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7 06:58:08
序論:在您撰寫實驗教學體系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教材選擇困難GIS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學習GIS課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培養學生聯系本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應該是在精簡并保留核心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增加與專業實際項目緊密聯系的案例。實際上,非GIS專業的GIS課程教材的選擇一直存在爭議,賈澤露認為陳健飛教授等譯著的《地理信息系統導論》是非GIS專業GIS課程教學的一本比較理想的教材。羅瓊等[11]認為由黃杏元等編著的《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龔健雅主編的《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以及湯國安等主編的《地理信息系統》等作為非GIS專業GIS課程的教材比較理想。結合本專業來看,目前市面的參考書籍都沒有與水產養殖領域相關的實際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存在難度。
1.2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目前國內水產養殖領域的GIS課程大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專業教師較少。在現有的教師中,大多數是GIS專業的科班出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參與和本專業相關的項目研究也比較少。
2實驗教學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PPT進行演示講解之外,視頻文件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看與模仿,上機操作。例如數據的采集、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專題地圖的編制等可以進一步結合實際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此外,通過網絡各種GIS論壇輔助教學,針對各種疑難問題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尋找答案,展開分組討論,爭取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2.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GIS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基本的理論進行了解外,重點放在了GIS軟件的使用以及在水產養殖領域的應用。首先通過上機操作掌握軟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數學生了解GIS在其所學專業有什么具體的應用,學生所學專業有哪些具體問題需要借助于GIS工具進行解決,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針對真正對GIS技術有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到GIS相關課題的實際研究中。這樣就做到了知識普及和重點培養的人才培養目標。
2.3課程內容與專業特色相結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盡量根據自身情況,結合一些實例進行教授。例如數據的采集,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數據采集,了解數據的采集過程。我們也會模擬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案例,例如漁場的選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漁業資源的分布以及水資源污染等案例進行講解,這些案例都是水產養殖領域實際問題,更便于學生理解學習。
3實驗教學內容的探索
3.1開課時間作為一門新開設不久的專業基礎課程,開課時間的選擇必須要兼顧到GIS與水產養殖專業課之間的關聯性。既不能開設的時間過早,因為學生還沒有全面的專業知識從而體會不到GIS的實際應用價值;也不能開設過晚,由于水產養殖專業的特點,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需要在經過較長的生產實習過程后才能完成。如果開設太晚,勢必會與生產實習的時間發生沖突,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作者認為較適宜的開課時間應該在三年級的下學期。學生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已經對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有了較深的掌握,同時又不會占用每年五月份開始的生產實習。
3.2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授課方式是上機操作。通過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間數據的編輯、轉換、分析等實驗通過先演示后驗證的方式進行講授之外,我們還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查閱專業論壇、參與小型的研究項目等方式力爭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
3.3考核方式實驗課程考核的重點在于考察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實驗報告和綜合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在成績比例分配上,實驗報告占40%,綜合考試占60%。實驗報告的書寫確保學生掌握GIS軟件的使用;綜合考試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串聯,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語
關鍵詞:信息論;實驗課;研究型教學
作者簡介:尚緒鳳(1981-),女,山東萊蕪人,中國計量學院理學院數學系,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計量學院“信息論基礎”校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148-02
信息論、錯誤控制編碼和密碼學是現在數字通信系統中的三大支柱。信息論基礎是應用概率論、隨機過程和近世代數等方法研究信息的存儲、傳輸和處理中一般規律的學科,主要解決通信過程中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問題,是信息科學和通信科學領域中的一門基礎理論。[1,2]自從“信息論”課程在信息及計算科學專業開設以來,筆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適合本專業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經驗,在該課程的教學中,筆者發現采用分組討論、學生組與組之間進行實驗報告互評、分組研究討論、通過圖書館及網絡資源查找并研讀相關論文以及學生做研讀論文的研討報告等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也得到了學生比較認可的評價。
研究型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除了學習選用教材上的知識外,還要借閱本課程相關的參考書,作為輔助學習資料,并用一些前沿科學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研究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并通過圖書館和網絡上的相關課程網站及文獻檢索平臺,增加獲取知識的渠道,鼓勵和引導學生學會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相關的科研問題。為此,筆者在“信息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基于課程教學內容而又略高于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研究問題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和獲取文獻資料的途徑,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和途徑,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搜集科研論文資料以及閱讀文獻的能力,逐步使學生養成科學研究的素養。對于研究型教學的范疇,教育專家們 對其內涵和本質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體可以歸納為: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恰當的科學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參與,主動探究,使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搜集資料方案設計方案研討實驗驗證撰寫論文”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進而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研究方法,并培養其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研究型教學是一種學習和研究融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就是通過教師充分備課,提供基于課程教學內容又略高于教學內容的科研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發現和探索知識,提供給學生參與研究工作和接觸科研問題的機會,從而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逐步培養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為進一步的研究生科研工作做準備。
課題組成員在多年的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指導過程中,根據已有的指導經驗,發現精干的指導團隊、規范的組織體系、嚴謹的教學計劃、新穎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交叉的知識補充等使得數學建?;顒釉谥袊嬃繉W院(以下簡稱“我?!保┍妒軐W生青睞,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學子從中受益。只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對于一些科學前沿科研問題,他們可以通過已有知識,并查閱相關參考文獻,對科研問題會有創新性的想法和思路。只要他們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他們可以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會有突破性的成績。鑒于在數學建模競賽指導中的經驗,課題組成員把競賽指導中的部分經驗方法應用到信息論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在過去一年的實踐中,已經收到了不錯教學效果,并有應用信息論知識相關的科研論文公開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一、“信息論”課程新的教學模式
1.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以最新科研成果做引導
堅持以“理論和實驗課相結合,最新科研成果作為教學過程中知識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探知探究問題,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研究型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活躍的課堂學術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為此,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互動式討論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以網絡的BB平臺作為創新實踐平臺,加強學生討論組之間的互動和問題討論。特別是要善于激發學生求知欲使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參與教學和討論,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優化拓展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先進性,開始每個章節的教學之前,課題組成員首先把與本章節相關的科研問題在BB平臺的網絡課程平臺教學中,讓學生先通過這些問題了解主要的知識重點,并通過圖書館和文獻查閱,了解相關知識,并且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分組討論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查閱的資料發表觀點,教師補充糾正部分問題,學生發言的情況將作為期考考核的一部分。授課過程中注重跟蹤信息處理技術最新前沿問題,通過引入信息論及編碼理論知識在文本識別、語音識別和圖像處理等方面的成功應用,強調理論與實際應用問題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的過程。通過對實際應用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
2.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改革實驗課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教學計劃設置的影響,一般一次實驗課大約要2個自然班級一塊上課,由于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師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很難照顧到全部學生。針對現實的情況,目前大多數學生都擁有計算機,并且學校圖書館也有機房提供給學生使用,所以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在每次實驗課之前,先通過網絡課程網站實驗指導書,學生在實驗課開始前根據每次實驗的指導書完成實驗內容,要求每個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對于在實驗過程中的問題通過網絡課程平臺發問,教師或者學有余力的學生都可以在平臺上對問題進行解答,供學生共享,并且簡單的實驗內容讓學生之間互評,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實驗課時對于一些還沒有解答的問題,再在課堂上統一解答。并把每次做得較優的幾個同學的實驗報告上傳到網絡課程平臺供全體同學參考和學習,對于作為范本的學生在期末考核中實行額外加分。由于信息論的實驗內容大多都是關于編碼的實驗,需要學生掌握Matlab以及C語言的基本操作代碼,在實驗課堂中學生們可以進行討論和更進一步的學習,使得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對于學生學過的“數學軟件與數學實驗”以及“C語言”課程也是直接地應用,部分實驗課程的相關研究內容也可以作為下學期畢業論文設計的后續研究問題。實驗報告的撰寫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二、優化教學內容,把科研問題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堂的學術研究氛圍
自從2003年開設信息論這門課程以來,筆者先后采用過以下三本教材《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4]《信息論基礎與應用》[5]和《信息論、編碼與密碼學》,[6]由筆者所教授的學生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所有最終筆者選擇采用《信息論、編碼與密碼學》這本教材。該教材更側重于實踐應用環節,更適合調動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編碼的編程能力,弱化編碼理論的繁瑣證明。
針對自信息、互信息、信息熵、平均互信息及信道容量等是“信息論”課程中較為重要的幾個關鍵概念和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選擇了一些基于這些知識卻能被本科生所能理解的科研題目,提供相關文獻資料和獲取文獻資料的途徑等學術資料,給出“自信息量在文本處理中的應用”、“Shannon-Fano-Elias編碼理論的改進方法及應用”、“圖像處理中無損壓縮算法研究”、“基于預測編碼的圖像壓縮算法研究”等題目。按照數學建模比賽的模式,以三人作為一組,學生自由組隊,自選其中之一題目進行相關的討論和探究,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定期匯報交流等環節完成任務,提交研讀報告或者學術論文。最終使基礎不同的學員都能夠提升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和合作的樂趣,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把有創新性觀點的科研問題最后撰寫成科研在學術期刊上。一年的教學實踐之后,已經有兩篇論文公開發表在國內外期刊上,分別是《A NEAR-LOSSLESS PREDICTIVE COMPRESSION ENCODING BASED ON HEXAGONAL SAMPLING》發表在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和《基于自信息的犯罪網絡情報分析與研究》發表在2013年的科技信息期刊上。
三、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提高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課堂教學上,采用板書與多媒體課件并重的形式,利用網絡資源,比如:網絡課程平臺,提供學生訪問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相關課程的網站,通過不同的途徑對本課程進行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和途徑,鼓勵同學了解信息論知識發展的最新成果。
實驗課程教學中,網絡課程平臺上設置主題討論區,設置相關問題,例如:日常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信息量來刻畫;什么是信息,能否舉例說明;信息能否度量,如何度量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是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以便于后續章節的學習,讓學生把相關的概念與現實生活中的生活知識聯系在一起,便于把抽象的問題具體話,學生掌握這些概念也不會太過于枯燥。同時設置答疑區,可以方便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另外其他學生也可以看到相應的問題,教師統一做回復,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及時地解答學生的疑問。
四、提升教學理念,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新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驗并重,所以筆者采用新的考核方式,期末閉卷考試(60%)+課堂討論表現(10%)+實驗報告(15%)+專題研討(15%)+額外加分(10%)。對于有創新觀點的學生可以額外加分,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期末閉卷考試的卷面成績可以考核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實驗報告的成績體現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知識的應用能力,并且也很好地反映學生熟練應用軟件的程度。
五、總結
在研究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信息論”課程重新進行整體設計,優化教學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全面發展。在過去一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研究性教學將是下一教學周期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重點??傊?,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探索和突破常規教學方法,積累有用的教學經驗,才能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思想的專業技術人才。今后筆者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力爭把信息論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做得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陳運.信息論與編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D CMacKay.Information Theory,Inference,and Learning Algorithm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李春,鄒逢興,周宗潭,等.《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精品課程研究型教學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1):26-29.
[4]傅祖蕓.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1.
體驗式學習要應用到高?;@球教學中來,對教師的協調和監管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加強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鍛煉,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引。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應堅持的原則有:(1)以學生為中心;(2)激發學生的主動性;(3)監督學生回顧和反思;(4)要求學生學以致用。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分享、總結,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經驗知識。
二、體驗式學習應用在高?;@球教學中
1.改進教學手段,創造適宜的教學環境
由于籃球教學是一項室外實踐教學活動,教學場地更為寬廣,部分學生會對這種開放的環境產生一種緊張和膽怯的心理,而且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面更廣、互動更頻繁,這就更需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使籃球教學能在一個和平、輕松的環境中開展。因此教師應先布置好教學場地,擺放好教學儀器,營造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消除學生的緊張狀態,提高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朋友,并做到尊重、理解、支持學生,讓學生也把教師當成朋友。如籃球課程教學一般都是在籃球場上或者場邊進行集合,教師可以將視頻播放機等擺放在場邊的安全位置,教學過程中有需要觀看欣賞優秀籃球運動員的示范動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席地而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觀看過程中與學生以平等的方式進行討論,提出建議,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比賽中,教師可以加入學生,與學生一起進行比賽。
2.轉換師生角色,創設教學情境
要想進行體驗式學習教學,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為此,教師可以增加學生的主體意識,比如暫時互換師生角色,可以請課前做過準備的學生來組織和領導學生進行熱身練習,可以請學生設計一些籃球相關的小游戲,也可以讓籃球基礎較好的學生來教學生基本動作,教師再做適當點評,這種形式的活動可以實行輪換制,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當“老師”的機會,并要求學生盡量有自己的創新,構思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式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籃球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比如說三步上籃練習課,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三步上籃,那么有誰知道這個動作形成的來歷與原因呢?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并請他們在練習過程中注意觀察與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從體驗式學習籃球中獲得成就感。
3.注重學生感官體驗,加深情感體驗
籃球教學環境下的體驗式學習,不僅是學生通過身體活動獲得的體驗,還包括學生在智力、思考、情感、情緒方面的體驗。要想讓學生建立身體感官的體驗,就應該讓學生體驗到打籃球是有趣的、讓人興奮的運動,例如傳統籃球的教學都是從練習拍球,到學習傳接球、再到運球,然后學習投籃,最后進行比賽,這樣的程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先進行投籃的活動,比如說組織一些投籃比賽,要求學生接住從球場一端的同學傳來的球,并把球運到另一端的球架下去投籃,學生不僅在比賽過程中獲得了快樂,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習傳球與運球的積極性。情感體驗是體驗式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籃球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的價值取向、情感結構等去感受籃球運動給自己帶來的情感感受,籃球教學以一種快樂的情緒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體驗到學會了動作、提高了命中率等勝利帶來的喜悅,也體驗到運球不穩,投籃被蓋等失敗的沮喪。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感受籃球運動帶來的情感體驗。
4.培養學生在體驗中反思與總結的能力
學生經過親身體驗,對籃球知識和技能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籃球技巧。比如,通過投籃比賽中自己的感悟和觀察別人的動作,總結出怎樣改進投籃動作可以提高命中率,還有通過多次上場比賽與觀賽找出進攻時要怎樣動作才能突破防守等等。學生通過自己逐步地探索和實踐,加以思考和討論,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籃球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對學生的初步結論予以點評,組織開展討論和進行補充完善,從而得出正確可行的結論。由于籃球運動中的規則很多,所以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注意在不觸犯規則的前提下進行籃球技能的提升,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離不開團隊的配合與合作,教師應注意讓學生自己在進行籃球體驗學習中感受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比如說,籃球的一項基本戰術,掩護和防掩護的配合,因為有時一個人很難擺脫防守,自然需要一個隊友來進行掩護,兩個人之間要怎么配合怎么動作,都需要學生自己在實戰中摸索總結,而在教學比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討論分析賽況和安排戰術,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也能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意義。
三、結束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眼睛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我們只能記住其中的10%;聽到的信息,我們只能記住20%;但如果綜合所有的感官經歷過的事情,我們一般都可以回想起其中80%的內容。在美國,有一家“雨林咖啡廳”,當消費者走進餐廳的時候就會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還會看到巖石中升起迷霧,皮膚會有酥麻的感覺,最終消費者還會聞到熱帶的氣息,口感清新、心中感動?!坝炅挚Х葟d”是用五種感官綜合刺激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說,越多感官參與的體驗,越是難忘。因此,體驗式學習就是讓學生改變以往僅僅使用手和耳的學習方式,改成用親身體驗的學習,這樣對所學的內容就難以忘記。
二、體驗式學習的特點
1.主動學習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中心,學生只是在聽講、記筆記。但是,體驗式學習就要求學習者發揮主動性,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變成學習的主體。體驗式學習追求的是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如果沒有這種主動參與的精神,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2.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是教育界孜孜追求的,它能夠最大程度的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寓教于樂的樂應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教師傳授知識的時候用一個載體,而這個載體是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就意味著,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用快樂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其二是老師使用娛樂的教育方式,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而“體驗式學習”的提出,為寓教于樂提供了可能。寓教于樂,“樂”不僅是教師提出的樂趣更是學生主動體驗到的樂趣。學生學得快樂,才是這種教育方式所追求的效果。
3.學以致用
傳統教育的最大難題是怎么樣學以致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少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所以,學習是一種實踐,這種思想是學習者需要逐漸認識到的。知識沒有應用的地方,也就變成了一個個僵硬的文字,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腦海中慢慢的流失。體驗式學習的主要優勢是,一個運用知識的平臺被提供給學生,使學生順利進入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知識的交流和使用。
4.虛實結合
體驗式學習的方式需要一個情境,是把學習的過程移植于一個虛擬的或真實的情形之中。最關鍵的是,一種發展的眼光和態度是教師在進行情景化教學中應該具有的,認識到情境學習不只是讓學生做一些死記硬背的表演。事實上,在學習的道路上模仿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而忽略了創造。如果只是進行不斷地模仿,一旦學生遇到實際情況,就會不知道怎么樣去處理,這是因為他們在模仿的過程中對真正應該掌握的東西沒有掌握。
三、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在體驗式教學的基礎上整合理論與實踐得出的,通過學生分析案例,來學習如何把營銷的理論應用到實際情況之中。在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收集案例;其次,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最后,要對案例學習的效果進行總結,以便發現其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教學中進行改正。
2.任務教學
所謂的任務教學,就是老師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點隱含在舊的知識點當中,學生在和老師進行積極交流的基礎上,對任務深入的分析,并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在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3.模擬教學
所謂的模擬教學就是在教學中設置一種情景,結合實際的角色扮演,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體驗式教學所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沙盤模擬教學,它具有很高的“模擬”性,讓學生進入一個營銷行業中,深入的進行市場研究、組織企業生產、進行企業管理,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中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
4.實踐教學
走出課堂是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點,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積極的進行企業實踐。在對市場營銷進行教授的時候,學生要到企業中進行實地的考察和進行實踐操作,通過現場觀察和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進行分析,讓學生更感性的認識市場營銷,這是結合理論和實踐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體驗式;學習興趣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也是新課改對當前小學語文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夠更好的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一般情況下,體驗式學習主要包括體驗和學習兩個方面,在小學語文中應用體驗式學習,需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思考、創新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入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活躍教學氛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非常重要,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F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深深融入教學工作當中。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對于信息進行深入的傳播,更好的吸引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合理的設置多媒體內容,更好的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將聲音、文字、畫面進行具體化,將語文中的內容,進行聲情并茂的展現。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融入到課堂生活當中,讓學生更好參與到學習當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堂內容進行生動的融合,并且做到知識點的機密聯系,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體驗式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并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討論環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組織角色扮演,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體驗式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一個虛擬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切實的在教學情境中進行體驗,來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與認識。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則是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學習目標的要求的重要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共鳴,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培養自身的個性。教師進行組織角色扮演時,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轉化,設計喜劇內容,并且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自主的設計與改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的對于學生的想象力進行鍛煉,并且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索。角色半夜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表現欲望,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之中,體會到語文教學內容背后的文化深意。
三、鼓勵學生主動的思考和質疑,幫助學生完成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的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通過積極的思想交流,來提高思維的深度。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提出相關教學問題后,讓學生自主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對于學生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于學生所產生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專門的討論環節,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身的疑問。在學生表達疑問的同時,組織學生進行數據、材料與內容的整理,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不斷的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組織學生進行合理的討論,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針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相互交流和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對學生思考與質疑的重視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要基礎。
四、創新教育方法,進行學法指導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對于陳舊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重視對學法的指導。教師要靈活的對教學方式進行安排,并且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內容,對自身教育方法進行有效的創新。體驗式教學注重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配合,從而實現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的目的。體驗式教學需要與其他教學方式進行良好的結合,并且通過其他教學方式的相互促進,更好的發揮體驗式教學的自身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認識問題思路、分析問題以及解答問題習慣中存在不足進行分析,并且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活動良好的解題能力。
五、師生恰當評價,促成體驗升華
體驗式教學的評估需要公開、公平、公正。教師的評價應有詳細的和嚴格的標準,并且要有嚴謹的表述,不能隨意而為之。同時,教師的評估要聽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個體學生的聲音、群體學生的聲音;好成績學生的聲音、差成績學生的聲音,尤其是較少發言學生的聲音。評估之后不能只讓學生關心對錯、好壞,重要的是要通過評估讓學生感知錯誤,體驗錯誤,總結為什么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以及這類錯誤或失誤之間的聯系,產生的原因,矯治的方法。體驗錯誤也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是體驗的另一種形態,能夠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幫助。因此,體驗式教學要做好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相對評估和絕對評估、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自評和他評方法結合,以使學生從評估中獲得體驗的升華。
六、結語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理念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中,要將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語文教學的發展脈絡,要不斷的提高教學方式的科學性與時效性,突出教學創新意識,不斷的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最終實現新課程的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 藍啟杰.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
關鍵詞:物理教學;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
作者簡介:張小進,任教于廣東云浮市田家炳中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各行各業都受到改革浪潮的沖擊,教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新世紀之初,全國上下的教育教學都在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其目的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此我要談談新世紀之初的物理教學改革。
首先談談物理實驗教學。
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科學基礎,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唯一標準,而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實驗的知識,刻意促使學生能力發展,促進科學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但是,我們教學一線的老師卻不夠重視實驗的教學,認為只要能做好實驗題,能考出高分就可以,會不會動手做實驗不影響高考成績。
比如筆者有一次給學生做分組實驗,用“伏安法”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阻,很多學生都說,在初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用電流表測電流和用電壓表測電壓的實驗都沒做過,到高中要做這樣的實驗太難了。
教學一線的老師不重視做實驗,有多種原因:一是受到中考和高考升學率的影響,只要能考上重點高中或大學,學生高興,家長高興,社會聲譽也好,實驗會不會做也就無所謂了;二是很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差,沒有與教材配套的實驗器材、藥品等,老師無法做實驗,只能從理論上講授實驗;三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很多學生把做實驗當作好玩,上實驗課時在實驗室東走走,西看看,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去實驗室做實驗,這樣的學生連儀器都不認識,更不用說去做實驗。
中學物理實驗很多,有些一線老師對實驗教學不進行分類,所以學生更難掌握實驗學習。
筆者經過分析、整理,總結出物理實驗的三大類別:
一是操作性實驗。比如電流表、電壓表、打點計時器、天平等。此類實驗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規則、性能、使用范圍等。
二是驗證或探索性實驗。此類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儀器的使用,還要求學生能在實驗中驗證或探索物理規律,比方說,在做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時,不僅要求學生能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流、電壓,還要求學生能從實驗的數據中找出規律。
三是設計性實驗。此類實驗具有綜合性和創造性特點,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它要求學生熟悉已有的概念、規律和原理,同時能在有限的條件下設計出可行的科學的實驗。例如:“給你一只量筒和水,怎樣測定一個小塑料杯的密度?!贝藢嶒灳C合了浮力、質量和密度的相關知識,且器材簡單,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極好的方法。以上三類實驗,可以由老師做演示實驗,可以由學生做分組實驗,也可以是課外實驗。
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概念多,規律多,要深入理解它們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和使用范圍,才能正確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下面談談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在物理學科體系中,概念是基礎,規律是核心。目前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癥結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和規律教與學沒搞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在老師方面,只注重讓學生多做練習,而不注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和規律,沒有真正理解它們的意義、適用條件和范圍;在學生方面,只注重背定義,記公式,做練習,而忽視了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比如電容器電容的概念,它是一個比值定義,它的定義式為C=Q/U,很多學生認為C與Q成正比,與U成反比,學生從純數學角度來考慮,而忽略了電容的物理意義的理解。它是電容的定義式和計算式,而電容的決定式為C=S/4kdπ。
對物理規律的教學,要善于按照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來探索規律,運用實驗來總結規律,運用已有知識通過理論推導得出新的物理規律。比如,動量定理,就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知識推導出來的:F=ma=m(v2-v1)/t,則Ft=m(v2-v1)。
對于物理規律的教學,還要求把握規律的適用范圍和條件,比如電功率公式P=I2R和P=/R,前者是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而后者是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兩者好像有矛盾,這是怎么回事呢?事實上兩者都是正確的,因為前者適用于不同的用電器在串聯時所遵從的規律,后者適用于不同的用電器在并聯時所遵從的規律。
采用多媒體電化教學。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教育教學已不是過去一支粉筆和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如今的教學手段,教學設備非常多樣化。雖然有些學校沒有與課本配套的實驗儀器,但許多學校已采用幻燈片、錄像、電腦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帶來許多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
例如在講授光電效應實驗時,學校的實驗儀器很難做成實驗,現象也不明顯,甚至有的學校沒有相關儀器,怎么辦?可以應用Flas來模擬光電效應實驗,同樣可以達到老師演示實驗的效果,甚至效果更好,特別是某些不可能做的實驗,如原子核的鏈式反應,也可以用動畫來模擬實驗,可以給學生一個深刻的感性認識,也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習題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環節。對于習題教學,很多老師可謂是用心良苦,訂各種學習資料,印各種試卷,到各地交流資料或試卷等,學生整天忙碌不停,真是苦不堪言,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關鍵在于他們是搞題海戰,而沒有對典型題目進行舉一反三,挖掘題目潛在的教學價值。
首先,所選習題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滲透具體概念和規律,能啟發思維;其次以典型習題為基礎,認真分析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揭示它所涵蓋的全部概念和規律,分析物理過程,并對它進行舉一反三:如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等。
在一題多解中,培養學生多種解題方案。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用所給器材,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笨捎腥N方案,第一種根據原理E=u+Ir可選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測量,第二種根據原理E=IR+Ir可選用電流表和電阻箱測量,第三種根據原理E=u+ur/R可選用電壓表和電阻箱測量。
在一題多問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F在的物理計算題一般都有好幾問。在習題教學中,不僅要求學能解決某一個題目,還要求在條件改變或問題改變時,也能應付自如,迎刃而解。
例如:在磁感應強度為B勻強磁場中,有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單線圈,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平行,線圈繞中心軸轉動的角速度為ω,求線圈轉動一周的最大電動勢?把問題進行如下變化:(1)求線圈轉動一周的平均電動勢?(2)求線圈轉動60度的瞬時電動勢?(3)線圈轉動60度平均電動勢?(4)線圈轉動60度的電荷量?經過如此變化題型,能打開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才能達到目的、提高效率,教育教學也不例外。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講究方法,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例如這樣一道題“有一物體做豎直向上運動,其V-t圖像如下圖所示,求該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
如果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知識計算就相當復雜,要分三個時段計算,但如果利用圖像法,即在V-t圖像中,幾何圖形的面積S等于位移的大小H,則物體上升的高度問題變成了求梯形的面積,非常簡單。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很多:驗證法、排除法、替代法、臨界法、最值法、反證法等。
俗語說:“教無定法、教要有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面對新世紀新形勢,面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呢?這值得我們教學一線的老師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摘要: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學質量。教學評價效果是由教學評價主體來評析和判定的。評價主體主要由領導、同行、自我、學生及家長組成的。不同的評價主體由于視角、能力的不同,評價角度、評價結果也具有差異性。學校應根據實際,建立和發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評價制度,提高評價的實用性,改善教師教學質量。
一、引言
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目前我國進行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主要實現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師的直接參與。教師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成敗。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積極有效的教師教學評價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育評價的重要環節。從理論上說,教學評價主要由兩個目的:一個是提高教師的效能,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明確目標、衡量結果、評判等級、獎優罰劣或解聘不稱職的教師來保證教學質量。另一個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通過評價,發現問題,提供給教師自身的優缺點信息和建議,協助教師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業務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
與上述兩種評價目的相對應的評價制度是:獎懲性教師評價和發展性教師評價。作為終結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獎懲性教師評價以獎勵和懲處為最終目的,通過對教師工作表現的評價,做出解聘、晉升、調動、降級、加薪減薪、增加獎金等決定,這種評價直接與教師的切身利益相關聯,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坦誠態度,導致教師的積極參與度不高;而發展性教師評價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最終目的,它是一種雙向的教師評價過程,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和諧的氣氛貫穿評價過程的始終。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發展性教師評價成為教學思想領域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不論是獎懲性教師評價還是發展性教師評價,都需要評價主體來評價。教育評價具有多元主體性。而作為教育評價的子系統—教學評價的多元主體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敖處熢u價主體是教師評價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
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一般有: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者(領導)、同行、學生、教師、家長、專家等。評價的目的直接影響著評價主體的選擇。評價主體需要的差異性使得評價方式和結果不同。學校管理者對教師進行評價是要考核教師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師的外在行為表現,教師績效評價的主體應為學生、同事、領導;教師個人對評價的需求是出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時的評價主體就應該是教師自己,因為教師最了解自己的教育價值觀念,最了解自己的內在心理活動。因此在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活動時,要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合理的評價主體,并將經濟、效率等因素考慮在內,力求評價的最優化。
二、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性分析與探討
1.管理者(領導)評價
管理者評價主要由學校領導來執行,學校領導評價中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并存,其中大部分學校以獎懲性評價為主。教師教學評價直接與學生成績掛鉤,尤其是以升學率作為對教師教學的認可度。發展性評價主要是學校領導通過聽課的方式對教師進行督促和指導,且日益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但學校領導忙于行政工作,無暇顧及教師教學,這也是學校領導疏忽于教師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原因。
2.同行評價
從理論角度出發,教師教學評價應由其同事和學校教學負責人(如教導主任)來具體操作,他們在教室里聽課、檢查教學,更廣泛更全面地收集相關信息,但這一作為的負面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因素如利益關系、個人主觀態度等會影響同行與領導對教學工作評價的投人,以致影響對其評價的客觀性,無法了解評價者的真實想法。某校在對1985年以來的“同行評價和領導評價”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評價主要或只能作為教師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為決策依據,要么全優要么全差要么棄權的評價結果存在著相當大的普遍性。
3.自我評價
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注重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師主體意識的形成,因此教師教學自評有利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和自我提高。開展有效的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教師自我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對象依據評價原則,對照評價標準,主動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做出評價的活動。它是一個批判反思的過程,更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師的自我評價有利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改進和自我提高,對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有重要作用,是實施教師終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拔覀兊淖晕以u價充滿著危險。作為教師,我們工作中都有盲點,有時我們看不清它們,因為它們離我們太近。”同時不應忽視的是,教師自我評價可能會導致個人夸大自己的績效。人們有把自己不良的績效歸咎于外部因素的傾向。
4.專家評價
專家評價方式屬于直觀評價范疇,是以評價者主觀判斷為基礎的一種評價方法,應用較為廣泛。專家評價由于專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獨特的視角,評價著眼點更多的放在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等方面上。充分發揚專家的鑒賞加評價方式,并對教師存在的問題給予相關的建議,將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5.學生評價
教學過程的理論研究表明,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在他們身上得以體現。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技能,引起學生在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理想變化,因而教學中的主要矛盾是學生。教師的教學是否已經使學生獲得了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是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內容。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最有發言權。但亦有學者對此提出異議。章立早認為,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對教育現象的“價值判斷”活動?!笆聦嵟袛唷焙汀皟r值判斷”是人們認識外界環境或自身狀況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所謂“事實判斷”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價值判斷”,是個體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價值作出評判,主要解決是好還是差的問題。教師評價直接關系到教師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晉升職務等切身利益,必須以嚴肅和公正的態度來處理。由于學生年齡、知識、經驗和判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意圖不一定全部都告訴學生,因此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情況只能具有“事實判斷”的資格,也就是說只能描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情況,沒有資格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即沒有資格評價是好還是差。
把評價的權利教給學生,師生共同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是現代教學評價的一個新理念。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規范和制度,是中小學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重要保障。
6.家長評價
從已有的研究看,家長評價更多的是集中在學校管理、學校規劃上,而較少地對教師具體教學做出評價。家長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基準,以獲得知識的多寡、班級升學率為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更多的是從教學結果而非教育過程來關注教師教學。課堂教學作為相對封閉的環境,教師對家長參與課堂教學是排斥和反對的,他們認為家長參與會擾亂課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家長對參與教學評價亦不積極,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傳統的尊師重教思想使得學生家長對學校存有敬畏心態,家長會是中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這種單向的家長—學校交流也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要討論話題,即使這種家長會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參與學校教學評價,將是一個長期和逐步深化的過程。
三、建立以自我評價為主,多元主體的參評體系
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因此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要求教師和學生更多地在評價中發揮作用。現代教學評價強調自我更新自我調控,更多的從自我接受的角度評價教學工作。在評價方式上講究自我評價為主,對自身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斷進行判斷反思和分析,不斷自我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統一和具體化教師自我評價的標準性
教師教學自我評價要能夠有效地得以開展,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是基礎和關鍵。學校的管理者和上級行政負責人要組織教師與專家共同商討,確定教師自我評價的標準和尺度。具體說來,教師自評的標準采用半開放式評價,為教師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過分細化各項指標,留出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空間。同時,指導教師采用可操作性強的評價尺度,如現今流行于教師群體中間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記,引導教師詳細具體的分析自我,并發現不足自我改進。再如通過教師學習者的經歷和教學自傳獲得教學洞察力,提高課堂管理水平,等等。為了使自評的內容更加真實、客觀,避免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出現不顧實際地抬高自己、文過飾非的現象,必須將自我評價與教師的晉升、提拔、獎懲等各種個人利害關系脫鉤,使教學自我評價的教育性原則得以正確地體現,其正確的導向作用得以充分地發揮。
(二)建立規范的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制度
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帶來的是教學、學習與管理等多方面的積極互動,影響的是學生、教師等的促進性發展。因此,深刻認識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積極探討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策略或實踐方式,建立合理的規范與制度是當務之急。
建立一種規范學生參評制度是合理科學評價的必要條件。制度是行動的保障,沒有制度規范與指導的行動,易帶來實踐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過制度規范的制定,可以對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意義、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個參與方式等進行規范。學生依照參評標準對教師教學評價,更能反映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教師的優勢和特點。當然,學生參評工作需要學校做好相關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因學生參評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中小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師教學評價在關注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的同時,亦不能忽視領導、同行、家長、專家等其他群體的評價,教師教學評價應建立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學校領導、學生、教師、專家、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即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使教師能從多渠道、多角度獲得評價信息,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