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4 00:34:02
序論:在您撰寫混合式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跨入二十一世紀,已成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F代遠程教育是以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遠程教育的應用而興起?!艾F代遠程教育是基于現代信息和教育技術的遠程教育,更確切的說,現代遠程教育是在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網絡環境下開展的遠程教育,它具有數字化、多媒體和交互式等顯著的技術和教學特征”。定義表明了現代遠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網絡為技術特征發展的教學方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新型教育形態,是人們構建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現代遠程教育理念實現了對現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對現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對現代教育目標的重新審視?,F代遠程教育是一個系統體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開展教學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人才教育對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要求。
2.1定義
“混合式教學”的定義是由斯密斯•J與艾勒特•馬西埃將傳統學習理念與E-learning純技術學習理念相結合提出的?;旌鲜浇虒W的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其中混合式教學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很大。布魯納的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動地接受知識,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調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者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和發現。這也與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特點極為符合?;旌鲜浇虒W是對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旌鲜浇虒W模式引起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的觀點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2.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網絡資源建設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利用網絡在線教學的優勢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網絡資源建設是面授教學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延伸。1)構建網絡平臺。在網絡技術、虛擬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教學網絡平臺的搭建應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創造學習的網絡環境。首先建立起教學資源庫,將教學內容碎片化,以知識單元為單位,例如微視頻的視頻庫,構建起網絡平臺的素材資源庫。其次,設計教學網絡平臺的結構框架。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課后跟蹤服務等幾個環節。每個環節設計為一個模板,每個模板要實現網上教學互動與學員互動。最后,完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資源服務網絡的技術支持,使學員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閑場所等場所都可以隨時登錄資源服務平臺開展自主學習。2)建立學習內容技術支持。網絡學習的一大弊端是師生之間缺乏交互與溝通,學生面對枯燥的課本內容,會產生焦躁、乏味、孤獨的心理。針對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必須對學生的學習形式進行創新?!懊绹睦韺W家馬騰斯(Martens)指出可以在印刷教材和電子教材中采用內置的支持設計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可采取紙質教材內置二維碼的形式。將每個章節的內容設計成一個二維碼,對應網絡資源平臺上相應的視頻、題庫等。另外,還可以附加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擴展、補充的學習資源。3)提供個性化服務。為了學生可以在學習平臺中迅速定位,可以通過跟蹤學習者平時網上學習行為,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思想狀況等,結合個人的年齡、興趣、職業等個性化特點,對其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包”,并且設計“點餐式”的學習推薦服務,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學習。
2.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設計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教學準備,包括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課前教學設計,分別為網路資源建設、課堂教學設計、實踐活動設計,為之后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步包括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網絡教學是將課程內容、教學資源或教學活動呈現在資源平臺上。課堂教學側重于對課程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和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可以運用創新理論解決實際的創新問題。第三步是考核評價,是形成性評價成績與總結性評價成績之和。
3創新教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
3.1創新教育的教學準備環節
網絡資源建設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擴展到了課堂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效果,即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課堂教學以教學活動設計為主,是教學準備環節的重要部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對創新內容的熟練掌握,完成課堂中的創新任務。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設計通過讓學生根據學習到的創新知識完成創新成果,達到突破常規思維,善于創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3.2網絡教學
學生以在教學資源平臺上自主學習為主。創新教育課程的網絡教學形式包括課程視頻庫、PPT課件、測試題庫、網上教學輔導、在線評價等。課程視頻是將教學內容以小節為單位,每一節內容錄制一個視頻資源,緊扣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點播視頻學習。教師將教學活動設計為教學目標、步驟、任務三個模塊內容,學生可以參照模塊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平臺還將設置討論和答疑區,學生之間結成學習小組在線學習和交流,師生在平臺上進行即時的互動和指導。教師布置作業和任務,學生要及時完成作業并提交到平臺上,教師應對學生上傳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價與反饋。此外,可將與創新有關的視頻、時事動態、學術研究做成專欄,并設計成APP,學生可隨時隨地了解創新。
3.3課堂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環節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創新教育的課程中,通過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做創新游戲、展示創新成果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培養創新思維的活動中。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難點、學生在線測評反饋等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而不是教師一味地對課本知識的全部講解,對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點撥。
3.4實踐活動
創新課程是以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造力、增強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實踐活動的環節,要以創新理論的實踐為主。在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中都要設計創新實踐的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定式,能夠熟練掌握創新的方法。此外,還要關注創新與企業、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運用創新理論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真正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3.5總結性考核評價
關鍵詞:MOOC;優劣;影響;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196-02
近幾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全球的興起,對我國的傳統教育產生了強大的沖擊。MOOC能夠讓學生獲得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學靈活自由。
一、MOOC的優勢和劣勢
MOOC既提供免費的優質資源,又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在MOOC平臺上,學習者可以進行學習、分享觀點、做作業、參加考試、得到分數、拿到證書,其平臺囊括學習的全過程。
(一)MOOC優勢
1.教學資源的“精品化”和“精細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知名老師直接面授的學生有限,但是有了“MOOC”技術,我們可以聘請最優秀、最擅長的老師來進行內容的規劃和腳本的設計,然后經過集體討論和共同創作之后,拿出最優秀的教學資源來。MOOC視頻是經過精心編排和反復推敲的,講什么、不講什么,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都把分寸拿捏到了最佳狀態,這樣得到的教學資源一定是最“精細化”的,教學效果一定也是最好的。
2.教學過程的“個別化”和“個性化”。在傳統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只能以單一的教學計劃和推進策略,來面對全班不同的學生個體。學生即便沒聽到或者沒聽懂,也無法讓老師停下來,無法讓老師再講一遍。但是在觀看MOOC視頻時,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讓視頻停下來,也可以回放視頻,一切等他理解了、明白了,再繼續進行。
3.教學活動的“交互性”和學生的高度“可參與性”。教師可以在視頻講授過程中設置各種的問題,由電腦自動批改。只有學生回答正確之后,視頻才會自動向下播放。這樣的技術運用既可督促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又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MOOC課程都附帶討論板塊,來自各地的學生可以在論壇上進行探討。
(二)MOOC的劣勢
MOOC雖好,但也有一定的不足。
1.MOOC教學效果暫時還不夠理想,MOOC上的課程質量,并不等同于國內外一流大學校內的課程。
2.MOOC正處于起步階段,還比較缺乏完整的“專業成套”的課程系列;課程數量不充沛,也缺乏有權威的選課指導,所以學生處于“看看有些啥,聽聽試試看”的境地,而不是“我想學些啥,羅列出來比比看”的狀態;
3.在mooc上自學,要求學生有足夠的心智――自學能力、情商(耐性等),但在我國,由于長期被動學習,大部分學生自覺性還不夠高;
4.缺乏因人而異的教學,盡管部分外向的學生能夠通過課程論壇等獲得較多的交互,但就學生總體而言,缺乏足夠的交互;
5.現場類課程乏力,在需要親身實驗、實踐類的課程上,有天然的無能;
6.MOOC缺乏嚴格的考試/督學方式,考試客觀性不能得到完全保證,使得課程證書的含金量不足。
以上這些MOOC的不足,有的是因為MOOC發展尚在初期階段,隨著成熟壯大,有些不足就會消失,如課程數量將大幅度提升;但有的不足,是其自身的特點造成的,是無法回避的。但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MOOC的諸多優勢以及其符合發展潮流的特點注定了MOOC的普及。
我們來展望一下MOOC普及后會有哪些影響,傳統教學要怎樣進行改變。
二、MOOC普及后的影響
(一)證書含金量提高
MOOC的普及會迫使教育機構承認MOOC課程的含金量以及證書的含金量,并導致學校將對MOOC課程的學習納入到現有的教學評分體系中來,這一點上國內一些大學已經開始有將MOOC納入學分體系的意向了。
(二)良性循環
在第一點的基礎上,具有優質和特色教學資源的強力教學機構毫無疑問會抽調部分優質的教學資源投入到MOOC教學中來,而我們知道MOOC教學的受眾是非常廣泛的,如果我們可以建立更好的利用廣泛受眾回饋教育機構的體制,我們就可以相應地利用這股巨大的回饋深入發展MOOC教育的體制機制,最終實現教育機構和社會大眾的雙贏。
(三)沖擊傳統教師
從教師的角度上講,MOOC的廣泛普及會對現有的教師群體和講課方式帶來巨大的沖擊,會有許多教師失業,而繼續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其中除了少部分知名教師會投身于MOOC課程的制作之外,大部分剩下的普通教師,仍然會留在學校,并且將被迫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比較優秀的MOOC課程作為基本素材,以導師和助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選課參考意見、回答學生的學習問題和糾正其錯誤等,彌補MOOC無法進行面對面指導的缺陷,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MOOC上教授的知識。
(四)少數不受影響
強化實驗實踐類教育、注重生僻專業教學的學校,依然會有立足之地。
極少數高水平的精英學??赡芾^續存在,并以自己的教師為主進行授課,這些尖端的學校和教育者會組織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堅持傳統的教育方式,即將最好的教育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MOOC教育無法徹底取代傳統教育的基礎上,MOOC會給常規學校的教學方式以及學校老師的講課內容方法帶來巨大的影響,我認為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使用混合式教學(含翻轉課堂等)的模式能更好地利用MOOC的優勢,彌補其不足。
三、傳統課堂上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
在傳統課堂中最可能的MOOC應用模式是: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或混合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簡單:讓學生先學習課程視頻,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講解這些課程,教師進行把關和點評。在這種模式中,50%的原有課堂教學被取消,留作學生線上自學。剩下的50%課時,用于學生講解,教師點評。但這種方式,要求小班制,20人左右一個班是可以的。
在這種方式中,教師可以先挑選適合的MOOC資源發放給學生,減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盲目性。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觀看MOOC視頻,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如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則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MOOC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實際上是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教學分為知識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過程,傳統課堂和MOOC只進行知識傳遞,但學生是否吸收內化了,可能參差不齊?;旌鲜浇虒W課堂主要不僅是用來獲取知識,還包括促進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這是筆者實踐下來,對教師改變要求最低,最具可操作性的基于MOOC的翻轉教學,效果很好。
如果是實踐性的課程,教師還可以針對性地多出些練習和任務,讓學生提前有目的地進行準備,課堂上進行講解和展示,也是很好的,但這會給教師增加很多工作量,要求教師的角色徹底由一個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一個課堂的管理者。在國外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美國加州圣何塞大學在模擬電路課程上使用麻省理工學院的在線課程,學生在課堂的時間僅用于做實驗和答疑。最終的考試成績有明顯提升,獲得C以上的學生從59%上升至91%。但是如果教師和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混合式教學,最好從頭開始,只有在開展幾次簡單的翻轉教學后,慢慢地增加這些練習,才會變得容易和被接受。
使用混合式教學,完成一門課程既包含線上學習(MOOC屬性),又必須在線下課堂上讓老師與學生互動(教師不可替代),檢查知識的學習情況。且這種方式,將MOOC教學變成教學環節的必要組成部分,不是錦上添花,那么這種線上課程就會越用越好。且無論課程資源無論是教師本人的,還是引進的,都無所謂,因為在這種模式中,MOOC僅作為一種線上資源被使用。
對于本校本人的好的MOOC資源,借助MOOC平臺,將來還可以進行課程資源的交易,被他校引用使用,為教師和學校帶來一定的收益。如果對方學校還希望,在引進MOOC的基礎上,需要主講本人的面授或遠程指導,則作為增值服務,主講教師又可有一定的收益可能性。則在這種可能的收益正反饋模式下,MOOC資源越用越好。
關鍵詞:線上線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能夠幫助教師以信息化技術,完善并改進教學模式,拓展和延伸傳統教學理念,使信息化技術切實有效地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成為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時展的訴求,培養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內涵、挖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內涵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指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能夠通過結合兩種形式不同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深入式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1]。其建構的目的并非對網絡平臺和教學資源的簡單應用,而是借助網絡平臺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維度,從線上線下的角度提高學習深度,拓寬學習范疇,明確學生學習的目標,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從而在教師的幫助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在原則上,教師在開展混合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如下幾點問題。首先,混合式教學的線上教學并非“形式”或“輔助”,而是專業教學的有機整體,是提升、培養、發展學生的必備手段和條件。其次,線下教學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活動,而是根據網絡教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習成果,設計更深層次的課堂活動。再次,混合教學模式雖沒有統一的教學范式,但卻擁有較為統一的目標,即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最后,混合式教學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校內校外資源,以資源構建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資源構建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及教育國際化的發展[2]。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一)應用工具功能強大
在多年的更新與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我國各類教學平臺的系統更加穩定、功能更加強大,教學效用更加貼近日常教學,使課程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薄懊麕熚⒄n”“導學監測”“移動講臺”“學生點評”等應用工具,能夠將學生的移動智能設備變成專業教學的工具,可以從學生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并且大部分應用工具擁有較強的實用性,教師能夠用手機開展隨堂拍攝工作,使課堂內容直接共享到網絡平臺中,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溫習,而小組評分功能,則可以提升教學評價的真實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師更好地了解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的實效性。
(二)創新教法,激發興趣
根據混合教學模式的理論內涵,能夠發現混合式教學沒有相對統一的范式,可將當前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幫助教師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譬如將翻轉課堂、項目驅動、遠程教育、微課教學、MOOC慕課平臺等教學模式,融入到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更可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
(三)資源豐富,利于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是語言類學科,注重學生語言聽寫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生態,使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提升英語表達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學平臺擁有較為成熟的知識架構和完善的數據資源,能夠幫助英語教師整合各類教學資源,闡述不同知識點的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好地學習和應用英語知識,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基地校”教學平臺擁有海量的英語教學資源,學生可通過觀看原聲電影、訪談節目,訓練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學生可根據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檢索出相應的學習資源,提高專項訓練的質量與效率。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應用問題
(一)學生參與度低
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寬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卻發現學生參與線上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普遍較低,作業完成度不高,且難以結合教師要求開展科學的課外學習活動。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探索意識低、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教師由于平臺限制,難以即時地、實時地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而在資源整合構建中,學生無法被現有的教學資源所吸引,難以真正地投入到線上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進而導致線上教學效果較差,線下教學進度受到影響,嚴重制約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建設與發展。而要想切實提升學生參與線上教學活動的質量,除了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使學生切實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二)缺乏創新意識
混合教學模式注重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注重線上教學功能和線下教學功能的相互映襯。因此,教師應根據混合教學的特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使線下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的重要平臺,使線下教學成為學生鞏固和汲取知識的教學陣地,進而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支持下,幫助教師構建全維度、立體化的教學網絡[3]。然而在實際應用階段,教師卻缺乏創新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意識,難以將多種教學模式、學習模式及教學方法有機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進而導致混合式教學難以發揮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內涵,只是將混合教學模式作為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綜合應用,卻沒有認識到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目的”是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長此以往,導致各類教學模式難以融入到混合教學模式的體系架構中。
(三)缺乏角色轉換
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必須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服務者,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及課程內容[4]。然而由于大學英語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導致線上教學資源的構建質量和線下教學氛圍的營造效果不盡如人意,難以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極大地影響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發揮,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由于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應試成績和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應試教學效果,導致教師所構建的教學資源過于理論化、復雜化、學術化,難以使學生真正地投入到線上學習的過程中。
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英語教師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核心組成部分。首先,大學英語教師應轉變角色定位,充分認識到學生需求在線上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服務者,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其次,英語教師應結合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培養的要求,將跨文化交際培養、國際化視野培養等內容有機地融入到線上線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表達能力,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最后,根據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內涵,教師要形成融合學生發展與專業教學的教學理念,要根據學生的就業趨勢、發展需求,重新設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發展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譬如學生的就業趨勢是對外貿易,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與對外貿易有關的學習資源。
(二)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
首先,根據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式教學流程,將英語教學活動劃分為三個功能模塊,即課前模塊、課中模塊及課后模塊。其中課前模塊包括問卷調查、名師微課、教師空間、課前導學、班級通知等環節,通過網絡平臺的推送功能,將教學目標、網絡信息及教學資源完整地傳達給學生。課中模塊則包括學生點評、導學監測、課堂記錄、互動課堂、移動講臺等環節,教師需要以信息化教學、數據分析、資源共享、網絡交流等方式,鞏固線上教學內容,推進線上教學進程,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后模塊中,應將專題社區、班級通知、教師評價等環節納入到線上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練習、社區討論、資源展示及反饋診斷等方式,復習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使學生在線上學習中開闊眼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其次,以精準化思想,明確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目標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臺,將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記錄到教師空間中,隨后根據具體問題、目標完成程度,優化現有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模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其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創新混合式教學方法
混合式教學是綜合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幫助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在線教學的活動中。然而要想切實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功能和作用,還需要英語教師從以下兩個層面出發。首先,將信息化教學平臺、工具及方法有機地融入到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實效性。譬如教師將微課模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在鞏固線上教學知識的同時,深化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探尋英語知識的應用維度。而將直播教學方式融入到線上教學中,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提升學生參與線上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其次,創新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可將小組合作模式從課中引入到課后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線上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分發的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將翻轉課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集中精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在創新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多種教學工具為抓手,提升線上教學的新穎性。譬如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線上教學平臺中,可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價線上教學的效率,幫助教師發現混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5]。
(四)構建線上教學內容
首先在線上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主,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求,整合校內外英語教學資源,將西方國家的英語資源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隨后根據資源的呈現方式和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解決現實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支架理論為抓手,幫助學生利用學習資源解決英語問題,到后期,則逐漸撤出“支架”和“指導”,要求學生自主地探索問題的答案。其次,在線下教學中,教師應將成果展示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明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隨后重新規劃和設計課程內容,使學生在互動課堂、信息化教學中,獲得成長和發展。而在英語教學內容設置上,則應加入網絡教學內容,使網絡教學內容與英語教材內容相銜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及掌握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
結束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質量,幫助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規劃課程結構、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唯有如此,才能補齊混合式教學的短板,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愛苗.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6):56—58.
[3]楊姍姍,龍秋菊.基于在線直播課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9,32(6):135—140.
[4]左依嬌.基于網絡平臺的線上線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3):172—173.
關鍵詞:高等院校;混合式教學法;在線學習
當前,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蓬勃興起,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和技術的方式,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享成為可能。這對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對高校廣泛應用的混合式教學法的重新審視。
1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狀況
Garrison和Vaughan把混合式教學法(BlendedLearning)定義為面授與在線學習的有意融合。面授的口頭交際與在線書面交際最優融合在一起,兩種學習方式的優勢相結合,成為獨特的學習體驗[1]。教育范式正在向包含更多的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方向轉移[2]。混合式教學法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已推廣多年,但是其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本論文擬重點探討我國高?;诰W絡課程平臺的混合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2混合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由于混合教學法實施的復雜性和多維性,在高等教育教學領域其潛力的發揮依然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出現諸多問題,呼喚新的范式轉換。
2.1高校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滯后
教學資源協助師生開展教與學活動、為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提供顯性或隱性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和教學服務支持。但是不少高校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硬件設施很難物盡其用,使用效率低下。原因是由于資金短缺,后期設備管理維護更新跟不上,設備故障多,網絡傳輸性能不佳。硬件資源建設薄弱嚴重影響了師生運用技術的信心和積極性。其次,部分軟件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交互性、兼容性和實用性尚有待提高。陳堅林教授認為教學是否成功,尤其是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軟件資源[3]。事實上各高校都存在忽略需求、重建設輕應用管理、軟件更新周期長等問題。最后,部分高校在網絡課程建設上重量輕質,比較集中的問題有:課程資源匱乏,靜態封閉資源多,互動環節少,更新不及時;欠缺對網絡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分析,學習內容組織及表現方式欠佳,忽視情境設計等[4]。
2.2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割裂
混合式教學要求把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和互動與課后的在線協作學習協調和互補,而當前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嚴重脫節,學生未能在網絡資源和技術的支撐下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協作化、探究式學習。盡管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轟轟烈烈進行了很多年,但是當前統治各層次高校課堂教學的依然是傳遞式教學模式。在線學習本應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自然延伸。但是,在當今大數據時代,受到席卷全球的慕課、名校優質網絡開放課程的沖擊,網絡學習平臺受技術等因素限制遠未發揮其管理知識、共享資源、師生互動的多重功能,沒能成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手段。
2.3教和學主體能動性缺失
相比實施混合教學法所需要的資源環境的硬、軟件建設,教師因素是更重要的。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法的具體方式、過程還沒有真正地重視和理解、對混合學習系統各要素缺乏深入思考、教師自身協同發展意識薄弱等因素是導致混合式教學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從學生層面來看,混合教學法意味著學生要發揮比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3改進措施
3.1營造豐富優質教學資源環境
高校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考慮當前現實發展的需要,還要兼顧長遠的需求。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要著重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協同,轉型升級現有課程。知識的可視化,教學環境的虛擬化,人際互動化和智能化是人類獲取信息最重要方式[5]。高校要以創建精品課程資源為重點,按照新的教學理念,對現有校際網絡課程實行升級換代,提升課程的交互性、可視化、數字化和自適應化。二是倡導多校協同,共建共享。要鼓勵高校在課程體系、課程資源、教學團隊、教學研究、學術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應對發展挑戰。
3.2促進師生角色和觀念轉換
首先,在當今復雜多變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充分認知自身在新的混合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從講臺上的賢人變成課堂教學引導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課堂行動研究者和反思者、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生學習數據的收集者和分析者、學習成果的診斷與評價者。混合教學模式也變革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是學生結成探究共同體,利用移動智能學習終端,接收定制的教學內容,不斷質疑、反思、實踐,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是實踐-感知-思考和身體-心理-靈魂等共同參與的整體學習(holisticlearning)和深度學習[6]。
3.3創新混合教學模式
何克抗教授強調課堂教學才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信息化,不能總是“敲邊鼓”,總是打戰;而必須面向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要打攻堅戰[7]。目前網絡上豐富的國內外名校公開課、微課、慕課、SPOC等大數據學習資源為高校教師開展新型的混合式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優質教育資源,拓展教學內容,采用以微視頻或微文本為載體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樣知識的掌握可以由學生通過訪問網絡資源、觀看視頻、收聽播客、閱讀電子書來高效完成,而課堂上更多的時間用來開展基于真實項目的學習,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辯論、討論、競賽、評價,打造高效、互動的課堂。
4結論
高等教育已經從工業化時代的大規模生產模式進入到個性化、適應性的教育時代,混合教學模式呼喚新的范式轉換。高校要重新定位,在快速演變的知識社會適應變化的現實語境,轉向更靈活、更互動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在新語境中重構高等教育的核心價值。
作者:甘容輝 單位:廣東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2]《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14-28.
[3]陳堅林.外語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建設——一項基于部分高校信息資源建設的調查研究[J].外語學刊,2014(5):95-100.
[4]李彥敏.美學在網絡精品課程設計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8):84-85.
[5]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法;職教云;教學方案;持續學習
1“智慧職教云”平臺的優勢
混合教育模式能夠使師生共同走進課程,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還能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學平臺有學堂在線、藍墨云班課、智慧職教云等。每個平臺都有其優點:第一,學堂在線是免費公開的MOOC平臺,是國家教育部大力建設的,國內外一流名校開設的免費網絡學習的平臺,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階段的教學資源。第二,藍墨云班課是一款由藍墨科技推出的移動教學App,主要由任課教師組織資源,實現混合教學,最大的缺陷是沒有標準的職業教育資源庫支持。第三,“智慧職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是一個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是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成果面向全社會共享的指定平臺。三個平臺各有特色,“智慧職教云”整合了國家項目成果和自有資源,構建專屬在線課程,支持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創新實踐,助力“互聯網+”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翻轉課堂作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已經逐步成為職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
2以“智慧職教云”為支撐的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實例
基于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成果,我們將混合式教學方式應用于2017年春季,面向烏魯木齊職業大學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及物聯網應用技術三個專業學生開授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修課學生為118人。課程結合筆者主持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證研究”課題,采用“智慧職教云”平臺輔助教學并進行教學改革嘗試。課程設計將課堂教學與云平臺學習同步。學生自我學習和教師講解異步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持續學習的環境,主要包含建構基于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云平臺學習環境設計、線上線下的課程內容設計、多元互動的學習活動設計以及多維度的學習評價方式等。
2.1現代職場化教學設計“職場化”
教學設計是職業教育內核,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將“職場化”融入線上與線下各環節,并根據職業素養貫穿于教學始終。職業院校在“職場化”教學過程設計中,線上資源的職場化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選取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要求等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線下教學中,可以借助公司、車間、實訓室等職場化環境,根據企業真實生產任務設計課堂任務,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引導學生或獨立或小組完成任務、項目或作業,并依據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實施評價,以產品或商品的標準評價學生的實戰作業。傳統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與學生就業崗位關聯度較小,與項目的聯系不緊密,學生不清楚學習了一門語言后到底能做出怎么樣的項目,更找不到入門的切入點以及學習方式、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盡早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在校期間更有針對性地為以后的職場生涯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對大一、大二學生的Java語言課程引入大學生職場入門成長計劃。課程教學設計時結合崗位需求引入項目實戰,根據一線職場專家給出的建議,讓大一、大二的同學們了解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在教學實施環節中,通過協同平臺企業工程師手把手與同學們一起進行項目實訓,提前讓學生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培養良好的編程習慣,學習編程中的核心思想,避免寫出低效冗余的代碼,提升編寫效率。
2.2線上線下課程內容設計
互動混合式教學借助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將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熱議的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面對面教學的優勢相結合,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3]?,F代職教課程可概括為“線上、線下、職場化”。基本做法是將在線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教師提前錄制教學微視頻等課程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學生課前登錄教學平臺觀看課件、視頻,在線測試、討論或作業。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完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開展分組討論、項目實戰、任務學習、展示交流、作業及評價等活動,教師主要負責解疑答惑、組織活動。本門課程的三個學習角度:第一,從“新疆軟件園常見的Java就業需求”開始,了解目前新疆IT就業市場上提供的主要職位及這些職位技術要求,幫助學生清晰定位。第二,“JavaSE基礎案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Java語言基礎,通過案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Java語言的樂趣,深入掌握面向對象思想,熟練使用常用的API,鞏固和拓展Java程序設計。第三,“前沿技術介紹”主要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案例,該階段內容是IT行業的前沿技術,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編程的魅力。本課程所有知識點以案例為驅動,在實訓過程中對基礎知識逐個擊破。線上課程資源涵蓋常見技術方向和前沿技術介紹,使學生充分開拓行業視野,進行市場定位,零基礎授課,無須相關技術儲備,適合已經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學員。線上課程共涵蓋了Web前端及Java軟件開發10個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進行拆解,保證學習者根據課件即可完成整個項目。課程穿插企業中的開發規范,課程中的重難點詳解,更有答疑和教務服務,為學生營造一個最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習者快速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學習者完整實現課程中的案例,能夠深入掌握Java核心編程及開發規范,為后續學習Java技術生態鏈打下必要的基礎。
2.3知識拓展
教師在智慧職教云上安排了課后拓展階段,提出思考問題,進行頭腦風暴,拓展知識視野,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移動終端和PC終端訪問智慧職教云平臺,學習任課教師構建的一體化教學資源。這樣既培養學生進行持續學習,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又對已學知識進行檢測。在課堂中,采用限時習題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課前預習、提問、頭腦風暴等環節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課前、課后要求學生完成在線學習視頻和PPT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持續學習;對于任課教師,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上學生所有的學習行為數據將被自動采集、分析及統計,這有助于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量化,并可以清晰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軌跡。通過小測試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持續關注度,測試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在職教云平臺上小測試、提問及頭腦風暴等互動活動,評價采用分組互評、學生互評、教師參評等方式進行。這個環節著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可以采用簽到功能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持續學習。
2.4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目前的教學模式,尤其是紙質的試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統計。利用信息化平臺,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摒棄了傳統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學習評價方式。在混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小組互評、多方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整個評價過程可以分為準備階段、評價階段、總結階段三部分:第一,準備階段。針對學生能力的差別進行均衡分組,確保組間競爭的公平性。為每個分組任命小組長,確保小組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明確分組考核規則,確保每個小組能夠按照學習目標進行組織活動。第二,評價階段。根據學習目標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學習目標為論文、項目策劃書、實驗報告等,可以要求小組完成相應任務的演示文檔或2000字以上的實驗報告,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其他小組的同學給出分數并評價,最后由教師總結。該考核方式側重學生在作品展示及課堂中表現能力的考核。第三,總結階段。通過設定章節和評價類型權重方式,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修正相應的評價結果,最后利用平臺的統計功能給出學生的綜合成績。通過綜合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知”的考核,又關注了學生“識”的考核,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團隊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文獻檢索、應激反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混合式教學實施成效分析
“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建立,極大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混合式學習環境,并促進了學習持續化學習新常態,值得推廣。通過職教云平臺的運用,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延續;一體化教學中的云課堂、微視頻、課中小練習的應用不但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多元評價方式將學生學習過程逐步量化,為教師的教提供參考和反饋。智慧職教云平臺的應用使得教學活動的教與學變得容易,卻忽略了教師對信息素養的要求。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把傳統學習與在線學習、遠程學習結合在一起[4],對教師的一體化教學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因此,在充分利用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的同時,要注重本地學生的特點,將傳統教學融入到一體化教學中。教師要將信息化教學的挑戰看成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證。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整合
一 、引言
何克抗教授認為,所謂混合式教學(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 (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旌鲜浇虒W強調的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而是否貫徹其思想和實施混合型整合模式, 正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效的關鍵所在?;旌鲜浇虒W是對舊的教學方式的揚棄,既堅持了傳統教學的優點,又通過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彌補其不足,同時也抑制了現代教育技術企圖取代傳統教學的傾向及其局限性,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為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推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指引和要求下,一線教師紛紛開展將信息技術整合進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但總體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現為整合層次淺、水平低、難以深入有效地推廣。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作為一線教師,我深感以下兩點尤為突出:一是缺乏理論指導。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目的、內涵、方法途徑等認識不清、掌握不透,難以做到在具體課堂教學中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整合,造成實踐中的失誤、挫折較多,使不少教師從原來的熱情投入,到迷惑失望,再到悲觀退縮。二是缺乏低成本的有效可行的整合方法。實踐中雖然涌現出不少優秀的課例和課件,但大多數主要用于觀摩、示范、參賽,精致的課件背后是教師的巨大投入,這種方式難以在日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當然更多的還是簡單地跟風模仿,雖然易行,但難以發展,成效不大。
三、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是確定適合的內容。在內容的確定上曾經有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夸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認為所有的教學內容,每節課都應該應用信息技術,另一種則看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負面影響,認為其削弱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極力避免使用信息技術。從小學數學教學的角度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應該能在以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多用于新內容及問題的導入上;二是發揮計算機能夠快速準確計算的特點,對于一些大數或在統計中的大量數據的加減乘除運算,可以使用計算器或計算軟件;三是隨機數的生成,在統計與可能性內容方面使用軟件實現隨機現象和過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四是發揮計算機能快速作圖的特點,信息技術在一些數形結合的場合可以得到有效應用;五是習題練習,網上有不少優質的習題庫及課件可供課中課后練習測試使用。
二是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教學資源。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首先是到國內外比較“權威”的小學數學教學相關的網站收集課程教學所需的優質資源(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分析及反思、課件、教學視頻等)。教師應在平時注意積累小學數學網站的url地址及網站特點的簡單說明,形成一個“資源庫”,其中要重點收集整理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及課件,以2―3個為宜。其次分析篩選出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作為進一步改進、提高的“母本”。篩選主要看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是否清晰、詳細、完整,是否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課件是否圍繞教學,是否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一般應優先采用國內的教學設計。
三是教學單元再設計。首先以“母本”為基礎,通過詳細分析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發現“母本”的不足,確定可以改進的地方。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研讀教學反思,發現可以改進的地方;二是同其他課程設計比較,看其特點和優點是否正是“母本”的不足,進而予以采納吸收;三是同國外教學設計、課件比較,重點分析國外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如交互式課件的使用、網絡資源的利用等方面是否于“母本”。其次設計好“切入點”,這一點較關鍵,主要憑借教師的經驗進行,就是將信息技術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面向合適的學生整合入原來的教學環節中,并且能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再設計要注重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局部的改進和提高,要注重教學效果,不搞“大投入,大制作”。
四是教學實施、評價。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使用網絡、交互式課件時,應先演示,并介紹相關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少問題是因為軟件使用問題造成的,教師要加強指導。在對課堂效果進行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感受,看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積極參與、是否促進了學生學習和思考。筆者還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提出問題、提出了多少問題、提出了多少有價值的問題。
五是提高發展。一方面可以由點到線,在相鄰教學單元中實行混合式教學,以形成集聚效應。另一方面可以將課程單元改造成網絡課程,不但支持課內教學,而且支持學生課外通過網絡自學或在家長指導下進行學習,將整合延伸到課外,進一步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當然難度一般也比前者大。
改進各教育主體有關混合式教學的認知
學生、教師、家長等在內的各相關教育主體是否能夠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否對混合式教學有充分的認知,直接影響高中歷史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應用與推廣的成敗。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中學校清楚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及實踐價值,及時轉變各自的認知觀念,推動混合式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的運用與推廣。學生層面,混合式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參與度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課前、課后環節均需要學生自主進行線上學習,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足夠的自我認知與約束力。教師應注意通過高中生自身的學習體驗和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效果進行對比反饋,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所在,提升其參與混合式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在享受線上教學過程所帶來的趣味性的同時,加強線上學習期間的自我約束力,及時調整學習歷史的學科思維方式,增強對混合式教學的認可度和參與意識。教師層面,混合式教學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保證常規備課的有序性,還要在線上平臺制訂針對性較強的學習任務清單,整合制作和及時推送相關的教學網絡資源,課后要及時與學生進行線上討論與答疑。高中歷史教師應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學習混合式教學的相關內涵與操作技巧,主動適應混合式教學,充分認識到新高考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應用的突出優勢和價值所在,積極引導高中生及其家長轉變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探索開展混合式教學應用與推廣的有效方式,真正意義上致力于實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的“智”教和學生的“智”學。家長層面,教師要積極引導高中學生家長摒棄傳統的“唯分數論”觀念,真正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終身成長,主動了解混合式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科學習方面的具體操作流程和實踐價值所在,正確發揮“學管者”監督與陪伴作用,努力規避學生參與線上學習時容易遇到的干擾因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混合式教學的實效性。
引導高中生調整學習方式,強化其自我約束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與推廣混合式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強化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調整傳統教學模式下被動接受學習的思維行為習慣;同時也要求教師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學會和踐行自主性較強的合作探究式學習。高中歷史混合式教學的基本環節中,課前及課后都需要學生自行完成網上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強化目標任務意識、主動卸載游戲及娛樂軟件、建立小組組內互相監督、嚴格獎懲管理制度等,加強家校聯合有效監管的力度和實效,凈化線上學習的網絡環境和氛圍。此外,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推送精簡恰當、針對性較強的任務清單和學習資源,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設計豐富且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案。在組織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采取融入貼近生活的熱點話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收獲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學習成就感,引導他們在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碰撞中培養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提升教師組織混合式教學的綜合能力
混合式教學能力是未來教師專業能力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展高中歷史教師混合式教學的綜合能力培訓,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混合式教學基本內涵的相關培訓。通過講解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歷程和理念內涵,引導高中歷史教師認識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和操作,幫助高中歷史教師明確混合式教學環節中師生需要共同完成的具體事項。二是加強教育信息技術實操培訓。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幫助教師了解并熟悉相關教學平臺及教學軟件的使用。如釘釘、Edmodo等綜合類教育互動平臺,CourseMaker、錄屏大師等微課錄制平臺,碩鼠、VideoDownloaderPro等視頻下載平臺,WondershareVideoEditor、繪聲繪影等視頻剪輯平臺等。三是關注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提升的相關培訓。整合匯編高中歷史學科混合式教學應用的優秀案例,迸發集體智慧,組織教師觀看并認真學習,積極開展學習討論和經驗分享活動,引導教師及時分享自己在組織混合式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和所獲得的經驗感悟,努力探討優化混合式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優化混合式教學實施的各項保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