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1 09:45:2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學科滲透德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做為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認真做好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
關鍵詞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講“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a href="http://www.xuefeng.info/haowen/12430.html" target="_blank">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質形成的初始階段,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與勞動習慣;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及其他人文方面都是學校立德、樹人內容。語文學科作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優勢,做到既授業又傳道,既教書又育人之目標。
在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情境根據刺激物對兒童感官或思維活動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為實體情境、模擬情境、語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語文教師則要根據文本域預設德育教育內容確定選擇哪種情境適合。
語表情境即運用語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是語言描繪與其它直觀演示手段結合運用,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既容易掌握語言文字知識,又容易接受教師預設的德育教育。
熱愛祖國是一個比較枯燥的話題,祖國怎樣偉大,怎樣為偉大的祖國刻苦學習,這朝夕嘮嘮叨叨“你要熱愛祖國”效果肯定不好,這需要教師語言描繪與其它直觀演示手段結合運用,使學生在愉悅有趣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產生祖國的美好祖國的偉大的理解與認識。我教學韻母“ao”時,先出示圖片:奧運五環圖,再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標志,最后從得出的結論中創設課堂情境:課件演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拼搏的畫面,演示中國等幾個國家獎牌獲得數,中國獲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獎牌總數100枚,創4項世界紀錄。獲金牌數超越美國,獲獎牌數超越俄羅斯,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這是中國參加奧運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創造了中國競技體育新的輝煌。接著我引導:中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平時訓練辛苦不辛苦?學生都說:那是很辛苦。我又引導:你要取得好成績該不該刻苦學習?學生齊聲說:該刻苦學習。一次中國偉大在形象演示中得予知曉,一次要刻苦學習在潤物無聲中得到啟發。
二、朗讀教學是滲透德育的媒介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篇目,都是眾多教育專家精心挑選編排,文質兼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德育內容涵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真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受到作者思想熏陶感染。
孝敬長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寶貝,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因此語文教師要針對現實情況,以文本為例子,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我在教學《棉鞋里的陽光》時:在教學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先讓學生自由讀,讀中體會哪些句子寫了媽媽對奶奶的關心;再進一步指導讀媽媽說的話,讀出關心的語氣;然后安排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明白了媽媽對奶奶的關心體貼。教學第六到第八自然段時,利用分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有感情地個人讀等方式,自然而然地滲透關心長輩,體貼長輩的教育。在學生領悟孝敬長輩的基礎上,安排拓展活動:學了課文后,你喜歡小峰嗎?為什么?你也準備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做些什么?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增長,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質上得到很好的塑造,使學生銘記孝敬長輩,從做小事孝敬長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睍卸魇侵腥A美德之一?!冻运煌诰恕愤@篇課文就是進行感恩于有幫助過我們的人的最好題材。我教學時,先安排自由讀,從中了解課文大意:鄉親們吃水不忘。與此同時,為了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了解,再進行老師范讀,小組接力讀,分角色表演讀,強調“沒有井,很遠”,從中明白鄉親們吃水困難;強調“挖了一口井”讓學生感悟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流露出對偉大的崇敬之情;強調“挖井人”讀慢一些,感悟鄉親們飲水思源的好行為。最后再安排拓展練習:同學們,說說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發生過被人幫助的事?你會忘記他們嗎?學生的回答令我感動,感恩教育達到我預設的教學目的。
三、識字教學是滲透德育的一陣地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識字教學看似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毫無關系,其實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耳、心等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也在學生愉悅的識字中預設的德育教育便水到渠成。我指導“和”、“香”的書寫時,提醒“和”中的禾字旁的“捺”懂得了謙讓,要不如果“捺”寫得和“香”的“禾”中的“捺”那么長,就會吵架了?!昂汀敝械暮套峙缘摹稗唷币蛔?,字就好看了緊湊了。當學生寫起字時,就會更加講究書寫美,“相互謙讓”就能美好的思想意識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諸如語言文字與讀寫訓練、語文課外活動、學生勞動實踐等等,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學生,就會用心實踐與研究,不斷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不斷找到滲透點,使小學語文教學成為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總之,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一位語文教師,務必挑負起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責任,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2-0031-02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責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強調了教育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教師不應該只教書,他們的責任是教做人;學生不應該只讀書,他們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課堂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平臺,也是進行德育的主陣地。就語文學科來說,教材中有很多包含有愛國主義、奉獻精神以及行為習慣優良、思想品質高尚的德育素材。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語文課堂教學應將語文教材與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自然和諧、不露痕跡地進行德育,使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同時受到道德熏陶感染。
一、以單元為向導,制定德育滲透點
在學校教育中,學科課堂教學既是知識傳輸的平臺,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相比其他學科,語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以載道”,“以道育人”,語文是母語學科,一個國家的語言承載著民族的思想情感,傳承著祖國的燦爛文化,有著豐厚的底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智育與德育的緊密結合,也是語文課堂追尋的永恒主題。
要想進行合理的德育滲透,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語文教材在單元的編排上,有其自身的規律,每一單元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來展開,精心編排課文及綜合學習、閱讀鏈接等內容。教師在備課時,要先整體把握單元的核心內容,也就是本單元的文化主題,由此入手確定單元的情感目標與德育滲透的側重點。
例如,冀教版小語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其文化主題是“探索與發現”,是以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人物品質為內容的一組課文,《大自然的語言》、《植物的“感情”》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奧秘;《第一朵杏花》、《蜜蜂》則通過故事表現科學家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和態度;《礦礦的研究》是向學生滲透研究、發現的意識。綜合這組課文,編者的意圖旨在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發現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熱情,并學習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明白了編排的意圖,我們也就明確本單元德育與智育的契合點,那就是科學意識、興趣與科學態度、精神的培養。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要以單元主題為導向,來制定德育滲透點。
二、以文本為依托,尋找德育融合點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文字來講述故事、闡明道理、宣揚思想、表達觀點的。作者的思維方式、情感宣泄以及人生價值觀的展現,都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因此,無論是學科知識的學習,還是德育的滲透,都離不開文本的依托。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挖掘文字背后所蘊藏的作者真正意圖,這就要求從教者、作者及作品的背景入手,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的,作者要借其來表達什么;其次,還要用心琢磨語言文字,參透作者是怎樣借助這些文字來表情達意的。如果教師參透了這些,那么這篇文本的德育滲透點也就明晰了:它就是作者通過文本所要表達的。
以冀教版小語五年級下冊的《荒蕪了的花園》為例,美麗的花園變荒蕪了,來了一些人,想要改變荒蕪恢復花園的原貌,但沒有成功。這些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旨在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再多的建議,再好的設想,再充分的討論,如果不付諸行動,我們得到的依然是一所“荒蕪”了的花園,而最終“荒蕪”的不僅僅是花園,還有可能是我們的內心。了解了作者的本意,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自然而然地就課文闡明的道理,引導到學生自身的學習與生活:學習中不僅有理想,更要有堅持的精神,立志,行動,堅持,才有可能走向成功。這樣對學生的啟發是自然和諧的,影響也是深遠的,這樣的德育與智育的融合是自然和諧、不露痕跡的。
三、以課堂生成為契機,有效滲透德育
無論哪一門學科,其課堂教學都是一個動態、發展、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指導與講解,更有學生個性化的參與,是一個有效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下不斷發展變化的。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掌控著課堂教學的步伐,但學生畢竟是活生生的個體,即便有教師的調控,也會出現變數,這就是課堂生成。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利用課堂生成,以其為契機和德育滲透、結合,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精彩,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程 教學 德育滲透
現代教育不僅僅培養具有知識的學生,更需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道德教育在現代教育地位中日顯重要,加強道德教育勢在必行。在小學教育階段中,道德教育不再僅僅是品德課的任務,其他學科在教學中也存在滲透德育的義務。文以載道,道義載人。作為“萬科之母”的語文,其基本的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她不僅是認識世界、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具有豐厚的人文因素。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結合實際實踐,簡單談談其中的德育滲透。
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的必要性
從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文章都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教育意義文質兼美的文章。從知識角度看,知識本為善。語文通過語文知識來傳遞或引發知識,而語文知識的傳遞與引發離不開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乃至知識信仰,如尊重知識、堅持真理等,這些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著人之為人的內在規定性。概而言之,追求語文知識本身就是道德的,也是在道德上值得追求的。同時,在傳遞或引發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蘊含著善,學生如何去把握、運用語文知識,蘊含著人類價值選擇與意義追求。在語文學習中所體現出來的為獲得正確知識而勤奮學習、不懈探索的精神品質,也是人的德性的重要體現。
從教學活動來看,教學活動本身存在著道德意義。赫爾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于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中――道德。”語文教學活動是一種經由“知識”這一中介進行的人際交往活動,這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不僅影響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而且也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生成。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學應當是語文智育、語文德育、語文美育的統一的過程,如何組織好語文教學,對熏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感,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有重要作用。
綜合上述而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是可行的,而且非常有必要。
二、德育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滲透的方式與途徑
1、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課文學習中,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也能使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學《頤和園的毀滅》一文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當時侵略者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從而激發學生們對侵略者的仇恨。我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播放圓明園被焚毀的錄像。昔日的輝煌被毀之一炬,一個個畫面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并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為,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指導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內涵的深層含義,也利于學生暫時置身于他們的位置,體驗別人的思想感情,對于學生發展個體關愛他人、體諒他人的社會情感以及發展人際交往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掌聲》一文,文中敘述了身患殘疾的英子以前憂郁、自卑,在一次故事會上,得到同學們的掌聲鼓勵,從而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文章通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總是第一個來到學?!保白詈笠粋€離開”這一系列的詞語表現出英子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自卑,心靈極度脆弱。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指導學生重讀描寫英子的重點詞句,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英子那自卑而脆弱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殘疾人除了承受到身體上的疾病折磨,還有心靈上的壓力。從而讓學生明白到我們不應該歧視和嘲笑殘疾人,更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
上面只是簡單談了德育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滲透的一些方式與途徑,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滲透在語文中的德育信息是豐富多樣,不僅僅體現在教材、教師言行上,還有更多可以發掘的地方。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注意把握德育滲透的適度性
把握德育滲透的適度性,就是要求在課上不要過分強調德育而使語文課偏離語文作為學科的主體地位。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進行滲透德育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正視其中進行的德育滲透的地位,同時我們更加要認識到,語文學科教育絕不等同于也不可能替代德育本身,不能在教學中因為過分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失去了語文作為一門學科的主體地位。另外,要注意德育滲透的技巧性,不能把德育滲透中的各種情感體驗硬邦邦地扔給學生,而在恰當的時候用上巧妙的方法,如情景設置等。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滲透德育,關鍵是要找出語文與德育之間的融合點,運用巧妙的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中接收到德育滲透的信息。
對處于剛剛認識生活,剛剛認識社會的小學生而言,在語文課上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一種有獨特意義、影響深遠的行為。蘇霍姆林斯基說: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這就是德育。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滲透的德育信息,需要教師慢慢發掘與言傳身教,在進行德育滲透的同時,不能忘記:要保持語文作為學科的主體地位,不能讓德育喧賓奪主。
參考文獻
[1] 鄭航 《學校德育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 林倩婷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 《教育探索》(2010.2)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1 依托教材,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教材中不但有壯烈的篇章《天鵝的故事》、優美的詩歌《老師,您好》、有趣的童話《會走路的樹》、以及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這些選取的不同體裁、題材、風格等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定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都凝結著作者的苦心,執著地表現著作者的人生追求,傳達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凝聚著人類情感的各個方面,富有積極的思想性、質樸的美感性、豐富的情意性。充分發揮語文的這些特點,把德育不露痕跡地滲透進去,“潤物細無聲”,是語文學科獨具有先天的優勢。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圍繞著字、詞、句、段、篇以及聽、說、讀、寫等的系列語言實踐中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如教學《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我抓住“騰空而起”“重重地”“像石頭似的”詞語,讓學生體會老天鵝的堅決、勇敢、奮不顧身,以血肉之軀撞擊冰面。抓住省略號這一空白,讓學生體會老天鵝是一次次反反復復的撞擊冰面,每次撞擊冰面之后身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來體會老天鵝遍體鱗傷,甚至會失去寶貴的生命,它卻還一次次的撞向冰面。在品讀中,我以“假如你就站在湖邊,看著老天鵝,和老天鵝交談,你能想象著老天鵝的話嗎?”讓學生體會老天鵝一次比一次艱難卻仍然堅決,讓學生在讀中感動,在讀中理解情感,感受情感,體驗情感,表達情感。進而引導他們討論:假如老天鵝為了破冰而犧牲了,它值得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做到由外而內,由此及彼,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學生的道德情感在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提升。
2 講求方法, 促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受到品德熏陶
把握了語文教材中德育的內容,在課堂實施中,還得選好滲透德育的方法,這是能否有效滲透德育的關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因文而異,選擇適當的方法。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如《公儀休拒收禮物》、《九色鹿》等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情境性,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采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體會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想、所行。從而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也有一些課文,如:《三亞落日》、《煙臺的?!返龋@些課文大多描繪和贊美了祖國秀麗的自然景觀。課文中描寫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樹木等景物,已經融進了作者贊美之情,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而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課文中美的內容、美的語言、美的畫面、美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熏陶感染,會情不自禁的贊嘆祖國之美。這類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置身其中的感覺,激感,獲得感悟。再比如《山谷中的謎底》、《跟蹤臺風的衛星》等這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為直觀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
3 把握時機,讓學生在自然情境中獲得品德教育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德育
德育工作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在此階段,憑借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因為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其成為滲透德育的重要學科。本文以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抓住學生的成長特性,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很多篇目都是進行德育滲透的經典之作。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認知能力和思想認識上較低年級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依托教材的內容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課外書籍、視頻資料等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根據學生的成長特性,一點點滲透德育。如,在五年級下冊中的《七律 》中,可以加入歷史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的故事,對比今日的幸福生活,增加對祖國的熱愛和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
二、依托教材內容的廣泛性,滲透德育
隨著年級的升高,教材內容的深度也會相應地提高。因為語文學科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存在決定了其特殊性。將教材作為德育滲透的主要渠道,除了一些歷史故事、愛國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外,還有更廣泛的范圍。如《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愤@些講述的是祖國壯麗的山河;《秦兵馬俑》則表現的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結晶;《負荊請罪》《司馬遷》則講述的是歷史典故的由來。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優良教材,內容涉及祖國山水、歷史文化等等,從這些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祖國、熱愛祖國,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相關活動的拓展,滲透德育
德育滲透也不是一時之功,需要漫長的積累和沉淀。除了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還可以在課外組織一些演講、故事比賽,或者續寫、改編等等,讓學生從活動中接受教育,從思想上滲透德育,樹立起遠大的理想,積極努力地向榜樣學習,真實有效地將德育滲透開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且達到了德育滲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龍菁.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J].成功:教育,2011,44(22):101-102.
[2]杜希玲.淺談小學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才智,2012,74(11):27-29.
【關鍵詞】 寓德于教 教書育人 德育滲透 思想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好這門學科,獲取新知識,對于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备鶕@一要求,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小學語文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本身與德育有著密切地聯系,曾經在小學低年級中還有過語文與思想品德的合訂教材,所以說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盡管體裁、題材、風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達到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尤其是以文學作品為主的教學內容更顯示德育的特殊優勢(新課程的教材特多),它以鮮明的形象,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高尚的道德熏陶。那么,如何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呢?
一、聽一聽
思想品德教育可聽的內容甚多,有聽故事、聽演講、聽朗誦、聽音樂等等。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教育。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故事闡明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如教《心中有他人》一課時,我通過講《埋兩頭蛇》的故事來引入新課。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創設情境,并讓學生一邊看幻燈片一邊聽老師講述故事,把學生帶入身臨其境之中。再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表揚班里關心和體諒別人、為別人著想的好人好事,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達到闡明道理的目的。聽,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形式,但要學生聽得好,聽得明白,聽得愉快,則要講究方法,經常改變方法。如:聽課文有關的錄音、音樂、朗誦等,使學生常聽常新,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演一演
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特點,巧妙地設計表演項目,幫助學生演化道德認識,讓學生在表演實踐中培養和體驗道德情感。如教《愛惜糧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糧食是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每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的道理。首先讓幾名學生到講臺前按照課文插圖表演農民插秧時的姿勢。自己一邊看時間,一邊督促學生姿勢要正確,速度要快。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同學們都體驗到了辛勤勞作的艱辛教育。接著,再用多媒體展示糧食的生產過程,犁田灌溉插秧施肥噴農藥收割曬稻谷碾米等一系列耕作程序,讓學生明白要珍惜糧食,愛惜勞動成果的深刻道理。演,可讓學生得到視聽享受。除了課文的演示,師生還可將課文內容改成課本劇,用表演的形式全釋課文內容,效果也非同一般。
三、比一比
根據課文內容和兒童的思想實際,設計一些正誤辨析題引導學生展開評論,能提高兒童解決實際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講禮貌的小伙伴》一課,為了讓學生懂得辦同一件事,“說話有禮貌就可能辦好,反之,就可能辦不成”這一道理。使同學們體會到,大家不喜歡不講禮貌的孩子,有禮貌的孩子人人喜愛。比,是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恰當地運用前后對比、正反對比、數字對比、效果對比等方法,不但能增加兒童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加深兒童對道德觀念的理解和記憶。
四、做一做
一、利用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品德即道德品質,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個人的品德,如守紀律、助人、勤儉等,主要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下和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它是社會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新課標指出:語文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梢娬Z文教學除了教給學生應有的語文知識,還擔負著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語文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好機會,而有針對性的語文活動,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講會、朗誦會、黑板報、讀書活動等等諸多語文活動,都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臺。在舉辦“悠悠中華情”詩歌朗誦會時,全體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臺上朗誦的學生聲情并茂,臺下的聽眾不時掌聲雷動,并跟著臺上同學一起朗誦起來,臺上臺下成了朗誦愛國詩歌的海洋。之后,有位學生在感想中這樣寫:“這次詩歌朗誦會,讓我進一步深深地了解了我的祖國,了解了祖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了解了祖國遭受的深重災難。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愛國之情化作一個個具體的行動,現在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讓我的祖國更加強大”。還有一位學生在感想中這樣寫到:“我站在臺上,面對著‘悠悠中華情’幾個大字,心潮澎湃,腦海里浮現出的是鮮艷的五星紅旗,心里是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边€有許多同學都用不同的文字表達出了自己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同學們的愛國之情被激發了,懂得了怎樣去愛國,相信他們以后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做貢獻。
二、利用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教育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滲透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色彩。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仔細閱讀,精心思考,挖掘出蘊藏在課文深處的德育因素,巧妙地滲透德育,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接受品德教育。有人說:“一個人,他再不聰明,但他品德好,也會有很多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一個人,再聰明,學習再好,他道德品質不好,所有的人也只會遠遠避著他,討厭他!”可見學生品德培養的重要性。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學生品德的基礎。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的主陣地,在這里學生除了學到語文知識外,還可以學到許多人生的哲理。比如在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我讓學生在背誦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課外查找資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跡,了解文天祥的為人處世,體會文天祥的愛國之情。學生從文天祥的慷慨正氣中學到了這樣的人生道理:在面臨重大的人生選擇時,應該怎樣取舍,應該怎樣面對生與死。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面臨重大的人生選擇時,應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為了祖國,為了集體,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學生自然而然會說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之類的豪言壯語。再比如,在學習《黃河化險》一文時,我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怎樣去做?經過激烈的課堂討論,同學們也達到了共識:要逆流勇進。有同學還引用名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如“幸運固然令人羨慕,但戰勝逆境則令人驚佩。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在烈火焚燒中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從這一句句的名言中,我聽出了同學們戰勝逆境的決心,也聽出了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在這堂語文課上,學生學會了怎樣勇敢的面對人生的挫折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