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12:15:39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4、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兑庖姟访鞔_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于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于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紀健康教育的主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高校體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徑和方法。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屬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原國家教委曾對12.6萬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和測試,發現存在明顯心理障礙者達到20.23%;更有資料表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梢姶髮W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面臨著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早日成才。因此,開展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現代大學生的特殊性
由于獨生子女在大學生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過于溺愛,從而養成依賴性過強,自理能力差,強調以自我為中心,面對競爭、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擊缺乏承受力。
2.2人際關系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在大學中,人際關系比高中要復雜的多,要求大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漸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
2.3未來就業問題產生的心理壓力
隨著教學體制改草、大學擴招及雙向選擇就業等,打破人們以往那種上了大學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質和能力競爭的人才市場,因而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已是個普遍問題,這勢必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劇增。
3.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康的心理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體育不僅以其艱苦性來磨練大學生的意志,還在使身體健壯和意志堅強的同時,培育出一個愉悅、開朗、健康的心靈。
3.2緩解和消除大學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
大學生身體活動過程的同時也是自身情緒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其中的表情、行為、意志等都可以真實地反映出來,因而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而體育鍛煉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和生活緊張,促進大學生的情緒由消極、殘缺、扭曲向積極、健全、正常方向發展,從而可以化解大學生不良的思想情緒,使體育運動成為一種獨立的精神需要,從而促進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諧、全面、健康發展。
3.3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參加體育鍛煉,會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發展個體生活方式,這有利于消除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帶來的諸多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
4.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4.1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還可以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從而預防和排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
4.2結合體育運動的實際,加大高校體育教改力度
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各種情況的高效而滿意的適應,是一種積極的、豐富而持續舒適的心理狀態。在高等學校退學、休學學生當中,因患有心理疾病的占總數的40%-70%,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影響大學生成才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女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高,而且出現了一些以女性群體為主的高等學校。從近幾年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中,女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生的比例有上升趨勢。這些現象說明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其特殊性,她們改變了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組成結構,也產生著新的心理現象和問題,關注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層次描述
(一)關于大專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在2008年11月第一周內,從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07級和08級學生中隨機選取15個班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團體測查,主試人員統一培訓和要求,測試在20分鐘內完成。共發放測試卷682份,回收653份,缺失值3份,有效率達95.74%。通過對調查問卷分類、編號后,我們用北京大學心理測評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軟件系統對所得數據輸機并初步分析,然后將相關數據導入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果如下。從附表可以看出,幼專女生在90個測查項目中有反應的(陽性均數為39.6)達到44%,而且接近中等程度(均分2.42)的水平。在9個健康因子中,強迫癥狀明顯,接近輕度反應,除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得分也較高,標準差相對也較大,說明有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題比較嚴重。軀體化得分最低,說明女生生理健康狀況良好。與1986年全國常模比較可以看出,除軀體化因子效應明顯(顯著水平為P=0.011<0.05)較低外,其余因子都有更強的顯著的效應(顯著水平為P=0.000);與高三學生常模比較發現,除強迫癥狀效應基本無差異(顯著水平為P=0.048<0.05)外,其余因子(人際關系和精神病性除外)都有更強的顯著的效應(顯著水平為P=0.000);與大學生常模比較可以看出,除強迫癥狀、恐怖效應基本無差異(顯著水平為P=0.049、P=0.045,接近P=0.05臨界點)外,其余因子(人際關系和焦慮)都有明顯的更弱的效應(顯著水平為P=0.000)。
(二)本科大學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2003年,王彥如遵循分層抽樣的原則,對山西省15所大學本科院校按照性質分為6類,即:綜合院校、醫學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理工類院校、師范類院校、農業院校,選取了山西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山西農業大學、華北工學院等7所學校,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按性別、專業等人口學特征比例抽樣并進行個別測查,測查中女大學生樣本為488名,研究發現,除了敵對外,女生在其他各因子以及總均分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抑郁、焦慮及恐怖這三個因子中顯著高于男生得分。這一結果與一些相關研究較為一致。我們認為,由于女性生理特點以及社會上長期形成的一些思想,我們對女生的教育比較保守,女性在行為方式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約束,因此造成女生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而且由于社會仍存在的一些偏見,女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競爭更為強烈。同時考慮到女大學生本身的女性心理特征,使得女生在面對各種成長與發展的問題時表現出更多的不適應。
(三)本科學院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漳州師范學院的張靈聰和趙廣平根據2001年—2006年對14714名女生進行了SCL-90測查,建立了該校女生常模。結果表明,SCL-90各因子分和總分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得分普遍高出男生,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研究結果還表明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三因子是女生心理方面較普遍的問題;隨著癥狀的逐漸加重,敵對因子的檢出效率加強。研究的結果與量表協作組的結果不一致,量表協作組全國常模認為男女間總體上并無顯著差異;與以往研究大學生群體SCL-90的性別常模資料相同點是承認性別差異,不同的是量的比較方面存在不一致。這一結果提醒人們大學女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與大學生群體有較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說明漳州師范學院的學生的心理狀祝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問題分析
從以上三個有代表性的女性群體心理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低于男生,而且在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表現,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和女性生理、傳統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因素有關。
(一)傳統文化和教育對女生強迫癥狀形成的影響強迫癥狀是指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根據調研結果發現,大專女生和本科學院女生強迫癥狀排在9個因子首位,大學本科女生也表現明顯。根據唐登華等學者觀點,強迫癥狀的出現是對一些正當情緒長期壓抑的結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就應該溫文爾雅、知書達理并且要“走不露足,笑不露齒”,能忍辱負重和任勞任怨,這種文化在父母傳統教育、各種價值觀并存的今天,對女生不能沒有約束力。但今日世界誘惑多多,作為自然的人,女生的人之本性不能不受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到激發,但理性又要求她不能擅越雷池。這種觀念與本性的沖突必然使女生嚴格壓抑自己性情。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我們所舉樣本主要是師范院校,而師范教育更是要求學生要“以身垂范”,女生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了,這還不說很多女生還是“完美主義”的奉行者。
(二)生理特點、性格等因素是女生抑郁的重要根源男女生理差異對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如腦成熟的時間、速度,語言及手的動作等。大學階段的女生正處于性成熟早期,而且有非常強烈的愛情需求和“家”的歸屬感,但現實又不允許她們公開談婚論嫁,還有大量的作業等問題困擾她們。從性格來看,很多女生都屬于偏內向類型,特別是在傳統禮教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根據胡勝利對廈門市10所中學調研結果,中學女生除敵對、偏執和其他3個因子分和男生的性別差異不顯著外,在其余7個因子分和總均分上均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的得分,這一結果與工極盛等人的結論極為相似,可見,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從中學開始就已經表現出高危性了!由于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等問題不能盡快消除,抑郁癥狀便較多地表現出來。在筆者接訪中,還發現女生在秋冬季節抑郁癥狀明顯,可能跟其心思細密、多愁善感的思維特點有關。在男性缺乏的女子院校,這類女生抑郁苦悶,生活興趣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還表現出失望、悲觀以及與抑郁相聯系的認知和軀體方面的感受,有的還產生了有關死亡的思想和自殺觀念。
(三)社會文化和生存環境加劇了女生的人際關系敏感人際關系敏感主要是指某些人際的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其他人相比較時更加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突出。在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顯的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的不良自我暗示,消極的期待等是這方面癥狀的典型原因。從山西省大學生和漳州師院女生調研情況看,人際關系敏感突出,相對來說運城幼專女生這方面問題不大,這可能與學校存在男生多少關系密切,因為大學生異性之間的交往需要較高的技巧,在目前獨生子女主流的情況下,很多學生缺乏對異性心理了解,也沒有習得與異往的技巧,異性人際關系緊張很明顯。特別是女生在學習、求職中與異往時,因為“性騷擾”等不良現象使她們心理更加緊張,加上社會對女性就業的歧視存在,也使他們缺乏安全感,恐怖加上天生敏感的特點導致了她們的不安全感增加,產生了人際交往困難甚至無助的不良心理。超級秘書網
三、對策建議
鑒于目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和原因分析,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必須關注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從教育教學、思想工作、社團文化、職業關懷等多維度地進行干涉。據漳州師院數據調研分析,女大學生雖然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水平較男性高,但得病檢出率卻在統計學水平上顯著小于男生,就是說女生的心理發病率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教育為主、預防為主、防護為主?;静呗钥梢圆扇№樒渥匀环?,因為任何心理癥狀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減弱和消亡的過程,要相信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以免緊張、恐怖加重心理狀況;二是采取宣泄療法,對家人和同學說出心理創傷和緊張恐懼心理,把內心的痛苦發泄出來,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團體咨詢活動,讓學生有機會發泄積累的情緒;三是對已經出現強迫癥狀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積極轉移注意力,盡可能地把時間安排得緊湊,使自己沒有時間去實施諸如反復檢查門鎖等強迫行為,同時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可以選擇運動鍛煉和戶外活動來充實生活,減輕強迫心理的干擾。對于少數癥狀明顯的可以用心理治療,最好是把個體心理輔導和團體心理咨詢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心理健康恢復和鞏固。當然,學校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建設積極的女性校園文化氛圍和職業幫助政策,使女生心靈充滿陽光和自信的力量。
【論文摘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個人成長,還關系到整個社會和民族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從而正確引導大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消除心理陰影、預防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務。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而心理障礙則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身心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學生活感到極度不適應。人的一生中會有多次的生活環境的變遷,每次環境的改變都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過程。人的適應能力與自身的生活能力有關,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響。一般而言,在當代的在校大學生中,不適應問題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大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齡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會發生強烈震蕩。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寶兒,在學校是老師眼中的天之驕子,他們在生活上對父母有種很強的依賴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種很強的優越感,這也是導致他們環境適應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大學生活不適應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問題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說,大學生的其他很多心理問題也是因為一開始適應問題沒解決好而引起的,這應該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夠重視。
2.人際交往障礙。從人的本質上來看,人是一種"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要想在社會上獲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這種復雜的關系。尤其是對大學生而言,離開父母、離開家來到一個陌生的集體當中,更始要學習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大學是通向社會的橋梁,當代的大學生一方面希望不斷擴大交往范圍,通過交往獲得信息,達成互相理解,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們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條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適應所面臨的交往情景。他們既要和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因此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同時,在與他人相處時,如果與周圍人關系融洽,心情就會舒暢,關系冷淡或緊張,就會心煩意亂。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多方面的,如果處理不好,心理上就會產生孤獨,情緒上自然低沉壓抑。從品質道德方面講,自私、蠻橫、孤傲、猜忌、心胸狹窄的人在集體環境中不受人歡迎。同時,從小在封閉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容易發生交往問題,怕和人打招呼,怕與人接觸,在集體場合不敢大聲說話,與異性接觸感到緊張等心態,這些都與缺乏社交經驗有關。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為過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引發心理畸形,實施暴力行為。
3.戀愛問題。大學生戀愛人數日益增加,而且越來越早期化。現在大學生中戀愛問題也是心理問題的主要方面。戀愛是大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正處于所謂"戀愛季節",限制他們戀愛是不實際的,只能正確引導。圍繞戀愛產生的心理問題有多種表現:有的因沒有異性朋友而難耐孤獨,煩躁,情緒不定;有的一廂情愿陷入單相思,無法自拔,引緒低落;有的面臨幾個追求者無法選擇;也有的發現兩人不合適想中斷關系的;有因誤會或為誤解、猜疑所困擾,憂心忡忡、郁郁寡歡的;有為失戀痛不欲生,并由此而產生強烈自卑、憂郁、焦慮、悲憤甚至絕望的等等。戀愛最使人激動,也最易于給人帶來痛苦。因戀愛引發的抑郁、精神障礙,甚至自殺、他殺,在大學校園也不在少數。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剖析
當代的青年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生理發育基本成熟、心理發育尚未確定,尤其是情感豐富與情緒不穩定的矛盾狀態十分明顯。
社會轉型、改革開放、經濟轉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碰撞、融合,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引起了人們心理的巨大震顫。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理與心理發展不平衡
由于家長對子女的過高期待、過分保護、關愛,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差,對家長的依賴性強,導致孩子認知和情感發育不正常,致使當前大學生心理斷乳期延長。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和關心。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瑣事都承包下來,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對家長依賴性強。過分的溺愛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認為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自己有權利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而無需盡義務。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行動時不考慮后果。孩子生理成熟了,認知能力和心理卻未成熟,生理與心理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梢哉f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從高中開始就已經存在,父母整天的叮囑、監督、束縛和管制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這些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其心理失衡,嚴重的會形成心理障礙。心理問題在新生入學時呈現潛伏狀態。由于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學生普遍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可以暫時遠離緊張的學習生活。告別了高中階段高密度的課時、繁重的作業和頻繁的考試,學生體會到了難得的輕松感覺。開始了在學校的住宿生活之后,他可以長時間脫離家長的監督和管束,從而獲得了從未享受過的獨立和自由。陌生的大學校園環境也使學生感到新鮮與好奇,對新事物和美好未來的憧憬使其暫時忘卻了心中的煩惱。盡管新的校園生活環境為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把握住這個有利的時機。高中時期形成的心理問題,在新生入學階段,其癥狀往往有所減輕甚至消失,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己經徹底擺脫了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障礙仍以潛伏的狀態繼續伴隨著他們,一旦遇到其心理壓力過大或出現心理波動時,心理問題又會復發。
(二)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不足
學生未接受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匾乏。根據2004年10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對100名在校大學生所進行的調查,17%的學生表示自己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非常了解,34%的學生表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了解,而49%的學生表示對這方面的知識并不了解。由此可見,目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防止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但是,目前很多學校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缺乏相關內容的課程,并沒有使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實質上的作用。缺乏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原本脆弱的心理缺少了有效的防護機制,這不利于預防心理疾患。有的學生誤認為健康的概念只是局限于生理上沒有嚴重的疾病,在出現心理波動和心理失衡時,意識不到這些狀況會發展為心理障礙,這增加了預防心理疾病的難度。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學生面對情緒失控的狀況,常感到非??只?,找不到擺脫困境的辦法,不會向心理咨詢機構求助。心理健康知識匾乏導致學生心理調適能力不足,從而增大了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由于缺乏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不足。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狀況,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埋下了誘發心理問題的隱患。"目前,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首先,是對健康定義的片面理解,學生往往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也同樣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很多學生只注重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片面理解,學生通常容易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沒’病’,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問題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講,不必考慮這個問題。此外,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學生自認為沒有什么心理煩惱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學不學心理健康知識,重視不重視心理健康與自己無關,自我感覺良好。"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學生在遇到情緒不良、心態失衡或是壓力過大等情況時,認為一時的心情不佳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快就會過去了,不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臨著心理疾患的威脅。缺乏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使很多學生錯過了避免形成心理問題的最佳時機。他們往往是在心理問題日益嚴重,以至于直接影響到其正常的生活時,才不得不采取應急措施或是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三、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應的解決對策也不應是單一的。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如何及早疏導、干預,防患于未然,朔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這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課題。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我認為應主要從學校和學生自身兩方面來考慮。
(一)學校方面對策略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僅如此,學校還應引導學生正視挫折,對困難和失敗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隨時做好應對挫折的準備。
其次,要讓學生認識到挫折的兩重性。心理衛生學認為,真正能引起適應困難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應激和沖突本身,而是當事人對于它們的看法以及用來應對的方法。挫折對個人的影響具有兩重性,只看到其消極影響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是一種內驅力,能推動個體為實現目標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費更多的精力,還可以增強個體的容忍力,提高認識水平。
(二)學生自身方面對策
首先,要對自己寬容,不過分追求完美,正確認識自身的缺點。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如果學生能夠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問題的現實,承認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對這一缺陷,那么心理問題對于他們來說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偸沁^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害怕讓別人失望,這是一種壓抑自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事實上,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價值的實現并不是完全取決于他人的意見和評價。
最后,還要合理地釋放壓抑的情緒。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的壓力以及就業的抉擇,背負著較重的心理負擔,適當地宣泄不僅能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還可以使學生的心理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史仲芳,心理與健康,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M].1987.
[2]王樹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M].1986.
[3]俞國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7.
進入大學后,首先要面對的是國防教育,國防教育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接觸的第一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考驗學生意志力的重要手段,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學生深感擺脫了家長和其他成人的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處理各種問題,鍛煉獨立能力。然而他們在經濟等方面仍需依賴家庭,同時他們還得受到學校種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在學業方面還要受到教師的指導教育。由于新生多是90后或者是獨生子女,這就必然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何處理好宿舍內部的關系,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適應新環境等,有些學生來校后不給家長打個電話報個平安,片面的反映出新生在處理事物方面的欠缺,所以如何讓新生盡快的適應新的生活、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是輔導員所面對的首要問題。
二、安全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國高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高校擴招以后,高校在校生人數大大增加,高校間的合并以及新校址的建設使得學生的生活空間大大擴展,網絡的發展使得很多不良信息得以廣泛傳播,后勤社會化使得校園更加開放,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員進入校園,校園周邊環境變得日益復雜,許多學生私自在外住宿。同時,大學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逐年增多,大學生被搶劫、被傷害、被騙、被盜、被滋擾案件時有發生,大學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毆、自殺等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學生安全隱患問題使得高校輔導員和高校管理者如鯁在喉。因此如何減少大學生安全事件的發生成為輔導員所要面對的問題。
三、學習
大學也是一個學校,學校的所用就是用來給教師提供一個傳播知識的平臺,作為接受知識的學生,在大學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有掌握了豐厚而淵博知識才能為四化建設服務,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大學與高中相比較,脫離了家長式的管理,學習自由,課程設置多,學習量大,知識層次深,如何讓學生盡快的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是輔導員面臨的另一問題。
四、素質拓展問題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以開發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力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按髮W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展開。全國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均在實施范圍之內?!洞髮W生素質拓展證書》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載體。在安全的保障下,學習的空余時間里可以進行大學生的素質拓展,這不僅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可以讓學生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評獎評優問題
大學生的評獎評優問題是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個人利益的問題,建立良好的評優體系不僅可以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是能夠促進班風建設,凝聚學生的向心力,發揮每個人的才智,促進班級的良性發展。當代大學生多是90后,多為獨生子女具有叛逆傾向,個人利益趨向嚴重,存在排他心理,如何保證公平公正是每個輔導員老師要面對的問題。
六、情感問題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1)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2)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3)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4)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并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于我們對待戀愛問題的態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則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于自己,而學校則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七、消費問題
大學生是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大學生的消費觀發展往往超前于社會,引領著社會的消費潮流,映射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僅對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還多方面影響社會、家庭甚至老師和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中精神價值的缺損;消費中欲望對需求的背離。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加強正確的引導,學校應加強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和培養,家長應關心和引導子女的消費,加強社會教育中的消費觀教育和消費行為的引導??傊?,對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的培養,需要教育者的正確誘導,需要大學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區的有效配合。大學生消費觀上的成熟正是大學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環,全社會應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八、貧困生問題
高校教育的產業化,造成一部分來自邊遠山區、下崗職工家庭的學生成為貧困大學生他們承受著來自經濟、生活上的巨大壓力,導致部分貧困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表現為自卑、焦慮、憂郁、偏激、自我封閉致使其自尊敏感,人格脆弱,情緒不穩,怯于嘗試,交往不利。掌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調適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數百萬高校特困生解決經濟困難,使其順利完成學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推進金融改革的一項舉措也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九、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于心身發育從不成熟向成熟的轉折時期,成人感增強,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較弱,面對網絡這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數學生愛不釋手,不少學生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欲進入神奇的網絡世界,面對琳瑯滿目的信息了迷失方向,時間也很快從手指間流逝,離開網絡才感到上網學習,查資料的初衷都沒有實現。有些同學進入了虛擬的網絡世界不能自拔,在網上虛擬空間內打游戲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動,很有趣,很刺激,沒有包袱,沒有壓力,以至于荒廢了學業。輔導員應該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利用網絡,是網絡成為緩解學習,促進學習的有效工具。
十、就業壓力產生思想問題
就業的壓力大,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學生不能夠正確面對現實,認為學習理論知識沒有用處,產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大學生正處于自我確認期,他們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現實中的種種客觀因素常阻撓理想自我的實現。目前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不景氣,使大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有的學生由于不能對社會、對自己產生正確的認識在擇業前盲目樂觀,過高估計自己,在就業失敗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而導致情緒低落自卑,有的學生不能正確看待社會現實,對前途失去信心,認為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因此長期處于緊張、煩躁、焦慮的狀態,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健康。
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防治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不但是預防各種疾病的積極手段,也是治療各種心理病的有效措施。學生干部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及時將班級的突發事件向輔導員匯報,真正起到聯系的紐帶作用。
輔導員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深入開展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就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展開討論,就學習、生活、作風、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學會生存和發展加強引導和指導,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充分發揮他們主人翁的主體作用。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才。
參考文獻:
[1]于淼,鄭華平.談高校特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論壇,2008,5(23):101-102.
[2]趙紅.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6(29):8-10.
[3]劉曉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芻議[J].文化建設,2008,(8):95.
[4]黃靈芝.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J].科教文匯,2008,(6):43-45.
[5]姚洪亮.輔導員抓好班級管理的幾項基本功[J].思想教育研究,2008(8):62-63.
[6]吳全會.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調適[J].棗莊學院學報,2008,25(4):98-99.
[7]張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5):62-64.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于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于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艷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于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信息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于女大學生(P<0.05),其余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于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于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于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于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盡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赏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持,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一)對象
整群隨機抽樣H省四所醫學類高校護理學專業大一、大二學生,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漢族463人,少數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與統計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認知問卷》為了解護理專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認知情況,參考以往相關研究,自編心理健康認知問卷,共11個題目,如學校是否應開始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心理教育課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測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學的心理咨詢專家與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住址,興趣愛好和入學動機等;第二部分為UPI問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選擇,60個項目,4個為測偽題,肯定選擇的題記1分,否定選擇的題記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試的心理健康總體情況及心理咨詢與治療史等。
(2)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分析數據。
二、結果
(一)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情況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情況如表1所示。研究結果顯示,認為有必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的占92.0%,有79.6%的護生認為本校的心理教育課程開設合理,82.1%的護生認可他們的心理教育課程老師,并且有87.5%的護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詢,73.9%的護生認為心理咨詢有效。對于“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問題是否更多”這一問題,有45.2%的被調查護生同意這一觀點,54.8%的被調查護生并不這么認為。對于造成現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調查對象中,有48.9%的護生認為是大學生自身問題,33.0%的護生認為是我國的教育體制問題,8.8%的護生認為是家長的溺愛造成的,還有9.3%的護生認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見圖1。針對這一現象,有57.7%的護生認為加強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個人,20.0%的護生認為加強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學校,認為加強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國家的占17.5%,還有4.8%的護生認為應該加強對家長的教育,
(二)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計算調查對象的UPI總分,最高分為52分,最低分為0分,平均得分為14.85分,見表2,基本分布情況如圖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間的占總調查人數的11%,小于20分占調查人數的70.4%,
三、討論
(一)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專業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的課程設置、心理健康教師認可度、心理咨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認同度。這說明,被調查對象對心理健康教育持積極和認可的態度,總體來看,護理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水平較高。但也有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認識不足,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重視。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識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心理健康意識相對較高的大學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對于研究中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不足,綜合反映了一個問題——心理健康意義。也就是說,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還不夠,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加上目前社會本身對心理咨詢與教育的認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會中存在很大的歧視,如“被精神病”等現象時常發生,導致了教師、學生和家長容易談“心”色變。
(二)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按照UPI的評價細則,總分大于等25分的被劃定為A類學生,這類學生需要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需要持續的進行心理咨詢,本次調查中這類學生比例接近20%。這一比例顯著高于一般類高校大學生UPI測試的比例。如劉雪珍等人對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A類學生比例僅為9.6%??偡衷?0-25分的被劃定為B類學生,這類學生沒有嚴重心理問題,可作為咨詢機構今后關注的對象。換而言之,這部分學生可能存在潛在的心理風險,本研究中約占11%??偡中∮?0分的被劃定為C類學生,這部分學生被認為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本研究中約占70%??傮w結果來看,在本研究中護理專業大學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問題接近30%,這說明護理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確實不容樂觀,這與以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如一項對護理專業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占14.62%。
(三)對護理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