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21:53:01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教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什么會導致教師教學反思效果的缺失,筆者認為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
1.缺乏對教材細致地分析教學不可缺失教材,很多教師對“教科書”的認識不到位,僅僅關注中考要考查的知識,思考如何應試,缺乏對“教科書”系統地分析,錯誤地將“分析教材”與“閱讀教材”等同.筆者認為,分析教材必須從教學內容和目標出發,認真分析教材中各個章節的知識點分布情況,教材如何呈現這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價值是否與最新的技術相聯系,是否適合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是否有更好的材料或操作作為教材的補充,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是否需要補充新的知識等等.
2.教師對學生的分析不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應該是我們反思的重點、教材處理的中心,有效的教學必須考慮并落實學生的需要,必須以學生為中心.(1)以學生為中心,包含兩層意思,一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二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2)以學生為中心,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認真分析,尊重知識的類別和學生的學習特點.事實上,初中物理老師通常不是班主任,一個人要教2~3個班,對學生的了解難以做到充分,在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實施教學,教學策略自然難以做到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基礎,因此對于同一個教學內容,為了滿足所有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習策略和情境設置上必須多樣化,盡可能多地給每個學生都有嘗試機會,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的教學環境不佳,即使采用活動單導學,也需要反思學生學習的收獲,而實際上,當前教師難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多元化角度開發教學的資源.筆者認為分析學生不能僅僅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以學論教”、“以學定教”的目標.
二、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果提升的策略
1.抓預學良好的課前預習,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活動單在課前預習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完成活動單的同時,也就從整體上了解了相關的教學知識,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新課之前事先進行課前預習成果的提問反饋,也會督促學生進行預習.
2.抓課堂活動高效的課堂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總存在許多的困惑與疑問,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總是疑問重重,如何使初中物理課堂變得和諧輕松愉快?除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環環相扣,更重要的是要盡量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實踐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例如,習題課教學,應自主提煉題干中的已知條件及隱含信息,即找到解題的關鍵點,學生能自主分析并解決的問題.對已知條件及隱藏信息,教師要盡量放手給學生自我作答,盡量設計一些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研究能得出結論的問題,讓學生找到成就感,讓學生努力地做到樂學,易學,從而實現高效性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網絡化構建知識結構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能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教師要盡量在知識總結階段讓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的知識,從而建構知識網絡,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教師要盡量做到網絡化、結構化的教學,進而使知識系統、全面、完善.
4.及時地復習鞏固根據遺忘規律,學習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及時地復習鞏固能深化學生的理解運用.教師進行完新課的教學后,要及時布置相關作業,及時地進行知識的復習鞏固,為了加強學生的自主復習,教師要設計相關的作業評價,在作業的評價中進行等級細微的劃分,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培養學生規范解題,相應地鼓勵性評價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物理實驗的探究性也會對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給予足夠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就是對物理問題運用實驗方式進行探究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因為受自身好奇心的驅動,會拿出百分百的積極性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來,對學生的物理理論知識綜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探究性的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也有積極作用,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活動中,物理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應讓學生由物理知識學習的主體變成被動接受物理知識的客體,而探究性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將物理知識探究學習的主動權重新交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探究性實驗中針對問題自己思考解決方法、自己實踐操作,并自主認識實驗的結果,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教學,能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光學時,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實驗。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簡單,只需要小鏡子一塊、光源(激光燈)一只、小紙板、容器、水等,實驗現象很明顯,而且學生記憶深刻。
二、做好演示教學,重視分組實驗
教師是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是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在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要做好實驗演示,首先要向學生介紹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的探究目標、實驗驗證方式以及實驗中要注意的細節,保證學生在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帶有明確的方向性,不會因為對實驗本身性質認識的不清楚而導致實驗教學活動的失敗,在學生的物理知識實驗探究活動開始前,教師要針對相應的物理實驗活動可能會出現問題的環境進行詳細的演示實驗,并在演示活動中引導學生關注實驗活動的關鍵環節。例如,探究《蒸發吸熱》時,教師在講臺兩側各置一鐵架臺,并各固定一支溫度計,其中一支溫度計在下端包一酒精紗布,另一支不包。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記錄每隔半分鐘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再請兩名學生用扇子扇溫度計,讓學生觀察酒精蒸發過程中溫度計的變化,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物理知識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三、加強社會實踐,變單一為多樣
一、邊學邊實驗教學的特點
所謂邊學邊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動口(以下簡稱“四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
(一)邊學邊實驗教學是一種低容量高密度思維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學生的實際課的容量是指一節課內運用新概念、基本規律、技能、科學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維是指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并能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
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若比較多的采用邊學邊實驗的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四動”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促使大腦對各感官傳輸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
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那種因學生處于消極地位而使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由于學生自己閱讀材料,自己做實驗,還可以討論講述,因此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生可以自定學習步調,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閱讀教材,實驗現象觀察不清楚時,也可以反復做幾次,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問老師。同樣,由于可以自定學習步調,優秀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充分展開,自己可以學得深一點,多學一點??梢姡厡W邊實驗不僅使全體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能力,而且解決了將課堂教學統得太死,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邊學邊實驗能夠起到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綜合作用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學生分組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課堂中的演示實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的過程,它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學中如果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邊學邊實驗,既能使學生對實驗獲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學到物理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學生分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和測量性實驗,一般都安排在新課或一個單元教學之后進行,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不夠緊密。加上初中學生實驗能力差,學生對實驗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師則往往忙于協助學生排除故障,師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以致往往無法達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形式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看、邊學、邊實驗、邊思考、邊討論,能較快地掌握物理知識。邊學邊實驗課一般安排在教室里進行。每個桌上都有一套儀器,每位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邊學邊實驗起到了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綜合作用。
(三)邊學邊實驗是一種效率高負擔輕的中學物理教學活動十多年來,我們開展邊學邊實驗所需的儀器,大多是通過發動廣大師生因陋就簡自制的。縱觀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實驗,其精確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現出一些物理現象和事實就可達到教學目的??梢哉f所有初中物理實驗除配備一定的基本儀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儀器來解決。
進行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形式可以根據教材、學生以及器材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課的開始,作為新課的設疑引學,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用來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規律,作為學生辨疑解難的一種手段,起到啟發、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解決疑難問題的作用;還可以安排在下課前的幾分鐘,作為復習鞏固之用。在教學時間上,可以用一整節課時,也可以用半節課或幾分鐘??傊鶕虒W的需要和可能靈活掌握,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功能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提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當前物理教學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邊學邊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據對試驗班畢業前物理學習興趣的調查,?喜歡物理的占86.4%,不喜歡的僅占2.7%。從初二到初三,學生對物理一直感興趣的占34.8%,一直不感興趣的僅占6.8%。
在學生所學的7門主課中,物理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之一。
(二)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鞏固程度,與學習的方式關系很大。一般來說,學生通過聽教師講授,能夠記住10%--20%;學生如能看到實物或現象,能夠記住30%;如果學生既能聽教師講,又能看到實物或現象,能記住50%;如果學生看到實物或現象,自己又描述過,便能記往70%;如果學生既動手做過,又描述過,則能記住90%。而邊學邊實驗,既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又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討論、分析,最后自己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顯然,這樣的學習過程屬于上面所說的最后一種情況。可見,邊學邊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腦并用的學習方式。他在《手腦相長歌》中寫道:“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
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老。”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出邊學邊實驗,提出“四動”,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去實踐的。我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是學生動手的機會太少。開展邊學邊實驗,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實驗操作的機會,因此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四)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物理的方法邊學邊實驗的學習探索過程,更接近人類認識客觀規律的過程。因此,我們主張將課堂變為教師引導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主動學習的活動場所。
在教師指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興趣(情感領域)、知識(認知領域)、能力(動作領域)等各種心理因素融為一體,使他們在直接參與邊學邊實驗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實驗是獲得物理事實的根據;實驗是檢驗假設真理性的標準;逐步領會科學家是如何通過物理實驗獲得物理事實,并從而得出概念和規律的??梢姡ㄟ^長期邊學邊實驗的訓練,學生將會逐步掌握物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實施邊學邊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恰當地選擇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內容教改實踐表明,凡是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便于隨堂進行并利于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良好的實驗習慣,利于發展他們智能的內容,都可選為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內容。
1.根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對能力、?技能的具體要求,安排邊學邊實驗的內容。例如,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會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實驗儀器,那么就應該采取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形式,努力增加學生對這些儀器的使用頻數,逐步提高學生使用這些儀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對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實驗,?可以改為學生邊學邊實驗。例如,課本上用鉛皮和鉛盒來演示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若改為邊學邊實驗,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開)和一只玻璃杯。實驗時,先讓學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將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3.將課本上的小實驗和一些實驗習題改為邊學邊實驗。?例如,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小實驗,可以配合“力的測量”進行邊學邊實驗教學。再如,用紙盒可以將水燒開的小實驗,反復彎折鐵絲后彎折處會發燙等實驗習題,都可以配合新課教學作為學生邊學邊實驗的內容。
4.將課本上的部分學生分組實驗改為邊學邊實驗。?有些基本儀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課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到學生分組實驗時,就可以適當提高教學要求。?這樣做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思維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例如,初三將“電流表”、“電壓表”改為邊學邊實驗后,在新課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到下一節學生分組實驗時,就可以增加“兩表”的使用頻數,這更有利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再如,初二第七章第一節“質量”和下一節學生分組實驗“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也同樣可以采用邊學邊實驗教學,都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千方百計地準備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儀器邊學邊實驗是一種上課形式的學生實驗,一般要求兩個學生用一套實驗儀器。
對學生邊學邊實驗儀器的準備要做到“五不一保證”,即儀器不宜復雜,操作技能要求不宜過高,實驗規模不宜過大,一次實驗所用儀器數量不宜過多,實驗時間不宜過長;實驗安全要有保證。
由于初中物理實驗儀器一般都比較簡單,多數實驗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實驗精確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實驗儀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選擇的器材也很廣泛。例如,沒有平底試管,可用廢舊的平底小藥瓶來代替;沒有彈簧秤,可發動學生用廢鋼絲繞制,沒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兩個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制教具學具的活動,不僅為邊學邊實驗教學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實驗儀器,為物理教學創設了良好的實驗條件,而且學生通過自制教具和學具,增長了才干,提高了動手能力。
(三)認真上好學生邊學邊實驗課
邊學邊實驗課一般包含下列三個環節:“設疑引學,辨疑解難,釋疑鞏固?!?/p>
“設疑引學”是教師通過一些物理現象和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疑問,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辨疑解難”是要求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估計可能的結果是什么,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如何用實驗進行研究,擬訂實驗方案,并在學生實驗觀察和測定的基礎上開展小組或全班討論分析。學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看書、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爭辯、答問、練習、應用等,做到四動,從而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搬屢伸柟獭笔窃诮處煹闹笇屡懦蓡?,通過練習、應用和小結等來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上好邊學邊實驗課的關鍵在于放手讓學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說,盡量讓學生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和進行實驗。教師做的主要工作是巡視、“集疑”、“布疑”,對個別差生進行適當輔導。對難點、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初二學生拿到物理課本后,一般都顯得很自豪,想學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發現,他們因受“物理難學”說法的影響,對物理學習產生了一種害怕、畏難心理,而且女同學占多數.因此,為使初二學生能自然地、比較平穩地踏上學習物理的軌道,起始階段的教學應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消除畏懼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
初二學生一開始的那種自豪感和迫切心情畢竟是短暫的,當他們進入課程教學后,能否保持較濃厚的興趣,是他們能否學好物理的關鍵.1994年秋季使用的新教材較原教材能比較容易達到這一目的.新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編排形式新穎;內容順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學生的實際;課題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教師能充分重視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能比較容易達到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在學生閱讀課本內容時我們發現,學生對課本上那些具有現代氣息、形象直觀的插圖看得很投入,我們就因勢利導,讓他們回答這幅圖是什么意思,那幅圖說明課文中哪方面的內容.這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印象深了,便產生了學習興趣.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本中的“閱讀材料”看得很認真,教師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課前要提示學生課后去閱讀,并把“閱讀材料”中的內容稍加宣染,引起學生的普遍重視和興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分組實驗、課外小實險較原教材多很多.認真做好這些實驗,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順利地得出規律,啟發引導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前半學期的實驗,一定要認真做、全部做、幫助學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這樣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實驗1,趣味性很強.在演示這個實驗時,為使實驗效果好,杯子應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當教師用木尺敲擊硬塑料片時,前排的一個學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勢,他擔心雞蛋會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雞蛋落到杯子里,學生一陣緊張后又興奮起來.又如第三章第二節的演示實驗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來做既看不出振動快慢,又聽不出音調高低,如用鋼直尺來做,把一端壓在桌子邊緣上,撥動另一端,鋼直尺的振動快慢非常明顯,音調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僅教師的演示實驗要做好做成功,還要幫助學生把實驗做好.第一章第二節分組實驗的第三步“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若干圈”,若按書上的圖排繞,學生的兩只手不能松.要測出線圈的總長度,必須抓住銅絲兩端連同線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讓另一學生拿著尺來測量,這樣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測出準確結果.對于一個初學物理第一次做實驗的初二學生來說,很難做好.教師發現這種情況后,和學生一起動腦筋,想出一個改進方法:把銅絲的一頭彎曲折回壓在鉛筆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繞,既緊密又不易松動,學生可一手抓住銅絲的另一頭,一手拿刻度尺輕松自如地測量.學生高興地笑了,對后面的實驗充滿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難點
新教材注意聯系實際,適當降低了難度.但由于農村初中學生基礎較差,學習中還是會感到有困難的,他們一遇困難一般都會產生為難情緒.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鉆研新教材,備好課,力求講得簡潔、淺顯、容易理解.在教學中盡量為學生疏通教材,使他們不感到物理知識難學,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現在初二學生對新教材中力、聲、熱、光等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都感到很親切,不覺得它深奧.但也不排除他們在學習中有為難之處.如第一章第二節最后的一個條目“正確記錄測量結果”,學生在記錄數字時,總寫不正確,可以說是個小難點.教師在這里不必花很大力氣講解舉例,否則適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簡化些,就講一種目前學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記錄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畫圖:用刻度尺測一木塊的長度,讓學生寫出結果就行了.這樣疏通教材,使學生不覺得這個地方有困難.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為選學內容,新教材是必學內容.按理說這是個難點,但由于新教材寫得好,簡潔明了易懂,教師就不要再拓寬加深了,學生一般學習都較平穩.只有在做過“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后,教師才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變速運動由于速度是變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訴學生這是和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這方面的定量計算,在這一階段只限于嚴格要求解題方式和物理量單位的問題.這樣處理教材,使已經降低難度的新教材顯得更平坦了,學生踏上這個軌道就會感到輕松自如.
三、了解學生,信任學生
初中物理教學從一開始就應注重了解學生,充分信任他們,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師自己看到希望.
對學生的了解,一方面從課堂教學、書面作業去進行,另一方面通過接近、談話來進行.初二學生開始學物理猶如小學生啟蒙時的情景,只要老師接觸他們,就特別愛說、愛問.他們問得最多的話是:“物理好學嗎?”“物理怎樣學?聽人家說,物理難學,是嗎?”那種迫切要求學好物理的愿望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給他們解釋,積極給他們鼓勵,并且要認真回答問題,不能敷衍他們,要讓他們有信心學好物理.
論文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教學中的“魅力”
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和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明確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觀察有關的現象,要大力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在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個課后小實驗。這些小實驗有的側重于操作、有的側重于設計、有的側重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用應,各有特點和作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搞好物理實驗教學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這些小實驗,許多教師往往不重視初中物理論文,忽視了其重要性中國學術期刊網。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重視這些小實驗的教學,既有利于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習慣和實驗技能,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學生中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對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活躍課堂氣氛,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1.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神秘感 實驗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實驗導入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者和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建立起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運用已有經驗和已學會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思考。 通過演示實驗,教師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喚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利用創造的神秘感,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和積極思考,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而創造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來導入新課,也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如第一次接觸物理學科,學生會對其產生一種神秘感,從而覺得物理難學,因此.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教師可以多演示一些物理小實驗。比如,用毛皮和橡膠棒做摩擦起電、用熟雞蛋堵住瓶口來做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張硬紙片初中物理論文,再在紙片上放一個雞蛋來演示慣性的存在、用幾個相同的大飲料瓶,向瓶
摘要稍加點撥學生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教師就把較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學生理解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力挖掘學生中的創造潛力
實驗操作就是要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而動手操作是檢驗其能力的關鍵。小實驗從開始設計到制作,從演示到觀察現象,從總結規律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都由學生親自實踐,并通過耳聽、眼觀、腦思、語言表達和動手操作來完成。初中學生一個特點就是愛動手,在養成做好物理小實驗習慣的基礎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義的實驗給他們做,以拓寬他們的視野,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在創造因素。
如在八年級練習中的一道題:“一位同學做實驗時,需要阻值為2Ω、5Ω、40Ω的電阻各一個,但是手邊只有一些阻值為10Ω的電阻,請你為這位同學考慮一下,怎樣用10Ω的電阻,組成所需要的各個電阻,一共需要多少個10Ω的電阻”中國學術期刊網。有些學生感到困難。我們就利用習題課的時間,引導學生計算,經過計算,然后引入實驗設計初中物理論文,問題迎刃而解,這樣既鞏固掌握了所學的基礎知識,又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如在學完串、并聯電路和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以后,正好市面上熱賣保護學生視力的燈,這恰是利用本章知識的契機,可以就這個燈的原理展開后,讓學生回家利用手邊現有儀器“自制調光燈”,增強畢業班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同時也可給緊張枯燥的初三復習階段帶來活力和樂趣。綜上所述,物理小實驗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認識物理規律、解釋物理現象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的和諧關系。而物理小實驗是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實現和諧統一的重要手段,它必將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物理實驗能從抽象衍生到具體,為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物理實驗對培養學生的物理興趣起著促進作用,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加強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達到了物理教學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具體的實驗分析,把抽象的物理問題簡單化,同時也讓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物理實驗的結果,增加了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物理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學性。例如,在講述物理電路圖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理論學習,自行設計電路圖,再動手進行試驗,鼓勵學生創新,將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并將實驗結果和自己的想法進行進一步的對比。
2.物理實驗將靜態理論延伸到動態實驗,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物理實際上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微觀世界,物理主要告訴我們自然萬物的生存規律以及自然現象的產生演變。物理教材是靜態的,是將物理概念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些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難正確理解吸收的。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會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例子為學生進行講解,促進其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難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的的確確存在著許多證明其存在的現象。如:鏡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塊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導則需要教師通過物理實驗進行證明,讓學生不再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大大提高學生記憶的靈活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大小和壓力大小,即f=μF的關系推導公式,便能通過物理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說明。
二、結語
一、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意義
物理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的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質的重要學科,初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人文學科知識傳播給學生,二是通過教學教育活動為學生展現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既能傳播人類的文化成果,也能培養學生的人己關系、物我關系等,對于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強、個性鮮明,極其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是初中生學習的全部,教師在開展物理教育工作時,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教學中心,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價值,將人文教育滲入初中物理教育中,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滲透途徑
1.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價值
物理教學是滲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現今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了人文教育這一方面的知識,將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進行結合,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僅能夠改變物理枯燥乏味的形象,使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也能使學生受到科學和人文兩種文化的熏陶,逐漸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育中,需要為學生講述物理與日常生活、交通、通訊、生產、能源等的關系,讓學生從物理教育中理解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物理探究培養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