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02:41:39
序論:在您撰寫標準化生產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示范推廣,主要是依照具體標準,遵循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核心(即“五化”——品種優良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針對關鍵和弱勢環節逐一落實,使畜禽養殖實現高效擴繁,并通過技術培訓、廣而告之等手段大力宣傳、推廣,從而讓畜禽養殖獲得最佳效益。
2推廣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是形勢所趨
2.1是畜牧業遵循市場變化軌跡,從“量”到“質”的順勢而為不可否認,如今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注重質量,注重健康飲食,不再僅僅是吃飽,而是要吃得放心,吃得有營養。當人們的飲食觀念發生變化、要求更高時,傳統的禽畜養殖方式、不合理的畜禽產品結構就不可避免地慘遭淘汰,而注重科學養殖、合理布局、提供優質健康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隨之應運而生,并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2是畜牧業配套養殖,從“盲目生產”到“科學規劃”飛躍轉型的時勢所需采用科學統一的生產標準與質量標準,不僅可獲取優質、可靠的畜產品,而且利于市場競爭更趨向公正透明,對養殖戶、消費者來說均是“受益匪淺”。另外,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實施,營造出“不以規矩不以成方圓”的畜牧業配套養殖氛圍,制定了相關標準與制度,避免跟風的盲目生產。值得一提的是,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因地適宜,量化為入,使牧民和養殖戶胸有成竹,將生產規模與銷售市場合理銜接。
2.3標準化生產是當前畜牧業發展的航標,是畜牧業適應全球環境、與時俱進的首要之舉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不僅顛覆了發達國家在禽畜產品質量標準方面縱橫一體的獨斷,更提高了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用無可挑剔的優質產品刷新出口量,為國為民增加收入。
3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過程中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3.1優勝劣汰,統一品種,加強種畜禽的日常管理。在一定區域內盡量實現畜禽品種上的統一,為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奠定基礎。
3.2加強規模化養殖場的培育力度,意在整合小戶。規范經營管理和統一生產模式是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內容。所以,應注重培育、扶持規模養殖場,并以其為龍頭帶動相鄰小戶,組合為專業化養殖小區,這樣便于有效管理。
3.3注重獸醫業務技術培訓,并學以致用。同時,采用“外引內聯,相互攜作”的途徑,激發各位獸醫對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濃厚興趣。
3.4做好防疫工作,為畜禽標準化生產奠定基礎。百姓之所以鐘情綠色環保型畜禽產品,主要是因為這類產品達到衛生標準,可放心食用。而按照規定做好畜禽防疫工作,方能為畜禽標準化生產奠定牢固的基礎。
3.5強化牧業執法,加大畜禽市場的監管力度。在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中,應取精華棄糟粕、取優質抵偽劣,層層把關,用火眼金睛震懾不法分子,確保養殖戶用到放心飼料和獸藥。
3.6由點到面,循序漸進。推廣畜禽標準化生產,應逐步鋪開,并注重實際結果。另外,應著重引導、培養農牧民主動推廣畜禽標準化生產的習慣,并持之以恒,使之落到實處,從而早日實現禽畜的標準化生產,讓廣大老百姓實現放心購買畜產品。
4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措施
4.1重視禽畜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大力度不斷使之完善
這是實現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基礎。首先,統一設計,依據“房屋磚瓦化、設備現代化、技術規范化”的標準,建造標準化畜舍并配備消毒器、冰箱等相關設備。同時,秉乘“方便生產,方便防疫”的理念科學規劃,并依據主風向對主要功能區進行正確設置,給畜禽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氛圍。其次,本著“高起點、高標準和高質量”的原則,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大標準化畜禽圈舍建設力度。光照、喂料、飲水、清糞應全部實現自動化。安裝可視化遠程監控系統,加強安全和管理監控,實現管理升級。再次,積極發展標準化集中畜禽產品供應站,為畜禽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實施創造應有的先決條件。
4.2持之以恒,將良種普及作為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重點
應加大優良品種的引進,選擇具有抗病力強、效益高的優良品種進行標準化繁殖生產,以各種努力、助力提高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另外,突出品種改良,以提高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在畜種改良上,應秉承“提高優良畜種比例、壓縮低產畜種”的理念,創新機制、出臺優惠政策,以加快禽畜良種體系建設。
4.3注重科學飼養,狠抓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
首先,按照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草原禁牧計劃,將推廣畜禽舍飼、半舍飼養殖技術作為重點,提倡“標準舍,科學管;凍精配,創高產”的綜合組裝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根據新疆冬季漫長、氣候寒冷的特點,建立有暖棚和溫室的標準化圈舍,并隨著氣侯變化對畜禽進行合理飼養。其次,為保證舍飼成功順暢,需著重推廣青貯飼料、微貯技術,并使之落實,為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堅實的飼草飼料基礎。再次,為從根本上保證畜產品安全,強力推行飼料用品標準化生產,對牧草和飼料實行無公害、標準化、有機化生產,并由相關畜牧部門認定,達不到標準不得進入畜牧生產領域。
4.4吸引龍頭企業加盟,做好標準化品牌建設
這是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關鍵。首先,采取優惠政策,邀請龍頭企業入駐當地,伴隨著這些榜樣企業一同而來的是專業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標準,促進了產品質量和產業層面的提高——這些因素,給當地牧業標準化生產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4.5加強畜禽疫病防控,以保護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成果
畜牧業發展成敗的關鍵是是否將重大動物的疫病預控工作做到位,以確保畜禽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無疫情發生。首先,為了使畜禽健康成長,組建畜禽病檢中心必不可少,同時必需購置先進的檢驗檢測設備,并加強冷鏈系統建設。其次,建立防疫、消毒等制度,完善免疫程序,把畜群免疫作為防疫制度化的重中之重,主要采取加強免疫,定期檢測的方法,作好種群動態的健康檢測,確保免疫效果。在此需強調的是,在疫病防治上,應務必按照農業部公布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的規定使用畜禽用藥,并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用藥筆記的記錄,做到規范用藥,從而保證畜禽產品的安全。另外,遵循《國家動物疫情測報體系管理規范》,落實畜禽疫病檢測的具體事項,對當地所有畜禽進行動態檢查、全面控制,并建立畜禽產品安全檢測檢驗體系,確保畜禽活體不含藥殘,健康無疫。
4.6實施定點屠宰,實現畜禽屠宰加工環節標準化
務必控制好畜禽產品上市關,嚴把動物產品上市關,對無免疫標識和產地檢疫合格證明的畜禽不能屠宰,對無檢疫印章(標識)和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的畜禽食品嚴禁出賣。
4.7提倡清潔生產,力爭“就地化污”,做到糞污處理無害化
這是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不可或缺的環節。首先,懷揣“農牧一體,種養兼顧”的理念,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的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并變廢為寶,提取畜禽糞便中所含的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可用微量元素并制成復合肥。其次,在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必須推廣先進的生產工藝,采用雨污分流、干濕分離、糞尿分離之舉措,對禽畜的糞便進行有效分離,防微杜漸,從根本上杜絕或消滅畜禽排泄物及相關污染物的滋生、漫延,保護環境,還牧民、農民一個綠色環保的家園。再次,在牧區應提倡立體養殖、堆肥、沼氣發酵等先進的畜禽飼養技術,從而取得“及時化污”的高標準、嚴要求的好效果。
4.8注重監督控制
這是畜禽標準化生產推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法律保證。首先,實行獸藥、飼料產品準入制度,從源頭上保證了飼料安全,同時突擊對牧民使用的飼料、獸藥進行檢驗,從而保證了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順利推廣。其次,對畜禽產品質量務必重視并從嚴要求,建立并完善檢測系統,引導畜牧加工企業實行標準化加工,做到畜禽產品從源頭到供應末端的全程無死角、一條龍的監測監控。再次,責任到人,環環相扣,實行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不遺漏任何細節,不放過蛛絲馬跡,從宰前到消費場所,進行認真檢查,以保證消費者享用到安全、可靠、放心的畜禽產品。
5建議
5.1轉變經營創新方式,突破瓶頸,創新和發展并駕齊驅,產品質量和經濟收入攜手同行,將關注點聚焦在產業的內部調整與成長,比如研發能力的增強,品質的提升,內部創業的實施。
5.2政府應投資帶動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但要集中于畜牧業的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瓶頸產業,從而達到“擴張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高度,優化產業梯度”的目的。
5.3多渠道開展融資活動,探索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使畜禽標準化生產資金得到保證。
1.1規范幼齡茶樹定型修剪
針對全縣幼齡茶園面積大,修剪不到位、修剪不合實際,竹山縣分別在九里崗和大觀山茶區開展定型修剪技術示范,通過疏苗間苗和三次規范的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當苗高達到25~30cm,有1~2個分枝,在一塊茶園內達到標準的茶苗占75%時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方法:在離地面15cm處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次年,樹高達到35~40cm,剪口高度25~30cm。如茶苗達不到此高度,則推遲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10cm,剪口高度35~40cm),加快了茶樹分枝和茶蓬形成,提高了茶園投產速度,使全縣投產茶園每年以一萬畝的速度遞增。
1.2示范推廣重修剪和臺刈生產技術
老茶園面積較大,是制約竹山茶葉產業效益的瓶頸問題。從2007年開始,竹山縣以大觀山茶區和九華山茶區為中心堅持開展茶園茶蓬標準化改造,在春茶采摘結束后對茶園茶蓬進行統一的的重修剪,修剪后的茶蓬高度控制在50cm、幅寬30cm。對衰老茶園實行臺刈和茶園土壤土質改造,臺刈后的茶園每畝投入餅肥75kg,茶葉專用配方肥每畝75kg(分兩次施入),同時將修剪下的茶樹枝條經過腐熟殺毒后施入茶園,以節省改造成本。通過實施茶園重修剪,使一部分低老茶園重換生機,茶葉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茶園效益由原來的畝產值920元提高到3400元以上。
1.3開展綠色防控生產技術示范推廣
根據全縣茶園分布狀況與病蟲害發生特點,重點加強生物防控能力建設。一是利用農業防治技術,通過加強茶園管理,增施肥料,提高茶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二是利用物理防治技術,在大觀山、大泉山、九里崗等主要茶區安裝太陽能滅蟲燈、殺蟲黃板,控制蟲害的發生和蔓延;三是規范化學防治技術使用,按國家農藥使用規定,推廣應用高效、低殘留農藥。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大觀山、霍河、圣水、大泉山等茶園獲得了中農有機茶認證,認證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
2開展平衡施肥生產技術示范推廣
平衡施肥的前提是測土。竹山縣對全縣已建的18.5萬畝茶園和計劃興建的茶園進行了全面的土壤調查,取回土樣3000個,通過檢測,系統掌握土壤所缺營養元素,根據檢測結果實行配方施肥。其次是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三要素配合施用,重視基肥,分期追肥。在肥料品種上,以速效氮肥和茶葉專用肥為主。嚴格把握追肥時間及次數,成齡茶園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5月下旬,第三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第一次占全年追肥總量2/3,第二次占1/3。施肥方法:沿樹冠垂直向下開溝或打穴,深10~15cm,追肥時隨施隨蓋土。再者是套種綠肥。秋季在茶園套種紅花草籽,開花以后進行綠肥壓青,改良茶園土壤,增加茶園有機質,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通過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茶園偏施氮肥現象得到了有效糾正,茶葉產出率大幅度提高,由此竹山縣獲得了“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中國產茶大縣”和“優質茶板塊建設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3制定產品質量生產技術標準
論文摘要:介紹徽州區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的措施,即: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無公害蔬菜標準化基地發展;強化科技興菜,提高蔬菜無害化生產水平:建立技術標準,嚴格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加強檢驗檢測,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品質;推進產業化經營,培育蔬g-c-業合作組織;建立服務體系.確保穩定健康發展。
i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無公害蔬菜標準化基地發展
首先成立了標準化生產組織。區里成立了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區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的日常組織實施和業務指導、監督工作。其次建立區、鎮、村三級服務 網絡 ,宣傳、組織、發動無公害蔬菜生產,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菜農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意識與技能,營造無公害蔬菜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社會環境。三是與村里就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生產管理簽訂協議書,全程監控整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過程,保證蔬菜的安全生產,推動了基層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作。
2強化科技興菜,提高蔬菜無害化生產水平
一是廣泛宣傳,加強培訓,提高菜籃子生產者整體素質。在全區范圍內通過培訓班、現場會、廣播電視、宣傳手冊、黑板報、上九廟會、科技三下鄉等多形式、多層次、多內容的開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科技培訓和宣傳推廣活動,全區10萬人口中,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知曉率近80%以上,基地農戶培訓及宣傳手冊到戶率達90%以上,戶均有1人能熟練掌握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二是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引進與示范推廣。結合本區實際,選用高抗、多抗、適宜、適銷蔬菜新優品種(品種主要為茄果類、瓜類、豆類、水生菜類等)進行示范推廣,全區共引進各類新優蔬菜品種40余個。如:2007年我區從湖北武漢引進了優質蓮藕武漢高產63新品種,該品種蓮藕投人產出比1:10,產量可達45t/hm2之多(藕種4 500kg/hmz),比當地蓮藕產量增加22.5t/hm,以上。在技術上加大保護地生產推廣技術,合理進行大棚輪間套作,充分發揮各類設施優勢,大力推廣應用“三避”實用技術和誘蟲板、頻振式殺蟲燈等先進防蟲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態蔬菜栽培管理技術,全面提升我區蔬菜科技生產管理水平,推進蔬菜產業的持續發展。
3建立技術標準,嚴格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為完善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體系,做到“有標貫標、無標制標”,在遵循國家農業部行業標準及省級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對尚未出臺標準的一些蔬菜品種,結合我區蔬菜生產實際編寫制定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及產品標準,其中((無公害菜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無公害菜豆產品標準》已報質監局審定批準,并作為我區的地方標準實施,從而使我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技術體系趨于完善。
4加強檢驗檢測,全面提高無公害蔬菜品質
徽州區蔬菜副食品產銷辦公室自2000年起,就組織開展了蔬菜農殘抽檢工作,先后采用速測卡、速測錄、速測儀等重點對蔬菜主產區和批發市場進行了取樣檢測。從2004年建立了無公害蔬菜農殘檢測室,配備了一套定性檢測儀器和相關設備,全面開展對蔬菜農藥殘留的檢驗檢測工作,受到當地政府與廣大菜農的高度關注。生產基地蔬菜凡是經檢測合格的,允許上市銷售,經檢測農藥殘留超標的,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發出禁止采收通知單或延期采收通知單,由村委會通知菜農延遲采收,責令生產限期整改,禁止進人市場,對亂用禁用農藥者嚴厲處罰。
5推進產業化經營,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組織
一是培植一批龍頭 企業 。近年來,我區著力培植了一批從事蔬菜加工的龍頭企業(黃山豐樂食品有限公司、黃山五岳食品有限公司、黃山綠生食品有限公司、黃山華翠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訂單農業形式, 發展 生產,以單定產,2006年加工年產值達2 220萬元,出口創匯達巧萬美元。二是培育了專業合作 經濟 組織。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育與扶持了7個蔬菜產銷合作組織,分別是:徽州安凱農副產品產銷協會、凱華綠色蔬菜協會、徽州放心菜協會、徽州維佳食品有限公司、西溪南鎮蔬菜協會、西溪南東紅村商品菜協會、巖寺早蓮藕營銷協會;且對它們實行規范化管理,切實轉變服務方式,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其在蔬菜產業中上接市場、下連農戶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為菜農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工作,有效促進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現狀;措施;建議;湖南桂陽
中圖分類號 S572;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337-02
桂陽縣繼2007年成為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后,2012年7月又經國家局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復驗,再次驗收成功,并獲好評。桂陽縣自2004年創建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以來,合同種煙面積逐增,2004年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為1萬hm2,2012年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達到1.74萬hm2。隨著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工作的開展,桂陽煙葉種植布局逐漸優化、煙葉質量、煙葉等級合格率、經濟效益、煙草產業的經濟地位、從煙隊伍綜合素質、煙葉生產技術含量、煙葉市場競爭能力、烤煙持續發展能力、標準化生產的輻射功能等方面內容均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
1 主要措施
1.1 建立強有力的創建標準化生產建設領導班子
項目下達后,桂陽縣委、縣政府和縣煙草局高度重視,把實施煙草標準化生產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來抓,并成立了“桂陽縣烤煙標準化生產示范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擔任組長,縣政府分管農業的領導擔任副組長,煙草局、縣煙辦、技術監督局、農業局、水利局、科技局、農開辦、統計局、氣象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技術組、物資組和督查組,組長由領導小組行文指定,并統一按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系統規劃,整體布局,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1.2 出臺并完善《桂陽金葉烤煙綜合標準體系》
2005年,項目領導小組在《郴州烤煙綜合標準體系》的基礎上,編撰了《桂陽金葉烤煙綜合標準體系》,共計編入標準72個。國內著名專家評審后指出:此標準體系內容完整,結構合理,能滿足烤煙生產全過程的需要,且分解細致科學,具有較強的先進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在后繼工作中組織有關人員補充、修改《桂陽金葉烤煙生產標準化體系》,做到2年1次修訂。該體系(修訂版)是傳統經驗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是本地實踐經驗與外地先進技術的結合,是國內外市場對煙葉的共同要求,與桂陽煙葉具有的獨特風格相結合。
1.3 狠抓烤煙生產標準化體系宣傳、強化參與機制
一是落實了“專家、標準化人員、站(點)長、合作社社員、農戶”的五培訓制度。將桂陽煙葉標準化生產組織管理、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到每戶煙農。二是通過舉辦培訓班、贈送資料、開展廣播電視講座(“金葉掠影”專欄)、櫥窗、黑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培訓。目前烤煙標準化生產在桂陽縣普及率非常高,全縣上下對煙葉標準化生產的認識較高。
1.4 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示范效果
全面實行煙葉標準化生產,強化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的到位率,抓好以下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一鄉一品”品種布局;烤煙標準化漂浮育苗;規?;N植;改良土壤;抓住最佳節令;標準化測土配方施肥;以揭膜提溝培土為重點的中耕管理工作;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合理留足葉片,堅持成熟采烤;專業化烘烤,智能化控制,市場化運作的烘烤模式。
1.5 建立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和質量追蹤反饋機制
建立全方位的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全面實施ISO9001管理體系。為確保煙葉質量安全,對煙用農資實行統一采購和“套餐配供”制,統供率達到100%。2012年上海煙草集團對桂陽煙葉的化驗結果顯示2項主要農藥殘留量均合格。同時還建立了產品售后服務和使用情況反饋檔案,主動到煙廠上門調查,收集反饋意見。根據客戶意見改進生產技術,維護品牌信譽,提升品牌價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1.6 突出科技創新,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創新是衡量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煙葉標準化工作的一大亮點。桂陽縣煙草局積極開展科技和管理創新,組織實施和完成好煙葉科研項目,多出科研成果,并把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技術標準。一是每年10月前完成一項科技成果鑒定;二是每年獲得1~2項市或省局科技進步獎;三是完成了每年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科技學術論文5篇以上任務;四是申請和獲得了授權專利3項以上;四是積極與市局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聯系,建立全縣煙葉標準化生產咨詢、調查、回訪系統和短信平臺;五是充分發揮全縣病蟲害測報網點功能,建立預測預報專家決策系統,指導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
1.7 暢通信息渠道,密切各方合作
一是通過文件、電視、網絡、報刊等方式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局、省局等上級部門的精神,指導開展好各項工作。二是加強與中國煙草標準化研究中心、省、市、縣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爭取支持,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三是建立全縣煙葉標準化生產信息平臺,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切實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提高內部工作效率[1-3]。
1.8 檢查考核,建立項目激勵機制
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建設事關桂陽煙葉生產的形象和地位,事關桂陽煙葉生產的長遠發展,務必引起各單位和各部門的高度關注。一是縣局(分公司)按照市局的考核辦法,將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項目納入對基層和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內容,年終進行考核兌現。二是縣煙葉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領導親自參加標準化項目督察和檢查活動。三是根據國家局煙葉標準化項目要求,出臺煙葉標準化項目的激勵政策,設立煙葉生產標準化項目專項獎勵。
2 建議
2.1 強化班子建設
要做到班子不散,且不斷優化領導班子,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素質,同時組織標準化領導班子成員和工作人員,到標準化工作先進地區進行參觀和考察學習,提高領導班子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意識。
2.2 強化科技創新
要不斷創新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生產技術,不斷完善和充實標準體系。持續創新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提高標準實施到位率;進一步提高煙葉的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種煙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和生態效益;進一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穩定和提高煙農隊伍。
2.3 強化基礎建設
在“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完成全縣的煙水配套建設,標準化烤房建設和標準化煙站建設,并力求提早完成任務,為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
2.4 強化風險意識
煙葉標準化生產,最大的風險就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不僅降低生產效益,而且也是發展標準化生產的最大障礙。要在采取以工程建設防旱防洪、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等措施的同時,在縣內煙區建立“風險保證基金制度”,并不斷擴大其規模,以保護煙農利益。
3 參考文獻
[1] 周世民,周向榮,李帆,等.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幾個關鍵措施——基于瀏陽市“第三批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的實證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0(2):44-47.
[2] 王正平,王悶靈,馬浩波,等.河南省煙葉標準化生產現狀與思考[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5):65-67.
[3] 唐春閨.持續推進貫標工作促煙葉標準化生產上水平[J].科學與財富,2011(12):41-42.
論文摘要 標準化是生產質量安全蔬菜的基礎,質量監控措施是蔬菜質量安全的最后保障。柳州市根據產地環境、投入品管理、生產管理技術、質量安全監控等國家、行業標準與規范制定本地蔬菜基地標準化建設與質量安全監控規范,并指導蔬菜基地建設和進行蔬菜標準化生產,從而實現質量安全全程可監控,保障基地蔬菜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建立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是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前提,是切實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前提。利用目前我國已經建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國家、行業標準,結合柳州市的蔬菜生產及質量安全監控的實際研究制定《柳州市蔬菜基地標準化建設與質量安全監控規范》,現將該規范的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1范圍
規定蔬菜基地標準化建設中的基地選擇和管理、生產投入品管理、生產技術選擇和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技術措施。
2規范引用文件
《NY/T848-2004蔬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L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GB/T16715瓜菜作物種子》;《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GB2763-2005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GB/T19648-2005 水果和蔬菜中446種農藥多殘留測定方法》。
3基地選擇
3.1基地基本條件
建設基地要求:交通比較便利,有利于機械化耕種和投入品及產品運輸;水源條件較好,可保證常年澆灌用水;電力使用方便,能夠保證生產澆灌系統及產品加工、包裝等用電;土地相對平整,方便大規模、集約化、機械化生產;周邊無污染源、連片面積200hm2以上。
3.1.1土地平整,為基礎設施打下基礎。結合現有耕地的地形地貌,采取相對就近統一平整,填毀不規則的溝渠,清除土地上雜樹等附屬物,形成單幅面積超過1hm2的平面整體。
3.1.2道路交通建設。田字型主干道4m寬,水泥路面;支干路3.0m寬,水泥路面或煤渣路面,主支道路相連。
3.1.3排灌系統建設?;剡x擇離江、河較近,采用江河水與打旱井結合,建立引水泵站,并建設蓄水池,加輸水管線形成基地灌溉系統。同時基地內開發修筑主溝渠,新建槽形渠若干條與主干渠相連形成排水系統。
3.1.4電力設施建設?;亟ㄔO選擇區域內,在充分利用現有農電網的基礎上,需要重新調整部分變壓器和低壓輸電線路,根據需要配套,以滿足農戶灌溉、產品加工、包裝、殺蟲等生產用電需要。
3.2基地環境條件
基地產地環境要求符合農業部標準《NY/T848-2004蔬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規定。保證基地土壤、灌溉用水、空氣質量、懸浮物指標滿足標準要求。
4投入品管理
4.1農藥使用管理
基地生產中防蟲、治病以物理、生物防治為主,采用頻振式殺蟲燈、黃板、性誘劑等技術,在確需要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按照《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及《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的要求合理使用。
4.2肥料使用管理
基地肥料的使用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基本要求,優先采用有機肥,其他肥料的使用按《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的要求使用。
4.3種子
基地生產用種原則上采用無檢疫性病蟲害的優質生產性種子,在《GB/T16715瓜菜作物種子標準規定》范圍內的按照標準,標準規定之外的種子,采用正規廠家生產,證件齊全的包裝種子。
5生產技術
各基地根據生產需要,生產無公害蔬菜的按照各品種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生產綠色食品的按照各品種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生產有機食品的按照各品種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生產。
6產品質量安全監控
6.1采樣
6.1.1快速檢測采樣。四級檢測系統對2~3d內準備上市的單一品種面積超過100m2的蔬菜進行監測。對同一基地內相似種植條件的同批次蔬菜1hm2內作為1個樣批,利用GPS衛星定位儀定點后,在該區域隨機抽取樣品。
6.1.2色譜檢測采樣。每季度對定點基地內2~3d內準備上市的單一品種面積超過1 000m2的蔬菜進行監測。對同一
基地內相似種植條件的同批次蔬菜1hm2內作為1個樣批利用GPS衛星定位儀定點后,在該區域隨機抽取樣品。
6.2檢測
6.2.1快速檢測。由基地檢測室檢測人員按照《GB/T5009. 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進行定性檢測。
6.2.2色譜檢測。按照《GB/T19648-2005水果和蔬菜中446種農藥多殘留測定方法》進行定性、定量檢測。
6.2.3結果判定。快速檢測結果根據速測卡顏色變化判定,如白色藥片與對照一樣呈藍色,為陰性,如白色藥片不變藍色或呈淺藍色為陽性反應;定量檢測結果按《GB2763-2005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進行判定,超過限量標準值的判為超標。
研究員,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蔬菜辦公室主任,全國農業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上海蔬菜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標準化協會常務理事、蔬菜標準化委員會主任,上海市農業系列中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國家、農業部和上海市多項科技攻關和推廣項目,多次獲得農業部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科技興農獎。有多篇論文獲中國園藝學會、中國植保學會、上海市植保學會、上海市園藝學會優秀論文獎。主編《蔬菜栽培技術手冊》、《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食用菌生產技術手冊》、《食用菌安全生產技術問答》、《蔬菜病蟲害預測預報調查規范》、《上海蔬菜消費現狀與結構研究》、《花式蔬菜栽培和食用方法》、《食用菌生產技術》等。
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根據農業部全國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總體安排以及上海市現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積極落實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市、區、鎮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投入,緊緊圍繞創建目標,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措施,有序推進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 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基本情況
2009年10月19日農業部農辦農[2009]121號文件通知印發《全國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方案》,在全國組織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活動,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五化”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商品化處理和產業化經營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
根據蔬菜標準園創建等相關文件的精神,2010年全市拉開創建工作帷幕,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考核驗收辦法和實施意見等,有序推進了全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據統計,2010-2012年共創建農業部設施蔬菜標準園9家,面積263.9 hm2,其中,2010年創建2家,2011年創建3家,2012年創建4家;共創建市級蔬菜標準園53家,面積1 500 hm2,其中2011年創建13家,2012年創建40家;此外,部分區縣還組織區級標準園創建,總計25家,其中2011年創建7家,2012年創建18家。2013年參與蔬菜標準園創建單位總計56家,其中部級4家,市級40家,區級12家。
2 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主要工作措施
2.1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創建氛圍
針對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結合蔬菜生產及技術指導工作的組織推進,市區各級相關部門通過業務工作媒體平臺、工作會議以及標牌等開展多種形式宣傳工作。市農技中心組織編寫蔬菜標準園創建單位宣傳文本,并利用上海農業網、蔬菜信息報、上海農技推廣期刊等宣傳媒介進行宣傳;區級部門專門召開工作會議,傳達創建精神、解析創建任務、組織創建推進,并舉辦針對性技術培訓;鎮級部門配合組織創建單位召開工作啟動會議,全面解讀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內容、具體要求、獎補措施及績效影響等,引導創建單位積極組織創建;創建單位按照相關要求有序開展創建工作,樹立相關宣傳展示標牌,并統一舉牌,展示標準園創建的各項內容和目標,接受社會監督,示范帶動蔬菜標準化生產。此外,為了調動創建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市區各級政府制定獎補措施,目前市級政府獎補50萬元,區級政府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配套獎補,如嘉定區通過對企業評獎等方式給予10萬元的獎勵,松江區對每個標準園獎補30萬元用于開展廢棄物處理場地建設等。全面多樣的宣傳引導,引起了各級政府、農技人員、蔬菜專業合作社、菜農等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營造了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2.2 明確目標方案,層層落實推進
在農業部的總體部署下,市農委成立了標準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及時制定編發《蔬菜標準園創建規范》、《蔬菜標準園創建管理辦法》、《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蔬菜標準園創建考核驗收辦法》等相關文件,就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組織程序、部門職責、內容要求、驗收標準等提出明確要求。按照有關管理辦法要求,區、縣農委分別成立蔬菜標準園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分別制定工作方案,通過不定期指導、會議交流和檢查等形式督促創建工作推進和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鄉鎮農技部門委派專人參與創建單位的各項工作推進,創建單位制定創建規劃和目標任務,由企業負責人牽頭成立創建小組,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并整合有關項目、資金和技術力量,全力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了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2.3 全面指導服務,提高創建水平
市區各級技術部門全面組織開展指導服務,通過多層次、全方位指導提升創建水平。市級部門成立標準園創建專家指導組、建立了技術指導員聯系人制度,選派主要技術人員分別與9個區縣對接,并制定地方標準《蔬菜標準園建設技術規范》(DB 31/T646-2012)、編制《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指南》等標準園創建技術依據。區級部門成立蔬菜標準園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分別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專人總體負責工作推進,技術人員分別開展創建指導,不定期現場指導階段性工作落實,定期交流工作經驗措施。鄉鎮相關人員多采取蹲點入場的形式,全程協助各項創建工作的組織開展,指導督促創建方案各項內容的如期開展落實。在指導工作中,有計劃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工作,解析標準園創建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及獎補措施等,講解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和要求,指導各項生態栽培技術的應用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確保落實每一項標準園創建關鍵技術、完善每一項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制度。在市區鎮多級部門的全面指導服務下,積極創建展開硬件配套、技術應用、制度完善等各方面工作,有效推進了標準園各項措施的落實。
2.4 制定發展規劃,推進持續創建
根據本市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市農委聯合市財政組織制定了《關于2011-2015年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本市蔬菜標準園創建目標和計劃,2011-2015年將創建市級蔬菜標準園150家,創建面積2 000 hm2以上,輻射帶動面積4 666.7 hm2以上。各區縣根據該實施意見要求,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區縣蔬菜標準園創建規劃和具體工作計劃,為蔬菜標準園的持續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有些區縣為了順利推進市級標準園創建,還制定政策引導創建區縣級蔬菜標準園,為后期創建打好基礎。
3 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實效
3.1 生產配套設施配套完善
針對標準園創建的“五化”要求,創建單位全面整改硬件配套設施,包括投入品管理、生產應用設施以及質量保障措施等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多方面的配套設施都得到完善。道路、溝渠及水電供應設施得以修繕,農資倉庫加以劃分管理,農殘檢測條件得以進一步改善,產品保鮮等冷鏈設備得以提升,微滴灌等高效生產技術措施得以擴大應用,生產廢棄物處理條件得以建設健全。
3.2 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創建單位通過完善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生產技術規程和分等分級標準,全面建立農業投入品管理、田間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可追溯5項全程質量管理制度,使生產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并逐步形成了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提升了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
3.3 質量安全意識顯著增強
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工人的質量安全意識普遍增強,生產中全面推廣應用防蟲網、粘蟲板、性誘劑、殺蟲燈、生物農藥、高溫悶棚等十項生態栽培技術,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上市,在農業部、上海市組織的例行抽檢中農殘合格率均達到了100%,在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雙豐收。
3.4 生產綜合效益明顯增加
通過標準園創建,創建單位品牌化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增加。所有標準園創建單位全部注冊了自己的商標,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其中SYL、星輝蔬菜、城市超市、HAYP、新健綠等創建單位獲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市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市場放心度和經濟效益。此外,各創建單位通過創建工作,輻射帶動周邊菜農開展蔬菜標準化生產,提升整個蔬菜生產面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發揮蔬菜標準園的示范作用,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4 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思考
在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中,各級相關部門各盡其責,發揮指導督促作用,創建單位根據要求全面提升生產管理水平等,在生產設施、標準化管理水平、質量安全意識以及綜合效益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但仍有值得思考的一些問題。
4.1 創建主體單位需完善管理團隊
在上海蔬菜標準園創建中,市區鎮各級部門發揮了全面的指導督促作用,而真正的創建主體是蔬菜合作社和生產企業,從方案、標準的制訂,到材料申報、技術指導等需依賴和借助多方力量,從長遠考慮要全面提升質量管理等,必須培養組建技術和管理團隊,以確保創建中水到渠成、創建后順利運營,從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等各方面體現標準園創建的價值所在。
4.2 創建獎補機制需完善
上海市“十二五”期間計劃創建300家蔬菜標準園,資金由部、市、區三級財政提供,對每一個創建驗收通過單位給予50萬元獎勵,根據財政資金撥付的相關規定,標準園創建是當年申報當年評審,50萬元的創建資金需先用后補,并通過審計合格。這種獎補機制在創建初期較為實用,以扶持創建為主要目標,但缺乏后續管理支撐,易造成為創建而創建,因此在創建模式、考核管理、資金獎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探索。我們想能否在蔬菜標準園創建中引進流動創建機制,由企業自主申報,政府積極推動,發揮專業評審優勢,創建評審總量有所控制,獎補資金適當調整,財政可控又有利于持續發展,建議每2~3年評審一次,不達標即摘牌,確保上海市蔬菜標準園成為行業模范。
4.3 創建主體主動性需提高
目前還處于蔬菜標準園創建初期階段,主要還是來自政府推動、政策引導、技術指導,需將被動創建變為主動創建,使創建實體真正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蔬菜標準園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
關鍵詞:煙葉;創新;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9-0018-1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被看作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漢中市局一直以來十分注重科技創新工作,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煙葉跨越式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緊緊圍繞行業“卷煙上水平”的工作方針和戰略任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科技專項為突破口,努力實現科技新上水平。
1 漢中煙葉科技創新的主要做法
1.1 以關鍵技術創新為先導,科技創新成績斐然
通過對生產關鍵技術的創新,在育苗、測土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烘烤等關鍵環節形成了科技成果,建立了《漂浮育苗生產技術規范》《上部葉帶莖烘烤技術規范》等一整套完善的漢中優質特色煙葉生產技術規范,形成了《秦嶺山地特色優質烤煙綜合標準體系》并頒布為地方標準?!镀胀痉棵芗脑臁房萍柬椖揩@得省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漢中優質煙葉生產技術體系研究》《漢中直播漂浮育苗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分別獲得省局技術推廣獎三等獎、優秀獎;《密集式煙草烤房》《烤煙育苗直播器》《烤房密集型夾煙器》等獲得3項國家新型專利。
1.2 以科技興煙為載體,不斷提高科技貢獻率
嚴格按照制訂的技術方案,強化煙農隊伍、技術隊伍的分類培訓。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與技術合作單位建立培訓互動合作機制,在生產的各個關鍵環節由技術依托單位及培訓合作單位對示范點技術人員、煙農進行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在培訓內容上,以落實實用技術為主、輔以理論培訓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相結合。在培訓的方式上,采取多種形式,分階段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并向煙農發放了《看圖治病》《看圖種煙》等圖文并茂的書冊,使知識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掌握。通過加強技術培訓,有效解決了項目建設開發工作中出現的疑點、難點問題,提高了煙農科技種煙水平,切實提高了實用技術的到位率。
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煙農隊伍,采取各種形式,建設煙農學校,建立煙農培訓制度,不斷提高煙農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煙農,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加強對專業大戶的扶持,發揮科技戶、專業戶的示范帶動作用,構建煙葉現代化生產模式。
通過科技興煙戰略的實施,強化了農民的科技意識,科技措施得到落實,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1.3 以科研項目試驗示范為窗口,全面推進煙葉標準化生產
于2009年建成南鄭縣省級標準化生產示范縣,組織有關人員編寫了《漢中秦嶺山地特色優質烤煙綜合標準體系》,該標準由管理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三大部分組成,共81個標準,其中國家標準5個、行業標準10個、企業標準66個。全市加大標準化生產的宣貫力度,積極組織煙葉生產標準化培訓,在煙葉生產檢查考核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環節技術標準進行檢查考核,促進全市標準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全市煙葉標準化率達到90%以上。通過標準化的實施,規范煙葉生產田間操作,促進了煙葉質量的均勻性與穩定性,滿足了卷煙品牌對漢中優質煙葉原料的需求。
通過加大煙草科研項目試驗示范技術力度,提升了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水平,提高了煙葉產品質量。建立了從種子、煙葉生產的全過程質量跟蹤記錄,強化煙葉標準化生產和過程管理,為全面實現標準化生產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和管理基礎。
2 漢中煙葉科技創新的建議
2.1 建立健全科技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
建立相對完善的項目考核體系,建立健全項目中期評估和鑒定驗收標準,強化項目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及論文獎勵實施辦法,完善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激勵機制和保障運行機制。
2.2 健全科技人才培養機制
立足以人為本,引進和培養相結合,以科研項目為紐帶,與相關院校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打造科技創新團隊,為漢中煙草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每年聘請有一定影響的高端人才、專家教授辦專題講座,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技術帶頭人和業務骨干到國內外先進地區考察,開闊視野、取長補短,提高管理能力。加強學歷教育,與相關院校舉辦培訓班,互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2.3 加快實施秦嶺山地特色優質煙葉新區開發專項課題
通過開展秦嶺山地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專項課題,從技術層面保障漢色優質煙葉生產安全,解讀煙葉風格特色,研究建立新型工商戰略合作關系和運作模式,全面提升漢中煙葉科技水平。
2.4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推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