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1 14:57:09
序論:在您撰寫安全評價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安全評價;過程控制;模糊綜合法;評估
1 緒論
1.1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意義
1.1.1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
安全評價是安全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預測、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要使安全評價工作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有質量保證。因此在安全評價機構中建立一套科學的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并對此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以發現不足環節,從而達到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1.1.2 本論文研究的意義
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進行評估研究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
(1)通過對過程控制進行評估能夠明確不足項,提高安全評價工作質量水平,明確機構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2)通過對過程控制進行評估有利于安全評價規范化、法制化及標準化的建設和安全評價事業的發展。
(3)通過對過程控制進行評估能夠使得安全評價工作有序進行,使安全評價人員在評價過程中各司其職,加強評價人員之間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4)通過對過程控制進行評估能夠建立良好的對外聲譽,在市場中取勝。
1.2 本論文研究內容
本文嘗試利用模糊數學理論的隸屬度原則建立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進行評估的模型,試圖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和對指標權重進行計算來建立針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評估方法。
(1)對現有的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進行分析,并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建立能夠反映其評價效果的一級指標體系。對上述指標進行細化建立能更準確反映安全評價過程控制評估效果的二級指標。
(2)通過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的分析和對模糊數學綜合評估的研究,建立比較科學的數學評估模型。
(3)通過計算和利用專家知識,對各層指標的權重進行研究。
(4)嘗試把該評估方法應用到具體的安全評價項目中去。
1.3 本論文的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如圖1。
圖1本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
2 安全評價過程控制評估指標的建立
2.1 第一層次指標的建立[4]
安全評價過程控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根據其特點將指標分為六大類如圖2。
2.2 第二層次指標的建立
在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第二層次指標如圖3-圖8。
3 安全評價過程控制評估模型的確立
首先要確定指標體系,并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之后就要應用模糊綜合評價來對低層次的指標權值向上進行復合,從而為上層的計算提供數據。
建模過程如圖9。
4 實例應用
用以上數學模型對一次安全評價項目的過程控制進行評估。
4.1 第一層次指標權重計算
第一層次指標為:硬件配備(A1);風險分析(A2);檢查改進 (A3);審核(A4);內部管理A5);評價實施(A6);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與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由本領域的專家對該矩陣賦值。
表1中aij表示第i行元素與第j列元素的重要度的比值。
由表得到權重矩陣 :
求和法求權值,按列歸一:
按行相加得到: 歸一化得到權值:
由公式 (i=1,2,……..n)計算?姿max
得到;
由公式3.5得到:
從而得到:
由此可知專家給出的第一層次的指標權值如表3。
表3第一層次的指標權值
4.2 評判矩陣計算
專家對二級指標進行打分,如表4。
得出評判矩陣
4.3 模糊綜合評判
依據公式:
得出綜合評判集:
由最大隸屬度原則可以得出本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效果為較好。
5 結論及展望
5.1 主要結論
5.1.1 將模糊評估方法引入到安全評價過程控制評估領域中,運用模糊數學理論,將邊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進行量化,并建立了過程控制評估的多級評估模型。利用隸屬函數充分考慮了各個影響因素及子因素的性質,將各因素的邊界模糊化,使其更加符合客觀實際。
5.1.2 由于安全評價過程控制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分別屬于不同的層次,且許多因素具有較強的模糊性,故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進行評估。實際計算表明,運用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結論。
5.1.3 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在實踐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對多層次指標系統評估是可行的。通過實例論證,效果較為理想,因此,使用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對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進行評估將會對實踐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可以具體明確安全評價過程控制中的不足和問題。
5.1.4 分析了影響過程控制的各種因素,從中做出總結,建立了能夠進行安全評價過程控制評估的二級指標體系。
5.1.5 采用專家評分的辦法,盡可能的減少主觀判斷對結果的影響。
表4 專家對二級指標評分表
5.2 展望
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系統拓撲結構可能具有多態性,在系統控制量的變化下,系統的運動可能會從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轉化,在這種條件下應用模糊綜合評估方法盡管在隸屬函數構造問題上是分段、不連續的,但是仍然比傳統的方法有了較大的改進。以后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由于過程控制系統的復雜性、動態性等特點,使得指標體系的建立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因此,建立能夠全面反映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指標體系,是今后后續研究的一個重點。
(2)本評估方法在確定指標權值時,雖然極大的減少了人為的主觀因素影響,盡量把這種影響淡化,但是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指標權值量化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后工作的難點。
參考文獻
[1]楊松林.工程模糊論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
[2]翟曉敏,盛韶涵,何建敏[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8(7).
[3]張景林.安全評價基礎[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1.
關鍵詞 安全評價 安全檢查表 分析方法 選擇
安全生產是企業開展一切生產活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前提,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企業生產經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才會得以實現。目前,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雖然已經得到普遍的重視,企業也建立起了相應的安全評價管理體系,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對自身環境、安全風險因素等安全問題的認識不夠準確和深入,企業在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給企業的安全評價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有的甚至導致安全評價失敗。因此,加強對安全評價方法選擇的研究很有現實意義。
一、安全評價方法的種類
安全評價方法從種類上來說比較多,其中幾乎每種方法都有較強的針對性。綜合各種安全評價種類的劃分方法,可以將安全評價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按照評價指標的量化程度來進行劃分的,這類評價方法分為定性評價、定量評價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另外一類評價方法是按照評價對象進行整合,此類安全評價方法有設備安全、物質產品評價法,安全管理評價法以及系統安全綜合評價法等。
二、安全評價法的選擇
(一)選擇原則
安全評價法德選擇要在堅持充分性、系統性、適應性、合理性和針對性的原則下進行合理選擇,發揮安全評價的最大作用。
首先,充分性原則。充分性原則是指在選擇安全評價方法之前,應該對評價系統進行充分分析,掌握盡可能多的安全評價方法,并且充分了解各種安全評價方法的優缺點和使用范圍,與此同時,為了安全評價工作的充分開展,要準備充分的資料。其次,系統性原則。該原則指的是安全評價方法與被評價系統能提供的安全評價初值和邊值條件應該形成的一個和諧的整體。換句話說,安全評價方法的實施要獲得可信的結果,必須要建立在合理、真實以及系統的基礎數據之上,被評價的系統應該要能夠提供所需的系統化資料和數據。再次,適應性原則。該原則是指安全評價方法應該要適應被評價系統。一般來說,被評價系統通常是由若干個子系統構成,不同子系統的評價重點各有不同,而安全評價方法具有其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要根據被評價系統、子系統的系列具體情況,選擇與之適應的安全評價方法。第四,合理性原則。該原則指的是在能夠滿足安全評價目標的基本前提下,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應該要選擇所需基礎數據最少、計算過程最簡單的安全評價方法。最后,針對性原則。該原則是指安全評價方法能夠提供所需的結果。這些安全評價所需結果通常表現為:事故發生的原因、概率;危險有害因素識別;系統的危險性等,選擇的安全評價方法要能夠給出所要求的這些結果。
(二)過程
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一般是按照先后順序分為如下五步來進行的:第一,對被評價系統進行分析。第二,收集各種安全評價方法。第三,對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分析。第四,明確被評價系統所能提供的基礎資料和數據。第五,選擇具體的安全評價方法。
不同評價系統,應該選擇相應的不同評價方法,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過程也不盡相同,但是通常情況下,可以按照上述五個步驟來選擇安全評價方法。
三、幾種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
(一)安全檢查方法
安全檢查方法很大程度上說來是第一個安全評價方法。該方法在建設項目的任何階段都適用。對現有建設項目使用裝置進行評價時,傳統安全檢查法主要包括安全檢查、巡視檢查以及正規日常檢查。
首先,安全檢查方法的目的在于對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公共環境重大負面影響的操作規程或裝置條件進行識別。
其次,安全檢查的目的是提高整個裝置的安全操作程度,不是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操作或干擾正常操作。在安全檢查完成以后,評價人員需要及時對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安全檢查表方法
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對工程、系統中的各種物料、設備設施、操作、工件以及管理和組織措施中存在的有害和危險因素進行查找。在使用該方法前,先對檢查對象進行分解,將大系統分解為若干子系統,再以打分或提問的方式,按照檢查項目表逐項進行檢查,以避免出現遺漏,這種方法稱為安全檢查表法。在筆者參與的淮北眾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淮北市黃山水泥用灰巖礦安全評價工作中,將評價內容劃分出5個評價單元進行評價,即露天礦山證照文書單元、總平面布置單元、生產采掘單元、安全管理單元、應急救援與職業衛生單元。在五個單元的安全評價中均采用了安全檢查表方法進行安全評價。
(三)預先危險分析方法
該法源自于美軍軍用標準安全計劃的要求方法。主要運用在危險物和裝置的主要區域分析中,其運用階段包括了設計、施工、生產前。該法首先是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的類別、發生的條件以及導致的后果進行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對系統中潛在危險進行識別,確定其危險等級,防止潛在危險發展成為安全事故。預先危險分析安全評價方法可以達到四個目的。首先是對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進行大體識別;其次是對危險產生的原因進行鑒別;再次是對事故發生會對人員和系統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最后是判別危險等級,提出對危險性進行消除或控制的具體措施。預先危險分析方法通常是用于項目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對潛在危險了解較少,且對潛在危險無法憑經驗察覺。
(四)故障假設分析方法
該方法是一種針對系統工藝或操作過程進行安全評價的創造性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評價人員對概念有了解并能將其用于具體工作中,這種方法在工程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會經常采用。這一方法一般是要求評價人員用“假設”的方式對有關問題進行考慮,任何與工藝安全有關的問題,無論與之聯系程度如何,都可以提出來加以討論。
四、結語
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是一個對工程項目具體實施環境、項目具體類型、施工工藝流程以及建筑設備設施等因素加以分析考慮,針對性提出安全評價方法和改進安全管理措施的復雜過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要按照充分性、系統性、適應性、合理性和針對性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在工程項目的不同階段,安全評價方法有不同的選擇,因此要特別注意安全評價方法的針對性和動態性。由于項目建設的復雜性,在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要靈活運用,不局限于某種單一的評價方法,而要根據實際需要在同一項目或項目的某一階段中采取多種評價方法結合使用的模式,提高安全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安全評價還應該注重全員參與,在企業內部營造全員參與安全評價的安全意識。
(作者單位為淮南永泰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李磊(1986―),男,江蘇南京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安全評價。]
參考文獻
[1] 陸君花.淺析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運用和完善[J].化工文摘,2008(2).
[2] 張軍.建筑施工危險源安全評價及管理的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高等技術的應用性人才,是我國現階段實施科教興國及現代化進程的需要。雖然《安全評價》課程在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還處于空白狀態,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門課程的教材已趨于成熟化,已形成服務社會、適用企業的知識體系。(1)現有的相關課程為《安全評價》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現階段高職院校已開設的相關安全課程與《安全評價》課程的內容有相似或重合之處,如已開設的《安全系統工程》、《安全學原理》、《消防工程》、《職業衛生及工程》、《安全監測監控技術》、《安全法律法規》等。這些課程雖然是獨立的,但均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特定的內容,它們在某些章節和內容是一致的。如果我們從安全評價的角度對這些課程進行整合,再借鑒《安全評價導則》和國家安全評價師鑒定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可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更具有實用性,可實現節約教學時間,優化教學資源的目的。(2)化工企業的需求滿足了《安全評價》課程開設的現實條件。高職教育服務于社會,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應適應市場的需要。近年來化工行業發展迅速,化工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國家對化工安全生產的問題越來越重視。要想化工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想提高國內化工企業的競爭力,就必須提高安全工作的力度。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危險物品單位應當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人員必要具備的一定安全生產知識,并對學歷提出了化工專業大專以上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化工企業安全管理人才的缺失,懂化工,會管理的專業人才會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2我院增設《安全評價》課程的改革與探索
安全評價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安全評價涉及的規章制度繁多,安全問題涉及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類專項的安全評價應用范圍及方法各有不同,遵循的規章制度更是有很大差異,想在有限的時間全面掌握是非常困難的;②安全評價教學內容很多,本身是一門復雜的邊緣學科,涉及到安全、數理統計、管理、系統工程等多個方面;③安全評價相應的規范更新較快,如果脫離實際,必定很難適應實際需要,教學要與時俱進。結合以上實際,在安全評價課程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課程教材選擇目前,市面上安全評價教材種類較多,多為安全類本科教材,真正適合高職教育的教材不多。經過專業教師篩選并結合我院學生學習特點,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安全評價》課程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安全評價技術》,該書由蔡莊紅等主編,主要介紹了安全評價的基本概念、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及評價單元的劃分、安全評價方法、安全對策措施及安全評價結論、安全評價報告的編制及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等內容。該教材系統性強,能通過較多的實例說明安全評價方法的使用,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高職學生容易接受掌握。除此之外,結合專業自身情況及本地區化工企業現狀,專業教師還編制了《安全評價實踐講義》作為本書的輔助教材,提高學生的安全評價實踐應用能力。
2.2教學內容改革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化工行業發展迅速,呈日新月異態勢,需要進行更多危險種類的分析。因此,在教學中專業教師要時刻關注精細化工行業發展現狀,改革教學內容,注重把當前安全評價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式及其在現場評價實際應用的內容反映到教學內容之中,對選用的安全評價實例或評價報告盡量貼近化工企業生產實際,又要融進社會上的熱點、難點或焦點問題,有利于知識的學以致用;《安全評價》課程要結合專業特點,對化工企業的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要精辟講解,如危險預先評價法、概論分析法、指數分析法等;第二課堂作為是教學內容的重要陣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道化學是化工企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分析方法,課堂教學時采用理論和案例結合的方法,課后布置大作業或要求撰寫小論文,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整理信息直至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2.3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在安全評價教學中,注重使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案例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所學的安全評價知識和理論來對模擬場景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分析,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給出事故案例或設計命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如可以給出我院化工實驗實訓安全分析、學生宿舍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等命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學手段是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保證,對初學安全評價課程的學生而言,僅靠“灌輸式”教學進行抽象理論的講解效果是甚微的。多媒體不但可以呈現豐富的語言和文字,更能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性認識,使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易于突破。如在進行危化品安全事故進行評價時,由于人們沒有親生經歷或目睹,對危化品事故認識難以達到想要的結果,因此教學中通過播放視頻或錄像,將?;繁?、輻射、腐蝕等產生的嚴重后果展現給學生,使他們深刻認識到?;返闹貫男?,也激發了學生學習?;钒踩u價的欲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4實踐教學改革安全評價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我院從安全評價公司或化工企業聘請經驗豐富、有一定理論高度的技術骨干擔任實踐指導老師,經過探索,結合本地區的企業實際,安排了以下實踐教學內容。2.5教學效果本專業自增設《安全評價》課程以來,學生的安全意識、實踐能力明顯增強。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以上,畢業的學生素質高,安全能力強,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在學院校園安全活動競賽中,獲得了較好的名次。專業教師反映學生在其它課程的實驗實訓課程中,安全操作技能規范、熟練,已初步養成了分析及解決各種安全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安全習慣。
3結論
【關鍵詞】G1法;判斷偏差法;主客觀賦權法;高校學生;安全評價
1.導言
近年來,高校校園內學生各類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高校學生自殺,盜竊等安全事故常見諸報端。學生安全事故暴露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反映了當前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1]。經查閱文獻發現,有關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研究較少,對評價指標的概括和選取缺乏代表性和科學性,評價模型多數建立在層次分析法(AHP)[2]-[3]與模糊綜合評價[4]的基礎上。然而,AHP法存在以下缺點:①要求專家給出的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②計算量大;③當元素過多,人的判斷不明;而模糊綜合法過度依賴評判專家對評價指標的評分。
因而文中采用層次分析法的改進算法——G1法,其具有以下優點:①不用構造判斷矩陣,更不需要一致性檢驗;②計算量較AHP法成倍減少,計算簡潔、直觀;③對同一層次中元素的個數沒有限制。且G1法在油港儲運安全評價[5]、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評價[6],社會發展評價模型[7]、城市燃氣事故應急能力評價[8]等方面已得到廣泛而有效的應用。又由于G1法依賴專家判斷,專家判斷的可信度可通過其與其他專家的差異程度決定。因而,文中綜合運用基于序關系分析法(G1法)的指標主觀賦權法,基于判斷偏差的專家客觀賦權法,構建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主客觀綜合評價模型,以深化我國高校內校園學生安全管理的理論研究,為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管理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2.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指標的確定
影響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的因素錯綜復雜,從外界的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的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到校內關于教學、交通、飯堂等方面的管理,都能夠成為高校校園學生安全發生的導火線[9]。
為了使測評結果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考核評估體系的實際水平與發展趨勢,考核指標一般應遵循系統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和導向性原則[10]。本研究根據相關資料[11]-[14]對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評價指標的分析,以及人、環境、事件是構成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的三大要素,定義了包含5個一級指標和22個二級指標的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3.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指標的賦權
文中選擇層次分析法的改進算法——序關系分析法(G1法)為評價指標進行主觀賦權;根據賦權者與其他賦權者的偏差,確定賦權者的客觀權重。
3.1 指標主觀權重賦權法
文中的指標主觀權重賦權法,即G1法,其原理及計算步驟如下:
(1)確定序關系
對于評價指標集,可按下述步驟建立序關系:
1)專家(或決策者)在指標集中,選出認為是最重要(關于某評價準則)的一個(只選一個)指標記為;
2)專家(或決策者)在余下的個指標中,選出認為是最重要(關于某評價準則)的一個(只選一個)指標記為;
……
)經過次挑選剩下的評價指標記為。
這樣,就唯一確定了一個序關系。
3.2 專家客觀權重賦權法
主觀賦權法給出評價者的主觀偏好信息,可以反映評價者的經驗和直覺,但容易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專家的客觀賦權法可以克服主觀因素的不利影響,同時減輕工作量??陀^權重反映的是由具體的判斷信息及其相互關系所決定的賦權者的可信度[15]。本文根據賦權者與其他賦權者意見的一致性程度,確定各賦權者的客觀權重。
3.3 主客觀綜合集成賦權法
關于主客觀綜合賦權方法,近年來已引起了普遍重視,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6]。下面介紹本文采用主客觀綜合賦權方法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根據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及對問題的定性分析結果,采用G1法,得到第k個專家對指標的賦權結果,m表示指標個數。,其中,n為賦權者的個數。
第二步,根據專家對指標的賦權情況,計算專家的客觀權重,m表示專家個數。
4.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模型的應用
應用以上基于G1法和判斷偏差法的主客觀綜合評價模型對該校校園內學生安全狀況進行評價。邀請16位專家對高校校園內學生安全的評價指標進行判斷。
由表2可知,該高校校園學生安全的綜合評價得分為3.5161,因而其綜合安全評價結果為較好。
該校積極開展校園安全的活動,具有完善的安全制度、保衛機構和后勤機構;重視學生心理輔導以及安全教育,因此學生個人素養較高;校園內各項預防措施符合各項規定以及該校的特點,取得一定的成效;安全事故處理迅速有效,但該校的環境建設一般,安保人員以及后勤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并且該校還經常傳出宿舍、實驗室等小火災事故,宿舍火災主要起因是電熱棒的使用,雖然學校明令禁止,但很多高校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一旦遇上冬天熱水就供應不足,學生為了能洗上一個熱水澡,所以也選擇了屢屢違規。用主客觀綜合評價模型進行校園學生安全評價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5.結論與展望
本文的主要貢獻有:(1)G1法作為層次分析法的改進算法,具有不用構造判斷矩陣,不需一致性檢驗;計算量較少;對同一層次中元素的個數沒有限制等優點,應用于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中,計算簡潔、直觀,且方便實用。(2)利用專家與群體的判斷偏差作為其可信度的判斷依據,確定專家的客觀權重,對指標進行客觀賦權,可克服主觀因素的不利影響。(3)建立了基于G1法和判斷偏差法的主客觀綜合賦權評價模型,并結合實際給出了應用模型評價的步驟和方法。評價結果表明,建立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簡單易行,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
然而,由于作者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時間等有限,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還有很多理論和方法需進一步研究和開拓。(1)高校校園學生安全評價指標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可以考慮采用定量化指標,并對定量化指標進行等級劃分。(2)指標的評價主體還可以將學生考慮在內,并賦予學生與專家不同的權重。
參考文獻:
[1]李楠,黎霞,程根銀.正視大學生安全教育[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5(10):39-42.
[2]余志紅,任國友.基于AHP的校園安全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5):50-56.
[3]劉煥春,于建新,王文靜等.基于層次灰色理論的高校校園安全評價[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0,17(6):43-47.
[4]王文靜,許振,劉煥春等.高校校園安全水平模糊綜合評判指標體系建立[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0,10(5):184-189.
[5]曹鑫.油港儲運綜合安全評價和預警應急系統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6]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評價的研究[D].長安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9.
[7]遲國泰,趙光軍,李剛.基于逼近理想點和G1法的社會發展評價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09,(04).
[8]尹貽林,林廣利,付聰,陳偉珂.基于G1法城市燃氣事故應急能力評價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04).
[9]康棵飚.高校危機管理研究——以S大學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9.
[10]譚躍進,陳英武,易進先.系統工程原理[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社,1999.
[11]劉煥春,于建新,王文靜.基于層次灰色理論的高校校園安全評價[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0(6):43-47.
[12]皮祖訓,劉河清.校園安全灰色關聯評價模型及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6):
134-141.
[13]余志紅,任國友.基于AHP的校園安全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5):
50-56.
[14]王文靜,許振,劉煥春.高校校園安全水平模糊綜合評判指標體系建立[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0(5):184-189.
[15]宋光興,鄒平.多屬性群決策中決策者權重的確定方法[J].系統工程,2001,19(4):83-89.
一、課程的重要性
飼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水產品品質的好壞,水產品質量的好壞又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衛生、無公害的水產品將會備受消費者的青睞,而正是動物飼料、水產品、人類食品這樣一條食物鏈,使飼料的質量安全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源頭。對飼料進行分析和檢測,則是飼料質量與安全的技術保障。
二、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存在的問題
無論是飼料原料,飼料的加工工藝還是飼料成品的保存都關系到飼料的質量,因此通過《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們既能掌握各項檢測技術及原理,熟知相關儀器的操作,又能根據飼料分析得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挖掘影響飼料質量的因素,成為一名具備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在現有的課程設置和管理模式下,該門課程的教學實驗以驗證型實驗項目為主,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一個實驗充其量有三個學時,學生們因為沒有全程參與,故對某些環節半知半解,質疑或改進技術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靈活應用的鍛煉機會較少。為通過飼料分析與檢測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在飼料質量安全評價和管理方面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必要利用課余時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基礎上,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成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們在目前的教學實驗課程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飼料分析檢測課程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開放式實驗教學
開放式實驗教學,顧名思義即整合教學和科研資源,打破教學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產學研平臺,讓學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論和實驗學習的基礎上,以創新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為契機,以創新思維培養為導向,在校內外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中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1)實驗內容的改革。根據飼料質量評價要求按部就班檢測飼料原料、配合飼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項營養指標、衛生指標,再與相應的標準相比較,得出待檢物是否符合質量安全要求,是本課程所應達到的最基本的培養目標。為順應創新人才的培養趨勢,結合課程學習進行科研成為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1]。建議采用由簡到繁的培養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原來的單一驗證實驗調整為綜合實驗,針對某一種飼料原料或配合飼料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的飼料質量評價實訓,鼓勵大學生進入專業教師的研究隊伍,開展相關創新實驗或畢業論文設計,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2]。①綜合實驗方案的確定:以3人小組為單位,首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撰寫針對特定原料或配合飼料質量安全評價的實驗方案,選擇針對性強的評價指標,再由教師修改實驗方案。②飼料原料的識別: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配合飼料學》等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展示常見的飼料原料實物,給同學們最直接的感官認識。③檢測分析過程:每組派出若干名代表參與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熟悉實驗儀器使用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配合老師指導其他學生正確地使用實驗儀器[2];在實驗教學課堂上,老師給每個實驗小組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實驗。④數據的處理:除計算檢測結果外,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實驗結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現非正常結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學生避免用實驗指導書上的“注意事項”代替可能原因。設置三人小組的目的是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確保每一小組至少得到三個“平行”數據用于統計分析,若條件允許,還可比較三人小組的實驗結果與同一名學生得到的三平行結果的異同,讓學生在教學實驗中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⑤安全質量評價:根據選定的單一指標和多項指標綜合評價飼料或原料的質量,并分析影響原料或飼料質量的可能因素。此過程須以熟悉原料及飼料標準,飼料及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相關法規為前提。⑥作業要求及反饋:實驗報告的撰寫,強調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報告中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及時講解分析。據筆者六年的教學經歷,發現學生盡管在實驗初期不能寫出規范的實驗報告,但只要經過2~3次針對性的反饋和輔導,就會寫得非常流暢。模仿小論文的結構和要求書寫實驗報告,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飼料分析與檢測質量安全評價實訓。校園內的教學不容易給人緊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學生派到公司或專門的質檢機構強化飼料分析與檢測能力、飼料質量安全評價和管理能力。據筆者幾年的帶教經歷,發現飼料企業是非常不錯的實訓平臺。與學校里比較枯燥的說教相比,在企業進行的現場教學顯得更為生動。在那里,學生可以親眼目睹各種飼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飼料的加工工藝。在兩周左右的實訓中,同學們除了鞏固、強化原料和配合飼料成品的質量安全指標檢測能力外,配合飼料半成品的車間質量監控也能彌補因校內無成套飼料加工設備而缺少相應學習內容的遺憾。實訓中,與一線工人同工,能讓學生快速高效地學習到多種技術;與相關部門領導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地學到針對性強的飼料質量管理方法。期間,邀請公司的技術人員開設專題講座,更能針對性地解答實訓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踐六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與水產飼料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或拔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聘請具有一線工作經驗的企業領導或部門經理作為校外兼職導師,能切實有效的為水產養殖專業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向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3)飼料分析與檢測的延伸。通過分析與檢測,獲知了飼料或原料的質量與安全性能,但還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其對水產動物安全性的影響,為此,通過創新項目的開展以及畢業論文的設計均能使飼料分析與檢測結果用生物學的方法加以驗證,在科學研究中使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內容得到升華。①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向創新項目的開展。對于1~2年級的學生而言,專業水平有限,因此開展創新研究有相當大的難度[4]。筆者指導的幾名學生盡管當時沒有取得預期的研究結果,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遠遠超過未做過創新實驗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大有提高。因為任何創新實驗的實施,學生們都經歷了項目申請書的撰寫,原料營養成分的檢測,飼料配方的設計,實驗室條件下配合飼料的制備以及飼養試驗;實驗結果的處理和項目結題材料的匯總,對飼料或原料的質量安全評價已經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級參加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學習時,就會有較強的全局駕馭能力,也具備了多角度分析、解決課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專業教師的課題研究也能起到異曲同工的效果。在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自身的科研思路會更開闊,這樣,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科研活動中就能達到雙贏的效果。②畢業論文設計。盡管畢業論文設計是獨立于實驗教學的課程,但是從培養專業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專業課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因為實驗教學課時數不夠,學生無法全程參與實驗,或創新項目限項申報,受益面不廣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養的整體性、邏輯思維的連貫性而言,建議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這樣的畢業論文設計不失為變零散的專業知識為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有良好的科研訓練基礎的學生,較易完成畢業論文設計,也較易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從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開放時間的保證。為保證學生能在課余時間參加實驗,就必須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指導老師和教輔人員也應該在開放時間內繼續上崗,這就需要學生層面劃撥經費給予勞務支持。另外,可適當安排研究生參加實踐教學指導本科生,實現大學生培養和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雙贏局面。允許學生跨學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也是不錯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轉變
考核方式是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難點,沒有標準答案可供參考,全憑指導教師主觀打分,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勞動果實,以高度的責任心,用伯樂識駿馬的慧眼發現學生任何可能的閃光點。任何一項能力的培養、實驗項目的實施都是以充足的時間保證為前提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投入是本課程的考核基礎。其次,在注重實驗技能考察的同時,把每一個實驗的方案設計、實施過程、結果的呈現和分析討論等環節都作為考察要素,將綜合實驗的整體性作為重點考察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過程體驗中接受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
關鍵詞:畢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方案
畢業設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階段最后一個教學環節[1-2]。通過畢業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文獻查閱與利用、溝通及總結能力,能夠系統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安全學科是綜合學科,包括工學、理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和社會科學,安全工程專業是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畢業設計環節尤為重要。以工學-化工類安全評價畢業設計為例,除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文獻檢索、數據調研、論文寫作及嚴謹邏輯表達能力外,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化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化工生產和工藝設計,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畢業后走向化工類工作崗位起到良好鋪墊作用。
1化工類安全評價畢業設計為例探討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近年來畢業設計的教學質量受到了來自高校內部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提高畢業設計質量,進行畢業設計改革的呼聲和方案較多。我校在這方面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比如在畢業設計的選題上增設兩類題目,一是以企業運行中發生的實際問題為題目,以校企聯合的形式開展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以達到檢驗學生利用知識、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以學校科研項目子課題為題目,以學生參加項目組工作的形式,開展畢業設計教學工作,可以檢驗學生創新能力;通過以上教學形式,亦可同步檢驗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上的不足之處。目前來看改革效果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現實問題,以安全評價化工類畢業設計方向為例,分析2013-2017年化工安全評價畢業設計情況,反映出學生應用能力較好,但專業基礎欠缺。具體見化工方向安全評價畢業設計內容框架體系(詳見圖1),學生在定性、定量安全評價、對策措施部分完成較好,說明開設的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課程設計、專業技能訓練等教學環節能夠為畢業設計順利完成奠定必要基礎;而系統情況簡介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部分,則普遍反映出學生對化學工藝流程、危險物質理化特性、化工設備情況及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依據掌握不足,這直接影響后面定性定量評價、對策措施完成質量,導致整體畢業設計完成欠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化工類基礎課程開設數量少。目前本校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中,化工類方向只開設了一門化工安全工程,基礎薄弱。該培養方案在專業基礎課方面主要強調安全基礎學科知識平臺的構建,雖然符合大安全觀的要求,但也導致學生專業基礎薄弱。此外,近年來聽課效率低,課堂授課質量不好也是導致專業基礎薄弱的主要原因,在專業基礎課程設置較少,課堂授課質量不好的情況下,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可想而知。
2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
針對化工類畢業設計反映出的學生專業基礎能力薄弱問題,筆者建議從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及考試模式三個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1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安全工程專業院校培養模式大體分為行業型培養模式和通用型培養模式[3-5]。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基礎,建議進行強化行業特色的培養模式改革,將行業基礎體現在培養方案的各個方面,從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一直到專業選修課均強調行業性;例如某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強調化工行業特色。既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開設普通化學,又在專業方向課程方面開設化工原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還在專業選修課程方面開設分析化學[3]、化工安全。該培養方案能很好地凸顯行業特色。同時針對容易導致學生的安全基礎學科知識面窄等問題[6],可在專業基礎課方面同時強調安全基礎學科知識平臺的構建。改革后培養方案既可滿足學生行業基礎知識培養,又能符合大安全觀的要求,達到行業專業基礎能力強,學生就業適應面廣,較快適應安全工作的目的[3]。
2.2教學模式改革
2.2.1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為解決大學課堂聽課率低問題[7],可依照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選用優質教材,思考教材符合哪些人用,達到什么樣計劃。提倡精英教育,學生適應課程;而非普及大眾化教育,課程適應學生??紤]教材不僅是知識堆壘,還要考慮教與學,以前少數人上大學為了求知,現在人數眾多上大學是為了工作。不要糾結學術、專業和應用職業,教育在教育過度和教育不足中徘徊,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定向不一樣,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學校定向不一樣,人才培養需要個性化定制,重視技能和能力,在知識不再壟斷時代,技能和能力仍需通過學校培訓才能獲得。理論知識和直覺知識,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看你更強調誰,目前這種傳輸性教學+教師權威性占大學主導的學習模式應該改變,聯合國教改組織目前提倡:①參與式學習,學生積極學習者,而不是旁觀者,目前好多學生都是旁觀者;②個性化制定學習,人文主義教育核心,教材應體現個性化;③項目/問題導向化學習,項目問題和課程目標相關,引領精神、學習地點應靈活,不局限課堂;④興趣引導式學習;⑤友愛式教學(最高端的),正確的師生關系。教授對學生的培養應從知識培養轉向技能+能力的培養,因為只有技能和人民生活水平成正比,并非知識創造財富,知識應轉化成技能才可以服務人民生活,培養后大學生具有以下能力:①批判性思維能力(審辯思維求真思維);②解決問題能力;③協作能力;④溝通領導能力;⑤創業創新能力(企業家精神,包括不依賴,慣性思考,敢于冒風險,創業心理,高階思維能力);⑥高階思維能力;⑦數字化公民;⑧多元文化。2.2.2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大學課程教育多元化已成必然性,中國也將走入這一天,云課堂,無黑板教學,云終端、微課,慕課都終將走入大學課堂。以后的教學將實現教學綜合平臺,學術綜合平臺,學生自主式,探究性學習平臺等多平臺結合,實現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可以使更多大學生享受其他高校的優秀教育資源,也可以避免個別優秀生學習能力強,全體學生授課情況下知識量吃不飽情況,滿足他們學習主觀性,成為精英教育途徑。2.2.3《化工安全》教學模式改革例如《化工安全》教學模式改革,主張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教學模式由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轉變成“以問題為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互動模式;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成“課堂+課后+文獻-論文提交-小組評審”五位一體的綜合教學模式。同時進行案例研討式、情景模擬式、網絡在線式、微課式、翻轉課堂式等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課堂聽課率。
2.3考試模式改革
近段時間常有網絡微博討論大學課堂考試成績該嚴該松問題[8-9],似乎厭學棄學大學生居多,考試成績分數低劣,關于應該繼續要求還是放水通過的言論此起彼伏。筆者認為導致考試成績低劣的原因之一還有考試模式問題,目前很多課程都在臨近考試前畫復習題,考試內容多是記憶名詞解釋、簡答題多半為記憶內容。既然高校教育中不再強調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在于靈活應用,培養技能和能力,那么考試模式也應該進行改革。事實已經證明人的記憶能力遠遠不如計算機,可目前還有好多教師強調學生背誦定義,這種做法只會事與愿違,學生在手機上、電腦上輕松搜到名詞解釋,他為何要聽課,在教學模式改革重在培養技能和能力的同時,考試模式也應進行改革,重在考核學生的技能和能力??荚噧热莶辉倬窒廾~解釋,而重在分析試題,計算試題,應用試題上,甚至可以效仿國外論文考試辦法,使學生課下完成考試,在完成論文、完成課題的時候督促學生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由被動學習變成自主學習。考試內容由記憶類型向應用類型的轉變,考試形式由課上考試向課下論文的轉變可很好的配合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聽課率,提高學習熱情,促成學生由被動型學習向自主型學習轉化。例如《化工安全》考試模式改革,考試為平時考試+期末考試+應用考試三部分之和。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堂表現+日常測試;期末考試包括計算試題+應用試題;應用能力以近期發生事故(例2015.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調研分析報告作為考試題目。平時+期末+應用三部分成績總和作為最終考試成績,避免“一試成敗”現象,重在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與教學模式改革相互呼應。
3結語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探討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本文結合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所反映出的問題,研究了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在調研及對一些高校常見的聽課率低等問題分析基礎上,初步提出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在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模式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新型教學模式引入)、考試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為從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同行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國華.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再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5):120-122.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2]4號,2012-3-16.
[3]牛金成,許放.我國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之比較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5):83-88.
[4]吳超,楊書宏.安全工程專業繼續教育知識講座第一講:我國安全工程專業高等教育現狀及發展(上)[J].勞動保護,2011(1):116-117.
[5]徐鋒,張國華,朱麗華.安全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159-161.
[6]楊有振,王書華,衛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設置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3(4):10-15.
[7]魏連江,唐俊,方宗武.卓越工程師培養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改革[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5):41-43.
[8]鄢泰寧,張濤,胡郁樂.專業課考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國地質教育,2010(2):14-17.
關鍵詞:城市安全 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Abstrac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al level of evalu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level city there are many han to solve the nee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residents safe, focused on urban residents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ity of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city safe city residents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圖分類號:P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的發展經歷了以安全為本的城市、以經濟為本的城市、以人為本的城市三個階段。古代人們,以城市安全為本,修筑城墻以抵御外來侵略;在以人為本的今天,人們對城市安全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抵御外來者,而是從廣義的安全角度要求城市給予居民以安全感。
1、研究背景
我國近年來不斷攀升的城市安全事故,其數量之大、傷亡人數之多、經濟財產損失程度之深、影響范圍之大更是社會關注的聚焦點。華東師范大學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陳潔華介紹,每年,我國因安全危機而造成的損失達5000億元。近年來城市安全事故從出不窮。2008年春季,我國南方發生了50年不遇的罕見的雪災天氣。南方十多個省遭受了50年不遇的持續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受災人數過億,并造成電力中斷、水管爆裂,十多個機場、眾多高速公路關閉,京廣鐵路主干線和諸多鐵路路段及國道停運,導致人員和物資流動阻滯等連鎖反應。民政部救災司2月2日公布的此次雨雪受災數字:農作物受災7 200多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30多億元,因災死亡60人,緊急轉移安置175.9萬人,倒塌房屋22.3萬間,損害房屋86.2萬間。今年,9月27日14時51分,上海地鐵10號線發生追尾事故,造成271人受傷。近期城市電梯傷人事故,校車安全事故頻發,城市居民沒有安全保障和安全關的城市不僅無法帶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甚至可能成為無可挽救的禍源。一串串觸摸驚心的數字,帶給城市居民諸多關于“我們的城市安全嗎?我們安全嗎?”的思考和拷問。因此,城市居民安全問題的研究探討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2、相關定義的界定
人們對城市安全的要求既要求城市在自然災害、社會突發事件等有效的抵御能力,并能在環境、社會、人身健康等方面保持一種動態均衡和協調發展,能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秩序、舒適生活空間和人身安全。即城市安全包括兩方面內容:有效的抵御能力和城市居民生活秩序、空間和人身的安全。也就是說,城市安全應該包括對宏觀方面的以城市災害和抗災防御能力為評價內容的城市公共安全;以及微觀方面的以城市居民生活秩序、空間和人身的安全為評價內容的城市居民安全。
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是以獲得居民安全度的定量結果,為城市安全管理、規劃提供量化依據為目標。評價中只考慮城市安全事故后果為居民人員傷亡造成影響的事故因素,不考慮對財產造成損失和環境造成破壞程度的事故因素。通過城市居民面臨的危險性分析,選擇合理的安全評價方法,建立城市居民安全評價體系和方法。而構建合理的城市居民安全指標體系是進行城市居民安全評價的基礎。
3、城市居民安全指標體系的建立
3.1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是開展城市居民安全評價的基礎和關鍵,評價指標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會直接影響到評價結果的質量。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能夠反映城市安全現狀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情況,必須要以能反映整個系統的危險狀態為目的。如果確定的因素太多,就會增加系統指標體系結構的復雜性和評價的高難度性,而且掩蓋了關鍵因素的重要性:反之指標因素確定的過少,則評價過程太過簡單粗糙,如此便很難全面地反映系統的客觀情況。因此,設計指標體系時要具有科學性、系統性、資料的可獲性、可衡量性、可操作性的原則。
3.2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意義
確定一個科學、全面、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保證評價過程合理性、結果可靠性的關鍵。合理、科學地設計城市居民安全指標體系具有如下意義和作用:
(1)是客觀評價城市居民安全現狀和發展趨勢;
(2)能準確認識城市居民安全的控制方向和方法;
(3)為科學分析城市居民安全的規律提供理論支持;
(4)為安全管理提供理論支持,為各級政府和社會提供安全科學決策的依據;
(5)是居民認識城市安全水平的標度。
3. 3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思路
本文從對居民安全產生影響,即對城市居民衣、食、住、行、醫安全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建立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并從這五個方面安全出發將社會治安、生活保障、醫療衛生、經濟狀況、生態環境五個方面內容作為城市居民健康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
(1)社會治安
社會治安是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關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作為城市居民安全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主要從刑事犯罪、治安管理兩個指標來考察城市安全。危害城市社會治安秩序的主要破壞力指標這里不僅要從數量方面,而且要從性質方面對違法犯罪案件進行認真評估,這樣才能較全面地評價社會治安狀況。
刑事犯罪方面,犯罪率、刑事案件的立案率是判斷社會治安狀況好壞的“晴雨表”,是城市治安考核的重要指標。
治安管理方面,安全的城市監控覆蓋率是強化城區安全防范建設,加強城區治安防范力量,有效防范重大案件發生的重要手段。而警力不足是目前我國城市治安的瓶頸之一,適當的警員配置率,合理的破案率從治安管理上體現了社會治安管理能力。
(2)城市生活保障
現代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都對交通、水、電、氣、油等高度依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發展的速度使得城市的生命線系統迅速飽和甚至超負荷運行,大大增加了城市脆弱性的同時給居民生活安全帶來威脅。完善、穩定的生活供給系統是城市安全的標志,滿足城市居民的氣、熱、水、電、信息、交通等的需要是城市居民安全的前提條件。本文從城市居民對生活的基本需求出發,查找相關指標,建立生活保障的相關指標。將現代生活要求的城市供電、供氣、供水、交通、住房、食品的安全作為衡量生活保障安全的指標。在選擇三級指標時,從供電、供氣、供水、交通、住房、食品的供應數量和質量安全性指標
上反映生活保的安全性。
(3)醫療衛生
健全的醫療保障、合理的衛生防疫水平是城市居民對醫療衛生的基本要求。
擁有與城市人口相匹配的醫生數量,足夠的醫療保險投保率,寬廣的疫情監控覆蓋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病床數是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就醫前提。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區,傳染病發生機率大于農村,傳染病一旦爆發對城市居民造成身體上的創傷和心理上的恐慌。在城市醫療衛生上將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作為衛生防疫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標,是城市醫療衛生安全的重要指標。
(4)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它不僅包括各種自然要素的組合,還包括人類與自然要素間相互形成的各種生態關系的組合。城市作為一種典型的符合生態系統,其生態環境脆弱,如何改善生態質量、維護生態安全是城市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生態環境對城市居民健康影響主要包括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兩個方面。
環境治理方面,環境破壞對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包括水、氣、聲環境安全造成威脅,而水、氣、聲、渣各類廢物的處理達標情況,都能極好地反映出城市污染控制的現狀,以及當前的環境狀態。生態建設方面,城區要保障足夠的綠化覆蓋率、公共綠地面積、好于二級的天數才能在維護城市生態系統合理運行的同時,保障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
(5)經濟狀況
經濟狀態不僅僅關系城市和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更能直接反映居民經濟狀態。
經濟富裕狀態是城市安全程度的重要基礎,也是城市居民安全的重要影響指標。本文在考慮城市居民經濟狀態指標時,從就業保險、收支狀態、分配結構這三方面進行。
就業保險情況安全狀態由城市失業率、失業保險率反映出來。正常收支是維持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條件,由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政收入構成,是城市居民經濟狀況的反映指標。分配結構上主要從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支出的比例既恩格爾系數和反映經濟財富分配狀態的基尼系數體現。
根據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以及思路,結合專家意見,本文將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層。具體見表1。
表1 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目標層 準則層 要素層 指標層
城市居民安全
社會治安
刑事犯罪
犯罪率(%)D111
刑事案件立案率(%)D112
治安管理
重點部位安全監控覆蓋率(%)D121
警員配置(1/萬人)D122
生活保障
城市供電
人均供電量(度/月)D211
供電可靠性(%)D212
城市供氣
燃氣普及率(%)D221
暖氣普及率(%)D222
城市供水
人均生活供水量(噸/月)D231
自來水普及率(%)D232
飲用水水質達標率(%)D233
城市交通
公交車配置(臺/萬人)D241
公共交通分擔率(%)D242
城市道路面積(m2/人)D243
城市住房
人均住房建筑面積(m2/人)D251
危舊棚戶房比例(%)D252
食品安全
食品抽檢合格率(%)D261
口糧供求差率D271
醫療衛生
醫療保險
萬人擁有醫生數(1/萬人)D311
醫療保險投保率(%)D312
衛生防疫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D321
萬人病床(1/萬人)D322
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D323
生態環境
環境治理
污水廢水排放達標率(%)D411
廢氣排放達標率(%)D412
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分貝)D413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D414
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D415
生態建設
城區綠化覆蓋率(%)D421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m2)D422
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天/年)D423
經濟狀況
就業保險
城鎮登記失業率(%)D511
失業保險率(%)D512
正常收支
人均GDP(元/人)D52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D522
人均財政收入(元/人)D523
分配結構
恩格爾系數D531
基尼系數D532
4、結語
本論文通過對城市安全內容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安全包含了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居民安全兩個方面內容,并通過對城市居民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構建了城市居民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理論支持,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參 考 文 獻
【1】童林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安全保障問題[J]..城市發展研究,1999,(6):1―6.
【2】 吳慶洲.21世紀中國城市災害及城市安全戰略[J].規劃師, 2002(1): 12.
【3】 鄭杭生.中國轉型時期的社會安全隱患與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4(2):4.
【4】 高峰.宜居城市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 2005.
【5】 修春亮等.針對突發災害:大城市的人居安全及其政策[J].人文地理,2003.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