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2 06:01:4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學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數學教學中,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合理的進行整合,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F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相整合的幾點思考總結如下:
一、整合――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所謂“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技術手段得到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充實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整合,不是簡單的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想疊加,不是僅僅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將信息技術真正的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交互化;學習環境的時代化,全球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是對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習的空間,打開學生學習的閘門。傳統的課堂教學正向著數學活動課的形式轉變。教學中只有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出發,采用多種形式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在活動中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常常聽到許多同學說,不喜歡數學,所以學不好。為什么許多的孩子對數學缺少興趣呢?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 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學一章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的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關長度,質量和時間的數據信息,可以用例子來說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學生帶回教室的數據有一頭大象有多重,閏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間的距離是多少、、、。通過搜集材料,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無處不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認識了各種的長度,面積,重量,時間的單位。通過小組交流合作,不僅很快的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增強了生活知識,在生活中感受了數學的魅力。
三、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备鶕睦韺W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識間的聯系,引起興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原來有5只雞,又來了9只雞。學生在觀察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表示的意義。引出“合并”。多媒體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形象生動,學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優點,但在整合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必須注意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材的貼近。需與教材的科學性相結合,切忌粗造濫制,牽強附會,為電教而電教而撇開為教材內容服務的目的。只有鉆研教材,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的重點難點,了解傳統的教學缺少什么(或者說要補充什么),設身處地從教學實際出發,表現手法和形式上也要嚴謹周密,緊扣教學目標,避免讓學生產生錯誤理解。在使用現代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時,必須是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內容上運用信息媒體,那只能是費時費力。
2.信息技術不能替代某些教學媒體而統一于課堂。現代信息技術固然有其無比優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體,比如在一些量與計量的教學中,顯然不如用尺子度量來體會長度,用手掂來體會質量,觀察實物鐘表來認識時間更具有實效性
3.用多媒體教學,不要丟了課堂板書。板書不是無情物,學生通過老師的板書了解老師的情感,把握教材內容。并且,板書比較的直觀,且能傳遞板書本身以外的較多信息。還可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
一、通過讀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在小學階段,數學和語文是絕對的主科,是小學生學好其他各個學科的基礎,可謂是基礎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度地強調了這兩個學科的專業化,使彼此孤立起來,相互之間缺少融合的時候。而這兩者是有客觀上的聯系的,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需要朗讀和閱讀,豈不知,這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對于數學更是如此。數學中也存在“讀”的問題,那就是讀圖和讀題。因為沒有弄清題意,或者沒有準確地把握題目的要求而做題失誤的事屢見不鮮,甚至都已經習以為常。這是個不正常的現象。數學教師必須在學生的數學閱讀上多用心,注意到這個問題,并對學生加強相應的鍛煉才能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閱讀對于各個學科的解題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更是如此,沒有閱讀就沒有數學。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抓住題意,對于數學成績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通過數學思維的練習也能幫助學生懂得語言和閱讀的條理性,對于他們的語言也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在教學生認識體積的一節中,可以讓學生閱讀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看到瓶子里有水,可是它的嘴巴夠不到水面。水在瓶子的底部,上面有很大的空間,怎么辦呢?聰明的烏鴉有辦法,它銜來一粒又一粒的小石子投到瓶子里去,小石子占據了水的位置,水面漸漸地升了上來,烏鴉最后喝到了水。這個故事比較形象,也體現了一個小生靈的聰明,對于學生理解水的體積具有直觀的教學效果。小學生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以語文的閱讀為前提,可以嘗試讓學生把語文和數學都當做閱讀材料來進行練習。
二、通過說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還要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因為語言是人思維的表現形式。很多時候學生的語言表達非常欠缺,不夠流暢,這樣的現象表現在男生身上的時候多,我認為這是他們的思維快于語言的原因造成的。他們的語言還不足以表達他們快速的思維,這就容易造成學生表達結巴不流暢。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是辯證的,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思維的表征,反過來,通過對語言的練習也能幫助學生鍛煉思維,促進思維更具有條理性。學生能夠背出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這是一件比較普通的事情,如果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個概念的內涵,那就在難度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學生需要對數學概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把握,還要有足夠的想象力,能夠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某一概念的大概形式。
另外,在敘述這些數學概念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語言簡潔、表達準確的習慣。例如,在教“0的認識”的時候,我就嘗試讓學生先描述出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雖然這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看上去也非常簡單,但對于剛接觸數學概念的小學生來說也顯得非常抽象。學生要么描述不出,要么難以表達清楚。我為學生展示了五幅簡筆畫,在第一幅上,水中有四只鴨子;而第二幅則有三只,第三幅有兩只鴨子,第四幅水中有一只鴨子,而第五幅則只有水。我讓學生看圖說話,用具體的實物來幫助他們形成對數目的概念。學生在口頭描述中也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0”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之后,可以讓學生用比較準確的話去描述其他事物的“0”。
三、通過其他語文手段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摘要:
隨著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是擺在現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F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素質教育真正地貫穿到教學中。當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成為關鍵的部分。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一些對策,希望能給相關教師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課堂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前提下,現在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普遍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素質教育尤其重要,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發揮學生的作用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一定的要求,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每一堂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概述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素質教育,通常是指,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在數學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的表現。通常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等方面。
(二)小學數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和地位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小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保障,是提高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前提??梢哉f,在小學數學階段,主要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另外,小學數學和實際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數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數學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關鍵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梢杂^察數學中存在的現象以及出現的規律,找到問題的所在,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抓住學生對學科的特點就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開發他們智力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一)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參與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教師能夠轉變教學思想,真正地還學生一個課堂,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就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能阻礙學生對問題的參與,當他們回答問題時,應該給予積極的答復,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感受。并且,教師還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應該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主體作用。要想讓學生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并在課后能夠進行教學延伸。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發揮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習方法正確,就可以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并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于贊許,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教師的設計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應該能為學生的思維性學習找到比較好的出發點。從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中,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不同思維,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性的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改進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學習標準通常都是以分數來論高低的,教師在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也給小學數學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評價,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的素質教育,給予學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學生,都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訓練??梢哉f,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不能只從單一的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而是應該轉變學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這樣的發展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以分數作為標準,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師,課堂語言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教師的課堂語言對學生起著正面的示范、引導作用,學生往往會以教師的話作為唯一正確的答案,有時甚至終身難忘。我們也經常聽到學生會這樣說:“某某老師就是這樣說的。”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慎言”,因為你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學生心中播下一粒種子。這也就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錘煉課堂語言。
一、 語言的科學性
也許很多教師會認為自己的課堂語言缺乏一些藝術性,但不至于不科學,在語言上不會犯科學性的錯誤。而實際上,往往由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不夠,分析不透,以及在專業知識上的缺失,就會帶來語言的不科學性。
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教師都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而操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錯誤或在操作上的誤差導致探索結果離圓周率相去甚遠。此時,我們教師往往會以這樣的話引導學生:“由于我們測量的不精確,因此得不到3.1415926……。”試問:再精確的測量、計算就能得到3.1415926……嗎?測量出圓的的周長、直徑均為有理數,兩個有理數相除是不會得到無理數的。而這里的操作活動應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體驗探索的過程。
二、 語言的規范性
教材是有眾多專家精心編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們去揣摩、推敲、領悟。而數學教師往往不注意這些細小的語言表述,帶來教師課堂上語言的不規范。
如:《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教材中表述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會計畢業論文范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會表述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與“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一樣嗎?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個整數、小數、分數等,而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僅僅指的是擴大1倍、2倍、3倍……顯然,由于教師的數學語言不規范,使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涵發生了改變。
三、 語言的邏輯性
數學學科知識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嚴密性。數學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間的聯系和區別,注重數學知識和自身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如:《三角形的認識》中,“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這句話,有的教師習慣將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從邏輯上說既是三角形,不論哪兩條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學生一起探討“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時,語言必須表述成: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長度。這里的“任意”二字卻不可省,從邏輯上說,此時僅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這三根小棒也才能夠圍成一個三角形。
四、 語言的嚴謹性
細節決定成敗,課堂教學的語言細節也是如此,作為教師更要精雕細琢自己在課堂教學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注意語言的嚴謹。
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執教《圓柱的體積》一課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在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之后,執教教師追問學生:“要計算一個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必須要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此時教師滿意的點了點頭,對這名學生投去贊許的目光。殊不知,教師的提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斷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提問無疑告訴學生:自古華山一條道!要計算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是兩個必要條件。要計算圓柱的體積,難道真的必須要知道底面積和高這兩個條件嗎?在圓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個長方體后,只要把長方體橫下來放,我們就會發現:圓柱的體積在計算時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
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準確研讀教材,正確把握知識之間的錯綜聯系,努力錘煉課堂教學語言,才能在靈動的課堂上盡情的歡唱。
8月開始按照市教育局下發的“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意見,全市各小學數學學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研究,到現在兩年多了。在這兩年當中,各學校依據方案擬定計劃邊摸索邊實驗,逐步形成了多種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進一步深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全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研員在充分回顧、調研的基礎上,現對我市小學數學“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情況做如下階段總結:
一、教師方面
1、教師教學觀念得到轉變。
實驗初期,我們的重點實驗學校紛紛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對“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數學課堂教學理論與方案進行了重點學習,在學習中,我們首先強調教師自學。自學中,實驗教師常以多讀、多看、多思、多想、多集體研修為主。多讀、多看關于數學主體性學習和有效課堂教學課題的書籍,豐富課題研究的理論知識,借鑒“他山”經驗,使自己在研究中少走彎路;多思、多想就是將所學、所記反復研究、剖析、研磨其中的內涵,豐厚自身的底蘊。使教師對課題的研究背景及發展現狀,從課題內涵、研究方法及具體實施策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認知。多集體研修就是加大集體備課的力度,力求集體備課常態化。從而使實驗教師在自學中成長。為課題實施打下理論基礎。接著我們確定實驗學校,各校確定了實驗教師和實驗班級。結合我們之前學習杜郎口的教學模式及小學生的特點,各?;旧隙即_定了適合自己學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流程,依據課標深挖教材積極大膽的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驗研究。邊實驗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
實驗中教師對知識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普遍認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即知識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從教師課堂中看到,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用探究、討論、實驗、猜測、游戲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主動認知、主動建構,獲得充分發展。教師不再僅僅把教會學生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是在教學目標中融入“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索發現中掌握知識”、“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同樣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內容。
教師把學生看作數學學習的主人。調研座談中教師談到: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不應是只發揮“耳朵”的作用,而應該是多種“器官”參與數學活動。也就是說學生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發揮,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陶冶,個性得以發展。
教師普遍認為:教學是對話與知識的建構活動,沒有與學生溝通的教學是不可想象的。從調研的課堂中不難看到,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和諧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誠互動的,是共同探究知識的“學習共同體”。
2、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到轉變。
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傳統課堂教師為主角,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設計以開放性的問題或開放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活動有了廣闊的空間,充足的時間進行主體性學習,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換。課堂上,我們的老師能組織學生發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能組織、營造和保持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能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激活進行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讓學生始終處在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等。調研中,經??吹浇處熢趯W生討論時走下講臺,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讓學生在討論中思考,積極互動,在合作中交流各抒己見,課堂上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創設“互動生成”的教學環境這一理念在部分課堂得到體現。教師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課堂上師生互動多,學生表述多。把師生活動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立起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交往的關系。具體的說,就是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的活動。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的過程?!盎印辈粌H是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全體或小組),還包括學生個體和群體,小組之間的教學活動。例如:實驗一小,實驗二小課堂教學按照先通過看書自學完成學案,再小組交流統一觀點,然后展示匯報暴露問題。學生質疑,教師適時點撥,最后當堂檢測這幾個環節進行。實驗教師按照這個教學模式輪流上教研課,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斷改革,不斷探索,使得課堂日漸成熟。為了更好地實施這一課堂教學,我們規定在學案中必須要有的環節,如一小,四小是這樣設定的:復習導入---學習目標---典型例題---復習鞏固---當堂檢測,在此基礎上實驗教師每人嚴格按學案要求執教了一節研討課,從學案導學實施的情況來看,學案導學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益,也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當然,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有些課不適合用學案教學,比如概念比較多的課,再比如一些結論需要孩子實驗觀察才能得出結果的課,對這種課,我們可以激趣導入,探究環節丟給孩子效果會更好。
每個學期,重點實驗學校都要搞一到兩次教研活動,先是學年內教研,然后選出一兩節好課,學年教師集體備課、試講、修改后上公開課,效果很好。教師現在看課也把目光由教師轉到了孩子身上,一節好課不是看你教師表現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學生,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在這次教學改革中,也涌現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教師,如三小張麗,一小的李麗、八小韓麗、六小趙惠敏、十小王卓琳、實驗一小的趙紅梅、徐金、四小的鄭英愛、鄭成淑、崔銀順等。很多老師都從課堂中看到了這些老師平時教學中對孩子的培養和鍛煉,孩子的機敏和睿智其實也閃現了教師的影子。全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研氛圍更濃了。
3、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實驗中我們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學觀念得到更新,教學水平逐日提高。我們的意識理念逐步向新課程靠攏,實驗老師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強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科學、認真地反思自己的每一節課,能在教學過程中處處體現學生的自學學習、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不少教師的課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在研究過程中,實驗教師的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促進了自身的專業化成長。
二、學生方面
1、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兩年的實驗下來,改變了老師們講授式與問答式教學,大力倡導主體性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學習數學。改變了以往對學生的學習僅限于教室的狹隘認識,由單純的課堂教學向課外開放,將數學的學習延伸到更廣泛的實踐應用范圍?;窘⒘艘詫W生的發展為目標,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能較多采用探究學習、體驗學習、交往學習、創新學習等多種活動方式,從多方面滿足學習者的發展需要。從而改變了以傳授和灌輸為主要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特別是交往合作學習方式受到學生特別的喜愛和歡迎,在這種活動方式中產生了教與學共同成功的共鳴效應。一些成績不很理想、行為習慣不很規范的學生在座談會時這樣說:“原來是老師講,我們聽。有發言的機會和有受表揚的機會的,都是成績好的同學。如果按老師規定的小組進行討論,我們只能被好學生管著,聽他們發言,服從他們的答案?,F在我們自找伙伴學習,相互間沒有嫌棄,也不需要服從,讓我們有了在小組里自主發言和在大組里匯報的機會,我們就有興趣學,愿意動腦思考,愿意向別人學習,有競爭的愿望了。有時我們找老師做伙伴,就得到了老師面對面的幫助,我們就得到更快的進步了”。
(1)、合作討論,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實驗中我們的實驗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感到自己與他人不同,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學生的智慧潛能。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我們把各個學校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人數定為4──6人,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并且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合作學習中組內每個人都發揮的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有效培養了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2)、合作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數學課堂練習多數是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實驗中我們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似懂非懂,這時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并不強,實驗教師門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讓學生較為理想的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3)、合作評價,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主要表現為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對權威不盲從,不人云亦云。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經常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改正錯誤。例如:“簡便計算25×104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也有同學利用乘法結合律進行計算:原式=25×(4×26)=25×4×26=2600。學生在小組評價中,有以下幾種看法:
(1)前一種算法比較容易想出來,但計算時有些麻煩。
(2)后一種算法不容易看出來,但只要能分解開,計算是比較簡便的。
(3)兩種算法都可以,只是所運用運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選用。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明確了各種算法的理論依據,而且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鍛煉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它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用。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元認知能力。
2、學生學習習慣的有所轉變。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實驗的過程我們的學生在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學生善于合作的習慣,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學生復習鞏固的習慣,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盡管”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已逐步為教師所接受,但要真正把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上,還面臨許多具體的問題,表現在課堂上仍有許多不理想的做法和急待解決的問題。
三、課堂教學改革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1、老師教學觀念問題。個別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從根本上轉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課堂形式表面上是變了,但實際上平時教學中教師仍起著主導作用,以講為主。到公開課反而上得四不像,學生表達不出來,發現不了問題,教師又不敢講,整個一個夾生課堂。
2、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小組長缺乏組織和領導能力,在課堂交流中仍由少數優等生占領著,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精力集中,專門找其他孩子發言中的漏洞,而那些反應慢的孩子對于突發問題的處理能力顯然沒那么強,理解不夠透徹。小組同學沒有真正統一觀點,很多問題該在小組內解決的解決不了,小組學習就失去了意義。由于缺乏相應的獎勵機制,有的小組只關注自己組的發言情況,其他組的活動和自己沒關系。教師對于孩子和課堂的評價還顯得比較籠統,沒有從更高的角度引導孩子往什么樣的方向發展。
3、教師備課問題。我們在對我市小學數學部分教師的備課狀況進行剖析,發現目前教師的備課存在如下幾個誤區,需要認真反思。
(1)、重形式輕實效。備課與書寫教案所耗費的精力比例失調,即20%的精力用于鉆研教材,了解學生,80%的'精力用于盲目書寫教案。
(2)、重教法輕學法。教學過程呈對話式,設問過于密集,牽引痕跡重,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3)、大量超前備課或課后補教案,為應付檢查做無效勞動。
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相對穩定,教師受陳舊、落后、過時的傳統教學思想弊端的束縛;二是過于依賴教案;三是管理上的某些”常規“要求(如統一的教案格式,以教案的詳略、字跡工整與否、數量多少論優劣等),使教師不得不在有限時間內靠抄教案來應付檢查。
四、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
1、進一步加強新課程理念和學科專業操作技能的培訓,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業務能力、教學能力。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相信孩子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舍得放手,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對教學中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必須將,還要講懂講透。
2、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多加專研:
(1)、課堂中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孩子們敢說、敢想、敢做。課堂中不懂就問,有不同想法就說,有不同做法就動手操作演示給同學們看。教師從設計教案始起,就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設計啟發性、開放性和可合作性的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合作精神。教師應給學生的合作研討學習留出充分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在合作中有較充分的發言機會和時間,使他們都能在合作群體中擔當起應盡職責,逐漸體會到群體合作的氛圍中學習的樂趣與收獲。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自身的素質,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2)、重視學生間的合作研討學習,并不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始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熱情的設計者和引導者。無論有組織的合作研討中,還是在日常學習交流中,教師都要牢記自己的引導者的責任,努力克服盲目的、無意義的教學行為。
(3)強調小組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針對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點,教師應常教給訓練和提供學生使用合作研討學習的方法。例如:如何傾聽,如何歸納問題,如何發表自己的觀點,如何質疑,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并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4)教給合作研討的方法,提高合作研討的質量,在合作研討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來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研討學習。教師要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地加以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的合作研討的風氣和習慣。
(5)、在合作評價時,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教師在逐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會三聽,一是要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要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很多孩子們的質疑能力需要提升。很多孩子質疑還只是停留在挑對方語言邏輯上的毛病或聲音的問題,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要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太糾結于表達的方式。
3、改進備課的方式
(1)、加強校本教研的力度,開展具有實效性的集體備課活動。
(2)、深入了解學生,找準教學的起點。
(3)、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研讀,教材編者意圖的分析,重視學科資源的開發。認真解讀新版《課程標準》(特別是增加和刪掉的內容)和教材,及時把握對數學學科的整體要求和每學期、每單元、每課時的具體要求,把握住學科特點和知識體系。加強練習課、講評課、復習課等課型的教研,認真備好這類課型的教學設計。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開設數學學科是不能完全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換句話說開設活動課能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對于數學活動課程的開設,有的老師擔心,學生的負擔本來就很重,再加一門活動課,不是更重了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設立數學活動課不是增加一門新的學科課程,而是將數學學習中難以有效進行的一些內容通過活動課來完成。實踐證明,以主題形式設計的學習內容,和以小組、個人等形式為主的教學組織,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從筆者曾參加過的數學活動課來看,學生對數學活動課不僅沒有負擔感,而且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他們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交流信息,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聯想創新,能輕松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結合農村地方特點,探索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開展數學活動課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雖然已經認識到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重要意義,但要設計好小學數學活動課,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必須選擇好活動內容及形式,做到精選內容、形式恰當。其中內容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如測建筑物的高、河流的寬,街頭設獎游戲蘊涵的概率知識以及趣味數學等。應該說可選的內容較多,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要因校、因時、因人、因地、因題而定。而農村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形式也應根據設計活動課的目標、主題、特點不同而選擇適當的方法,筆者認為常見的活動課有以下幾種類型:
1、現象探索課:對日常生活中蘊涵的數與形的現象,通過老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活動,探索其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的規律,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方法,解釋或解決這一現象。它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提高有重要的幫助。
2、故事活動課:結合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通過故事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歷史、數學知識,增長知識,激發學生熱情。數學故事由老師和學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師講,也可由學生自己講。它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3、游藝活動課:這是以文藝和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數學活動課。通過文藝演出和游戲活動,使學生在玩中樂、樂中學,可以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數學游戲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種極好的益智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文藝、游戲活動形式很多,如表演數學相聲、游戲小品,玩數學撲克牌,猜數學謎語,開設數學診所、數學樂園等。
4、實踐操作課:即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動手操作的活動課,指導學生制作學習用具或操作學習用具,進行實際測量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體操作活動,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數學寫作課:即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學習小論文的活動課。撰寫的小論文包括學習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定理的應用、解題方法的總結等,它能加深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發揮他們的才能,增強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另外還可舉辦數學講座、數學競賽、數學閱讀等活動課。
在數學活動課中切合實際地選定內容和形式,是完成數學活動課目標的關鍵,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合作、學會發現、學會創造,甚至可以從活動中了解到社會生產的需求和變革,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三、在各環節加強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學習、探索、研究和管理,確保數學活動課的教學質量。
有了對數學活動課的正確認識,明確了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常見內容和方式,還應在開展數學活動課的各個環節中加強探索、管理,使數學活動課的開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制定好活動課的教學計劃,并認真貫徹執行。每學期初,教研組和老師應在認真研究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活動課程的目的、內容、時間和形式。在開展中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學計劃,避免隨意性及應付思想等。當然,等有經驗后,可在一年級時就制訂好小學六年的數學活動課計劃。
2、認真進行課前準備。準備工作可由教師和學生分頭進行。教師應根據活動課計劃寫出活動課教案,根據活動課內容,結合教材,認真分析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選擇恰當的方法,設計活動程序,還要考慮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準備好對策。
3、精心組織教學過程。與學科教學過程一樣,活動課教學過程中,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但其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體現在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的教師的“導演”中。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組織才能和高超的“導”的藝術,對教師的素質、責任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2、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的研究現狀
在眾多開展多元智能理論研究的課題中,進行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改革嘗試的還鮮有人為。
(2)課題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是對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多元智能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同時是對生活教育理論的充實。因此,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新的《數學課程標準》10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驗。
荷蘭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名言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道出了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新課標的理念,數學教學應該與孩子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做到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數學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的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中的學習問題,最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實踐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有利于帶動教師業務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論是1個開放的、不斷生成中的理論,開展這樣的研究,必然會使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獲益匪淺。因為,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更新知識結構,善于學習、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學動態。其次,教師應具備全能意識與技能,創設能鼓勵各種智能發展的學習環境,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因為教學中教師的身教最有說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則,教師之間必須加強團隊合作。多元智能教學需要多元化教學技能,而教師個體能力畢竟有限,很難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觀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方案,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同時,研究有利于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研究中教師必將帶來全新的課堂,實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構建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驗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學生能主動地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切實體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讓學生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切實體驗到數學能應用于生活;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在是實踐上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學生的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的數學學習環境都具有重要的積極現實意義。
3、課題研究的范圍和基本內容:
1、研究范圍的界定:
研究對象:實驗小學56年級
概念界定:
數學生活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研究的基本內容:
1。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同的智能強項及學習數學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與代數。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幾部分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前向生活開放,在課上如何再現生活,在課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構建適合實驗小學高年級學生實際的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認真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學習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論、《數學課程標準》等1些相關理論或文件精神,摘錄對課題研究有借鑒的指導作用的理論知識,供學習和研究借鑒,做好資料的收集和存檔工作。
2、問卷調查法:在實施課題階段,對被實施此課題之前的本校的56年級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用以了解學生的數學發展現狀與不同學生的智能強項,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策略與手段。
3、行動研究法:結合教學實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勤于將自己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
4、個案分析法:重視對典型學生學習狀況的跟蹤分析,從中尋找課題研究進展的突破口。
5、經驗總結法.
5、研究假設和理論依據:
1、研究假設:通過研究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同的智能強項及學習數學的水平,營造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生活的數學與數學的生活,溝通數學解題方法與生活問題解決策略之間的聯系.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搭建平臺,讓每個學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并且成就積極的自我.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數學課程理論、教育理論
6、研究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有:
1.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組織有關教師對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論證。
3.做好對課題人員的培訓工作,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學習,收集理論依據,以保障課題的順利開展。
本階段是實驗工作的關鍵階段,必須認真組織實施,抓好每1個環節,這個階段收集到的資料和得到的結論,對整個實驗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有:
1.搜集材料,設計出針對高年級學生實際情況調查的智能光譜問卷
2.實施調查研究,對調查和測量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分類統計,比較、尋找原因,提出教育設想,撰寫各個子課題報告。
3、課題組成員分別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研究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數與代數。實踐應用與 解決問題4部分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前向生活開放,在課上如何再現生活,在課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構建適合實驗小學高年級學生實際的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
4、組織課題組有關成員進行課題研究的再次論述。
5、做好課題階段小結,每學期1次,根據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課題實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關課題研究的資料(個案、論文、學生成長追蹤記錄、家長學校教學情況等)。
3、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成果論證
4、成果推廣。
7、成果的形式和課題組成員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課題中期:完成《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論文
最終成果:《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小學高年級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2、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負責人:王玉玲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經擔任過國家級105重點課題的子課題研究任務和市級課題的研究。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趙鳳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學數學。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部分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前向生活開放,在課上如何再現生活,在課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蘇惠賢、劉素豐、王恩瑞:研究在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部分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前向生活開放,在課上如何再現生活,在課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1.學校領導班子對本課題的研究非常重視,通過必要的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