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4 09:57:01
序論:在您撰寫趣味課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情境教學法是能夠實現高效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它已成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并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何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調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之高效率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教師就必須創設學生熟悉,喜歡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實際。教師可以在上課期間準備幾個動物頭飾,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或者通過兒歌、口訣朗朗上口的意蘊來提髙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币员愀咝дn堂的實現。
二、合理評價,評價要“就題論題,就話論話”,不能一概而論
語文評價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語言形式的,一種是書面形式的,也就是筆頭的。很多語文教師的語言評價在課堂上頻繁使用,但是評價語言十分單一,如,“你真棒”“你說的太對了”“你真是個好孩子”等等。書面作業或是作文上的評價也很單一。這樣的評價并不是真的有效果。評價要合理,如果學生回答對了一個老師提出的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老師單單只說一句:“你說得真好?!睂W生們會云里霧里,不知道該生回答的到底好在哪里。因此,教師要跟上學生的思考思路,從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回答問題的想法、回答問題的導向和主觀意識方面去評價。這樣其他學生也就明白了,大家會恍然大悟,原來這種問題,要這樣考慮、要這樣著手、要這樣完成才可以^因此評價,不只是評價一個學生,而是通過評價一個學生回答的一個問題能給所有的學生一個學習的方向和指引,一個全班性的鼓勵和牽引。這就是就題論題,就話論話,這就是合理評價。
三、利用多媒體,把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蓮鋝說:“如果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就會給學生帶來疲倦,學生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毙W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因此,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舞臺上"^卩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形、文字、動畫等于一身,可以將枯燥、死板的語言文字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整節課都能保持髙度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提供了保障。
四、設計有效問題,根據小學語文的教材特點
把題目設計的有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來設計問題。教材中的插圖,大都貼近生活,富有情趣,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在圖文對照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這些問題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要讓學生通過文本來感悟。教師要設計有整體性的問題。作為實現語文教學整體目標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應該能使學生激起情趣,理解內容,發展智力,受到教育。問題設計要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應緊扣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讓提出的問題能起到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呈現文章全貌及文章的內在聯系,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面向全體設計梯度問題。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睂W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語文基礎有好有差,智力有高有低,語文的能力有強有弱,如何讓學生樂于高舉手臂,重要的一環在于教師的提問藝術。課堂提問要以學生為本,兼顧全體學生,體現難易和梯度性,要注意讓“尖子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適當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1.“90后”學生的特點使模式改革成為必要。
現在的大學主要以“90后”學生為主,他們個性鮮明、思想前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斷刷新著信息更新的頻率,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網絡的發展為有條件的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平臺,但同時也不可小覷網絡游戲等良莠不齊軟件對他們的誘惑。面對“90后”,如何讓專業課的學習在與網絡游戲之間的魅力抗爭中獲勝,使學生們能積極主動開展課后學習,這必須依靠教師主觀努力“與時俱進”,通過整合網絡資源,提高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習興趣。
2.日語教學的基礎內容要求使然。
日語能力考試(JLPT)作為衡量學習者學習水平的權威考試之一,其內容由“文字、詞匯;語法、閱讀;聽力”三部分組成。以筆者所見,若想將這幾塊內容逐一攻克,基礎在于詞匯學習。文字、詞匯涵蓋于詞匯學習中;日語的語法究其源頭即為詞匯在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固定用法,而閱讀是語法的匯集;聽力選擇時最讓人頭疼的往往是糾結于某個詞匯的含義。因此,立足詞匯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發散到各區塊內容的學習,養成主動記憶單詞的好習慣,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3.外語學習中“三心”培養的需要。
語言學習本身枯燥,需要學生具備“三心”———“決心、信心、恒心”。日語專業學生已有了學習專業的“決心”,因此需要引導其發現日漢語同為漢字文化圈的學習優勢,幫助其樹立“信心”,而基于詞匯教學的“創意課堂”能從一個小小的詞匯追本逐源,幫助他們做到觸類旁通,于是便可培養努力思考、堅持鉆研的“恒心”。簡言之,“三心”兼具,是外語學習的內部動力所在,而教學模式改革則是實現的途徑之一。
二、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及具體教學模式的嘗試
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依托教學理念的創新。在筆者嘗試打造趣味課堂時,主要針對兩個方面進行思路的轉變。第一,是教學內容,即切入點的尋找。與以往以語法為主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同,筆者將詞匯教學作為課堂講授的重點,從音、形、義角度對日語中的漢字詞匯與漢語邊比較邊教學。抓住兩國語言中微妙的關系,呈現給學生,以活躍課堂氣氛。舉例而言,日漢語中有同形同義詞,如“料理(りょうり)”,這個詞的日語發音甚至與漢語諧音;又如有日漢同形同義的,如“生活(せいかつ)”,此類發音日漢不同,但有規律可循;當然還有含義完全不同者,如“心中(しんじゅう)”一詞,日語中念此發音時無中文“心中”之意,多指男女為情自殺,此類詞語須督促學生切不可望文生義。此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古漢語知識來幫助記憶,例如日語中的漢字“走”是漢語“跑”之意,日語“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第二,筆者結合當下的流行元素,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從教師、學生以及師生互補的角度展開互動。
1.教師為主導的“我愛記單詞”環節。
模仿某衛視的“我愛記歌詞”節目,由教師主導,以學過的內容或者當堂布置的新內容為出題范圍,在短時間的記憶過程后,教師出題,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參與“搶答”,挑戰記憶力,加深其對單詞的印象。
2.學生為主導的“每日一詞”任務。
這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學生的深度查閱作業,讓其在范圍內自由選擇一詞,通過課下各種途徑查找后完成詞匯作業,并在課堂上發表。這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組織歸納及表達能力,第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站在講堂上的膽量。
3.師生互補的“每周一歌”板塊。
所謂師生互補,主要體現在所學歌曲的選擇上,由教師介紹經典,學生推介流行,利用好每周專門安排的15分鐘課堂時間學歌詞并唱歌曲。好聽的歌,學生課下都會主動練習,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詞匯量,也可以鞏固語法。不妨鼓勵學生期末去KTV試試身手。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詞匯學習“大愛”,才能愛屋及烏,愛上學日語,打好扎實的學習基礎,進而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取得的實效
筆者所在學校日語專業2012級有2個平行班,筆者擔任了12(2)班的基礎課。通過兩年教學實踐,單從成績來看,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學校的轉專業和選課制度,學生存在個別流動,但從各學期期末成績來看,筆者執教的班級其平均分均高于另一個班。這與課堂上重視詞匯教學并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并且,詞匯的學習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綜合成績也有所提高。如果說期末試卷出卷、改卷等可能存在教師個人主觀因素影響比較時的客觀性,不妨來看2014年7月的日語能力考試成績。從日語能力考試通過人數來看,筆者執教班級高于另一班,且已有2人通過更高水平的N1考試;平均分后者高出6.62分;語言知識中的詞匯參考獲得A等級的人數高于另一個班,但語法參考獲得A等級者少1人,這說明詞匯和語法講解時的授課時間比例還有待調整。除了上述成績中可以看到的成效之外,為提高教學質量,筆者還進行過兩次問卷調查,在2012-2013-1學期的問卷中,針對“你認為在現階段的基礎日語教學過程中,哪部分的內容最吸引你,最讓你覺得有興趣?”的提問,筆者執教班級25名學生中有18人選擇了“詞匯”??梢?,注重詞匯的課堂教學獲得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
四、結語
教材的編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景中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等活動中,鞏固漢字。在課文聯系和語文園地中,大量采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畫”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識字的信心。教學中,我才教材出發,依據兒童年齡特征,精心設計教法,激發兒童的興趣。
例如,漢語拼音第11課中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他們對識字的興趣。我先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月兒彎彎掛藍天,小溪彎彎出青山,大河彎彎流入海,街道彎彎到校園。學生聽后,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圈一圈,把兒歌中“彎”字圈出來,然后連一連,把兒歌中的幾個“彎”分別與月牙、小溪、大河、街道連起來,借助相像加深記憶,字形輪廓和特征就與其意義自然連在一起了。
漢字是象形文字,在兒童識字的初級階段,這種音、形、義綜合感知的辦法是一種效果明顯的好辦法,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非常符合兒童的識字規律,而且巧妙地把漢字學習和口語發展結合起來。
教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學生有時每天要識字十多個,因此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景,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識字。
如何教學“烏”字,可以畫一只沒有眼睛的小鳥,“鳥”字去掉一點為“烏”。教學“滅”字時,做個小實驗,在一個小鐵盒里點燃紙,用一塊合適的小板子蓋住小鐵盒,稍候拿開板子,試驗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其中變化,講述一些有關滅火的知識,最后總結,用一塊板子把火蓋住,可以“滅”火。
此外,可以在“猜謎語”游戲中讓學生識字,如:“一個力氣很大的人在田里勞動”是什么字?(男),“八只腳”是什么字?(趴),“兩個人在土地上”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塊石頭上”是什么字?(碧)……許多孩子都可以用這種形式來學習,這種識記不是機械的識記,而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
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工作主要是根據英語考試的形式而制定的,而英語考試主要是考察寫作,涉及一點聽力部分,對于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沒有考察,使得絕大部分學生的讀、寫能力強,而聽、說能力十分薄弱,學生有知識卻說不出來,形成“啞巴英語”。此外,由于長期不鍛煉說的能力,造成學生心理膽怯,不敢說也不會說,慢慢地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把英語看成學習的負擔。
二、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途徑
1.初中英語選擇內容新穎、難度適中的教材
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要選擇內容新穎、豐富而生動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英語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根據學生英語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選擇難度適中的初中英語教材,能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的教學環境,太難的英語教材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無法獲得成功的自我效能感,產生消極態度,應付英語的學習和考試。
2.營造愉悅、輕松地英語學習的氛圍
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與漢語在語法、形式、運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學生既要學習漢語,又要學習英語,同時學習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對于學生是一種挑戰,兩種語言一直在碰撞和摩擦,學生很容易混淆,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產生了阻力。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直接灌輸,要讓學生了解英語知識的背景、由來,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主,營造愉悅、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為第二門語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3.注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創新,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的層次,引入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提供一些師生互動交流的話題,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場景作為話題,布置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地課堂教學活動,比如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還可以組織觀看國外人文、科技、歷史、地理等資料片,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學好英語。
4.開展情趣化的教學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經常播放一些相關的英文歌曲,組織學生觀看原聲電影,感受純正地道的英文文化魅力,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選取電影的經典片段,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和對話,重復播放精彩片段,讓學生掌握人物的英語發音和說話的語態,并且加強模仿,爭取說一口地道流利地英語。此外,英語的名言警句和格言是練習口語的好素材,教師要抓住這些英語名言警句朗朗上口、節奏感強的特點,引導學生練習語音和語調;還可以在課堂上共同分享學生摘抄的名言名句,在相互交流中鍛煉英語的聽、說能力,增加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結語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
在探究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中都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如集中話題中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引出學生對該問題、時間或現象的最初看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并在發現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你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盡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后續活動,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揮和發展。
傳統的實驗教學,驗證性的較多。這種實驗常常是教師把實驗目的、步驟、方法及注意點等詳細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連結果也預先告訴學生,學生只需依照要求去做實驗,學生的探究被抹殺,學生的創新被扼制?!犊茖W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強調創造能力培養的今天,應大力提倡探究性試驗”??梢?,我們的實驗要以探究為主
二、學生互相交流合作激發興趣
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機會,經常會提出一些教師想不到,教材沒提示的研究方法,我想這實際上是課改所希望看到的。如果只為學生提供一兩種材料,確實又不能夠保證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研究。所以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臺,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的展示、交流??梢哉f是一種最優方法,
例如,三年級一節科學課《周圍的空氣》,要求學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氣后用感官感覺空氣,并能夠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我問,你有什么方法也能把空氣放到課桌上進行研究呢?生:用塑料袋裝一些空氣、拿氣球吹一些空氣、我們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氣。師:好,同學們想了這么多辦法,我們就用這些辦法來收集空氣。學生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做起來,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氣,有的往塑料袋里吹氣,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氣,有的還在商量辦法??諝獠杉胶?,有的孩子在拋塑料袋,氣氛非常熱烈,效果明顯。例如,《電燈亮了》是小學科學三年級學習科目,本課屬于“電”這一教學單元。從生活中燈導入,設計安排了讓小燈泡亮起來人等探究活動和拓展活動,學生將經歷一次高度開放的探究活動。根據課的性質和學生實際情況,學生將自選材料,自行試用各種連接方式,使小電燈泡亮起來,并設法控制電燈泡的亮與滅。在學生獨立動手連接電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電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燈泡、電池、電線等。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設計實驗、使用簡單器材做實驗、探索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張揚個性,走向成功。
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是他們最喜歡的學科之一,是他們新接觸的學科,如果不培養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沒有動力,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興味索然,味同嚼蠟。而科學實驗則是讓學生產生興趣的最好的途徑。特別是在講新課時,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興趣,學習積極性就會很高,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在以往的教學中,大部分都是教師在前面做演示實驗,學生在下邊看,而且坐在后邊的學生有的還看不見,看不清,學生被置于旁觀者的位置上,沒有親身參與其中,長期下去,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賞識教育更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上臺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如學習《植物的根和莖》一課時,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對一些學習困難的或甘于自暴自棄的學生,要堅持以鼓勵、表揚為主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保護學生的自尊,重樹學生的自信,逐步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課堂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學會選擇;課堂上學習是快樂的,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和感悟;課堂中是充滿挑戰的,給孩子一點點困難,讓他們自己起嘗試解決;課堂外是不斷延伸的,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
給孩子每次成功的機會,就是給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機遇!
崔干行認為:“語文課是否有趣味,學生對語文課是否感興趣,是個可大可小的問題。說‘小’了,是因為這看起來似乎只關系到技巧與情緒,至多不過影響一點考試分數罷了。而‘大’呢,即使不‘杞人憂天’地提升到‘保衛漢語’的高度來看,至少也關系到民族語言的生命力,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吧?!边@是從興趣培養的重要性角度對語文課提出的要求。
據上面的觀點和要求,語文教學應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的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不是一項長期繁重的任務。然而,我們發現,一些最起碼的道理被有些人忽視了,他們除了對知識生吞活剝,盡展分解、翻炒之能事,實在看不出語文教學還能做些什么,學生很少有自己思維的空間,激情、想象力根本得不到發揮。沒有了自主,何談興趣?沒有興趣,學習何樂?
那么,如何使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呢?
崔干行說:“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搖籃時,母親總喜歡給他講一些傳統的或新編的有趣的故事,孩子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從中獲得享受。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媽媽‘肚子’里的故事沒有了,或者孩子不滿足媽媽的那些‘狼外婆’故事,于是顯出不耐煩?!币虼?,在語文教學中,有時不妨變知識教學為故事教學,化理性為感性,讓概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教學的前提是語文教師要有心收集故事,善于講故事,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故事”需求。
增強趣味性的方法很多,李懷源認為,可以“通過玩‘識字魔方’的游戲,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增加生字與學生見面的次數,確實起到了鞏固識字的作用。用猜字謎的形式檢驗識字效果,讓識字變得輕松,更讓人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學習特點的關照,整個識字過程,學生是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的?!边@是在識字技巧方面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其實,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需要互動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參與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激活狀態。歐陽代娜認為,語文教學要體現一個“活”字,“活”是語文教學藝術的契機。因此,她認為應力求避免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師生雙方都處于最佳狀態,在師生雙向交流中集思廣益,迸發出創造性的智慧火花……互動課堂就是一種“活”的課堂,有了“活”,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就有了興趣。
提高語文素養,讓語文教學成為一門藝術。有人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很感人,但我們的有些教師一講,就沒那種感覺了,一些語文教師在用較平淡無味的語言解釋較好的語言,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如好多語文教師安于現狀,幾乎看不到他們有意識地去積累語文知識,接受文學熏陶。其實,即便是“灌注”,教師首先自己是滿滿的一桶,桶里沒有,怎么灌注?這滿滿的一桶就是語文素養,即文學素養和語言素養,還包括日常生活的素養。有了足夠的語文素養打底,再去好好琢磨各種教育教學之法,藝術地講解語文知識,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
我們曾讓語文知識學習需要幫助的十幾個小朋友組成三個小組,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能讓成績差的從好的身上獲得很多好方法,又能促進成績好的在當小老師的過程中激發興趣,換位思考,鞏固知識,發現問題和不足。在互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在榮譽感的激發下,彼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提高。孩子的興趣是可以自己培養的,組建興趣小組可以讓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去發現語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帶著自己的心理特征去感受語文的多姿多彩。
愛無堅不摧,她能使冰冷的知識化作一股股暖流,注進學生的心田。因此,愛每一位學生,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把愛上升到把學生看做自己孩子的高度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在這一方面江蘇省阜寧縣施莊中學做得非常好,在陳穗校長、戴海波主任的倡導下,學校推出感恩教育、愛心教育,并且聘請專家做激情演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校老師都在踐行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理想,學生感受到愛,愿意學習,樂于學習,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
當然,如何培養興趣,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需要花工夫去研究。但是,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做教學上的有心人,定會使自己的課堂興趣盎然,學生們定然會滿懷激情地去學習語文,我們定會在語文教學園地里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崔干行.誰能讓語文變得有趣[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提高 趣味
1 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鑄魂”
人文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過知識傳播和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的品格、氣質、修養,并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一位科學家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就會不打自垮?!比缃瘢祟惖纳姝h境、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許多學生卻缺少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患上了“精神軟骨病”。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2 注入“人情味”,讓語文教學“育情”
記得有位前輩曾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課文)也“不是無情物”——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摹坝椤本辰纭UZ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
3 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詩化”
目前,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成了無硝煙的另類戰場。課堂上到處是“拉網式”的知識點專項練習或“查漏補缺式”的專題技巧訓練,教材中那些充滿詩意,閃耀著作者思想與人格光輝的文本也被大多數教師異化成了傳授閱讀技巧和答題技巧的例子。據統計,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是多么重要。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品味或幽雅或豪邁、或沉郁或飄逸、或諷刺或幽默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詩化語言;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讓學生在審美鑒賞活動中主動提高審美能力;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王國,閱讀經典,豐富人生,可以讓學生的生命在閱讀中展現更多的精彩。
4 引入“生活味”,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钡拇_如此,生活確實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猶如潮水,每時每刻都激蕩著我們的情感,刷新著我們的知識。教師只要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仔細玩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要想給語文課堂引入“生活味”,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通過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