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20:55:22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產業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體育,是人類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體育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解放后,我國對體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體育健兒為國家贏得了巨大榮譽。國家對體育不計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體育在人們的觀念中也被認為是純消費部門,是為國爭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質,產出的是精神。沒有人認為體育也可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之計劃體制下的體育發展政策,體育的社會經濟功能沒有得到開發。
其實,體育活動也有市場,通過培育和開發,完全可以使體育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從近幾年來國內火爆的球市和越來越多的商業體育比賽中可略見一斑。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寫作論文。
何為體育產業化
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使體育產品(勞務)進入生產、交換、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從大體育觀的角度看,體育產業涵蓋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游等)。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的統計報告》,體育被正式列入第三產業,從而使其產業性質得到了確認。我們從體育產業的內容可以看出體育產業是一個覆蓋面非常廣、產業關聯度很高的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如建筑業、制造業、交通通訊、食品衛生、信息服務、服裝和旅游等。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該產業是純粹“經營人體”的行業,是“生命產業”??梢灶A計,它將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所謂體育產業化,就是改革體育體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賴于一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體育早就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尤其自7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體育的經濟功能被不斷開發,體育產業呈現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體育產業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有些甚至成為支柱產業。體育產業在這些國家的發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模大,產值高。在美國,體育產業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比石油化工(533億)、汽車(531億)還多,占其GNP的1.3%,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體育產值超過3000億美元,增長率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其產值在80年代末達到24萬億里拉(182.5億美元,人均320美元),躋身于國內十大經濟部門,現在約為500億美元。英國80年代末的體育產值為68.5億英鎊,政府從體育產業中得到的稅收有24億英鎊,相當于政府用于體育投資的5倍。其他發達國家如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體育產業都有相當龐大的規模。90年代以來,由于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一些發達國家已提出“國民體育總產值”的概念。
2.從業人員多,影響大。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運動,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萬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廣,產業關聯度高?,F代體育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重大的社會活動,它吸引了眾多行業部門的參與。世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如可口可樂公司、飛利浦公司都和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型的綜合運動會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訊、電視廣告、場館建設等許多環節。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日本和韓國帶來了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成為其經濟起飛的標志。
4.國際化趨勢。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形成了許多像阿迪達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國公司。我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名權被萬寶路集團買下,足協杯比賽由飛利浦公司贊助,這對于我國球市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及對策
體育部門是一個以特殊的生產方式為其特征的經濟部門。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體育和經濟的關系,表現為體育和財政之間的關系,體育是純消費部門。國家財政對體育投入的多少,既影響了體育事業發展和增長的速度與結構,又間接地決定了體育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力的大小。而財政對體育投入的比例與結構,除了意識形態、觀念和國家的體育政策外,經濟總量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體育產業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并與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互協調,其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發展規模與水平依賴于一個國家的體制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陀^而論,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尚未成為一個獨立完善的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有賴于體育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培育市場就應該從影響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來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F階段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眾的閑暇時間增多,對于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把一些群眾基礎好、易于形成市場需求的體育產品推向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由之路。體育不應該只是消耗國家資源的部門,集刻苦、拼搏、藝術健身與振奮民族精神于一體的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國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整個體育行業部門還僅僅處于場地出租和有償指導等淺層次的經營階段。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一個完善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可喜的是,中央和許多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在逐步改善這種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體育產業的創收達1億元人民幣,上海市的許多體育部門,通過產業化經營,已完全具備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1997年,以舉辦八運會為契機,上海市對全市的體育事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爭到下世紀初使其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我國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但總的說來,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水平與國情不相協調。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國家今后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
2.在投資體制方面,應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
3.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
5.要加強體育經濟理論的研究,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的人才,滿足體育產業經營不斷發展的需要。
6.加快體育的職業化進程,這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經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組織者必須是企業法人,如俱樂部等;二是運動員是商品,即運動員可以像其他生產要素一樣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提高體育部門的經營效益。
一、體育已成為一門新生的產業
環顧當今世界經濟領域,體育作為一門新生產業早已邁入市場,它以獨特的魅力和廣闊的市場引起經濟界的高度重視,在世界經濟出現下滑的今天,國際性的環球體育發展集團卻日新月異,經濟增長呈直線上升勢頭,以體育為依托發展起來的各種名牌產品涉及各產業,譽滿全球,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效益。
由于體育具有健身、娛樂、消閑、競賽等特點,吸引著數以億計的人們親身從事體育運動和觀賞體育比賽。體育用品、練習器戒、場地設施等生產得以極大的發展,通過組織競賽出售電視傳播權、廣告權、發售門票、發行紀念幣、體育彩票等直接獲得較大收入。國際大型競賽吸引眾多的外籍觀眾,大大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曾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美國實業家尤伯羅斯運用經濟規律進行組織,以其出色的經營管理使該屆奧運會贏取1.5億美元的直接效益,使舉辦奧運會“名利雙收”,而成為各國傾力爭辦的重要活動,國際奧運會、國際足聯、國際田聯等均因經營方面成為國際組織中的財團大戶,其勢力范圍內的號召作用甚至超過聯合國。前幾年,美國職業聯賽、意大利職業足球聯賽,其產值占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左右,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我國足球甲A職業聯賽在起步近兩年,便成為繼股票熱、房地產熱之后。第三大投資熱,各贊助商嘗盡甜頭,從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二、體育是發展經濟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的時代,我國正在深化經濟改革,已由過去的計劃經濟邁入市場經濟,聰明的企業主和商人盯上了一切有影響的體育活動,他們懂得在目前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抓住信息就抓住了效率,抓住效率就等于抓住了金錢。舉世矚目的奧運會,被商人們稱為巨大的“國際貿易市場”、空前的“商品展銷地”,它是企業家和商人爭奪的領地、推銷商品的 “天賜良機”。企業家們在體育比賽中為其公關,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充分擴大企業的影響,樹立企業的形象,給企業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加快體育產業化步伐,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2008年北京奧運會正在成為中國體育發展的加速器,在今后的五年時間里,中國將先后迎來多項重量級的體育賽事,中國體育產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體育產業被企業界稱為露天金礦,并預計每年2億萬人民幣的巨大潛在市場,吸引著全世界越來越多的目光。但是,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急需大批有體育經濟運作經驗,熟悉國際體育產業規劃、流程、具備國際溝通能力又善于創意體育產業商機的優秀人才,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高端體育產業人才,必將成為國內外體育產業巨頭重要搶占的資源。
四、大力推進體育資源開發
體育產業化就是要把體育納入生產領域,有意識的通過發展體育事業,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提高國民收入。怎樣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加大體育有形無形資源開發,策劃包裝,搜集體育產業資源信息,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積極引導體育消費,加快發展體育休閑市場,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改變經營思路,優化資源組合,強化目標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采取專項卡銷售、策劃包裝、廣告推介、合理經營等方法,積極開展健身、娛樂、體育競賽、文藝表演、體育用品銷售、開拓經營思路、開展多渠道的運作方式。比如:招募、合作、資金運作等。堅持體育在學校體育、老齡體育、培養高級優秀體育人才的事業性、公益性,充分認識體育的產業性和積極廣泛地開拓和發展體育產業、體育旅游和體育用品工業。妥善調整體育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培養急需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管理部門,增加發展體育產業的專門人才。
五、以體育產業振興目標,全面繁榮體育市場
近年來,體育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但發展體育產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體育為人民服務,為國民經濟服務,加強體育產業政策研究,兼備成立體育產業協會,舉辦體育場館改革發展論壇,加快體育場館的開發開放,提高體育場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辦賽水平,組織策劃大型活動,充分發揮現有的體育場地資源和管理人才優勢,積極申辦、探索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賽事,加快培育體育競賽市場,著力打造知名度高,影響力大,有一定上座率的傳統賽事、品牌賽事,以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擴大趨勢。繼續開展體育產業培訓,指導體育產業開發,促進體育有形無形資產增值,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積極培育體育消費市場,建立形式多樣的體育俱樂部,整合、盤活各類體育資源,完善體育資源信息和資源制度,推進健身娛樂、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用品市場的繁榮發展。
六、結束語
關鍵詞:城市現代化;體育產業化;安徽;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9―1171―03
1 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概念辨析
城市現代化一般是指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轉變過程,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概念。城市現代化是城市自身運動的高級階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級形式,它包含城市經濟現代化、城市社會現代化、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和城市管理現代化,它體現在指隨著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城市的就業和經濟活動逐漸市場化、信息化,城市管理科學文化,居民物質文化、體育生活不斷改善,城市居民素質不斷提高,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高度統一的過程,即城市內涵不斷提高的過程,并最終表現為城市社會化及人口的現代化。
產業化在產業經濟理論中,被認為是徹底市場化的產物,并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并必然的同步發展。但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歷程表明,體育產業的進程與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難以做到同步而行,這就需要我們對體育產業化本身,特別是中國道路下的體育產業化進行深入地研究。就體育產業化的基本定義“改革體育體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充滿活的新機制,使體育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勞務”而言,“轉變”和“能夠”才是最為重要的。21世紀安徽要實現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的同步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去解決“轉變”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并逐步達到“能夠”實現的目標。
2 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關系探討
城市經濟學研究表明:“城市現代化進程呈現“s”型發展的規律,并根據城市化水平依次劃分4個階段。一般來說,城市化水平低于30%以下時,城市文明普及率與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當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長的速度;當城市化水平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達到70%;城市化水平達到7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達100%。城市現代化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體系性過程。任何一種內容的轉化或變遷,必然與其它內容有所關聯,而且互相產生影響,且每一個方面都可以暫時領先或滯后變革,其最后的成功,則不是帶動其它方面的變革,就是被其它方面的變革所促成。因此,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發展必定推動體育的產業化,體育產業化也加快城市現代化的進程,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它必將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探索和構建體育產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機制,在客觀上已經成為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
2.1 城市現代化推動體育產業化進程 近年來,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下,以體育競訓、表演、健身娛樂和體育無形資產開發的體育本體產業的發展已形成規模。體育消費已在城市中發展成為新的消費領域,在滿足城市居民對體育的消費需求,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某一區域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城市,具有著極大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從而使體育產業化在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找到了更為有效的發展基礎和消費空間。
2.2 城市現代化為體育產業化提供有力條件 根據城市經濟中心理論分析,城市之所以成為區域經濟中心,主要體現在它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體育產業就是在城市的這種經濟中心的作用下,不斷獲得增長的持續動力。這是因為:1)是豐富的城市體育資源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增長空間;2)是發達的城市經濟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3)是旺盛的城市體育消費需求為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而堅實的市場;4)城市的聚集、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維系了體育產業化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
2.3 體育產業化促進了城市現代化 體育作為城市現代化綜合實力的標志,推動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打造了城市的品牌、提升了城市的地位、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2)是體育產業化的發展為城市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3)在滿足城市居民體育消費需求的同時,改善了城市的人文環境,提高城市社會文明化;4)拓寬了城市的就業渠道,為社會的安定、協調進步和城市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體育產業化與城市化這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體系,不僅為城市經濟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是體現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已只有一定的規模,逐步形成了城市現代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和增長空間,而體育產業化的繁榮與發展又推動著城市化向更高層次的城市現代化發展。并且周而復始的構成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體系。
3 以城市現代化、體育產業化為先導,推動安徽省體育產業發展
安徽省共有不同所有制體育產業單位8597家(不含體育彩票業,下同),比2004年增加12.9%;體育產業從業人數為3.9萬人,比2000年增長29.3%,占當年全省全社會從業人員的0.1%,占當年全省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0.4%。2001年,全省體育產業總產出13.07億元,比2000年增長14.“%,實現增加值5.33億元,比2000年增長20.3%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6%,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0.47%,分別比2000年上升了0.02和0.03個百分點,體育本體產業增加值為3.16億元,人均創造增加值為1.75萬元(不包括體育彩票),比體育用品高0.72萬元,比全部體育產業人均創造增加值高0.39萬元,比全省第三產業人均創造增加值高0.46萬元;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為20.8%,上述表現了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的魅力。而且以為推進安徽省體育產業化的進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但是,作為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人省,與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相比較,無論是城市現代化還是體育產業化和度都明顯的滯后。因而,要實現安徽省“十一五”規化綱要(草案)提出的:“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大力發展體育健身、競賽表演、體育中介為重點的體育服務業”等各項戰略任務,還必須
從安徽的實際出發,以城市現代化、體育產業化為先導,推動安徽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3.1 依靠工業化,帶動體育產業化 城市現代化的動力是工業化,其實質是現代工業產方式和工業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擴散化的過程。安徽省主要城市的工業化水平不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進入21世紀以來,安徽省加快了工業化進程的步伐,骨干企業快速成長,如:“奇瑞轎車,馬鋼集團,安徽電力銷售超過200億元;海螺集團、江淮汽車、鋼陵有色、安慶石化、淮北礦業、淮南礦業、徽商集團超過100億元?!倍紭O大地推進了安徽省的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形成地域空間上的集聚擴散效益和規模效應,這極大地推動了這些企業所在區域的城市現代化,這為安徽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和奠定了堅實的市場依托。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經驗表明:依靠工業化的發展進程進行體育資金積累,更有利于形成體育產業化與城市現代化的循環體系。因此,加快城市的經濟發展,提高現代化程度,堅定地依靠工業化,促進體育產業化的進程,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已有的區位優勢、文化傳統和體育的開發項目,通過城市政府的合理規劃與政策創新,培育體育市場、完善投資環境、組建體育產業集團,以期擴大中心城市的體育產業規模,增強實力,創造更高的體育競技、表演及健身服務產品效益,加速形成體育產業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循環機制。
3.2 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促進體育產業化,實現城市社會現代化 安徽省17個主要城市(指市轄區),城市化水平兩極分化嚴重。其中銅陵市城市化水產為87.93%,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但有9個城市現代化水平嚴重偏低,最低的六安,市轄區非農人口僅占17.56%”。按城市化進程階段性的“S”型規律判斷,這些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尚處于初始階段,導致了其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體育產業化進程嚴重落后的狀況。因此,要推進安徽省體育產業化進程,就必須抓住提高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牛鼻子”,在加速農村城市化和城市社區化的同時,構建體育產業化與城市現代化循環發展體系。逐步形成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體育輻射圈,省轄城市體育支撐點,縣域城市體育產業鏈和農村城鎮體育生活網。此外,城市現代化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物質要素的極大的豐富,還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的不斷更新,它核心是實現入的現代化。這又要求在現代化過程中,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以實現更多的人享受現代先進的大城市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素質、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和提高,滿足入的身心健康的需求以及交流、學習、文化、娛樂等社會需求,進而又推動了這些落后城市的社會文明化即城市社會現代化。體育產業化則是形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升華人文精神和凸現體育與城市經濟及促進工業化發展關聯作用的摧進劑。3.3 以科學的城市定位,培育區域體育經濟中心,實現城市經濟現代化 城市現代化應是在區域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因為我們的現代化目標不僅包括城市現代化,還有鄉村現代化。但城市作為一個區域的“增長極”能量中心,在區域現代化進程中起著先導作用和全面推動作用。要發揮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現代化的推動器,很重要的一直就是根據區位相對優勢,合理確定在一個省、一個較大的經濟區域甚至整個國家城鎮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而作為21世紀第三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體育產業,就必須在這個“增長極”的能量中心尋求堅實的基礎和依托,并以體育競技、表演、健身服務和體育用品、彩票、旅游等主導產業形成在一個省區的中心城市體育輻射圈,省轄城市體育支撐點,縣域城市體育產業鏈和農村體育生活網。這對于農業和后發展的省區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安徽省城市現代化與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主要有三:(1)省城合肥,是現今安徽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發展基礎最好的城市。同時,作為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享有更多的資源優勢,且高校眾多,科技人員比例高。因而,定位于安徽的體育文化中心、大力發展以創新帶動體育本體產業及現代化體育服務業的中心是客觀和現實的;(2)沿江的馬、蕪、銅等城市。首先馬、蕪、銅諸市城市現代化評分最高,工業化、城市化水平在省內居前,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其次,沿長江一線是我國的經濟大動脈,是長江大三角的經濟腹地,也是東部先進生產要素向西擴散的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一。具有優勢的經濟區位,便于參與我國最大城市群的區域一體化進程。第二,馬鞍山的鋼鐵、蕪湖的轎車、銅陵的有色金屬等形成了獨特的工業優勢,都在很大程度上為我省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和城市依托,便于在區域競爭中獲得優勢;(3)皖北的毫州、淮北。毫州地處皖、豫交界,區內的名酒、藥材產業市場發展良好,也是我省著名的武術之鄉,且鄰區缺乏經濟、體育實力很強的區域競爭對乒,人力發展民族傳統項目和開發體育,健康、保健用品市場應是得天獨厚。淮北地處蘇、皖交界,是我省的煤、電基地,且體育基礎發現代化程度較高。因而,在加快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強化城市支撐體系、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城市綜合實力的前提下,致力發展體育競技表演,健身服務等本體產業是符合實際的。
3.4 以環境質量為主,開發體育旅游休閑產業,實現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 環境質量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動安徽城市現代化務必加快城市環境質量建設。安徽省不少城市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區域較多,安徽聚集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國A級旅游區安徽省占了約46%,舉不勝舉的名山峻嶺、青山幽谷,江河湖泊、藍天綠水之皖風徽韻,為攀巖、爬山、動力傘、潛水等體育旅游產品提供了絕好的場所;50多處國家森林和國家古民居村落文化保護區,為自然探險、體育文化旅游產品呈獻出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遼闊的長江、淮河口岸,為自然水域漂流、沖浪、橡皮艇等挑戰意志極限的運動產品提供了理想的場所,這些豐富體育旅游資源決定了必須有效利用我省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勢,在保護中合理開發、有序開發,促進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優勢和體育旅游優勢的轉化,實現體育產業化、城市質量環境質量現代化與區域資源環境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城市環境質量現代化。
3.5 整合城市體育資源,推進體育產業結構升級 在傳統的體育思想的影響和制約下,時代賦予“舉國體制”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內容、新技術和新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運用。在對部分城市進行調研的過程中,較多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資金不足,咋辦事情”。這說明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依然存在。而在東部發達的省份,生活性、商業性的體育競技、表演、健身、體育用品、體育彩票、休閑、旅游已是各業興旺,形成了很大的規模,并且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和提高城市經濟實力等方面表現了巨大的業績。所以,應根據我省體育產業規模不大、主導產業實力不強和體育市場基礎不牢的客觀情況,制定符合安徽人民體育消費需求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觀的,有助于提高市民素質和能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的省級生活性、商業性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開發計劃,以擴充我省的體育主導產業實力、穩固我省體育市場主體,培育我省體育賽事精品,打造城市品牌,并把握好發展機遇,逐步實現融入長三角地區和競爭于國內體育賽事市場中的發展目標。使其真正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4 結束語
關鍵詞 體育產業 產業化 發展現狀
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最活躍的、最有潛力的產業之一,同時也為國家擴大就業人口、獲取巨額收入(年產值已達上千億美元)發揮了作用,是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顯著地位的重要行業。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加快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來說,我國體育產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從理論研究、產業立法、產業開發及市場運作等諸方面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體育自身的價值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據此,有必要對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和產業化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再作探討,抓住我國體育產業處于起飛階段的有利時機,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1 體育產業化的涵義
1.1 體育產業的概念綜述
目前國內外對體育產業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種觀點,即鮑明曉、張巖等提出的體育事業說;韓丹、鮑明曉等認為的體育企業集合說;楊年松、叢湖平、陳少宇等提出的體育服務業說。另外,韓國、日本、美國等體育產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體育行政部門及體育產業經營者則認為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使各種形態的體育產品(包括實物形態與非實物形態產品)進入生產、流通、消費的部門。目前對各種觀點的爭論比較激烈,有相互質疑甚至否定的傾向。筆者認為對任何一種觀點的評說,不應簡單地判斷它的正確與否,而需結合提出這種觀點的作者界定時所處的時代(或視角)來分析,并且需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同時結合體育產業的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進行,才有利于理論的發展和成熟。
1.2 體育產業化的再認識
體育產業化是指體育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并成為國民經濟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產業化是一個經濟學范疇,是指一定條件下或歷史時期提供某種特殊服務或成果的非國民經濟部門或行業,通過商品貨幣關系的轉變,對自身規模組織目標調整改造,實現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成為國民經濟一個部門或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是改革體育體制,建立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由事業型、公益性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體育產業的分類
體育產業的分類是根據體育產業的性質和范圍來定論的。范圍不同,對產業的概念理解相應存在很大差距,劃分體育產業的標準就不同。國外體育產業主要從營銷學的角度進行劃分,體育產業分為:核心產業、中介產業和外圍產業。而我國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將體育產業分為本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體辦產業。趙芳認為體育產業分為體育核心產業和體育相關產業兩類。她認為體辦產業(即體育部門為創收和補助體育事業發展而開展的生產主體產業以外)的某些內容與體育相關產業類有所重復,所以將體育相關產業類和與體育有關的其他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兩類歸為一類。盧元鎮根據體育產品類型將體育產業分為體育用品業(包括體育服裝業、體育建筑業、體育設施業、體育運動飲料業、體育科研儀器業)、體育服務業(包括競賽表演業、健身活動業、體育培訓教育業、體育信息咨詢業、體育空間服務業、體育會展業和體育養殖業);按照消費者的參與動機分為體育健身業和體育娛樂業;按照經營、集資方式分為體育彩票業、體育贊助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節目電視轉播業和體育經紀人業等。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體育產業的這種劃分,都是一種靜態的劃分。任步攀等學者認為,從體育運動市場開發、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這個視角,對體育產業可以進行動態量性劃分: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輔助產業。這種劃分是根據體育相關資源和體育產業結構內部規律進行的,為體育產業有重點、分先后、有步驟和合理利用體育資源等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值得學者們探討和借鑒。
從2003年國家統計局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門出臺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這兩份文件中可以看出,體育產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更快更寬泛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體育產業的分類可能還有更多的觀點,值得今后不斷探討。
3 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3.1 規模大、產值高
在美國、英國、意大利及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他們的體育產業門類非常廣,像美國體育產業的門類達到19個之多。所以該國體育產業20世紀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2004年達到1 786億美元,這一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37%,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成為四大產業之一(石油、汽車、鋼鐵和體育產業)。這些國家體育產業國民產值一般占到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3%,行業站位擠入前20名。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產業地位越來越高。
3.2 產業遵循“消費決定論”
發達國家體育產業是一個復合結構,既包括與體育相關的物質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也包括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他們強調體育消費決定體育市場,體育市場決定體育產業。從政府到體育企業都非常重視啟動體育消費,拓展體育消費領域。
3.3 產業發展重點有所側重、有所區別
意大利以“足球產業”為主,法國和韓國以健身娛樂業為主,日本和德國以體育用品業為主,瑞士則結合自身的情況重點發展登山、滑雪等體育旅游業。
3.4 解決就業,帶動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
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 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億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 2003年的統計,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為87.6萬個,相當于整個英國化工和人造纖維工業的就業人數,超過煤礦、農業和汽車零件制造業的就業人數。
由以上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的國情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西方是自由經濟,產品和勞務的產值是按用途種類直接在其賬戶上反映,我國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是部門經濟,由此產生了體育產業中的“體育”,究竟是指體育部門,還是指體育行業,還是指體育需求,還有待研究。
4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對策
4.1 需要研究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相關理論體系
三次產業結構劃分的初衷是為了發展經濟、發展產業和發展包括體育在內的其它事業。如果影響了經濟、產業和事業的發展,這種劃分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我國體育產業屬于勞務的第三產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將隨之發生變化,所以在研究我國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時應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需要相協調的思維方法,從符合我國的國情需要出發。
體育,是人類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體育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解放后,我國對體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體育健兒為國家贏得了巨大榮譽。國家對體育不計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體育在人們的觀念中也被認為是純消費部門,是為國爭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質,產出的是精神。沒有人認為體育也可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之計劃體制下的體育發展政策,體育的社會經濟功能沒有得到開發。
其實,體育活動也有市場,通過培育和開發,完全可以使體育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從近幾年來國內火爆的球市和越來越多的商業體育比賽中可略見一斑。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
何為體育產業化
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使體育產品(勞務)進入生產、交換、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從大體育觀的角度看,體育產業涵蓋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游等)。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的統計報告》,體育被正式列入第三產業,從而使其產業性質得到了確認。我們從體育產業的內容可以看出體育產業是一個覆蓋面非常廣、產業關聯度很高的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如建筑業、制造業、交通通訊、食品衛生、信息服務、服裝和旅游等。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該產業是純粹“經營人體”的行業,是“生命產業”??梢灶A計,它將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所謂體育產業化,就是改革體育體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由事業型、公益型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賴于一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體育早就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尤其自7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體育的經濟功能被不斷開發,體育產業呈現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體育產業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有些甚至成為支柱產業。體育產業在這些國家的發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模大,產值高。在美國,體育產業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比石油化工(533億)、汽車(531億)還多,占其GNP的1.3%,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體育產值超過3000億美元,增長率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其產值在80年代末達到24萬億里拉(182.5億美元,人均320美元),躋身于國內十大經濟部門,現在約為500億美元。英國80年代末的體育產值為68.5億英鎊,政府從體育產業中得到的稅收有24億英鎊,相當于政府用于體育投資的5倍。其他發達國家如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體育產業都有相當龐大的規模。90年代以來,由于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一些發達國家已提出“國民體育總產值”的概念。
2.從業人員多,影響大。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運動,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萬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廣,產業關聯度高?,F代體育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重大的社會活動,它吸引了眾多行業部門的參與。世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如可口可樂公司、飛利浦公司都和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型的綜合運動會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訊、電視廣告、場館建設等許多環節。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日本和韓國帶來了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成為其經濟起飛的標志。
4.國際化趨勢。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形成了許多像阿迪達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國公司。我國足球甲A聯賽的冠名權被萬寶路集團買下,足協杯比賽由飛利浦公司贊助,這對于我國球市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及對策
體育部門是一個以特殊的生產方式為其特征的經濟部門。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體育和經濟的關系,表現為體育和財政之間的關系,體育是純消費部門。國家財政對體育投入的多少,既影響了體育事業發展和增長的速度與結構,又間接地決定了體育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力的大小。而財政對體育投入的比例與結構,除了意識形態、觀念和國家的體育政策外,經濟總量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體育產業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并與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互協調,其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發展規模與水平依賴于一個國家的體制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陀^而論,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尚未成為一個獨立完善的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有賴于體育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培育市場就應該從影響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來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現階段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眾的閑暇時間增多,對于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把一些群眾基礎好、易于形成市場需求的體育產品推向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由之路。體育不應該只是消耗國家資源的部門,集刻苦、拼搏、藝術健身與振奮民族精神于一體的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我國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整個體育行業部門還僅僅處于場地出租和有償指導等淺層次的經營階段。體育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一個完善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上驳氖?,中央和許多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在逐步改善這種局面。如上海市1995年體育產業的創收達1億元人民幣,上海市的許多體育部門,通過產業化經營,已完全具備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1997年,以舉辦八運會為契機,上海市對全市的體育事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爭到下世紀初使其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我國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但總的說來,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水平與國情不相協調。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國家今后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
2.在投資體制方面,應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
3.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
5.要加強體育經濟理論的研究,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的人才,滿足體育產業經營不斷發展的需要。
6.加快體育的職業化進程,這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經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組織者必須是企業法人,如俱樂部等;二是運動員是商品,即運動員可以像其他生產要素一樣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提高體育部門的經營效益。
關鍵詞體育產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國際體育商業化沖擊的必然結果。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最活躍的、最有潛力的產業之一,同時也為國家擴大就業人口、獲取巨額收入(年產值已達上千億美元)發揮了作用,是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顯著地位的重要行業。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加快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總的來說,我國體育產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從理論研究、產業立法、產業開發及市場運作等諸方面都還處于起步階段,體育自身的價值潛力和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體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據此,有必要對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和產業化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再作探討,抓住我國體育產業處于起飛階段的有利時機,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化的健康持續發展。
1體育產業化的涵義
1.1體育產業的概念綜述
目前國內外對體育產業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種觀點,即鮑明曉、張巖等提出的體育事業說;韓丹、鮑明曉等認為的體育企業集合說;楊年松、叢湖平、陳少宇等提出的體育服務業說。另外,韓國、日本、美國等體育產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體育行政部門及體育產業經營者則認為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使各種形態的體育產品(包括實物形態與非實物形態產品)進入生產、流通、消費的部門。目前對各種觀點的爭論比較激烈,有相互質疑甚至否定的傾向。筆者認為對任何一種觀點的評說,不應簡單地判斷它的正確與否,而需結合提出這種觀點的作者界定時所處的時代(或視角)來分析,并且需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同時結合體育產業的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進行,才有利于理論的發展和成熟。
1.2體育產業化的再認識
體育產業化是指體育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并成為國民經濟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產業化是一個經濟學范疇,是指一定條件下或歷史時期提供某種特殊服務或成果的非國民經濟部門或行業,通過商品貨幣關系的轉變,對自身規模組織目標調整改造,實現由非產業部門向產業部門轉化,成為國民經濟一個部門或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是改革體育體制,建立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體育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由事業型、公益性向經營型轉變,使其能夠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勞務。其實質是體育思想觀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創新,是要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經濟行為,刺激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拓展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的產業化進程,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體育產業的分類
體育產業的分類是根據體育產業的性質和范圍來定論的。范圍不同,對產業的概念理解相應存在很大差距,劃分體育產業的標準就不同。國外體育產業主要從營銷學的角度進行劃分,體育產業分為:核心產業、中介產業和產業。而我國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將體育產業分為本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體辦產業。趙芳認為體育產業分為體育核心產業和體育相關產業兩類。她認為體辦產業(即體育部門為創收和補助體育事業發展而開展的生產主體產業以外)的某些內容與體育相關產業類有所重復,所以將體育相關產業類和與體育有關的其他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兩類歸為一類。盧元鎮根據體育產品類型將體育產業分為體育用品業(包括體育服裝業、體育建筑業、體育設施業、體育運動飲料業、體育科研儀器業)、體育服務業(包括競賽表演業、健身活動業、體育培訓教育業、體育信息咨詢業、體育空間服務業、體育會展業和體育養殖業);按照消費者的參與動機分為體育健身業和體育娛樂業;按照經營、集資方式分為體育彩票業、體育贊助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節目電視轉播業和體育經紀人業等。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體育產業的這種劃分,都是一種靜態的劃分。任步攀等學者認為,從體育運動市場開發、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這個視角,對體育產業可以進行動態量性劃分: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輔助產業。這種劃分是根據體育相關資源和體育產業結構內部規律進行的,為體育產業有重點、分先后、有步驟和合理利用體育資源等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值得學者們探討和借鑒。
從2003年國家統計局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門出臺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這兩份文件中可以看出,體育產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更快更寬泛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體育產業的分類可能還有更多的觀點,值得今后不斷探討。
3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3.1規模大、產值高
在美國、英國、意大利及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他們的體育產業門類非常廣,像美國體育產業的門類達到19個之多。所以該國體育產業20世紀80年代的總產值就超過600億美元,2004年達到1786億美元,這一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37%,居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第22位,成為四大產業之一(石油、汽車、鋼鐵和體育產業)。這些國家體育產業國民產值一般占到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3%,行業站位擠入前20名。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產業地位越來越高。
3.2產業遵循“消費決定論”
發達國家體育產業是一個復合結構,既包括與體育相關的物質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也包括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他們強調體育消費決定體育市場,體育市場決定體育產業。從政府到體育企業都非常重視啟動體育消費,拓展體育消費領域。
3.3產業發展重點有所側重、有所區別
意大利以“足球產業”為主,法國和韓國以健身娛樂業為主,日本和德國以體育用品業為主,瑞士則結合自身的情況重點發展登山、滑雪等體育旅游業。3.4解決就業,帶動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
體育產業是個龐大的經濟部門。如美國有近百萬各種職業運動員,從事與體育產業有關的人員達數百萬人,而業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達1.8億,美國的“三大球”——棒球、橄欖球和籃球,每年吸引了數以億計的愛好者觀看參與。我國香港的賽馬會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市民參與,其下注額為1000多億港元,平均每人2.3億港元,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牽動了億萬人心,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2003年的統計,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為87.6萬個,相當于整個英國化工和人造纖維工業的就業人數,超過煤礦、農業和汽車零件制造業的就業人數。
由以上可見,體育產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的國情與西方存在明顯差異。西方是自由經濟,產品和勞務的產值是按用途種類直接在其賬戶上反映,我國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的是部門經濟,由此產生了體育產業中的“體育”,究竟是指體育部門,還是指體育行業,還是指體育需求,還有待研究。
4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對策
4.1需要研究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相關理論體系
三次產業結構劃分的初衷是為了發展經濟、發展產業和發展包括體育在內的其它事業。如果影響了經濟、產業和事業的發展,這種劃分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我國體育產業屬于勞務的第三產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將隨之發生變化,所以在研究我國體育產業的相關理論時應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現實性與歷史性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需要相協調的思維方法,從符合我國的國情需要出發。
4.2需要明確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化水平不高,其規模、結構和層次都沒有達到一個完美成熟的產業部門的水平,體育的經濟功能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有賴于體育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培育市場就應該從影響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來做文章,只有這樣,才能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育資源,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F階段我國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眾的閑暇時間增多,對體育產品(勞務)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把一些群眾基礎好、易于形成市場需求的體育產品推向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由之路。體育不應該只是消耗國家資源的部門,集刻苦、拼搏、藝術健身與振奮民族精神于一體的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在體育產業起步階段,應形成“放水養魚”的市場氛圍。但開發、培育體育市場,并不等于放松對體育市場的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經濟行為都應當在法律的軌道上運行。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培育體育市場與管理體育市場并舉的方針,邊培育邊管理,在培育中加強管理,在管理中積極培育。隨著體育產業的開發和體育市場的逐步形成,對體育產業政策和市場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政策性支持。國家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②大力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體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③投資體制方面,應該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的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④要積極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⑤要加強體育經濟理論研究,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的體育產業人才,滿足體育產業經營不斷發展的需要。⑥加快體育的職業化進程,這是體育產業化的必經之路。一是組織者必須是企事業單位如俱樂部等,二是運動員是商品,即運動員可以向其他實戰要素一樣自由流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提高體育部門的經營效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太高,不可能對所有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辦法是找準突破口,由點及面,通過培育若干個有影響的體育項目的市場,刺激對體育的需求,進而擴大到其他項目,形成體育的產業化格局。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體育運動,關心體育事業,體育一定會成為新世紀我國重要的產業部門。
參考文獻
1鮑明曉.對我國體育產業熱點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1999(7)
2張巖.體育產業辨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5(2)
3韓丹.“產業”與“體育產業”辨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2)
4鮑明曉.體育產業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體育科研,2005(4)
5楊年松.論體育產業之界定[J].體育學院學報,2002(1)
6叢湖平.體育產業若干界說的辨析及相關問題的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1(12)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通過對東西部地區乃至國外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發現,中國西部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相當落后。本文的研究對象以西部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本文通過大量搜集、鑒別、整理和分析國內外有關體育產業的大量文獻資料,同時結合社會學、經濟學、新聞學等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分析和比較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尤指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2.2.2邏輯推理法:通過獲得的大量二手文獻資料,經過對比,推理,得出相關、合理的結論,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西部地區發展體育產業的劣勢
3.1.1西部地區體育事業發展長期處于封閉狀態,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挖掘,尤其受西方體育文化的影響,體育項目多以西方體育項目為主。我們非但沒有發展好自己的體育文化,而且很多民族體育項目也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
3.1.2體育產業及消費等觀念滯后,體育是具有產業性的社會公益事業,觀念滯后.思想上依賴政府,對體育項目的經營沿襲計劃經濟行政管理的辦法,因循守舊,欠缺整體觀念和改革創新意識,機構人員不健全.缺乏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管理隊伍。
3.1.3經濟落后的客觀現實強力制約了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眾所周知,西部地區,尤其以貴州,云南的經濟更為落后,這種現實條件大大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3.2西部地區發展體育產業的優勢
3.2.1發展特色的民族體育產業項目。具有西部地區特色的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是體育產業化的創新方向和特色所在,也是西部地區特色經濟的重要支撐。民族體育項目近幾年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發展相對上了一個臺階。在西部地區的很多高校,民族體育項目的影子隨處可見。
3.2.2天然獨特的地理環境是發展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無可比擬的資源。西部地區的經濟落后是現實,然而,它的自然風情卻是獨具一格,別具匠心。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證明:體育產業不僅直接為國民經濟創造實際效益,而且會拉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這種雙重功能將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明顯并充滿生機和活力[2]。發展體育產業,培體育好市場是關鍵.對體育市場的管理也要注重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拓展體育產業新領域,不要只是停留在依靠現有條件的小范圍上,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升質量.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增強財力”為市場導向,注重產品的研究和市場的開發.鞏固和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旅游業的發展是西部地區的一大經濟支柱。
3.2.3西部大開發之風,促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自從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西部的變化日新月異,衣食住行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發展是前提,我們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發展體育產業。西部大開發是我國一項持續性的大項目,是長期的戰略發展計劃。西部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可借助西部大開發之風,大踏步向前邁進。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發展落后,與發達地區差距懸殊。從我國大范圍來講,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同中國經濟發展一樣都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態勢。通過大量的數據表明:我國體育產業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平衡。
4.1.2體育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明顯落后于發達地區。產業化的體制依托于市場化。市場化的本質特征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和手段。由于市場方式具有天然的集聚特性,同時傾向于將要素導向資本收益率高的領域。
4.1.3體育產業化意識淡薄,在發展體育事業時很大程度上處于被動地位。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科學的消費方式,一切以發展體育產業為目標的經營活動都必須以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為最高目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然而,這種產業化的意識似乎在西部地區沒有太多的體現或體現不夠深刻。
4.2建議
4.2.1大力發展和推廣民族體育項目,創建具有西部特色的傳統民族體育產業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是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它與各個民族的地理環境,人文風情等民族習俗緊密相關。民族體育項目對體育設施要求較低,換句話說,體育產業化成本較低,同時,民族體育項目的觀賞性很強,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又因產業化成本低而適合西部地區開發的特點。因此,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是西部地區發展體育產業化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