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10:08:32
序論:在您撰寫曹劌論戰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Lesson Pla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學科
Subject
語文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Semester
2020-2021學年
第一學期
教師
Teacher Name
教授班級/時間
Class / Date
Grade: 9 Class: 7、11
Date: 3月8、9、10、11、12日
主題Title:曹劌論戰
章/節
Chapter & Section
第20課
教學材料
Materials & Resources
PPT,課本,《曹劌論戰》知識清單,《曹劌論戰》背景視頻,《東周列國志》文本材料
教學課時
Teaching Hours
5
目標Objectives:
Conten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能夠概述本課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
2、 能識記作者文學常識及《左傳》體裁介紹。
3、 能正確誦讀出本課重點字詞讀音。
4、 能概述本課主要內容,梳理情節和結構。
5、 能準確翻譯文章,并識記其中重要的文言文詞匯。
6、 能識別文章題目用“論戰”二字的用意,能準確表述出戰爭勝利的原因。
7、 根據文章中的人物描寫,分析出曹劌及魯莊公人物性格特征,總結出作品主題。
8、準確完成所給知識清單。
ATL skills:
與老師和同學商討思想觀點和知識
根據知識清單,有效地做課堂筆記
通過閱讀,進行推論并作出結論
課堂活動安排Procedure & Activity:
Period 1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4mMETHOD:無1.提醒學生用書,提醒學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準備好上課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學生詢問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2-3mMETHOD:無集體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無播放《曹劌論戰》背景視頻,引出問題,本次戰爭是如何以少勝多的?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問答PracticeTIME:20mMETHOD:思維導圖教師講授:用PPT的形式,講解和分析本課內容知識點及內容:1.介紹作者:左丘明簡介2.介紹《春秋左傳》題材及內容3.初讀正音: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正音識記。4.請學生討論課文翻譯,并概述文章內容。 學生根據知識清單做筆記并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1.學生根據之前知識積累,試回答對作者及《左傳》的了解,并完成知識清單上文學常識部分填空。2.學生自由朗讀文章,并標注出不會讀或有疑問的字詞讀音。3.由學生主動朗誦,教師及其他同學共同完成重點字詞讀音修正及標注。4.學生以前后桌為單元,進行課文初步翻譯,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 5. Summarize(Wrap up)TIME:2mMETHOD:NA本節課介紹了文章背景,作者及《左傳》文學常識,完成了文章正音環節,也初步概述了課文內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完成知識清單翻譯部分
Period 2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無1.提醒學生用書,提醒學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準備好上課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學生詢問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3-5 mMETHOD:提問搶答根據第一課所學內容進行提問搶答:1.《左傳》的體裁是?2. 請概述文章故事發生背景。3. 你認為本文當中最難掌握的三個讀音是?3. Lead In & ConnectTIME:3mMETHOD:NA 請學生再讀文章,概述每段內容。4. Demonstrate & TIME:5—6mMETHOD: NAPracticeTIME:20mMETHOD:抽簽任務,筆記教師講授:用PPT的形式,講解和分析本課內容知識點及內容:1.翻譯文章第一段,第一部分,強調重點字詞2.回答問題:(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币痪湓捊淮瞿男┬畔??(2)曹劌與鄉人有哪些區別?(3)曹劌與肉食者有哪些區別?3.翻譯文章第一段,第二部分,強調重點字詞4.回答問題:(1)“必以分人”分給的是哪些人?(2)魯莊公將戰勝的希望寄托在了什么地方?(3)曹劌認為戰勝應該憑借什么?(5)你認為曹劌的觀點是否正確?你如何看待此觀點? 學生根據知識清單做筆記并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1.學生根據作業進行第一、二段翻譯,并修改知識清單上翻譯部分填空。2.學生自由討論,并回答兩段問題。3.學生提出其他疑問,教師解答 5. Summarize(Wrap up)TIME:5mMETHOD:NA總結文章第一自然段重點字詞:伐、請見、謀、間、鄙、何以、弗等,總結兩段問題探究答案6. Assign HomeworkTIME:1m識記第一自然段重點字詞翻譯,并寫翻譯練習單。
Period 3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無1.提醒學生用書,提醒學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準備好上課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學生詢問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mMETHOD:無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并寫進門翻譯小測。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無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無PracticeTIME:10mMETHOD:輪流回答問題教師講授:用PPT的形式,講解和分析本課內容知識點及內容:1. 強調第二自然段重點字詞:之、鼓之、敗績、轍等。2. 強調第三自然段重點字詞:即克、一鼓作氣、再、竭、盈等。3. 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1)根據文章內容,為什么“齊人三鼓”之后,曹劌才讓魯國軍人進軍?(2)根據本段,曹劌指揮取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曹劌“登軾而望”的動作,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根據知識清單做筆記并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1.討論第二、三段重點及易錯字詞2.修改知識清單當中剩余翻譯內容。3.討論并回答老師問題。4.對這場戰爭勝利原因及曹劌其人進行評價。5.對所學內容提出疑惑,并與同學一起討論。5. Summarize(Wrap up)TIME:3-5mMETHOD:無總結本課的第二三自然段重點字詞,及二三自然段內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識記二、三段重點字詞,并完成翻譯練習。
Period 4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5mMETHOD:無1.提醒學生用書,提醒學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準備好上課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學生詢問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7mMETHOD:無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并寫進門翻譯小測。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無思考問題并回答:后人曾以“齊魯長勺之戰”為本文題目,編者以“曹劌論戰”為題目,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無PracticeTIME:10mMETHOD:輪流回答問題教師講授:用PPT的形式,講解和分析本課內容知識點及內容:1. 根據全文內容,回答問題:(1)曹劌對鄉人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文中是如何體現肉食者的“鄙”和曹劌的元謀的?請從戰爭前后發生的事情來分析。(2)總結曹劌的人物形象(3)總結魯莊公的人物形象,思考他是否是一位昏庸君主。2.拓展任務:閱讀《東周列國志》中對此次戰爭的記述,回答問題。(1)馮夢龍的小說比文本多了哪些內容?(2)兩文都是對長勺之戰進行記述,詳略安排上有何不同?(3)兩個作品有此區別的原因? 學生根據知識清單做筆記并回答問題,教師補充總結:1. 學生自由朗讀《曹劌論戰》,并根據全文內容回答問題。2. 學生完成知識清單當中,人物形象分析的問題,并上交知識清單,作為年級統一作業計分。3. 學生閱讀《東周列國志》,并討論以下三個問題,總結回答。5. Summarize(Wrap up)TIME:3mMETHOD:無總結曹劌、魯莊公兩位人物形象,強調《春秋》作為史書這種體裁的特點。6. Assign HomeworkTIME:1m復習全文重點字詞解釋,寫輕巧奪冠《曹劌論戰》一課。
Period 5
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遵循“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價值,又不能一味地講求成績。那么如何在素質教育體系中讓我們的學生快樂地吸收更多地適合他們的知識呢?這就需要通過教學智慧——分層教學來實現。
而分層教學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學生分層、課堂教學分層、作業分層以及評價分層等等。下面我以《曹劌論戰》一文為例,談一點分層教學的心得。
一、學生分層
目前主要依據是學生個性的差異,并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和一般學習可能性,將學生分為A、B兩層(分別為好和須努力)。學生的層次是動態的,對有些同學還可采用隱性分層或自主分層,目標是求得學生主動的發展。
二、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是語文教師的戰場,教師要明白每堂課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策略讓學生吸收知識并有所思考和創造。而教學目標并非針對所有學生,而是有分層性的
目標。
例如:《曹劌論戰》這篇課文中,針對B層的學生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掌握一些重要實詞;而A層在這個基礎上還要通過一些語句的理解來探討理解本次戰役中以少勝多的原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幾個問題,如下:本次齊魯之戰中誰是侵犯者?理由是什么?這是給B層的學生設置的,B層學生能較快找到“齊師伐我”這句話,因為“伐”已分析過可解釋為“侵犯”,而“我”是指魯國,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左丘明,即可看出。而在分析“三鼓”“三可三不可”中,前兩個“未可”的原因留給B層的學生回答,而最后一個“未可”后,曹劌為何要“下視其輒,登軾而望之”呢?一些B層的學生和A層的學生馬上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即確定齊軍是否詐降,是否有埋伏。那么問題是否真正解決了呢?不然,有小部分的A層學生有了爭執,這正是我要引起他們探討的地方。有學生質疑如果齊軍假裝這樣逃跑的呢,故意給魯軍制造這樣的假象,那曹劌憑什么確定齊軍是真正慌不擇路呢?大家開始真正探討起來,在學生無法統一的情況下,我適時抓住“軾”的解釋進而將一些課外知識補充進來,原來春秋時代的戰車是一種大型的兵器,體積大不說,而且車上配備的人員精細,加上當時武器的限制,雙方在斗爭中必須組成嚴密的陣形才有可能使整個部隊發揮最大的戰斗力;同時戰車左右車輪沿邊為了防止受近距離攻擊而安上了類似矛的尖利兵器,如果兩輛戰車的車轍交亂的話,那么必定是相互傷害慘重了。以上決定了那時的軍隊作戰十分講求陣勢和隊形,那么“輒亂”佯裝逃跑的情況是不大可能的了。故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這樣不僅教學目標達成了,而且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獲。由于分層教學設置的問題能夠考慮不同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享受思考的樂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穩步提高。
三、作業分層
我布置的語文作業主要分為預習作業和課后作業。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認識,能為教師的課堂講授打下基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往往會發現這樣那樣的疑問,從而啟發了他們學習思考的動力。所以我非常重視學生的預習作業。在預習《曹劌論戰》時,我根據分層教學目標來安排分層預習作業。B層學生主要是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能正確朗讀全文,了解文學常識(口頭)。同時我畫出了四句重要句子及其中重要實詞讓學生試著解釋,不會的用紅筆勾出。在授課之前,我檢查了B層學生的預習本,從而歸納出幾個共同的錯誤點和疑問點,那么在課堂上對于錯誤點重點分析,對于疑問點也做到胸中有數了。而A層學生的預習作業則是在B層口頭作業之外,再完成一個整體感知和質疑的任務,即概括本次戰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針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疑問,可以是語句上的也可以是內容中的。結果表明A層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疑問,尤其是針對文中
“其”一詞多義的現象提出較多的看法;內容上少部分學生就是針對“輒亂、旗靡”提出自己的不解。這說明預習作業讓學生去主動發現語言中一些規律和疑點,而且會探索語言文字后面所隱藏的文化時代背景。這項作業可以幫助我及時調整原有的教案,甚至有時可以補充我原來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如果分層預習作業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前主動進入文本思考的話,那么課后作業則側重鞏固和拓展知識了。在《曹劌論戰》一文學習后,結合課堂學習效果,給B層學生的課后作業就是一張小試卷,內容為重要字詞解釋和課文內容的理解。而A層學生的課后作業除此之外是到課外查找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兩個戰例來,并試著分析它們的異同點。小試卷對于A層的學生來說相對簡單,如果單純統一作業,那么只能滿足B層學生的需要。而這個拓展作業正好能滿足A層學生學習能力強的一個特點,同時可以幫助他們從一些相同事物中找出規律的東西來,提高他們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比如對B層的學生主要以鼓勵肯定為主,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對A層的學生以激勵競爭為主,調動他們學習競爭意識和學習創造力。
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當然,分層教學如何為每一個學生服務,如何讓B層的學生逐步走向A層,A層學生在競爭機制中如何健全人格,如何在現有的考試體系中考核每一個學生等等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和摸索。
教學中,教師如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呢?
一、對文本要有懷疑精神
“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懷疑是一種文化態度,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思維品質。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懷疑精神和獨立求知精神。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語文教師,他不進行知識殖民,他不把自己的思想或觀點強加給人,而是鼓勵學生找到“疑點”,鼓勵學生對文本大膽懷疑,即使懷疑有誤,那歷險的過程也會充滿樂趣和意義。
《曹劌論戰》的課前導讀有一句話:“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役?!边@個論斷是不夠妥當的,甚至可以說是一次誤導。它是一種人為設定的學習“限定”,不利于學生對文本潛在價值進行多向挖掘。語文教學必須讓文本重新回到它的自然屬性上來,以便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意義。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質疑,“如果把這篇文章確定為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役,你對文章的寫法,材料的安排等有沒有疑問?”學生帶著問題重新審視文本,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課文為什么以“曹劌論戰”為題?對話時,為什么把曹劌放在主要地位,而把魯莊公放在次要地位?結尾讓曹劌總結戰爭又是何意?懷疑提出,探討求證,學生有了新的認識:左丘明不僅是記述這一次戰爭,在感情上更傾向于曹劌,他尊重并贊賞曹劌的自信愛國及智謀,所有這一切都是為突出曹劌這一形象,通過這些手法來表達他內心的價值認識。
教材中有許多這樣的文學作品,它是在反映現實生活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虛構――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認為虛構不是作者有意嘩眾取寵,故弄玄虛,而是作者有意讓讀者對自己作品的某些“非真實的真實”產生疑問,從而在釋疑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寫作意圖,達到與自己心靈溝通、情感共鳴。教學中,不失時機地瞄準這些虛構來設置有序的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積極思維的火花,培養創新意識。
二、比較出優劣
比較是確定事物與另一種事物異同或優劣的方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一切的?!?/p>
課堂中,很多時候,教師試圖促使學生擴大思維、多角度提問思考,提出新的見解認識。實際操作中,學生卻一籌莫展,覺得老虎吃天難下口,啟發學生思考的目的也常常落空。例如學習《社戲》一文時,我讓學生對“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品味。一開始學生都不知所措,這一句太平常了,該怎樣品味?看著學生茫然的樣子,我馬上意識到,此時就可以采用比較法,即提供一個參照物,與所要研究的對象建立一種比較聯系,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運動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指向。于是我改問:如果將這一句換一下位置,變成“料想便是漁火,但或者也許是戲臺”,你覺得有什么不一樣?這一下學生的思維有了方向,在比較中品味自然得出:原句先寫戲臺后寫漁火,可能作者想表現急于見到戲臺,急于看到戲的迫切心情。又如在教《紙船》一詩時,將“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中的“流”換成“漂”字,讓同學比較品味。一番思索后,有了精彩的發言:“流”字好,有明確的方向,“漂”是漂泊不定,沒有明確方向的。文中作者的思念有著明確方向,是母親身邊,而且“流”的速度比“漂”要快,更能體現作者思念母親之切,希望紙船能快些到達母親身邊。
學生經過比較品析,拓展了思維,領悟到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意蘊。因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空白填補,想象無限
文學作品中作者經常留有空白?!翱瞻住彼囆g的巨大魅力在于給讀者以無限開闊的聯想空間,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寄寓其妙無窮的情趣。教者施教時,如能恰當運用,可調動學生潛在的主體意識,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激活思維。
如教學《風箏》時,文中“我”將弟弟的風箏踏扁后,“后來他怎么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這里作者對小兄弟的心理感受略而不寫。其實這就是一個值得挖掘的言語空白點,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對此填補,說說小兄弟當時的感受。有的同學說:這個風箏是弟弟在小屋里偷偷做成的,卻被“我”毀壞了,弟弟肯定恨死“我”了,但因“我”是大哥,家庭的教育讓他敢怒不敢言。也有的說:小弟弟知道錯了。他是偷偷地制作風箏的,他潛意識里也認為應該去讀書而不應該玩這些,所以他后來再沒做過。更有同學說,小弟弟應該一直懷恨在心的,多年之后,我請他原諒,他卻說忘了,其實他是從心底里不肯原諒“我”,讓“我”一直內疚。
教讀時,教師恰當運用“空白”,不僅可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充實,更可調動學的思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馳騁于美妙的文學殿堂。有更新穎的理解與感受。
四、轉換視角
要讓學生有創新思維,教師要先有創新思想;要使學生思維活躍,教師要有更活躍的思維。如果教學中,教師死抱教參不放,死守定論不松,死框固有的教學方法思路不動,“歲歲年年花相似”,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都是一個教案,學生哪來的創新思維?其實,學生的基礎不是零,不能把他們的學習能力估計過低。許多課文,學生已初步掌握情節,教師就不能按圖索驥,應敏銳及時地調換角度,讓學生的思考步上新的臺階。
如學習《變色龍》一文時,引導學生從“狗眼”看人角度出發解讀人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的學生這樣理解:哎呀,我的鼻子好痛呀!那個醉漢竟然用香煙頭戳我的鼻子。幸虧我反應得快,我也咬了他一口。那群人追上來了!他們把我圍在中間,這下我可完了。這時只見一個身穿新大衣的警官走了過來,我初來此地,況且我又是正當防衛,但愿他能秉公執法。從狗的角度看世界,給學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不僅僅是認識了奧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更讓學生體驗了轉變視角這一全新的思維方式。文學作品中這種手法的運用很多,如張曉楓的《行道樹》《爸爸的花兒落了》,泰戈爾的《金色花》等,都給人新穎的視覺與全新的感受。教學中,就可以借鑒這些好的角度組織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一.預設學情,目標設計要具有生成性
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目標設計應當引導學生學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是,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無論多完善的教學目標設計都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變化、調整、豐富,都會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生成和發展出許多新問題和新認識。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要照顧到傳統意義的線型目標,更要兼顧到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這就需要課前、課上隨時準備加入新的內容,注入新的要求,這種目標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滿足了學生發展的內在要求。
如在初三階段教學中,在閱讀練習的安排上,材料的取舍都需要教師盡可能多地考慮學情,設想學生對各環節的反應,結合中考的需求和全面提高閱讀水平的實際,就可以考慮平時訓練要與中考要求一樣,模式相同,題量吻和,選用的訓練材料要考慮:(1)從學生具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學習新起點;(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出發,找準學習的興趣點;(3)從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出發,找準知識的出發點。
二.激活機智,課堂教學要呈現多元生成性
學生思維變化不確定性,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學生對課程多元反映和個性差異性等價值取向都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學不應游離于教學情境之外,教師要擺脫既定的課程計劃和課程目標執行人的角色,真正賦予學生學習的,與學生共建學習的互動網絡,生成鮮活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例如,筆者在教《桃花源記》一文時,課外拓展有這樣一個題目,標題“構建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學生想到很多優美的詩句、漂亮的畫面,很多同學用話語描述出了理想中的境界,創造生成出這篇課文所描繪出的意境,用話語描繪出來,這不是簡單的復現或再現,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進行創生的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將文字轉化為畫面,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語言概括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是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智慧點染,探究延伸要藝術放大有效生成
教師及時捕捉到有效的生成后,要用智慧來藝術地處理,把個人的、小組的探究活動延伸為全班師生的共同探究活動,從而放大有效生成,讓學生語文素養、人格修養共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充分激發師生的創造潛能,努力創造一種充滿智慧的課堂。如在教授《曹劌論戰》一文時,我曾組織過一場“魯莊公真的‘鄙’嗎?”的討論會,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辨證分析魯莊公的形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會上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同學說:魯莊公作為國君,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僅能夠接見曹劌,而且還能誠懇地與之探討戰前的政治準備,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這說明他是開明的,這在當時封建專制社會是難能可貴的。還有的同學說:在“長勺之戰”中,魯莊公作為國君虛心聽從曹劌的指揮,甘愿扮好“配角”,這說明魯莊公具有明君的胸懷……最后,同學們一致公認:魯莊公并非傳統說法的平庸國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過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罷了。
四.踐行反思,課后評價要體現整合及生成性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固然重要,但凸顯整合與生成性的課后反思往往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錦上添花。此反思可以包括本節課中的經驗,即精華部分,也包括本節課中失誤的及不足的東西。
(1)在反思“成功亮點”時,要總結:①怎樣有效落實教學目標;②如何恰到好處的處理教學內容;③因為什么手段而使重點突出和難點解決;④學生積極性是怎樣調動起來的……
(2)在反思“失誤不足”時,要考慮:①目標定位是否實際;②內容安排是否妥當;③教法和學法是否符合學生;④是否靈活性不夠……
(3)反思“創意閃光點”時,要思考隱含在其后的理論依據,獨創性想法的前因后果等等。
[關鍵詞] 獨特體驗 思維能力 教學觀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這一課令我終生難忘。
《曹劌論戰》一文,對我來說太熟悉了。20多年的教學經驗,10多次的教學經歷,數十次的聽課借鑒,教學這篇文章,可以說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墒?那堂課卻上得并不“順利”。那是教學該文的第二課時,我按部就班地按預設方案進行,當我逐字逐句疏通課文以后,就開始分析人物形象及寫作特色了。在經過有預設地引導啟發之后,我總結道:“課文用對比手法,以魯莊公的愚昧昏庸反襯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的指揮才能?!闭l知話音剛落,張智同學高高地舉起手來,起初我以為他有別的事,我試探地問:“你有什么事?”沒想到他站起來卻說:“老師,我認為您這樣評價魯莊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個愚昧昏庸無能的人,就不可能啟用一介平民的曹劌,也不可能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币皇て鹎永?。這時,不少同學也湊在一起議論開來,教室里熱鬧起來了,我有點失控之感。他的問題,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案,多少年來,人們都是這樣教的,教參上也是這樣講的,我很為他打斷我的講課而生氣。但是,看到他呆呆地站著,臉上充滿了誠摯與認真,想想他的論說,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很矛盾,但救場如救火,我該怎么辦?是維持“原判”,草草收場,還是……這時我驀然想起《語文課程標準》里的一句話“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笔前?這難道不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嗎?這難道不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發展學生的思維的一次絕好機會嗎?想到這,我的心平靜下來,微笑著示意讓他坐下,說:“張智同學的見解很獨特,不一般,這種大膽質疑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甭牭轿业馁潛P,他笑了,可以看出,是發自內心的。我趁機展開引導:“現在對魯莊公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你認為哪一種有道理呢?請結合課文、歷史討論,說說你的觀點與理由。”于是,前后桌的同學都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熱烈地討論。
我模仿電視中的辯論方式,分列兩組展開討論。有人說:“魯莊公作為一國之君,能接見平民,并且與之共乘一車,說明他禮賢下士,平易近人”,有人說:“禮賢下士,平易近人是假的,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是真的?!庇腥苏f:“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說明他善于納諫,且用人不疑”,立即有人反駁道:“涉及國家安危,萬民生靈之大事,聽從一陌生人的計謀,足見他無主見,辦事草率?!庇腥苏f:“已經取得了勝利,他對勝利的原因卻茫然不知,足見其愚昧無知”。有人反對說:“不懂就問,虛心求教。作為一國之君,能不恥下問,實在不易?!庇腥苏f:“戰斗中曹劌卓越的指揮才能,足以襯托莊公的無能。”有人反駁道:“劉邦能將將,韓信能將兵,這又說明了什么呢”……很快,下課了,這堂課并沒有按照預設的方案進行。課后,我做了深深的反思:一個小小的問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辯論,影響了其他教學內容的實現,但卻折射出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應持的教學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币蠼處煈白鹬貙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辈煌膶W生有著不同的生活體驗、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正如“有一千個讀者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經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努力為不同的學生創造不同的發展機會,讓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示自己,尋求發展的機會、成功的可能。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從本質反映了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體現了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教育觀。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我慶幸自己沒有抑制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沒有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按原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教學,而是引導學生進入另一片學習的天空。我想,這正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倡導的。
新課改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習目標;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一目標筆者給出以下建議,希望能給語文教學一點點改變。
在教師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到自己要學,需要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課堂,構建“引發興趣―自主創造―合作互動―解惑―實踐”的一般流程。
一、引發興趣
語文教學講究身臨其境,在教學之前應先引發學生的興趣。借助信息技術創設類似的情景可以有效完成這一目標。例如,《口技》這一課,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這一口技音頻,先通過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抽象的文言文轉變為情景交融、身臨其境的立體畫面,以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的感知,營造一個互動空間。
二、自主創造
現在的初中生,他們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見多識廣,對新事物接受快,感知能力強。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開放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等去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想。例如,在文言文《曹劌論戰》的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是逐字翻譯,解釋。但在教學中,其文章內容仍有很大的研究探討空間,曹劌的機智、魯莊公的昏庸與否等等,都是可以作為發散思維的鮮活例子,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鼓勵類似的思維火花。
三、合作互動
語文課堂中是非常需要合作互動的?;影◣熒印W生之間互動。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產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課堂中充滿變化,把教學活動變成一種師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十分重要,教學中,可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后,學生在小組內發現問題,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全體學生動起來,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從而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與同學合作的意識。
四、解惑
教師的作用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很多學生學習語文有興趣但沒能力,同時不樂于思考,不善于思考,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當然,問題的造就原因多樣,首先感悟自身,有時過于重視孩子的成績,輕視能力,造成孩子只聽不講,使學生不能主動地考問題,形成我不想老師最后也會講的想法,使學生越來越懶于動腦。其次,由于各種原因,有時不能吃透教材,教學輔助工具跟不上自己的教學設計,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卻不能幫助學生繼續下去。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解惑這一過程。
【關鍵詞】 開放式課堂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教案演繹的舞臺,而是根據學生變化的學習需要,成為開放式課堂動態生成的過程。開放式課堂教學具有動態性,目的是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煥發生命。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認為構建開放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注重課堂研討
研討是本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研討前教師一定要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及各篇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設計好研討提綱。提綱的設計一方面要從單元整體著手,既要突出單元內容的“共性”,又要考慮各篇課文的“個性”,還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的激勵性、深刻性和含疑量的適度性,使學生見到提綱積極思考后,達到自我解決的目的。設計一份好的提綱必須要創設一種“憤”“悱”的情境,為此,提綱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要避免無疑而問,又要避免難度過大,使學生無從下手,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研討時要注意創設一種能夠平等地、熱烈地、嚴肅認真地互相合作,交流思想,探求真理的、和諧的、活躍的氣氛。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揚教學民主,對學生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也不要輕易否定,而應以委婉的語言啟發學生另辟思路或換個角度思考,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討論中要注意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關系,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在研討中還要鼓勵學生提出討論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勤思考,深鉆研的好習慣。
二、開放課堂展示模式
蘇霍姆林斯基:“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睂W生課堂展示是高效課堂的重要內容。展示語文綜合性學習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課堂交流展示圖片式展示,課件式展示,寫作心得式展示,演講式展示。如教《曹劌論戰》第二課時,筆者就進行總結:課文用對比的手法,以魯莊公之愚昧昏庸,反襯出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卓越的指揮才能。沒想到,一個學生突然冒了出來,他說:“我認為這樣評價魯莊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個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取得長勺之戰的勝利?!惫P者趁機引導:現在我們對魯莊公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你認為哪一種比較有道理,請結合課文、結合歷史和社會知識來說明理由。學生紛紛重新審視課文,并以課本的語句為本,結合一些課外的知識,得出一條一條的魯莊公并非昏庸的理由。生1:魯莊公好學善問,一問就能問到妙處。作為一國之君,能如此不恥下問,實在是今天一些領導同志的榜樣。生2:魯莊公禮賢下士,與曹劌同坐一車,聽其教導,用其計謀,細問緣由,這實在是歷代君王少有的行為。生3:正因為魯莊公慧眼識英雄,曹劌才能脫穎而出。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讓幾十個人成為積極的思索者,讓思維在問題的天空進行一次自由自在的飛翔。在這一系列的環節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施展。
三、強化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小組為了共同的任務,既有明確分工又相有互協作的互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其次,鼓勵小組式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討論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一個深化和鞏固單元學習重點的過程。討論的基礎是傾聽,聽取反對的意見,討論的關鍵是尋找證據。教師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一定的人數編成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習小組對那些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學習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合作學習還有許多種方法,如小組活動比賽、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等等。
四、開放教學環境
開放的教學環境,就是指開放性的教學空間和開放性的教學氣氛。在課堂空間上,為了便于學生多向交流、主動探索,在編排學生座位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圍坐的形式,以便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協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學習模式。同時,僅僅在課內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還不夠,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內,還要將學習帶出課堂,將活動引向課外。
五、利用電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