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9:44:33
序論:在您撰寫課程設計實驗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工學結合 綜合課程 實訓平臺 實訓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19-02
《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而其中實訓教學是教學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基本內容
1.設置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目的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現代智能建筑、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必要的樓宇智能理論知識,會進行樓宇安防系統系統設計與維護,能完成消防系統、樓宇設備監控系統安裝調試和維護,會進行建筑電氣工程預決算和施工管理,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技能和一定創業能力,適應智能樓宇系統工程和系統管理維護要求的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專業的核心主要在智能建筑的安防、消防和樓控三個方面,本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在智能樓宇管理師、智能樓宇物業管理師和建筑電氣工程造價員,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有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
2.構建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模型
構建的課程模型如圖1所示,在專業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基礎綜合課程”,作為專業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群平臺課程結束后設置“技術綜合課程”,作為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在崗位工作方向模塊課程結束后設置“崗位能力綜合課程”,作為崗位方向模塊綜合課程;最后設置實施崗前綜合訓練,進行專業級的綜合。從而形成了從“專業群、崗位群平臺綜合課程”到“工作崗位方向綜合課程”最后到“崗前綜合實訓”的課程綜合,最終使學生能力由單一到綜合,逐級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我校樓宇專業開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是屬于圖1中的第三級崗位能力綜合課程,因為作為崗位方向模塊課程多為以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工作課程”,所以“崗位能力綜合課程”目標在于將幾門崗位方向相關的課程,按照工作任務相關的原則,選擇企業較為工作任務代表性的崗位工作項目,對這幾門課進行技術、技能的整合與綜合,實現專業能力的第三次綜合提升。
二、樓宇專業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實施
工學結合綜合課程通過相關的“工作過程”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緊密結合,課程的內容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把主觀陳述性的理論知識與客觀過程性的知識理論相整合,體現學生這一核心主體,按照每位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分組。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工作經驗結合起來,不僅學習了工作知識,適應了工作環境,而且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了工作經驗,進而實現理論學習與工種職業的無縫銜接。下面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討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1.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計思路
(1)實訓項目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工作任務引導教與學,實訓內容側重于安防、消防及樓宇設備的綜合性工作任務操作,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生產活動提供優質人才。
(2)實訓項目真正要做到理實結合,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采用企業真實的項目,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
(3)實訓項目設計具有針對性、擴展性和系統性,貼近職業崗位需求,以學院為依托,利用學院現有設備,學生可以循環使用,企業培訓人員也可使用。
(4)實訓項目重在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為就業服務。實訓過程構建仿真的職業實訓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訓練和熏陶。
2.綜合課程實訓項目的設置
項目一:安防系統工程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安防系統為原型,通過防盜報警系統、門禁控制系統、可視對講系統和視頻監控4個系統的實際構建,掌握門禁可視系統、防盜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利用手冊查閱門禁系統電路各種技術參數并作出設備選擇;能根據現場進行安防系統設計;能根據安防系統設計進行繪制圖紙;能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二:消防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學校、某寫字樓或某小區的消防系統為原型,通過火災報警探測器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安裝、調試;消防聯動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和自動滅火系統設計。掌握各種火災報警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能根據不同應用場合選擇探測器設備;能根據現場進行消防系統設計、繪制圖紙;進行系統安裝、調試及聯動。
項目三:樓宇智能化控制設備系統的構建,本項目以某寫字樓的監控系統為原型,通過了解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直接數字控制器的操作使用、運行、測試,以及給排水監控系統和空調系統的構建,掌握智能建筑中各個子系統的監控要求及監控原理;能根據現場要求對傳感器、驅動器、執行器等現場設備進行連接及測試;能按照監控系統要求,準確閱讀DDC接線圖,進行硬件的安裝和連接及軟件的編程和調試;按照監控系統基本要求,能構建給排水、暖通空調等監控系統,并能對系統進行仿真調試。
綜合課程將這三門課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及素質進行有機整合并提升,通過短期的綜合訓練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其中關鍵技術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獲取相應的工作經驗而且有利于學生順利通過智能樓宇管理師或物業管理師的職業資格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3.組織與實施
(1)實訓環境與設備。整個實訓的實施基本在校內進行,充分利用學院現有設備,以學院樓宇專業幾個實驗室的設備為平臺,適當的時候用實訓平臺軟件來完成實訓任務。
(2)授課老師。由院內老師和企業老師共同擔任實訓指導老師,院內老師具有雙師資格的專業老師,院外實訓指導老師要求是工作在技術一線的技術人員(工程師),或者為從事技術管理的專家。
(3)學生的組織與要求。實訓教學強調工學結合,以“做、學”為中心,每項活動都需要學生自主地組織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主要幫助、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要求學生課前明確任務,課中積極參與,相互討論,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同學間相互啟發和影響,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提高。
(4)建立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 結合課程三方面的內容,并兼顧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嘗試運用專業的工控組態軟件開發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實訓平臺,如圖2所示。
實訓平臺上包括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要求,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理論內容和實操內容、試題庫、模擬試卷及訓練等項目,借助實訓平臺的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從而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5)實施綜合課程的效果。樓宇專業的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從2013年開始實施,在實施的班級中,由于實訓項目是從具體工作任務出發,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結合“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的需要,學生普遍反映較好,課程結束后基本都能通過考證,通過率在95%以上;另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專業老師又承擔了行業企業的職工培訓,為企業職工開展“智能樓宇管理師”的培訓項目,先后參加培訓的有近千名職工,考證通過率在85%以上。
三、結束語
本文以建筑智能化工學結合綜合課程為例,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據,在實訓環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結合工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利用工學結合綜合課程和實訓平臺開展基于企業崗位需要的實訓課程新思路。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交流協調能力等職業素質,使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為專業建設、學生培養及高職教育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艷紅.高職教育中“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分析.課程教育研究(下),2015,3:116-118.
[2]張景耀,戚基艷.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途徑[J].高等教育,2013(12):28.
[3]曾金霞.工學結合視域下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J].職教論壇,2012,23(11):37-38+41.
作者簡介:
1.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重點與要求
本課程的重點是電路設計,內容側重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較為復雜的功能電路或小型電子系統。一般給出實驗任務和設計要求,通過電路方案設計、電路設計、電路安裝調試和指標測試、撰寫實驗報告等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電路設計水平和實驗技能。在實踐中著重培養學生系統設計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一般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獨立完成方案設計、元器件選擇、電路設計、仿真分析、電路的安裝調試及指標測試,并獨立寫出嚴謹的、文理通順的實驗報告。
具體地說,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建立電子系統的概念,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完成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掌握電子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電子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進一步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選用器件的原則;掌握查閱有關資料和使用器件手冊的基本方法;掌握用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設計與仿真電路系統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電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撰寫課程設計總結報告;培養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課題,達到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要求本課程設計涵蓋模擬電路知識和數字電路知識,因此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求包含數字電子技術和模擬電子技術。教學環節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2.1課堂講授。
課程設計開始前,需要確定指導老師。由指導老師通過兩學時的教學,明確課程設計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安排、成績評定方法等。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指導老師介紹課題的基本情況與要求,要求學生從多個課題中選擇一個。
2.2設計與調試環節。
2.2.1前期準備、方案及電路設計。
前期準備包括選擇題目、查找資料、確定方案、電路設計、電路仿真等。在確定方案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根據技術指標,進行方案分析、論證和計算,獨立完成設計。設計工作內容如下:題目分析、系統結構設計、具體電路設計。學生根據所選課題的任務、要求和條件進行總體方案的設計,通過論證與選擇,確定總體方案。此后是對方案中單元電路進行選擇和設計計算,稱為預設計階段,包括元器件的選用和電路參數的計算。最后畫出總體電路圖(原理圖和布線圖),此階段約占課程設計總學時的30%。
2.2.2在實驗室進行電路安裝、調試,指標測試等。
在安裝與調試這個階段,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安裝和調試,達到任務書的各項技術指標。預設計經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學生即可購買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實驗箱上或試驗板上組裝電路。運用測試儀表調試電路、排除電路故障、調整元器件、修改電路(并制作相應電路板),使之達到設計指標要求。此階段往往是課程設計的重點與難點,所需時間約占總學時的50%。
2.3撰寫總結報告,總結交流與討論。
撰寫課程設計的總結報告是對學生寫科學論文和科研總結報告能力的訓練。學生寫報告,不僅要對設計、組裝、調試的內容進行全面總結,而且要把實踐內容上升到理論高度??偨Y報告應包括以下方面:系統任務與分析、方案選擇與可行性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參數計算及元器件選擇、元件清單和參考資料目錄。除此之外,還應對以下幾部分進行說明:設計進程記錄,設計方案說明、比較,實際電路圖,功能與指標測試結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等等??偨Y報告具體內容如下:課題名稱、內容摘要、設計內容及要求、比較和選擇設計的系統方案、畫出系統框圖、單元電路設計、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畫出完整的電路圖,并說明電路的工作原理。組裝調試的內容,包括使用的主要儀器和儀表;調試電路的方法和技巧;測試的數據和波形并與計算結果比較分析;調試中出現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偨Y設計電路的特點和方案的優缺點,指出課題的核心及實用價值,列出系統需要的元器件清單,列出參考文獻,收獲、體會,并對本次設計提出建議。
2.4成績評定。
課程的實踐性不僅體現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體現獨立完成設計和分析的能力。因此,課程設計的考核分為以下部分:設計方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設計成品:觀察實驗現象,是否達到技術要求。(安裝工藝水平、調試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具有設計題目、技術指標、實現方案、測試數據、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收獲體會等。課程設計答辯:考查學生實際掌握的能力和表達能力,設計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工作作風和科學精神及創新精神,等等。
3.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步驟
在“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通常只介紹單元電路的設計。然而,一個實用的電子電路通常是由若干個單元電路組成的。通常將規模較小、功能單一的電子電路稱為單元電路。因此,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不僅包括單元電路的設計,還包括總體電路的系統設計(總體電路由哪些單元電路構成,以及單元電路之間如何連接,等等)。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通用和專用的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大量涌現,電子系統的設計除了單元電路的設計外,還包括集成電路的合理選用。電子電路的系統設計越來越重要,不過從教學訓練角度出發,課程設計仍應保留一定的單元電路內容。電子系統分為模擬型、數字型及兩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三種。雖然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設計的方法有所不同(尤其單元電路的設計),但總體電路的設計步驟是基本相同的。電子電路的一般設計方法與步驟包括:總體方案的設計與方案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單元電路間的連接方法、繪制總體電路草圖、關鍵電路試驗、EDA仿真、繪制正式的總體電路圖等。
1.1差異化教學思想
差異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我們解決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師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設計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從而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差異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和獨特性,與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有相通之處。針對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借鑒差異化教學思想,提出一種基于差異化教學策略的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不但使得課程設計任務和內容具有層次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結合課程設計本身的特點,我們對差異化教學策略進行拓展,采用差異化的實驗對象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手段,提高學生課程設計中的獨立性,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2課程設計任務的差異化
在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指導下,課程設計的具體任務和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能力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為如下三個層次。(1)基礎型實驗—主要包括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基于實驗曲線的辨識建模、裝置物理模擬和控制系統構建等;(2)綜合型實驗—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工作,該部分內容包括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的使用、PID控制器的設計、控制器參數變化與根軌跡的關系、串聯校正技術、控制系統的能控能觀性分析和狀態反饋控制器的設計等;(3)提高型實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研究能力,包括最小拍控制器設計、純滯后系統構建與控制和基于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等。
1.3課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差異化
(1)不同的實驗裝置—在有限的實驗室裝置中,為每組學生隨機指定不同的雙容水箱裝置,不同裝置的物理參數有一定差別,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被控對象數學模型。(2)不同的裝置參數—在同一套實驗裝置,為每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水箱出口擋板閥開度,從而使得每組學生測試得到不同的實驗對象數學模型。(3)不同的裝置工作點—要求學生設置不同的工作點,雙容水箱系統本身為非線性系統,選擇不同的工作點會導致不同的近似線性模型。雖然所有學生均針對雙容水箱實驗裝置建立二階被控系統作為實驗對象,但是以上三種措施使得學生面臨不同參數的二階實驗對象,做到實驗對象相似而不相同。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的雷同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工作。
1.4課程設計實驗手段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無法有效聯系控制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問題,采用控制理論分析、數字仿真分析與實驗測試驗證多種不同實驗手段相融合的課程設計模式,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做出的每條實驗曲線,教師都要求其應用控制理論進行解釋分析,同時通過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進行仿真對照。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發現問題時不應直接解答,而是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理論概念進行思考分析,進一步利用Matlab仿真平臺驗證想法,并在模擬實驗箱上進行測試,從而真正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其總結歸納分析,提煉使用控制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控制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1.5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的綜合化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的考核,不但要測評學生的最終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和平時表現。因此課程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采用綜合化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成果檢查與總結報告按照一定比例(如3:4:3)構成課程設計成績。
2結語
1、差異化教學思想
差異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我們解決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師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設計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從而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差異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和獨特性,與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有相通之處。針對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借鑒差異化教學思想,提出一種基于差異化教學策略的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不但使得課程設計任務和內容具有層次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結合課程設計本身的特點,我們對差異化教學策略進行拓展,采用差異化的實驗對象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手段,提高學生課程設計中的獨立性,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課程設計任務的差異化
在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指導下,課程設計的具體任務和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能力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1)基礎型實驗—主要包括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基于實驗曲線的辨識建模、裝置物理模擬和控制系統構建等;
(2)綜合型實驗—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工作,該部分內容包括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的使用、PID控制器的設計、控制器參數變化與根軌跡的關系、串聯校正技術、控制系統的能控能觀性分析和狀態反饋控制器的設計等;
(3)提高型實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研究能力,包括最小拍控制器設計、純滯后系統構建與控制和基于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等。
3、課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差異化
(1)不同的實驗裝置—在有限的實驗室裝置中,為每組學生隨機指定不同的雙容水箱裝置,不同裝置的物理參數有一定差別,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被控對象數學模型。
(2)不同的裝置參數—在同一套實驗裝置,為每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水箱出口擋板閥開度,從而使得每組學生測試得到不同的實驗對象數學模型。
(3)不同的裝置工作點—要求學生設置不同的工作點,雙容水箱系統本身為非線性系統,選擇不同的工作點會導致不同的近似線性模型。雖然所有學生均針對雙容水箱實驗裝置建立二階被控系統作為實驗對象,但是以上三種措施使得學生面臨不同參數的二階實驗對象,做到實驗對象相似而不相同。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的雷同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工作。
4、課程設計實驗手段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無法有效聯系控制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問題,采用控制理論分析、數字仿真分析與實驗測試驗證多種不同實驗手段相融合的課程設計模式,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做出的每條實驗曲線,教師都要求其應用控制理論進行解釋分析,同時通過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進行仿真對照。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發現問題時不應直接解答,而是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理論概念進行思考分析,進一步利用Matlab仿真平臺驗證想法,并在模擬實驗箱上進行測試,從而真正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其總結歸納分析,提煉使用控制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控制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5、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的綜合化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的考核,不但要測評學生的最終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和平時表現。因此課程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采用綜合化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成果檢查與總結報告按照一定比例(如3:4:3)構成課程設計成績。
二、結語
關鍵詞: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在電子技術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性的實驗訓練,是電子技術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電子類和其他相近專業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對于全面、系統、深入地理解與掌握電子系統的知識、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1.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重點與要求
本課程的重點是電路設計,內容側重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較為復雜的功能電路或小型電子系統。一般給出實驗任務和設計要求,通過電路方案設計、電路設計、電路安裝調試和指標測試、撰寫實驗報告等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電路設計水平和實驗技能。在實踐中著重培養學生系統設計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一般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獨立完成方案設計、元器件選擇、電路設計、仿真分析、電路的安裝調試及指標測試,并獨立寫出嚴謹的、文理通順的實驗報告。
具體地說,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建立電子系統的概念,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完成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掌握電子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電子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進一步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選用器件的原則;掌握查閱有關資料和使用器件手冊的基本方法;掌握用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設計與仿真電路系統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電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撰寫課程設計總結報告;培養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課題,達到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要求本課程設計涵蓋模擬電路知識和數字電路知識,因此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求包含數字電子技術和模擬電子技術。
教學環節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2.1課堂講授。
課程設計開始前,需要確定指導老師。由指導老師通過兩學時的教學,明確課程設計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安排、成績評定方法等。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指導老師介紹課題的基本情況與要求,要求學生從多個課題中選擇一個。
2.2設計與調試環節。
2.2.1前期準備、方案及電路設計。
前期準備包括選擇題目、查找資料、確定方案、電路設計、電路仿真等。在確定方案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根據技術指標,進行方案分析、論證和計算,獨立完成設計。設計工作內容如下:題目分析、系統結構設計、具體電路設計。
學生根據所選課題的任務、要求和條件進行總體方案的設計,通過論證與選擇,確定總體方案。此后是對方案中單元電路進行選擇和設計計算,稱為預設計階段,包括元器件的選用和電路參數的計算。最后畫出總體電路圖(原理圖和布線圖),此階段約占課程設計總學時的30%。
2.2.2在實驗室進行電路安裝、調試,指標測試等。
在安裝與調試這個階段,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安裝和調試,達到任務書的各項技術指標。
預設計經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學生即可購買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實驗箱上或試驗板上組裝電路。運用測試儀表調試電路、排除電路故障、調整元器件、修改電路(并制作相應電路板),使之達到設計指標要求。此階段往往是課程設計的重點與難點,所需時間約占總學時的50%。
2.3撰寫總結報告,總結交流與討論。
撰寫課程設計的總結報告是對學生寫科學論文和科研總結報告能力的訓練。學生寫報告,不僅要對設計、組裝、調試的內容進行全面總結,而且要把實踐內容上升到理論高度??偨Y報告應包括以下方面:系統任務與分析、方案選擇與可行性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參數計算及元器件選擇、元件清單和參考資料目錄。除此之外,還應對以下幾部分進行說明:設計進程記錄,設計方案說明、比較,實際電路圖,功能與指標測試結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等等。
總結報告具體內容如下:課題名稱、內容摘要、設計內容及要求、比較和選擇設計的系統方案、畫出系統框圖、單元電路設計、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畫出完整的電路圖,并說明電路的工作原理。組裝調試的內容,包括使用的主要儀器和儀表;調試電路的方法和技巧;測試的數據和波形并與計算結果比較分析;調試中出現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總結設計電路的特點和方案的優缺點,指出課題的核心及實用價值,列出系統需要的元器件清單,列出參考文獻,收獲、體會,并對本次設計提出建議。
2.4成績評定。
課程的實踐性不僅體現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體現獨立完成設計和分析的能力。因此,課程設計的考核分為以下部分:設計方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設計成品:觀察實驗現象,是否達到技術要求。(安裝工藝水平、調試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具有設計題目、技術指標、實現方案、測試數據、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收獲體會等。課程設計答辯:考查學生實際掌握的能力和表達能力,設計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工作作風和科學精神及創新精神,等等。
3.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步驟
在“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通常只介紹單元電路的設計。然而,一個實用的電子電路通常是由若干個單元電路組成的。通常將規模較小、功能單一的電子電路稱為單元電路。因此,一個電子系統的設計不僅包括單元電路的設計,還包括總體電路的系統設計(總體電路由哪些單元電路構成,以及單元電路之間如何連接,等等)。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通用和專用的模擬和數字集成電路大量涌現,電子系統的設計除了單元電路的設計外,還包括集成電路的合理選用。電子電路的系統設計越來越重要,不過從教學訓練角度出發,課程設計仍應保留一定的單元電路內容。
電子系統分為模擬型、數字型及兩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三種。
雖然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設計的方法有所不同(尤其單元電路的設計),但總體電路的設計步驟是基本相同的。
電子電路的一般設計方法與步驟包括:總體方案的設計與方案論證、單元電路的設計、單元電路間的連接方法、繪制總體電路草圖、關鍵電路試驗、EDA仿真、繪制正式的總體電路圖等。
4.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效果
學生經過這樣系統訓練后,各方面技能都通過考核,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吉祥,易凡,丁文霞等.電子技術基礎實驗與課程設計(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楊志忠,華沙,康廣荃.電子技術課程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績效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有進行績效設計、績效實施、績效溝通、績效改進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組織績效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初步能力。因此,應根據課程教學目的,構建績效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我校2007年開始的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經驗,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可以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一)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績效管理課堂教學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講授績效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外,必須緊貼企業實際,使學生掌握績效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因此,在績效計劃的編制、績效目標和指標的設置、績效溝通、績效面談、績效總結等教學環節,都可以精選一些典型案例,采用分組討論或情景模擬,進行案例教學。
(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指學生根據教學計劃,事先編制企業績效管理現狀調查表,調查典型企業績效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必要時寫出調查總結報告。社會調查是學生了解企業、熟悉企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寒暑假或績效管理課程實訓、課程設計或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教學環節,學生都可以進行社會調查。
(三)課程實驗或實訓。課程實驗指借助計算機模擬教學軟件,安排專門的課內實驗課時,學生到計算機房進行實驗。實驗內容包括:績效指標及權重的設置、對員工績效指標進行網上評價、員工績效評分的匯總等。課程實訓指學生根據指導教師的任務安排,利用企業調查資料或到網上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績效管理的基本技能訓練。如,績效計劃的編制、績效考核表的設計、企業績效管理制度的編制等。
(四)綜合實習或專業實習。在學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主要主干課程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綜合實習(或專業實習)。綜合實習的內容除了績效管理外,還可以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主要職能,如工作分析、組織設計、員工培訓與開發、薪酬管理、員工勞動關系管理等。
(五)畢業實習。在學完全部理論課程后,一般在第八學期初安排學生的畢業實習。畢業實習主要是為學生就業做準備,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對畢業以后有意向從事績效管理工作的學生,可以到企業的績效管理崗位進行頂崗實習。
(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學生全面運用所學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的綜合性訓練。畢業論文旨在檢驗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畢業論文一般在學完全部理論課程后,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對績效管理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先進的績效管理工具應用、績效管理系統、績效管理過程、績效管理創新等方面的課題進行研究。
二、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實施
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完成以后,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適合的管理制度和規定,精心組織,嚴格實施,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下面以績效管理課程設計為例,其實施要點如下:
(一)編制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定。如編制績效管理課程設計大綱,內容可包括:課程設計的性質、目的和任務,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程序與要求,主要內容提要,考核方式與評分標準,配套教材等。
(二)制定課程設計工作計劃,下達課程設計任務書。課程設計組組長根據課程設計大綱編制課程設計的工作計劃,內容可包括:教學目的和要求,選題程序和題目擬定,時間和場地安排,指導教師和學生分組名單,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辦法,紀律和保障措施,課程設計工作計劃表等。指導教師應根據課程設計的工作計劃,編制課程設計任務書,內容可包括:課程設計的目的、課程設計的背景資料、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任務分工、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等。較好的做法是以一個典型企業為背景,10~20個學生為一組,包括以下設計內容:確定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和戰略,企業各崗位說明書的編制,企業績效管理制度的編制,企業各崗位績效管理表格(如績效考核表)的編制。
(三)學生按要求進行課程設計。一般做法是:先到典型企業進行實地調查,收集原始數據和資料;再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完成課程設計任務;最后完成課程設計報告。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全過程對學生進行輔導和答疑。
(四)課程設計總結。在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后,指導組組長應負責召開學生座談會,對課程設計進行總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措施。
三、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進
在構建、實施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以后,必須對實踐教學體系定期進行檢查和總結,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形成持續改進的動態循環。根據目前績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一)重視績效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構建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應根據自身實際,合理安排績效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如設置1~2周的績效管理課程設計或6~10課時的課程實訓。有條件的學校,可開發或購買績效管理模擬教學軟件,安排6~10課時的課程實驗。在學生進行綜合實習或畢業實習階段,可安排學生到企業人力資源部的績效管理崗位進行對口或頂崗實習。
(二)重視績效管理課程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冃Ч芾碚n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取教師進修,為企業提供績效管理咨詢服務,到企業人力部門兼職等辦法,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 課程設計 教學改革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高等學校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平臺課,主要講授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關鍵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其課程設計是學生課程結束之后,進行的一項綜合性課程設計,是經管類專業學生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
課程設計是使學生根據設定的題目和要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動手操作,完成相關實驗,并最后寫出課程設計報告。本課程設計主要培養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領域的全面認識,特別是從管理的角度認識信息系統和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組織管理問題等。在本課程設計中,不僅要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訓練,還需要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畢業設計等奠定基礎。
一、當前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結合教學團隊的教學實踐,總結現有課程設計經驗,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先修課程參差不齊,課程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
管理信息系統是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平臺課,不同專業的學生先修課程有差異。信管專業學生修過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和計算網絡等課程,對計算機系統和信息系統的開發有比較好的認識,而財會、工商管理和工業工程等專業修的計算類課程較少,基礎較薄弱?,F有本課程設計內容通常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及開發的內容占比較多,未考慮到各專業學生的基礎差異,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2、課程設計的資金預算有限,可供選擇的實驗用軟硬件較少
本課程介紹的信息系統如ERP、CRM和SCM等功能復雜,系統規模龐大。如果購買商業軟件進行實驗,成本很高。在有限的預算下,能夠用于實驗用的硬件設備和軟件較少。因此,現有本課程設計的實驗環境和實驗軟件經常變動,而且不成系統。
3、課程設計的培養目標較不清晰,部分內容與其他同類課程設計有重疊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面認識,并應用信息技術解決企業管理問題。其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部分內容重疊。如果本課程設計不合理,往往造成本課程設計內容與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設計內容存在重復,教學效果不好。
二、課程設計教學改進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本課程設計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在內容上照顧各專業的差異,確保課程設計質量
由于各專業的課程有差異,基礎不一,在本課程設計上,實驗內容避開具體的軟件設計和程序開發等內容,側重于培養學生對企業信息系統的理解和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應用信息技術解決企業的實際管理問題。
2、立足開源軟件,減少課程設計的資金預算
開源軟件可以免費用于教學和科研,當前企業也經常應用開源軟件進行商業產品的研發。本課程設計使用的數據庫軟件為MySQL,中間件軟件為JBOSS,企業管理軟件為OpenERP等。這些軟件都是當前企業信息系統開發用到的主流軟件。讓學生在實驗中使用這些主流的開源軟件,不但減少了課程設計的資金預算,而且為學生未來就業打下基礎。
3、明確課程設計的培養目標,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為避免與其他課程設計內容雷同,本課程設計依據信息系統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設計,側重于信息系統的實施和應用。信息系統項目實施一般包括“準備和計劃”、“規劃設計”、“原型測試”、“試點運行”和“全面(試)運行”和“評估和總結”六個階段,如圖1所示。依據此過程,我們設計了五個實驗。系統部署、系統初始化、系統測試、系統切換和系統應用。系統部署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統部署過程,重點熟悉數據庫、中間件和OpenERP軟件安裝。系統初始化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系統初始化內容,涉及組織結構、權限、產品及BOM等數據的配置。系統測試實驗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測試用例編寫方法,掌握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要領。系統切換實驗目的是使學生理解系統的直接切換、并行切換和分步切換的區別,學會編寫系統切換腳本和合理安排系統切換計劃。系統應用實驗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掌握管理信息系統使用方法,學會利用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解決企業實際運營問題。
三、結束語
本文針對現有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設計一套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驗。這套覆蓋了整個信息系統實施全過程,通過整個實驗的實施,使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有較深的全面了解,并掌握了管理信息系統導入的全過程。通過幾個學期的實際應用,效果不錯。
參考文獻:
[1]侯治平.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考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5(10):37 -38.
[2]潘華,王樂鵬,李麗.“管理信息系統”精品課程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5(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