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30 14:51:52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學習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完全學分制下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問題
1.學生管理理念陳舊
民辦高校管理學生主要是以教育者為主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傳統教育行政管理中缺少雙邊互動溝通,教育行政管理員缺少“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對學生進行強制管理,這對完全學分制下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管理存在極大的問題,傳統的“一刀切”無法對學生進行個體化、多元化方向的管理,不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在傳統管理模式中對學生的管理是按照入學年份、專業進行班級和團支部的劃分的管理,這和學年制相適應,但不適應完全學分制下淡化了班級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的管理,需要由傳統的“教育、管理”轉變為“指導、服務”的管理。
3.選課制增加教學秩序控制難度
由于學校的選課時間集中,會出現很多退選、改選的情況,導致教務工作量的增加,同時,跨專業選課中出現“碰課”,導致教學秩序更加混亂。在完全學分制下的教務工作的管理難度增加,而教師則放松對學生的學習組織管理,課堂紀律、出勤等得不到保證,這需要學生自身提升自主自覺的學習能力。
4.教學管理隊伍滯后
完全學分制下完全由學生自主選課,這增加了教務管理的難度,而當前的教學管理隊伍的管理水平又跟不上需求,加大了學生工作者的工作難度。
二、管理理論與啟示
1.柔牲管理理論與啟示
和剛性管理中的規制約束相對的柔性管理,突出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對人進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以人為中心,尊重、肯定、激勵和鞭策成員,從而有效激發組織成員的內在激情,使其發揮自身的智慧和創造力,創造出最佳的業績就。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針對的是相對高素質的人員,而柔性管理屬于一種較為深沉和更高級的管理,體現出管理工作的理性。
柔性管理是重情感、富有創新的柔性管理,對大學生教育管理者來講,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引導大學生對自我進行教育管理與服務。柔性管理啟示有如下幾點:
1.1樹立柔性管理觀念,建立和學生保持暢通交流的渠道,注重傾聽學生、尊重學生。當前的網絡交流渠道是較好的溝通方式。
1.2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多以后會的合理評價,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
1.3建立和剛性制度相結合的柔性制度文化,增加自我評價、自我校正、自我約束規范的內容。
1.4民主平等地踐行全員管理模式,健全學生參與管理的制度,讓學生享有知情權和參與權。
2.細化管理理論
根據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以及愛德華茲?戴明的“質量管理”理論,在日本豐田企業中逐漸形成了精細化企業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原則是精、準、細、嚴,讓管理能夠達到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以及具有操作性,將所有的管理工作進行流程化的簡化、量化、信息化處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錯綜復雜,對其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引入精細化的管理方法,能夠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細致的管理。啟示如下:
2.1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應該進行細化分工、細分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
2.2進行制度標準化的管理。通過制度規程來約束克服工作的隨意、無序。
2.3通過考評機制和激勵獎懲機制使得管理工作嚴格化。
三、完全學分制下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細化的策略
1.加強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創新教學行政管理模式
在完全學分制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計算機系統對完全學分制下的教學工作進行管理,以便處理繁雜的數據信息。
創新教學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轉變管理觀念,以單位學生個體作為基本的管理單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開放的管理思維,靈活對待教學行政管理工作,重在為學生服務,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保證課程開設的數量和質量。必修課程的學時應當合理壓縮,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計劃,采用激勵機制鼓勵特長教師開設選修課,科學合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開課前應充分論證開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受益人反饋機制。
第三,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管理。由于個性化選課會導致很多復雜的課堂狀況,需要做好學生的選課名單,便于教師課堂點名、考勤和組織教學。
第四,根據柔性管理理論,健全?W生參與管理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評價標準,高校行政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考試考核機制。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應該有任課教師的自評、學生網上評價、教學督導組的評價三部分組成。而考試考核機制中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平時成績的考核,加大其比重,定期更新試題庫的內容,一改考定終評模式。
第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完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進行個性化的管理,而人工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管理步伐,由此,建設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可以保障完全學分制下行政管理者開展精細化的管理。
2.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
在細化管理理論中,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有相應的科學的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做好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服務,這就需要專職輔導員進行推動落實。由此,高校要實現精細化的行政管理必須要依靠建設高效、專業的輔導員主力軍,明確輔導員職責定位,提升其專業化程度,這是面對學生個體開展精細化管理的需求,體現以人文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3.制度保證
在管理理論中的制度管人、治事對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極大的啟示。由此,完全學分制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應該有嚴格、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作保障,對輔導員等行政管理人員進行選拔、培訓、考核等管理。
高職院校加強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廣大師生和學籍管理人員的共同期盼。學籍管理的人工作業,存在很多問題,人為誤差、不必要的重復勞動,都使得學籍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學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給廣大師生和學籍管理人員帶來福音,學籍管理的信息化將會使管理工作便捷、高效,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與信息化。
2、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2.1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學籍管理涉及到各個學院的多個職能部門,僅依靠教務處一個部門難以完成,其規范化與現代化的實現,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F如今,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而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的實現仍然主要集中在教務處,從而使得該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巨大繁雜,直接挫敗他們的積極性,處理工作不嚴謹,不能保證學生信息采集的及時性與全面性。
2.2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學籍管理還處于較為落后的水平,其管理方式多以手工形式為主,導致工作量大、低效率、低準確率,存在著不必要的重復勞動,這對決策者或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快捷性大打折扣。即使在一些院校,已經建立了各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與網絡共享的機制,但大多數都不夠完善。
2.3高職院校學籍管理軟件的局限性
高職院校學習管理軟件的開發必須有學校的領導支持,學校的網絡技術部門同學校的學習管理部門等繼續配合,才能夠正常進行。但是在高職院校學習管理軟件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主管領導不夠重視,導致軟件的開發缺乏人才和資金等;有的是相關的學籍管理部門不夠配合,認為新的軟件開發之后會取代自己的地位,所以對軟件開發進行抵制等;還有一些相關部門不了解學籍管理軟件開發的重要性,認為其開發沒有必要等,都對高職院校學習管理然間的開發造成了制約,使得高職院校學籍管理軟件的開發沒有辦法正常進行下去。
3、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對策
3.1提高對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
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相關領導對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擴大宣傳,調動學籍管理人員、軟件開發人員和廣大師生的能動性,使得大家都參與到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來。
3.2深入研發,軟件優化對教務學籍管理軟件的開發與引進,是實現學籍管理信息化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其研發應緊密結合學分制的改革,配合學校的專業調整與對新課程的開發,融入到學生考核體系改革之中,更要考慮學校在辦學規模上的變化。學籍管理軟件的設計與研發,應與學校特點相結合,實現高效運行、兼容性強以及易于改進和拓展功能的特點。教務管理的相關人員應積極參與到學籍軟件的研發過程之中,達到教務學籍軟件在結構功能以及使用方面,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完善。
3.3在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明確分工
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每位學生的切身利益,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與它都是密切相關的。在這個龐大的責任體系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正常運作,只有明確分工,強化責任,才能保證整個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學生、各院系負責人、教務處負責人、學院分管領導等等都要各司其職,各負責任,做好其相應的工作,這樣就能達到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規范高效全面開展。
4、小結
關鍵詞: 學籍管理 信息化 管理系統
學籍管理是教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據流之大和查詢之頻居教務管理之首。加之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高校學生人數大增,如何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務管理者所面臨的當務之急。
學籍管理數據是一個龐大的數據集合,而且每屆畢業生的數據都必須留檔案,過去這些事情都是教務處的同事們一起加班做的,每到畢業的時候就忙得不可開交,還經常出錯,因此傳統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例如:對學生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困難,更新修改等十分復雜。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進行計算機學生管理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技術手段。為了及時、準確、可靠地獲取各類學生數據,以便為學生管理的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了把學生工作干部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創造性的工作,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籍管理的效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根據我校學籍管理的實際情況與管理模式,我們準備進行學籍管理系統的研究和建設,現將該系統的內容、結構功能與設計關鍵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多提高貴意見。
1.系統的功能結構
本系統是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為操作系統,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為數據庫平臺開發的管理系統。數據表統一命名,各個表之間關聯的關鍵字段為學生入學時的學號。該系統分為以下五大模塊。
輸入模塊:包含專業基本情況錄入、系部基本情況錄入、班級基本情況錄入、教師及班主任基本情況錄入、學生基本情況錄入、學生成績錄入、畢業考試成績錄入、補考成績錄入、學生實習成績錄入等項目。
統計模塊:包含全院各系各年級學生人數的統計、某班某學期所有學生的加權平均分、某學期某課程的平均分、某學生某學期不及格課程門數、不及格課程多于某數的學生等五項內容。
查詢模塊:包含某學生的基本情況查詢、某學生某學期所有課程成績查詢、某班級某學期某課程成績的查詢(針對全班同學的)、某學生歷年學習成績查詢、畢業考試成績查詢、實習成績查詢六項。
輸出模塊:包含某學生歷年成績大表(裝檔案的學籍表)、某班某學期成績一覽表(供評定獎學金時用)、某學生某學期的成績表(供推優、評先時用)三項。維護模塊:包含各種成績修改、基本情況的修改、打印設置等。
2.系統數據
基本情況表:由學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專業、學制、學歷層次組成。
成績表:由學號、學期、課程名稱、分數組成。
畢業考試成績表:由學號、考試時間、課程名稱組成。
畢業實習成績表:由學號、實習內容、實習成績組成。
3.程序語言的選擇
我們使用微軟Windows 2003 server系統作為管理系統的操作系統,因為該系統已相當普及,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且相當穩定。考慮到學籍管理系統主要用于數據庫的建立與維護等,所以選取現已流行、數據庫功能強且有較好菜單功能的數據庫軟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為數據庫軟件,系統需要在B/S模式上運行,所以我們必須選擇一種網絡語言作為開發語言。鑒于已經確定的服務器和數據的選擇,我們最后采用了微軟的ASP作為整個系統的開發語言,ASP是一種服務器端腳本編寫環境,可以用來創建和運行動態網頁或Web應用程序。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ASP)是服務器端腳本編寫環境,使用它可以創建和運行動態、交互的 Web 服務器應用程序。使用 ASP可以組合HTML頁、腳本命令和ActiveX組件以創建交互的 Web頁和基于Web的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序。
4.系統的安全與管理
由于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的開放性,在促進數據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的同時,應當防止各種類型的威脅和侵害,采用合理的信息安全技術和體制來保護系統的數據資源是十分必要的。(1)硬件支撐:選購兩臺以上服務器,其中一臺作為數據庫服務器,一臺作為WEB服務器,保證WEB服務器Internet、校園網暢通,而數據庫服務器保證校園網暢通、Internet禁止連接。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統的效率、加快用戶訪問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護數據庫的安全。(2)網絡安全:因為一般學生學籍系統通常會選用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作為系統的WEB應用服務器,而它是面向全球未知用戶的,所以安全性非常重要。通常采用防火墻技術(Firewall),在系統中設立兩級防火墻,一級為軟件防火墻,另一級為硬件防火墻(可選),確保網絡安全,防止黑客破壞。(3)授權管理:本系統采用二級安全保障。第一級:依賴于網絡本身對用戶使用權限的規定;第二級:在程序模塊中通過使用密碼控制功能,對用戶使用權限加以限制。每學期考試完畢由各系錄入成績,然后由教務處收集。
學籍管理系統的開發只是學生管理計算機化的一部分。它的開發為我們今后開發學生管理的其他幾個系統提供了寶貴經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今后還會對系統進行升級更新。
參考文獻:
[1]黎瑾.高校學籍檔案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的研究.2005,(04).
目標:使不寫作業的人逐漸減少,臨近期末時,基本科目要達到每個人都認真完成。
近期小計劃:首先把每個科目的課代表選好,要選那些有能力,值得信任的人。每個課代表都要做到認真負責,把每天不寫作業的人統計清楚。
而那些總不寫作業的人,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中期小計劃:此外,我還想借這次機會,多與那些經常不寫作業的人談心,說說話,與他們多溝通溝通,希望能改變他們的那個“不寫作業”的壞毛病。還有其他同學,趁著這次好機會,我一定要和班里的同學把關系搞得好一點兒。
1當前教學管理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管理的資源利用的結構需要優化
①受制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系統的傳統體制模式的束縛,我國在教學管理措施上的探索還尚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未能有效適應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變化趨勢。②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很大現實就是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區域不均衡現象,這也是產生教學管理上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的一個重要因素。③存在著一定的教學單位和相關組織部門在管理上的疏忽,存在著對管理能力培養和管理資源建設的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導致產生資源利用結構上或存在資源浪費、或存在資源緊缺,影響著當前的教學管理工作。
1.2教學管理的信息處理能力不足
長期以來相關的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存在著教學管理措施上的缺陷,導致教學管理部署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環節上的疏漏,一些信息處理上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或者沒有相對應的處理機制,導致在信息處理能力上存在著發展短板。這就影響到了當前教學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產生了相應的高效信息處理的發展需求。
1.3教學管理的協同性不夠
由于缺乏全面系統的教學管理措施和教學管理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協同和配合,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壁壘和溝通障礙,產生在教學管理的整體性管理成效上存在著相當大的管理空缺,通常這一方面也是造成教學管理在不同教學單位和不同教學管理部門之間產生失管失控或者嚴重影響教學管理成效的問題最為根本的原因。
1.4教學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
往往受到傳統的教學管理思維理念的制約和影響,在施行教學管理措施的過程中,往往不注重進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導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上而下的教學管理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忽視了自下而上的教學管理反饋的有效作用,這也是制約著當前教學管理措施產生應有成效的一大原因[1]。
2教學管理和計算機信息化的關系
2.1計算機信息化決定著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資源優化
進行計算機信息化建設,將有助于打破現有教學管理環境中的資源分配不均局面,通過開放的、系統性的、具備均等性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實現對部分教學管理下的資源分配問題進行有效的調劑,實現更具均衡性的有利信息環境,助力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資源優化,形成更具全面性的教學管理發展[2]。
2.2計算機信息化決定著當前教學管理中的信息處理能力
計算機信息化與教學管理的關系研究,其實也是挖掘計算機信息化處理能力的研究,是綜合利用計算機信息化處理能力的技術優勢,實現增強教學管理過程中的綜合信息處理能力的探索。①能夠增進教學管理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采集能力,形成有效的信息覆蓋性采集措施;②能夠增進教學管理中的即時性信息反饋能力;③實現信息的有效對接,產生及時有效的信息分析和應對措施。
2.3計算機信息化決定著各部門間教學管理的協同性
計算機信息化與教學管理的關系還在于在進行教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借助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各部門間信息交換和溝通聯系完成整體性計算機信息化的相互連通,形成在處理教學管理工作任務時,能夠形成密切的協同配合,采取一定的交流措施,維持良好的教學管理水平,保證教學管理任務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整體的協同性[3]。
2.4計算機信息化決定著綜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形成
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也正是當前教學管理發展的阻礙。只有通過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各項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相關應用,完成好教學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任務,才能真正提供適宜教學管理綜合信息化管理理念施行的有利環境。從總體上來看,只有堅持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才能實現綜合信息化管理的相關管理思路實現有效落實;而健全在教學管理措施中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則能夠增進教學管理活動在信息化發展條件下的持續發展,增進適應度。
3總結
綜上所述,只有真正認識到計算機信息化與教學管理的關系,并且注重計算機信息化建設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基礎性運用,增強資源優化分配、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增進教學管理的協同性,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實現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促進作用。
作者:徐聚星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吉國慶.論計算機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教學管理信息化[J].遼寧高職學報,2006,03:12~14.
關鍵詞:系級行政;地位;特征;存在的問題;建議
一、系級教學管理的地位和特征
系級教學管理是整個學校教學管理的重點所在,它既是學校整體教學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相對獨立、完整的基礎教學組織。
系級教學管理的地位既有從屬性又相對獨立。具體而言,其業務工作從屬于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上而言,系級教學管理是執行層,業務上接受教務處的指揮;對下,系級教學管理工作又是指揮層,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系級教學管理的范圍涉及本系的學生和教師,管理的內容包含教學質量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等方面,是直接對學生的學習管理以及對教師的教學管理,是確保學院教學管理各項措施得以實施的具體實施者。
服務性是系級教學的基本特征,管理從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服務。作為基層具體執行的系級行政,構成教學管理的教與學、師與生都集中在了系里,因此系級教學管理需要協調各種復雜的關系,包括為教師服務,傳達學校各項方針政策,以教學為中心,溝通了解教師的要求;為學生服務,協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教學職能部門之間以及學院各項教學管理政策的落實。
系級教學管理具有時效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對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尤其作為獨立學院,必須面向市場,不斷調整自身的專業設置,才能形成自身獨一無二的特色。因此,系級教學管理必須在學院宏觀調控下,不斷推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專業、新課程,在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專業課程設置以及配套教材的選擇上緊跟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時俱進。
高效性是指系級教學管理應有較高水平和效率。系級教學管理工作為了緊跟時展步伐,從容應對面臨的挑戰,必須有效改進教學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積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
二、系級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中相對較新的一種辦學模式,近年來隨著招生人數的迅速增加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其優勢盡顯的同時面對一些新情況,新挑戰,系級教學管理也存在著以下幾種新的問題,概括而言,具體包括:
1、教學管理權限不夠明確
院級教務和系級教務對教學工作的管理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參與和介入,但因相應的二級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具體的職能劃分不夠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權責不明的狀況。目前而言,系級教學管理經常出現被動接受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不利于各系與學院之間信息的溝通,更是阻礙了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2、 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學管理制度是實施教學管理的依據,制約著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協調和教學秩序的穩定及其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獨立學院成立普遍較晚,多數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沿用了母校的管理辦法,而系級教學管理制度就更不完善。有的是直接將學院的有關規章制度拿來直接用,而這些規章制度并不一定完全適合本系教學管理工作的實際。甚至有的教學管理工作根本就沒有可以依據的管理制度,這樣就使得系級教學管理工作隨意性很強,勢必造成教學管理工作局面混亂或效率低下 。
3、 教學管理人員普遍偏少,日常教學管理以經驗為主
隨著獨立學院招生人數的急劇增長,教學管理的工作量也在急劇增加,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系級教學管理人員普遍偏少,因此面對非常龐雜的教學管理內容,許多工作都僅僅停留在表面,只能保證任務的按時、按質完成而難以顧及工作的創新。尤其是開學和期末這兩個時間段,工作非常集中且強度較大,加班加點已成常事,因此,系級教學管理人員難免出現懈怠和抱怨情緒,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完成。加之系級教學管理人員缺乏受培訓的機會,缺乏知識儲備更新,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造成了單單憑借經驗辦事,缺乏工作的創新性和主動性。
三、系級教學管理規范化建議
獨立學院想要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實行院系二級教學管理體系是必然選擇,也是由外延擴張至內涵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的客觀要求。不斷完善和改進系級教學管理,才能達到系級教學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目的,最終使得教學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1、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整個教學管理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礎。系級教學管理應該根據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制定出符合本系特點的教學管理制度,使之便于操作,易于實施。系級教學管理制度是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補充、完善和具體化,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系級教學管理制度時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有利于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其精神實質是整個教學管理制度在教學管理思想和方法上要體現尊重教師和學生,要以教師為主導,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培養要求,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價值取向。其次,教學管理制度體系要完備。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應該包括必備的教學基本文件、必要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合本專業特點的學生管理辦法和其他管理制度,整個制度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第三,教學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要在實踐中利于教學管理工作的展開,所以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工作,考慮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可操作性,才會使得教學管理真正走上程序化、規范化的道路。
2、 提升系級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和綜合素質培養
系級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知識能力和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一方面,在系級教學管理人員的選拔上一是要挑選素質好的人員擔任教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為系級管理人員提供機會,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包括學習教育管理理論,不斷提高管理知識素養和組織協調能力;學習現代技術手段,熟練運用到教學管理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還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同行和兄弟院校的領導蒞臨來進行工作指導和交流。
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具體執行者,系級教學管理人員應積極開展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推動系級教學管理工作的持續發展。如從管理機制及工作現狀著手,積極有效地推動教學管理模式的優化,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探索和實踐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有效地促進系級教學管理工作發展。
3、完善激勵機制,提高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僅應該給予系級教學管理人員予以充分的尊重與信任,同時在制定崗位時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充分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管理工作。 競爭機制的引入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因此引導系級教學管理人員開展合理的積極的競爭,獎勵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學管理人員,能夠充分調動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其工作責任心,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應用經濟系)
參考資料:
[1]王 毅.對高校系級教學管理規范化問題的思考.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04.第2期
一.熟悉"大綱",完善復習的指導思想。
1.不超綱,注意緊扣課本。
回到課本,并非簡單地重復和循環,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對課本內容引申、擴展。加強縱橫聯系;對課本的習題可改動條件或結論,加強綜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復習。
復習目的不全是為升學,更重要是為今后學習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廣,若基礎不扎實,不靈活,是難以準確完成。因此必須系統復習,不能遺漏。
3.狠抓"雙基"。
重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復習。對一些重要概念、知識點作專題講授,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能力。
復習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發散性、獨立性和批評性,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探究能力和綜合多項知識或技能的解題能力。
5.分類指導。
學生存在智力發展和解題能力上差異。對優秀生,指導閱讀、放手鉆研、總結提高的方法去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中等生則要求跟上復習進度,在訓練中提高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立"知識檔案",實行逐個輔導,查漏補缺。
二.復習的具體做法。
1.循序漸進。
學習是一個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第一階段的全面復習必不可少。初三化學知識的一個特點是:內容廣泛,且分散滲透??倧土暰鸵逊稚⒌闹R集中起來,以線網或圖表形式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按照知識的有機組合,以課本為依據,按大綱進行全面、扼要、系統的復習,并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以比較法、提綱法、列表法、歸納法、競賽法等形式進行。
2.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
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容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有一定難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內容更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和適應性。
3.采取靈活多樣的復習形式。
復習切忌搞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和題海戰術。在教學中我常用:啟發式講授、自學式的閱讀和鉆研,有題組式訓練、小組討論、讓學生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裝,對結論進行論證等復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4.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律。
不論什么題型都有各自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對解題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反對"題海戰術",但多種題型的訓練卻是必要的。教師必須在閱讀多種資料的基礎上,整理出適量題目給學生練,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師進行題型分析,既使學生掌握解各類題方法,又能對各種知識再重新復習一次,這種做法很受學生歡迎。
三.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復習中要重視"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所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我們通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謂"檢驗"就是要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實際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讓教學的信息反饋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1.發動學生提供反饋信息,
向學生說明教與學的辯證關系、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提供反饋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裝在今后教學活動中密切配合。
在復習的過程中,可將歷屆學生在學習上曾出現過的疑難問題作講解。每一節復習課都反映了"備學生"這一環節的連續性。也激發學生提供教學反饋信息的積極性,愿意與教師合作。
2.課堂教學注意捕捉學生情感因素的反饋信息。
教師對一個知識點的復習,學生反應會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煥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輕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從中了解輸入學生頭腦中和知識是否被學生接受貯存?哪些仍含糊不清?從而調整復習的程序,達到教與學的和諧。
3.課后聽取學生的反饋信息。
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種干擾。每個學生接受程度不同,常會造成種種的差異。教師課后及收集真實和準確的信息,對下一節課的復習有較強的針對性,避免閉門造車,易被學生所接受。
4.通過形成性測驗,檢查復習效果。
在復習過程中,多次的測試是以化學知識系統為線索,將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的結果跟教學目標相對照,借以考察所達到的程度與差距,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學工作中的缺陷,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找出原因,從而獲得反饋信息和對學生作出評價--又稱形成性測驗。
我除了在每單元教學中,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講試卷。并注意與不同層次學校的測驗成績對比。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知識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客觀因素進行書面分析,尋找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的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期定下的目標更加吻合,做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三、做好備考工作,提高應變能力。
1.加強審題訓練。
不在審題上下功夫,就難以做到既快又準。我們提出:審題要慢,解題適當加快。通過審題訓練,提高分析、判斷、推理、聯想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分步解決的問題,須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較好成績。審題是解好題的前奏,"磨刀不誤砍柴工"。
2.提高表達能力。
不少學生會算知思路,就是說不清,邏輯混亂;書寫潦草、丟三漏四。在改變這些惡習,必須從解題規范和書寫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跡清晰,書寫整齊,語言簡煉、準確、嚴密;計算準確,文字、符號、表達符合課本規范,養成嚴謹治學的好學風。
3.發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緒、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等對學習有很大映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和教會方法的同時,要加強思想工作,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改進方法,克服畏難情緒,激勵學習熱情,使其聰明才智充分發揮。
4.注意心理訓練。
在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在炎熱的環境中,要連續進行三天超負荷的嚴格考試,毅力不堅,缺乏斗志,則難以堅持。因此,考前要減壓,減輕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考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