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3 15:11:54
序論:在您撰寫長江之歌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預設;生成;調動;熱情
布盧姆說得好:“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能成為一種藝術了?!鳖A設,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讓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但絕不是只有周密的預設才有精彩的生成。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篩選與把握來自學生的非預期的有教學價值信息,激活、運用這些資源,促使其成為有意義的教學資源,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鏡頭:
《長江之歌》是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歌。我想以它作為一節創新活動課的基礎,創編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營造歡樂的氣氛,體驗母親河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壯麗景象,生動優美、惟妙惟肖。同時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上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安排了一系列可以讓學生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我感覺信心十足:這節課一定很精彩!
上課了,當我在課件上出示《長江之歌》時,不知誰來了一句:“老掉牙”緊跟著趴下睡覺的睡覺,看課外書的看課外書。說這句話的××是班里最頑皮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而且喜歡搞破壞。剛開學班主任就向我提過他,平時的音樂課我都特別留意他。我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只見××趴在桌上睡覺。我看了萬分惱火,簡直有點氣急敗壞。此時教室里靜悄悄的,所有目光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有審視的,有擔心的,還有幸災樂禍的,好像都在等著一場暴風雨的來臨!
解決問題:
我的頭腦飛速運轉著,尋找處理眼前被動局面的辦法。越在關鍵的時候,教師的言行越要冷靜,我時刻提醒自己。我靜靜地看著他(他已抬起頭),想從他臉上找出一些隱藏在內心的動機,他稚嫩的臉上掛著一些“無所謂”“不想學”的笑容,游移不定的目光掩飾著些恐懼。我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后微笑著對他說:“你是不是不喜歡長江,那你可以告訴老師你喜歡什么嗎?”他一愣,又故意刁難地說:“張雨生。”這時學生都靜靜地注視著,看我怎么做。我笑著對學生說:“那我們就一起想想,張雨生贊美過長江嗎?”“大海!”××和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澳呛?,你能把張雨生的《大海》奉獻給大家嗎?”聽我這樣說,××有些靦腆起來。見此情形,我立刻提醒大家:“同學們,掌聲歡迎他為我們演唱張雨生的《大?!??!痹捯魟偮?,全班同學發出了熱烈的掌聲?!痢镣瑢W紅著臉成功地演唱了《大?!?。我趁機表揚了他?!笆前?!大海有時風平浪靜,充滿詩情畫意;有時卻波濤洶涌,濤聲如雷。無論是柔、靜,還是雄壯,都是一種美!是一種力量!音樂世界中的大海更富于詩意地展現它博大的胸懷與澎湃的激情,涌動著人類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同樣,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也有它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壯麗景象。同學們難道不想了解一下我們偉大的母親河長江嗎?”“想!”同學們的熱情高漲起來。我也就此與同學們一同學習了《長江之歌》。
學習完《長江之歌》根據剛才××的表現我靈機一動說:“你們還知道哪些歌曲贊美過我們美麗祖國的大好河山呢?”“《青藏高原》《聽?!返鹊?!”邊說還邊唱其中的旋律。看此情形我提議他們把自己這些熟悉的歌曲完整演唱出來。學生們的興致越來越高,此時的課堂已成了小型演唱會。就這樣,所剩的半節課時間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學生們都覺得不過癮,走出教室時還嚷著時間太短了!
感想:節外生枝,造就精彩
一、以課堂追問為媒介,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目前,很多小學課堂,基本上是老師們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盡可能詳細地進行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和記,遇到生澀難懂的古文,老師教得無可奈何,學生聽得似懂非懂。歸根結底,是缺少交流互動,學生大腦疲勞,沒有進一步思考的動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界,小學生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應該適當鼓勵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促成學生積極地課堂追問,因地制宜地借鑒、吸收和利用,把課堂追問作為一個載體,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不僅能夠把知識點記牢抓住,還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199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個年僅9歲的小女孩容韻琳演唱了一曲只有幾句歌詞的《七子之歌》,當時讓所有的觀眾動容。學習《七子之歌――澳門》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首先讓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個小女孩竟然能用不標準的發音和簡單的歌詞能打動億萬觀眾的心靈?同時請學生思考幾個知識點:“媽港”的真名是什么?他的母親是誰?是誰虜去了“媽港”的肉體?為什么他要回來?一系列“刨根問底”的問題,讓同學們在解開一個疑問的同時,又產生另外一個疑問,通過不斷把這些疑問弄明白、搞清楚,層層遞進,終于使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感悟到了這首詩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以課堂追問為契機,探索新型教學理念
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追問”?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同時還要具備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首先,對教師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加壓、自我挑戰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理念重塑的過程。其次,需要靈活處理課堂所發生的一切預期之外的“神”提問。恰似一臺直播晚會主持人,不僅要求他有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有能夠控制現場氛圍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脈搏,與學生平等地交換意見,因地制宜掌握追問的節奏,既不能讓課堂混亂得失去控制,又能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
在課堂上講解、學習《長江之歌》一文時,筆者首先播放了這首經典的歌曲,隨后,講解了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歌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和社會影響。緊接著,又介紹了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1984年元旦,東北沈陽市。一張明信片被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投入路旁的郵筒里??ㄆ峡偣膊蛔?00字。當年的春天,這個年輕的作者應中央電視臺邀請來到了首都北京。原來,他偶然參加了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的歌詞征集活動。投入郵筒的那張明信片,就是我們現在朗朗上口的《長江之歌》,他的作品從四千五百多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學生們感到非常驚訝,原來這個偉大的作品產生過程竟然如此平凡。偉大孕育在平凡中,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可能做出偉大的事情。通過這次課堂追問,讓學生不僅了解到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也明白了一些人世間的道理。
三、以課堂追問為平臺,積極誘導交流互動
如何讓追問成為孩子們課上的習慣?首先需要教師放下姿態積極誘導,鼓勵學生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鼓勵他進一步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讓被動性的“要我學”逐漸過渡為主動性的“我要學”。這要求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的基礎上,站在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牢牢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再恰到好處地進行追問。
在學習《楚王好細腰》一文時,筆者曾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為學生進行了簡短的講解。這時候,有個學生問道,“老師,難道他們真的不會感覺餓嗎?”筆者用鼓勵的眼神反問道:“你認為他們餓不餓呢?”學生回答:“肯定餓得難受!”筆者說:“對呀,哪些官吏即使自己餓得難受也不肯多吃,說明了什么問題呢?”這時候,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筆者對他們的意見進行梳理后,肯定和稱贊他們的想象力,對于他們勇于思考給予了鼓勵,最后,筆者講解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社會現實意義,使學生們印象深刻。時隔多年,一次在與學生的聚會上,還有學生提到當時難忘的情景。
引導學生發現切分節奏并講解,切分節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奏的強弱規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譜體會切分節奏。為大家整理的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實例借鑒資料,提供參考,歡迎的參閱。
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實例借鑒一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能夠感受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體會真情的可貴。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仿、對比、合作的方式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聲部合唱的音色和諧,并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完整而流暢的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難點】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搶險視頻,并設問這個視頻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主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個視頻主要表現出關于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情緒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緒非常的柔和、抒情。
2.復聽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它們的演唱形式分別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獨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獨唱。
3.完整的聆聽歌曲,并體會其中的情感。
4.教師彈琴范唱第一段,學生跟琴哼唱曲譜。引導學生發現切分節奏并講解,切分節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奏的強弱規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譜體會切分節奏。
5.填詞演唱第一段。
6.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低音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7.分小組合唱第二段曲譜后交換聲部演唱。教師講解合唱,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所以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精誠協作才能夠唱好兩個聲部。
8.分小組填詞演唱第二段。
9.引導大家觀察第三段與第一段的區別,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譜是一樣的,只是歌詞不同。自由朗讀第三段歌詞后填詞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譜,在第二段的時候可以分男女聲演唱高低音聲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組對比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四)教師小結
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是世界都能讀懂的語言。讓我們在這首愛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這個世界。
四、板書設計
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實例借鑒二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長江之歌》的學習,從音樂的角度聯系地理上祖國的山川地貌;歷的榮辱興衰;文學史詩人詠長江的名言佳句,結合先進的現代教育媒體,把視與聽、音樂的與非音樂的,直接的與間接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情。
2、《長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樣的典型的創作方法。(重復與對比)它們的運用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課前音樂:播放錄像專題電視連續節目《話說長江》插曲《江河萬古流》
二、組織教學(略)
三、導入新課
1、導入: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的億萬華夏人民。以前我們接觸過描繪黃河的作品。(提問:請學生搶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誰?〔《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冼星海曲〕)今天讓我們來看另一條母親河、她就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
2、提問:哪些同學去過長江邊?結合學生對親歷長江邊的感受,穿插兩首唐代詩人漫步長江邊時吟誦的詩句。
其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其中穿插放映兩張攝影作品(幻燈片)
3、點題并板書:長江之歌
4、集體朗讀歌詞
5、在歌詞的第一句中唱到:“你從雪山走來”是哪一座山?你向東海奔去,那入??谟衷谑裁吹胤?(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評價并加以必要的補充)。(打開投影儀,放下銀幕,打出“萬里長江圖”投影片)。
備知識點:
源頭: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
河流全長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羅河(非洲埃及);第二,亞馬遜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長江(亞洲,中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
流經九省二市分別是:(指著地圖)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入??冢浬虾卿量谌霒|海
南宋時,長江以北被金人占領,當時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憂憤、抑郁之情下寫下詩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解:京口:鎮江。一水:長江。數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賞《長江之歌》(錄音、磁帶)聽完之后,憑記憶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譜視唱,在書上標記出有幾處出現這一句(4處)
7、此曲典型的音樂創作手法采用了音樂素材的重復與對比。
知識點:音樂與其它藝術形式的區別:音樂:時間的藝術。繪畫、攝影、雕塑、建筑等;空間的藝術。
音樂是轉瞬即逝的,它有時間限制,美術作品可以一覽無余,整體到細部反復欣賞。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樂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體按順序欣賞。這便增加了欣賞理解的困難,作曲家為了統一作品風格,加深主題印象,常常使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復便會給人以單調乏味的感覺(好處:統一)。例:《長江之歌》中的兩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復。反之一味地進行對比,只會讓人覺得花哨瑣碎,沒有主體。如進行適當的對比,則會給人以一種新鮮感,(統一中見變化)。對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節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變,第一句與第二句形成了對比。
課堂提問:音樂素材發展的兩種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復統一加深印象,對比變化新的感覺(動力)通過段落,句法,節奏的平衡和變化。
8、歌曲分析
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實例借鑒三
一、教學構想及教學目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不斷嘗試著新鮮豐富的生活。音樂作為一門不可或缺的藝術種類而言,有著其自身的特點。音樂是美的、多種類、多元化的。它既古老又現代,既優雅又時尚。通過優美動聽的旋律、多樣善變的節奏,體現了人們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學生們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從各種媒介中獲得她們衷愛的音樂形式、音樂作品、創作者及演唱者的相關信息。顯然,單一的音樂教學內容,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學生對不同音樂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樂引入音樂課堂”——這是音樂課程設置中的挑戰,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我們要通過縝密的資料查閱、細致的篩選、嚴謹客觀的講解、極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聽流行音樂、哼唱流行歌曲到通過分析其發展進程、學會多角度客觀地評價鑒賞流行音樂。
初三年級的學生,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又具備敏感細膩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更趨向自然純真。她們喜歡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體驗美的真諦,更愿意成為美的少女。新的教學大綱也告訴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的美,用心去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空間。
二、教學內容:
本課的題目是——“流行音樂中的幾種形式”,因此重點放在“形式”上。教師從眾多的流行音樂形式中挑選了四種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時尚性的音樂形式,它們分別是“節奏布魯斯(R&B)”、“說唱(RAP)”、“搖滾(ROCKROLL)”和“電子音樂(ELECTRON)”。
本課全部教學內容來源于相關書籍查閱、網絡下載、日常音樂知識的積累。在某種意義上,本課可以定格為一節“音樂實驗課”。
三、教學環節:
本課教學環節設計以清晰、簡潔、趣味性參與性強為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學、自習、自創的綜合能力。
1、 新課導入
2、 流行音樂中四種形式的音樂淵源、音樂特點、構成規律的講解、分析、辨別,學生相關參與活動貫穿始終。
3、 課堂小結
(注:具體內容參看教案)
四、教學方法:
1、
本課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課前、課中、課后都貫穿學生的各項參與活動。如:課前將學生分組,對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形式進行資料查找收集;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即興創作音樂形式,理解其特點;課后的討論等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挖掘她們的創造、創新思維潛能,理智地欣賞鑒別音樂。
2、
大量有趣豐富的影音資料,錯落有致地安排在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不僅為概念的講解、舉例提供了方便,而且更突出了知識的條理性,有效地突破重難點,增加教學密度,提高教學質量。
3、
教師盡可能地把較先進的音樂設備帶到課堂上,與教學常用樂器相結合,進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立體真實。如:R&B音樂要素構成的分析、RAP的即興創作、電子音樂是通過什麼樂器實現的等等問題。學生從中可以真正體會到音樂的多元快速的發展,大大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的知識,使課堂更加富有現代氣息。
五、課前準備:
1、 在校園中以采訪的形式提出關于流行音樂的相關問題,學生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并攝制成影像。教師根據本課音樂知識需要,個人攝制教學用演示影像。
2、 課前,將作課班分為四組,學生選擇音樂形式進行資料查找。
3、 制作本課教學課件及相關教具。
4、 音樂設備的準備。
教 案
課 題:流行音樂中的幾種形式
課 型:綜合課
課 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
一、通過介紹流行音樂中的四種形式,從發展進程、基本結構、音樂要素等角度分析各形式在音樂中的典型特點,引導學生學會客觀地辨別鑒賞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
二、學生們通過理解體會,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充分發揮學生音樂方面的創造創新才能,啟迪美的意識,創造美的空間。
三、音樂是多元化的藝術,本課還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現代科技在音樂中的運用,展示音樂課堂豐富新鮮的氛圍。
教學重點:
一、四種音樂形式的講解分析。其中節奏布魯斯和說唱為重點,搖滾和電子為了解。
二、圍繞四種音樂形式展開的學生活動。
教學難點 :
一、學生通過理解分析對音樂的即興創作。
二、學生通過本課可以真正地對流行音樂有更新更多的認識,并學會客觀地分析欣賞不同的音樂。
教學方法:講解 演示 比較 列舉 即興創作 分析 學生相關的參與活動
教 具:自制教學課件 音樂設備 電腦 投影 黑板 鋼琴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新課導入 :(5分鐘)
1、 教師播放在校采訪的錄像:
關于流行音樂的一些問題及學生們的回答情況。
學生看后可以進行討論,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
2、 學生們按照預習作業 劃分的小組坐好,準備出預習作業 。
觀看錄像,觀察其他同學對流行音樂的理解,結合自身觀點,發表看法。
按組的劃分坐好,準備出查找的資料。
通過課前的錄像采訪,深入到學生中間,觀察她們對流行音樂的理解,并給同學播放。觀看的學生不僅感到親切真實,更激發了她們的求知欲望,在新課導入 時就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了。
課前已劃分了小組,對本課中即將出現的四種音樂形式進行資料查找,培養學生預習自學的習慣。
二、流行音樂中的四種形式:(35分鐘)
(一)節奏布魯斯音樂(15分鐘)
英文名稱:R&B
1、 提問:R&B音樂的起源?R&B在音樂表現上有什麼特點?
2、總結:(電腦演示)
起源:R&B(Rhythm and
Blues)中文翻譯成:“節奏布魯斯或節奏藍調”。它原是一種黑人的流行音樂,最早R&B是Blues和Jazz的混合體,是從慢舞轉向節奏舞蹈的雛形音樂。
特點:R&B體現了顯著的節奏或節拍,另外它的旋律也交代的很清晰,往往聽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R&B已成為樂壇寵兒,當然現代的R&B又混入了別的音樂的元素。
R&B音樂的基本結構:
布魯斯的音樂元素+強勁的節奏
3、教師發出印制的歌譜,帶領學生進行視唱。
教師利用音樂設備加入節奏的伴奏部分
播放本段旋律的原版演唱。
4、教師帶領學生用R&B的音樂方法演唱已學過英文歌曲《yesterday》。
以組為單位,根據個人查找的資料,回答教師的提出的問題。不同意見可以討論。
聽講 觀看演示 思考 分析 記憶
學生看歌譜進行視唱,掌握歌曲旋律。
和著音樂的節奏,哼唱音樂旋律。
聽賞 對比 分析
用感情和理解對音樂進行新的詮釋。 進入本課重點內容的教學。
R&B音樂為當今比較流行的音樂形式,且學生們聽到的機會很多,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基礎。
為學生們介紹這種音樂形式之前,可以將英文書寫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相關了解字母代表的意思,有利于音樂結構的理解。
學生先進行預習作業 的反饋,教師給予總結,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記憶。 通過介紹音樂形式的起源和特點,引導學生確立此種音樂形式的音樂元素及基本構成。
把簡單的旋律給學生視唱,加入強勁的節奏,恰好是R&B音樂的基本構成模式。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R&B音樂的特點。之后,放出本旋律的原版演唱,學生們可進行對比,加深趣味性和記憶。
學生將已學過的歌曲加入R&B的音樂元素,培養她們理解創造的能力和豐富的音樂感覺。
(二)說唱音樂:(10分鐘)
英文名稱:RAP
1、提問:RAP音樂的特點?
2、 關于RAP音樂:(電腦演示)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紐約市外行政區的青年中間開始流行迪斯科、霹靂舞、和說唱樂。街區那些去不起時髦俱樂部的青少年厭倦了迪斯科音樂,他們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流行音樂,來回重復同一張唱片的內容。當主持人在音樂中加入說唱(開始時是用60年代流行的語言朗誦一些街頭即興詩歌),這種音樂開始成為了說唱。
RAP的基本構成:
說唱+節奏
3、學生根據自己的校園生活寫一段歌詞,引導學生用RAP的語感進行說唱,教師和以伴奏。
回答 討論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彌補了很多傳統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是教育方式的一個重大變革。如教學《我愛三峽》一課,三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新聞中常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常聽見關于它的新聞,但是真正見過它、領略它風采的人卻很少。因此,在導入時,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了美麗的三峽風光。
在悠揚的歌聲中,教師深情地介紹:"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流淌著一條養育著中華民族的河流--長江。在萬里長江的上游,有一段地形險峻的峽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三峽以其絢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令世人贊嘆不已。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暢游長江三峽,一道去領略'峰與天光接、舟從地窖行'的奇思妙想。"壯麗山川的畫卷,震撼心靈的長江之歌,撞擊著師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紛紛地進入狀態,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課講授"平面鏡成像"時,虛像對于學生是非常難理解的,可以通過一小段魔術視頻進行導入。魔術內容:先在鏡前放置一點燃的蠟燭,鏡后放置一未點燃蠟燭,把鏡頭推進到只看到像,學生這時以為鏡后蠟燭是被點燃著的,這時往鏡后蠟燭上澆水,蠟燭不滅,最后再把鏡頭拉到鏡子后面,讓學生看到鏡后蠟燭本來就沒有被點燃。通過觀看這樣的視頻,學生感到新奇,自然而然想知道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如果在課堂上真實再現這個魔術,學生很容易揭穿現實,對于知識內容本身失去了興趣,可想而知這節課的效果會如何!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方面原來教師用筆寫教案,現在教師改用電腦寫教案,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傊S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至此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已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完成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聲、形、色并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這種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能培養學生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搜索網址、相關人物事件等等,讓學生登陸到互聯網上獲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得相關信息,也可以在課前把課堂上需要用的資料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夾下或者作成一個網站掛在局域網上,讓學生通過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來獲得有用信息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講授《網頁的編輯》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學會插入文字、水平線、圖片、藝術字以及網頁背景的設置,如果逐項講解演示,勢必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由于本課的內容與word中的操作有所類似,所以采取的方法是制作一個學習網頁,讓學生瀏覽網頁,掌握教學內容,并制作作品,最后就很輕松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任務或問題,由學生結合多媒體技術下呈現的情境,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個別或者分組的探究討論活動,通過探究來獲取知識,并運用所獲得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不僅有利于課堂的組織,而且有利于知識點的講解。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彌補了很多傳統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是教育方式的一個重大變革。如教學《我愛三峽》一課,三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新聞中常常聽見關于它的新聞,但是真正見過它、領略它風采的人卻很少。因此,在導入時,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了美麗的三峽風光。 在悠揚的歌聲中,教師深情地介紹:“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流淌著一條養育著中華民族的河流——長江。在萬里長江的上游,有一段地形險峻的峽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三峽以其絢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令世人贊嘆不已。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暢游長江三峽,一道去領略‘峰與天光接、舟從地窖行’的奇思妙想?!眽邀惿酱ǖ漠嬀?,震撼心靈的長江之歌,撞擊著師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紛紛地進入狀態,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高中物理課講授“平面鏡成像”時,虛像對于學生是非常難理解的,可以通過一小段魔術視頻進行導入。魔術內容:先在鏡前放置一點燃的蠟燭,鏡后放置一未點燃蠟燭,把鏡頭推進到只看到像,學生這時以為鏡后蠟燭是被點燃著的,這時往鏡后蠟燭上澆水,蠟燭不滅,最后再把鏡頭拉到鏡子后面,讓學生看到鏡后蠟燭本來就沒有被點燃。通過觀看這樣的視頻,學生感到新奇,自然而然想知道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如果在課堂上真實再現這個魔術,學生很容易揭穿現實,對于知識內容本身失去了興趣,可想而知這節課的效果會如何!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方面原來教師用筆寫教案,現在教師改用電腦寫教案,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傊?,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至此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已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完成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聲、形、色并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這種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能培養學生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搜索網址、相關人物事件等等,讓學生登陸到互聯網上獲得相關信息,也可以在課前把課堂上需要用的資料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夾下或者作成一個網站掛在局域網上,讓學生通過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來獲得有用信息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講授《網頁的編輯》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學會插入文字、水平線、圖片、藝術字以及網頁背景的設置,如果逐項講解演示,勢必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由于本課的內容與word中的操作有所類似,所以采取的方法是制作一個學習網頁,讓學生瀏覽網頁,掌握教學內容,并制作作品,最后就很輕松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任務或問題,由學生結合多媒體技術下呈現的情境,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個別或者分組的探究討論活動,通過探究來獲取知識,并運用所獲得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不僅有利于課堂的組織,而且有利于知識點的講解。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彌補了很多傳統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是教育方式的一個重大變革。如教學《我愛三峽》一課,三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新聞中常常聽見關于它的新聞,但是真正見過它、領略它風采的人卻很少。因此,在導入時,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了美麗的三峽風光。
在悠揚的歌聲中,教師深情地介紹:"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流淌著一條養育著中華民族的河流--長江。在萬里長江的上游,有一段地形險峻的峽谷,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三峽以其絢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令世人贊嘆不已。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暢游長江三峽,一道去領略'峰與天光接、舟從地窖行'的奇思妙想。"壯麗山川的畫卷,震撼心靈的長江之歌,撞擊著師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紛紛地進入狀態,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課講授"平面鏡成像"時,虛像對于學生是非常難理解的,可以通過一小段魔術視頻進行導入。魔術內容:先在鏡前放置一點燃的蠟燭,鏡后放置一未點燃蠟燭,把鏡頭推進到只看到像,學生這時以為鏡后蠟燭是被點燃著的,這時往鏡后蠟燭上澆水,蠟燭不滅,最后再把鏡頭拉到鏡子后面,讓學生看到鏡后蠟燭本來就沒有被點燃。通過觀看這樣的視頻,學生感到新奇,自然而然想知道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如果在課堂上真實再現這個魔術,學生很容易揭穿現實,對于知識內容本身失去了興趣,可想而知這節課的效果會如何!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方面原來教師用筆寫教案,現在教師改用電腦寫教案,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絡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傊S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至此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已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完成教學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聲、形、色并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這種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能培養學生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搜索網址、相關人物事件等等,讓學生登陸到互聯網上獲得相關信息,也可以在課前把課堂上需要用的資料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夾下或者作成一個網站掛在局域網上,讓學生通過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來獲得有用信息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講授《網頁的編輯》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學會插入文字、水平線、圖片、藝術字以及網頁背景的設置,如果逐項講解演示,勢必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由于本課的內容與word中的操作有所類似,所以采取的方法是制作一個學習網頁,讓學生瀏覽網頁,掌握教學內容,并制作作品,最后就很輕松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任務或問題,由學生結合多媒體技術下呈現的情境,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個別或者分組的探究討論活動,通過探究來獲取知識,并運用所獲得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不僅有利于課堂的組織,而且有利于知識點的講解。
隨著科學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學校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上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就信息技術和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做了淺顯的研究以供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整合模式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現狀
信息技術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也逐漸顯現出了很多過度應用信息技術或是過度排斥信息技術的教學現象。過度的應用體現在教師在課堂上僅僅用PPT進行講課,完全摒棄了板書這一重要的教學方式。過度的排斥則是有多媒體的條件卻不加以應用,仍固執于板書教學。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不合理整合成為教學中逐漸凸顯的問題。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高中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用在學習上,其活動范圍在學業的壓力下變得越來越小。教師在講地理課程時,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將書面上晦澀的文字活化起來,地理知識由平面變得立體,學生不僅可以從中有直觀的感受,也可以鍛煉學習能力。
三、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的建議
1.將信息技術中的音、像融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地理作為一門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天文等多領域文化綜合到一起的學科,在授課時單純用籠統的語言與文字很難讓學生產生深入的了解與學習。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公轉與自轉》的時候,僅僅將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平面圖展示給大家,這與將地球如何公轉與自轉的視頻展示給大家相比,動態的畫面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心理學中我們得知,動的物體比靜的物體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授課時,通過對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將鋪在平面上的地理知識“動”起來。為了讓書本上的知識“動”起來,在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放包含著地理知識的音樂,通過音樂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歌曲進行知識的回顧與串講。例如《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教師可以先提問以了解學生分析題干與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對歌中包含的知識點講解后,再基于當前知識點進行擴展。在《長江之歌》的前兩句歌詞中我們得到的地理知識點有:長江的發源地是哪里?為何長江是奔向東海的?長江沿線上的水電站有哪些?等等。教師在講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視頻的視覺吸引進行加深印象型教學,通過展示五帶中的奇特動植物來引導學生加深對五帶劃分的掌握。
2.多媒體與板書結合運用,使知識講解層次分明課堂上單純地運用
PPT進行授課與傳統的只用板書進行教學是沒有大區別的,這將失去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在允許減少工作量的前提下,將多媒體教學與黑板的書面板書相結合。作為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PPT的演示向學生做簡單語言講解即可;但是重要的地理知識,就需要教師不僅在PPT中做重點表示,還要在黑板上將這些知識羅列出來。在講解氣壓章節時,可能電子圖示比教師自己手畫的圖示更直觀,這就需要教師通過運用PPT進行電子圖示展示。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最終起到的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這不能代替教師的講授與強調。不完全拋開多媒體教學,也不完全拋開書面板書,人、機兩者的整合與交互在高中教學中產生很大的好的影響。
3.建立地理專題“課上授業,課下解惑”學習網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大學校開始重視建設學習網站,而且很多學生也會在課余時間到網絡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料。高中學校為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可以信息技術作為知識的橋梁,在自己的網站上開設高中地理教學與學習模塊。作為專題性模塊,學??梢詫⒔處煹慕陶n視頻與課堂中應用的教學資料、教案一并投放到該網站模塊中。試聽與書面學習資料對應投放,可以讓在課堂上沒有聽明白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性的重新學習,也可以讓學會了的學生有復習與預習的學習渠道。網站中也需設有對應的學習交流區,為學生提供分享與提問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平臺看到學生在學習地理時的疑惑之處,對于單個的疑問可以在平臺上解答,對于對同一知識點有很多人不懂的地方,就拿到課堂上統一講解,在師生線上、線下的互動中將高中地理知識教透與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