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17:51:36
序論:在您撰寫交際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口語交際的特點
1.口語性??谡Z交際屬于情境語言范疇,非書面語言,因此有較強的隨意性、靈活性、可變性。
2.交際性。因為口語交際是面對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據另一方(或多方)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它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包括聽覺、視覺、感情、記憶、思維、評價、認識、創造等活動的動態過程。
由于口語交際是口頭的語言表達,不像書面語言那樣規范,存在著較強的隨意性,所以教學時不必過多地傳授口語交際的知識,而應把信息的傳遞、情感的溝通置于口語交際教學第一位。也就是說,成功的交流應看是否傳遞和接收了信息。雖然口語交際以聽說訓練為基礎,但是口語交際教學并不同于以往單純的聽或說的訓練;不同于看圖說話、寫話的訓練;不同于口頭作文;也不同于課本劇的表演等,教學時要注意它的特點。
二、口語交際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聽說訓練是口語交際的基礎。
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重視聽說訓練。能認真傾聽別人說話,領會主要內容,才能針對別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見解清楚明白地說出來。可見,聽說訓練是口語交際的基礎,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尤其是低年級,剛開始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聽說訓練的時間要大于交際的時間。隨著年級的升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逐步提高,學生之間交流的時間就會加長,綜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2.交際的內容要來自學生的生活。
口語交際訓練首先要確定話題(選題)。交際的話題應來自生活,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就是說學生的需要是交際的前提,學生感興趣,才愿意說,才有話可說,才有可能說好。比如,練習打電話;扮演小記者,對同學進行“假期生活采訪”;針對一則廣告談自己的感受,大家評論;做“傳話”游戲,再討論為什么會傳錯話;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圖書,然后互相借書,并說明想借這本書的理由;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表演買賣東西之后,觀看的學生評選出“優秀售貨員”和“文明顧客”,并講明理由;在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賀年卡,并說明為什么這樣設計,打算送給誰,然后評選出最佳設計和最好的祝詞;給家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生日應該怎樣過,提出你的看法,然后評選出理想的方案……中高年級還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一些討論題或辯題,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的情境。如:
動物應該人工飼養還是應該放回大自然。
過年時給壓歲錢好不好,說明理由。
幫助家里干活兒該不該收取報酬。
小學生做數學題該不該使用計算器。
針對家長打孩子談談你的看法。
放學回到家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
3.要重視群體活動,調動全員參與。
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要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教學中要加強群體活動,可安排自由說、同桌說、小組交流等方式,使每個同學都有說的機會。要注意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應在聽說的基礎上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同時又鍛煉聽說能力。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平時不愛說話、不善于交往的學生,對他們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及時的表揚。
4.教師的指導要及時到位。
(1)激情
口語交際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感情交流的過程,因此上課時首先要激起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感情投入,使他們想說,愿意交流。特別是剛剛開始上口語交際課,激勵學生愿說、愛說、敢說比會說、說好更為重要。他們想說什么就應該讓他們說什么,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別人的交流中去。
(2)打開思路
在學生交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支持他們大膽的想法。尤其要注意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他們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課堂上要經常問一問“有沒有不同的想法”,“誰有新的發現”。對學生中的不同見解,只要說得有道理,都應給予肯定,不要形成一方壓倒一方的局面,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能夠友善地討論或辯論一些問題,善于從別人的發言中提取信息,從而提高認識水平,鍛煉能力,發展思維。
請看順義天竺鎮中心小學三年級的一次課堂教學實錄的片段;
師:請同學們看錄像。(過年熱鬧的情景,大人給孩子壓歲錢。)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過年時給壓歲錢好不好,為什么?”分小組討論,談談你的想法。
師:剛才在小組里有不少同學發表了不同意見,現在按不同的想法分組,意見相同的在一個組,再討論,主要是講明理由。待會兒全班討論,看哪一組說的理由最充分。
生:給壓歲錢好。我可以用壓歲錢買花。
生:要把花兒養死了怎么辦?
生:有這么多同學呢,怎么不會養?
師:咱們現在討論的是……(糾正跑題。)
生:我覺得給壓歲錢不好。每年都是你給我,我給你,換來換去的沒意思……
生:給來給去挺好的,多有春節的氣氛。
師:你們注意了嗎,他看問題的角度有意思,而且剛才同學們都敢于說心里話,說真實的想法,很好。(提示不同角度。)
生:你們家有兩個孩子,我們家只有我一個,我該虧了……
生:給壓歲錢能得到老人的祝福。
生:有了壓歲錢容易養成亂花錢的毛病……
生:他不買書,買零食怎么辦?
(學生發言十分踴躍。)
生:我覺得給壓歲錢好。等到爺爺過生日的時候,我可以用壓歲錢給他買生日蛋糕,讓他高興。
師:你很孝順。
生:我有了壓歲錢可以買書,長知識。
生:我可以給我爸爸買牛。
生:我想買電腦。
生:老師,我給您提個問題,您到底覺得好不好?
老師在小結的時候,肯定了大家勇于發表不同的意見,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并講明給不給都有道理,關鍵看怎么處理。
(3)規范語言
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交際的態度和說話語氣的引導。對于學生明顯的語病、用詞不準確等錯誤,應適時給予糾正。可以讓學生互相評論,互相幫助,在實踐中逐步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商崾荆骸澳銈冏⒁饴?,他哪個詞用得好?!薄八茚槍e人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見解,應該向他學習?!薄皩τ谒恼f法,大家評論一下。”在規范語言的同時,要重視對學生心理品質的熏陶,使學生逐步養成有禮貌以及尊重、善待他人的良好的品質。
口語交際的教學時間不必限制過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一般在20-30分鐘即可。
[編后]口語交際是教學新內容,不少教師對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心里沒有底。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我們認為康老師說得對:首先要弄清口語交際的特點,其次教學時要注意4個問題(詳見康老師的原文)。
關鍵詞:民族地區;口語交際;教學見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交際活動空前的活躍、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了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要求。提高公民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從小學生抓起。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口語交際”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口語交際”的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提高不盡人意。特別是地處南疆邊陲、多民族雜居、國家級貧困縣麻栗坡,“口語交際”更是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課堂常常遭遇尷尬局面,常有“死課”(不肯交際)、“亂課”(游離目標)等情況發生。如何改變現有教學狀況,提高民族地區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結合新課程談談在“口語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見解:
一、開發資源,整合教材,提供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
新教材對“口語交際”知識內容、能力培養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編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話題。例如上《有了電腦,還要花功夫練字嗎》一課,農村的學生對電腦并不了解,根本無從談起,這樣的話題學生無話可說,更沒了交際的興趣?!稑藴省分赋觯焊鞯貐^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生活,著眼地區差異,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重新整合、變通?!哆^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說清好與不好的理由。通過交際,能更全面地看問題。但是,民族地區的孩子很少過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壽面兩個雞蛋。根本不可能請客吃飯。倒是在一些婚慶、佛事上大辦宴席。于是,我把話題變換了一下,讓學生討論農村的這些習俗好不好。學生更積極地去觀察生活,甚至主動地了解大人的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見解,討論時,學生個個有理有據,異?;钴S。這樣,既達到了教材的培養目標,又很好地利用當地資源。
二、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激發學生交際的動機。
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其間語言交互來往,呈雙向或多向互動狀態。創設情境,能讓兒童從感受、體驗形象中開始,而兒童在感受、體驗形象時,觀察的客體和詞語之間就會建立相應的聯系,會使詞語與形象溝通起來,同時,語言與思維也隨之發展。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和教材內容巧設情境,才能切中繁雜,形成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動機。
1、實物展示法。形象直觀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從而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使學生積極生動地加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例如《愛吃的水果》一課,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蘋果”寄放在水果盤中,學生的視覺、味覺、知覺一下被喚醒,很快地進入到交際的情境中。并在觀察之后調動原有的知識積累,能說出自己愛吃水果的特點,使交際有序,活躍地進行。
2、教師描述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內容也提出了一定的問題,這些語言文字經過老師的口頭描述會更形象地進入學生的大腦,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例如《發現朋友有了缺點,該怎么辦》一課,上課伊始,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奮好學,各項活動總出類拔萃,從不輕易犯錯誤,可是他做了錯事,總不承認,愛撒謊,你們說該怎么辦呢?學生一聽幫老師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紛紛說出許多見解。這樣一下子進入了問題情境,把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打開學生話匣子,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交流欲望。3、模擬社會生活實例法。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再現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中觀察、說明,是增強學生體驗、激發思維和口頭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例如《購物講價》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組擺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再現商店的擺設,然后要求各組分工,(顧客和售貨員),要求“顧客”每人要買一件物品,“售貨員”要熱情待客,比比看,誰買的最便宜,再說說購物所得。這樣學生角色意識得到發展,參與興趣很濃,交際更為活躍。在貧困地區缺乏課件的情況下,模擬社會生活實例不失是一種好方法,教師應多做課前準備,多花費一些心思,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加強實踐、突出互動,發展學生交際語言。
《課程標準》指出:“不斷發展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霸诿褡宓貐^,方言的大量使用給學生的交際帶來極大的阻礙。一部分學生在交際時出現了不會說的現象,致使說話時磕磕碰碰,詞不達意。發展、規范語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在交際實踐中規范語言,在互動中發展語言。
1、師生互動,重在引指、規范語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翱谡Z交際”中教師必須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并做好典范?!督榻B健康的小常識》中,教師先介紹預防秋噪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必須說清楚要預防什么,治療什么,用什么藥(方法),注意把藥名、藥量介紹清楚。
2、學生互動,重在實踐,發展口頭語言。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各自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發展交際語言。
3、擴大互動,重在檢驗,鞏固口語語言。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具有長效性。短短的40分鐘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如上完《購物講價》后,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與爸爸、媽媽一起上市場,注意觀察大人們在購買中的討價還價,甚至自己親自購買一件小物品。這樣長期訓練,擴大互動范圍,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口頭語言,還發展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四、關注過程、積極評價,激勵交際信心。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中,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既要專心致志地聽人發言,并對稍縱即逝的語言內容作出快速反應,明白對方說話的意圖,捕捉說話者的觀點,并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又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復雜的過程中,需要老師時刻關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序進行。
關鍵詞:交際法;英語教學;師生角色;課堂互動
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以情景為依托,以整體為指向,一切活動圍繞交際,盡量重現交際過程,允許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根據這些特點,在運用此教學法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區別,要求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新的角色。文章將分別探討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和課堂互動。
一、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都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一)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學生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圍繞這一活動主題進行言語、行為上的交際。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又要把握住活動的目標,使教學進度和交際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二)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不與配合。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真正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三)鼓勵者與參與者
布林與坎德林(BreenandCandlin1980:99)指出: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后一個角色與前一個角色的目標緊密相連并且來自前一個角色。布林與坎德林所謂的“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投入各種交際活動在聽、說、讀、寫方面學習外語的過程。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四)學習者和研究者
除上述以外,教師在組織、參與交際法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課堂中各種參與因素,經過分析、研究,得出哪些因素是積極、有助于開展交際活動的,哪些因素是消極、不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而需要避免的。由此,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研究者,也是學習者。因為通過研究課堂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可以改進交際法教學的策略方法,提高交際法教學水平,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二、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一)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就好比成了一個公共場所,大家都可以圍繞某一話題或者某一情景展開討論或者真實扮演。交際法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解釋、表達和爭辯都被看作是合理的和有價值的,學生的一切努力,無論成敗都被看作是朝著學習的目標邁進。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的交際成了一種主動的有意義的活動。(二)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三)信息反饋者
在交際法教學里,學生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信息的反饋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教學法的適用性向教師提出看法。比如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提出的討論話題與學生的實際一旦偏離太遠或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學生應該積極向教師提出這一問題,以便教師在得到這一反饋信息后能及時就相關問題作出合適的處理。改進并完善交際活動。由此,這種信息反饋能優化課堂交際活動的正常安排和增進教師設計交際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交際教學法的效用。
三、課堂互動
在運用交際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不是孤立存在和出現的,而是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換的,也即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意在每一個環節讓師生、生生之間做到積極地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生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生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拥奶釂柗绞娇梢曰钴S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四、結語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的一種工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習者獲得運用該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運用,不但在課堂上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關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養外,在進行交際法教學時,更應深諳在課堂教學中自身及學生在各個場合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間融合的統一的轉換,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交際法教學的特色優勢。
參考文獻
[1]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一、積弊深重的閱讀教學呼喚對話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尤為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強調知識技能本位: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在為數不少的閱讀教學中,把理解教材當作目的和中心,教師把有血有肉的教材分解成了一個個了無生氣的知識點教給學生,孤立地進行詞語積累、語法分析和修辭訓練,或者一味地搞灌輸式的“機械的發聲訓練”,而“忘記”了文本的“精神”層面。學生主要依靠做大量的機械練習來學教材,師生成了教材的奴隸。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必然造成閱讀教學的人文內涵的失落,學生語言素養的發展也必然大打折扣。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總是順著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路線”推進。教師往往從教的角度去思考怎樣提高課堂效率,講課追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課堂儼然成了教師展示教學技巧的舞臺,而很少考慮到學生是否有效參與,參與面如何?課堂上即使有參與,往往也只是幾個尖子學生在唱戲,其余學生當觀眾,課堂中缺少廣泛的、多向的交流,大多數學生被忽視,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個性得不到發展。
閱讀主體缺失:教師或以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或用教參的答案固定了教學的方向,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或強調閱讀技法,而忽視個體的情感體驗;或以群體閱讀代替個性閱讀;或以作者的感受來人為提升學生的領悟。這種不從接受者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的教學造成了主體錯位,使學生認為閱讀就是應付教師的提問,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而與自己無關,以致迷失了自己。
二、閱讀教學應當成為對話
(一)閱讀的本真意義在于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文本,是一定的符號系統,另一方面,它作為理解的真正對象,是一定的意義,即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閱讀的本質就是通過符號系統把握文本的意義,而決不是讀文字本身。然而,讀者對文本意義的把握,并非只是一個簡單地提取和被動地單向接受的過程,而是基于自己的“前理解”(主要是語感和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存”),在對文本的叩問、質疑、充實、延伸過程中,在與作者之心的溝通、交流、碰撞過程中,由讀者自己生成的。在閱讀中,作者求之以知音,讀者求之以會意,雙方同時臻于一個新的境界,即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所說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因此,閱讀的本質,就是讀者通過文本與古今中外的作者進行對話,通過文本與同時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進行對話,通過文本與歷史和未來對話。讀者是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通過與作者精神世界的觀照,構建和豐富起自己的精神王國。
(二)文本也是主體。解釋學認為,文本,就物質形式上講,它是我們閱讀教學中理解的客體,但這個客體不同于認識論中認識的客體——在認識論的客體中,人們要認識的是其本身的屬性和運動規律。然而要理解的文本,其本質是人賦予的意義。因此,我們對文本的理解,實際上是通過文本的物質符號系統這個中介與物質符號系統背后的作者進行對話,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閱讀文本,實際上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精神交流。作為文本作者的主體,有其特殊性,這特殊性表現在他不是“現場主體”,而是隱蔽的或者說沒有出場的主體,它可能與我們同一時代但不同空間,也可能與我們根本就不是同一時代,因而這個主體在閱讀過程中是無法言說的,是出于沉默狀態的。然而,文本主體之所以是主體,不僅僅是因為它也是一個精神承載者,而且它仍然參與了我們的對話與交流,引導著、影響著、制約著我們的理解。其引導、影響、制約的中介便是其作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或者我們只能這樣理解而不能那樣理解,除了理解者自身的因素外,還取決于作品。把握這一點特別重要。過去我們之所以對課文進行隨心所欲的錯誤理解,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忽視了文本背后那另一個主體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因為有了這個隱蔽主體,我們對文本的理解便不可能擁有絕對的自由。
(三)學生的閱讀是能動的?!伴喿x是個性化的行為?!保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接受理論告訴我們,面對文本,讀者的地位和作用與作者相當,二者均為作品創造的積極參與者,讀者,決不只是對文本的被動接受者。讀者對文本的接受過程實質上是對作品的一種再創造過程,實際是讀者動態地建構文本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讀者參與創作的水平和結果是由其"期待視野"的不同而決定的。正如王夫之《船山遺書》所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作為讀者的地位,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體驗。教師不能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確切"意思是什么。
因此,《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這一對話過程,具體包括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四重對話的交織。閱讀教學的目的也可以說主要是通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實踐,學習如何與文本對話,從而培養起與文本對話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指點如何與文本對話的門徑,幫助克服在對話中遇到的困難。
三、作為對話的閱讀教學
作為對話的閱讀教學,具備以下特征:
——它應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民主、平等是對話教學中的第—法則。因為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心靈并彼此悅納。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師生之間應成為“伙伴”,對話的伙伴。這樣的師生關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
——它應是溝通的、合作的教學。“教學,是擁有教學理論素養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文化”。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法則,教和學雙方必然會走向積極的溝通與合作。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對話的精神才得以體現。成功的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著情感和思維上高質量的對話。
——它應是互動的、交往的教學。有溝通和合作,必然會有互動與交往。互動和交往是在溝通、合作基礎上的進—步的行為。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實現著多種視界的對話、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并產生新的視界,讓真理的探求不斷增加新的可能性。
——它應是是創造的、生成的教學。對話性教學,不是簡單的傳遞信息,而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特征。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生成或建構了自己的認識與知識,與傳話式的教學相比教,整個教學過程是充滿創造色彩的。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還是知識的“發生器”。
基于以上特點,我們不難看出,作為對話的閱讀教學與傳統的閱讀教學之間的存異:第一,傳統教學重學生的接受,對話教學重學生的感悟;其次,傳統教學重的是訓練,對話教學重的是實踐;第三,傳統教學只重聽說讀寫的技能、技巧,對話教學也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的動機、意向、態度;第四,傳統觀念重結果輕過程,對話教學既重結果更重過程。
五、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
(一)積極培養對話意識。在一個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中,富有活力和創造的對話是難以實現的。對話的原始意義是交談。但并非任何交談都是對話。對話過程本質上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于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于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如果沒有這種對話意識,沒有這種渴望,即使有再華麗的辭藻,再優美的句子,都不是對話;而有了這種對話意識,即使言辭上再激烈,甚至是針鋒相對的爭辯,也是對話,而且還可能是更高級的對話;甚至,只要有了這種對話意識,人們相互之間默默無言的相對也是對話。正如人們所說的,沒有對話意識的問答,就像一個只有骨肉而無靈魂的僵尸,絕非真正的對話。”
(二)善于創設對話情境。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欲望和熱情。比如:1.創設課文情境。利用媒體創設情境,具有生動、形象、逼真的特點,有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對話的欲望。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比如南湖一小劉全老師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伊始,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是人物的一句話這一特點紛紛質疑:這話是誰對誰說的?“這條魚”是什么魚?為什么讓他“必須”放掉?這些問題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一位老師教學《太陽》一課,教師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哄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么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了解太陽的特點。3.創設活動情境。于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閱讀教學的餓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匯報學習的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是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三)善于把握和豐富學生的“前理解”。在備課時,有的教師常常更多地只考慮自己如何把握文本的思想內容、寫作特色,而忽略了學生認知水平。這種情況,實際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前理解”取代了學生的“前理解”?!扒袄斫狻闭抢斫庵猿蔀榭赡艿闹匾獥l件之一。因為沒有“前理解”就不可能有理解,恰如一個出于純生物狀態的嬰兒是不可能有什么理解的;“前理解”構成了理解者的視野,一個人能夠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恰恰取決于其“前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見”甚至“個人偏見”對學生閱讀的干擾,這就首先要組織學生獨立閱讀,并且靜聽學生。此其一。第二,教師應盡可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前理解”只有在不斷“理解”中才得以增強。第三,閱讀教學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聽聽各種不同的“前理解”,以擴大自己的“前理解”。對任何一個文本,不同的“前理解”都只能從某一個“窗口”看到文本的一道“風景”,而不同“前理解”視覺的交叉,則使我們可以借助別人的眼睛看到更多的“風景”。
一、多元化策略
口語交際比聽話說話的內涵更加豐富,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更加全面,教學任務也就更加多元。其主要任務包括指導學生運用口語進行交際實踐,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學生的對白語言和獨白語言,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技能,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以及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等等。與此相應,口語交際課必須使:
1.教學目標多元化。《語文課程標準》有關口語交際的總目標是:“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p>
“交流”見諸課程標準的目標,而不現于原大綱。“交流”有兩種情形:一是每個人輪流獨自說(讀)一段事先準備好的長而連貫的話,一方“表達”,一方“傾聽”,因“傾聽”“表達”的主體互相轉換,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對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際雙方就共同的話題進行對話,不斷根據對方說的內容隨機應變地作出言語回應。
前者是活動的形式,過去的聽話說話課,不乏這種“交流”。學生輪流“傾聽”和“表達”,“交流”便因此形成。這種“交流”為培養“傾聽”、“表達”能力服務,是在班級授課機制下培養“傾聽”、“表達”能力的必然途徑,我們不妨稱之為“形式的交流”;后者既是活動的形式,也是應對、應變的能力。語文課標將“交流”與“傾聽”、“表達”并列,可見其與“傾聽”“表達”一樣,是一種能力,都是我們培養的目標,這個“交流”,當屬上述的后一種。對應于前者,我們可以稱后者為“能力的交流”或者“目標的交流”。
2.交際形式多元化??谡Z交際課不能采用單一的“獨白式”或單一的“對白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獨白”、“對白”兩種方式兼顧,并加以合理調配。其一,交際內容和教學計劃要統籌安排,既要有“獨白式”訓練,也要有“對白式”訓練。其二,話題對交際方式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有些話題更適合于進行“獨白式”訓練,而有些話題可能相反。對“獨白”為主的課堂,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穿插一些“對白”訓練;反之亦然。兩種方式穿插起來,不僅能使多種交際能力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而且兩種方式之間互相啟發,彼此鋪墊,互相促進購成一種互動的關系?!皟A聽”、“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獨白式”口語交際訓練來實現,其中“形式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作為“能力和目標的交流”,則必須通過“對白式”口語交際才能練就。
3.交際角色多元化。交際對象的不同,語言的遣用也不同。在口語交際課中,應賦予教師和學生多重的角色身份,并不斷實現轉換。指導點撥時,師生之間構成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在參與課堂交際活動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構成了交際關系,他們都是交際者。
就學生來說,一方面,學生是口語交際的學習者,課堂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合作者:當教師傳授必需的口語交際知識時,他是知識的接受者;當其他同學展示他們的交際過程時,他是欣賞者、評價者。另一方面,他們又是交際者,他與老師和其他學生互為交際對象,必須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與交際對象展開對話、交流和溝通。
就教師來說,教師既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指導者,應承擔起指導者的所有職責;同時作為交際者,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
4.評價視點多元化。評價視點既有聽說還有交往,既要關注語言因素也要關注非語言因素。在語言因素方面,不僅要繼承聽話說話課的一貫做法,借助評價激活學生語言儲備,規范口頭用語,還要借助評價,培養學生語言的應變性和得體性。在非語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態度、習慣、方法、溝通能力、處事能力等也置于評價的視野,以全面完成口語交際課教學的任務。
二、生活化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要“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生活化的策略,就是以學生親歷的或熟知的生活為口語交際素材,以生活的實際需要為交際目的,讓教學的過程成為實現某種需要的生活的過程,完成“有實際意義的”生活任務是課堂活動的明線,完成學習任務則成了暗線,兩線交融,完成學習任務蘊藏在完成生活任務的過程中。
如“打電話”,上課伊始,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如何打電話,接著教給學生打電話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讓學生練習打電話。在這過程中,學生始終都意識到自己是在完成學習的任務。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則先讓學生聽一段天氣預報,從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計劃的登山活動因此要取消,班主任李老師正在校外開會,不知道這個消息,他還打算當天下午上山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呢。怎么把活動取消的消息告訴李老師呢?讓學生選擇各種辦法,大家一致認為打電話最可行。接著,才讓學生兩兩組合,輪流扮演李老師,練習打電話,教師簡單交代打電話應注意的問題。在學生匯報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借助評價,把有關打電話的方法滲透其中。之后,再挑選兩位學生,到學校辦公室給李老師打電話。這就是生活化的口語交際教學,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幾乎不認為自己是在完成教師分派的學習任務,而認為自己是在完成生活的任務,淡化頭腦中的課堂和學習意識,仿佛不是在學習口語交際,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與同學、老師和其他人進行平常的交往和溝通。
采用生活化策略,要做到:
1.話題貼近學生生活。這是使交際任務具有“實際意義”的前提。首先要求話題具有現實性,但具有現實性的話題未必適合于學生。因現實生活涵蓋了學生的生活,可靠的做法是從學生的生活中去尋找交際的話題。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是學生口語交際活動得以產生的物質基礎,可以觸動學生的所思所想,保證人人有話可說,能激起學生傾吐的沖動和交流的欲望。
為保證話題與學生生活的貼近,必須活用教材??谡Z交際的教材與閱讀教材不同,后者是學習的范本,而前者只是提供一個話題。總體上,教材安排的話題,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樂說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學生生活閱歷或環境不同,知識經驗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話題可能貼近了部分學生,卻難免遠離了另一部分學生。課程改革提倡教師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口語交際教材的特點,便給教師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提倡活用教材,不全是鼓勵教師對教材另起爐灶。教材的安排有特定的意圖,任由教師,隨心所欲,難免陷入隨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為一個貼近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如,人教版教材一上“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的話題是“這樣做不好”,教材安排了兩幅插圖,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個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位戴紅領巾的小姑娘前來制止;另一幅插圖畫的是媽媽洗菜時浪費了自來水??傮w上,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學生都目睹這樣的生活。一些農村學生,根本沒有見過草坪,他們所知道只是,草是莊稼的對頭,或者是喂養家畜、燒火做飯的原料。這樣的生活閱歷,不可能有愛護草坪的經驗和意識。以這樣的插圖為內容進行交際活動,這部分學生也就無從說起。教學時,我們不應拘泥于插圖,最好能用學生身邊發生的同類的事例取代圖中發生的事,如,本校同學或者校外小孩經常折斷了學校的花草樹木,或者街道公路兩旁的樹木經常遭受破壞;有些同學沒有及時關上學校衛生設施的水龍頭。對那些在周邊有草坪的環境中生活的學生,也可以用現實生活中有人不愛護草坪的事例來替代圖中的內容。課前可以帶學生實地看看,有條件也可以拍下錄像、照片,課堂上再現給學生,讓學生就此展開交際活動,這樣就可以實現話題與學生的零距離。
2.動機來自生活需要。活動的動因來自于動機,動機又來自于需要。采用生活化的策略,就是要使學生交際動機的產生不僅是為了滿足得高分的需要,不僅是為了完成老師指令的需要,不僅是為了獲得老師表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
揭示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徑是呈現生活情境。做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呈現真實的生活情境,即在課堂上直接呈現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現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會生活,引發交際的需要和動機,以真人為對象,以真事為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這樣的交際活動,同時就是學生親歷的真實生活,生活與教學完全融為一體。于老師的“打電話”就屬于這種情形。二是創設虛擬的生活情境。根據生活自身的邏輯和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精心設計某種生活情境,讓學生投入交際活動;或者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比照現實生活的場景,設置虛擬性的情境,讓學生以他人、成人、社會化的人的身份參與交際,比如,扮演記者、售貨員、推銷員、導游,嘗試他們不曾經歷過的生活。如,人教版教材三下“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的話題是“介紹家鄉的景物”。對多數學生而言,特別是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狹小,家鄉的每一處景物,幾乎都為全體學生所共知。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許多場合需要我們向他人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但同鄉人互相介紹彼此都熟知的家鄉景物,卻不需要,這樣的交際活動在現實生活中也并不存在。在班上直接讓學生互相介紹,失去“實際意義”,很難激發學生的交際動機。如果創設適當的虛擬的生活情境,交際活動便可能成為生活的實際需要,從而產生相反的效果:上課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學校三年級(同齡人便于溝通)的學生,還沒有來我們這里玩過。這次她給老師來信說,今年暑假她要來我們這里玩,問我們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師想讓同學們向她介紹介紹,因為你們是同齡人,由你們介紹,在她聽來更加親切。接著讓學生先在小組練說,然后在大組說,甚至可以煞有介事地給學生在大組所說的話錄音,告訴學生要把帶子寄給自己的外甥女。由于創設了具體的虛擬情境,使本來不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交際活動,成為現實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實際意義”,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交際動機。
三、歷練策略
這里的“歷練”是經歷實踐和訓練的意思?!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強調的是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途徑在于實踐。但這種實踐活動與生活中自發的實踐活動不同。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實踐只要達到交流思想、信息的目的即可,教學中的口語交際實踐,還具有特定的發展交際能力、培養交際態度等教學目標?!皩W會”,是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的任務,是“歷練”的目的。采用歷練策略,就是要讓學生親歷具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的過程,達到“學會”運用口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程序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采用,都要充分考慮,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善于”到“善于”,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同時,還要注意,歷練的主體必須是全體學生。口語交際的三維整合的教學目標,以能力的養成為核心,而能力的養成有賴于科學的訓練。采用歷練的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扎扎實實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科學訓練,實現能力養成的目標。
“傾聽”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能更好地互動應對,達到交際目的。同時,“傾聽”也是一個人文明交際的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不能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急于表達的人,經常打斷別人講話聽不得反面意見的人,是缺乏修養,很難與人成功溝通的。
那么,如何使學生“學會傾聽”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嘗試。
一、重激勵,引發傾聽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言語激勵。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你聽得最認真?!薄澳惆褎e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聽得可真仔細?!奔顚W生參與到傾聽中來。也可抓其善聽的“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榮譽激勵。做慣了學生,如有機會轉換一下角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如,“小小評論家”“小醫生”“小博士”等。我在上“愛吃的水果”的口語交際時,先提出:“誰愿意把你最愛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紹給同學們?其他同學當評論家,聽后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小朋友我們稱他為美食評論家”,結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后,爭先恐后舉手發表意見。有時我還會設置一定難度,讓他們把稍長的話再完整復述一遍,當“小播音員”“金話筒”等。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即地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時我“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說者倍添興奮。
二、善引導,提高傾聽能力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我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不斷引導中提高其“聽”的能力。
(一)課堂引導循序漸進
首先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別人簡短的說話。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后,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么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么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懂別人講話的內容并有意記憶,為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小兔遠南瓜》時,由于學生過于關注自己想的辦法而忽略了聽別人的內容,以致生生互動較少,我就設計了一個“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的辦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匯報:“我聽懂了××的辦法是……”但雙方交際并沒有在這一層面上終止,緊接著,匯報者還要征詢原說話者的意見:“請問我說得對不對?”促使原講話的一方也認真傾聽,根據匯報者的表述,做出相應的對答。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交際的雙方不斷地發出信息,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成為真正互動的口語交際。
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聽出一些要點,加進自己的思考,嘗試對對方的話作出自己的判斷。如,請學生聽出優點。課堂上,我常會問學生哪兒說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揚等,提高他們聽優點的能力。教學《我們的畫》時,一個孩子介紹自己畫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學生:“呀!他介紹得真不錯,你們發現他的優點了嗎?”稍后,有孩子真誠地說:“老師,他說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黃的頭發,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樣?!薄八玫念伾?,那個‘漸變色’是美術課里教的?!边@時,我又提醒:贊美的話可當面說,受表揚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時間,氣氛熱烈起來,一方說:“你的聲音很響亮?!币环交卮穑骸爸x謝,你也說得挺大聲。”在你來我往中,聽者發現了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說者備受鼓舞,增強了表達的自信。同時,還促進了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
培養學生聽出缺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安排。以期聽者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范的聽說習慣;說者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队腥さ挠螒颉分?,說出有趣是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代表們先在組內練習,小組成員認真聽,仔細觀察,再提提建議,看還能不能說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結果,大伙兒都憋足了勁,該聽的聽,該說的說。有人提議,別板著臉,帶點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劃,要是加上“興致勃勃”“哈哈大笑”幾個詞語,內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個地方特別有趣,聲音再響點。還有的干脆示范起夸張滑稽的動作。在互幫互助中真正發揚了團體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聽出異同。讓他們聽差別不大的話語,如打招呼時“您好”“你好”;訴說心情時“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內容相似的兩段話等,比較異同。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范的聽說習慣。
(二)課外引導途徑廣
課堂訓練是主渠道,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引導學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τ谀切﹥热萦腥?、情節生動的少兒廣播節目,如果我們布置學生回家聽,學生一定是十分歡迎的。在檢查時,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層檢查: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聽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簡單復述廣播的內容,能力弱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聽聽說說,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除廣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
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余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在邊聽邊記中,孩子們的速記能力也會有顯著提高。
聽自然聲響。走出教室,廣闊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課堂:鶯啼蟬鳴、草長花謝、潮汐的漲落、小鳥的啁啾……引導學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的聲音,再動筆寫一寫。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說、讀、寫、思種種活動,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三、貴堅持,養成傾聽習慣
一、判斷選擇,使美的內涵清晰化
師:啄木鳥、蜜蜂、青蛙都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能不能幫助別人做事”。在美與不美、能不能幫助別人做事中,你能說出哪幾種人?請把下列句子用兩種方法補充完整(出示句子:有的人外表美,;有的人外表不美,。)
生:有的人外表美,又能幫助別人做事。
生:有的人外表美,但不能幫助別人做事。
生:有的人外表不美,也不能幫助別人做事。
生:有的人外表不美,但能夠幫助別人做事。
師:不錯。由老馬的一句話,我們說出了四種不同的人。(出示句子:①外表美又能為別人做事;②外表美但不能為別人做事;③外表不美,又不能為別人做事;④外表不美,但能為別人做事。)大家看看想想,上面幾種人你認為誰美,誰不美。
生:我認為外表美又能為別人做事和外表不美但能為別人做事的人是美的。
生:我認為外表美但不能為別人做事和外表美也不能為別人做事的人是不美的。
二、現身說法,使美的內涵具體化
師:如果你就是課文中的啄木鳥、蜜蜂、青蛙,你覺得自己美嗎?為什么?
生:我是一只啄木鳥,我的嘴長長的,可能有人認為我不美,但是我這嘴可以給樹捉蟲,讓樹木長得更快更大,我能為別人做事,所以我覺得自己是美的。
生:我是一只蜜蜂,我長著一雙鼓鼓的眼睛,有人可能認為我不美,但我這眼睛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哪里有花,我就到那里采蜜,我把蜜獻給人們,因此,我認為自己是美的。
生:我是一只青蛙,我的肚皮大大的,有人可能說我不美,但我可以為莊稼捉害蟲,讓莊稼長出更多的糧食,因此,我認為自己也是很美的。
師:說得好。你們都認為自己美,那為什么又不去跟公雞比美呢?
生:我認為一天到晚跟別人比美沒什么用,我沒有這個閑工夫。
生:比美有什么用?我認為還是做點兒自己應該做的事好。
生:我認為能幫別人做事,就是外表不美,這樣的人也是美的。
師:是啊,一個人,最要緊的是內心美,就是外表不美,只要能為他人做一些有益的事,這樣的人也是美的,這樣的人誰不夸獎呢!看來,能為別人做事是最重要的。小朋友們,如果那只跟人比美的公雞來到你面前,你會跟他說什么呢?請你們同桌一人扮演大公雞,另一人隨便做啄木鳥。蜜蜂、青蛙,跟公雞說說自己的知心話。說好了,互相變換一下角色再說說。
(生互說后,指名學生上臺來表演)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就是那只大公雞,我來到你們面前,你會對我說什么呢?
生:老師啊……
師:不對了,我是一只公雞呀?。ū娦Γ?/p>
生:公雞啊,你—天到晚只知道跟別人比美有什么用呢,我看你還是去干點兒對別人有用的事吧。
生:公雞啊,你長得很美是不錯,但如果再去為別人干點兒有用的事才算得上真正的美。你說是不是?
師:是?。ū娦Γ?/p>
生:公雞啊,我看你長得比我們美,對這—點,我還真是羨慕。我認為,如果你能跟我們一樣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那么你就比我們更美了,到那時,我們就會更加羨慕你了。
師:真的嗎?那我—定按你們說的去做。(眾笑)
三、全面評價,使美的理解深刻化
師:小朋友們,課文中的公雞見大家都不理他了,非常傷心。你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認為該叫他傷心。
生:我認為我們不要理他,誰叫他一天到晚不干事兒去跟人比美呢?
師:能這樣嗎?大家說說看。
生:我認為不能這樣,犯了錯誤只要改正就行。
師:對呀,我們小朋友自己犯了錯誤只要改正就行了,更不要說是一只公雞了。想想辦法。
生:我認為還是要勸他別傷心,并且為他出出主意。
師:怎么勸他呢?大家在下面互相說說,馬上“勸”給老師聽聽。
(生互相說)
師:下面還是老師來做公雞,請大家來勸勸我。
生:公雞啊,你別傷心,你只要像啄木鳥、蜜蜂、青蛙一樣,一天到晚去為別人做事,人們就會喜歡你了,到那時,你就真正美了。
生:公雞啊,不要難過,抬起頭來,向課文中的啄木鳥、蜜蜂、青蛙學習,像他們那樣,去為大家做事,到時候,大家就會夸獎你了。
生:公雞啊,你外表美是好事,誰不愿自己外表美一些呢?可是,只有外表美是不夠的,如果不能為別人做事,內心不美,外表美就沒用了。外表美內心也美才是最好最好的。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謝謝大家,在我遇到為難事情的時候為我出主意,想辦法,你們真是我的知心朋友。(深深鞠躬)(眾笑)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是怎樣做的呢?
生:他不再去跟別人比美了,而是每天早晨打鳴,催人早起。
師:你喜歡課文中的公雞嗎?
生:公雞長得美,但他開始只知道跟別人比美,我認為這樣不好。后來他知道自己錯了,勇于改正錯誤,能為別人做事了,我認為他是美的,我喜歡能夠為別人做事的人。
生:對課文中的公雞我還是喜歡的,它開始不好,后來改好了,這樣我就喜歡他。
生:公雞能夠知錯就改,我喜歡他。
師:小朋友們,由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什么人是美的,那我們就不要注意外表了?
生:我認為不是這樣。外表美也是很重要的,是美的一個方面,只是不要只注意外表而不干有意義的事。
生:正像前面同學說的,如果一個人外表美,又能為別人做事,這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