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00:07:29
序論:在您撰寫英語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英語教學論文2600字(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和創新論文
【摘要】導學式教學是以引導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所以導學式教學有著較高的教學應用效果,本文中我就針對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和創新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導學式教學;素質教育;探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51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得分科目之一,也是歷來初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攻克的學科典型。雖然初中階段相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科目,而每一門學科在知識設置方面參照學生已經積累的知識基礎,和隨著年級提升的學習能力,更加傾向于專業性、系統性更強的內容方面深挖。但是眾多學科的實際教學效果的比較中,英語呈現出獨樹一幟性。從學科特性來看,英語雖然和語文同屬于語言文學類學科,但是和語文最大的不同在于,英語是一門徹徹底底的外語學科,不論是單詞構造還是語法方面都和我們傳統的漢語有著本質的區別,并且從我國當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來看,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基本還是圍繞著語言的部分展開,涉及的文學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雖然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逐步認識到我國英語教學的這種局限性,但是不論是從大環境下來看還是教學改革來看,英語教學語言和文學的融合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語言體系的差異也就造就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基本等同于“回爐重造”,包括語感構建、思維構建等等。那么初中生在具備了根深蒂固的漢語的思維和語法表達方式之后,學習英語的困難性也就不言而喻。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之后,我們也在積極地實踐著各個學科內容的改革和整體教學模式的改革。而從初中英語的教學來說,作為一門偏向于語言性質的學科,我們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換句話來說,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基本是培養學生一定程度上利用英語語言進行對外溝通的能力。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空間,引導學生實現主動的學習和語言的應用。而從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實際來說,英語是絕大多數學生頭疼的科目,光靠日常的課堂教學都難以保證較高的教學效果,學生往往習慣于摁著單詞和語法被動地、刻板地學習和記憶,難以在英語學習中找到樂趣,進而也就培養不出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而本文中我所談到的導學式教學模式,從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能夠看出,其重點針對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習慣和能力。
一、課前導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
導學式教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導”,即引導和教導。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既然學習的科目眾多,那么各學科分配的課堂時間也就相對壓縮,所以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實現課前導學,從而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明確自身能力,明確學習目標。
首先,在課前導學方面,我們要通過導學案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提前預習,并且明確新課程學科目標的習慣。作為教師我們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將下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呈現到導學案上,在課前預習部分,結合以往所學英語語法引出新的語法點,繼而將學生要預習的重難點表明,并且進一步提出預習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逐步養成定準目標的能力,同時又在不斷的新課預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課前主動預習新課程的習慣。
其次,在課前導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提前熟悉重難點,并且通過事先預備的課前檢測題目,引導學生檢測自身預習水平,從而更加認清自身的學習水平,為課堂聽課重點的把握奠定基礎。對于英語來說,課前預習不論是以文章還是問題的形式出現,都是考查學生單詞和語法知識的掌握,所以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先一步熟悉語法和單詞,從而實現課堂上進一步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還能在課前預習方面,針對文章以及列出的單詞和語法進行自主拓展,從而擴大知識面。
二、課堂導學,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結構
導學案是導學式教學模式實踐一以貫之的“線索”,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變“教”為“導”,從而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構建互動、活躍的課堂氛圍。
首先,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實現課堂上師生角色的互換。通過導學案中所列出的例題、主題等,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如以文章為探究內容,導學案中列出對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得出答案,并且選擇代表上臺分享,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更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理解過程中發散思維,從而實現更為活躍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其次,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可以打造學生的“交際場”,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都是建立在學生聽懂、能說的基礎之上,變教為導的教學模式,導學案中列出的問題和內容,學生在預習階段已經有了了解,那么在課堂上也就更有底氣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從而激勵學生多說,實現單詞和語法的不斷練習,構建全英語式的英語課堂環境,進而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課后導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從而實現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的質變。所以我們也要利用導學案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
首先,導學式教學模式下,通過導學案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課下練習作業。如預習學案提前下發,課堂學案及時回收,然后綜合之下我們制定對應的課下復習學案,進而針對學生的課堂總體表現和學習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布置單詞、語法、閱讀等相關內容作業,實現重難點知識的鞏固。
其次,通過導學案可以一以貫之地給學生呈現其當天的英語學習成果,也有利于學生整理思維,整理錯題,從而在課下鞏固過程中做到更客觀地統計自身問題,進而明確自身的學習弱點,激發學生課下鞏固的積極性,也提高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導學式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注重學生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僅僅是我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針對導學式教學模式所總結出的幾點經驗,分享在此,希望對其他初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啟發。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在中職英語教學課堂,教師不斷加強情感教學研究能力,利于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基于此,在進行教學實踐研究過程中,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實踐教學研究,以此不斷提高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夠為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職英語情感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38
有效地開展中職英語教學,利于不斷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用情感教學方法,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希望通過下面的實踐分析,能夠不斷提高英語情感教學效率。
一、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隨著英語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滲透越來越深,中職學生也將英語學習納入到學習計劃當中。在實施英語教學時,用情感意識引導學生,會對最終的學習效果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學生可充分發揮主動的探究意識,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愉悅的情感和心態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更大的積極意識,讓學生迅速對未知的新知識產生探究欲望,從而發揮自身更多的潛能完成新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而如果心情狀態不佳,無法保持平和的情緒,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習的效率,削弱學習效果。中職學生在不良情緒的影響下,會自然導致學習環節無法連貫,對知識點的記憶模糊,從而長期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終喪失該學科學習的信心。因此,中職教師應著重使用情感教學的方式,發揮情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教師應充分重視并以適當的措施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并有意識地排除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能夠在積極意識的作用下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二、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具體規劃教學活動時,需使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由此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教師可借助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此種環境下更樂于發揮主體的能動性,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在具體培養興趣時,可使用探究方式實施。即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以自主的思維發現并分析問題,從而通過思想交流總結問題的解決方案。此外,教師還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心態。如在進行“It's…”這一句式的練習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并使用該句式,同時完成部分水果單詞的表達和使用。對此,教師可設計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完成游戲內容。具體可將不同類型的水果放在盒中,教師提問:“What'sthisinthebox?”學生便可猜測里面到底放著哪種水果,并用It's…句式進行表達。這樣學生便主動完成既定內容的學習,在充滿愉悅氣氛的環境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設計
1.以情育情。教師需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教學活動中,學生才能在感受到情感的前提下,自發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讓學生先行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從而更容易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內容。如在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以和藹的態度悉心指導,輔助學生克服障礙,這樣學生便會對教師產生情感認同。此外,教師要在表現出的情緒中體現積極的意識,并使用多種溝通手段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盡量全面地了解學生,如在課堂設計多種類型的游戲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發現自身的學習優勢,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2.以景育情。此類方式具體指教師有意識地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能夠隨之產生一定的情緒,并在情緒的作用下較好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同時提高情商。當前由于受到母語的限制,在另一種語言的教學中往往無法形成較為優越的培養途徑。因此,教師可適當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與生活相關或者在迎合情感傾向的情境中,主動接受并運用英語交際知識。此外,教師還可利用音頻、視頻等輔助素材為教學活動增添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增強英語教學的情感性,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情感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盡量以更為豐富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教師可深度挖掘教學內容中帶有情感因素的部分,并將其適當放大,為英語教學增添情感因素,讓學生通過詞、句的運用來產生情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教師在開展英語首次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英語接受興趣,教師可先從學生自我介紹開始,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包括名字、年齡、以往的學習經歷、興趣特長等等,這樣學生在初次接觸英語時,便不會感到過于陌生。而在讓學生認識句子的主—系—表結構,并熟練使用Therebe句型時,可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對話,從情感和真實經歷出發,將句型熟練運用。這種鍛煉方式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將情感與知識的學習相融合體驗,從而為學生開辟出一條新的知識獲取的途徑。學生的學習心態和表現出的狀態是決定最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在此方面提高重視,主動關注并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并注意且有效利用情緒的影響作用,使之成為提升學習效果的最佳助推力。
一、聽、說結合,提高語言能力
學習語言總是音感先行的,以聽、說入手是外語教學的特點。課堂上我用英語組織教學,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聽得明白,聽得有趣,津津樂道。在聽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以說的方式表達出來。我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如復述課文,值日生報告,背誦小詩文,學生之間的相互問答等方面來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復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和連貫表達的有效訓練,一開始對有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我就反復播放課文,讓學生反復聽,直到聽懂課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止,或用問答方式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語言復述全文,直到不加提示,學生也能獨立復述的程度。我還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喜好出發,選擇各種各樣的英語聽力材料進行練習,也可以將好的材料與同學們分享。互相幫助,一同提高。這樣長期地堅持聽、說訓練,學生會說得越來越流暢,讀得越來越準確,語言能力也提高了。
二、語言習得與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習得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基礎??死暾J為“人們使用語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語的能力),主要不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是習得的?!睂W習英語指的是學習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語言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如果采用傳統的“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教學方法,對掌握及應用英語是無益的。不但教學效果不佳,而且會給學生造成學習英語有負擔。習得是在自然的交際環境中使用語言的潛意識過程。習得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掌握語言的同時,語言能力已有所提高。我在課堂上用英語教學的同時,通過大量使用手勢或動作及實物展示,進行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英語句子、對話、課文,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逐漸掌握語言,從而無意識地習得語言。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我加入了一個對“楊利偉”——這一學生崇拜的中國英雄的采訪練習,一下子讓學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之中,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要與“英雄”交流,當他們用并不熟練的英語進行采訪或是向英雄表達敬仰之情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群熱情、自信的孩子。小小的一次練習使學生們消除焦慮情緒,幫助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并能主動、大膽的發言,使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之中。學生主動接觸英語,從而達到語言習得。當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熟練地用英語與他人溝通時,語言能力也在無意識中提高。
三、創設語言情境,提供語言實踐機會
語言能力的提高,取決于實踐機會的多少,如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又取決于教師在課堂和課后為學生創造的語言情境。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設置良好的情境,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積極進入自己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中,在演示過程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運用新穎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利用自己設計的值日生報告、講英文小故事、對話表演及課文中的片段表演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膽量。隨著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越來越熟練,請每一位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在樹立了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的同時,通過相互的交流,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也大大提高語言的熟練程度。
2.學生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在教室里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社會實踐中正確地運用。然而如何將教室這個小小的空間,變幻成各種各樣的場所,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就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在一節關于Shopping的課中,我就將教室里的講桌假設為柜臺,學生們的文具為商品,由學生來做售貨員和顧客,來操練CanIhelpyou?Whanwhuldyoulike?Howmuchisit?Isthatall?等購物用語,不僅讓學生過了表演癮,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也讓英語真正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我經常用教室里的桌椅、黑板及準備的小道具來設計看病、借東西、問路等情境教學。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趣味性強,難度低,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積極性。
3.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使創設情境更真實化。我用Powerpoint設計的動物園,栩栩如生的動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斷飛入的句子,為學生提供了語言提示,幫助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多媒體技術為語言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習效果。
4.使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聽說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多媒體能促進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提高學生對感知對象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看錄像、聽錄音進行對話問答,通過聽覺、視覺直接接受所學內容,進入英語的思維過程,加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大課堂容量和練習密度,達到最佳效果。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新目標)第七單元Howmucharethesepants?教學時,我利用幻燈片把服裝、鞋帽、水果等一些商品投到大屏幕上,讓學生直接地看到這些東西,并利用本單元所學詞匯、句型進行購物對話,輪換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如:
A: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B:Yes,please,Iwantasweater/skirt/……
A:Whatcolordoyouwant?
B:Blue/Black/White/……
A:Hereyouare.
B:Howmuchisit?
A:Tendollars.
B:I''''lltakeit.Thankyou.
A:You''''rewelcome.
直觀教學,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外語的教學效果。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交際場所
學生在學得一定科學基礎知識并建立了穩定興趣以后,就不-
中學生學習英語首先就應當從聽入手,英語聽力對學習英語至關重要。“聽力” 英文為Listeningcomprehension,即聽有聲語言,并對 其理解的能力。正如RiversTemperty所說:“聽,是人們根據 自己所了解的語言知識、語義和語法三方面的潛力,從語流中獲得信息的積極活 動?!?nbsp;
根據上述觀點,我們可以將聽力理解為:獲得有聲信息的活動能力,也可以說是 一種交際能力。這種能力的強與弱,除了決定人們對語言知識本身的了解外,還 決定人們對語言背景文化知識的占有能力。很難想象一個對語言背景文化一無所 知的人,能夠具備良好的聽力。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把聽說教學放在教學法的首 位,強調聽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
從語言角度來看,語言本身首先是有聲語言。沒有聽,就沒有說,語言的交流也 就無從談起。因而,聽力在語言學當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聽,是語言的基礎;聽 力,是語言學習的前提。
從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在相等時間內,聽到的信息量比讀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而聽到的信息轉化為感性知識比讀到的信息轉化為感性知識的速度要快得多;聽 到的信息往往比讀到的信息更生動,印入腦海的烙印更深刻,不易遺忘;同時, 還能有效地培養語感。
從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看,中學生年少好勝,善于模仿,聽覺靈敏,活潑 喜動。如果能注意培養他們的聽力,在情趣盎然的氣氛中加強聽力訓練,必將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力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即迅速正確地辨音解義的能力、理解語言內涵的能力, 亦稱“文化悟力”。這兩種能力表現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即為識記教師發出的語 音形式,準確地辨析詞義,然后從詞義、句義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 組合、歸納,并從中悟出講話內容的中心所在。這種能力除指對語言知識本身的 理解能力外,還應包含對有關文化知識的理解和占有能力,包括經濟、文化、天 文、地理、歷史以及簡單的科普知識等等。對這些知識的占有與理解無疑會提高 對所聽到信息的理解程度,從而使悟出的語義更深刻,更準確。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聽力呢?
培養聽力,首先要突破聽力障礙,掌握“聽”的基本技能。學生或一般英語學習 者在英語聽力訓練中存在的聽力障礙主要有四個:①語音障礙②語義障礙③心理 障礙④文化悟力障礙。聽力的語音障礙,為這四種障礙之首。英語學習者應下決 心攻破它,然后向更高層次邁進。
一、突破語音障礙,掌握聽力基本技能
掌握聽力基本技能,首先應突破語音知識關。英語語音知識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 內容:不完全爆破、意群、連續、音的同化與失音、句子重音及語調。其次還應 掌握英音與美音的差別。
突破語音知識關的辦法是:認真聽,注意模仿,用心記憶,并跟老師或錄音機進 行糾正,堅持反復訓練和檢測。請看下面各項檢測題:
1.請朗讀下面每組詞,注意失去爆破的現象:
①talk,dare,don't
②conductor,strict,shortcoming,progr amme,picture,thankful
③makemodelplane
2.朗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失去爆破的現象:
①Goandlookforitinyourownroom.
②Katedoesn'tsingwel,butshedanceswel.
③Shehaslunchatthefactory.
④Goodmorning,boysandgirls!
⑤Hecougheddayandnight.
3.朗讀下列句子,注意意群間的停頓:
①Everyoneinthetown,knewhim/sowehadn otroubleinfindinghishouse.
②Butthemostinterestingthing/aboutt hisre-markableplan/iswhatpeopledow ithit/afteritiscutdown.
③ThefolowingistakenfromDr.Manete'sa c-countofhismeetingwiththeboy/ando fwhattheboytoldhim.
④Histheorywassoadvanced/thatfewpeo plecouldunderstandit/atthattime/an devenfewer/wouldacceptit.
⑤Theordinaryschool/cannotgivemuchp racti-caltraininginliving,/becausem ostofthestudents'time/isspentinclas ses,/studyinglessons.
教學工作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統一體(謝云錦,王萱,2000)。過去,在“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忽略了課外活動對英語教學的幫助。雖然這種狀況現在有所改變,但是并未引起多數教師的足夠重視。因此,筆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將課外活動引入初中英語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英語課外活動教學談點粗淺的體會,以求教于同行。
一、英語課外活動的必要性
1、英語課外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身處改革一線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角色,調整教學策略;還要求具備課程開發能力和整合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加強對新技能的學習培訓(李英、黃艷明,2002)。課外活動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如朗誦會、演講比賽、參觀訪問、實地調查、生活Party、小型運動會等等,都可適時地引入英語教學。語言教學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Leech,1983)。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通用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如果英語學習通過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那么學生就能接觸到更貼近學習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信息資源;學生的參與意識隨之不斷增強,交流方式也將由課內活動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的方式。
2、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3)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克服了學科課程割裂知識的弊端(袁桂林,1999)。
(4)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英語課外活動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1、盡量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目前,“任務型教學活動”受到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任務型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各種貼近學生實際的交際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社會認知主義理論,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中使用語言,交流的過程與語言成品(linguistic product)同樣重要(張建偉、陳琦,1996)。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過程。而以任務型教學活動為模式的英語課外活動,它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學生帶著真實的目的任務去學習,學生是任務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在任務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心靈深處將學習變成一種積極的心理需求;日常學習中許多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在集體活動中,通過互動、互助,都能得到很快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還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且最大限度展現學習者學習的潛能。為在英語課外活動過程中真正把語言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原則: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2)任務內容要真實、自然,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為出點。
(3)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控制任務的難易程度。
(4)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任務設計要有啟發性和創造性。
(5)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2、教學實踐案例
“任務型英語課外活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實踐證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任務型),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教學案例]
·設計背影:初二下學期以后,隨著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增強,學生已經可以接受一些社會調查任務通過他們與社會的接觸,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活動目標:
(1)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教師提供的小資料或是教材課文JEFC Book Ⅲ Unit 3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Unit 11.Planting Trees),在實踐中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解決有關問題的辦法,并且用英語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出來。
(3)營造合作交流的氛圍,列舉周圍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與個人調查
·活動過程:(1)組織學生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可根據學生所在社區、興趣小組或是個人意愿,將活動成員分為4-5組,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并作好記錄,每小組選派1-2名代表向大家介紹各小組調查情況。(可以從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查找有關英文材料)
如:我們的團隊有:(name) 、 、 、 、 、
小隊長(Squad Leader):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一、為什么進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語法結構,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即語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二、文化教育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介紹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于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2.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興趣愛好為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
3.稱呼語
例如“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我們在教材出現稱呼一位工人為"Uncle Wang"的情況,這也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于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 Wang。同樣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張醫生"、"王護士"稱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蕩直率的不同風格。
5.稱贊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為什么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在的態勢具有豐富的地理與人文旅游資源,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海內外游客前來旅游。的旅游業從上個世紀80年展至今已較為成熟,旅游產品也由單一的觀光旅游發展為集觀光、登山、科考以及度假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產品。在2005—2011年之間,除了2008年的“事件”對入境游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游客人數陡減以外,其他年份入境游客人數呈逐年上升態勢,每年都以百分之幾十的速度增長。根據旅游的總體規劃,要將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必將持續增大,而懂外語的藏族同胞將會幫助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以及推動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要結合的產業發展具體需求做相應的調整,重視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適應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為的發展輸入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1.以旅游英語為導向
加強藏族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英語習得可以通過在常規的外語教學中增加旅游英語的權重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達到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這將是培養藏族學生英語興趣,增加他們自信心,并響應總體規劃的新的切入點。而旅游英語內容涉及多方面英語情景交流,在增強學生日常交際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開闊國際視野。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加強旅游英語的下列方面的學習與培養。
2.情景旅游英語的訓練
增加旅游英語的權重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并熟悉情景旅游英語,為他們創造接觸情景旅游英語的機會,重視口語的訓練,例如旅行社英語、導游英語等。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放映相關的旅游情景英語視聽資料,在大量的視聽輸入的基礎上達到最后語言輸出的目的,讓學生進行情景模仿練習,在此基礎上,根據旅游的實際情況,進行情景改編,設置以旅游為主題的情景旅游英語對話。增加實用英語的詞匯量,向學生宣傳學習英語與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與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關系,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加他們語言接觸的機會并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3.藏族文化
擁有豐富絢爛的藏族文化,而要建設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藏族文化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藏民族有義務將絢麗多彩的藏族文化向全世界進行推廣與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使藏文化得以傳承。而語言又是宣傳與傳播的有效媒介,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適當增加文化與風俗部分的介紹。此部分可以作為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理解訓練,也可以用作聽力訓練資料,最后也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最終實現表達與交流的目的。藏族學生本身對藏族文化與風俗非常了解,即使在英語語法與詞匯上有一定難度,但是他們對此方面熟悉所以不會對理解上造成太大的困難,并且這樣做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信心,他們也會愿意去學習如何用英語將這些藏族傳統文化表達出來。
4.客源的文化
除了來自于香港、澳門、臺灣的游客以外,的入境游客主要來自于歐美國家以及亞洲臨近國家。而目前日本是最大的客源國,其次是歐美國家。由于游客來自世界各地,因此了解各國的文化將有利于與外國游客更好地交流與溝通,避免產生文化沖突以及不必要的誤會。英語作為世界官方語言,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發揮了橋梁的作用。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游客的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辟文化專欄板塊,將主要客源國按洲劃分。并且在每個洲內選取代表性的國家,對該國的地理、人文、風俗、飲食等各方面進行分類介紹。也可將寂寞星球出版社出版的各國旅游指南以及各國旅游視頻作為閱讀與視聽材料,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場虛擬的環球旅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驗過程中感受不同國家的人民及其文化,在加深學生對客源國的了解的基礎上開拓他們的國際視野。
二、總結
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素質教育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注意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首先是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學習的機器。每個學生因其家庭環境、智力水平、生活環境、心理、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性,與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老師在教學前一定要仔細了解、研究每個學生的以上不同,這樣才能夠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那么學生分層如何具體操作呢?一般來說,分的層次越多、越細,越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但如果分層過于細,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繁瑣的任務,在實際操作上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三或四層。以三層分類來說:把學生分成A、B、C三層,A層是英語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認真,善于思考,頭腦靈活,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學生;針對這種學生,我們教師不要糾纏于基礎知識,而是要提出有思維深度的問題來鍛煉、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B層是基礎知識相對扎實,但有缺陷,學習態度還算可以,但不善于思考,對于這類學生,我們教師要查找他們的知識缺陷,幫助他們彌補,并提出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讓其思考并加以指點,讓他們能夠在思考之后得出答案;C層是基礎知識差,學習態度不好,自律性不夠。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教師首先要糾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幫助他們自律,然后才能談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2教學目標也要分層
在教學過程,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對于A類學生,我們要求他們掌握所有的基礎知識,并要熟練地聯系,同時還要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發散性思維能力,歸納能力等。這類學生要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會自主學習。B類學生的目標則是熟練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發展與之相當的能力,可以解決中等難度的問題,發展與自己興趣愛好方向一致的特長;C類學生的要求相對較低,讓他們掌握最主要的基礎知識,端正學習態度,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能夠隨著教師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提出問題,并不一定要解決??傊?,我們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結合不同學生的水平,不可一概而論。
3教學中的評價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