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6 22:24:57
序論:在您撰寫試點教學工作經驗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學生 能力價值 原創 電腦動畫制作
【中圖分類號】J228.7;J952
一、年級不同,目標也應不同
七年的學生總體來說年齡較小,剛進入初中進行學習,學習方式方法還沒有完全脫離小學,所以以Flash軟件的基礎知識為主。保證學生會用這款軟件,對Flash軟件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這是為八年級的學習先打好基礎。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目標就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并且要加一些與電腦動畫作品相關的知識了。首先目標就不再像七年級時那么簡單了,要教授一些有一點深度的難度的Flash的知識,以及應用的實例了。
二、普遍撒網,重點培養
此項工作主要是針對七年級下半學期和八年級的學生開展。
第一、劇本創作。首先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給學生上一節優秀動畫作品的欣賞課。讓學生充分理解動畫作品的制作題材、結構、內容、主題思想等。
劇本創作要求: 劇本創作要遵從原創優先原則,內容健康積極向上。主要以環保、文明行為、中華傳統、地方特色、社會熱點、自身生活等題材。
劇本創作方法:可以先給學生f明白,先不要按照正規的劇本來寫,可以像寫記敘文一樣,把故事情節交代清楚,先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出來。
第二、劇本篩選及修改。篩選劇本是教師重點培養學生作品的第二階段。將學生的劇本進行審閱,并從中挑出比較有創意的、立意新穎的劇本。注意辨別抄襲的、雷同的、不完整、詞不達意等這樣的劇本,進行分類。
劇本的修改:對于篩選出的優秀劇本,可以看看還有什么補充的,有什么可以夸張想象的內容,可進行適當添加,使其更加完美。對于問題劇本發還給學生重寫。
三、深入指導,明確目標
深入指導是門學問,因為每個劇本都不一樣。這一階段就是讓學生怎樣合理的制定目標有利于完成動畫。
我這里用我曾經指導過的一個作品作為舉例來說明。這個作品是的名字叫《兩只蚊子的故事》,作者:張一博。故事劇本是兩只蚊子想吸牛的血,結果發現牛被注了水,想去吸點兒牛奶,結果牧民往牛奶里加了抗生素,想去麥田里吃點東西,結果麥田被農民打了過量的農藥,最后無奈只有去吸人的血,由于人都吃的是添加了這些不安全的藥品的食物,兩只蚊子吸完人血之后,異口同聲的說:“呸!一點人味都沒有。”一語雙關,即是說人血沒味,又是說人心都讓利益金錢所蒙蔽,沒有人情味。兩只蚊子的故事是用蚊子的視角來說明現在社會的熱點問題,主要是說食品安全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劇本,經過了多次修改,最終才成為現在看到的劇本。
在有利于學生去操作的原則上,把上面的劇本的幾個目標定出來。
第一個目標:設定主要角色形象,主要角色一般為原創形象,先把主角形象用草圖的形式繪畫出來,然后再到計算機里實現。上述劇本中確定兩只蚊子的形象。
第二個目標:設定次要角色。次要角色可以借鑒網上提供的一些形象做參考,再加工修改一下都可以。上述劇本中的農民、牧民、食客等都為次要角色
第三個目標:設定主要場景,景物布置等。根據劇本為四個場景,牛的飼養場景、牧區場景、農田場景、食客場景。
第四個目標:設定主要人物角色,次要人物角色的動作和人物角色臺詞等。根據劇本,將蚊子的臺詞,注水牛、抗生素牛奶、過量農藥的農田等的動作制作出來,放進相應的場景。
第五個目標:合成動畫中的各元素,添加聲音等來完善動畫,審閱動畫,測試動畫。形成完整的動畫作品。
四、階段控制,分段完成
教師把上述的五個大目標可作為是五個階段進行監督控制。督促學生分段分目標完成。
第一階段,主角形象設定。將以上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拆成小目標分配到日常教學中,逐個完成。要抓住主角的特點來設計形象,比如蚊子有又尖又長的嘴和扇動頻率非??斓某岚?,要抓住這些特點來設計。
第二階段,次要角色設定,出場順序的確定。根據出場順序逐個制作,以上劇本中先制作養殖人員給牛注水的場景,先確定養殖人員的形象。然后依次完成后面的次要人物的形象設定。
第三階段,設定場景,根據場景順序依次設定即可。
第四階段,設定主要和次要角色的臺詞和動作,按順序即可。
第五階段,最終合成各元素,完善動畫,測試調試動畫,形成作品。
我總體分五個階段來完成一個作品,具體操作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幾個階段穿行,不需要按這五個階段來生搬硬套。比如二、三、四階段就可穿行,第二階段設定了養殖人員形象時,就可以把注水的動作做出來,可以把場景也設計出來。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階段來監督學生完成目標。學生都有惰性,要時時監控,時時督促,還要不斷地校正目標,使之不要偏離目標,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為發揮德育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原則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德育工作要緊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這個中心,本著“抓德育,強素質,促教學,提質量”的工作原則,不斷創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主要工作
1、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把學習、執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經常性工作,加強常規管理。在全市中小學重點進行講文明、講禮貌、遵規守紀、勤奮學習、遵守公德、立志成材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社會公德意識和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各地各校要針對主題,細化教育目標,抓住教育細節,制定相關細則,不斷深化養成教育。大力加強學風、校風建設,全面開展“優良學風班”、“學風進步班”評選活動,在校園內形成勤奮學習、文明健康的良好風氣;繼續深入開展“爭做文明人”——六項基礎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啟動“遵規守紀,勤奮學習”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認真預習、認真上課、認真作業、認真復習、認真考試”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學習“五認真”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中營造樂學、勤學的學習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廣泛開展“學習之星”、“文明之星”評比,鼓勵學生認真刻苦學習,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市教育局將不定期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2、進一步推行“兩制”。各地各校要依據徐州市教育局《關于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學生成長伙伴制”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導師、伙伴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把實施“兩制”與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緊密結合起來抓實抓好。**-**學年第一學期,各地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在當地初級中學推行“兩制”。**-**學年第二學期,全市將在各中小學全面推行“兩制”,并把教師擔任導師情況作為教師評先評優的考核指標之一。市教育局在徐州教育網/德育園地欄目設立“兩制”專欄,推薦專家觀點,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兩制大家談”征集活動,各地各校要積極發動教師參與,及時上報實踐中的經驗、探索中的思考,市教育局將擇優刊發,于**年暑期從中選擇優秀論文和經驗總結進行評選、表彰。
3、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加大培訓力度,保證各校的人員需求。各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級培訓,擴大輔導員隊伍;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兼職教師的作用,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續健康發展。各校要依據《關于印發<徐州市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暫行辦法>和<徐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守則>的通知》(徐教基〔**〕44號)、《關于印發<徐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綱>的通知》(徐教基〔**〕45號),做好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定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把上好心育課作為廣大班主任的一項基本技能,作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
4、進一步加強學科滲透。要不斷強化教師對學科滲透德育的認識,按階段、分年級、根據不同學科特點,通過課堂講授、課堂訓練、課外活動加強德育滲透,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標任務體系。各地各學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印發的《學科滲透德育課堂評價表》制定各學科滲透德育優秀課、優秀教案標準,在各類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把學科滲透德育情況作為課堂評價的重要內容。
5、進一步加強德育實踐活動。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課外生活,確保每學年初中20天、高中30天實踐時間。要積極拓寬德育領域,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在學生中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珍愛生命”安全教育和崇尚科學文明、倡導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國防教育,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6、加強“三結合”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指導各中小學家長學校積極開展工作,并主動和當地關工委、婦聯等組織配合,加強對家長學校工作的督查、指導,定期開展家長學校的專項評估檢查。各學校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網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要利用學校開放日、校長接待日等形式,展示學校教育成果,聽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辦學質量。
7、進一步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各地各學校要以貫徹落實《關于禁止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的暫行規定》、《師德師風考核意見》等文件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繼續開展“學生最喜愛的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先進人物,發揮榜樣作用,激勵教師以身作則,增強責任心。各地各校要鼓勵和組織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參加教育局組織的相關業務培訓,建立中小學德育工作者崗前、崗位校級培訓制度,圍繞全局中心工作召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德育工作研討活動,定期培訓教師,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各地各學校要制定傾斜政策,有條件的學校要適當增加班主任津貼,職評時應適當加大班主任工作權重;要加快骨干班主任隊伍建設,開展首席班主任試點,不斷提高德育隊伍綜合素質。
三、有關要求
1、圍繞中心抓德育。部分地區和學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著德育、智育“油水”分離、德育與教育教學中心工作相分離的現象。各地各校要本著“德育為先,教學為主,素質為重,育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針對本校實際,分析學生狀況,找準問題,找準不足,通過提高課堂紀律、規范學生行為,養成良好習慣等教育細節,有計劃、有系統、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實習;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的定位
獨立學院是中國2002年按照新機制、新模式在原來大學二級學院基礎上創建的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臺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明確了獨立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22所,在校生超過100萬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將獨立學院定位為三類本科,培養有理論、懂管理、實踐應用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就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是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社會的需要是獨立學院發展的力量源泉,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的研究,重視和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和指導,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擺正理論知識與專業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方法與途徑,構建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市場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
從會計專業人才近年就業情況來看,用人單位一般都比較青睞有工作經驗的會計人才,因此招聘時要求數年的工作經驗,換句話說要求應聘者無須上崗培訓就立即能夠為單位帶來經濟效益,事實上,這是市場經濟下的今天企業作為經濟人的必然選擇。然而目前中國多數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經濟、管理、財會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能,熟悉會計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具備較強實踐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機構、機關團體從事各種財務會計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考察上述情況可以發現,目前中國大多數學校會計專業仍然側重理論培養而對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重視不夠,這種目標模式事實上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根據國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培養要求,本科會計教育應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的應用型人才。學生應具備實用性、創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質特征。其中實用性即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應成為會計專業學生必須首先具備的能力,相應也應成為會計專業教學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標。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需要會計專業教育和教學內容必須緊扣社會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性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所需的會計人才[2]。
三、構建獨立學院特色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中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問題,結合獨立學院的培養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每學期從理教課時中取出3周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第7學期用整個學期進行專業綜合實訓,構成了培養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1.專業認識實習。專業認識是獨立學院學生進入專業、了解專業,為以后專業學習進行鋪墊的關鍵環節,其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熱情。為達到實習的最佳效果,我院會計學專業經過精心安排和經驗總結,采用了“專業導論+專業資料查詢分析+小組討論發言+基礎常識”的模式。新生入學第一周,就針對還在軍訓的學生進行兩個課時的專業教育,使之了解我院會計專業的培訓方案、三類人才培養模式、開設的專業相關課程、專業稱職證書等。經過一學期《初級會計學》的學習,為了使學生后續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工作的展開,在專業認識實習中增加了會計基礎常識這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認識諸如各種支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外來原始憑證并掌握如何填寫,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憑證的種類、編制要求和常設項目,熟悉各類賬簿各類及其各自的作用。專業資料查詢的內容有:專業特色及定位、行業狀況、法規變革、各種會計相關證書的考試、就業趨向、考研定位、會計典型案例分析等。學生自由結合組隊,按實習內容分模塊收集資料,在規定的時間每組派代表發言,陳述本組相關內容的觀點,指導教師當場點評并給予成績,該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實習結束時每人上交一份手寫實習報告,寫出心得體會。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學生準備了大量的發言稿件及獲取了豐富的專業相關知識的準備,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樹立了信心,堅定了未來學習、就業的方向。
2.會計崗位模擬實訓?!稌媿徫荒M實訓》是會計學專業一年級學生必修課,是學生接受會計實驗的第一步,學生主要掌握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登記、對賬及結賬、更正錯誤、試算平衡、編制簡單的會計報表等會計基本的實務工作。實習的任務是通過課程設計實習,結合剛學過的《初級會計學課程》,了解會計實務工作程序,掌握實際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務實敬業精神和堅持原則、嚴謹認真、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加強基本技能的練習,使學生熟悉財會部門各崗位之間以及與其他職能部門、不同單位之間的聯系。
3.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通過《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了解會計電算化在實務中的具體應用;掌握會計電算化專業軟件的操作方法。以《會計崗位模擬實訓》中的資料為建賬資料,利用財務軟件實現手工賬的業務,并與手工賬實訓流程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加深對整個會計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和體會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意義,使學生對電算化的優缺點有一直觀的認識。在掌握用友ERP-U8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時,還能夠處理會計核算工作中常見的問題為,以能夠獨立操作該軟件系統為最終目標。
4.ERP沙盤模擬實訓。在實訓模擬中學習和認識ERP沙盤及其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實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模擬企業經營運作全過程,直探經營本質,要求學生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企業經營和未來市場環境變化,分別做出發展戰略、生產、產品研發、營銷等方面的決策,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為學生將來選擇就業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識。
5.會計手工賬綜合實訓。實際工作中的經濟業務是綜合的、全面的,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使他們能夠勝任實際工作單位的所有會計工作。會計手工賬綜合實訓是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完成后的實踐,主要是配合會計教學的需要,從進行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操作,到綜合運用所學的會計學、稅法等知識,在校內實驗室里進行成本核算、納稅申報表的填寫、財務報告的分析等,通過對企業的會計實務進行模擬練習,既可扎扎實實掌握會計實務課程的各個知識點,又有助于學生對該課程體系的理解,從而建立起該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及科學性。
6.網絡創業實訓?!毒W絡創業實訓》是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模式而設置的實訓環節,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訓。通過本實訓,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復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創新創業人才,使學生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實訓的宗旨在于:將必要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相關的項目中去,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學生動手實踐完成項目任務為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為目標,以阿里巴巴淘寶網為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網絡營銷與創新創業一流的全真的實訓環境。
7.財稅會計綜合設計。財稅會計綜合設計是我院從2008級才開始試點進行的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實訓內容為:選擇一家一般納稅人的制造企業的3個月的業務進行會計業務處理,每人為一個單位,用12周的時間,分別對該企業的業務進行會計綜合處理、會計信息系統實訓、納稅申報、納稅籌劃、公司財務報告分析等工作,使學生掌握會計各個崗位在企業的具體任務。之后是為期4周的企業崗位實習。
8.畢業實習。雖然在模擬情況下進行了綜合設計的實習,但模擬的結果畢竟與現實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差距。為彌補模擬實習和實地實習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實際工作的了解,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充分達到勝任會計工作的程度,在畢業學年共安排8周的時間,赴校外進行全方位會計實務實習。積極利用企業資源,在畢業班中開展三方人才定制培養,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促進學生就業。
四、展望
一個地區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水平,取決于該地區實踐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程度。中國教育文化的傳統、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利性期望、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教師與學生的素質不高等多種因素制約著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施。解決這些問題,將是一項較為長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真正落到實處,其方法和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總結。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形勢的變化、外部企業資源平臺的擴展,我院所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還需在以后的實踐教學進程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博迪.從實踐教學環節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 陳玉榮.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6).
[3] 齊偉超.以從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職業時空,2007,(6).
關鍵詞:全員;全方位;育人理念;學生工作體系;建構
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備受關注,社會轉型下學生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建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工作體系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意義重大。全員、全方位育人就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發揮學院整體效能,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領導、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的育人格局。近年來,各高校圍繞全員、全方位育人這一核心價值做了不少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嘉興學院生化學院以“抓好常規、突出重點、凝練特色、建構品牌”為基本原則,根據學生特點和專業特色,依托學院現有資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學生發展的學生工作體系,即建構出“四支精干隊伍”,凝練出“四大文化品牌”,提煉出“四條工作設想”。
一、育人之基:四支精干隊伍
學生工作的關鍵在于建構精干的學生管理隊伍。高校學生工作中與學生最密切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生黨員和干部隊伍在學生工作中具有引領和標桿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是實現育人之基石,生化學院逐步完善輔導員、班主任、黨員、學生干部四支隊伍的選拔、培養、管理和考核機制,四支隊伍相輔相成、相互配合,逐步形成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1.輔導員隊伍:頂層設計有突破
以2013年生化學院聘崗為契機,大膽創新,實現頂層設計有突破,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工作內容模塊化,人員齊備,分工明確。在隊伍建設上,重視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在工作理念上,注重以工作帶動研究,以研究促進工作。
2.班主任隊伍:建構品牌促和諧
生化學院黨政班子高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為不斷提高班主任服務學生能力,班主任隊伍進行擇優選聘,學歷層次高;制定了獨具特色的班主任量化考核辦法,將班級管理和班團建設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增強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效性;開展班主任年會,總結交流工作經驗,提升學生管理水平;打造班主任品牌活動――“班主任,生日快樂”,由班級學生為班主任過生日,建設更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3.黨員隊伍:“四個一”培養工程
黨員隊伍建設基本建構起“四個一”培養工程,即“一個組織,一項制度,一個載體,一個平臺”?!耙粋€組織”即成立黨員隊伍管理機構――黨辦,負責對黨員隊伍的發展、培養、監管和考核,實現“陽光入黨”;“一項制度”即黨員發展工作細則,依據生化學院專業實際,引入量化評分,重新厘定黨員發展細則,從學業成績、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對黨員發展的各項標準進行量化,使其更趨合理化;“一個載體”即“我為黨旗爭光輝”活動載體,強化紅色營養滋潤,使黨員堅定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成人成才自信;“一個平臺”即生化1818公益服務平臺,由黨員隊伍承擔起建設和維護1818公益服務平臺的責任,強化黨員服務觀念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黨員隊伍在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學生干部隊伍:提升服務學生能力
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緊跟黨建”,強化學生組織建設。重點抓好“一團兩會”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學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完善團總支、學生會、社團干部培養機制及部長問責制,建立“一對一”干事培養模式;加強對班委和基層團支部的建設和指導,班團考核“一級一星”常態化,開通“手機版點名系統”,取消班團干部每天簽到制度,自行設計學院信息平臺,實行網上“手機簽到制”,提高工作效能。
學生工作隊伍建設至關重要,生化學院進行針對性整改,不斷優化、完善隊伍建設,夯實育人基石。
二、育人之器:四大文化品牌
1.以“忘年交”結對子為載體,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化學院“忘年交”結對子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活動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師生、貼近生活”,以育人為根本,以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為方向,為推進學院學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經過多年培育,活動載體不斷創新,并呈現多樣化格局,形勢報告、清明掃墓、社會實踐、座談懇談、主題班會、紅色尋訪、畢業生歡送會等活動,使學子們在“忘年交往”中樹立理想,磨練青春,規范行為,成長成才。20年的“忘年交”,20年的積淀,形成了“忘年交往,文明修身”的品牌文化和學院特色。
文化在傳承中進階升級,生化學院以“忘年交”特色文化品牌為載體,堅持紅色教育為主線、校本教育為支撐延展,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實現學生“精神成人”目的。
2.以考研和學生科研為抓手,打造學風文化品牌
為更好地推進生化學院考研和學生科研工作,學院在頂層設計、制度保障、管理舉措上不斷完善和拓展。生化學院堅持抓考研工作來“促學風、創特色、揚聲譽、樹品牌”,從新生入學抓始業教育,到考研經驗總結交流,已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管理辦法。同時,儲備了一批非常有經驗的考研指導教師,開展經驗交流、導師輔導、氛圍營造等,提升學生繼續深造的自信心。
在頂層設計上,生化學院成立了學科競賽學術委員會。在制度上,《生化學院考研就業獎勵制度》調動全院師生積極性,來推動考研工作。《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科研團隊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2013年修訂)》強調學院科研團隊必須帶學生,以此來推進“學生進團隊計劃”,充分發揮學院自身優勢資源,將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資本,服務于學生的專業成才。同時,借助學科性社團建設,以社團帶動學生考研和科研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社會競爭力。
3.以生化1818公益服務平臺為載體,建構德育文化品牌
我們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網絡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生化1818服務平臺即是依托網絡載體,實現德育建設的新路徑。
生化1818服務熱線開通之后,該服務項目得到了相當多學生的認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生化1818公益服務平臺實現了全面升級,分“線上”和“線下”兩條路徑,“線上”以學生服務熱線1818、網絡在線、QQ、微信平臺為載體,主動占領網絡思政教育和德育新陣地。“線下”依托黨辦和1818服務辦公室開展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咨詢、專業解惑等項目。把生化公益服務平臺打造成一個依托學生技術服務者、青年志愿者、黨員隊伍等青年學生群體,致力于服務學生信息咨詢、人生規劃、就業服務等,覆蓋全院的公益信息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志在調動學生服務于人的熱情,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生自我服務和服務學生,開展德育文化建設,實現道德養成。
4.以就業創業教育為核心,培育大學生職業規劃品牌
隨著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為提升生化學子綜合素養和就業競爭力,近幾年,生化學院基于學科和專業特點,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實踐。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為依托,創新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以“挑戰杯”及創業設計類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教育中心為平臺;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個性化培養項目”為試點,探索實施“一年級導航工程”,強化新生專業和理想教育;以大類招生試點為契機,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規劃理念,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同時,以浙江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學院職業生涯規劃俱樂部為活動載體,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自主規劃,提升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高學生在校學習的有效性和主動性。
四大文化品牌分別從思政教育、學風建設、德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四個方面闡釋了生化學院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四大品牌相輔相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輔以學風建設、德育、創新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育人之策:四條工作設想
1.以學科競賽為核心,培植學科性精品社團文化
為組織做好各類學科競賽,生化學院加強了學科性社團建設,培植精品專業社團。在社團建設上,以學院專業為導向,增設化工、生物、環境、KAB創業和職業規劃5大俱樂部,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首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明晰職業發展方向,使學生分別進入各專業俱樂部,凝聚并帶動一批熱愛專研的學生,投入如化工設計、生命科學、挑戰杯等各類學科競賽的探索,并將有創業前景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創業項目,以KAB創業俱樂部為中心,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項目培植。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其社會競爭力。
在外部支持上,我院學科競賽學術委員會整合學院五大研究所和校外企業、研究所資源,提供校內外導師、課題項目、經費和實踐基地支持,建構學院、企業、社團的良性互動與合作,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真正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依托原有心綠環協、優普科研社,培養學生學科興趣和專業實際應用能力,打造各種社會實踐平臺,增強學生社會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通過重組學科性社團,以學科性競賽為核心,導入學分制評估體系,實現全院學生全員參與科研的局面,全面實現“專業成才”目的。
2.以“一年級導航工程”為中心,創新新生始業教育途徑
充分利用我院大類招生試點契機,打造“一年級導航工程”,為新生配備人生導航師。大類招生,必然帶來各專業對優質生源的競爭,適時導入導航工程,也必然帶動各專業導師育人的積極性。導師配備上,人生導航師由學院有經驗的教師擔任,每位教師指導3~4名學生,實現精細化指導,改變以往粗放式培養模式,堅持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導航內容上,重點體現在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興趣培養、學業指導、考研就業、情感引導等方面,基本實現了學生培養模式和學生工作的轉變。
3.以文明修身工程為主線,推動大學生文明室風建設
在學生公寓管理中明確專人專項負責制,整合并建構起樓長、層長、寢室長和學生會生活部的“三長一部”學生隊伍,實現文明室風,自我創建。修訂文明寢室建設與管理制度,完善“三位一體”的工作布局,實施進位升級計劃,制定并完善黨員、干部聯系寢室制度和專任教師、輔導員、班主任下寢室制度,開展“文明寢室”“紅色寢室”“學習型寢室”創建評比,完善長效機制。以特色寢室文化為主題,開展“一期一特色”寢室文化節活動,創新活動載體,并推進團的活動進公寓、社團活動進公寓,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文明寢室建設中的作用,推動學院文明室風創建活動。
4.開發畢業生跟蹤調查系統,實現育人環境的優化
與學院教務辦合作,協同開發畢業生跟蹤調查系統。一是信息反饋,通過該系統讓已畢業學生結合自身感受,對學院團學工作、教學及課程開設等情況給予評價和建議。畢業生深入社會對所學進行檢驗,根據社會需求,對我院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制度設置等給予的評價和建議,對指導我院整合育人資源,優化育人環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二是做好校友工作,開展特色校友活動。校友作為高校重要的發展性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校友資源的育人價值也日益凸顯。該系統的開發,有利于整合校友資源,開辟校友溝通渠道,實現全方位育人理念。
關鍵詞:卓越計劃;CDIO;嵌入式系統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4-0028-03
一、引言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市場對高素質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目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已達到高等教育總規模1 /3以上,躍居世界第一[1]。然而,我國培養的工程人才在質量上與國外高校相比仍然相差甚遠。據麥肯錫季刊載文[2]指出,我國僅僅只有10%的工科畢業生達到跨國公司的用人標準。
為了實現在2020年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2010 年國家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旨在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3]。東華理工大學機電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3年開始實施“卓越計劃”試點班,通過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采用成熟CDIO工程教育理念實現培養目標,系統改革了人才選拔和培養管理模式。本文是在東華理工大學卓越工程師試點班“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基礎上,通過實施CDIO教學模式的經驗總結。
二、課程反思
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必修主干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強、知識覆蓋面廣、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教師如何上好這門課,學生如何學好這門課一直是一個難題。盡管本學院一直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教學內容由原來的ARM7體系結構更新到Cortex-M3體系結構,并自主開發了STM32 實驗教學平臺。筆者根據多年從事 “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的教學工作經驗,認為傳統的理論加實驗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 理論課時多,實驗課時少。以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理論學時38學時,實驗學時16學時。在如此有限的實驗學時內,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鍛煉。
2) 實驗類型單一,每次實驗往往只是對單個知識點訓練,導致學生常?!爸灰姌淠?,不見森林”,設計和開發完整嵌入式系統的能力弱。
3) 經典教材缺乏,因為各個學校采用的實驗教學平臺不同,很多時候選用的教材難以與現有平臺配套。
4) 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歷,雙師型人才匱乏。
5) 評價方式單一,僅僅依靠實驗報告及試卷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標準,缺乏實踐及應用能力的考量。
傳統的教學體系和考核方式嚴重地束縛了工程人才質量的提高,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三、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全稱為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構思―設計―實施―運作),該教育模式是由 MIT 等世界名校在2000年提出并推廣的工程教育理念,在中國最早由汕頭大學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工程教育領域[4],經過近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在上百所高校得到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CDIO教育模式以真實世界的產品從構思到運行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將理論、實踐和創新融為一體,解決工程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5],以培養滿足行業需求的合格工程人才為最終目標,CDIO 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與“卓越計劃”人才培養需求不謀而合。在嵌入式系統設計教學中引入 CDIO 的工程教育理念,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系統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從而實現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
四、構建基于“卓越計劃”和CDIO 的課程教學體系
筆者依托東華理工大學教改課題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改革研究和實踐,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卓越計劃”系統框架的指導下,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導在培養優化師資隊伍的同時,實施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為主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3+1”新型校企聯合培養模式,o予學生更多參與實際工程的機會,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更貼近市場和企業的需求。通過將嵌入式系統課程內容和CDIO的工程理念緊密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與教師共同發展為目的,提出了如圖1所示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模式。
1.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名師出高徒,優質的師資隊伍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人力資源基礎,其中CDIO 標準中第九條明確指出:必須采取行動提高教師工程實踐能力[6],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質量[7]。雖然擔任本專業嵌入式系統課程的教師通過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積累了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但與“卓越計劃”的需要仍然存在差距。為了保證CDIO模式在嵌入式系統教學中順利有效實施,東華理工大學機電學院主要采取如下三大措施來建設具有工程項目研發能力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1)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兼職導師。為了保證課程內與市場行業工程項目需求緊密結合,院里與電子36所、杭州三維通信有限公司、江蘇盛泰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聯創電子有限公司等共同建設嵌入式系統實習基地,并從這些公司聘請了近二十位兼職導師,主要參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結果評價和學生實習畢業論文指導。
(2)加大現有教師再培養,學院先后資助兩位教師到深圳信盈達電子有限公司完成嵌入式課程培訓,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教師嵌入式知識結構,引進了市場培訓機構嵌入式項目培訓經驗。
(3)鼓勵教師進入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際工程經驗,通過多渠道來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2.教學內容體系設計
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核心思想是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圍繞理論實踐一體化CDIO教育理念,設計了以下三個模塊:嵌入式項目案例庫、課程內容設計和課程教學方法模塊,如圖2所示,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綜合能力嵌入式領域專業人才。
(1)嵌入式項目案例庫建設,從合作企業、教師科研項目和平時的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中篩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樣板加入嵌入式項目案例庫,這樣做有兩個優點,一方面可以為教學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一些可模仿對象,在設計嵌入式產品的時候可以借鑒這些樣板。到目前為止我們積累了無線點菜機、MP3播放器、數據相框、遠程視頻監控等數十個案例。
(2)嵌入式課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涉及到數/模電、微機原理、程序設計和操作系統等多學科知識,采用CDIO項目化教學可以將零散知識以項目實現為主線連貫起來。如選用點菜機項目作為教學案例,可將該系統分為若干子模塊:最小系統模塊、輸入模塊、無線通信模塊、輸出顯示模塊等,將硬件設計、軟件設計和項目管理等相關教學知識點融入到各模塊實現的過程中。
(3)本課程采用課前自主式、課中鞏固式和課后提升式教學策略。教師根據所選教學項目案例分解教學知識點,為單個知識點錄制微課視頻和準備實驗樣例及參考資料,并布置學習任務,由學生課前自主式完成課前任務并給出反饋信息;課中教師主要對重點及難點知識進行梳理并根據學生課前學習的問題組織討論,對知識點進行鞏固;課后由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點實現并擴展課程項目相關模塊功能。
3.教學項目實施過程設計
基于CDIO進行教學改革的最大特點是教學內容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藍本,以市場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整個教學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以團隊內協作、團隊間協作加競爭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教師主要起指導作用,由學生完成一次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的全過程[8],教師在每個階段給予反饋和評價來促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改進。要求學生以文檔形式來對各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以提高學生文檔撰寫和知識歸納總結能力。
4.多元化評價體系
針對傳統單一評價模式的弊端,我們采用“過程”和“結果”兩方面相結合的多元化學習評價機制。在教學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采用持續性評價體系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在項目實施的每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對團隊及項目的貢獻、課前子任務的完成情況、文檔撰寫質量、項目創新性、面對面答辯和課堂表現等做出綜合評價得分。教師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等多方面的因素,激勵和引導學習者提高學習興趣[9]。學生在本課程結束后將在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和學生問卷調查來完成對本門課程效果評價,最后根據評價情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系統。
五、結語
在“卓越計劃”的框架指導下,借鑒成熟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過引入校企深度聯合培養機制,采用多元化考核機制,構建一種基于“卓越計劃”和CDIO 的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彌補了原課程體系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項目構思、設計、實施、運作全過程,大大激發學生對嵌入式系統工程設計的興趣,加強了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系統構建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本課程經過近2年的實施也產生了一些優秀的成果,其中包括在全國電子設計賽及江西省電子類相關競賽中獲獎20余次,提交專利申請兩項,學生發表期刊論文兩篇,這些成果有力的證實了我專業基于CDIO 的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教學系統構建,教學視頻及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教學項目案例的選取及教學內容優化,按照行業需求和企業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與其他專業課有機聯系和相互滲透的嵌入式教學體系,通過改革和探索,以期進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統設計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合格工程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志義.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實踐思與行[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44-47.
[2] 查建中. 面向經濟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戰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 .
[3] 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Z]. 教高[2011]1號文.
[4] 顧佩華, 沈民奮, 李升平, et al. 從CDIO到EIP-CDIO―汕頭大學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5] 郭玲. “翻轉課堂+CDIO”教學應用模式研究[J]. 廣州職業教育論壇, 2016, 15(2):26-31.
[6]呂惠芳. CDIO 工程模式的實施要素分析[J]. 價值工程, 2014(31):285-287.
[7]林健.勝任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教師隊伍建設[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20.
關鍵詞:獨立學院 轉型 改革 學生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18-02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獨立學院,是西南交通大學與華西希望集團按照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共同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09年學院首次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在校學生14000余人。根據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上報四川省教育廳的《地方本科院校整體轉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長、副院長為主的學院整體轉型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制定了整體規劃、部署與督促的相關工作,并成立了學院評建辦公室,負責轉型工作的具體規劃、追蹤檢查、提出整改建議以及轉型工作的經驗總結。為了配合學院的轉型改革工作,各職能部門也務必增強服務于學院整體改革的意識,及時出臺符合整體改革要求的政策或采取相應舉措,以便形成合力,這也對我院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我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學生數量增長快,層次結構復雜,教育管理難度大
2016年9月,經歷了學院辦學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迎新工作后,我院學生規模達到14000余人。學院分本、??苾蓚€辦學層次,經調查學生的錄取分數線從200多分至400多分不等,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學生層次結構的復雜化也使得教育管理的難度增大。雖然從入學初始就對學生進行了應有的養成教育、誠信教育以及服務基層的就業導向教育,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行為嚴重失范,校內亂張貼、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抽煙、使用不文明語言等現象司空見慣,各類教育的最終成果并沒有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二)管理思想缺乏創新,管理隊伍經驗不足
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要適應學院當前轉型改革發展的趨勢,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要對學生教育管理體制、手段和方法等進行創新,才能最終實現為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目標。因此,在轉型改革背景下構建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必須有利于學校及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便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然而目前我院的教育管理思想雖有所創新,但力度不夠;再加上新晉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經驗不足,工作上照搬照抄以往的工作經驗,未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工作效率不高。
二、轉型改革背景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困難化的原因
(一)管理缺乏獨立性
我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獨立學院,所謂“獨立”,就是學院的法人資格具有獨立性,學院有獨立的財務預算、獨立的招生計劃,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等,但實際上,我院并沒有完全實行獨立制,相反我院處于學院領導和集團領導的雙重領導之下,缺乏獨立性的管理,領導體制的多樣性與不規范性,不利于我院的穩定和發展。同時,我院過多地聘任母體高校――西南交通大學的工作人員或畢業生,這些人員會受到母體高校的影響,照搬原來的管理方法,缺乏探索和建立全新的、有效的、適用于我院的教育管理運行機制。
(二)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不穩定
我院的學生教育管理隊伍主要由學生工作管理隊伍(即輔導員隊伍)以及教師隊伍構成,由于學院辦學歷史較短,輔導員隊伍及教師隊伍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同時返聘有部分西南交通大學的退休教授任管理和教學工作,教師隊伍呈兩頭大中間小的趨勢,沒有形成中堅力量,管理、教學及科研水平都有待提高。由于資金成本限制,學院青睞于招聘剛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充任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線人員,缺乏學生工作及教育教學經驗,學生教育管理質量不高。此外,人們對獨立院校的人事機制以及社會保障制度有所擔憂,使得我院在引進高水平師資方面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再加上工資待遇、生活福利以及工作條件都與公辦院校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不安心在我院工作。
(三)校區搬遷頻繁、學生散、管理難
我院雖對學生進行了應有的養成教育、誠信教育以及服務基層的就業導向教育,但因集團管理體制原因,工作上的溝通交流以及實施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學院成立之初先在南充設校區,2013年又設立了成都校區,之后成都、南充校區分工不分家進行統一管理。2015年下半年成都校區又進行了校區內搬遷工作,但由于基礎設施以及合用校區等問題,我院校內與四川天一學院的部分學生合用學生宿舍以及教學樓,以致校內宿舍床位不夠,我院部分男生不得不入住到校外的高層電梯公寓中,使得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臨一定的困難。2016年7月開始,南充校區整體搬遷至成都校區,兩校區合并,這一切都對我院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三、轉型發展背景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創新
(一)合理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根據《地方本科院校整體轉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及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的增加,我院設立了土木工程、交通\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物流工程等特色專業,按照“基礎好、知識新、能力強、上手快、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目標,創辦了“地鐵訂單班”“京東訂單班”等新型培養模式,進行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探索,力圖為學生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在轉型改革發展的大形勢下,必須堅持以“現場工程師”精神為核心,加大力度進行非專業素質的培養。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加強養成教育為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并加強成才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制定學生的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則以加強職業指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與能力,做好服務基層的就業導向。
(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轉變教育管理觀念,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在實際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從學生的成長成才、學生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他們克服W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以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現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學生對自身權益的維護越來越注重。因此,建立系統健全的學生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是我院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堅實基礎,它不僅有利于規范我院學生的日常行為,維護我院的穩定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我院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在具體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自我表達,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營造輕松、和諧與自由的校園氛圍,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
(三)加強隊伍建設,實行交叉任職,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我院學生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年輕化的問題,但年輕并不可怕,年輕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才能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活力。雖然年輕,但并不能成為工作經驗的缺乏與不足的借口,我院應該重視學生教育管理隊伍的建設,鼓勵教育管理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培養具備跨專業與跨學科知識的教育管理人員,并利用進修、組織培訓與學術交流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同時,輔導員隊伍與青年教師隊伍可實行交叉任職,輔導員主要在課下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而教師能夠實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交叉任職可達到雙管齊下的目的,從而實現對學生課上、課下的全面教育管理,這也要求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工作技能。
(四)掌握新媒體通訊工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夠通過自身人格魅力的展示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這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根據工作需要不斷調整知識結構,不僅要努力提高個人的學識與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人文涵養,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去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能,了解新媒體通訊工具的特點,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技能,例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媒體通訊工具,建立健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將新媒體通訊工具轉化為自身的工作工具,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從學校培養人的首要任務來看,我院培養的人才是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三者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應用型技術人才。在學院轉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從研究角度進行日常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系統地推進新時期的學生工作,做到管理方法的新轉變。創新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搭建以新媒體通訊工具為依托的新模式,從內涵發展、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思考,去構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特色的學生教育管理體系,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把我院的學生教育管理事業推向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陳克江.高等院校獨立學院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6.
[2]武正林,張莉.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32):40-41.
[3]陸偉家.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J].教育評論,2006(6):42-44.
[關鍵詞] 信息技術;中醫學;學科;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a)-097-0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要求:要用信息技術系統地處理課程的各個方面,以建立能滿足學生需要的有機整合的系統,并且根據學生的反饋進一步改進這個系統。它強調:要立足于課程而不是計算機,要用一種自然的方式把計算機當作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它指出: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增強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及課程整合效果,歸納如下:
1 資料
1.1 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整合的涵義
一般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完成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術。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課程經過一番整治,使它們在新的水平上結合成一個整體――全新的課程體系。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課程整合,目的是讓中醫院校學生在各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有效地使用技術來獲取知識;與此同時,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能力。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課程整合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此模式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現代信息技術要服務于中醫學教學,要廣泛應用于中醫學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掌握更知識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2 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整合的影響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整合后會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產生一系列巨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四點:
1.2.1 教學理念的改變 它將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的教學模式。
1.2.2 教學目標的改變 從原先單純強調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目標到目前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
1.2.3 教學模式的改變 傳統的教師“滿堂灌”授課方式不能適應時展,通過整合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例如采取講授、個別輔導、探究、協作、遠程教學或多種模式相結合等。對當代中醫大學生而言,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有效獲取比知識的學習更為重要。目前,大部分中醫院校開發了網上授課和考試系統,如精品課程及網絡考試系統,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在局域網上挑選課程,自主學習、自主測評。有效全面地評價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公平、公正。
1.2.4 教學媒體的改變 由黑板粉筆轉化為多種媒體相結合教學。如在《中醫內科學》的授課中,“黃疸”、“鼓脹”等疾病,若采用多媒體制作附加典型臨床患者圖片,可以非常清晰將各型黃疸展現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對中醫內科學學習的積極性,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1.3 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及課程整合的實施策略
1.3.1 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中醫學教學的整合,學院教務工作者、授課教師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學科、課程整合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學習、宣傳、觀摩、實際操作和繼續教育活動,提高教師興趣,提高教師素質全面發展,為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創造條件。根據各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可先部分試點,再推廣應用,總之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1.3.2 重視教學資源建設 授課教師,尤其是臨床教師,要利用醫院上班與患者接觸的優勢,積極采用各種典型病材,如典型、少見患者的影像資料制作病例庫;另外要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資源。若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教師需要自己開發研制。
1.3.3 優化管理機構,全面推進整合 信息技術確實具有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多種寶貴特性。集中體現就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樣的環境正是創建新型教學活動進程的結構所必不可少的。
2 討論
目前國內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說法與定義很多。綜觀這些觀點,筆者發現主要是基于對課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產生的分歧。我們可以將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定義分為“大整合論”和“小整合論”。大整合論主要是指課程是一個較大的概念。這種觀點主要是指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有專家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研制,創立信息化課程文化。它針對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存在的割裂和對立問題,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互動性雙向整合,促進師生民主合作的課程與教學組織方式的實現和以人的學習為本的新型課程與教學活動方式的發展,建構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維度都產生變革作用,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按笳险摗庇^點有助于從課程整體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術的地位和作用?!靶≌险摗眲t將課程等同于教學。這種觀點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主要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這種觀點是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中的主流觀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們看待信息技術作用的不同視角。在研究與實踐中,筆者認為從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角度出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要求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包括常規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F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中醫學學科、教學有機整合,使中醫院校大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高中醫臨床能力,增強自身素質,使之成為21世紀優秀、合格的中醫專業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劉儒德.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9(3):129.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J].中國電化教育,2001,2:138-139.
[3]余勝泉.基于Internet的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1998,4:114-115.
[4]陶增樂.信息技術基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8-19.
[5]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教育研究,2002,4(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