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21:24:16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晉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職業教育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和轉化。
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處于人口迅速膨脹時期,加之資源相對匱乏,這使得農村勞動力處于絕對剩余狀態,所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向城市轉移已經成為必然之勢,近幾年來我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民工潮也證實這一事實的體現。而農村勞動力在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大多都未經任何培訓,直接涌入到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呈現出無序狀態,很多地區出現民工荒的現象。從表面上來看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轉變是勞動力的價值伴隨著市場而出現的波動,從本質上看則是因為在城市過程中農村勞動力缺少應有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對城市發展所需勞動力具有深遠的影響:第一,職業教育在培養勞動力的時候考慮到社會需求因素,避免勞動力流動的無序和混亂;第二,職業教育可以給予勞動力一技之長,讓勞動者獲得收入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在城市中安身立命。筆者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受教育程度對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是直接的,和農民經濟收入的增加也呈現正相關關系。
2.職業教育可以提升勞動力的品質。
職業教育通過提升勞動力的專業素質,使其獲得智力和能力的提升,并在此基礎山提升勞動力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思想品德。職業教育傳授給勞動力生產技術,這樣使得勞動力的質量得到提升,從而提升勞動者的價值。職業教育還可以通過生產技能和技術知識的傳授來開發每一個人的職業技能,使得勞動力獲得個性化的發展。在傳授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的過程中,職業教育可以激發勞動者生產創新和技術革新的動力。在培養勞動力設備保養、安全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勞動力的安全意識,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事故率和設備損壞率。
3.職業教育有利于城市文化的發展。
職業教育推行的過程中不斷傳授主流文化價值觀念,將之貫穿于勞動者知識學習、行為規范培養、思想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完成文化理念條理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勞動力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時還提升了文化價值理念。職業教育建立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以民主競爭意識為基礎,所以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就是城市文化的發展過程。
二、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職業教育的發展策略
1.讓職業教育的規模大幅度發展。
職業教育應該為城市化進程提供足夠的勞動力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應該能夠解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高技能人才的這一困境和難題。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追趕的階段,產業結構大幅度調整,信息化發展勢在必行。無論是制造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是勞動力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都需要職業教育的促進和幫助。我國勞動力數量不足導致了華東地區民工荒現象的出現,另外,職業教育的發展能夠促進勞動力資源的轉移,為西部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復興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2.調整職業教育結構。
職業教育應該將重點房子啊制造業和服務業人才的培養之上,促進城市穩步發展,緩解勞動力就業壓力。職業教育應該和經濟發展現狀、產業結構調整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國的產業結構呈現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并存的狀態,并在逐步實現工業化和后工業化的過程之中,產業結構正在逐步變化。筆者根據國務院發展中心對產業結構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中發現,我國第一產業勞動力將逐漸減少,第三產業勞動力將會逐漸增加。在技術不斷優化、產業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我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不同的產業技術結構要求不同的人才。建筑、農業等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規模的勞動力進行初級勞動,所以人才也以初級人才為主;鐵路、電力和金融等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過渡,其人才結構以中級人才為主;信息、通訊和電子行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其人才結構則以高級人才為主。職業教育還要考慮在城市化過程中新興產業對勞動力的吸收能力,城市服務業的發展能夠吸收大量的勞動力,現代服務業對職業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職業教育應該將教學重點和培養方向集中在這方面,這對城市化進程大有幫助。
3.加快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培訓。
[關鍵詞]教師教育技術化作用
一、數字化引領教育技術化
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而技術也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使人成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必然先天地以人的價值判斷、以人的需求為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育技術的存在基礎是教育與技術之“和”———使學習者不斷“文化”和“人化”,從使得教育與技術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美國新版NETS•T中十分注重數字化環境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完備。數字化的學習教育環境使得教育逐步呈現技術化的特征。
顧名思義,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滿足某種需要而人為規定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變換方式及其對象化的結果。技術規定了如何將一種物質(形態)變換為另一種物質(形態),將一種能量變換為另一種能量,將一種結構、形態的信息變換為另一種結構和形態。教育技術化是指在教育與技術“之間”的,特征式微妙轉化,“教育技術”不在教育中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技術中。同時,“教育技術”是教育與技術的相遇,“教育”是實質內容,原本作為載體的“技術”也日益呈現教育的特征。在此前提下,教育與技術相濟相合,育生教育技術,并促使其發展。另一方面,教育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因為技術是多維的,人的價值和需要也是多層次的。
二、教師在教育技術化過程中的作用
有學者指出,作為教育功能的技術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解決學習者學習效率的問題,二是解決技術應該怎樣為學習者人文化服務的問題。而教師恰恰在這兩者的兼具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如前所述,進入新世紀,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此中教師運用其學科知識教和學,并運用數字化技術更新教學理念和模式,以便獲得促進學習者學習、激發學習者創造力與創新性的經驗??梢哉f,新時代的優秀教師必然應成為數字化時代工作和學習的表率,教師應展現出全球化和數字化社會中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與工作方法。
通過展示與推動有效運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實踐,樹立終身學習的典范,在學校和專業共同體中表現出領導力。如果說20世紀末還可以成為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E-learning)學習方式的混合。如今后者已明顯在挑戰前者的管有地位。例如我們說教師最常用的技術是PPT,而PPT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代替粉筆黑板來呈現課堂講授內容。但如果教師固步自封,就會造成教師改革理念的滯后,并由此引發對其他先進技術的降格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技術的深層影響。
在當今教育技術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以培養學習者具有高度創造力為目標,能夠決定何時選擇何種技術,從變革需求出發,創建有效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架設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平臺,改變學習方式、學習文化以及相應的組織方式與學習關系。
這一點在語料庫語言學領域體現比較明顯,數據驅動語言學習是語料庫應用于語言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可以建立在語料庫的研究基礎上,同時吸納語言習得和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語料庫語言學的授課教師看來,教學研究所依賴的真實語言數據只是一種社會語言現象,這種可觀察、可量化和可描述的數據是探索社會文化語境中語言的意義與功能時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數據,教育在這里已經體現出明顯的技術化特征。
三、有效利用教育技術化的價值特征
柯利認為,技術本身不負載價值,而是在技術的使用中,人的思想意識和經濟利益導致了技術的價值負載。教師作為數字信息化社會教育技術的使用者,教育技術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掌握好各項技能的使用。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替代了教師的部分教學活動,但不管技術怎樣發展,在教育這樣的人文學科,更注重的是人本主義的發展,信息技術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利用教育技術化的價值特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是信息時代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此外,學校的管理人員也要正確地對待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的技術推動教育的發展,發揮其價值的正向導向作用,而不能過分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須知技術是手段,達到教育的發展才是最終的目的。
有學者成技術化是人類存在的方式。只要人存在,他就要追求自由,而人類追求自由離不開技術化。教育的技術化必然使得教育技術學成為顯學,而教育技術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教育實踐的面貌,而且也會帶來理解教育的新方式———一種基于復雜性理論和開發取向的理解方式。
參考文獻:
[1]安濤,謝英軍.關系思維視野中的教育技術圖景.電化教育研究,2009,(10):10-14.
[2]程桂芳,徐恩芹.新版NETS•T對我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啟示.繼續教育研究,2009,(11):59-60.
[3]王勇,楊晶.數據驅動的研究路徑在英美文化教學中的應用.外語學刊,2009,(5):183-185.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質量;探討
教育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優質的教育質量是高等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命脈。隨著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質量問題日顯突出,制約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仍主要依靠普通高等學校,其管理人員和教師的觀念深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沒有深入研究和探索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規律,在辦學過程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經驗和方法,沒有考慮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同程度地脫離實際,這是影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只有強調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更新固有的觀念,改革現行的不切實際的教育方法,才能提高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質量。
一、準確定位,確定符合成人特點的培養規格
確定培養規格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問題,它對制訂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式、選用教材等有著決定作用。只有準確定位,確定符合成人特點的培養規格,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培養規格包括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技術型和職業型四種。普通高等教育側重培養學術水平較高的研究、教學及規劃、決策、工程、設計等人才,培養規格屬于基礎研究型和應用研究型。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主要面向企業,培養在基層第一線從事與生產過程(或流通、服務等)直接有關的技術工作的人才,包括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及部分智能型操作人員,所以培養規格應該是技術型和職業型。
目前,很多學校在確定培養規格時,沒有深入研究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特點,而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將培養規格定為基礎研究型或應用研究型,這種定位必然使后面的教育行為(制訂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式、選用教材等)發生偏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這是影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質量,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問題。
二、結合社會實際需要,制訂符合成人教育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決定教學內容,它是實現培養目標和組織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很多學校為了體現辦學水平,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沒有充分考慮它的培養對象主要是生產服務第一線的在職人員,基礎較弱,存在著工學矛盾等因素,過分強調學科的理論性、系統性、完整性,忽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實用型課程偏少,重形式、輕效果,以計算機專業為例,教學計劃中一般都把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操作系統等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作為主要課程,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表面上看,知識的理論性很強,實際上,學生難以掌握,只好在教學過程中降低標準,以保證一定的畢業率。結果是基礎理論沒學好,專業技能沒學到,很多學生畢業時,連一個簡單的管理信息系統都不會設計,這樣的學生既沒有達到研究型的、應用型的標準,也沒有達到技術型和職業型的標準,只是得到一紙文憑,根本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體現成人教育的特色,強調主要以應用為目的,教會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及技術去分析、判斷、解決現場的各種技術問題,本著學用結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實效的原則,處理好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關系、傳授知識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不同的行業對同一專業的培養要求也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專業課上。因此,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積極廣泛征求企業的有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要有針對性和靈活性。比如計算機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要有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微機接口等專業基礎課外,還應重點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一門數據庫及其開發語言,特別要加強上機實踐環節,使學生畢業時,起碼能夠獨立地完成一個簡單的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調試,這不但對他們的工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也為他們今后學習其他數據庫及開發語言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順應時展,改革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成人教育的教學方式沒有大的改變,仍然主要采用集中講解的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學習形式及教學模式已越來越不適合當今成人教育的需求。由于成人學生都是在職學習,工作、家庭都要兼顧,工作的壓力和單位嚴格的考勤制度使工學矛盾十分突出,傳統的集中講解方式使學員在時間上、空間上和經濟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INTER網的普及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充分發揮的平臺。它的優越性體現在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員們隨時都可以上網學習,既經濟又方便,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工學矛盾,網絡教學可以使學員與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變得易如反掌。
通過電子郵件,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從教師那里獲得個另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和幫助。通過網上聊天室,身處異地的學員們可以輕松地跨越時空走到一起,共同交流學習經驗和體會,共同探討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成人教育的自主學習環節非常重要,忽視了這個環節,就難以達到培養的目標。網絡教學方式可以為學員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網絡是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絡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網絡教學方式是今后成人教育發展的趨勢。因此應該積極發展網絡教學手段,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逐步用網絡教學方式取代傳統的集中講解方式。隨著網絡教學的開展,學校應逐步形成依托校園網絡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包括教學資源、教學管理系統,電子校園(包括課件、網上答疑、作業提交、網上聊天室等系統以及數字圖書館等)等等。網絡教學資源更新迅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將有利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和教學質量提高。要通過網絡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由從被動地到主動地學,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地學到帶著任務決實際問題地學習,從按部就班地學習到自定步調定目標地學習,這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獲取信息力的培養。
四、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同時,教材又是學學習的主要材料,是他們獲取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主要源泉。因此,加強教材建設是提高成人教學質的重要手段。應從自學者認識的角度出發去選擇內容和編寫教材,適合成人的特點,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要詳盡透徹,明白易懂,內容要更加充實、完整、系統層次結構要更加清晰合理,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從而使教材的內容易于為學員所接受,便于學員自學。
摘要: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國20余家大專院校付諸實踐,并且許多初、高中學校以及中專學校也普遍倡行和大力推廣,成功素質教育已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但成功素質教育要真正發揮出更大效應,就必須由理性層面進入實踐層面,并建構為切實可行的實施模式。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文對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以及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從中總結出有助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構的基礎理論與學術支撐。
關鍵詞:成功素質教育;理論基礎;心理構成;實施方略
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是以讓學生具備與其積極向上的人生奮斗目標相一致的優秀素質即成功素質為培養目標,實行專業素質教育和非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定向培養成功素質,克服失敗因子,使學生在學校即具備成功素質,一跨出校門就能適應社會,并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勿容置疑,隨著人類社會中競爭的加劇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全面深化,成功素質己成為當今時代人們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視、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備的重要的素質要素。唯靠大力推行和普及成功素質教育,方能使成功素質成為現代社會人人必備的重要素養。
成功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心,方可成為人們踐行的堅定理念;成功素質教育要真正發揮出更大效應,就必須由理性層面進入實踐層面,建構為切實可行的實施模式。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據此,本文將對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從中總結出有助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構的基礎理論與學術支撐。
一、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成功素質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場深刻的變革,是系統的、整體的、實質的變革。深入研究和探討其理論基礎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成功素質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為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斯騰伯格成功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一書是西方研究成功心理素質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在該書中,他從一個嶄新的視角提出了一套智力理論,即成功智力理論。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一種分析和評價各種思想、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的能力,以發現對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創造性智力是一種能超越已知給定的內容,產生新異、前沿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課題和想法。實踐性智力是一種可在日常生活中將思想及其分析的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以使用的能力。斯騰伯格認為,在學業上的分析性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同時,實踐性智力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方面協調互動、平衡發展時,才能最有效地發揮成功智力的效能。
(二)成功者人格心理學理論
人格是反映個體多方面特質的總和,是由諸多活躍的心理傾向和穩定心理特征所構成的體現個人品格的獨特反應系統。人格對成功者目標和行為具有重大的主導作用和推動價值。它是影響創造活動產生、維持和深入的重要動力系統,是導致創造過程智力、勇力、魄力和毅力的“力量之源”。人格是成才、成功的基石。
人格與成功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任何成功者都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征。心理學家對成功者進行了人格心理分析。如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的《成功者社會心理學》,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等,都對成功者的人格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許多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有創造成就者與無創造成就者之間的差異主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人格特點的不同。
我國學者鄭日昌、張春興(臺灣)等分別曾采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有成就創造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創造性人才都具有非常積極的個性傾向性等人格特征,如態度積極,進取心強,不畏艱難等。培養創造性人格應該包括形成和發展人格結構中那些積極的、有利于創造才能發揮的因素;同時也要注意克服和消除那些妨礙創造才能發揮的消極因素。
人格是構成成功者素質的動力系統,由三大要素組成:內驅力、情動力、意志力。它具有始動、維持、調節、定向等多種功能,它能使人與成功相關的全部心理活動都處于積極狀態,將人的創造能量有效地轉化為創造行為。
(三)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理論
美國前任心理學會主席、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塞利格曼(E?P?Seligman,1998)倡導要研究積極的心理學,幫助人們過更快樂、更健康、更富有成就的生活。他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廣和發展,在本世紀初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積極心理學的運動。
馬丁•塞利格曼認為,心理科學的使命之一即鑒別并培養具有天賦的人,并指出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挖掘人的潛力與創造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
培養和塑造健全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僅使他們免于抑郁,還能增進健康,促進事業成功。所以,人們都把樂觀稱為“成功人生的第三個要素”。
(四)情緒管理心理學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緒智商》一書后,“情緒智力”這一概念成為世界各國心理學界、教育學界的人士廣為流傳和討論的話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理論認為:情商是一種內涵,是學生獲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情商可以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得到培養和造就,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不斷的得以提高。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情商有助于大學生正確擇業,是學生適應社會生存、競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戈爾曼還強調情緒智力和智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并不對立,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是人的智力的兩個側面。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五)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在其名著《多元智能》中(1983)提出:人類的智能有多種表現領域,決不僅僅限于認知。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是由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即言語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加德納的智力多元說擴充了人們對成功“智力內涵”的理解,尤其是他劃分的一些與人的成功息息相關的某些智力成分,如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控智力,不僅使人視野開闊而且對當代人的成功素質的全面開發與培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途徑取向與方法指導。
二、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
當前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對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關鍵在于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心理素質的建塑與培育。因此,對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倡行成功素質教育,也有利于對成功素質教育實施方略的提出和完善。
(一)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與實踐性智力三方面組成的有機整體。分析性智力在于發現好的解決辦法,創造性智力在于找對問題,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實踐性智力在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將思想及分析的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以使用。無疑成功智力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智力?;蛘哒f,只要一個人具備了成功智力,就具有了取得成功的基礎。
(二)積極心態
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標志在于是否具有積極的心態。因為一個人在遇到壓力、挫折、失敗和突發事件時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大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積極的心態。他們運用積極的心態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樂觀的精神去面對一切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險阻,從而不斷的走向成功。積極的心態就是一種進取心,能驅使一個人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三)創新素養
成才、成功都離不開創業,創業又必須以創新能力為基礎。當今大學生除了獲取知識,更重要就是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學生的成功素質應更注重創新品格的培養,如創新欲望、創造信念以及創造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培育,為養成卓越而又扎實的成功心理素質奠定良好基礎。
(四)人格品質
一個人成功、成才與否,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與個體的素質,尤其是與人格素質的培養密切相關。成功素質教育正是側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少成功者就是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全力出擊而一舉開拓的。當然,這種自信與勇氣來自于實力,或者說對個人能力、情境條件的合理把握和準確評估。對此,成功者們如是說“要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認真做事,用心做事”。
(五)情緒管理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到大約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則是情商。無數事實證明:較好的情緒控制與管理,是一個人成敗的決定性條件。一個成功的人,應該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成為它的奴隸,既不會因沮喪或者焦慮而意志消沉,也不會因憤怒而喪失理智。情商可以說是一種中介能力,決定了我們怎樣才能更充分的發揮我們所擁有的各種能力,包括我們的天賦智力,它的最大效用就是把人的智力放大,讓我們更接近成功。
三、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梢姡_的教育方略對于培養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闡述了影響成功心理素質的各種因素后,我們分析總結出來一些科學有效的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
(一)尊重教育
我們說尊重是有層次的,但怎么去尊重,就只有一個出發點:就是愛。愛是責任,也是尊重。要尊重學生的生命成熟與智慧發展,尊重學生發展潛力和現實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學生人格。我們嘗試成功教育,讓成功、快樂、和諧、希望成為教育的主旋律。確立這一基本的理念之后,我們在實施尊重教育時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人格
老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也有缺點,應時刻提醒自己在思想認識、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還不夠完善,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的意見,是尊重學生人格的重要表現。同時,批評學生的錯誤,也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尊重學生的人格,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2.尊重學生的感情
青年學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無意中傷害了他們的感情,就會刺傷他們的心,對其成長是很不利的。學生特別喜歡尊重他們感情的老師,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老師尊重學生的感情,往往會使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從而變成向上的力量。
3.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口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個口號形象地說明必須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一顆向往美好事物的心靈,都有成為好學生的愿望。作為一名教師,應十分注意尊重同學的自尊心,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加以肯定,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進步。
(二)理解教育
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理解學生的言行,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寬容學生的失誤和過錯,耐心地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細心地呵護學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善待處于弱勢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在實施理解教育的時候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讓學生生活在理解和愛的世界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青少年都有對愛的需要,在家需要父母長輩的愛,在校需要老師同學的愛。然而,更使學生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從心底里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樂意接受老師的教導,愿意改正身上的缺點,積極上進。這樣,教師的愛作為一種外部的情感因素,就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動機,轉化為推動自己不斷進步的內部動力。
2.理解教育與真情實感相融合
對學生的理解要感情真摯,不能虛情假意,否則讓學生覺察到了就會適得其反,會讓學生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對心存誤解或偏見的學生,要特別注意表達感情的時間和方式。而且要能換位理解,將心比心,對學生的體驗要感同身受,在此基礎上使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教育與促進優勢學生發展相結合
古人云“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理解作為內心之德,總是以意識的形式存在,成為調節人們行為規范的內在力量。作為外在之行,理解意味著對他人的言行保持一種大度和寬容,或必要的“一致性”。教育者自覺深入理解教育對象,要多發現他們的優勢、潛能,并盡力給予激勵,使其弘揚光大。
(三)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法是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體系,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可造之才”和“愛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的現代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一種教育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賞識。所謂賞識就是恰當地肯定學生的進步與成就,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讓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學生”的感覺中,走向社會,走向成功。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賞識學生與眾不同的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中去,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因此,教師應走進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欣賞學生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學生與眾不同的思維。這樣不僅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保護好學生后續學習的動力。
2.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
在學生身上,存在著不可估量的潛在能力,教師的“賞識”很容易給學生在精神上的滋潤,使他們產生自信,擁有積極爭取成功的心態。成功的實質是不怕失敗。學生一旦有進步,得到老師及時又飽滿熱情的評價,哪怕一個期待的眼神,都會讓他們感到無限溫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意識到自己被重視、被賞識,便會立即點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現則是積極的配合。
(四)激勵教育
教育激勵,就是教育工作者激發學生的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前進的過程。激勵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因此,在運用激勵教育要注意目標激勵和情感信任激勵。
1.目標激勵方式
目標激勵就是用結果吸引去激勵學生努力實現某目標。激勵者確立的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遠,要是切實可行的。目標激勵方式有信仰目標激勵和道德目標激勵。當代大學生都是經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信仰激勵是行之有效的,同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學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標,激勵學生為之而努力。2.信任激勵模式
信任激勵就是教師用自己的信任、鼓勵、關懷等情感對學生進行激勵。這是對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教師信任學生,對學生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對學生的信任體現師生的平等,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等,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項工作和學習搞好。尤其是對一般學生和較落后的學生,要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要讓學生在贊揚聲中健康成長,在鼓勵之中不斷前進。
(五)創新素養教育
人的成功素質是一個復雜的多維結構,既有智能的因素,也含有非智能的因素,其中創新素養起著核心的作用。對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尤其是對創新人格的培育是實施成功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因此,要大力加強對學生創造欲望、創造動機、創造信念以及創造人格、創造精神等系列創新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教育。
1.培養學生善于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發現向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創新素養教育是一個綜合施教的過程,學校要將創新素養教育滲透到各類教育活動中去。要教育學生善于從各個側面、多維度地去觀察、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從教育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實行全面改革。在教學內容上應多充實一些要求學生多維度觀察、多向度思考的課題和材料;在教學方法上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的研討和探索活動,以利于學生多角度觀察、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提高。
2.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模式,習慣于用之去解決現實問題
創造性思維模式是創新活動中慣常使用的心理和行為活動方式,如用公式來表示,則為“集中思維——發散思維——再集中思維——再發散思維”,如此循環往復,就能推動創造性活動不斷深入。教師應授予學生使用這一模式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并經常指導學生應用這一模式開展活動,要求學生無論解決什么問題決不可忽視和漏掉“發散”這一重要環節,遇事“發散”一番,形成習慣,養成“定勢”,長此以往,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等創新素養就能得到不斷的鍛煉與提高。
3.創設心理自由的環境,引發學生大膽開展創造活動
創造性活動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環境烘托下產生。在心理自由、充分安全的環境襯托下,學生能產生出許多具有非凡性、獨創性、奇特性的見解來。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創設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創造素質的環境,要改善教育態度,改進教育方法,主動消除妨礙、束縛學生創造性的各種抑制因素。有了心理充分自由、充分安全的良好環境,學生的大腦皮層就容易進入興奮、活躍狀態,思維就容易主動、振奮起來,大膽地產生各種遐想和聯想,其創造性話動就會成為習慣化的反應方式,這將會大大有利于學生創新素養的不斷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一、機械基礎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生源質量低。中職學校教學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以前教學對象都是初中畢業生中較為優秀的學生,而現在則是初中畢業生中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的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都存在嚴重的問題。
2、傳統理論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機械基礎傳統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而理論學習較為抽象,沒有與實踐相結合的話,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并且理論知識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記硬背,因此學習積極性不大。
3、配套實習實訓設備缺乏。由于經濟問題,很多學校機械基礎這門課的教學設施以及實驗實習器材相對比較短缺,沒有相配套的實習實驗,這門課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自然學生難以理解,也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
二、對于《機械基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于機械基礎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改革,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先實踐教學再理論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大部分沒進過工廠,對于機械方面的各種名詞概念從未聽過,也幾乎沒有見過機床設備。而傳統教學模式一開始就是理論教學,學生對于沒聽過、沒見過的各種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無法理解,在課程教學的初期就不會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對以后的學習更是沒有積極性了。而在理論教學之前,先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去實習場地參觀或者直接參加拆裝實訓,則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且由于有新奇感,很容易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2、理論教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物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上課時如果仍然按照書本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由于基礎較差,無法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小,最后產生厭學情緒,破罐子破摔,“反正聽不懂,也就不學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想辦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相結合,讓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平時所見的東西相關聯,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在講解齒輪輪系時,講到輪系的傳動比的變化,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坐公交時經??梢钥吹剿緳C師傅用右手撥動右側的撥桿,為什么隨著撥桿位置的變化,汽車行駛的速度會時快時慢?然后讓學生討論,因為學生對汽車的興趣一般較大,所以討論會比較激烈。最后讓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教師再告訴學生,司機撥動撥桿是在調整汽車變速箱里齒輪輪系中的齒輪位置,從而改變輪系的傳動比,從而改變汽車行駛的速度。經過這樣的過程,課堂上的氣氛就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大不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去學習知識。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板書結合掛圖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進行課堂講解分析。教學手段較為單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抽象并且較為枯燥,課堂氣氛一般也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這些傳統教學方式產生的問題,可以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1)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利用板書、模型、實物以及掛圖進行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靠的是老師的仔細講解,利用掛圖和模型來比劃機械零件的構造、作用和傳動機構運動、傳動的原理。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很賣力、很詳細,但是學生在講臺下卻聽得云山霧罩,完全沒明白這個原理是怎么回事,效果很不理想。多媒體教學則能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因為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各種零件的外形以及內部結構、傳動機構中各個零件的相對運動通過FLASH等計算機軟件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能夠通過這些三維動態的畫面演示,很容易地理解各種機構的運動原理。這樣可以使教材上的內容更為生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進行“開放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與機械的接觸不是很多,有些學生更是對機械一無所知。而在機械基礎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也沒有什么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學生一般會有強熱的好奇心,并且有十分渴望動手操作的心理,因此可以盡量利用學?,F有條件進行“開放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例如,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這一章節時,因為內容較為抽象,職校生一般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給他們一些長度不一的竹片,讓他們用螺栓螺母將竹片組裝成簡易的四桿機構,然后針對課本上的四桿機構的類型以及運動原理,讓他們用自己組裝的四桿機構進行觀察、討論。最后,將各組的討論結果向全班展示,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4、完成理論教學后,應轉入實習教學。
一、高職高專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的重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彪S著時代的發展,高職教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高專大學生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案叩嚷殬I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边@是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殷切希望,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重視高職高專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明禮儀養成有效提升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思想道德素養是一個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會生活和社會輿論中形成并得以鞏固的。文明禮儀具有道德功能,它可以通過文明要求、禮儀規范來規范、調節、修正人的行為,使人的行為控制在道德范圍之內。重視高職院校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可以系統的引導其思想和行為,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將自己的思想、行為規范在可控的道德規范之內。在不斷實踐中將文明禮儀規范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
(二)文明禮儀養成提升大學生個人素質,為順利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進入大學意味著馬上要向職業人、社會人轉換。這不僅要有專業知識的積累,還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設計自身的形象、如何盡快的適應社會等文明禮儀規范。這不僅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更是應對招聘單位考核要求的需要?,F實表明,具有較強道德修養、較高文明禮儀素養的大學生或者職業人,更容易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更容易獲得成功。
(三)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對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大學不再是象牙塔、大學生也不再是天之驕子。但是很多同學進入大學還是抱著得過且過、混文憑的態度。因此,打架斗毆、網絡謾罵等行為時常發生,這些情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的建設。因此,大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減少同學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生存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一個有優美的環境、處處有文明、人人講禮儀的氛圍中生活和學習,勢必也會促進師生的身心和諧,愉快工作、快樂學習。
二、高職高專大學生文明禮儀現狀
為了準確了解大學生文明禮儀的現狀,課題組通過對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大學生文明禮儀現狀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從結果來看,我校大學生的精神面貌總體是較好的,總體得分79分-70分段占56.10%,及格分以上占92.68%。但是在日常的行為規范、文明禮儀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意識淡漠,以自我為中心
部分同學無視學校的規章和制度,不尊重他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為出發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見到老師不主動問好,同學、舍友關系緊張;在公交車上遇見老人、小孩熟視無睹。以自我為中心的結果導致個人責任意識的嚴重缺乏。
(二)組織紀律觀念淡漠,言談舉止不規范
部分學生存在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的現象;上課玩手機、睡覺,在公共場合不愛護公物,男女同學的舉止不文明和舍友、同學間人際關系緊張等現象時有發生。針對問卷中“你平常舉止文明嗎?”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時舉止文明程度還好占59.49%,在小利益損失情況下也會保持得體的有教養的舉止占36.26%。在“你平常的語言文明嗎?”的調查中,語言文明一般的占63.55%。由此可見,同學們對大學生的群體舉止語言文明程度的認知在正常情況下僅處于及格線左右,在涉及利益時舉止文明程度時則給予了基本的否定。
(三)儀容、儀表不符合大學生形象
在“你認為當前大學生的儀容儀表是否符合學生的基本裝扮?”問卷調查中,儀容、儀表總體評價基本符合學生的裝扮占66.95%。同學們對大學生外在的衣著還是不太滿意,僅達到及格分。在“你對學生穿拖鞋、睡衣、背心等進教室的態度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調查中認為穿拖鞋、睡衣、背心等進教室無所謂占9.95%,偶爾穿進教室可以原諒占18.04%,別人穿與不穿與我無關占6.75%,不能穿進教室占37.10%。從對大學生儀容儀表的認知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當代大學生追求個性、喜歡標新立異,對奇裝異服習以為常。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著裝問題和日常的儀容儀表還是令人堪憂。
三、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促進高職高專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的優勢
高校國防理論教育以軍事學科中最基本技能、知識和理論為內容育。除了專門的軍訓以外,還包括集中的課堂理論知識的教育。在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首先,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以典型戰爭、事跡,先進人物開展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責任意識。國防理論教育中包含著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軍事理論和軍隊建設思想,使大學生掌握了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包含著國家安全形勢、國防的重要性、國家主權意識、國家利益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等內容。使學生胸懷全局,讓學生關心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振興。讓學生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學生只有自覺踐行歷史使命,才會從行為規范、道德素養等方面來約束自己。
其次,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團結互助和集體主義精神。軍營是最集中、最統一、最緊張、最嚴格的。除了一般集體所具有的團結、嚴肅、協調、一致等作風外,還有令行禁止、雷厲風行、英勇頑強、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大學生的軍事訓練,讓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親身的體驗和感悟。每個學生被編進了班、排、連、營的集體中,每天都生活在整齊劃一、步調一致、令行禁止的集體中,“集體”很快成為大學生的自覺意識。
最后,國防軍事理論教育給予學生生動的組織紀律觀念教育。通過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更好地為青年學生補上了集體主義教育課。接受教育的每一個大學生對大學生的一日生活、禮節禮儀、言行舉止、軍容風紀、內務衛生、請假銷假等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通過軍營式的環境、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訓練,對于克服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懶、嬌的不良習慣,培養了大學生良好的軍人姿態、協調一致的動作、優良的作風和嚴格的紀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四、以國防理論教育為切入點,推進高職高專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
以國防教育理論教育為切入點,不僅可以增強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國防意識,了解軍事思想、軍事技術,領悟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而且通過國防理論教育,使大學生加強個人紀律、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儀容儀表符合大學生形象。
(一)加強國防軍事理論課對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重要性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高校存在重視專業課程的教學,忽視文明禮儀課程的情況比較嚴重。再加上家庭文明禮儀教育的缺失,導致部分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紀律觀念不強、團隊合作意識較差、忽視課堂禮儀、師生禮儀、同學交往禮儀和公共場合禮儀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條件下,高校應該加強對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重視作為文明禮儀教育載體的國防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加大對國防軍事理論課的投入程度,完善國防軍事理論課程教學設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形成長效機制。
(二)加強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中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
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國防、軍事和國家安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國防軍事理論教育促進文明禮儀不僅豐富教育教學的內容,也可以在一定在程度上解決文明禮儀教育建設的短板問題。在教學中,可以突出介紹軍隊對軍人站、立、行的要求,展示標準的軍容軍姿并進行相關練習;通過軍人禮儀規范和外交禮儀講述引導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禮儀及注意事項;突出講述軍隊或典型戰役中表現出來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等。
(三)提高國防軍事理論課教師的禮儀修養,塑造良好職業形象
教師不僅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經常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文明的禮儀修養、良好的職業形象是影響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于教師威信、示范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學生耳濡目染國防軍事理論教師符合禮儀的言談舉止、儀表著裝、待人接物、工作作風等,必然有助于修正學生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正確按照禮儀規范的要求學習、生活和工作,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因此,國防軍事理論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內修道德修養、豐富的文化知識、高雅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外在形象上要做到整潔的儀容修飾、良好的體態、合理的著裝、得體規范的語言。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國防理論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