要。
2 NE軟件利用培訓基本模式構建每一次有效果的培訓,都離不開培訓館員根據需要設計科學、系統的培訓內容和方案以及方案執行和效果評價。論文在參考相關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NE資源利用培訓的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NE資源利用培訓基本模式
2.1 培訓計劃制定培訓計劃的制定要綜合考慮讀者的課外時間,是否有大型公共活動;參與教師的時間,是否有重要會議;教室的軟硬件環境,是否能放映PPT課件;培訓宣傳的措施,是否利用現代通訊設備等各個方面,以保證計劃的有序實施。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針對不同服務角色的規范,責任到人。良好的服務規范可以使培訓服務從整體上統一、協調,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6]。
2.2 培訓組織形式培訓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針對NE的培訓有預約登記制,可以在相關網站(主要以圖書館網站為主),填制預約培訓登記表,可以根據預約登記的人數,確定培訓地點;其次有嵌入式培訓,可以和相關學院的教師聯系,走進大學生課堂。也可以和重要院系教授聯系,通知培訓內容,請教授組織其研究生,找出公共時間,進行培訓,方便研究生的文獻管理和論文寫作。
培訓內容設計NE培訓內容的設計,主要是通過本次培訓,讓參加培訓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基本掌握NE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以后的文獻管理和論文寫作中能利用NE提高論文寫作效率。主要內容包括NE的下載安裝,根據研究課題建立相應文件夾,分5種方式把所需文獻導入NE進行管理,最后是利用管理的文獻寫作論文,自動生成符合相應格式要求的參考文獻。
2.4 培訓效果評價在對NE資源利用培訓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需要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從前來參加培訓講座的人數以及參加培訓者地課堂反應、課后調查表等來評價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NE軟件使用量的統計數據來觀察和評價[7]。
3 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NE培訓的開展目前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的讀者培訓主要有新生入學教育、全校公選課文獻檢索課、館藏資源專題講座、結合讀書日開展的資源宣傳培訓活動,深入院系的針對性培訓等。涉及NE培訓的有文獻檢索課、數據庫專題講座、深入院系的針對性培訓等。以下結合NE資源利用培訓的基本模式及北京林業大學開展的實踐,以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為例,嘗試結合其學科特色和圖書館相關資源進行培訓方案的設計,探索NE資源培訓的新思路,以期為此類培訓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從而提高圖書館電子資源培訓質量和信息服務水平。
3.1 培訓計劃和組織形式
3.1.1 計劃型的不定期培訓講座綜合多年培訓時間安排的實踐效果,無論從參與人數還是培訓效果晚上比白天更能達到培訓預期,因此,每學期期初根據研究生課程表安排排除晚上公共必修課時間,將在NE培訓安排晚上,這種不定期培訓講座主要安排在能容納50人左右且配有多媒體設備的圖書館三層會議室,其實質上是圖書館的培訓計劃中的不定期形式之一。
3.1.2 需求型的預約登記培訓在圖書館主頁上設計電子資源的培訓需求登記系統,讀者可以在該系統上進行預約登記。另一方面,將NE培訓預約登記系統與研究生課系統有機銜接,在選課時即可預約登記培訓需求。進入預約登記系統,每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空余時間進行網上登記,圖書館培訓館員根據登記人數的多少,確定培訓的地點。如果5~10人,可以在圖書館一層容納10人左右并具有多媒體設備的研討小屋進行培訓;如果10人以上,可以在三層會議室進行培訓。50人以上,即定于可容納300人左右并具有多媒體設備的五層報告廳。另外,讀者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電話、網絡或辦公室現場預約等,如果達到一定人數即可開課。
3.1.3 強化型的嵌入式培訓主要深入北京林業大學各院系,與各院系教師聯系和溝通,把NE功能和培訓內容推介給教師并請教師協助組織其研究生開展預約登記式培訓。另一方面,根據院系教師的課程,把NE培訓嵌入研究生課堂,使研究生“足不出戶”便可接受培訓。這種培訓針對性強,影響面廣,效果比較好。
3.2 培訓內容設計NE系統功能強大、內容豐富,針對研究生培訓內容設計,主要以掌握NE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滿足研究生管理文獻和論文寫作需要為核心,時長在1小時左右。
3.2.1 下載、安裝和建庫NE軟件是圖書館購買的資源,在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主頁即可可免費下載使用。步驟如下:打開圖書館主頁——電子資源——中文資源——點擊NE軟件——下載安裝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版。安裝完成后打開NE,在一定的路徑下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見圖2),然后在題錄下根據文獻類型,分門別類地建立期刊、學位論文、圖書、外文文獻、網上資料等文件夾形成存儲結構(如圖3),以方便把以后檢索到的文獻導入NE進行管理。
圖2 在NE中建立數據庫
3.2.2 文獻導入NE提供了以下5種方式的文獻導入方式。(1)聯機在線檢索。即通過NE菜單中檢索項下的在線檢索來完成。(2)內嵌瀏覽器檢索。即在NE中內置了各種電子數據庫的瀏覽器,直接點擊便可檢索相關資源。(3)網上數據庫導入。即通過NE以外的圖書館購買的電子數據庫檢索文獻。(4)全文導入。即把安裝NE以前存在電腦里的全文或全文文件夾導入NE。(5)手工導入。通過NE中新建題錄功能,把一些零散文獻或者古籍文獻手工導入NE進行管理。以上前3種導入方式,需要通過NE檢索菜單中,下載全文功能批量下載全文;而第4種導入方式,需要通過NE檢索菜單中在線更新功能,來完整題錄信息。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檢索到的文獻,最終都要導入NE,而導入NE最
圖3 分門別類建立文件夾形成存儲結構
重要的就是選擇相應的導出樣式和過濾器。以CNKI中文資源為例,說明從檢索文獻到導入NE的全過程。如圖4所示:第一,檢索。以篇名“林木種苗培育”進行檢索,勾選所需要的文獻點擊右上方的“存盤按鈕”;第二,導出。點擊選擇NoteExpress格式輸出,以記事本形式下載保存桌面文件(注意在下載保存時請使用“使用IE下載”,不支持迅雷下載)(如圖4);第三,導入。打開NE,在林木種苗培育數據庫中,選擇期刊文章文件夾,點擊右鍵選擇導入題錄——來自文件——桌面.nel文件——選擇NoteExpress過濾器,點擊開始導入,即把在CNKI數據庫中選擇的文獻導入到NE,以題錄為核心管理文獻(如圖5)。圖4 輸出格式選擇
圖5 把保存到桌面的文件導入NE
以下根據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購買資源中研究生常用的各種電子資源,以網上數據庫檢索的方式,給出各種數據庫的從數據庫導出時的導出格式和相應的向NE導入題錄時所用過濾器(見表1)。
表1 各個數據庫導出格式和導入過濾器選擇表
3.2.3 論文撰寫、投稿凡安裝NE的電腦,打開Word時,都會有一個MS Word小插件,來實現NE和Word之間的轉換。選擇NE中相應的文獻后回到Word寫作,點擊“插入參考文獻”按鈕,自動插入參考文獻,并且根據論文的刪減或段落調換而自動更新文后的參考文獻。NE中已內置了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格式,只要點擊“格式化”按鈕,選擇“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樣式,就能自動生成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如果投稿,只要點擊相應的期刊,就會自動生成該期刊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
4 培訓效果評價在對NE資源利用培訓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需要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從前來參加培訓講座的人數以及現場反映來評價培訓效果;另一方面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讀者的信息反饋情況等。通過培訓后對過NE資源的瀏覽量、下載量等統計數據也是一種評價方式,再者還可以通過畢業論文參考文獻軟件的使用和質量體現。我們一般通過對以上各方面信息進行收集、調查和統計,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總體效果反映甚好。任何一項培訓工作都應以培訓效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NE培訓也不例外。針對NE參考管理文獻的培訓,創新地將其融入讀者的學術研究之中,突破了傳統的、單一電子資源的推廣利用培訓模式,使之與讀者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連,從而提高其關注度與參與熱情,進而使培訓效果得以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Z].2002.
[2]朱偉麗,黃晴珊.美國5所醫學院圖書館培訓講座的調查及其對我國圖書館開展文檢講座的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6):74-78.
[3]陳定權,劉頡頏.參考文獻管理軟件評析與展望——以EndNote、NoteExpress為例[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Z1):80-84.
[4]侯集體.Refworks和Noteexpress在參考文獻編輯中應用的比較[J].現代情報,2012,(7):150-151.
[5]馬花如.基于NoteExpress(NE)的文獻管理——從檢索文獻到論文寫作[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7):48-51.
作者:馬超 蔣一婷 徐桂娟 鄭彩霞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形成了“一主兩翼,兩渠相融,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素質養成”為主線,以理論與實踐為兩翼,以第1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現第1課堂與第2課堂2個渠道的融合,以及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綜合教育3個層次為一體。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每年招生2個班,在校生人數維持在每年260人左右;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尤其是在生物技術專業招生質量逐漸下滑、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大環境下,仍然保持了招生錄取分數位居全校前3名和95%以上的就業率。但是,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化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突出人才培養的專業特色和行業特色,增加所培養專業人才的競爭力,仍應成為生物技術專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之一。因此,筆者在與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社會用人單位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體會,提出以下建議,以期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有所幫助。進一步明確、細化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大學的比較優勢和核心價值的體現[2]。加強辦學特色建設是林業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林業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大學的學科建設是大學工作的龍頭,是最能體現辦學特色的因素,建設特色學科是林業高等院校加強辦學特色建設的關鍵;而建設有林業特色的學科就要突出重點,整合資源,搶占學科制高點,注重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群[3]。目前,全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的高等院校有幾百所,如果各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缺乏自己的特色、人才培養沒有自己的側重點,那么所培養的畢業生就難以在眾多的相同的專業人才中占得就業先機。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設置的專業課程主要以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為主,另外還設置了一些專業選修課。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基本上是全國各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普遍采用的模式,沒有體現出林業行業高校自己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點。同時,北京林業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與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相比,在課程體系、教學計劃、教學環節等方面,均大同小異,差異不超過15%。因此,建設體現林業行業特色和專業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應是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林木花卉遺傳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樹木花卉育種生物工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北京林業大學毛白楊研究所、林木花卉良種繁育研究中心和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地資源利用研究中心;同時還擁有植物學、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以及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和細胞生物學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梢姡本┝謽I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具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優勢,并有多年的科研積累和人才培養經驗。因此,把“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作為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專業培養方向能夠充分反映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科研特色和行業特色。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將生物技術專業細分為“林地資源培育”和“林地資源開發與利用”2個專業方向,其中“林地資源培育”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以與遺傳育種相關的課程為主,側重于培養具有林地資源培育實用技術的專門人才;“林地資源開發和利用”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以與林地食用和藥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相關的課程為主,如開設藥用植物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藥劑學、生物藥物學、中藥新藥的研究與開發、藥物分析化學等,側重于培養具有林地資源開發實用技術的專門人才。在此基礎上,再圍繞特色人才培養的要求開設選修課程,并盡可能使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系統化,切實體現行業特色,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例如,可以借鑒復旦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選修課體系,其系統地開設了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制藥、藥物分析方法與應用、新藥研發概論、藥物遺傳學、藥事管理學、藥學文獻檢索、藥用微生物學等30多門與藥學相關的選修課,充分體現了其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藥學”特色。
精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突出重點課程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人文社科類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4部分。人文社科類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基礎課、專業必修課主要是依據教育部的生物技術專業規范而設定的,各個高?;敬笸‘悾詫I選修課的設置成為體現專業培養特色的重要環節。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由于沒有確立明確的特色培養方向,所以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一度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專業培養方向,且不斷地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希望課程體系能夠涵蓋本科畢業生就業、考研可能需要的所有專業課程。例如,由于生物制藥領域就業前景較為樂觀,所以為學生開設了生物制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化學分析技術、藥政學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大綱主要參考藥學院開設的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對“如何與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知識背景相融合”“如何體現出與藥學院本科畢業生的專業區別”等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顯然,單純地開設生物制藥方面的課程,尤其是完全照搬藥學院等其他院校相同課程的教學大綱,是不可取的,也無法體現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特色。目前,林業系統,尤其是林業基層單位,對林地藥用資源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巨大,尤其缺乏具有林業知識背景、熟悉林地藥用資源、具有林地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和制藥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將生物制藥技術方面的課程,如生物技術制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化學等課程,與“林地資源開發和利用”這一專業方向緊密結合,將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優勢與生物制藥技術相結合,才能使生物制藥技術落到實處,并使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充分體現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除了精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之外,還要突出重點課程。選修課程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而思考和創新的空間被壓縮。以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為例,大學3年級上學期的必修課學時就達414學時,再加上選修課的學時,總學時可達500學時。這意味著1個學期的開課數量超過10門,學生每天至少要進行6學時的課程學習,由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所開課程往往存在內容重復或相互重疊的現象。例如,生物制藥課程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等課程就存在部分內容的重復,基因工程課程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細胞工程課程與細胞生物學課程之間也存在部分內容的重復。因此,筆者建議,要精簡課程體系,協調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突出重點課程和課程重點內容,強調課程特色,以降低課時總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提供空間和創造條件。
加強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內容的銜接為了強調化學、數學、物理、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對生物技術專業的重要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生物技術專業規范》對這類課程的修讀學分做了硬性規定,如化學類課程不少于13學分,數學、物理不少于8學分,計算機類不少于6學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各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對自然基礎學科尤其是化學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例如,北京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20學分的化學類課程(含實驗)、8學分的數學類課程;清華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14學分的化學類課程、12學分的數學類課程。而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18學分的化學類課程、11.5學分的數學類課程,且學生修讀數理化和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全部學分需達到37.5分,占全部培養計劃總學分的24%。這使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大學第1、2學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課程學習了。但是,遺憾的是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似乎正成為專業課程改革的死角。由于這部分課程均由理學院等外院教師負責講授,而授課教師對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需求缺乏了解,教學內容大多拘泥于講“試題”和“公式推導”,側重于推理、原理講解和邏輯分析,缺乏案例分析和應用,更缺乏與生物技術專業相關的案例分析和實際應用。例如,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了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課程(共計11.5學分),學習時間分別安排在3個學期,但最后的結果是當在專業試驗課程中面對簡單的試驗數據時,卻鮮有學生有意識地運用統計學知識;有的學生甚至連起碼的t檢驗和F檢驗都不知如何運用。因此,筆者認為,生物技術專業應該加強數理化和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改革,特別是要加強這些課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內容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將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進一步優化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布局由于人文社科類課程和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修讀學分占本科人才培養計劃全部學分的一半左右,所以很多高校將這2類課程放在大學第1、2學年集中開設,而把專業課主要安排在大學第3、4學年。然而,在大學第3、4學年,學生面臨著來自考研、出國深造、英語等級考試以及就業、畢業設計和科研實踐等方面的壓力,難以把全部精力放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因此,筆者建議,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要打破目前的這種條塊化課程分配格局,將人文社科類課程適當分散安排在大學的4個學年里;將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以及專業引導性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大學的第1學年,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大學第2學年;同時將免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其他選修課之前。這樣,學生既可以盡早接觸專業課程、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可以提高學習基礎課程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能有效地緩解大學第3學年專業課學習的壓力,提高對專業知識尤其是其他選修課程內容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此外,在課程安排的細節上,應該認真考慮專業課程之間知識的銜接性。例如,目前生物技術專業將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就有些不妥,應予以適當調整。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工程類課程的“工”科內容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是以理科為主、工科為輔的理工科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研究型人才。為此,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了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等工程類必修課以及蛋白質與酶工程、生物制藥等選修課程。然而從課程教學大綱來看,這些課程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適當搭配了一定課時的實驗教學,但幾乎沒有工科方面的教學內容。這勢必造成學生對生產設備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中試和生產車間實際操作環節中缺乏相應的生產設備維護、維修的基本知識。因此,筆者建議,對現有的工程類課程,要適當調整課程教學大綱,增加工藝學、設備、化工原理等方面教學內容的講授比例;同時開設1~2門工科類基礎課程,讓學生了解一些工科基礎知識。
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規范學術道德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新形勢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因此,在傳授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文獻檢索、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論文寫作等科研素質是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F在,很多課程的考核均采用撰寫論文或者綜述的方式,相對于傳統的閉卷考試來說,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是,如何查閱文獻、引用文獻、撰寫論文,有些學生到畢業都沒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在很多學生頭腦里,撰寫論文似乎就是百度、谷歌搜索外加復制、粘貼的過程;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只要不是全文照搬,經過適當拼湊加工就不算論文抄襲,更談不上對論文所引用、參考的文獻進行認真的選擇和甄別了。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生入校之初,高校就應該開設“文獻檢索”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查閱中英文專業文獻的方法、了解文獻的引用規則以及撰寫科技論文的專業規范和學術道德。例如,浙江大學開設的“生物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復旦大學開設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都頗有實用價值,值得借鑒。這些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培養查閱文獻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術道德的認識。為此,筆者建議,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可以嘗試將文獻檢索、實驗設計、生物統計、科技論文寫作等課程集合為一個模塊,作為學生的選修課,在大學第2學年開設。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學術道德。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合并、聯合辦學、共建等已成為高校體制改革的主題。過去條塊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正在被條塊結合的體制所取代,高等教育綜合化趨勢日益明顯。作為林業行業性高校,做好行業性與綜合性的融合工作將有利于豐富林業高等院校的內涵、增強學校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學校對社會的貢獻力、提高林業院校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4]。2010年,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2006級)考研率達41.82%、就業率達94.55%,應該說又是成績卓著的一年。但是,挑戰依然存在,形勢依舊嚴峻。因此,加強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仍不容忽視。通過明確、細化專業培養特色,調整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布局,加強課程間的銜接,適度調整理科、工科類課程的比例,以及加強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和學術道德的規范,可以使現有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更為科學、特色更為突出;可以進一步突出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的專業特色,增強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從而為我國林業領域培養一批既具有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又具有較強的生物技術實踐技能的林業生物技術專業人才。
一、我國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辦學模式
(一)農林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辦學模式
從培養目標看,各高校都強調該專業基本培養目標是為各級政府部門、涉農企事業單位等培養應用型人才,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等6所農林院校突出強調專業型,而南京農業大學等3所高校則重點強調綜合型;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高校對學生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有具體要求,而華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對這方面要求較為寬泛。
從總學分看,各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總學分基本在160~180之間,西南林學院最高,為183.5分,中國農業大學最低,為160分;同時,各高校的必修課學分都占到總學分的40%以上,其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必修課學分比重最低,占40.77%,中國農業大學必修課學分比重最高占75%;南京林業大學等5所高校將創新學分納入學分體系,但僅東北林業大學與南京林業大學明確規定將其作為必修或選修,并對具體分值作了詳細說明;各高?;緦W制為4年制,同時中國農業大學提出可實行3~6年彈性學年。
從學科設置情況看,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代表的重點院校,主干學科內容幾乎涵蓋了農(林)經濟的各個方面。在特別課程上,浙江農林大學增設了“學會學習”課程,東北林業大學開設了“農林產品貿易雙語教學”,而西南林學院增設了“法律基礎與企業形象設計”等課程。
從實踐教學體系看,各高校皆強調實習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包括農村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華南農業大學等3所高校擁有專門實習基地,浙江農林大學和西南林學院還加入了企業實習的內容。
在科研教學體系上,中國農業大學等重點高校將畢業論文作為主要考查內容,南京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則加入了科研訓練等內容。
在特別制度與要求方面,中國農業大學與東北農業大學都實行了導師制;中國農業大學等有比較完善的科研資助及獎勵體系;華南農業大學等3所高校對尖子生的課程學習給予一定自由。
(二)綜合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辦學模式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屬于部門經濟范疇,一般性通過對國內經濟研究最為成熟的3所大學經管類專業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在培養目標方面,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強調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其中清華大學將專業設于經濟金融學院,培養目標帶有經濟學、金融學交叉特點;北京大學則著重于經濟學培養要求;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國內經濟學領域的翹楚,率先開辦了基地班,實行了經濟學—數學雙學位實驗班的培養模式。
在學分體系方面,清華大學分春、秋2個學期,要求總學分不低于140,并且加入夏季學期實踐環節(15學分)和綜合論文訓練環節(15學分),創新學分可轉換;中國人民大學的學分體系分為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學分、課程(150學分)、非課程(20學分)3部分;北京大學學分體系相對單一,分為必修(占61%)、選修(占34%)和畢業論文3個主體。
在課程設置方面,3所高校主干學科基本一致,均以經濟學為主,其中清華大學偏重于企業管理與財務方面,北京大學側重于理論和應用經濟學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其在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方面的專業優勢。
在科研、實踐教學體系方面,3所高校各有特色,其中清華大學以落實人才培養計劃為主,而人民大學項目比較多樣化,北京大學的特色在于彈性學分,學生選課自主性大。
在特別制度與要求方面,清華大學要求必須通過該校英語水平考試,選課自主性較強,同時對學??蒲匈Y助力度大;北京大學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學生選課同樣具有較強自主性;而中國人民大學的特色體現在基地班教學中。
二、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辦學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農林院校不再單一強調應用型或研究型人才,而更多提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就業也不再局限于農林方向,而要“既能從事農林經濟管理又能勝任一般經濟管理崗位的要求”。地方高校培養目標還應注重與當地實際結合,如東北農業大學強調“立足龍江,面向全國”,服務于黑龍江“農業強省”的需要、“三農”人才培養的需要及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全國性高校的目標對象更加全局化,如中國農業大學“為各級政府部門、涉農企事業單位、教育和科研單位”,清華大學“為經濟、金融、工商等各界及各社會科學學術界”培養人才。
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寬厚經濟學、管理學和(農)林科學基礎知識,突出的專業學術素質和經濟管理能力;熟悉(農)林業生產經營過程和相關政策法規;掌握(農)林經濟管理方法和技能的高級管理、科研和教學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立足點高,綜合性強,特色突出,目標明晰而高遠。
(二)建立科學的學分體系
各高校普遍采用“必修課(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專選課+公選課”的模式,總學分在160~180之間,必修學分為100~120左右,實踐教學約占30分,公選課種類規模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對某類公選課作最低分要求,而有些高校如清華大學則規定每學期公選不能多于一門。奚祥華、曹明宏等提出課程設置要打破傳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基本模式,按照素質結構和專通結合、文理滲透的要求設置課程模塊。另有部分高校對“創新學分”進行特別管理,可軟性激勵(東北林業大學代替選修),也可硬性規定(南京林業大學作為必修),亦有“先軟后硬”(北京大學“研究課程”可自由選擇但有不及格風險)。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必修+選修)+學科基礎教育(必修)+專業教育(核心課(必修)+選修模塊1、2、3)+實習實驗(必修)+畢業論文設計+綜合拓展環節,畢業生總學分為196.5,分值偏高,因此學生可自由選擇的空間不大。
(三)設置合理的課程內容
農林院校在通識課、專業基礎課上設置差異不明顯,而在專業選修課的設置上有很大不同。如西南林學院在生態、心理、計算機等方面有廣泛涉及,浙江農林大學還創造性地設置了生態環境類特色模塊課程群及“學會學習”課程。與北京林業大學相比,其他農林院校的課程命名更加專業化,如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林)政策學等。2011年底,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專業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調整,在大一和大二重視基礎學科的學習,在大三和大四增加了選修課程的選擇,但是在專業課設置方面,沒有很好地體現農林院校的特性,建議增加農林院校的專業性設置,比如由“企業管理學”進一步延伸到農林企業的管理等。
(四)豐富實踐教學
多數農林院校建立了豐富的實踐體系,如專業文獻綜述等科研訓練與農村調查等社會實踐。
高校對科研立項的重視和建設程度不同,比較成熟的如清華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立項管理非常嚴格且文件齊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的實踐教學最為齊全,有基地學生導師制等9大科研實踐教學模式。然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習對“經濟管理”體現不足,尚未完全與林學、林業工程類實習區分開,只有華南農大等少數高校有專門針對經管專業的實習基地。北京林業大學農林專業在大三階段都會安排實習,學校也花費了很多人力和財力,時間較短,而且內容多以林業為主。
鄭炎成等針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習面臨的經費難以保證、對象難以確定等困境,提出“就近選點,解剖麻雀”實踐教學模式[6],對此北京林業大學可以“梁?!睂嶒灠酁樵圏c,進行摸索創新;同時專業實習盡量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也易于可持續化和常態化。
(五)實行彈性學習制度
部分學校提出3~6年畢業的彈性學制,但實際操作中并不多見;各校對于尖子學生有不同待遇,如華南農大給予旁聽權利,東北林大則可提前選修,更為常見的是在學院內部設置強化班、實驗班等,對尖子學生進行集中教學與管理。浙江農林大學非常人性化,學生除可自主選擇專業、課程與教師外,還可自主選擇學習進程,減少課程時間沖突,避免學生在按偏好選課時難以取舍的情況。
北京林業大學農林專業設置了“梁希班”,也希望打造尖子學生,不過選擇余地還是不大,和其他班級的學生沒有本質差別,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需要加強,在課程選擇和資源配置方面也應有所傾斜。
(六)科研型和就業主導型并行
高校培養的人才并不都是科研型人才,應該在科研型和就業主導型方向有所區分。特別是在專業設置上,要突出實用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教室、實驗室和現場相結合,書本教育和技能操作并重,使學生在校時與社會近距離,畢業時與社會零距離,成為有多技之長的“搶手貨”。目前北京林業大學在科研型和就業主導型方面的區分較少,現在大學生就業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因此在就業主導型方面應該加強。
(七)推行導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