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09:17:43
序論:在您撰寫綠色建造試點工作思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我區明年將主要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擴量提質,強勢推進,全力以赴抓工業。緊緊圍繞“主攻大投入、強攻大項目、集中大會戰、強勢大推進”,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著力強化運行調度,努力促進工業經濟擴量提質增效。強勢攻關重大項目,力爭全年新開工投資超1億元的工業項目10個以上,投資3000萬元的30家。加快提升產業層次。重點圍繞玻璃、水泥、精細化工、機械、濾清器、船舶制造等支柱產業,著力推進協作配套,拉動產業鏈條前后延伸,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逐步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努力培育優強企業。制定完善工業培優做強發展規劃,依托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市場優勢,對重點企業給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全面增強資本意識,支持優勢企業優化公司股權結構,著力推進海螺水泥、宏業集團、禹王集團等優勢企業裂變擴張,快速成長。著力破除工業發展瓶頸。認真落實保企業、保增長各項措施,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壯大東方投資公司,增強與龍湖擔保公司聯系,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推進工業“退市進園”,規劃建造長淮、李樓工業集中區和民營企業園,鼓勵老企業逐步搬遷,引導新企業、新資本入園投產經營;穩妥推進“空心村”土地整理、城中村改造工程,著力解決建造用地指標緊張問題;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措施,推進園區污水治理工程,力爭騰出更多環境容量,緩解環保瓶頸;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增強技術型、治理型人才培養,鼓勵科技研發,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二)遠謀近施,突出重點,持之以恒抓項目。繼續推進省“861”和市“3461”項目建造,著力抓好太陽能玻璃、特鋼結構二期、禹王挖泥船、富成商砼、天普粉碎機等重點項目建造;全力協助京滬高鐵、蚌埠站、第二污水場、合蚌客運專線等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建造。圍繞城鎮建造、園區經濟、新農村建造,拓展一批民生、能源、商貿流通項目,積極儲備一批能夠拉長產業鏈的龍頭項目,努力消除項目領域盲點,確保新增項目不斷檔、有效投入不減速。
(三)增力加壓,創新機制,保持不懈抓招商。實行一崗雙責制,建立片區招商責任制,修訂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實施落戶、入駐項目“后評估”制度,增強太陽能電廠、盛世玻璃、星園濾清器、三聯木藝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調度,倒排進度,不斷提高資金到位率。認真研究珠三角、長三角等先進地區產業發展和轉移趨勢,鎖定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開展有針對性地產業招商;不斷探索中介招商、專業招商模式,抓好對接珠三角地區駐點招商,及時捕捉重大項目源頭信息;積極參加各類招商節會,推介項目,捕捉信息,不斷提高招商引資實際成效。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造、高質量營運、高水平發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園區規劃建造步伐,提高園區道路、管網、電力配套水平,全面提升承載能力和功能檔次,努力形成投資開發的“熱島效應”。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實行首問責任制、政務公開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對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責任單位實行一攬式服務;對市場前景較好、合作意向明顯、投資規模超3000萬元的項目確定為重點招商項目,繼續實行區級領導掛包聯系制和全程推進制,確定專人跟蹤督辦,努力把*湖區打造成為外資逐鹿的“磁場”和內資決戰的“高地”。
(四)提升激活,多舉并進,下大力氣抓商貿。升級改造傳統服務業。積極編制商貿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兩站商業圈和蚌醫附院商業圈,超前謀劃高鐵站商業圈,推進長淮衛物流園和泗水苑物流產業園建造,加快汽車交易城建造步伐,穩步改造鋼材市場、水果批發市場,不斷提升商貿、酒店、餐飲、物流等傳統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和完善土地、房產、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和產權市場,促進金融、保險、法律、咨詢、會計、評估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逐步形成分工協作、相互配套的產業構造體系。精心打造旅游產業。圍繞“融入龍湖,體驗風情,追尋歷史,感受新區”主題,以東西蘆山核心景區為基礎,強力推進*湖南岸水鄉旅游觀光、東西蘆山洪山農業、休閑觀光、螞蟻山生態旅游等一批旅游項目,繼續抓好紅塔旅游度假村、玉金香賓館等一批星級賓館建造,鏈接大禹、大明、楚漢文化,交融淮河山水風情,著力打造珠城東部旅游圈。
(五)調優做強,多輪驅動,毫不放松抓農業。以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蔬菜、花卉、林果等生態高效農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群和塊狀經濟;大力發展高效養殖業,圍繞生豬、奶牛、蛋雞、水產品,新建一批生態型、規?;笄?、水產養殖基地;加大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和無公害品牌產品創建力度,提高農產品質量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主攻產業龍頭企業,年內力爭新上投入兩千萬元以上龍頭企業2個。保持外輸內轉創業并舉,積極鼓勵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逐步實現“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力爭全年培育創業之星50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農民創業項目100個。增強項目跟蹤服務,全面完成2009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續建工程,逐步完善水利、道路、電力等配套設施,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六)強突重推,全面提速,凝心聚力抓城建。突出舊城改造。把舊城改造與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商業布局改造有機結合,強力撬動,著力推進紡機廠等棚戶區改造項目,穩妥實施馬村、幸福村等“城中村”改造工程。強化城市治理。圍繞創建“文明城區”,繼續加大城市治理綜合執法力度,突出重點區域,突出重點時段,突出交通秩序、經營秩序、環境保潔、違章搭建專項整治;實行“捆綁式”“精細化”治理,落實街鎮與區直部門的共同責任,逐步完善城市治理的長效機制。推進村鎮建造。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強力推進成村莊整治,著力引導村民住房建造逐步向城區、集鎮、聚居點集中,實施“千戶萬畝”工程,規劃建造1000戶以上聚居點5個,完成土地整理10000畝;強化土地集約利用,積極開展土地流轉試點工作,推進土地依法有序流轉,盤活存量建造用地,努力開發土地后備資源;繼續保持土地執法高壓態勢,努力實現土地動態平衡。打造“生態城區”。圍繞創建“園林城區”,按照“控建增綠”、“拆墻透綠”要求,結合舊城改造,進一步抓好城市公園綠地、街頭綠地、游園綠地、廣場綠地建造,重點謀劃“八一”河濱公園項目;繼續增強污染減排工作,落實污染減排項目,加大污染減排投入,集中力量整治重污染行業,確保污染物總量減排、達標排放,扎實推進環境優美村鎮和綠色社區創建工作,營造宜居生活環境。
(七)開源節留,強化治理,確保財政收入上臺階。以新興財源建造和稅源大戶培植為重點,保持收入征管與控制支出并舉,不斷壯大財政實力。增強稅源培植。強力推進工業經濟、項目建造、城市開發等重點工作,全力構筑相對穩定的多元化財源體系;加大財政扶持,兌現激勵優惠政策,吸引外來投資,激發全民創業,以更多的經濟發展新亮點,拉動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和可用財力的穩定提高。增強稅收征管。增強對重點稅源、重點企業、重點納稅大戶的稅收征管,突出抓好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的有效監控,構造開展建筑施工、商貿流通、房地產開發等重點稅源專項檢查,增強起征點以下個體工商戶的監督治理,堅決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增強支出治理。按照“分配科學、支出合理、治理嚴格、監督有力”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強化預算的剛性約束,增強預算執行治理,嚴格控制預算追加;認真開展“收支兩條線”專項檢查,全面清理取締“小金庫”,規范資金治理;強化財政監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和績效評價相結合的監控機制;嚴肅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財政資金的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第一部分2009年工作回顧
一年來,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點領域,突破關鍵環節,以大科技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將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作為推動自主創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在全國范圍內整合科技資源,以更加更新的觀念拓展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探索和開辟國內重點高校服務我市經濟建造和社會發展的新途徑,不斷提高對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能力,為我市與重點高校、科研機構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努力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開發與轉化.
〔一)努力爭取對我市產學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對我市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調研的基.6.122010*科技針對我市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著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升級的關鍵共性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聯合國內重點建造高校,共同提出促進產業技術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關鍵和核心技術項目,積極爭取省部產學研合作平臺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個項目列人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獲得1430萬元資金扶持。其中,“綠色包裝產業共性技術”列人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獲得200萬元資金扶持,“高性能紙張的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列人*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獲得210萬元資金扶持.
(二)積極探索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的新模式。為總結市校科技合作的經驗成果、探索雙方合作的途徑與形式、推動*和相關高校全面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2009年,我市采取主動“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漢市和成都市開展產學研活動。1月份,我市構造印刷包裝行業部分重點企業和有關專業鎮負責人赴武漢市,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就校市、校企產學研合作事宜開展深人洽談。本次活動實效顯著,勝利促成“共建廣東省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10項科技合作協議的簽訂。10月份,我市再次構造產學研合作訪問團,赴成都市與*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活動,促成我市企業與兩所高校簽訂了“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產業重大共性技術”等13項科研合作項目.
(三)繼續辦好我市特色產業產學研交流傳統活動。繼前幾年連續勝利舉辦食品、包裝機械、新材料、輸配電設備制造等行業的產學研交流活動之后,2009年6月,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教導部產學研結合調解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09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產學研結合活動”又在我市勝利舉辦。來自*大學、省材料研究學會、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暨南大學、*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省科技廳、省部產學研結合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粵東各市科技部門負責人,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企業代表等參加了本次活動。產學研結合活動由科技發展論壇、產學研對接座談會和重點企業參觀考察等活動組成。本次產學研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共促成*大學與我市有關企業達成41項合作意向。本次活動的勝利舉辦,對于推動*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資源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粵東地區的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造,提高自主創新的承載能力
2009年,我市創新載體建造取得新進展,創新服務體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業隊伍取得新發展。全市科技創新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加大對創新載體的建造力度,優化科技創新的空間布局。一是科技園區發展態勢良好。高新區、民營科技園、軟件園、農業科技園等科技綜合、專業性園區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集聚效應持續增強,科技園區已發展成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業的重要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創新的聚集地,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工業財稅收人的主要來源。金平民營科技園現有人園企業300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10家,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家,園區形成了輕工裝備制造、印刷、食品、輸配電設備、精細化工五大支柱產業,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4.00億元,上繳稅金18.60億元,成為驅動金平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龍湖民營科技園現有企業252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47家,組建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家,一批光機電、電子信l/2010*科技·7技工作息、輸配電設備制造、生物技術企業在園區集聚,產業特色鮮明,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30億元,上繳稅金19.63億元,園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軟件園現有人園企業65家,匯集了我市軟件產業的主要開發力量,其中醫療信息化產業特色顯著,依托于軟件園的“省火炬計劃醫療信息化特色產業基地”建造有序推進,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完善,2009年園區實現總收人6.5億元左右,軟件產品收人達到3.5億元,其中軟件服務外包2萬美元,實現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區、*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范區、農業科技園也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二是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成績喜人。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特色產業基地開展科技創新,以基地建造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升級,不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綜合帶動效應。目前,全市4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為光機電、輕工機械裝備、智能玩具創意設計與制造、輸配電設備、印刷包裝、醫療信息化等6個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載體.
三是技術創新專業鎮建造成效顯著。繼續圍繞我市縣域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特點,開展技術創新專業鎮試點工作,引導和扶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南澳縣深澳鎮、龍湖區龍祥街道、金平區大華街道3個鎮(街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增至26家,數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構造認定了龍湖區金霞街道、潮陽區關埠鎮、金平區東方街道、澄海區蓮上鎮、蓮華鎮5個鎮(街道)為*市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市級專業鎮增至12家.
(二)鼓勵優勢企業搭建創新平臺,提高行業創新的服務能力。一是支持產業公共科技創新。加大對現有的輕工裝備等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項扶持平臺的創新能力建造,*輕工裝備研究院的“節能減排技術實驗室建造”、“輕工裝備智能測控技術實驗室建造”兩個項目列入省科技計劃項目,獲得扶持資金320萬元。新啟動建造由澄海區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術服務公共平臺”,該平臺的建造,對于研究和解決澄海玩具產業面臨的新產品研發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組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積極引導行業優勢企業增強研究開發機構的建造,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高行業的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
2009年,新組建了高效節能換熱設備、現代電源、中藥、金屬包裝容器、再造煙葉、LED半導體照明、糖果涼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電動玩具8家省級工程中心和13家市級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擁有行業公共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實驗基地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44家,市級國有科研機構16家,市級民辦科研機構3家.
(三)培育科技創新的主體隊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民營科技經濟。2009年,我市積極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不斷壯大我市自主創新的主體力量。一是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擇優選擇部分在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業,重點增強引導和支持,通過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探索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種類型具有示范性的創新型企業。2009年,廣東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超聲儀器研究所、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全市現有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其中,廣東東方錯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西隴化工有限公司通過試點驗收,被認定為省首批創新型企業。二是按新標準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以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辦法》出臺及實一/2010*科技契機,在高新技術企業的重新認定過程中,敦促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建造,規范財務治理,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更好的發揮在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指引》的要求,會同市財政、地稅、國稅部門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精心構造申報,共推薦兩批共72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有62家企業通過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構造的專家評審,進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營科技企業。重點扶持一批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構造認定了29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全市累計認定市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616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83家。同時,根據民科企業認定的新變化,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民營科技企業認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業的界定,省、市級民科企業的認定標準、程序進行明確,不斷完善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的培育和治理。四是努力培育軟件企業。新增2家省級軟件企業,全市現有省級軟件企業20家。五是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廳、經貿委、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制定了《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治理試行辦法》,規范了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該政策出臺后,我局會同市經貿局、國稅局、地稅局建立了實施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調解機制、明確了具體操作規程,推動此項政策在我市的貫徹實施。目前,此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此外,繼續做好軟件園人園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2009年共落實稅收優惠返還100多萬元,補助人園企業辦理著作權登記、雙軟認證和系統集成費用20萬元.
三、實施精細化治理和服務,實現創新資源的科學配置
2009年,我局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不斷規范科技治理手段、細化科技服務內容,提高科技資源配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切實引導和幫助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構造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積極引導和構造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通過科技立項扶持企業增強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認真編制2009年度*市科技計劃,按工業科技項目、信息技術項目、大農業科技項目、社會發展項目、其他項目(包括科技能力建造、創新體系建造等)五部分進行統籌安排,并在工業和社會發展項目中,重點安排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項目,大力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項目,促進產業發展。本年度共安排項目159項,計劃總投資7.5億元,資金來源以企業自籌為主,市財政科技三項費用投人1745萬元作為引導啟動資金。這批項目的實施,預計年新增產值可達32.49億元,年稅利6.19億元,創節匯1.58億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治理獎勵。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鑒定36項,包括工業項目17項、農業項目7項、醫療衛生項目12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國際先進水平11項、國內領先水平n項。進一步完善*市科學技術獎評審辦法,對評審專家選聘、評審方式、工作要求等進行明確規定,確保評審工作的科學公正。共評定市科學技術獎勵39項,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3項,構造19項科技成果申報省科學技術獎勵,科技獎勵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激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三)增強科技項目的績效治理。一方面,構造開展2009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增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及時、全面地掌握項目的執行情況,有效地發揮科技經費的引導作用,推動項目的規范治理和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增強省級科技項目的規范治理,共構造122010*科技·技工作對181個省級科技項目開展結題驗收,其中,工業項目68項、農業項目48項、科技能力建造項目27項、民科園建造項目巧項、社會發展項目6項、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造項目6項、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項目4項、重點科技成果推廣轉化計劃項目4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項.
(四)加快技術市場的培育發展。大力發展網上技術市場,做好科技成果、技術需求項目的網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進、吸收、轉化的服務能力。做好技術合同登記、統計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記技術合同44項,其中技術開發合同40項、技術轉讓合同1項、技術服務合同3項。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為2388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291萬元.
(五)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我市外向型企業居多的特點,引導企業增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全球范圍拓展合作領域,并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的立項扶持,發揮推廣、示范、帶動效應。2009年,我市共有5個項目列人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獲得扶持資金90萬元,立項數量和獲得扶持資金均為近年最好成績.
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對新農村
建造的引領作用2009年,我市抓住國家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有利時機,繼續貫徹落實《*市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9一2010)》,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農業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帶動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開展專題調研,明晰發展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我市農村科技和農村信息化工作開展廣泛深人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推進農村信息化建造》的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開展農業科技區域創新能力調研,對2009年以來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梳理,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省科技廳。此外,還就海洋科技發展等開展專題研究,形成研究報告.
(二)功少決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興農。
一是發揮科技支撐效應,減少農業生產損失。年初,低溫冷凍災害對我市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造成較大危害。為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防寒抗凍恢復生產中的支撐作用,我局成立了農業防寒抗凍恢復生產科技應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切實做好科技防寒防凍以及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經精心構造申報,“潮南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減災綜合措施”項目列入省科技減災專項。同時,指導各區縣各有關部門積極構造專家到種養大戶、農業基地指導抗災減災工作,依靠科技手段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2009年,“*農村基層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蔬菜產業)”列入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建造項目.
(三)開辟工作新路,增強農業科技合作。
在鞏固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關系的同時,增強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的科技合作,尋求農業高校的技術支持。牽頭聯系華南農業大學,作為潮南區東華村的技術支撐單位,做好科技部認定的國家新農村示范點工作,幫扶東華村發展成為具有粵東瀕海平原種養業的示范典型。增強地區間的橫向農業科技合作,積極建立與我省粵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進一步深化對臺農業科技合作,推動*龍魚進口項目落戶我市。此外,積極構造引導我市農業科技界增強與*臺商的合作,以聯合攻關項目,共同促進農業科技的提高.
(四)構造科技下鄉活動,普及農村實用技術。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先后構造了在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舉辦的“科普惠農興村—送科技下鄉”,以及在南澳縣舉辦的“龍須菜栽培技術培訓班”兩次大型科技下鄉活動。同時,通過科技立項,支持*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開展龍須菜品種的引進和技術推廣工作,構造開展龍須菜栽培和加工技術培訓.
五、增強科技發展環境建造,完善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
2009年,我市科技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全市上下發展科技的意識得到增強,鼓勵自主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
(一)增強構造領導,統一思想部署工作.
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達學習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表彰獎勵省、市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總結部署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進一步增強全市上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造創新型*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科技創新的工作合力具有積極意義.
(二)出臺工作計劃,明確目標細化任務。
經充分醞釀、反復論證,市政府于3月巧日頒布實施了《*市科學和技術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科學分析了全市科技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提出了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部署了重點任務,明確了規劃布局,是“十一五”期間統籌全市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同時,制定了《建造創新型*行動計劃》(2009一2012年),提出通過實施行動計劃,切實推進創新型*建造,從而有效提高科技進步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三)開展科普教導,營造氛圍提高認知。
一是廣泛開展群眾科普宣傳教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攜手建造創新型*”為主題的“科技進步活動月”活動,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撐發展兩大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二是引導科普場館增強功能建造。精心構造我市的省級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申報省科普項目,增強基地建造,完善科普功能?!?科技館模擬人體解剖實踐室”、“科普畫廊的建造與利用”和“教導基地科普宣傳演示設施建造”列人省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科普項目。積極引導科普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發揮科普功效,*科技館新增“青少年科技探索園”常設科普展館,全年承辦7項大型展覽及科普活動,完成各項學術報告會、講座、論壇技術演示等科技活動59場次,承接舉辦各類培訓班18場次,接受參觀科普展覽85000人次。三是增強基層科普陣地建造。引導一批基礎良好、具備一定科普能力的街道社區居委會增強科普功能建造,經常性開展科普教導活動,建立和發展面向群眾的科普活動前沿陣地。金平區永祥街道永安社區、石炮臺街道新湖社區、海安街道海悅社區,澄海區澄華街道華冠社區被認定為2009年度廣東省科普示范社區。四是及時報送政務信息和開展宣傳報道。全年共向省科技廳報送信息專報6期,向l/2010*科技·11·技工作市委報送信息專報18期,向市政府報送信息專報17期。出版編輯《*科技》4期。通過新聞傳媒、網絡大力宣傳報道我市的科技工作動態。參加電臺“民聲熱線”欄目,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四)抓好隊伍建造,強化治理提升服務.
認真開展“繼續解放思想,保持改革開放,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學習討論活動.
關鍵詞:暢通 高效 平安 綠色 珠江 船型標準化
2011年1月21日,國務院了《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成比較完備的現代化內河水運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運輸效率和節能減排能力顯著提高,水運優勢與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顯著增強。本文試圖從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水運體系出發,對船型標準化工作進行闡述,并根據珠江的船型標準化現狀提出一些個人觀點。
1 船型標準化的定位
船舶在內河通航存在著諸多限制條件,船型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在有限航運資源的條件下,實現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從實現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運輸體系出發,船型標準化也可以劃分為平安、暢通、綠色、高效四個發展階段。平安作為最低標準,在政策方面,法規、規范、部門規章和技術標準等共同構成了安全保障體系;在執行層面,通過常規的船舶檢驗和海事管理與根據發展要求進行的老舊落后船舶淘汰和運力調整相結合,提高運輸船舶的安全性能。暢通則要從與航道、港口、過船設施、跨河建筑物等相協調的角度,通過規范船舶主尺度,提高船舶的通行效率和通航設施的利用率,縮短船舶待港和待閘時間。綠色要通過研發新型材料和節能環保技術應用在船舶設計和建造上,減少船舶建造和運營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建立相關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標準,建設污染物的收集和回收設施及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高效則要求通過研發船舶物聯網技術,實現船舶的智能化,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船舶、港口、通航設施和管理部門的信息實時交換,提高運營和管理效率。以上四個階段是從實現的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在時間上并不存在絕對的先后順序,有時候還會出現交叉,比如淘汰老舊落后船舶,同時會帶來安全性和環保性的提高。
2 船型標準化的衡量指標
目前把船舶平均噸位與標準化率作為衡量船型標準化的指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船舶大型化是航道等級提升后的必然結果,船舶大型化無法脫離通航條件改善這一先決條件。在相同的航道等級條件下,大噸位船舶比小噸位船舶會有更好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船舶的噸級會隨著航道等級的提升自動與其相適應,并不需要政府加以引導。目前船型標準化的工作中,也僅有淘汰小噸位過閘船舶對船舶大型化有直接作用。在無船閘限制航道,因航道等級提升而不斷運用行政或者經濟手段淘汰存量船舶存在很大的資源浪費。另外,船舶大型化并不意味著標準化,非標準的大型化反而會對社會資源造成更大的浪費。
船舶的標準化率應與行政目的更緊密結合。目前船型標準化率的計算方法主要是看船舶是否滿足設定的主尺度要求,在研究層面,作為一個量化指標,具有可知性,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但作為一個行政目標,與追求的行政目的和社會效益并不一定存在正相關。
交通運輸部徐祖遠副部長在2010年5月27日召開的交通運輸部推進船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船型標準化本身不是目標,而是通過船型標準化方式,加強內河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改進內河船舶技術條件,完善和改進水路運輸服務質量,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利用率,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改善內河通航秩序,總體提升內河航運的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和節能性。因此,在制定船型標準化的行政目標時,應從船型標準化所追求的最終行政目的出發,反映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任務。比如從平安可以采用老舊落后及有安全隱患的船舶淘汰了多少,暢通可以采用船閘過閘效率提高了多少,綠色可以采用污染排放量減少了多少,高效可以采用相同航次航行時間減少了多少等進行評判。
3 船型標準化中政府應起的作用
船型標準化工作應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市場自身調節能夠解決且不需太長時間的問題,政府則不要干預;市場自身調節能夠解決但需要很長時間的問題,可以用經濟手段引導,加速問題解決;市場調節無法解決的問題,才使用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等強制措施。
從平安、暢通、綠色、高效四個發展階段出發,平安和暢通涉及安全監管和公共資源利用等問題,體現著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與交通運輸部門的基本職能相關,執行的力度要大一些。綠色和高效等要求超出了企業的一般責任,在執行上則要以經濟引導為主。但上面的劃分方式也不是絕對的,比如由于國家對于環保要求的提高,增加企業的責任,也是可以通過行政或者法律手段來實現的。
4 珠江干線的船型標準化現狀簡要分析
珠江水系連接西南與粵港澳地區,流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船舶設計與建造水平也有較大差別。另外水系支流眾多,每一航段均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船型標準化工作應該抓大放小。從中央層面,應該把精力放在國家航道或者是干線航道的船型標準化,而其他航道的船型標準化由各省(區)組織開展。經濟鼓勵政策方面所需資金,原則上由中央和地方各承擔一半,由于各省(區)客觀存在的一些差異,各地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地方經費預算。
珠江上尚未出現大的航運公司,目前主要是一些家庭式的船民委托航運公司經營,跟風造船的現象比較明顯。隨著西江中上游的渠化,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據船民反映,1000噸級以下船舶在珠江干線運營已很難保障收益,現階段新建船舶多在1000至2000載重噸,由于市場門檻不斷提高,可以預計伴隨船舶的大型化會出現運營的規模化。在成熟的運輸市場出現后,船型標準化工作在骨干企業的配合下,會有大的進展。
珠江流域上下游水位落差較大,因此建有較多的水利水電設施,僅珠江干線就建有西津、貴港、桂平、長洲四座樞紐。長洲樞紐自建成后已發生過七次較大規模的堵船,最高時達到1500艘以上,對流域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損失。另外,珠江干線還存在為數不少的水泥船、單殼液貨危險品船和一些老舊技術狀況差的船舶。因此,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實現平安和暢通的目標,即淘汰老舊落后及有安全隱患的船舶及提高船閘通過效率,在珠三角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可以在節能環保和提高船舶智能化方面做一些嘗試性的引導。
5 具體措施建議
交通運輸部已經確定了“開前門、關后門、調存量”的工作思路來推進船型標準化。針對珠江不同區域的特點,要采用不同的政策,分階段推進船型標準化,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對珠江干線內所有從事營運的水
泥船和單殼液貨危險品船實施限期淘汰;二是對西江航運干線過閘船舶主尺度和安全、環保指標強制規范,逐步限制小噸位船舶過閘;三是引導推進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船型標準化。依托骨干航運企業開發主流船型技術方案,引導市場船型逐步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四是制定經濟鼓勵政策,鼓勵單殼液貨危險品船、過閘小噸位船等提前退出市場。
5.1淘汰水泥船
據了解,珠江水系的水泥船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區,從2011年1月1日起,廣東省不再為水泥船發放營運證,但目前在船檢部門登記的水泥船仍有四千余艘,其中有一半登記在干線航道。海事部門監管壓力很大,應盡早出臺水泥船的淘汰時間表及拆解補償措施。但是水泥船的迅速發展也有其歷史原因,若船民不愿拆解,應允許其轉為農副業用船。
5.2淘汰單殼液化危險品船
單殼液化危險品船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若發生泄漏事故,影響范圍很廣,清理難度大。交通運輸部已經出臺了單殼液化危險品船的淘汰時間表,在推進船型標準化的過程中,可配合經濟手段,加快其淘汰。
5.3規范過閘船舶船型主尺度
規范過閘船舶船型主尺度的工作在川江及三峽已有先例,在2003年,原交通部了《關于川江和三峽庫區船舶運輸準入管理的公告》,禁止新開工建造或者改建非標準客船、油船、化工品船、載貨汽車滾裝船、集裝箱船、干散貨船進入川江和三峽庫區航運市場。2004年,《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系列》,對規范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船型主尺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珠江干線也可以參照長江的方式,由交通運輸部出臺西江航運干線貨運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并對新建過閘貨運船舶強制執行。
對于過閘小噸位船退出市場有兩個方法:一是拆解并給予補貼;二是通過經濟政策引導其去支線營運。筆者認為第二種方法的效果更好一些。珠江流域支流眾多,航道等級也都在逐步提升,支線的等級提升后需要新的運力補充,已不適應干線的小噸位船在支線可能會比較適合。通過引導小噸位船去支線運營,既提高了干線通航設施的利用率,同時解決了支線運力不足的問題,也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性,避免了資源浪費。而在實際操作中,則需要統籌采用兩種方法,爭取達到最理想效果。需要將那些船齡較新、技術狀況較好、能夠適應某種航線的小噸位船轉到支線運營;而一些嚴重老化,安全、經濟、環保狀況不佳的小噸位船舶被拆解淘汰。
5.4開拓性地開展“開前門”工作
“關后門”和“調存量”的工作,在國內其他流域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礎,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但對于“開前門”的工作,尚未有公認的好的做法。“標準船型”的推廣工作應“邊說邊做”,在開展研究的同時,就要多做試點工作,及早發現政策中的一些缺陷,提高行政效率,避免行政浪費。由于珠江水系的船舶設計力量較弱,要集中精力抓好新建船舶的問題,在“開前門”方面可以考慮由政府發起,并吸收銀行和民間資本進來,成立船舶融資租賃公司,為船民提供“標準船型”船舶租賃服務。這樣從源頭上開展船型標準化工作,可以減少以后的行政成本,而且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市場問題,不易衍生出其它矛盾,還可以為培育大型航運公司提供一定的環境基礎。
2012年,江蘇省地方海事船檢全系統按照“穩中求進”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針對水運經濟發展新形勢、水上交通安全新情況,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狠抓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主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完成年初制定的8個目標46項工作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代海事船檢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一是強化安全監管,保持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全力遏制了事故多發勢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沉船艘數同比持平,直接經濟損失同比減少1.8%。
二是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切實保障轄區水域環境清潔。強化重點船舶重點水域污染治理。實施?;愤\輸船舶動態報告聯動監管制度,開展了《南水北調東線及其他清水廊道航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政策》研究。
三是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對全省航運企業、船舶、港口、碼頭以及各類涉水設施安全狀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共排查出安全隱患2274處,現場整改1926處,限期整改348處,全省通航環境和安全狀況得到有效改善;開展船舶配員與船員證書專項檢查,共檢查船舶8.6萬艘次,強化了從業人員責任意識;聯合航道部門開展蘇北運河“三超一無”專項整治活動,檢查船舶5.5萬艘次,查處違規船舶2845艘,“三超一無”船舶明顯減少。
四是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調研起草《江蘇省內河水域游覽活動安全管理辦法》;全力保障蘇州國際旅游節、鎮江金山湖國際龍舟賽、溱潼會船節等各類涉水活動順利進行。保障涉水工程建設,全省轄區共審核、審批“水工”作業208項,其中國家、省重點工程58項,交通工程127項,為新秦淮河船閘大修、蘇南運河四改三、連申線航道整治等國家和省重點交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五是加強搜救能力建設,防臺防汛和應急搜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制定并下發了《省地方海事局內河交通突發事件應急協調工作指引》。開展應急搜救培訓與演練,全年轄區共接、處警4119起,救助船舶2699艘次,救助人員985人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5億元,為保障水上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各級政府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六是推進試點工作,統一上航執法總體進展加快。全省12個省轄市56個縣(市、區)交通運輸局成立了水上執法組織機構,匯編了《水上統一上航執法常用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七是強化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船檢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全省共完成建造檢驗4461艘,273萬總噸;完成營運檢驗4.7萬艘,1656萬總噸;完成船用產品檢驗2.9萬件(臺、套),審批船舶和船用產品圖紙2223套,未發生因船檢質量問題引發的重、特大事故或船舶滯留。完成新建船舶噸位丈量復核2504艘,簽發臨時船舶噸位證書9671份,占全國總數30%。
八是不斷改進行業作風,海事文明形象進一步提升。省局和各市局領導分別在基層建立聯系點,深入基層和航運企業,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針對基層和群眾反映海事執法和服務8個方面的問題,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全系統13個市地方海事文明服務品牌已形成“品牌鏈”,省局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南京市局服務大廳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范窗口”,常州市局楊成成被部海事局評為“全國海事系統‘慶文式’標兵”。另外,全系統還有48個單位、集體和52人次受到市、廳級以上表彰。
?藎江蘇海事船檢當前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今年全國海事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準確把握五個方面的新要求,深入推進“四型海事”建設。如何順應江蘇交通現代化的新目標,適應海事發展的新形勢,這是擺在廣大干部職工面前的新課題。全系統要圍繞大力推進“四型海事”建設,積極探索現代海事船檢建設路徑,為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要從注重硬件建設向軟硬實力兼顧的方向轉變。海事軟實力包括海事核心文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整體協作精神,還包括應對危機的能力、學習和利用新技術的能力。提升海事軟實力,必須加強學習型海事建設。
二是要從“任務驅動”向“主動履職”方向轉變。建設責任型海事,關鍵在于提高履職意識和能力。不僅要全面履職,更要主動履職,在安全監管、公共服務和引導水運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要從監管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切實深化服務型海事建設,首先要在觀念理念上牢固樹立服務第一的意識,圍繞服務來進行管理。其次要把服務舉措自覺融合到執法過程中,讓船員切切實實感受到海事給他們帶來的高效、優質和人性化的服務。
四是要從信息手段應用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轉變。信息化是現代海事船檢的基礎和重要特征。當前,省廳正在組織實施“232”暢通網和船聯網等重大信息化工程,信息化與海事船檢管理的結合將更加緊密。要以深化海事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引導海事理念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藎圍繞“四型海事”建設主線 加快現代海事船檢建設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傮w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四型海事”建設為主線,圍繞水上安全監管中心工作,著力加強事故預防預控能力建設,著力推進海事船檢執法機制完善,著力提升服務保障民生水平,在確保全省轄區水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的同時,努力在加快現代海事船檢建設中取得新的成績。
根據總體思路,今年的主要目標是:
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不發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重特大水上交通責任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省安委會下達的指標范圍內。
完成南水北調東線“蘇北運河清潔船舶示范工程”建設任務。
完成規費征收任務。
船舶檢驗發證秩序和管理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
完成《江蘇省地方海事系統2012-2013年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預定建設任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進一步改善。
加強行業黨建和行風建設?!昂J挛拿餍蜗笫痉豆こ獭苯ㄔO取得實效;“四型海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行風問題和行政敗訴案件。
圍繞上述目標,具體要抓好9個方面重點工作:
實施南水北調東線蘇北運河“清潔船舶示范工程”。進一步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強化安全監管。制定《南水北調東線京杭運河蘇北段清潔船舶示范工程方案》;嚴格控制有關?;反霸谔K北運河航行;開展內河船舶推廣使用LNG清潔能源示范工程;強化通航秩序管理,全力打造蘇北運河安全暢通綠色通道。
加強渡運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渡口安全管理機制和監管機制,爭取省政府出臺加強渡口安全管理的文件,繼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渡運安全責任;推進撤渡工作,對上下游有橋梁代渡和渡運量較小的渡口,提請政府部門予以撤并;在全省鄉鎮渡口實施“救生衣工程”,督促渡船上人員100%穿著救生衣;推行渡口差別化管理。
強化安全監管機制建設。統一規范業務工作標準;進一步加強船舶安檢,開發應用船舶安檢工作移動平臺;貫徹落實《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開展船舶證書、證件專項檢查,清理整頓船證不符、無經營許可及超范圍運輸等行為;規范沿線船舶維修點船舶修造行為,切實整治駱馬湖、洪澤湖黃砂運輸船舶無序航行行為。
推動搜救工作科學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搜救體系建設,繼續推動在重點水域建立縣(市)搜救分中心;二是提升水上搜救能力,推行內河交通突發事件應急協調工作指引;三是推進實施“‘內河水上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工程’2013年實施計劃”,推廣使用水上應急指揮管理平臺,實現接處警流程、臺帳格式和業務報表“三統一”。
加強船舶船員管理。一是推進船員管理規范化。建立和運行船員管理質量控制體系,并通過部局組織的外審認證。二是加強船員服務管理,提高船員素質。三是繼續加強船舶識別號管理,開展“船舶識別號”與“船聯網”電子標簽的準備、發放等配套工作;四是進一步加強體系審核,推廣使用體系審核管理系統。
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海事立法工作,組織起草《江蘇省內河交通安全條例》;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全面開展水上統一上航執法工作;建立網絡化執法模式,利用電子監控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實現船舶違規證據及處罰信息全省聯網;建立完善誠信船舶管理制度;加強水上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管理。
加強質量船檢建設。進一步推進船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編制年度監控計劃,加強監控,防止“不合格”重復發生;建立船舶檢驗與管理新模式;加強船舶工程質檢技術服務單位質檢行為和工作質量監督;積極參與船型標準化推廣和老舊船舶拆解補貼等相關政策研究,配合做好船型標準化工作;加強驗船師隊伍建設;深化船檢信息化應用;制定符合船檢法規、切合江蘇省實際的相關技術要求。
2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1370萬元,同比增長33.9%,其中一產23321萬元,二產53583萬元,三產24466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887.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3%,農民人均純收入11844元,同比增長13.32%。
(一)堅持工業強鎮,優化產業結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46億,同比增長9.7%;工業增加值4.91億;生產性投入4.6億,同比增長45.25%;引進內資3.78億,同比增長229%;縣外內資注冊資本1.57億,同比增長312.5%;合同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0.47萬美元;外貿出口1270萬美元,同比增長141%;基礎設施投入8344萬元,同比增長1075.2%;建造標準廠房24000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12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2%;19個千萬以上項目進展順利。
1、筑平臺,抓項目,加快一二三產全面發展。一是臨港產業區建設。浙江杭汽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部分手續已審批完畢,山體正在實施整治,填海已基本結束,廠房、船臺和船塢正在設計,電力設施建設已進入報批;浙江林龍港口有限公司,手續正在審批,船臺已建成,部分輔助廠房已開工建設。臨港工業區總體規劃正在圖紙設計之中,控制性規劃已完成文本制作,通過了評審,給排水規劃已進入設計。東山大道完成設計和評審,已進入放樣征遷階段。防汛封閉線建設完成設計、論證和評審。二是工業功能區建設。已完成*鎮和工業功能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集中開展征地、評估、拆遷工作,加大投入,逐步拉大工業功能區的框架,完善工業功能區的道路、水電等硬件設施建設,全面貫通六秦路,并重點做好創業中心的擴容建設,繼續建造標準廠房。三是大旗山紫金山廢礦整治區建設。大旗山紫金山礦區土地整理項目對下處理工作已經完成,已完成征地260畝,并完成設備收購等事項,正在進行有關手續審批。四是金粟寺文化區建設。三國佛學文化區茶院金粟寺項目,目前土地已完成報批,圖紙已完成設計,農房拆遷安置點土地已取得,5個扣板企業已全部遷建。項目已進行了奠基,并開始基礎建設。五是薯類科技園區建設。*農發薯類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已初見成效,53個薯類新品種已取得收獲,薯類深加工技術正在研發之中。
2、強招商、重節能,推動經濟創新發展。一是全力開展“招商引資”。成立兩個招商小分隊開展多方位招商。多次赴上海、杭州、寧波、武漢、臺州、溫嶺和海寧等地蹲點招商。加強與杭汽輪配套產業的多次聯系,掌握配套產業的需求意向,同時鼓勵本地企業與他們對接。通過鎮商會加強與廣東東莞商會、臺州商會聯系,加強信息交流,引進企業發展。同時通過本地企業加強與大專院校合作,在對外業務聯系中積極尋找商機。二是努力實施“節能減排”。針對節能降耗指標高位運行問題,我鎮加大工作力度,通過走訪企業摸清原因,分析利弊,尋找解決辦法,加大統計和培訓力度,督促企業調整作業時間和降低用電、用煤、用油,如磚瓦廠全部改成木屑燒磚等途徑降低能耗,使節能減排工作逐步得到好轉,能耗指標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三是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在全鎮開展“破難題、樹信心、求突破、謀發展”服務經濟百日活動,并具體出臺“十個一”工作措施。引導企業加大生產性投入和技術改造,在轉型中求生存、謀發展。支持企業充分發揮專利、品牌、人才等無形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共申報和立項國家級新產品1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計劃1項,申請專利10項,省級新產品8項。
3、重效益、強基礎,全力發展農業生產。一是開展農技推廣,發展效益農業。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9期,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推廣水稻輕型栽培、單季稻“五改”、桑枝條種植黑木耳等新型技術。推廣單晚新品種秀水123等良種,縣內首次引進蔬菜新品種黃秋葵。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黃沙塢柑桔、綠里香名茶、紫金山桃子、南北湖水果、南北湖山林雞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壯大發展,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其產品經濟效益。黃沙塢柑桔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成為我縣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品牌。二是重視水利農機工作,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扎實做好中低產田改造(農綜開發)六里子項目的工程建設管理。完成標準化機站建設16座,渡槽3座,修筑宕渣機耕路4.13公里,渠系建設72.33公里,機站防盜報警器安裝16套。新增中型拖拉機1臺,手扶拖拉機2臺,機動噴霧器4臺,半喂合收割機1臺。增加了我鎮農業機械化力量。紫金山村、澉南村成功創建20*年農機安全村。三是抓規范、強服務,做好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鞏固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村帳代管工作得到了加強。認真搞好承包土地管理和土地流轉指導工作,認真貫徹土地承包法,保護廣大承包戶的合法權益,重點解決土地糾紛和征地補償款糾紛的調處工作。認真搞好村級財務審計,確保村級集體資金的安全。切實抓好農民減負工作。認真落實糧油補貼,種子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扎實做好改革性農業保險農房保險。
(二)積極創建“省級衛生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市鎮建設。
以深入開展“省級衛生鎮”創建活動為契機,全面改善*鎮鎮容鎮貌,通過創衛工作,切實提高城鎮的環境質量和衛生水平。全鎮道路清掃保潔率、垃圾清運率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均達到100%,建成區河溝池塘污染整治率、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醫療廢棄物收集處理率也達到100%,農民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5.4%,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95.5%。農貿市場達到星級標準,實現管理規范化、交易秩序化、環境整潔化。開展了道路、河道、路燈等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并重點開展了集鎮遮陽棚、越店經營、空調外機三大整治工作。對長青路、東大街、澉長北路等澉浦集鎮主要道路開展整治,重修人行道及澉長北路路面,澉浦集鎮面貌大為改觀。開展了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查漏補缺工作,對*鎮街道的交通標志標線進行了重新劃定。租用了六忠村17畝土地建立集中回收點,開展了再生資源回收專項整治工作。積極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和食品安全衛生工作,獲得“*市食品安全示范鎮”和“*縣滅蟑先進鎮”稱號。開展“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進一步凈化了農村消費環境,維護和規范了市場秩序。加快農村改水工作,全年新安裝自來水215戶,增加受益人口1000人,延伸管道14582米。
(三)開展“市級文明鎮”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全鎮文化體育事業發展。
堅持創新與求實并重、鞏固與提高同步,優化載體、完善機制、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推進四個文明建設為目標,以思想道德教育為重點,以公共設施建設為基礎,以解決當前全鎮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創建“*市文明鎮”活動,切實提高全鎮廣大群眾文化生活質量和社會文明程度。我們在全鎮開展“鄉風評議”活動和“七星家庭”評創活動。舉辦“爭創市級文明鎮·慶七一·迎奧運”廣場文藝,“澉浦人·移動情”文明共建文藝進村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三人制籃球賽等體育活動,成立了六忠村電影放映特色基地,活躍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村落文化和家庭文化,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進一步促進企業提升創新思維與先進理念,提升企業綜合競爭的軟實力。同時積極開展文明村、文明單位創建,繼續開展以經濟、教育、文化、環境、實事等內容的文明共建、軍民共建等活動。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
(四)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深入開展村莊整治工作。全年完成連村公路0.186公里,到組道路2.35公里,達戶道路2.8公里。完成了譚仙嶺上山道路瀝青路面改造,修建了田園西路,解決澉浦、永樂、南北湖三個村村民的日常進出及貨物運輸難題。紅星橋、六里北橋、石橋、對方橋等民間橋梁已基本完工。加強對長山河新華橋、保豐橋的建設管理和督促,目前均實現通車。按準四級標準設計的六里汽車站,已完成報批手續和招投標。鞏固示范村整治村建設成果,在健全完善新農村長效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整治提質擴面。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河道保潔專項整治,使全鎮的河道保潔達到了全覆蓋同時,抓好了六忠村湯家門河道整治“亮點”工程的規劃建設。全面實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償服務,目前簽約率已達到95%以上。實施六忠村、鎮中村市級全面小康新農村示范社區建設,完成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等。二是推進村莊規劃和實施工作。重點對中心村建設進行規劃和實施,六里村干家場社區第一批簽約了31戶,已對房屋進行了評估,對相關土地進行丈量,委托設計單位設計住宅,計劃集中建造。其它各村中心點的土地置換工作也陸續展開。三是做好綠化造林工作。組織機關站辦和村干部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0*年以來完成綠化造林518畝,創建省級綠化示范村市級綠化示范村各1個,抓好松木線蟲防治工作的同時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實人員和責任,清明期間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四是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完成省市811工程和縣定治理目標任務,開展動物防疫工作。保山村、六里村、澉浦村成功創建縣級新農村電氣化村。
(五)高度重視民計民生,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1、抓好計生工作。鞏固計生基層基礎管理工作試點成果,加大工作力度,推進信息化建設。完善考核機制,強化行政村和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層層落實責任。全面落實計生優先優惠政策,20*年共有28人新增為獎扶對象,全鎮累計有187人享受每年600元的獎扶金。有52名學生享受中考加分,8戶群眾享受每戶2萬的貼息貸款,1773戶獨生子女戶共計享受了6.814萬的獎勵。20*年共有12人享受特扶,其中8人享受每人每年3000元,4人享受每人每年2400元。加強新居民的人口計生管理。
2、抓好社會保障工作。對低保戶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落實優撫政策,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及時發放低保金、增發物價補貼、各類救災救濟金79.45萬元。認真做好高齡老人養老補助發放工作,有1802人享受高齡補助,累計發放資金96.7萬元。做好五保供養工作,發放五保金5.61萬元,集中供養率達到95%以上。全鎮有10戶困難家庭列入危房改造計劃,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全面推開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20*年參保人數達到27365人,參保率達到96%,全年住院、門診補償基金共326.9萬。積極開展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超額完成縣下達的任務。開展為災區人民捐款獻愛心活動,累計捐款34.9萬多元。利用元旦、春節、八一節走訪慰問現役軍人和重點優撫對象,全年發放慰問金1.1萬元,發放優撫金58.2萬元。積極開展雙擁工作和國防教育工作,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20*年輸送新兵17名。
3、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加強鎮綜治工作中心建設,成立了新居民管理事務所,健全和完善了以聯調、聯防、聯勤、聯治、聯創為主要內容的工作運行機制。同時調整了治安巡邏機制,加大巡防力度。深入開展基層安全創建,提高創建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突出重點行業的整治,抓重大安全隱患的排摸和整改,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健全完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黨政領導工作責任制度等,受理群眾來信25件,接待來訪群眾73批182人次,其中集體訪12批共101人次。認真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全年受理民間糾紛80件,成功調處80件,調處率成功率均為100%。配合上級做好大型活動如歡樂中國行、奧運火炬傳遞的安全保衛工作。奧運會期間,切實做好值班工作。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積極推進依法行政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突出優化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1、強化學習教育,提高服務意識。以學習十七大精神為動力,切實加強機關事業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弘揚敬業愛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大力倡導求真務實之風、調查研究之風、銳意創新之風,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
一、精心開展主題活動,健全規章制度
全市動員大會召開后,我局在當天下午就召開局系統動員大會,迅速傳達貫徹大會精神,號召全系統干部爭當“創新創優、提質提效”表率。會后第一時間成立了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分析查擺問題,研究制定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以“兩創兩提”主題活動作為建設系統全年工作的主線,并要求局屬各單位、機關各科室根據自身中心工作,各自細化制定活動方案,確保將活動落到基層、落到實處。
同時,在《建設》開設“創新創優、提質提效”專欄,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宣傳,在系統內營造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主題活動的良好氛圍,使效能意識、創新意識深入人心。
圍繞健全責任體系、加強責任監督、嚴格責任追究、強化績效考核的工作重點,針對市委已出臺的規章制度,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結合建設系統工作實際,重新修訂了20多項日常管理制度,強化了監督檢查機制,努力構建機關效能和執行力建設常抓常新的長效管理機制。向社會公布創業承諾事項6項。開展系統內上班紀律、公車使用等專項檢查,及時高效地處理有關投訴件。鞏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活動成果,按要求組織開展“商城先鋒”創先爭優活動。
二、深化規劃編制工作,服務城市發展
隨著我市市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完成,規劃的深化工作成為今年規劃編制工作的重點。為此,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迎合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大力引進優秀設計力量,努力提高規劃編制質量。上半年,已編制完成江東區塊城市空間拓展發展研究、市義西生產要素市場群與城市物流規劃研究、城市中心區二期城市設計、鐵路客站換乘中心概念規劃、國際商貿城分區區級中心規劃調整、繡湖住宅區、篁園市場周邊以及老鐵路站前區更新改造規劃等10多個項目,并完成了城市交通改造研究課題、城市功能提升研究課題、“十二五”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研究課題。
今年我市正在開展國際貿易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為更好地服務于這項改革工作,確保我市建設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我局在縮短辦事時間,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加強與業主溝通,加強現階段規劃問題研究,做好項目策劃和儲備。并按照市里最新工業用地規劃控制指標要求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做好規劃調整審批,為工業企業提供更優越的發展條件。
上半年共辦理新農村建設規劃審批8個;選址意見書10本;用地規劃許可證50本,總用地面積1194828平方米;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2091本,總建筑占地584241平方米。同時,繼續深入開展“陽光規劃”工作,上半年通過各種方式公示規劃事項58項,組織聽證會1起,收到群眾規劃意見60余條,極大地提高了公眾參與規劃管理的積極性。
三、多措并舉,狠抓重點工程建設
今年我局共承擔市重點工程15項(其中續建4項,新建7項,前期4項),一般工程17項。為確保我局牽頭的重點工程建設進度、質量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主要抓好以下5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設計工作方案,核算工程工期,倒排計劃,做到環環相扣,不讓上一環工序延誤下一環施工;二是每一個工程都建立工作小組,明確責任人員;三是建立聯合辦公制度,加強與相關鎮街、部門協調,攻堅破難;四是建立現場例會制度,強化現場管理,做到現場測驗、現場測量、現場驗收,發現問題,現場解決,確保建設質量與工期;五是全員參與,借鑒香港、深圳等地先進經驗,通過整合全系統工程技術力量資源,探索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集中代建制度。
對于列入省重點工程、市重點工程及特殊緊急情況的行政審批事項,立即進入“綠色通道”,提供快捷的服務,確保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堅決不在我局的環節中延誤。
到目前止,由我局牽頭的各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已順利完成篁園路以及四海大道基礎設施改造工程,賓王路延伸工程完成總工程量25%的施工,南山路完成了總工程量75%的施工;江東東路延伸工程、西城路延伸工程以及誠信大道延伸工程的開工建設工作業已按計劃完成。城北路延伸工程已進入招投標程序,銀海路延伸工程也已開始編制標底。
同時,全力做好由我局負責牽頭的十大實事項目。改善城區交通,上半年累計完成臨時停車泊位1088個。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努力提升城鄉綠化水平,2010年城區計劃新建綠地80公頃,截至6月底已完成32.54公頃。6月11日,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專家組對我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四、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服務大平臺
以全市行政職能歸并改革為契機,理清內部體制機制,優化審批程序。在清理所有審批權限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內設機構,重新設計審批流程,建立內部資料共享機制,實現了行政審批科“一個窗口、一門受理、一次告知、一站辦公、一地辦結”的運行模式。新的模式基本實現了同步審批,并且盡量避免了重復提交資料,一些原本費時、費力的事項審批時間大為縮短。為做好項目服務工作,我局對規劃審批進行了再提速,由原來統一的10個工作日,調整為一般規劃方案3個工作日,重大規劃方案7個工作日,疑難規劃方案10個工作日。
搭建網上服務平臺。一是自2010年4月下旬起開始全面實施規劃審批網上公開制度,即將規劃審批項目的審批結果、項目概況、審批責任人以及審批后的規劃成果等全部在局網站上公布,有效地提高了規劃公開的范圍和深度,方便群眾了解和監督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已在網上公布各類規劃審批事項250余個,獲得了社會群眾的一致認可。二是廣告方案審查平臺。我局于3月初建立了“市戶外廣告自律會”QQ群。通過QQ平臺,宣貫政策法規,強化企業之間交流,并對廣告方案進行提前審查,免除了廣告公司因為修改方案而來回送稿的麻煩,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該群建立至今,入群廣告公司已達80余家,完成網上方案審查70余件,大大提高了廣告方案審查效率,得到各廣告公司的一致好評。
創新房產抵押登記手續。4月19日起,抵押人可在銀行工作人員面前簽署相關文件,并由銀行工作人員帶著加蓋銀行公章的資料可直接到365便民中心窗口辦理抵押登記手續,領取他項權證。
認真做好108件人大議案、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確保面商率達100%。
五、服務建筑業發展,加大監管力度
加強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引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開展了全市建筑業企業資質定期檢查工作,共檢查企業85家。加強建筑企業從業人員的崗位資格和注冊建造師、監理師、造價師等執業資格管理,建立“三類”人員崗位證書管理臺帳、建造師等執業資格注冊管理臺帳。
積極推進“建筑”品牌的宣傳和推介,為我市建筑業“走出去”發展保駕護航,為建筑企業做強做大提供方便,目前我市成龍建設集團、土木建筑公司等16家建筑企業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已在北京、江蘇等十幾個省市承接建筑施工業務。強化各方主體責任,加大監管力度。
1、建設工程安全監管方面:一是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制定下發了《建筑施工領域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實施方案》、《建筑施工領域開展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市建設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暫行規定》和《“平安工地”創建活動實施方案》;二是牽頭召開了全市建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和91家建筑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消防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三是進一步完善了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聯絡員制度,把監理企業納入安全生產聯絡員管理;四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的管理,印發了《市建筑起重機械備案登記辦法》和《建設工程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資格審查管理辦法》;五是大力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以危險性較大的專項工程為治理重點,開展了2010年第一、二季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六是積極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組織開展了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產培訓和建筑起重機械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培訓,以及建設行業從業人員緊急救護免費培訓。組織開展了“安全知識咨詢日”活動,共發放建筑工人手冊500余冊、安全宣傳資料3000余份。
2、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方面:一是印發了《關于加強建設工程混凝土質量管理的通知》,對全市的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供應企業進行考核檢查,同時,開展了施工現場的預拌商品混凝土質量專項檢查;二是制定并下發了《市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管理暫行辦法》,提高我市住宅工程質量的整體水平;三是加大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力度,對夏演小學擴建工程質量問題進行了通報,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四是結合全市“節能宣傳月”活動,大力宣傳建筑節能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增強社會民眾的建筑節能意識。目前市政府行政四號樓、五號樓的能耗檢測分項計量示范工程工作已在實施,已完成市政府行政三號樓和市質監站大樓的節水改造工作;市地理信息中心大樓的能耗檢測分項計量施工方案已在編制。
六、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強房地產行業管理
3月下旬,市政府同意了我局提出的“將廉租住房保障面從低保標準的2倍擴大到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的意見。經審查,首批5人已經入住,今年已有11戶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
開展住房保障體系的調研,先后派人赴深圳、杭州、嘉興等地學習了解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結合我市實際,向市政府提出了《關于要求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面的報告》、《關于加強我市城市住房工作的建議意見》、《關于要求審定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報告》、《關于上報進一步加強城市住房保障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的報告》、《住房保障相關情況匯報》等一系列請示。同時根據以上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框架,組織編制了我市2010—2012年住房保障三年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現草案基本形成。
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檢查,對歷年來未銷售完成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了清理。調研房地產開發項目預售資金管理模式,草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參與今年房地產出讓土地的計劃安排,督促已出讓項目盡早開工建設和加快工程進度。
妥善處理問題樓盤,4月12日,由市府辦牽頭成立金城房產幫扶工作協調組,正全力開展工作,項目已基本恢復施工。
開展了第二屆物業服務項目市級示范項目評審,通過評審,國際村住宅區項目、交通大廈辦公樓項目獲得市級物業服務示范項目。開展物業服務項目大檢查。指導符合條件的項目成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上半年共計成立業主大會4個。
七、繼續深入開展小液化氣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
按照全省十小行業整規三年目標,今年是整規工作的最后一年,將迎來上級部門的考核驗收。為此,我局全面部署今年我市小液化氣整規工作,制訂小液化氣整規工作詳細計劃,認真落實上海世博會“環滬護城河”安保相關工作,落實各項安保工作措施,努力確保我市城市基礎設施、燃氣等安全運行和社會穩定,
努力使我市小液化氣行業的安全運行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進一步落實瓶裝燃氣經營許可制度,上半年共完成了4項瓶裝燃氣經營許可變更工作,并依企業申請完成了4項新增瓶裝燃氣供應站點的資料審核和現場選址勘查等工作。鞏固和提升去年已完成整規工作的65家小液化氣供應站點安全生產標準,探索瓶裝氣行業規范化管理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小液化氣行業集中整治工作。通過今年上半年的集中整治,目前我市小液化氣行業安全管理和安全設施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為今年全面完成整規工作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加快管道天然氣的建設,組織起草了《市關于加快管道天然氣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于5月初上報市政府,大力推進管道天然氣工程建設。認真做好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各項服務工作。
進一步加強大型戶外廣告設施安全監管力度,召集市戶外廣告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對全市主要街道的大型戶外廣告設施安全設置情況進行了聯合檢查,共調查摸底和拍照建檔大型戶外廣告384處,并根據戶外廣告規劃,結合戶外廣告的設置現狀、結構和消防安全、審批情況逐個進行分類界定,其中予以保留123處、整改后補辦手續103處、拆除后重新審批12處、責令拆除146處。
2010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局將認真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圍繞年初工作目標,以“創業創新、提質提效”和“商城先鋒”主題活動為抓手,以項目化推進為目標,奮發有為,努力為我市經濟社會建設做好各項服務工作。
1、深化“兩創兩提”主題活動,加強機關效能和執行力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
2、以《市域總體規劃(2006—2020)》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完善多項專項規劃,加快開展重點地塊控制性詳規編制工作。
著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運用規劃和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政策潛力,提高土地開發建設容量、土地利用效率、城市運行能力和土地承載能力,構建產業發展的大平臺。配合做好低丘緩坡開發利用工作。
做好《浙江省城鄉規劃管理條例》的宣傳學習工作,積極籌備全市規劃工作會議。
3、優化完善城市居住功能,加快國際商貿城、國際文化中心、經濟開發區周邊配套住宅和國家級康居工程開發建設,繼續推進城市老社區更新改造、老小區改造工作。進一步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提升村莊整治水平,積極推進徽派建筑改造試點。
4、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重點項目,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程建設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強化對市政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安全和應急管理。深入實施水域治污保潔工程,加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村覆蓋。
市人大視察組各位領導:
歡迎各位領導到我縣視察。按照此次視察活動的安排,下面,我就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以及下步工作安排向各位領導作以簡要匯報。
一、總體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1-8月份,全縣生產總值實現48.84億元,同比增長32.2%,完成年計劃的54.27%;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7.4億元、28.64億元和1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3.9%和26.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85億元,同比增長34.5%,完成年計劃的68.5%;各項稅收實現2.81億元,同比增長20.3%,完成年計劃的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3億元,同比增長53.2%,完成年計劃的80.9%。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為我縣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縣按照“二十字方針”要求,不斷加大領導力度和投入力度,致力于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致力于改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自然生態環境,強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20*年,我縣被列為省15個發展縣域經濟重點縣(市),盤錦船舶修造產業園被納入省“五點一線”沿海重點發展區域。田家鎮被省人事廳、省建設廳授予“村鎮建設先進單位”,新興鎮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新農村建設聯系鄉鎮(全國10家),新興鎮腰崗子村被確定為全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國90家)。
(一)加強領導,成立組織,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
為了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我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農經局、城建局等21個單位為成員的*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鄉鎮、村(社區)也成立了相應組織。采取召開專題會議、懸掛標語、開設專欄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目標、要求、措施,為扎實推進此項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調動了全縣人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制定下發了《*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縣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縣村屯環境整治和綠化工作實施方案》等,層層明確責任,對全縣的新農村建設進行了近期部署和遠期規劃,形成了各單位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加快縣鄉工業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年初以來,我縣堅持以工促農,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開展了“園區基地快速發展建設年”活動,“三區三園一基地”的集聚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縣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一是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三園三區一基地”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4億元,其中船舶修造園投入4.9億元,部分地段達到“五通一平”,航道清淤工程扎實推進,盤錦新港完成規劃設計,引堤工程9月底施工;食品工業園重點部位實現“七通一平”,四排總以南動遷工作有序進行,二期工程已編制完成總規和控詳規,預計明年初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他各園區基地的項目入駐條件也得到充分完善。各園區基地現已入駐項目100項,同時拉動一批配套項目迅速跟進,落戶周邊鄉鎮,集聚和輻射效應明顯增強。二是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新引進500萬元以上項目122個,計劃總投資51.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的大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45.3億元。常州新華集團計劃投資12億元的船舶修造產業基地項目落戶船舶修造園,工程全部建成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70億元;江蘇雨潤集團計劃投資2.5億元的生豬屠宰和深加工項目入駐食品工業園,標志著我縣工業反哺農業邁上新臺階。近期,寶利石化公司計劃投資24億元建設年產150萬噸重焦瀝青、120萬噸延遲焦化、60萬噸加氫、60萬噸重催裝置項目達成投資協議,現正進行土地整平,10月初可正式入駐;天津航道局與遼濱經濟區達成合作意向,采取BT方式,計劃投資16.9億元實施4個舾裝碼頭、一個5萬噸級船塢和海上吹填1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項目建設,預計9月末開工建設。三是項目建設捷報頻傳。全縣實施500萬元以上新建、續建和技改項目181個,計劃投資總額134.1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3.2億元,竣工投產項目23個,實際完成投資1.9億元。宏冠船業兩艘16800噸成品油輪成功下水;龍德船業與威遠香港有限公司簽訂了4艘11500噸多用途船建造合同;鑫匯隆工業園等一批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中新加船舶配件等一批項目正式投產;遼河油田勘探局海洋裝備制造總廠將新增50億元投資形成年產值300億元以上的海洋裝備制造能力,一期工程即將實施;晨宇工業項目區被納入遼河石油勘探局重點扶持項目,將建成全國重要的稠油專用管材生產基地。四是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全縣規模企業達到133家,比上年新增30家;投資1.68億元實施技術改造項目25個,華潤啤酒、遼通化工等骨干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1-8月,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165.7億元,同比增長80.5%,工業增加值完成23.6億元,同比增長56.1%,工業稅收實現1.9億元,同比增長24%。
(三)強化五大主導產業,現代農業得到大力發展
我縣克服了年初暴風雪災害和前期干旱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一是五大主導產業協調發展。完成水稻播種面積84.3萬畝,優質水稻種植率達到100%。采用無紡布隔離層旱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新技術,并充分結合“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和“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實現了節本增效。預計今年水稻每畝增產12.5公斤。發展海、淡水養殖面積126萬畝,同比增長3.9%,其中,河蟹養殖面積達到60萬畝,淡水魚養殖面積26.9萬畝。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37.5萬頭,家禽1050萬只,毛皮動物38萬只,牛1.4萬頭,肉鴨550萬只,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5%、32%、9.8%、10.1%和44.7%,肉類總產量實現3.05萬噸,同比增長10.9%。全縣蔬菜總產量實現2.85億公斤,同比增長3%,總產值實現4.27億元。由于全縣供水充足,蘆葦長勢明顯好于去年,預計蘆葦產量將突破15萬噸,可實現產值8300萬元,葦田“一育多養”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得到有效推廣。二是農業產業化邁出新步伐。重點圍繞優勢產業,在扶強壯大老的龍頭企業基礎上,著力培育新的龍頭企業。1-8月份,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發展到8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33家,新增龍頭企業11家,帶動農戶達到5.6萬多戶,訂單農業發展到3.2萬畝。建成10大類優勢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40個種養小區,建立各類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62個,農村勞動力轉移5.6萬人。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到目前為止,縣城投資1.4億元,實施了亮化、凈化、美化、硬化等項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完成5條街路排水改造工程、南北排改造工程和明暗排清淤工程,有效改善了縣城汛期排水條件;完成4條街路邊石更新、8條街路方磚鋪修和6條街巷道路改造工程;實施了縣城綠化、東湖公園夜景亮化等工程,人居條件明顯改善;縣城自來水二級管網更新改造工作全面鋪開。采取市、縣、鄉、村、村民五級籌資模式,總投資9400多萬元,完成綠色通道、清潔能源、改水等工程30項,完成413個村屯的綠化工程和45個重點村屯的綠化和環境整治。20*年我縣有3個鄉鎮被省綠委會評為“綠化模范鄉鎮”,17個村屯被評為“綠化示范村”。在農村環境建設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突出重點,樹立典型,全面推進“一鎮五村”試點建設。我們將田家鎮和王家鄉華僑村、旭東村、二界溝鎮曾家村、新興鎮腰崗子村、西安鎮桑林子村確立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加大投入力度,效果十分明顯。目前六個試點共投入資金2400萬元。王家鄉華僑村今年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西安鎮桑林子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農村娛樂廣場;二界溝鎮曾家村的農民用上了沖水廁所;新興鎮腰崗子村被省海洋漁業廳授予“新農村建設新漁村示范村”。截止到目前,我縣所確定的試點村鎮環境優美,村容整潔,基本實現了農村城鎮化,對全縣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二是破舊立新,拆亂除臟,全面開展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我縣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共完成作業面積3300畝,植樹207萬株。完成市級綠色通道4條,造林作業面積1*7畝,植樹38.5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0.8%。全力推進村屯綠化和環境整治工作,植樹101萬株,栽植花草486.85萬株,動用土方118萬立方米,修建院墻6000延長米,安裝路燈371盞,硬化路面8.5萬延長米,修進戶橋2621座,修廁所1362個,修邊溝28萬處長米,新建垃圾箱480個,修大門790個,新修自來水管道9萬延長米,修建娛樂廣場3.5萬平方米,修建U形槽0.95萬延長米,鋪設暗排0.86萬延長米,新建學校3所,衛生院2座,敬老院3座,秸稈氣化站3座,制作燈箱432個,清運垃圾9萬立方米,修筑人行道0.8萬延長米,粉刷文化墻185萬平方米,鋪設草坪14萬平方米,修橋6座,排灌站1座,為11個村配套了體育設施,對53個村委會辦公用房進行維修建設。今年上半年重點整治的村屯四進院率達到100%,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從根本上得到治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五)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促進民生改善
社會保障和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1-8月份,全縣各類保險參保人數達24.2萬人,實現擴面8351人。開展了三級聯創充分就業區域工作,成立了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站。開發就業崗位1.2萬個,實名制就業122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完成普惠制就業培訓9360人,走出了一條校企聯合辦學培訓的新路子。3542名“4050”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及時發放到位。開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行了企業用工登記備案制度。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縣城鄉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我們本著二年任務一年完成的思路,投入資金189萬元,完成特困戶建房90戶225間。共投資752.8萬元,對因病無力治療的城鄉低保戶開展救助,救助人數達12551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順利實施。各鄉鎮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全面啟動,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和尋求油田支持,改善農村飲水狀況,今年打深水井4眼,新建自來水廠4個,受益群眾達4萬人。農村交通設施日臻完善。完成老鄉路改造41公里,村通油路40公里,村屯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啟動,有效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教育和公共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投資2170萬元新建和維修校舍8所,目前已基本完工;減免農村學生學雜費640萬元;投資100萬元更新學生課桌椅3萬多套,全部實現一生一桌一椅;投資300萬元為20所學校配備60個理化生實驗室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年底前可全部啟用;教育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堂衛生和校車管理更加規范。完成17個鄉鎮衛生院新建改建任務,投資210萬元為各鄉鎮衛生院配備了微型巡診車、B超儀、心電圖機等設備,極大方便了廣大農村患者就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門診報銷制度業已啟動;重大疾病救助體系覆蓋城鄉,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貴的問題。社會治安得到全面加強。公安機關“三基”建設取得實效,狠抓了打擊兩搶一盜等工作,開展了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等專項行動,有效凈化了社會治安環境?!叭缶瘎铡惫ぷ魅諠u深入,建村級警務室54個。新建基層司法所16個,全部實行規范化管理,“五五”普法工作全面開展,全社會法制意識顯著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芭嘤拿?人、建設和諧新*”系列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先進文化建設全面推進。水鄉之韻文化廣場、鄉村文化廣場活動豐富多彩;農村有線電視實現1.2萬戶,今年新增5100戶;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已放映影片4600場次;送圖書下鄉96次1.7萬冊,極大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問題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我縣下了很大的氣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但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縣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仍然較慢,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夠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仍然缺少輻射面廣、拉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項目;三是農民增收幅度還不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渠道和農民增收渠道都有待于進一步拓寬。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年初制定的“堅持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做好三篇文章,落實四項措施,實現五個目標”的工作思路,即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突出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兩個重點,做好產業化文章、水產業文章和畜牧業文章,落實好用足惠農政策、落實生產計劃、創新工作機制、深化國有農場改革四項措施,確保新農村建設有新突破、改革創新有新成果、農民收入有新增加、農業經濟有新效益、農村工作有新亮點五個目標的實現,真抓實干,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一)進一步推動工業經濟板塊式集聚和規模化增長。繼續抓好園區建設、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企業運行四個關鍵環節,大干快上,力促產業集群迅速崛起、工業經濟急速擴張。要緊緊抓住我市納入國家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試點市等新一輪經濟增長機遇,堅持土地集約、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推進各園區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跨越式發展,為接續產業發展打造優越的內外部環境,并充分發揮園區基地的集聚和輻射效應,拉動周邊鄉鎮工業發展。要以油田快速干道、市東外環公路建設為契機,抓好新開、新立等鄉鎮的臨路經濟帶和新立外商投資園的規劃建設,拓展載體空間。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重點,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切實提高項目投資規模和強度,保持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加快遼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裝備制造總廠等一批立園區、立縣項目的推進速度。要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確保節能減排的剛性指標不落空。要科學整合、合理配置土地、資金、技術等市場要素,不斷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保障企業健康運行。今年入駐各園區基地的項目要達到180個以上,招商引資投資額要實現28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200億元,工業稅收實現3億元,規模企業要達到150家以上。
(二)進一步加大村屯綠化和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全年新農村建設投入要突破1.5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萬元。繼續做好“一鎮五村”試點工作,狠抓村屯綠化和環境整治。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重點抓好改水、改廁、道路硬化等工作。搞好農村新能源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三)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要用現代化工業與科技力量來武裝農業,用現代化的管理和經營方法來經營農業,全力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圍繞五大主導產業,積極引進和培育深加工項目,強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縣建設進程。
(四)進一步落實農業生產保障措施。一是抓好水稻后期田間管理,確保糧食大豐收。二是抓好漁業生產和漁業綜合管理工作,積極推廣高產養殖技術,全力推進“十增”計劃順利實施。三是抓好畜牧業生產,認真做好禽流感等動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快推進動物養殖小區建設。四是抓好“三品”整體推進和蔬菜棚改小區建設。五是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級名牌3個、省級名牌5個、市名牌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