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22:14:29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管理學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忽略了金融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足夠了解和熟悉常見金融實務,具備初步投資和理財的基本技能。但是,對于金融類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實務類課程和基礎課程也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實務類課程的開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基礎知識,但金融基礎課程的開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教師將金融實務類課程作為教學重點,忽略了金融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實務類課程中出現聽不懂或難以理解的現象,尤其是金融實務的操作原理及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因素等,在這樣的條件下,是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的。
(二)不重視實驗和實踐教學
面對社會發展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強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和實踐教學對培養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必須注重實驗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據調查顯示,學校開設的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和實踐教學課程較少,一般每周課時僅為二節,在這種條件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交易的操作原理和技巧,往往教師只能通過一些案例來講解。然而,在日新月異的社會金融下,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僅僅通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靜態的案例分析,學生是難以掌握金融交易的基本技能的。
二、加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提高金融實務課程的比率
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金融理論課程的開展,有利于讓學生掌握扎實的金融理論,為金融管理專業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為了實現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目標要求,僅僅開展金融理論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加強金融實務課程的學習,提高金融實務課程的比率,在學生基本掌握貨幣、國際金融學、保險概論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上對證券投資分析、外匯交易及金融理財等實務類課程的學習。根據經濟管理類的具體專業開設金融實務課程,如對于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可以增加外匯交易、保險實務等課時;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增加金融理財、證券投資等課時,合理設置課程及課時,以保證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二)注重實驗和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
在社會金融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金融發展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金融交易形式逐漸多樣化,交易流程也變得更加復雜,尤其是各種金融衍生出的新產品;二是金融在居民生活中的滲透程度日益增強,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面對金融的不斷發展,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僅僅采用傳統的金融課程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難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新心的金融業務。為此,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應加強金融理論課程的學習,尤其是金融基礎課程的教學,在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金融實驗和實踐教學,適當提高實踐課程和實驗課程的比率,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對于實驗課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學校應假期那個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在現代化時代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工作中常見的金融交易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虛擬交易,使學生對金融的常見知識有深入地了解。
(三)構建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科研”互動機制
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教學-科研”互動機制,從教學、科研、教學與科研等三個方面下手:在教學方面,適當調整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改變現行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研興趣;在科研方面,加大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注重經濟管理專業教師引進,建立科研平臺,以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學與科研方面,應形成完善的教學與科研考核評價體系,將年度考核體系融入到教學與科研考核評價體系中,充分發揮師資的力量,以保證經濟管理專業的正常開展。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經濟管理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外出學習考察活動,借鑒外校豐富教師的經驗,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通過自身的學習,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
三、總結
通過做學生和教師的多年體驗,筆者認為,“滿堂灌”、“填鴨式”等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弊端。
1.只顧教師講,不顧學生學。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注入教學方式講課的教師,都把自己當成太陽,站在三尺講臺之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淋漓盡致,對自己講的內容自我陶醉,從不顧及學生的感受,生教硬灌,跟學生沒有任何互動活動。不負責任的教師自負地認為,講不講是我教師的事,聽不聽是你學生的事,只要我努力講了,就盡到職責了。
2.方式單一,照本宣科。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講課,全是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更談不上創新。教師呆板地、照本宣科地讀、念、寫,學生一個勁地聽、記、抄。在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以后,課堂圍著教師預制的課件轉,以課件代講授,老師照著課件讀標題、念概念,學生跟著老師記要點、聽介紹。整節課下來,學生聽得頭大,記得手麻,一頭霧水,不知其然更不知所以然。
3.教師教得了無生氣,學生學得了無興趣。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等陳舊教學方式的教師講課,平鋪直敘,從理論到理論,不舉任何實例,更談不上全面聯系實際。教師講課缺乏激情,教得沒生氣,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學習沒有熱情,學得了無興趣,學習氛圍令人窒息,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二、教學方式變革中“教授”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必須變革傳統教學方式,因人制宜,實施現代教學方式,使教師創造性的“教”和學生創造性的“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和諧的“教與學的共同體”,通過師生間心靈對接、思想碰撞、意見交流、合作探討,實現知識互促共長和個性全面發展。20世紀80年代,從事大學教學工作后,筆者就把變革教學方式作為自己教學生涯的重要研究課題,持續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實踐和完善。在30多年講授本??啤⒑?、自考和企業培訓的《管理學》、《企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等課程及碩士研究生的《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的過程中,筆者主要踐行了以下5種現代教學方式。
1.啟發式?,F代教學方式理念關注知識的呈現方式,強調轉變“教”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為主動參與的方式。啟發式教學,特別強調教師講的藝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的案例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案例分析,運用口頭或多媒體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如筆者給企業管理干訓班講授“新產品開發原則”時,采用了三原則案例啟發式講法:第一項原則,利用資源開發原則。筆者舉例新密企業利用當地優勢礦藏資源進行水泥耐火材料新產品開發,創造經濟效益。第二項原則,滿足市場需求原則。筆者舉例鞏義企業克服原材料的困難,開發出了適應市場需要的蜂窩煤機。第三項原則,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原則。筆者舉例長葛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出了燴面、刀削面、冷面等多功能生產機,暢銷中原、西北和東北等地。筆者采用啟發式案例教學主要有三種做法:一是先舉實例后歸納理論;二是先介紹理論后舉例加以說明;三是邊講授理論知識,邊舉例加以說明。啟發式案例教學法使筆者教得得心應手,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寫得少、聽得多,理解透、記得牢。
2.參與式。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在參與中做到腦動、心動、身動、人人動。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自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在他動中發現不足、彌補不足。運用這種方式教學,筆者開始講授每門課程時,都先開展“你為什么要學習該課程”的討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習。如講授《管理學》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講授《企業管理》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企業管理”;講授《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時請同學們討論“你為什么要學習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等。當學生們爭先恐后發言參與討論后,筆者再引導他們統一到學習該課程的目的上來,并舉一些學習運用該課程理論與實踐比較好的校友或成功人士的實例,為他們樹立學習榜樣,激發他們進入角色有目的學習的積極性。如筆者在總結點評“你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時明確指出,同學們學習《管理學》就是將來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的需求,有選擇地當好行政、事業、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合格稱職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動力充足,再苦再累心也甜。
3.互動式?;邮浇虒W,是指通過師生及媒體等多邊的互動溝通,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師生、生生、多媒體及互聯網等之間的互動形式表明,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交流,讓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流、相互促進之中深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四種互動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一是課堂顯性互動。在前章講完、后章開課前,給學生布置思考討論題,下次上課前請學生先講,然后筆者再點評,接著再開始講課。這種使學生主動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聽課,比不帶問題無目的的聽課,效果好得多。二是課堂隱性互動。隱性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思維活動的交流,如專注、共鳴甚至眼神等情感的交流。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筆者非常重視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神來判斷其理解掌握的程度。如學生眼神專注且頻頻點頭,就表明他們理解掌握了;若學生眼神迷茫且不斷搖頭,就判定講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于是筆者轉換方式細講,直到得到他們肯定的行為回應為止。三是課余互動。在每次課前、課后和課間,筆者與學生交流學習知識、做人道德和做事原則。四是通過多媒體、郵箱和手機電話互動。只要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有問題咨詢,筆者都會通過多媒體、郵箱、電話、面對面答疑,幫學生排憂解難。
4.討論式。討論式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問題,通過各自發表意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除了在每學期開學和每章開講時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外,還在教學進程中,因材適時采用這種方式。如在講到美國管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時,為了使學生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層次需要有清晰準確的理解,筆者針對每層次需要都聯系實際進行舉例說明,并特別在上課前請學生們閱讀了馬加爵臨刑前寫的一封信,聯系馬斯洛的尊重需要出了“你看了這封信后有哪些感受或得到哪些啟示?”和“你應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歧視或尊重你的人?”思考討論題,上課時請學生們聯系“尊重需要”談感受和啟示。通過師生、生生討論交流,大家一致認為:馬加爵買電腦和打撲克為的是迎合歧視他的人,喪失了自尊,4位同學因為歧視不尊重馬加爵被殺。該事件給大家的啟示是:一定要尊重別人,否則有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自尊感恩的人;對待歧視你的人,你要拿出百倍勁頭,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取得佳績,使那些過去歧視過你的人對自己以往的不當行為感到愧疚。通過討論,學生們既加深了對馬斯洛尊重需要理論的認識,又堅定了做一個自尊和尊重別人的人的信念。
5.研究式。研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課程知識,通過自學、探究、研討和實踐,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系,共同得出結論,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基礎上“實踐創新”,目的是讓學生打破書本的局限,著力培養自己求異、求新的創新思維和敢疑、敢闖的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的研究式教學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每章課程講授結束后給學生出一道研究性課題,供學有余力且有興趣的學生研究;二是請本科生或研究生結合學習內容撰寫課程論文或研究性論文,筆者給予指導;三是結合教學進度,進行課程設計,撰寫個人和團隊課程設計報告。如在講完人力資源管理后,筆者安排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制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在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自己大學、創業、維持、退休各階段的奮斗目標及行動措施。又如在講完計劃職能后,筆者指導學生每班分成6個課題組,每組10人,進行6周的分工協作課程設計,結束時每個課題組交出一份完整的公司創業計劃書。
三、教學方式變革中“學習”方式的轉變
從學生角度看,現代教學方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掌握學習方法,獲取理論知識,鍛煉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時所采用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創新性,使學習方式由機械單一、僵化死板轉變為多種多樣、靈活高效的方式。在3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誘導學生逐漸形成了以下5種現代“學習”方式。
1.主動式學習?,F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變“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知”。這要求教師的引導要體現智慧性和藝術性,要把學生主觀為自己學和客觀為國家學有機結合起來。筆者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家長和老師,更不是僅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自己將來當好管理者,創造財富,振興中華,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們學習目的明確了,主動性也就高漲了,內在動力就變成了外在表現。
2.能動式學習。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動機需要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去激發、去培養,使學生在師生交往情境中,受到積極刺激,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需求欲望,形成學習動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角色扮演學習法”和“情境模擬學習法”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如在講到“激勵”問題時,筆者請同學們扮演總經理,請他們介紹如何采用“報酬獎勵激勵”、“需求目標激勵”等方式對員工進行激勵。又如筆者設置一種管理環境,請同學們扮演總經理來解決環境問題,在“集權式”、“民主式”等領導方式之間做出選擇,從而變被動學習為能動學習。
3.快樂式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快樂學習的根據。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運用興趣在學生和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啟發和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意學,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筆者為了保持課堂“教”的趣味性和“學”的興趣性,一是通過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性,使學生像聽故事一樣,在快快樂樂中增長知識。如講授管理理論產生形成過程時,筆者給學生們講了商界吳士宏奮斗成功的故事,同時闡述了他的經營理念就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又講了“打工妹”的故事,同時指出故事中的計件工資制起源于美國泰羅的《計件工資制》。二是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筆者從教學需要出發,制作課件,每一張幻燈片都載有與所講內容相匹配的圖片,在課堂上演示時,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形象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望,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開啟智慧,陶冶性情,快樂學習,使他們像看電影一樣,在愉悅中獲取知識。
4.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料,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提高能力。誘導探究式學習,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適合內容,有計劃地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去學習。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留置研究性課題、鼓勵撰寫論文和進行課程設計等三種研究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啟發引導學生逐漸掌握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如個人課程設計,使每個學生都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明確了人生各階段奮斗目標及行動規劃,對自己未來充滿了堅定信心和美好憧憬,學習增添了無限激情。又如通過團隊課程設計,各個實驗團隊都能分工合作,保質保量按計劃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分別撰寫出諸如“遠大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創業計劃書”、“綠色地球環??萍加邢薰緞摌I計劃書”等課程設計報告。這些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的課程設計,都具有非常強的探究性。
5.合作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是指師生資源共享,通過互相合作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方式下的教學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學生獲取的知識,既可是教科書提供的知識,又可是教師個人的知識,還可以是師生互動的知識,更可以是生生互動的知識。兩人行必有我師,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可以通過看書、上課、實驗、交談、做作業等多種形式進行合作式學習。學生在完成合作探究式課程設計后都發出感嘆:“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6.拓寬考試模式。針對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文科學生,僅僅一張考卷定乾坤的考試方法顯然是不太科學的,因為文科學生學習數學的目標決定了不能單純以解題的邏輯嚴謹性、方法的靈活性或題目的難度來考查學生的水平。針對這種特殊情況,首先,改革傳統的試卷內容??季砜梢杂酶拍畹乃枷氡磉_和計算的實際應用等比較適合文科學生的方式進行;其次,降低卷面成績的比例,適當增加讀書報告、專題論文、小組討論和簡單建模等考核形式。
四、結語
關鍵詞: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平臺;模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當前,新經濟、經濟全球化、管理科學化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手段的,這就要求我們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必須溶入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模型的模擬分析或過程模擬,對實際中的經濟管理類進行預測、分析和應用是理論應用于實踐之前來檢驗理論的最好手段。計算機實驗室配備相應的軟件能提供模擬真實條件下的經濟管理運行環境,這些模擬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比較及時、準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二、建設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
1.建立良好的實驗教學硬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的模擬環境多數是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因此需要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合理設計網絡,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
2.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教學軟件平臺
經濟管理類應用課程實驗教學是使用經濟管理類應用軟件和模擬軟件進行的,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硬件的建設,也要加大對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否則無法進行實驗教學,也很難充分發揮硬件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資源的浪費。在軟件平臺的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大實驗教學軟件的投入,用于購買一些比較成熟的實驗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實驗教學軟件,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在教改項目立項中給予資助。
3.建立全面的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1)建立實驗輔助教學環境。建立實驗教學網站,將備課程的實驗教學大綱、各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數據、操作手冊等放置在實驗教學網站上,方便學生實驗,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效率(2)建立開放實驗環境。首先建立實驗開放的環境,學生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計算機上進行實驗;其次,建立開放實驗的環境,設計一些選修實驗項目,業余開放實驗室,提供給有能力、感興趣的學生選做。(3)建立實驗管理環境。開發實驗教學的管理平臺,一方面加強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實驗內容的管理。(4)建立實驗考評環境。制訂各實驗教學課程及實驗項目的考評方法和標準,對學生實驗的效果進行全面、公正地考評。
三、構建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1.創建經濟管理實驗中的學習型組織
在經濟管理類實驗課程中創建的學習組織,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持續的共同學習,發揮個人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并與組織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教訓,使實驗效果更好。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應以教師為主。
建立經濟管理類實驗學習組織有以下幾個步驟:(1)由教師協調動員成立知識組織;(2)調動組織的能動性;(3)強調學習的可持續性;(4)加強學習的互動性;(5)建立交流制度。
2.建立用于知識交換的網絡平臺
建立知識與信息的共享網絡。主要有兩種:(1)物理網絡,(2)虛擬網絡。物理網絡主要是局域網的構建和互連網的接入。它是知識交流與共享的物理基礎。學生通過網絡完成電子商務實驗協調化操作,并利用網絡交流經驗教訓。虛擬網絡是指在學習型組織中,進行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進行分工協作,遇到問題相互幫助,取得成功知識分享的個體溝通網絡,是人的網絡。兩種網絡是建立知識管理為核心實驗教學體系必不可缺的。
3.集成知識管理工具與實驗工具
經濟管理類實驗工具包括網上交易系統、企業內部管理系統、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等幾個部分,基本可以涵蓋企業的絕大部分工作流程,滿足企業的絕大部分管理需求。但是軟件的全面性并不代表實驗的全面性,以前的教學體系中,應用大部分管理系統供學生操作,但實驗水平僅限于軟件的使用,處于一種靜態環境下。而實際工作中,企業所面對的市場環境卻是多變的,因此需要教師在實驗中假想設置不同變化的市場環境,為系統填充實驗用數據,使系統運行于動態的環境中。
四、加強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的設計
1.從教學理念上,提高實驗教學在經濟管理類專業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管理類專業重理論、輕實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必須在教育觀念上把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平等對待,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結合。
2.從學科專業角度全面考慮,統一規劃實驗教學體系,制定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實驗教學體系的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充分分析經濟管理專業各課程的特點及課程之間的關聯關系,提煉出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實驗教學的課程和實驗教學的內容,制訂其實驗教學大綱。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項目的順序,保證實驗教學的系統性、課程之間和實驗內容的連貫性。
3.根據課程特點靈活設計實驗項目。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與理、工等學科有較大的差別,一般不需要設置獨立的實驗課程。因此,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在課時數量上可多可少;在實驗時間安排上,可集中實驗,也可分散實驗,可使用正式上課時間,也可利用業余時間。
4.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及個性化的實驗教學。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多為演示、驗證性的,往往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扼殺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驗教學的設計中,在開設演示、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必須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及個性化實驗項目的設計。演示、驗證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設計性、個性化的實驗就是讓學生在遵循基本的理論知識及實驗要求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培養和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性的實驗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處理問題,能夠培養和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5.設置開放實驗。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選修實驗項目,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點與能力選做這些實驗項目。或者利用實驗教學平臺,讓學生自己設計開發實驗項目。這類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是一個跨知識點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精心的組織和規劃、各課任課教師的積極參與及相關課程教學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培養高素質的富有創新精神的經濟管理人才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一)轉型期農業經濟新特點
1、城鄉關系的進一步強化。過去我們常提及農業支持工業、鄉村支持城市,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我們更加強調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換言之,過去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過渡透支農業的生產潛力,雖然工業和城市得到發展,但也極大地損害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其一,農業生產環境和生產資源不斷惡化、農業資金技術投入比重過低;其二,城市在經濟水平、福利水平、教育水平上遠遠高于農村地區。當然,隨著我國逐漸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在農業上的各種投入不斷加大,加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經濟出現的一大特點就是城鄉關系的進一步強化。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城市優勢資源逐漸開始向周邊農村地區擴散,農村地區的農業資源整合能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農村地區依托城市市場大力發展城郊農業,也極大地支持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產業鏈延展性加強,農業經濟更加細分化。產業鏈延展性主要是通過農業上下游的整合實現的。一方面,農業領域開始與工業甚至金融業融合,逐步實現了一、二、三產業鏈的銜接;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內部出想了很多新的發展模式,如上為筆者提到的近郊模式等。農業經濟的細分化,也就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人民對于農業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農產品在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逐步細分,細分市場的容量不斷擴大,精加工、綠色生態林業、農產品的安全質量、農產品的再加工等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現實情況
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既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農業技術和管理技術方面的支持,也提供指導思想方面的理論支持。然而我國現階段的學科研究重點過分強調前者對于農業發展的貢獻,對于后者的研究還停留在空洞性論述上,對于現實作用有限。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面臨的是技術管理形式粗放和發展理論粗放的雙重問題。農業的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并不是一個技術可以解決的課題,換言之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技術、管理、指導理論缺一不可。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由于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比較緩慢,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來自國際上的競爭,加之筆者在第一點中提到的城市化契機中彎道超車,這些也將成為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農業經濟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一)農業經濟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正如筆者前文所說,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問題的具體建議。第一,改變原有粗放式的發展思路,認識到農業對于我國經濟的重要性;第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大農業生產工具的補貼力度,加大農業技術的研究投入;第三,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促進相關的理論研究;第四,把握時代機遇,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實現彎道超車;第五,加快農業與工業和金融業的融合,實現三者的協調發展和互助發展。
(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1、實施農業人才培養計劃。首先,國家和有關方面要認識到科研人才的培養重要性,為了推動原有純靠體力和資源投放的粗放型農業發展模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的集約型農業轉變,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換言之人才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新動力。因此國家要不斷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從資金、政策等各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次,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具體而言,要根據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現實要求設置科研項目和教學內容,避免陷入形而上學的狀況,要時刻把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原則設置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從而將研究重難點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融入到具體的科研人才的培養上。
2、學科發展差異化。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同經濟管理學科、農業技術學科是有區別的,如果理論研究沒有認清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本質,很容易變成一個四不像學科。那么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呢?農業經濟管理就是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換言之,它是以農業技術為基礎,以經濟管理為背景,通過各種管理手段實現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健康發展,它是一個以管理為主技術為輔的綜合學科。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研究的過程中要認識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實施差異性的學科戰略,即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現代化戰略調整、城鄉結構的質性變化三個方面。
3、強調學科間的互補性。一方面,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尤其本身特點,但是也要注重通過經濟管理學科、農業技術學科尋找發展思路;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正如筆者前文所說,農業、工業、服務業三者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在理論研究中也自然要反映這一現實情況,即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加強同數學、金融學、環境學、工業工程學等學科的聯系,進一步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綜合屬性,使之能夠更好的適應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三、結語
1、系統性原則
在構建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務必要從高等教育的特點與規律,經濟管理專業發展規律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出發,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效地運用系統科學的辦法,讓學生在專業實踐教學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將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知識理論體系相互連接,形成良性互補的系統,避免實踐與理論的分離;另一方面則要科學分析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重要地位以及之間的內在作用,保證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能夠協調統一。
2、目標性原則
為了使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就要將過去傳統的學術教育模式轉變為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構建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抓住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相應的規模,促進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和提高高校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理地配置教學資源,對教學組織方式進行創新。
3、規范性原則
為了避免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實施的過程中過于隨意和無序,務必要對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進行規范和指導,保證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計劃性和嚴肅性。具體來說,要將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體系結合起來運用到人才培養機制中,根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運行和控制。另外要對高校內部的各種實踐教學文件和資料進行規范整合,例如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指導書以及考核評價標準等等,保證實踐教學管理能夠有序、合理的開展。
二、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構架簡述
要知道,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務必要和本校的招生機制、經濟管理專業的特點、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及大學生的具體情況緊緊地聯系,在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兩個時期,三大板塊,四個平臺,六種形式”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兩個時期
兩個時期既是指大類時期和專業時期,在大類時期,高校教育主要由通識教學內容和專業教學內容組成;而在專業時期,則主要進行的是專業內容的教學,這樣一來,在大類招生的環境下,這兩種時期所構建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專業實踐教學的層次性,同時將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到大學本科四年的教學中。
2、三大板塊
這里所講的“三大板塊”包括了校級實踐教學板塊、大類專業實踐教學板塊以及被分流之后的專業實踐教學板塊。第一種主要針對的是基礎知識的教學,例如外語應用能力教學、計算機運用能力教學、社會調查研究教學等,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基礎技能,提高學生的一般素養,這個板塊是面向經濟管理所有專業開設的。大類專業實踐教學板塊主要是由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基礎課程構成的,這種大類專業的口徑比較大,涵蓋了大類專業下各個專業的共性特點。而最后一種實踐教學板塊是針對具體的專業所開設的專業實踐課程,如動手實驗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跨專業實踐課程等。
3、四個平臺
“四個平臺”指的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校外和校內這四個教學平臺,其中第一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關鍵平臺,同時也結合了相關的實訓和校內模擬實驗課程;而第二課堂主要是一些課外競賽和活動,如各種社團活動、科技比賽等,它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和提升,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體質能力等等;校內的實踐教學平臺是學校組織和開展各種實驗、活動策劃的重要場所,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項能力;而校外實踐教學平臺是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結合運用的關鍵平臺,學生通過校外實踐教學平臺,能夠極大地開拓視野,增加自己得生活閱歷和實踐經驗,使得學生的職業教育能夠得到貫徹和實踐。
4、六種形式
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實訓、教學實驗、實習、創新創業、社會調研與畢業論文設計這六種主要的形式。實訓是根據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某項具體的能力或者是綜合的技能進行訓練的方式,它能夠使學生在模擬的教學案例中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教學實驗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流程,樹立正確的學科思維,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動手實驗能力。實習是學生將知識理論轉化為技能運用的重要途徑,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覆蓋性;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方式是學生自主地研究、獨立思考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得自己能夠更快地適應實際的工作狀態;社會調研是大學生認知社會、了解社會的一種科學的手段,通過對大學生社會調研的教學,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收集、處理數據的能力;最后畢業論文設計形式則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將大學期間所學的全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整合、綜合應用的環節,學生在設計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主科研的能力、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相應的寫作能力。
三、對建設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建議
1、教學理念的更新,樹立以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觀
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和開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高校要充分借鑒各種實踐教學經驗,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建設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要突出本校的特色,樹立以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觀。
2、巧用社會資源,推行產學結合
為了使高校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將學校教育和企業管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系統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科研能離開和業務能力,實現產學結合。
3、完善實踐基地的建設
高校實踐基地的建設是促進實訓、實習、社會調研、畢業論文設計等各種實踐教學形式結合的有效途徑,高校要從自身學校的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經費預算,多方面地籌集資金,改善實踐教學的各項設備設施,完善學校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建設。
四、結束語
(1)課程設置不科學。目前我國經濟管理專業課程中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比例不適當,專業選修課程類型少,忽視對學生專業特長和興趣的培養;有些高年級學習的課程放在低年級就進行學習,根本沒有打好相應的基礎,造成學生最后對知識理解不深入,應用不靈活;課程之間不注重知識的聯接,造成了內容的重復和課時的浪費;設置課程時未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造成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不能適應崗位的要求,企業抱怨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實際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缺乏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盡管高校都能意識到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性,但目前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很大程度都是在教師講授的時間,很少甚至沒有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因此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我國目前的經濟管理類課程中只注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程度不夠;注重培養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公式和方法模仿使用的能力,而對學生自己獨出心裁的解決能力的培養則不夠重視。
(3)教師實踐能力較弱。我國目前提出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口號,但是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們的實踐機會非常少,大部分老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崗位,沒有去企業實習或工作的經驗,而一些高校對教師的實踐也沒有重視,提供相應的機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比較重,教師們普遍反映缺乏實踐的時間。
(4)忽視對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我國畢業生普遍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思想,很少有自主創業意識,畢業后大部分傾向于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但是有些學生的能力達不到大型企業的要求,因此只能到小型企業就職,有些甚至選擇待業,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自主就業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條件,但這些學生從沒有考慮過自主創業,這與學校對學生企業家精神培養的缺失有一定的原因。
(5)缺少對企業環境變化反應能力的培養。當今市場瞬息萬變,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環境的一點點變化有可能就會決定企業的生死衰竭,對于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是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之一。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管理類課程教育中,教師只注重傳授學生企業各部門運行和管理的知識,忽視了學生對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有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同學甚至從沒有關注過新聞事件,對市場的靈敏度非常低,沒有掌握企業管理的精髓。
2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
專業課程改革應當確定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目標,為實現這一課程改革目標,我們應當堅持以下原則:首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學生培養工作的原則。課程設置要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堅持以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為總的教育目標;第二,課程的廣闊性原則。知識之間是融會貫通的,課程的設置與教育過程不應只局限于專業本身,應當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系統,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將知識更加順利地轉化為自身能力;第三,課程的整合性原則。在不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學校需要對重復的課程進行整合,以提高課程設置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第四,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育過程中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我表達、自我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3以就業為目標的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
針對以上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及改革的原則,以就業為目標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改革的具體思路為: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對所有本專業學生采用同一份教材和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經過培養后很少具備自己的思想,前一段時間媒體上報道一位博士高材生畢業后居然為自己找什么類型的工作而迷茫,遭到了現場評委的批評,這正是目前教育的悲哀。其實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知識結構等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而這些差別正是創新素質的基礎,但這些都被目前的教育一一抹殺了。因此,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北京大學的校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大學應該給予學生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一種渴望不斷學習的興趣,一種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素質,這才是大學留給學生最寶貴的財富。
(2)增加創業創新類課程。在加強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時,應注重設置一些創新性課程,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積極性,還可以開設一些管理理論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必須體現出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3)使用現代管理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今企業管理的要求,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當前用人單位注重的是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大膽創新管理教學方法,高校應當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真實的企業管理環境,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專業的素養,從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4)加強實踐教學。高校要把專業知識及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暑假和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參觀、實習、撰寫畢業論文等活動,或者與相關企事業單位聯合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或者大學生創業園,并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為學生的實習和創業提供一定的場所和條件,從而促進經濟管理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具有如下4個方面的特點:
1.全面性與真實性
傳統的教學案例普遍存在不真實、不生動、背景材料少、案例過時片面等不足之處。而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是在學生充分了解、直觀感受下形成的,具有全面、直觀、真實等優點。學生可參觀實習基地,跟進案例全過程,自主學習。
2.實踐性與實驗性
高校借助企業先進的理念、設備、技術,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完成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的轉化,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校企共建實習基地是一種通過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任務,企業人員參與教學,為學生提供實習項目、教學案例等,實現互利多贏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開發和建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相對于傳統的案例教學,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對教學效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戰,能否取得預期效果亦是一個實驗性的過程。
3.動態性和系統性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包含著若干階段和環節。各階段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整合。實習基地企業的各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對同一問題的應對方式有所不同。與傳統教學案例相比較,伴隨實習基地企業的發展,教學案例面臨著動態更新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的某一個階段的輸出成為下一個階段的輸入,環環相扣,校企合作的過程就是這些階段或環節的系統的嵌套體系。基于實習基地的教學案例可以制作成系列化,彼此相關聯,以此反映實習基地企業及其在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全貌,如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化思維和邏輯思維。
4.互動性強與收益性高
案例教學以校外實習基地為依托,因此必須與實習基地企業建立密切的互動性的的伙伴關系。無論從實習基地企業教學案例資料的收集、討論、撰寫、授權使用等,還是課堂或企業現場上教學案例研討和分享,都需要實習基地企業人員的支持以及師生的親身參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實習基地企業也可能從參與教學案例研討和分享,獲得相應的收益(如厘清認識,促進思考和行動)。
二、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實施步驟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主要包括如下4個實施步驟:
1.建立實習基地
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各高校應積極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強化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建立一批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部分高校建立了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的機制,與企業共建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專業,利用企業的技術與設備完成實踐教學。這種合作優勢互補、利益共贏,企業獲得了緊缺人才和先進的理論指導,學校實現了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和社會需求的特色人才培養。
2.撰寫教學案例
在實習基地實踐的基礎上,可以合作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要注意幾點:1.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案例。案例撰寫要針對經管類學生現有的能力、知識結構和專業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得到樂趣和肯定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高專業素養。2.教學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它可能反映實習基地企業的典型和關鍵事件、成功經驗、優秀的管理實踐。3.教學案例要及時更新。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過程,經管類專業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案例應跟上時代要求,根據實習基地的發展及時更新,反映當前實際。
3.實施教學
有條件的情況下,學生先期參觀和了解案例企業?;趯嵙暬氐慕虒W案例的使用,最好的辦法是高校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互配合,企業兼職教師或主要當事人分享案例,引導案例討論,高校教師參與討論。假如企業兼職教師或當事人無法到場,可采用錄音、視頻資料豐富和充實案例,增加其直觀的感受。
4.總結改進
為了保證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的效果良好,在實施教學之后,還應進行后期的總結,對教學成果有利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繼續發揚,有悖于教學目的的內容與形式就需要改進,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資料的充實和更新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三、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障礙
基于實習基地的案例教學的實施存在如下3個主要問題:
1.缺乏明確的法律約束和操作規范,專業集群效應很難體現出來
當前的校企合作案例教學還處于一種自發、散漫的初級階段,大多數都是依靠個人關系來聯系企業,沒有形成一種長期、穩定、成熟的機制。當前,我國雖有相關文件明確了校企合作的地位,但并沒有專門的法規來進行約束,也沒有對其具體操作提出指導性辦法。校企合作案例教學是許多經管類專業課程中都會用到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但現實中,許多高校和實習基地企業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專業群案例資源共享體系,目前的情況通常仍是一個院系、專業與實習基地企業對接。
2.缺乏有效的案例教學組織與運作體系
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一個有效的案例教學體系,包括案例教學的主導者、主體以及組織運作。首先,從案例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來看,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經歷和案例教學組織能力。然而,現實中大部分教師仍缺乏真正的企業管理經歷,因此案例教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從案例教學的主體來看,高校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較難形成師生的互動。再次,從案例的組織運作來看,完整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學習、研究案例,針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終提出方案或建議。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完整的案例教學過程很難完成:1.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設計使得教師缺乏足夠的激勵;2.完整的案例教學需要花費較長的教學時間,而正常的教學時間難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3.案例資料要真實全面,但現實中企業會因為某些原因隱藏部分資料。4.企業兼職教師和當事人因為工作任務和業務很難安排時間參與案例教學,時間經常沖突,難以配合案例教學。
3.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缺乏
高校通過組織、實施實習基地有效運行的實踐研究,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習基地建設、案例教學、聘請企業兼職教師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同時,與作為實習基地的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保證雙方有效合作亦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對實踐教學經費的撥出不足以維持基地建設項目的開展,教師撰寫案例、帶學生參觀、企業兼職教師來訪等,均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