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11:23:42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貧困生幫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類似的事情背后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他們都是家庭貧困子女。家庭貧困給這些同學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很多方面表現異常。下面就有關貧困生的問題談談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家庭貧困給學生造成的影響
1、家庭貧困影響了貧困生的身體發育
初中時期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刻,必要的食物和合理的營養可以促進其生長發育良好、體質強壯。貧困生由于經濟困難,往往使他們沒有必要的營養,從而影響到身體發育。
2、家庭貧困對貧困生的價值觀形成了影響
貧困生強烈的生活體驗,常常使他們陷入對物質利益過分早熟和狹隘理解之中,過重地看待自身物質上的貧困,把“金錢”作為主要的價值尺度,“沒錢”在他們心目中形成了可怕的陰影。一些貧困生片面地認為,“錢越多人生的價值越大”,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金錢的萬能觀加劇了他們對物質享受的渴求,貧困使他們的選擇變得急功近利。家庭的貧困使貧困生形成了對金錢的強烈追求,把金錢作為自己追求的唯一或者說是最高的價值目標,形成拜金主義。
3、家庭貧困使貧困生缺乏社會認同感
一些貧困生認為貧困是一種恥辱,貧困會讓人低人一等。他們看不到貧困現象產生的復雜原因,過分強調貧困形成的內在的家庭因素,從而對家庭沒有溫情、對父母缺乏感恩,他們怨恨家庭的貧窮、父母的無能,進而發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會尤其是家境殷實的富裕同學,甚至對周圍一切產生反感,形成了對社會的逆反心理。
4、家庭貧困對貧困生的心理影響
根據調查與分析,部分貧困生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如焦慮、自卑、抑郁、自我封閉等。這些心理障礙導致貧困生時時為一些無謂的事情心煩,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成績不好,成為“雙困生”,這又進一步造成了貧困生的心理陰影。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學生困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開展對貧困生的幫扶活動,緩解貧困生經濟壓力
針對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我校開展了廣泛幫扶活動,學校以團委為核心創立了“共享陽光基金”,基金來源為學校提供一部分,教師學生捐一部分,社會各界捐一部分?!肮蚕黻柟饣稹敝饕獮樨毨峁┟吭碌幕锸迟M,爭取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近三年來,學校為貧困生提供了幾十萬基金,幫助上百名貧困生圓了讀書夢,有的還考上了大學,05年畢業的一名同學考上湖北美院時,學校為其承擔了學費。特別對于發生突發性重大變故的學生家庭,團委更是會給予及時而有效的幫助。2009年末,我校高三一位同學父親患重病生命危險,母親遭遇車禍截肢,家庭無力承擔,他面臨休學,學校發出倡議對他們進行救助。短短兩天,全校師生共捐款42000多元,使該家庭度過了難關,也同時在全校進行了一次互幫互愛感恩社會的教育。
2、創建良好校園文化,幫助貧困生建立良好的社會價值觀
(1)在學生中進行勤儉教育。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治家興國的根本。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已經沒有了節儉的意識,不少學生根本沒有一點節儉意識,不懂得什么是勤儉節約,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穿要名牌,吃要高檔,生日派對、同學聚會相互攀比、愛慕虛榮,認為節儉丟人、寒酸,至于珍惜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支筆的節能意識更是無從談起。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重視培養學生樹立節儉意識,重視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美德,形成勤儉品質。
(2)在學生中進行苦難教育。苦難是一所學校,是人生的老師。孟子說:“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痹诋斀駰l件下,現代化雖然能夠為學生創造優裕的生活,但是過于優裕的生活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溫室里的花朵”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白怨庞⑿鄱嗄ルy,從來紈绔少偉男”,貧困對于弱者而言,是一種劣勢,是一種災難,而對于強者來說,是一種磨煉,更是一筆取之不盡、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要求學生正確地看待人生苦難,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和貢獻、為社會盡責任,這樣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才不至于陷入“人窮志短”的苦惱之中;真正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樣就會有奮斗目標、有毅力,就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
(3)在學生中進行感恩教育。感恩之心和社會責任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意識的培養,所以在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應當積極地對貧困生進行感恩教育,感恩父母養育情,感恩老師教育情,感恩社會關愛情,感恩自然賦予情。可通過各種形式如“今天我是家長”、清明節組織“緬懷先烈,感恩前輩,珍惜今天”的主題教育活動,一點一滴,步步升華,使學生對家庭、對社會、對生活充滿感恩,他也就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3、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學生健康發展
(1)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可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團體輔導等形式進行道德教育、心理知識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加強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要重視用情感去激勵學生,通過學生的內省,達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2)要開展各類社團活動,努力為貧困生創設成功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特長的舞臺。對于貧困生的積極心理因素,如勇于面對學習上的困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家長和老師要著力培養和引導,堅持以鼓勵評價為主,從而激勵貧困生共同進步,使他們戰勝困難、樹立自信,特別是在活動中形成和同學和諧相處的氛圍。
[關鍵詞]朋輩心理互助 貧困大學生 應用
[作者簡介]黃晨(1978- ),女,江西撫州人,桂林醫學院學生工作處,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心理學;楊凱(1968- ),男,江西南昌人,桂林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生物學教育。(廣西 桂林 541004)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廣西高校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朋輩心理互助在地方商校貧困生心理扶助工作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ZZ018)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3-0100-02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和收費制度改革,貧困大學生數量日益增多,很多高校貧困生人數已經占學生總數的30%以上。目前我國實施的相關資助政策都是重點圍繞如何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而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其心理狀況也令人擔憂。大量的調查顯示,高校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相比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①。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低自尊、焦慮抑郁、人際交往狀況較差、應對和防御方式比較消極、主觀幸福感較低等②,嚴重阻礙其個人成長。因此,貧困大學生不僅需要經濟上的資助,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注、精神上的支撐和人格上的完善。目前,我國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缺乏完整而獨立的操作體系。文章探索運用朋輩心理互助模式,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援助。
一、貧困生朋輩心理互助的內涵
朋輩心理互助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互相給予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類似于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活動。這種心理互助的過程是在朋輩之間進行的,這里的“朋輩”含有“朋友”和“同輩”的意思。他們通常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年齡相近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③貧困生心理互助則是將朋輩心理互助模式應用于貧困生的人際交往中,這種心理互助的過程是在貧困大學生之間進行的,助人者和受助者可以在互助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彼此可以深入地了解對方的內心,深刻地體驗對方的情感、思維。貧困生心理互助的模式包括團體互助和日常互助兩種方式。
二、貧困生朋輩心理互助模式的理論依據
1.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心理氣氛”的建設非常重要。他指出,輔導的成功不在于輔導者的水平和技巧,而在于輔導者的態度。④輔導者給來訪者以真誠、無條件的尊重和準確共情,就能夠調動來訪者自身的潛力,開放邁向自我實現的境地⑤。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困難,社會地位邊緣化,常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再加上他們大部分來自農村,與城市學生相比,見識窄、愛好少、交往能力和技巧有限,因此在與其他學生相處時常束手束腳,難以敞開心扉。貧困生之間的相處則不同,他們年齡相仿,生活背景相似,地位平等,相互之間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氣氛”。助人者可以站在受助者的角度為其出主意,彼此間能夠敞開心扉、積極交流,從而達成共識,以緩解心理壓力。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外,大學生對愛與歸屬、尊重等更高級的需要更為強烈。他們渴望愛與被愛,希望在團體中擁有歸屬感,期待受人尊重。經濟上的幫助暫時緩解了貧困大學生生活上的困難,但同時他們更希望得到心靈上的扶助。朋輩心理互助正是迎合這種心理需要,以貧困生輔導貧困生,使貧困生在平等互助的過程中感受到愛與被愛、關心與被關心、欣賞與被欣賞、尊重與被尊重,在民主、輕松、信任的條件下,發揮同伴影響力,傳遞“正能量”,在互助的過程中學會關心、理解、尊重、激勵他人,培養樂于助人的優良品格,從而體會到心靈上的愉悅,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
此外,團體動力學理論、社會支持與社會交換理論以及社會學習理論都可以吸收到貧困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的具體實踐中去。
三、朋輩心理互助在貧困生心理扶助中的實施步驟
1.招募心理互助咨詢員。朋輩心理互助團體組建者(由心理輔導老師擔任)在學校招募心理互助咨詢員的信息,通過心理評估、面談等方式,在自愿報名者中遴選出心理素質好、符合條件的貧困大學生組成貧困生心理互助咨詢員。
2.互助咨詢員培訓。團體組建者對心理互助咨詢員進行培訓。一是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咨詢流派、朋輩心理互助的基本概念及定位的知識培訓;二是心理互助基本技巧(包括傾聽、面談、建議和指導等)以及心理互助基本態度(同理心練習、積極關注技巧)等培訓,并對所學的知識采用角色扮演的辦法進行訓練;三是朋輩心理互助咨詢員個人成長與自我發展的輔導,采用團體活動為主、課程講授為輔的培訓形式,運用綜合游戲、小組討論、個人分享的方式進行。培訓總時長為8周,每周2次,每次1.5~2個小時。
3.心理篩查工作。在全校范圍內統一運用UPI量表進行心理篩查,結合貧困生認定結果確定貧困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消除貧困大學生填寫心理量表時的顧慮,并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門別類的統計。
4.組建團隊。團體組建者就心理篩查中貧困生呈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擬定各發展主題,在貧困生中各發展主題的互助組招募信息,組建各個發展主題的互助組。對于報名者,團體組建者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測驗、面談以及個人的成長歷程,結合其心理特征,建議具有相似問題或者有相似發展需求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為保證實施效果,每個互助組的人數控制在6~10人左右。團體組建者還要針對貧困生心理敏感的特點,在指導各“成長互助組”制訂互助方案和計劃的過程中,著重營造安全、溫暖、接納、信任、尊重的心理氛圍,將嚴肅的主題活動以輕松自然的方式來進行。同時,心理互助咨詢員依據自己的經歷以及優勢加入到各個“心靈成長互助組”中去,并負責組織、主持本互助組的活動。
5.互助團體活動的內容及方式。一是基于貧困大學生呈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朋輩心理互助可以安排團體活動,并采取發展型團體活動和訓練型團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比如,針對貧困生自我意識偏差的現象,可通過“20個我是誰”(認識自我、發現優勢)、“感恩的心”(學會用感恩的態度去認識和接納身邊的人和事)、“貧窮貴公子”(客觀認識和接納貧困)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貧困生不斷地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悅納,發展積極、良好的自我;以改善人際交往能力為目標的團體,可安排“有緣千里來相會”“信任之旅”“溝通無極限”“心有千千結”“你心有我知”“友情大提升”等活動。團體活動中,還可以通過啞劇表演、角色互換、魔術商店、雙重扮演等方式進行。團體活動每星期一次,每次1.5~2小時。二是針對個人深層次的問題不容易暴露、個人差異難以照顧周全、對指導者要求較高、壓力較大等問題,朋輩心理互助有必要安排日常生活方面的活動。由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活動不受場地、時間、主題的影響,互助組的隊員間可以就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展開互助,比如 “如何應對貧困”等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ブM成員由于處在一種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中,在情緒體驗上有了安全感,這種“去問題化”的狀態更加增強其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心理問題也會得到積極的關注,有效地避免了團體活動呈現出來的問題,是對團體互動的有效補充和延伸。
6.積極跟進指導。在各組活動進行中,團體組建者隨時與心理互助咨詢員進行溝通指導,及時跟進和協商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7.重新施測檢驗實效。各組經過8~9周的互助活動后,再用心理測量(UPI)工具進行重新施測,通過兩次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在貧困生中開展朋輩心理互助的實效性。
四、貧困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需要注意的問題
實踐證明,朋輩心理互助在優化貧困生學生心理素質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朋輩心理互助有助于形成榜樣作用,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學習和模仿的機會;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咨詢關系,促使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得以順利進行;有助于提升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助人與自助”相結合。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心理互助咨詢員專業水平的問題。朋輩心理互助需要心理互助咨詢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知識和技巧,因此心理互助咨詢員的選拔和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雖然對心理互助咨詢員進行了專業培訓,但他們畢竟沒有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學習,只能解決貧困大學生的一般性心理問題,并不能深入、徹底地解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對于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貧困大學生,應該建議以專業教師提供的咨詢和輔導為主。
2.同質性與異質性的問題。貧困大學生心理互助活動是在貧困生中展開的,他們之間的同質性非常高。實踐證明,同質團體易于溝通,也容易從相同或相似的經驗中獲得啟發,并調整和改善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但是,如果同質性太高,則不利于打破慣性思維,不易從多方位觀察和剖析自身,從而不利于個體獲得多方位的幫助和發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嘗試在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學生中招募部分心理互助咨詢員,將這些品學兼優、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學生充實到各個心理互助成長小組中去,為團體成員起到引領和榜樣作用。這樣既能發揮同質性的優勢,又增加了異質性的因子,便于團體和個人的發展。另外,為了適度增加團體的差異性,還可以讓普通貧困生和貧困生學生干部組成互助,以便增加互助的效果。
3.切實解決經濟問題。實踐證明,家庭經濟困難能夠加重大學生的心理癥狀。因此,學校應從物質上入手,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幫助他們放下心理負擔,推動朋輩心理互助的順利開展。首先,通過設立多種形式的獎、助學金,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開辟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等有效手段,讓每一位貧困大學生都能夠安心學業。其次,通過廣開渠道,充分挖掘勤工助學崗位,讓貧困大學生通過自身勞動換取報酬,在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鍛煉他們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素質。
[注釋]
①安琪.云南省貧困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及其干預研究[E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10072268.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
pr=&urlid=&yx=&v=MTU2MjlEaDFUM3FUcldNMUZyQ1VSTDZmWWVkbkZ5
amtXcnJQVjEyNkhyTy9ITlBLcDVFYlBJUjhlWDFMdXhZUzc=,2007-05-25.
②何瑾,樊富珉.團體輔導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3):397.
③孫炳海,孫昕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心理與就業指導,2003(9):64.
一、高校大學生貧困群體的現狀
在高校中,大學生貧困群體是指因家庭經濟拮據,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多方面制約的群體。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和收費制度的形成,高校中大學生貧困群體現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趨勢。面對生活的貧困,大部分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發奮圖強,自立自強。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學生因貧困而承受較大的壓力,生活、學習、就業等受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受到損害,成為和諧校園中一個不和諧的因素。因此,加強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貧困幫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
二、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幫扶措施
高校在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工作上,必須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從經濟上資助他們,使他們衣食無憂,維持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水準,又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精神幫扶。經濟上的資助對學生而言是短暫的,而思想上的幫扶對學生卻是受益終身。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導大學生貧困群體樹立戰勝困難、艱苦奮斗的自強、自立精神,克服 等、靠、要的依賴思想
要做好大學生貧困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抓住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產生的重要環節,廣泛持久地對其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思想教育。事實上,幾乎每一個貧困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多災多難的故事。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他們沒有能力選擇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明天和未來。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壓彎了腰。要幫助貧困生分析困難,正確對待困難,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逐步克服面子觀念,養成勞動光榮的思想,形成只有依靠勞動、努力學習、自強不息才可以擺脫貧困。
(二)建立健全大學生貧困群體的資助體系,奠定貧困學生和諧發展的物質基礎
對于大學生貧困群體,社會各界給予了很大的關愛,政府更是高度重視和關心高校貧困學生群體的學業和成長問題。目前,我國各高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獎、貸、助、補、減、免和貧困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等內容組成的大學生貧困群體的資助體系。在申請或國家助學貸款方面,由于一些畢業生的信用意識差,沒有認識到還貸違約對個人名譽的長期不良影響及對后面同學的不利影響,導致銀行對貸款發放日益謹慎,門檻越來越高。為此,作為國家和政府來說,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增加對貧困學生的資助,設立專門的貧困生獎學金。作為高校來說,應加強與社會各界聯系,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社會各界投資助學,幫助優秀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在就讀期間,學校可以通過為其辦理國家助學貸款,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發放助學金等多種有效方式幫助其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教會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三)加強對大學生貧困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生思想問題調查中,我們發現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貧困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尊與自卑交織,焦慮與憂郁并存,挫折感和自我封閉感都很強的心理特點。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貧困群體進行心理健康與挫折教育??梢云刚垖<医淌陂_設心理教育講座對貧困生進行集體輔導或開設心理門診對貧困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個別指導。也可以開設網上咨詢中心,利用網絡虛擬空間使一些不愿拋頭露面、自尊感強的貧困學生能夠得到心理咨詢和心理解困。通過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自我并接受現實中的自我,能夠坦然面對貧困,緩解心理沖突,克服心理素質方面的缺陷和悲觀失望的消極心態,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總之,我們要重視大學生貧困群體的思想教育,用客觀的態度對待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它,才能實現思想教育的目標,達到我們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目的。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在這里舉行**二中對北行村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活動,我首先代表北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對**二中對我村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對幫助我們的**二中李校長和教師以及十二位學生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我也向我村被幫扶的十二位同學表示祝賀!版權所有]
北行村是漁區村,是大漁鎮的漁業重點村,但因近年來漁業資源的衰減,漁民收入提高緩慢,部分漁民因各種原因生活較困難,但我村群眾和學生都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都期盼能完成學業,受到好的教育。今天,李校長和各位老師同學的到來使他們的愿望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李以榜校長去年下派我村任工作指導員,為村民辦了許多實事,在他的努力下,我村的面貌得到很好的改善,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今天,他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思路,建立**二中和我村教育結對幫扶制度,發揮**二中的資源優勢,支持幫助我村發展教育,在此,我再次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此次結對幫扶活動是加強**二中對我村教育支持的良好開端!讓我們攜手努力、求真務實,共同把結對幫扶活動搞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愛心的各界人士來關注困難學生,為他們獻出愛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一)了解貧困生就業失敗原因,幫助貧困生正確求職
貧困生由于受到經濟劣勢的影響,很多貧困家庭是花費了巨大經濟投資來培養一個大學生,因此貧困家庭對貧困大學生有過高的期待,貧困生自己也由于多年來受助于家庭的經濟幫助,因而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一般都有過高的要求,在選擇應聘崗位的時候,過多注重薪酬,這樣也會造成一部分貧困生錯失就業良機,從而在擇業過程中,由于受到打擊,造成不清楚自己適合什么職業,或者喜歡什么職業,或者能勝任什么工作,從而不敢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崗位,造成長期觀望狀態。更有甚者,將就職機會過多的依賴于學校和社會,將自己無形中處于求職被動狀態,有的貧困生,由于在尋求工作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經濟費用,覺得自己對不起家庭,畢業了還在花父母的錢,不能承受自己一次一次失敗求職的壓力,過于自卑,加上從小由于家庭經濟不如別人,在心理上本身就具有自卑不如人的心理特點,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不敢朝自己的就業目標邁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一步,面對這種情況,輔導員應當積極發揮自己良師益友的作用,邀請問題貧困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談心,幫他們分析求職過程中失敗原因,尋找對策,尤其對于求職失敗后情緒低落的貧困生,要特別關注,嚴重的還應尋求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幫助貧困生解決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困惑,疏導就業壓力。對于具有共同問題的貧困生,可以結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團體心理輔導,開展現場求職演練,也可以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將貧困生中優秀的同學代表邀請到班級來為貧困生講解求職經驗和方法,現身說法,更能讓貧困生接受輔導員提供給他們的幫助。
(二)幫助貧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培養求職自信
當前社會難免存在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甚至有家庭條件較好的畢業生出現“走后門”的現象,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貧困大學生找工作的積極性,造成他們盲目看待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上,心里滿腹的不滿與無奈會累積出較多的負面情緒,使原本就缺乏自信的他們更加不能堅強的面對求職過程中需要積極克服的問題,甚至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求職過程中應該把握的機會,而放棄了一些本該可以把握的就業機會。有的貧困大學生在通過面試后,由于自卑心理作怪,無法從學生角色轉換到職業角色,在還沒有真正踏入工作崗位前,就完全進行了自我否定,可想而知,他在真正踏入工作崗位后,還將需要做出比常人更多克服自卑心理與困難的努力。輔導員應該努力幫助貧困生樹立求職自信,幫助開展求職技能輔導,幫助貧困生順利就業。
(三)幫助貧困生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正確面對求職
貧困生多是家里的希望,有些農村家庭的貧困生,多少年才出一個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十六七年的努力拼搏,家里給予了巨大的經濟支持,就是為了在大學畢業時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畢業就職承載著的不僅是自己寒窗苦讀的心血,更是親朋好友們的希望與寄托,更有自己對自己這么年來努力拼搏的成果的期待,很多貧困生對求職的期待就可想而知了,輔導員要幫助貧困生正確面對求職過程,不要急于求成,從而弄巧成拙,要引導貧困生循序漸進,克服求職中好高騖遠的思想,更不可以盲目羨慕他人,跟從他人,為了報答父母這么多年來的養育之恩,盲目追求高薪,做出不切實際的選擇,而無法正確考慮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能力。因此很容易出現在求職過程中出現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產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問題,對于這種現象,輔導員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分階段地對貧困生進行就業指導,建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體系,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讓貧困大學生群體都能順利地走向工作崗位。
二、幫助貧困生尋求多方援助,拓寬就業渠道
現在我國高?;径加袑iT的部分負責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并且會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招聘會幫助畢業生尋求就業機會,輔導員可以系統性的給貧困生做職業規劃指導講座,指導他們寫簡歷,如何應對面試,如何向企業展示推銷自己,由于貧困生經濟條件受到限制,沒有更多的經濟力量去外地進行求職面試,要指導貧困生充分利用校園招聘會機會,針對專業背景,尋求相關企業校企合作,為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途徑,同時,指導貧困生在網絡上合理求職信息,可以利用自身經驗幫助貧困生尋求多方援助,整理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使貧困生能更快更省錢的找到理想的就業崗位。
(一)尋求相關政策,采取相關措施幫扶貧困生就業
可以根據國家、社會、高校對貧困生采取的相關援助政策,采取相關措施,幫助貧困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可以尋求多方援助對貧困生實行就業津貼補助,高校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僅僅依靠經濟上的幫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依靠社會、學校、老師、同學和貧困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現心理脫貧。[3]落實實際的就業援助,在貧困生自主創業時,可根據他們的經濟困難,采取學校支援、社會援助等多方援助,為貧困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持和幫助,尤其要利用好高校的就業管理部門對貧困生的幫扶政策,幫助貧困生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盡可能的幫扶貧困生實現快速就業,對于實際困難無法解決的貧困生,可以適當延長關注期,輔導員可以利用自己的角色便利,在校園、班級為貧困生建立一些專門服務于貧困生的社團組織,多元化的幫扶貧困生,促進貧困生全面就業,全面發展。
(二)進行個人幫扶,提升貧困生個人就業競爭力
在力爭得到社會、學校各方面的援助的同時,輔導員可以針對性的進行貧困生個人幫扶,提升貧困生個人就業競爭力,幫助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不羨慕他人,不盲目攀比。幫助貧困生進行個人的能力優勢與缺點的分析,明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學會懂得自信、樂觀的面對生活和面對困難。積極調整心態,不驕不躁,坦然面對未來,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切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自卑或者自大,幫助貧困生積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鼓勵貧困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就業指導課程
鼓勵貧困大學生努力學好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鼓勵貧困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與優秀學子、成功人士交往,鼓勵貧困生向成功人士學習成功經驗,同時還能幫助自己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援助,對貧困生有針對性的開展的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讓貧困生自己在課程中學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可眼高手低,更不可隨意貶低自己,自己給自己打擊。鼓勵貧困生抓住一切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自信心,時刻為自己將來就業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工作。
三、開展貧困生就業指導工作,做好貧困生就業服務者
貧困生在求職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尋求工作和畢業的同時,輔導員在班級中開展貧困生就業指導工作,做好貧困生就業指導者和服務者。幫助貧困生解決在臨近畢業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一)幫助貧困生解決就業前的各種問題
有的貧困生臨近畢業,很多事物忙,甚至有的貧困生由于欠繳學費的壓力太大,嚴重影響求職心理,針對貧困生經濟的緊張,輔導員更是需要給予極力的支持和幫扶,尋求校方對貧困生的學費欠繳開綠燈,幫助貧困生申請延遲繳納學費,輔導員可以幫助貧困生解決求職中遇到的其他難題,尤其是大學生是第一次走入社會,經驗缺乏,難免不會因為求職心切而上當受騙,輔導員可以利用自身的身份,積極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必要時可以幫助貧困生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或法律援助。
(二)幫助貧困生處理畢業事物,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
幫助貧困生簡化畢業事宜,積極主動的幫助貧困生落實戶口、檔案去向問題,減輕他們臨近畢業的各種雜事,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有些貧困生臨近畢業,情緒會莫名的緊張,甚至不知所措,有的甚至產生畢業焦慮情緒和求職焦慮情緒,因此,輔導員幫助貧困生處理一些畢業雜事,可以適當減輕他們的求職壓力和畢業焦慮。
(三)關注貧困生的發展,探索更多幫扶途徑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加大“貧困地區扶持力度”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市縣扶貧幫困工作的安排布署,把扶貧幫困工作做為教育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真正達到群眾得實惠,干部受教育的目的。
二、工作目標
1.實施“陽光助學工程”,實現教育的公平,不讓所幫扶村一個家庭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確保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2.進一步改善幫扶村育人環境;
3.對縣扶貧辦安排的幫扶對象,力爭在年底前完成脫貧解困任務。
三、工作要點及措施
1、認真執行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保證學前教育兒童受到資助不低于12%、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到資助率不低于10%、普通高中學生受到資助率不低于15%、職業高中學生受到資助率不低于12%的貧困生補助。在補助經費分配中,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將補助經費向幫扶鄉鎮學校傾斜。建立貧困生資格申報、審查制度,在學生提出申請,學校調查落實的基礎上,確定貧困救助對象。
2.優質高效辦理大學生生源地貸款,做到應貸盡貸。
3.熱情接受社會各界資助,積極聯系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對幫扶村開展資助,為社會各界資助提供良好的資助環境。
4.組織奉愛心活動。在陽光助學日期間,廣泛宣傳“陽光助學”活動的重要意義,組織機關工作人員開展一次“捐獻一日工資,奉獻一片愛心”活動,帶動社會各界捐資助學的積極性。
[關鍵詞]醫學院校 貧困生 資助
[中圖分類號] G46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9-0142-03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并軌制度的改革和偏遠落后農村山區子女升學率的提高,高校內的貧困生也在與日俱增?!柏毨眴栴}日益成為社會和高校關注的焦點,“獎、助、貸、勤、補、減”等資助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家庭經濟困難生完成學業。然而,在實施資助的過程中,醫學院校在積極開展資助的同時,卻忽視了資助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沒有對資助所產生的效果進行事后追蹤。作為一線資助工作人員,筆者結合醫學院校的工作實際,對貧困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
2007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的意見》,目前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內容有:1.以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為主的貸款制度;2.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為主的獎學金制度;3.以國家助學金為主的,以勤工儉學、臨時困難補助為輔的助學制度;4.校內優秀學生獎學金、其他社會資助獎學金為補充的獎學金制度;5.逐步完善減免學費制度和綠色通道制度。這些制度很好地保證了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二、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存在誤差
所謂貧困生,就是指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學費或支出有困難的學生。貧困生一般分為一般困難生、困難生和特別困難生。在醫學院校內,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程序是:1.學生申請;2.學生出具鄉鎮市級民政部門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證明;3.填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4.學生日常生活消費等。結合以上條件,依據家庭狀況、孤兒、烈士子女、父母殘疾、年老多病、經濟來源、自然災害、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和貧困地區等量化指標,結合班級評定小組評議,評定貧困生的等級。在現實操作中,很多因素很難具體量化,認定工作不好把握,存在誤差,不受校方控制的貧困生證明很難把握其準確性。有現象表明:一些不貧困的學生手持貧困生證明,要求申請國家助學金;一些家庭確實貧困的學生,因多種原因,無法出具貧困生證明;還有一些貧困生,因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不愿意表露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加上在資格和等級評定過程中,缺乏具體的量化指標,導致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未能得到及時資助,不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較好的學生得到了國家的資助。
(二)資助中出現“拜金主義”的現象
國家助學金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而醫學院校內優秀學生獎學金最高1000元,其差別太大,這種差異性,吸引了不少學生的眼球。他們認為,只要家庭經濟困難,提出申請,就很容易獲得;只要學習一般化,無掛科現象,次年依舊申請,就可以繼續享受國家無償資助;加上受資助的貧困生那種“等、靠、要”的依賴現象,更加刺激了他們。對于新入學的學生來說,申請的學生相對能反映出其家庭的真實情況,但到了二年級以后,這些學生很快意識到,國家對貧困生資助力度比較大,資助金額較高,而且是一種無償資助,比辦生源地助學貸款更實惠。在學生們中出現了“學習好的不如家庭困難的”這種“拜金主義”思想后,他們會利用學校對家庭困難學生出具的證明難以驗實這種情況,在班級評比時活動一下,拉一下關系,成為“假冒貧困生”,想方設法騙取國家資助。
(三)資助后的貧困生缺乏監控和反饋體系
貧困生得到國家和學校資助后,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受影響。在輔導員們的引導和同學們互助下,他們能順利完成各學期的課程學習,能積極參加院系文體活動,能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但仍然有部分貧困生在得到資助后,在學習上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甚至考試不及格的現象;生活上懶惰,不能積極面對生活,面對人生;交往方面閉關自守;活動方面出現消極的思想,無集體意識、奉獻意識等。在他們心目中,國家資助他們是應該的,他們無需回報社會,他們憑借“家庭困難”這張令牌可以繼續享受國家資助。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其一是學校資助中心沒有制定要求系部和輔導員對資助后的貧困生的表現進行監控和反饋制度;其二是學校對資助后表現不好的貧困生缺乏相應的處理措施;其三是從事一線資助工作的人員無法開展資助后貧困生的處理和教育。
(四)貧困生的心理幫扶不夠完善
貧困生是由于家境困難而獲得資助的,這一家境狀況往往對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貧困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他們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尊重,渴望別人承認他們存在的社會價值,渴望得到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樂趣。在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和資助時,醫學院校的輔導員和領導都能考慮到貧困生的心理,也能積極去引導、去幫扶,但仍有許多地方不夠完善,這主要體現在:一是資助的貧困生比例較大,加上評定時諸多事務纏身,一線輔導員與貧困生的心理交流不夠完善;二是對貧困生的思想上脫貧引導不夠完善;三是開展自信自強的貧困生主題活動不夠鮮明。
三、醫學院校資助存在問題的優化對策
(一)完善醫學院校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的機制
貧困生的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是醫學院校資助工作的首要任務,其真實性直接影響到國家資助貧困生的意義所在。醫學院校在完善制度方面應該考慮到以下幾點:第一,就貧困生相關材料的真實性而言,要建立追究制度,對情況較為嚴重的,要及時聯系出具相關證明的部門和單位,杜絕虛假材料出現。[1]第二,建議地方資助中心對貧困生的認定要從中學時代開始實施,逐步發展為中學—大學一體化的貧困生認定體系。上大學后,學校根據中學的貧困生檔案,以及地方民政證明等材料進行貧困生資格和等級認定,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認定的準確性。第三,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誠信是做人之本,是個人成功的基石,是我國民族之魂,完善貧困生認定工作,必須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教育學生要求真務實,在申請國家助學金的過程中人人講誠信。
(二)完善和加強醫學院校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力度
國家資助政策不是每位學生都熟悉的,受“拜金主義”思想侵蝕,一些同學只注重“錢”的概念,而忽視了國家提倡的教育平等的理念,在申請國家資助時,學生的誠信意識、愛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缺乏。因此,醫學院校在實施國家資助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求一線輔導員對國家資助政策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和解讀活動,讓學生們理解國家資助的內涵和現實意義;其次,開展主題鮮明的“愛心奉獻”活動,讓學生們感受愛的溫暖和愛的偉大;第三,開展資助“誠信守信”、“誠信承諾”活動,讓學生們體會誠信是一種美德,是高尚品質的體現;第四,開展社會品德活動,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友善禮讓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讓他們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放棄視同資助別人;第五,開展對騙取國家資助的“非貧困生”進行良心拷問倡議,讓他們慢慢地從思想上體會到國家資助的真諦。
(三)完善醫學院校資助后的貧困生監控和反饋體系
實施國家資助的目的是確保貧困生大學生在校享受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的發展。[2]由于沒有相應的監控和反饋體系,致使資助后的貧困生沒有把得到的資助用于學習和生活,學習不努力,出現違規現象,違背了國家貧困生資助制度的初衷和意義。為了完善資助后的貧困生的監控和反饋體系,醫學院校首先要建立學校舉報體系,對那些享受國家助學金的貧困生在生活中出現抽煙、酗酒、請客和違反校紀校規等情形的,如有舉報經確實后,均取消其本學年的貧困生資格,且不得參加以后的國家資助申請。二是建立資助后貧困生承諾制度,讓享受資助的學生有承諾內容的約束。三是建立系部考核反饋制度,為更好地幫助貧困生全面發展,系部應該從受資助的貧困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進行考核和反饋,告誡他們國家資助的本意是為了讓他們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讓他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如有出現考核不合格或違規現象可取消其享受資助的資格。
(四)完善醫學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幫扶工作
貧困生由于其家庭經濟困難,在學習、生活、工作和社交中,常常面臨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相對家庭富裕的學生來說,貧困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3]調查結果表明,貧困大學生在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非貧困大學生,[4]因此學校和系部除了對貧困生進行經濟上的資助外,更要注重對其精神上的輔導和心理上的幫扶。醫學院校的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科目多,學制長,因此醫學院校更應該對資助的貧困生進行有效的心理關注和幫扶。首先,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確認識現實,引導貧困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脫貧”,讓他們懂得,“真正的貧困是缺乏知識,缺乏信息和獲得信息的手段,懂得擁有知識和運用知識就是財富,并且是人類最寶貴的、永不枯竭的財富”等,做好貧困生自力更生的基礎性工作。其次,輔導員應與貧困生建立不定期的溝通交流活動,多督促貧困生參加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適,克服自卑心理,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心態。第三,輔導員要建立貧困生心理變化檔案,對心理問題較大的貧困生,要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消除消極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四,輔導員要充分利用海報、板報、征文比賽、班會主題等形式開展貧困生自信自強活動,引導他們培養自立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生存能力,積極疏通貧困生的負面情緒。[5]
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是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它關系到國家資助政策執行和貫徹,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公平,關系到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的發展,作為一線的醫學院校資助工作人員,筆者有責任、有義務發揮個人能動性,從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資助實施細則和體系,幫助真正的貧困生不僅得到國家經濟上資助,而且得到精神上的資助,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早日成才,早日回報社會。
[ 參 考 文 獻 ]
[1] 姜潔.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1(29):181-183.
[2] 王廣飛.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中體現教育公平 [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5):114-119.
[3] 張曉松.芻議高校貧困生心理教育工作及其對策 [J].華章,2011(2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