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13:28:35
序論:在您撰寫應用推廣方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進一步做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落實和加快質量追溯推廣應用工作,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一、工作目標
以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同時鼓勵小農戶參與試行。
以區級以上農業農頭企業、區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以及“兩品一標”生產企業為主,全部納入追溯體系管理。同時提高追溯標識加貼率,對追溯系統內,有包裝農產品的質量追溯“二維碼”標識加貼率達100%。
二、職責分工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由全區統一樣式,統一印制。區農業農村局負責日常宣傳、培訓,負責轄區內生產企業的開具指導、監督檢查等工作;各涉農鎮辦負責做好發放備案和檢查等工作;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負主體責任,按照企業生產實際,如實填寫出具。
質量追溯應用,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平臺的完善和維護,企業納入平臺的審核,轄區內企業的宣傳培訓,信息現場核查,清理“問題”企業等;各涉農鎮辦負責使用指導和現場檢查,加強平臺內企業管理;企業對其錄入追溯平臺企業簡介、檢測信息、生產過程記錄的真實性負責。
三、重點任務
(一)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工作
1.加強宣傳和培訓指導。各涉農鎮辦要充分調動一切力量,將一圖看懂合格證、合格證制度告知書等宣傳資料發放給轄區內所有生產經營主體;做好對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具主體的指導服務,推動合格證制度全面試行;積極組織生產經營主體參加合格證制度宣講和業務培訓,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服務、農產品認證等相關業務與合格證工作相結合,全面提升生產主體質量意識。
2.開展轄區內生產者調查。各涉農鎮辦要對轄區內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將生產主體名單報區農產品質檢中心,由區農產品質檢中心建立健全轄區生產者名錄數據庫,包括生產者名稱、地址、類型、生產品種等信息,確保試行范圍規定的主體全面覆蓋。
3.強化監督檢查。將開具并出具合格證納入日常巡查檢查內容,對生產者是否按要求開具并出具合格證、合格證的真實性進行檢查,嚴防虛假開具合格證、承諾與抽檢結果不符等行為。嚴格產地準出,推動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追溯碼、“兩品一標”標識等作為農產品外銷的必要條件。對未能開展合格證管理的生產經營主體,加大質量抽檢力度,防范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對于承諾合格而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要依法嚴肅查處,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對于虛假開具合格證的,將移交農業執法部門,并納入誠信管理。(“兩品一標”農產品,有效的食用農產品質量追溯、耳標,以及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章同合格證證明,不必重復開具)。
(二)質量追溯推廣應用工作
1.擴大追溯范圍。各涉農鎮辦在開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爭取把規模化以上的生產者(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區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以及“兩品一標”企業)納入進來,實現追溯全覆蓋。同時積極督促和支持有包裝農產品的生產者,做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標識加貼率達100%。
2.落實掛鉤機制。加大《關于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工作掛鉤的通知》的宣傳力度,嚴格執行“四掛鉤”工作機制以行政推動和掛鉤倒逼等手段推動追溯應用。
3.做好追溯應用服務指導。各涉農鎮辦要組織轄區內生產者參加追溯應用培訓。深入生產者實地,指導督促生產者如實填報主體名稱、產品名稱、生產記錄、認證情況等基本信息。積極通過系統培訓、到點指導、遠程協作等方式整體推進追溯系統應用能力。
4.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借助各類博覽會、推介會等展銷活動,宣傳展示追溯產品,促進優質優價,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大力宣傳追溯理念,提高追溯影響,推動形成關心追溯、支持追溯的社會氛圍。
四、工作安排
(一)培訓宣傳階段(2021年1-3月)。
各涉農鎮辦要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和種植、養殖大戶參加追溯系統推廣應用培訓,利用科技之春、3.15等活動,借助網絡、短消息等平臺,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和追溯應用宣傳。
(二)全面落實階段(2021年4一10月)。
各涉農鎮辦要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合格證制度開具和追溯應用指導服務。
(三)總結歸納階段(2021年11月一12月)。
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各涉農鎮辦11月底前將總結報區農業農村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落實力度。
落實合格證制度,加快追溯推廣應用目標已明確,工作方法和路徑清晰,各涉農鎮辦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人員,確定時間進度,落實職責分工及進度安排,確保任務落到實處,達到預期目的。
(二)健全獎罰機制。
各涉農鎮辦要建立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落實“掛鉤”機制,對于虛假開具合格證的、填報追溯信息不真實的生產經營主體,根據有關規定予以通報。對于承諾合格而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要追根溯源,找出原因,進行整改。區級今年將對各涉農鎮辦進行督查指導,對于工作滯后的涉農鎮辦將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一、工作目標
電子監管網的推廣應用是貫穿整個“*”時期,加強、深化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實現這項工作目標,需要經過重點突破、逐步鋪開、全面覆蓋3個階段。其中,20*年是重點突破階段,主要目標是推進實施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的“百百萬萬”放心商品工程。到20*年,力爭將所有適合入網的企業和產品入網,在全市城鄉銷售網點廣泛布設信息查詢終端,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機制健全、反應快捷的產品質量監控系統和執法打假保名優信息聯動系統。電子監管網的推廣工作要按照積極推動、企業志愿、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從重點產品、重點企業和重點城市開始,逐步全面推進發展。
二、進度安排
(一)重點突破階段
1、20*年我市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廣工作目標:實現簽約入網企業60家,其中已申請密鑰30家,已完成賦碼15家,激活監管碼企業8家。力爭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首批*0種入網產品目錄中(附件一,以下簡稱“百種產品目錄”)適合入網的中國名牌、國家免檢、地理標志保護企業簽約率達到*0%;適合入網的福建省名牌企業、福州市產品質量獎企業及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簽約率達到50%以上。積極推動目錄外產品適合入網的企業申請入網。
2、電子監管網宣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普遍認同和支持,電話、短信、網絡、終端查詢量大幅度增加。
3、電子監管網功能有效運行,工作機制逐步健全,與全省一起初步建立省、市、縣三級產品質量監控系統和執法打假保名優信息聯動系統。
4、電子監管網效果初步顯現,基本滿足企業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在有效遏制假冒偽劣商品、保護群眾利益、支持農業發展、提高監管水平上取得初步成效。
(二)逐步鋪開階段(20*年-2009年)
1、全市基本建成覆蓋主要產品、城市鄉村的電子監管網,重點產品全部入網,大部分適合入網的產品入網。
2、社會各界對電子監管網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入網產品產生較強的信賴感,大多數消費者能熟悉掌握查詢方式,電子監管網成為消費者購買產品、商家進貨的重要檢查手段。
3、電子監管網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強大,基本完成產品質量監控系統和執法打假保名優信息聯動系統建設,建成快捷、準確的行政執法和綜合監管信息系統,能夠有效處理各種產品質量投訴舉報信息,生成統計分析數據,促進質量監管和行政執法工作。
4、電子監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企業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入網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較好維護,假冒偽劣產品得到有效遏制。
(三)全面覆蓋階段(20*年)
1、電子監管網實現全面覆蓋。力爭將所有適合入網的企業和產品全部入網,大部分城區、重點鎮街和農村均安裝信息查詢終端設施,消費者能便捷地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終端等形式查詢產品真假。
2、電子監管網應用廣泛推廣,企業自覺納入電子監管網管理,消費者、商家對入網產品普遍認可和支持,產品入網成為進入市場的基本要求。
3、電子監管網功能基本成熟,進一步向綜合化、智能化發展,能夠保持持續升級,在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監控系統和執法打假保名優信息聯動系統的基礎上,全面掌握全市商品物流和質量變動情況,基本建成全市質量預警和快速反映的信息體系。
4、電子監管網在服務經濟和促進發展方面效果明顯,全市行政執法和綜合監管的信息化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假冒偽劣產品得到有效遏制,企業和消費者權益得到有力保障,入網企業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得到很好滿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建立組織機構。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包括質監、工商、通信、經貿、農業、食藥、宣傳等)參加的市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廣應用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同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2、各職能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質監部門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作用,加強對試點工作的協調督促,負責組織一般企業入網,查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經貿部門牽頭負責編制全市商業企業電子監管網查詢終端配置規劃,組織協調查詢終端安裝和管理工作;農業部門負責組織種子、農藥、化肥、飼料等農資生產企業入網工作,協調有關部門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工商部門負責流通環節應用電子監管碼的監督管理,引導和督促商業企業經銷賦有電子監管碼的商品,查處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負責組織藥品生產企業入網工作,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藥品違法行為,編制全市藥品銷售企業查詢終端配置規劃,指導協調安裝查詢終端工作;通信管理部門負責保證公用通信網的通信服務質量,保障產品質量電子質監管網的通信網絡正常運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突出重點、扎實推進
一是要突出重點產品,要優先選擇食品、化妝品、建材、農資等產品入網;二是要突出重點企業,要動員中國名牌、國家免檢、地理標志保護、福建名牌、福州市產品質量獎等名優產品生產企業作為第一批入網企業;三是要突出重點區域,首先要在市區及城鄉結合部和一些假冒偽劣現象比較嚴重、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的農村地區實現突破;四是要突出重點場所,在查詢終端布設場所的選擇上,要優先考慮入網產品銷售集中、商業網點分布密集、查詢終端需求量大的商業網點和場所。要優先選擇那些產品曾被假冒、企業利益受到侵害、打假意識明確、入網需求強烈的企業和行業作為推廣應用工作的試點,確保推廣一個企業,成功一個企業,推廣一類產品,成功一類產品,最終達到全面覆蓋的目的。
(三)強化措施,有效推進
1、在中國名牌產品的申報中,對列入“百種產品目錄”的產品,動員企業加快入網步伐;對“百種產品目錄”中與中國名牌評價目錄吻合的產品和適合入網的產品,在名牌評價中將入網作為加分評價項目,鼓勵引導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入網。
2、將國家免檢產品與入網產品目錄結合起來,應當進入電子監管網而未進入的企業,原則上不得申請免檢資格;對已進入電子監管網的企業,減少對企業及其產品質量的檢查活動;對已經納入電子監管網目錄并已獲得免檢資格的企業,在免檢有效期滿重新申請時,必須進入電子監管網,否則原則上不予受理復評申請。
3、對已獲生產許可證且加入電子監管網的企業,簡化每年的年審手續,入網企業僅提供年度報告,不再進行現場檢查;對尚未加入電子監管網的獲證企業,加大定期監督的頻次和力度;對已加入電子監管網并正在申辦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優先安排審查,加快審批進度,推動企業在辦證的同時加入電子監管網。
4、鼓勵未入網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入網,對已列入電子監管網的企業,在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第一時間向商業超市通報企業的獲證信息;對已入網的企業減少監管頻次,簡化年審程序,只交報告不做現場檢查。
5、對入網產品流通提供便利。對市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把應用電子監管碼納入商業企業進貨驗收制度的重要內容。對已使用電子監管碼的產品,商業企業可以簡化其他驗收手續,有關部門可以減少監督頻次。
6、擇時公布入網產品企業目錄。我市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國計民生的重點產品,凡適合加入電子監管網的都應盡快入網。
(四)抓好宣傳,營造氛圍
1、要做好企業的宣傳動員工作。電子監管網建設是一項創新工程,是從源頭抓好質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完善質量監管體系的重要舉措。但由于此項工作推廣需要一個從不了解到初步了解,由初步了解到廣泛歡迎的過程,各級各相關部門一定要積極做好企業入網的宣傳動員工作,召開由當地知名企業參加的動員大會,推動電子監管網工作的開展。
2、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結合質量月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效果,不斷增強全社會對電子監管網的知曉度和認可度,營造良好的推廣和應用氛圍,努力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充分發揮監管網絡的積極作用。
3、要深入企業宣傳講解。對重點企業,要主動上門講解,開展面對面的宣傳,聽取企業意見,消除企業顧慮,提高企業對電子監管網的認識,要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在簽約、賦碼、購標、監管碼供應等各個環節遇到的困難。
(五)定期通報,嚴格考核
1、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市質監局應于每月2日前將上月的推廣工作情況按附表二格式,分別用書面和電子郵件報送福州市電子監管網推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完善信息管理。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加強人員的管理,嚴格保守企業秘密。在產品質量監控系統和執法打假保名優信息聯動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完善查詢、舉報、投訴的信息處理機制和執法打假反饋機制,形成一套動態的信息流程。
論文關鍵詞:銀行,自助,回單,防偽,安全
二、自助回單打印銀行等憑證項目的科學技術要點
(一)金融銀行憑證防偽安全研究目的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是一款由浙江建林電子電氣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面向各金融機構的自助式打印服務產品。浙江建林電子電氣有限公司擁有該系統多項專利成果。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突破傳統回單業務處理方式,將被動的單據索取轉變成主動的自助式服務,有效提高了回單業務的處理效率,并減少了柜面回單業務的處理壓力。該系統采用一次成像打印技術,將單據信息、防偽二維條碼與印鑒加密信息整合為整體打印任務,無需外接設備即可完成印鑒加蓋工序,所打印印鑒中隱藏有相應的防偽信息,可有效防止印鑒被復印仿制。
(二)防偽自助回單打印系統設備研究內容和結果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主要由硬件設備與業務處理軟件構成。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硬件設備主要由:機柜,計算機,激光彩色或黑白打印機,讀卡器,二維碼讀取器以及金屬鍵盤。該系統機柜內配備計算機并設有與計算機連接的讀卡器、金屬鍵盤、打印機。計算機網卡與銀行內部網絡連接。其中,計算機設備用于加載自助回單打印系統軟件,并處理各外接設備輸入輸出數據;打印機設備用于打印輸出相應單據;讀卡器設備用于讀取客戶相關磁卡中的數據信息并傳遞給計算機內的自助回單打印系統軟件;二維碼讀取設備用于識別打印在單據上的二位條碼信息;所配備的金屬鍵盤用于用戶與計算機進行數據交互。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業務處理軟件模塊主要包括:數據傳輸模塊,數據存儲模塊,數據查詢模塊,數據加密模塊,數據打印模塊,數據更新模塊與硬件監控模塊。其中,數據傳輸模塊主要負責賬戶相關信息與單據相關信息的傳輸;數據存儲模塊主要負責存儲相應的單據數據;數據查詢模塊負責查詢過濾指定單據數據;數據加密模塊負責壓縮加密防偽信息;硬件監控模塊負責實時檢測打印機當前的運行狀態。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主要采用C/S模式進行軟件架構,該系統與柜臺業務處理終端同屬于銀行前置終端,由前置服務器負責管理。前置服務器則通過中間件與后臺業務數據連接,完成業務數據交換。利用套接字技術完成遠程服務器連接訪問并負責完成客戶端各項回單業務處理需求。
三、創新點與創新重點要求
建林自助回單打印系統的創新點主要包括如下三項:
1、單據防偽打印:通過采用雙重光學防偽手段對單據進行加密,隱藏驗證碼信息,防止單據被復印仿制。
2、前臺電子表單技術:電子表單用于賬單格式設計及數據轉換,動態調整相應表單信息。
3、硬件實時監控技術:實時監控該系統關鍵設備-打印機的工作狀態,并向計算機反饋監控信息,將打印機相關的錯誤信息顯示到計算機屏幕上。
4、二維碼物理隔離信息交互式外部入錄。
四:外部環境
[關鍵詞] 安陽市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 S1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080-01
十年來,我市各級土肥部門始終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樹立“增產、經濟、環?!钡氖┓世砟?,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肥料施用比例趨于合理。2005-2014年,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實施以來,中央累計下撥資金2385萬元,在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4773.2萬畝,應用配方肥面積1784.5萬畝,免費服務農戶93.66萬戶次,糧食單產提高6-10%,畝節約不合理施肥量(折純)1.7-1.9公斤,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
1 安陽市概括
安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R處。安陽也是西高東低。大致以穿越市區的京廣鐵路為界,西部重戀疊嶂、丘陵起伏,屬于太行山之東麓,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處海拔1667米,而東部最低處海拔僅50米,顯而易見地呈階梯狀。
2 做法與成效
2.1 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各縣(市)均成立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由農業局局長(縣、市長)任領導小組組長,農業局副局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成員包括:農業、財務以及項目所涉及單位領導,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推、統籌協調、合力推進”的原則,搞好溝通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創新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實施。
2.2 深入開展整建制推進工作
按照省廳整建制推進要求,我市湯陰縣古賢鄉和內黃縣馬上鄉作為整建制試點鄉鎮,安陽縣、林州市、選定53個村作為整建制推進試點村。通過建設科學施肥指導站、培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干和科技示范戶、測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墻、技術上墻等多種措施,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升農民科學施肥水平,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到田。
2.3 加大示范輻射帶動力度
結合糧棉油高產創建、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建立小麥萬畝示范區12個、千畝示范方26個、百級示范田64個。示范區內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核心,配套農機農藝措施,實現“測、配、產,供、施”全程技術服務,樹立醒目標示牌,建立示范對比田。通過示范展示,使農民“看有例子、做有樣子、趕有目標”。
2.4 積極開展技術宣傳培訓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結合我市“千名技術人員包千村” 活動,在小麥返青、起身拔節期和中后期,組織專家、技術人員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發放施肥建議卡和技術明白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服務,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和配方肥到田。每年培訓農民、基層技術人員、肥料經銷商、種糧大戶等5萬人次,發放施肥建議卡30萬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宣傳資料32萬份。
2.5 強化農企合作,狠抓配方肥下地
在狠抓技術宣傳培訓和肥料市場專項整治的基礎上,采取“依方施肥”和“依方配肥”模式,使配方物化為配方肥料,發揮農業推廣部門橋梁作用,實現企業和農民的雙贏。全市各級土肥部門結合當地實際與省廳認定的配方肥定點企業16余家簽訂了合作協議,制定主要小麥配方16個、玉米配方17個,花生配方7個,尖椒配方2個。引導肥料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肥料企業經銷商等對接,訂單生產直供配方肥,減少肥料流通中間環節,確保農民購買到質優價廉的配方肥。
2.6 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建設
全市各項目縣(市、區)運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按照規范化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字典,采集土壤樣品累計4.7萬個,以野外調查、農戶施肥狀況調查、田間試驗和分析化驗數據為基礎,收集整理歷年土壤肥料田間試驗和土壤監測數據資料,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
2.7 鞏固完善土肥監測手段
全市5個項目縣(市、區)按照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要求,化驗室面積均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對化驗設備儀器不斷更新,實現了樣品分析規范化、批量化和數據傳輸網絡化,保證了土壤化驗室的檢測能力,并為化驗室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土肥化驗室化驗員35人,均通過了基本技能操作培訓,取得了化驗員證。平時,化驗人員強化業務知識和技能操作能力的學習,均能夠熟練掌握化驗基礎知識和各自承擔的分析項目規定的測試方法,為今后我市土肥質量監測提供了技術保障。
2.8 嚴格資金管理
2005年以來,中央下撥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共計:2385萬元。各縣(市、區)嚴格按照《測土配方施肥試點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設立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資金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實行封閉運行,確保項目資金??顚S?。縣(市、區)財政、審計和農業部門加強項目資金預算管理與財務監督管理。
3 測土配方施肥在我市的推廣應用
3.1 改變了農民的施肥習慣。廣大農民認識到了科學施肥對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重要性,改變了長期以來單施化肥,不施有機肥,單施氮肥,不施磷鉀肥和微肥,以及過量施肥、盲目施肥的習慣,由過去的憑經驗施肥,轉變為主動測土,按施肥建議卡施肥,施配方肥,做到了土壤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
關鍵詞:安康市:測土配肥;現狀;措施
為了解決當前農民在肥料施用上的盲目施肥、過量施肥和重化肥輕有機肥的問題,2004年農業部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安康市自2006年開始先后在全市的10個縣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實踐證明測土配方施肥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是發展現代農業、可持續農業的重大舉措。
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現狀
自2006年以來在全市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圍繞“測、配、產、供、施”五大技術環節,共采集土壤、植株樣品4.78萬個,化驗分析6.21萬項次。開展采樣地塊調查4.14萬個、農戶施肥調查1.36萬個、田間試驗725個。建立農戶施肥長期觀測點390處、土壤肥力動態監測點236處。與企業攜手在全市建立279個肥料供應網點。累計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318萬畝。建立示范基地703個,示范面積638萬畝。
1.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2013~2015年統計數據,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后,主要農作物平均增產32.01公斤,畝,減少化肥用量(折純)2.33公斤,畝,節本增收8.64元/畝。近三年來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42.47萬畝,增產糧食達26.97萬噸,農民節支增收達7.67億元。
1.2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增強了農民科學施肥的意識。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過程中,安康市各縣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其它農業增產增收技術進行綜合配套推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逐漸改變了農民盲目過量、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的傳統用肥陋習,破除了頭腦中“糞大水勤、不用問人”老觀念,增強了農民科學施肥意識。目前,農民的施肥觀念已發生較大轉變:一是由重化肥輕有機肥向有機肥與化肥合理配施轉變;二是由重氮磷肥輕鉀肥向氮磷鉀肥合理配施轉變;三是由重大量元素肥輕中微量元素肥向大中微量元素肥兼顧轉變。
1.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了化肥的流失和殘留,降低了肥料對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污染。
1.4測土配方施肥為安康市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料。通過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為安康市積累了大量的耕地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這些基礎數據將為安康市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1.5測土配方施肥的開展提升了土肥技術推廣隊伍的技術服務能力。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各項目縣的基礎設施建設,調動了土肥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培訓學習,技術人員的自身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很多項目縣采取從社會招聘、行業內部調劑等方式,選聘人才充實土肥隊伍,提高了土肥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土肥技術推廣隊伍的技術服務能力。
2存在的問題
2.1對測土配方施肥認識不足,影響長效機制的建立?,F階段部分人員只是把測土配方施肥作為一個短期的農業項目來看待,他們認為只要上面給安排項目了就做,沒有項目了就不用做,對測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升到作為一項長期穩定的支農惠農政策來抓。從而影響了測土配方施肥長效機制的建立。
2.2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宣傳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各縣區土肥站雖然每年都采取不同形式宣傳培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但是宣傳培訓的力度和廣度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民對該項技術的需求,嚴重影響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同時,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有一定文化的青壯年農民都外出務工,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部分是老弱婦幼,且文化水平較低.對測土配方施肥缺乏認識,參與意識不強,難掌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盲目施肥、過量施肥現象還依然存在。
2.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當前安康市測土配方施肥主要應用在玉米、小麥、馬鈴薯、水稻和油菜作物上,對于一些區域性特色的作物還沒有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如茶業、魔芋、烤煙、蔬菜等,而茶葉、魔芋已列為全市的主導產業,發展面積在逐年增加.而這些具有區域性特色的作物還沒有建立起施肥指標體系,農民還在按照傳統的經驗施肥,迫切需要在這些作物上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4土肥技術推廣隊伍的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安康市土肥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還難以滿足測土配方施肥長遠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市縣級機構從事土肥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缺乏,而且土肥技術推廣隊伍還存在著人員年齡老化、專業水平低等問題。據對全市縣級土肥機構調查,縣級從事土肥技術推廣工作平均為4人,土肥專業的只有3人,部分項目縣最年輕專業技術人員的年齡都已經接進40歲,這對今后土肥事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必須予以重視。
2.5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模式不完善。一是沒有形成技物結合模式。目前大多數農業推廣部門對與肥料企業緊密聯系有所顧慮,沒有花足夠的精力協助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抓配方肥營銷網絡建設,忽視了推廣部門在配方肥營銷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而往往是根據土壤化驗結果,提出配方施肥技術建議,由農民到市場按配方購買肥料,造成施肥建議卡發放與配方肥推廣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配方肥的推廣應用。
3對策措施
3.1提高認識,強化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要進一步提高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的認識,持續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強化測土配方施肥的組織領導力量,建立工作制度,細化工作程序,為測土配方施肥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在人員、機構和編制調整以及干部配備工作中,要充分考慮測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艱巨性.適時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土肥隊伍中來,不斷壯大土肥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強化專業技術培訓,建立鼓勵現有技術人員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的規章制度。完善測土配方施肥裝備設施,改善土肥質量監測和土肥信息服務條件,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提供體系保障。
3.2加快項目成果的推廣與普及。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黑板報、宣傳欄、建議卡上墻、技術手冊、宣傳畫紙以及組織科技下鄉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施肥知識、測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社會努力營造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農民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面積推廣和普及,讓科學施肥技術深入人心。
3.3加強科研,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匯總分析全市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效試驗數據,進一步完善本地區主要農作物的施肥指標體系,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科學指導性。同時根據當地特色產業,進行試驗分析,結合專家經驗法,探索建立本區域特色產業的施肥指標體系,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范圍,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好技術服務。
3.4強化技物結合,加快解決技術“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通過采取“測土、配方、生產配方肥、供應配方肥和施肥技術指導”一條龍的服務模式,選擇實力雄厚、誠信服務兼具參與熱情的肥料經銷商,運用連鎖、超市、配送等現代物流手段,采用配方肥直供等模式,逐步構建配方施肥銷售基層網絡,有效將配方施肥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從而達到提高技術的到位率,覆蓋率和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的目的,切實解決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認真做好配方肥質量監管,保護農民經濟利益。
3、信息分發。
在各大論壇、空間、QQ、旺旺上分發店鋪最新動態信息,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店鋪,有助商品推廣。
4、店鋪品牌無處不在。
在店鋪商品圖片、包裝包裹上貼上店鋪品牌標志,讓顧客從看商品到拿到商品都能看到你店鋪的品牌,讓你店鋪品牌深入顧客的心中。
5、回報禮物。
在顧客買商品的時候,附加贈送一些小禮物,通過小禮物給予顧客購買驚喜,讓顧客覺得在得到商品的同時還得到了附加價值。讓客戶舉覺得得到了超過100的商品價值。提升店鋪在顧客心中的好感度,讓客戶一直記住你的店鋪,在今后有需求的時候也會想起你的店鋪。
6、建立微博。
在大型的平臺上建立微博,每天在微博上發與店鋪相關的趣事,把店鋪的老客戶資源轉移到微博上,增加微博粉絲,了解顧客日常生意,適時推廣店鋪商品。
7、免費試用。
關鍵詞:大型地網;安全參數;工頻干擾;防雷專項技術服務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研究的目的、意義、必要性和實施條件
大型地網的工作狀況直接關系到人身安全和電力設備、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日趨發展,高靈敏的繼電保護和計算機系統的廣泛應用,高電壓、大容量的變電所日益增多,出現了許多大型、超大型的接地網,它們對接地的要求愈來愈高。僅石河子地區周邊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十座電廠,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對這些大地網接地測試現狀令人堪憂。因接地電位升高和地網構造等原因,引發的事故時有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科學合理地測試接地網的各種特性參數,準確評價接地網的安全狀態,對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和身處高電位電磁環境場人員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型地網測試項目屬專項技術服務范圍,是一項重要的高端技術工作。長期以來對于接地網的測試往往僅局限于測量接地電阻的大小。對于大型地網,“接地電阻”呈現出較明顯的“復數阻抗”性質,即包含電阻分量、電抗分量,所以應當采用“接地阻抗”的概念取代“接地電阻”。接地阻抗低并不意味著接地網安全,不能僅以接地阻抗作為接地系統的安全判據已成行業共識。傳統的接地阻抗工頻測試方法因測試信號與干擾信號同頻,所以測試數據容易受到干擾,誤差較大。大型地網變頻大電流接地測量儀,通過高精度高智能變頻、選頻測試功能排除了50HZ工頻干擾。其核心指標:高精確度和抗干擾能力強,主要組成部分有:大功率變頻信號源、耦合變壓器、高精度多功能選頻萬用表,及其它附件等組成。2014年底我們引進DF9000大型地網接地測量系統,致力解決防雷檢測了工頻干擾這一疑難問題。2015年9月石河子防雷減災中心檢測實驗室通過了國家CMA考核驗收,期間應用DF9000設備對國電大地網進行了一系列比對測試,已基本掌握了這套設備的性能特征,并能過熟練操作開展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用戶要求在克拉瑪依、塔城、獨山子、石河子等地國電大地網開展了檢測工作,制作了數據精確,安全參數完整的檢測報告,收到良好的社會服務效果。
二、研究的內容和技術方法
1.大型接地裝置: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所的接地裝置,裝機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電廠和水電廠的接地裝置或者等效面積在5000m2以上的接地裝置。
2.檢測依據:依據《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DL/T475-2006[1]規定
3.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的測試:電氣完整性測試、接地阻抗測試、場區地表電位梯度測試、接觸電位差測試、跨步電位差測試及土壤電阻率測試。
4.使用的儀器:DF變頻信號源1.0級,GCB耦合變壓器1.0級,DF9001智能選頻表1.0級,DT-10A導通測試儀,DFGTGPS定位儀,專用測試線等。
5.技術方法設計:重點是各參數在不同大地網防雷應用時的權重和適用性比對分析、大地網技術報告制作系統以及綜合結論判斷評定方法等。
三、國內外有關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引進DF9000大型地網接地測量系統,解決了工頻干擾這一疑難問題,解決了電力系統運行狀態下多參數綜合測試問題,為大地網防雷安全檢測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DF9000大型地網變頻大電流接地測量儀,曾參與國家重點工程皖南至福州特高壓輸電項目以及三峽大壩等大型國電地網的測量,在國內大地網檢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國家權威計量部門武高所等各類證書)。
四、預期項目成果推廣、業務應用前景及預期經濟社會效益
對以上參數進行綜合測試,才能對接地網安全狀態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在高電壓、大地網的復雜的電磁環境下,排除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實現其安全防護目的,為國家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1.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大地網特性參數檢測等高端技術專項服務工作。
2.制作大地網宣傳彩頁、開展大地網安全參數PPT宣傳講座。對社會檢測資質機構和?;髽I提供技術支撐(附一:PPT講座材料)。
3.應用DF9000設備對檢測資質機構進行參數采集現場操作方法培訓(附二:PPT講座材料)。
4.致力解決大型地網防雷檢測工頻干擾這一疑難問題。制作數據精確,安全參數完整的檢測技術報告,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服務效果(附三:電子版大地網參數檢測技術報告本)。
5.充分發揮雷電監測預警、閃電定位、雷擊大地密度等技術資源優勢,結合現代通信技術手段,通過微信短信等快捷方式進行智能專項服務應用。
五、項目的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配合防雷體制改革,創新防雷檢測技術專項服務模式,“切實優化流程,縮短時限,提高效率”。2016年6月24日,《國務院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國發(2016)39號令,明確指出:“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煙花爆竹、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景區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以及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仍由氣象部門負責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許可”。
用一句國標規范語言來講,國家就是讓氣象部門放手第三類防雷的管理,騰出手來加強對第一、二類防雷的管理。簡單的說就是把氣象部門從復雜的民建項目中解脫出來,輕車簡行,攻堅克難。其目的是充分發揮氣象部門無可替代的技術資源優勢,加強對社會檢測資質企業和危化場所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和減災技術指導。促進有過硬的資質和技術實力的企業進入市場參與公平競爭,為氣象防雷減災社會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精確的測試參數和安全評定依據。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2]《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DL/T47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