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04:21:2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科學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創設情境,激發思考
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率。
1.用實驗創設情境。實驗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要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激發興趣,產生動力,主動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只要教師手拿儀器進入課堂上課,學生就歡呼一片,相反,如只拿教本進課堂的,他們就會興味索然。因此教師要從責任和使命的高度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運用實驗情境教學,能分組實驗的盡量分組,不能分組的至少要保證演示實驗。如在教學《測量擺的快慢》時,教師手拿一個簡易種擺自由擺動,并拋出問題有什么辦法能讓鐘擺得快些?不少學生不假思索,認為只要擺動地用力些就行,教師笑不作答,只是給每個實驗小組發下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證明。學生興趣高昂,你擺我記他數,不久便了剛才的假設,于是教師又進一步引導他們再次實驗,尋找真正的原因。整節課氣氛活躍,在學生不斷的假設、實驗、假設的過程中熱烈進行,并最終順利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2.用生活經驗創設情境。生活是科學教育的源泉,帶學生融進去,常能喚起對原有相關經驗的聯想,從而產生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成為知識新的生長點,促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創造的潛能也就跟著被開發出來。如在教學《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時刻的時間不一樣》這一課時,我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人,先問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是什么?有學生答籃球,看過NBA的直播比賽嗎?學生答有看過。再追問道:有沒有看過在球員休息時體育館外的畫面呢?學生仔細回想后,說體育館外燈火通明,大街上車燈閃爍,應該是晚上。教師趁機質疑:周日上午看現場直播的比賽,人家卻是晚上呢?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有的搔頭撓耳,靈敏一點的便脫口而出因為世界各地的時間不一樣,于是教師根據孩子們的回答直奔主題,課堂教學順利展開。
二、資料輔助,激發興趣
科學與其他學科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科技含量較高,這給執教者帶來了較大的挑戰。許多書上的問題常要通過各種方法查閱資料,獲取正確信息,才能順利實施教學,同時適宜的課外資源還能激起學生的更大興趣。
1.資料有助于讓教師教得明白。經常在科學課上遇到這樣的狀況,學生的某個意外問題就讓教師束手無策,一節課下來如履薄冰。在教學《關于時間》這一課中,一位學生在擺弄小地球儀的過程中,突然問我地球儀上有一條叫國際日期變更線的虛線,這有什么用?課后我立即上網查找資料,查找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由來和計算方法,終于徹底搞清,在下節課為學生解讀。所以說科學是不能用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后去思考這類話搪塞的,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科學課上以不變應萬變、順利過關。
2.資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在教學《被種下的材料》這一課時,我通過網絡查找到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如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便掉色彩,越王勾踐劍2000年后依然鋒利無比等,通過這些真實的學生感興趣的事例,讓學生思考分析地下材料保存長久的原因,從而明白了濕度、溫度、材料本身的特性是影響材料保存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當教學任務完畢,宣布下課時,一位同學大聲說今天的課太好聽了。
三、走出課堂,開放課堂
科學新課標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要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因此在教學中不要總是把學生禁錮在教室里,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室外進行探究實踐。
1.讓學生走出課堂,親歷自然??茖W課程要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而農村學校本就處于田野河溪包圍之中,這樣的自然優勢當然得充分利用。在教學《各種各樣的花》這一課時,教師先出示有關薔薇花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薔薇花的特征,再讓學生分組去校園觀察,布置了相應觀察任務。學生們當然欣喜萬分,在觀察過程中,許多同學發現在校園中心綠化帶有薔薇花,便進行了仔細觀察,并認真記錄了花叢中各種生物的情況?;氐浇淌液?,同學們情緒高昂地爭著匯報觀察所得。通過這樣的室外觀察活動,同學們在探究實踐中學到了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其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若要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益,從提問的角度來看,就需要注意有效提問,讓學生明確問題的指向性,以免因曲解題意、弄錯思考方向、理解片面等而答不到“點子上”,或者陷入思維障礙,浪費課堂時間。尤其是在小學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是思維還不夠成熟、不夠敏捷的兒童,如若問題不明確,指向性模糊,孩子們就可能一頭霧水,無從入手,或者思維會無方向地發散,眾說紛紜,答非所問,收效甚微。如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的溶解性》,分析“物質在水里溶解”時,某教師如此提問:請說說哪些物體放入水中后會溶解?不能溶解的物體又有哪些?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問題范圍太廣,目標性過大,有的學生思維發散開來,一發不可收拾,有的學生卻無從回答。倘若教師規定或限定范圍,將問題空間與目標合理縮小,更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喚醒知識與經驗。如換成:木屑、味精、白糖等物質可在水中溶解的是?或者引導學生思考:廚房中的物體哪些物質可在水中溶解?或提問學生實驗桌上的物質,在水中溶解的有?這樣,問題更具體、更具有指向性,學生的思考會更有方向、更有目標,探尋答案更高效??梢姡谛W科學教學中,提問的指向性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或知識關鍵點,設計具體、方向明確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快速領會教師提問的意圖,找到比較合理而正確的答案,避免學生思維走“彎路”,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并耗費時間的“折騰”。
二、提高思維,適度提問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低估了學生的思維與能力,或者為了誘導學生參與答問,促進師生互動,讓課堂氛圍更熱鬧活躍,就隨意提出一些答案明顯、缺乏思維力度的問題,這帶來的只是表面的熱鬧與活躍。如某教師教學《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時,一節課上充斥著大量的“是不是”、“會不會”這種類型的問題,缺乏思考意義,影響了提問效益。再如,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有的教師拿出如滴管等新實驗器材,提問學生是否見過,是否可以給它取名等“假問題”。這樣的提問,師生之間看似有問有答,卻無法觸動學生的深入思維,不是有效的對話互動,學生收獲不多。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課堂提問的思維力度,圍繞學習疑點、知識難點與重點等,設置有探究價值、有思維層次的問題,并注意適機提問,驅動學生積極思索,步步深入。如教學《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時,當學生猜測橡皮泥會沉入水底時,教師可提出問題:你們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況下,可以想辦法使沉入水底的橡膠泥浮在水面上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進行實驗驗證。在探索利用加入糖或鹽等方法使下沉物體上浮時,有同學講出土豆上浮的原因在于放到鹽水中了。此時,教師應繼續提問促其深入思考:你是如何知曉的,說明理由。另外,在課堂提問時,教師還要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能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話音才落,便讓學生發言答問?;蛘邽榱俗寣W生進入預設答案,而急于打斷答問者的思路。這樣,表面看似活躍的你問我答,不但沒有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還會擠占學生思考探索的時間,使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
三、注意引導,高效提問
一、挖掘生活化資源,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句教育名言告訴我們,生活是教育的依據。因此,我們在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教學中要努力的挖掘教材中有關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利用與生活相關的信息,從而營造濃厚的生活化教學氛圍。首先,我們應該生活化處理教材。因為教材中的內容編排不一定符合我們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在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地滲透生活味。例如,在教學《分類》時,就采用多級分類法讓全班學生開展分類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從中感受到分類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其次,把課本中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尤其是與學生生活實際不著邊的內容刪除。最后,按照一年中時令的變化把教材體系打亂,進行重新編排。這樣,就讓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內容是螞蟻、蝸牛等動物,而教學實踐中螞蟻還未出洞,學生無法觀察實際情況,于是就把它移到后面進行教學。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感受生活化知識趣味
一切科學知識需要我們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真知。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還可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例如,在教學《了解空氣》時,就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把醬油經過漏斗倒入瓶中,然而卻倒不進去,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空氣這個概念。用漏斗倒液體是學生生活中常有的現象,但是倒不進去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卻很少思考。在教學《溶解》時,給學生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怎樣把一杯果珍快速地泡好?泡果珍是小學生生活中常做的事,于是立即聯系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列出許多解讀問題的辦法,不停地攪拌以加快果珍的溶解速度,用滾開的水來泡果珍等等。從學生們想的這些辦法中可以看出,雖然不能解釋溶解的概念,但是對溶解這種科學現象有了感性的認識。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情境教學,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趣味性,同時為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探究方式生活化,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探究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進一步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探究學習方式,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暗盒里有什么?》時,就給學生準備一個“暗盒”,讓學生猜猜盒子里裝著什么。有學生拿起來搖搖,聽聽沒有滾動的聲音。這說明里面的物體是個長方體。用手掂一掂,估計重量的大小,來判斷里面的物體是金屬還是塑料。還有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判斷盒子中是什么物體。最后,由老師當眾打開盒子,讓全班學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生活中學生接觸了很多材料制作的物品,已經有了判斷物體的經驗基礎。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促進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進而深切地體會科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同時,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這樣,學生們就會感受到科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開展生活化實踐,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開展實踐活動是小學科學這門課程必須具備的環節。因為科學一定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必須實現這兩者之間的溝通。同時,這樣的溝通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小學科學課本中,很多內容需要通過學生到實際生活中獲得,因此,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把教學放在課內,把實踐放在課外。通過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例如,在教學《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這一內容時,就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疾旒亦l自然水域中有哪些水源受到了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樣的污染?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整個淮安地區空氣污染、水污染都比較嚴重。在開展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擬好實踐計劃,做好實地考察的各項數據記錄。通過這樣的實地考察,了解到淮安地區水污染程度。在進行調查報告總結時,很多學生對治理水污染與空氣污染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教學 策略
1、前言
課堂調節主要為教師進行實踐教學階段中,對課程實施管理控制,通過有效教學方式,進而可快速、合理的實現教學目標,圓滿的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形成良好的主觀能動性,顯現學生核心潛能。令其成為課堂學習主人,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自如的進行科學知識探索,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取全面升華??茖W的教學調控,可開創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實踐效率。為此,教師應基于學科特征,探究學生認知規律,良好的調控課堂教學,進而真正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優選實踐方式,良好調節小學科學教學課堂
相關心理學研究明確,生動有趣、新穎富于創意的課堂教學,不但可對學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可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持續變化、不斷創新的教學方式,可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學習與求知欲望。為此,小學科學教學教師應良好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做到得心應手,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合理調節控制,達到既定目標。
以往滿堂灌輸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意識塑造以及能力培養極為不利。因此,較多教師通過以問啟知調節課堂,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希望實現調控目標。往往該類過于片面營造活躍課堂氛圍的方式,會導致滿堂問的過激現象,當然也是不合適的。為此,應考量科學的課堂設計方式,進行合理有效的提問,方能發揮既定功能。倘若問題制定過難,會令學生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最終將導致喪失探索學習積極性。倘若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則學生會產生驕傲心理,隨意的進行回答,往往不經過思考,不周密細致的研究。這樣會令學生無法勤于動腦,形成思維松懈的不良問題。特別是小學科學課程,由于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具有大量的概念化知識,加之小學生善于應用形象思維,因此往往無法掌握學習門道。為此,教師應引入生活實際開展貼近現實的課堂教學,進而令學生快速的接受。
3、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為人們探究學習、從事某類活動的積極心理傾向,為推進學生從事學習、形成認知的核心動力。一旦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便會主動積極的汲取知識,且樂此不疲。因此,倘若教師通過有效的激勵令學生形成科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便會在興趣指引下產生質疑、激勵想法。為此,教師應科學調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由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實際上,對科學知識內容中的新鮮事物、不同之處進行鮮明的揭示,可令小學生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科學的轉變為探究興趣與學習欲望。由于科學知識具備豐富多樣的內容,范疇廣泛,由上至下、由遠及近,涉及到分門別類、各個層面的原理、技巧。為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階段中,教師應積極探究并深入挖掘學科教材中富含的吸引力,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為學生闡釋神奇富于玄妙的科學現象以及世間萬物規律特征。還可通過直觀鮮明的手法,為學生呈現出起苗豐富的大千世界,可創設生動的科學意境,將學生引領到充滿想象力的夢幻王國之中進行自由的探索,進而符合其多樣性心理需要,令學生形成耳目一新的感覺,進而提升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小學科學課堂調節應確保機制靈活
成功的科學課程應凸顯內在亮點,贏得廣泛支持,令學生產生新穎獨特之感。實踐教學階段中,基于突發事件,例如學生對突破學習范疇的問題顯現出興趣,或令教師呈現尷尬情緒,均會令科學課堂教學陷入被動局面。為此,教師可引入合理、靈活的機制、方式,令學生轉移注意力。通過因勢利導,將突發事件同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進而將被動局面良好的扭轉為有利影響,達到超越想象的優質教學效果。教師應提升敏銳洞察力,善于捕捉充滿生命力的優質教學資源,創建多元化、動態性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偏差教師應視為一筆寶貴財富,應善于應用財富,將學生誤差當做價值化資源進行科學應用??衫闷畎咐治?,提升學生洞察分析判斷能力,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維與糾錯技能。
另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做到緊湊與疏密性安排得當。教師不僅應盡量在較短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豐富有效的知識信息,同時,應為其預留消化知識、掌握技巧、全面掌握的流程時間,不應操之過急,應對學生充滿信心。再者,對教學知識內容隨意性應做到合理掌控、張弛有度。針對預先編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階段中應合理適度的進行延伸、增減或刪除,進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踐創造性。應通過有效取舍,合理轉化,契合課程標準要求,全面實現既定目標。
5、科學設計,創新調節
為激發學生探究意識,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鍛煉機會,令其獨立進行實驗設計,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分離混合物體相關知識時,在探究如何分離鹽中粗沙的階段中,一些學生提出采用過濾紙方式,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可輕輕拍打便可實現分離。還有學生提出通過觀察以及手挑方式進行。該方式立刻會引發其他同學質疑。教師則可給予該名學生相應的鼓勵,通過小組的真切實驗,進行有效總結。雖然可能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將粗沙全面挑除干凈,然而卻激勵了學生發散思維,令其不會基于固定模式進行學習,而是通過積極創新,選用豐富方式應對現實問題,進而可對學生創新思維意識形成良好保護。
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合理的進行實驗設計,需引導學生明確實驗學習目標,采用科學方法,令學生放手去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預先準備多樣豐富的材料,進而令小組學生很快的找到興奮點,并積極的投身到實驗階段中,快速的進行設計分析。一旦設計方案得到教師認可,便可快速的獲取相應的實驗應用材料。這樣將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協同合作,通過小組競技比拼,形成強烈求知欲望,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主動探究相關知識,掌握綜合學習本領。
6、結語
總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為培養學生探究科學、認真分析、終身學習的重要學科,具有一定隨機性,教師即便在課堂教學前期進行充分準備,也會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形成一些意外狀況,甚至是不和諧音符。為此,教師應提升課堂駕馭、調節技能。教師不應隨心所欲的進行教學,學生亦不應毫無顧忌。應注重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做好科學調控,有效調節課堂教學節奏,做好疏密安排、起伏管理,合理收放,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鋒星.概念重建模式及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
[2]岑海平.試探小學科學教學的“單元整體規劃”[J].教育導刊(上半月)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興趣培養
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好這門課對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自然觀,培養科學素養,激發有著重要意義。下面結合實際,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突出學生主體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親密的伙伴,在科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應給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者,學生的學習過程始終按老師的思路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運用者,學習的探究者,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表現,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把握整個課堂的教學方向,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讓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就是對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讓他們認識大自然,喜愛大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分析、去研究,從小學會進行科學實驗的本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中獲取科學知識。
三、貼近生活實際
小學生本身就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自己根據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背景下,豐富他們學習的經歷,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和生活經驗,這種源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其實,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碰撞出師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深入學生、深入生活,善于發現,精于設計,就能使我們的課堂煥發生機無限,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較大發展。
四、運用電教媒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走進小學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的畫面,通過媒體使形、色、美、光、靜、動有機融合,更快、更準確、更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潛藏的形象顯現出來,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強化了感知,促進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生物進化時,教師可以借助自制的課件,把學生帶到距今6億多年前到距今7千萬年前的生物世界,瀏覽從古到今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各個時期生物的特征,并對這些生物的事實進行了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非常輕松地認識了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即,生物界從古到今總在不斷變化,變化的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簡單到復雜,生物進化的過程是極其漫長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進化和滅絕。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破了時空界限,把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情況生動、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來,實現變古為今、變遠為近、變靜為動、變無聲無色為有聲有色。這樣即擴展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實現了課堂教學立體化,這一點是它教育手段無法實現的。
五、重視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加以鼓勵。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著眼于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斷轉變觀念,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歐渝.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芻議[J].科學咨詢,2012(06).
1.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般來說,老師在上科學課時,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方法:第一,探究發現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實驗探索法。由于科學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學科,因此,在課堂上,會經常涉及到實驗,老師可以在給學生做簡單的演示之后,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書本上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讓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三,小組討論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按照自由組合或者前后桌組合的方式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老師根據即將要學習的課程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的討論,通過查找資料和做實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等到正式上課時,再由老師幫忙解決。采用這些方法,不但可以緩解緊張、枯燥的課堂氛圍,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真正體驗到科學帶來的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1.2創新學習方式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進行自學。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雖然在很多方面都還不懂,但是,他們卻有一顆很強的好奇心。因此,老師可以將這個作為出發點,在科學課堂上,利用一些道具,創設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接觸這些新鮮事物之后,從好奇心轉變為對知識的探求欲,從而實現對課本知識的自主學習。第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科學課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學習方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可以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第三,讓學生去嘗試。在還未進行下一課的教學之前,通過布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在經歷過回答錯誤地失敗之后,就會逐漸的養成提前預習課文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了自主學習能力。
1.3加強學生價值感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對于小學生而言,還處在一個心智各方面未發育健全的年紀,還需要老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雖然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對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學老師在進行科學課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要理清各方面之間的內在聯系,將蘊藏在知識結構內的學科知識整理出來,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小學科學教師一定要將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逐漸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將“教書”的這個過程真正變成“育人”的過程。
1.4拓展課外知識
在小學的科學課教學中,一定要樹立“大課堂”理念,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多多閱讀課外知識,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科學知識儲備。由于科學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課本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些課本知識也顯得比較落后,因此,一定要依靠對課外知識的搜集,將生活的活水引進課堂。只有這樣,才能讓科學課更加的貼近生活,并且變得更有趣,學生也會更愿意上這門課,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學生也增加了對老師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感受成長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2、結束語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trospect
Wen Yun shua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urse take development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as science of aim to enlighten a course.The formation of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is long-term of.science education in earlier period will become one personal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to have a decisive function, be showed from thi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Classroom teaching
筆者現在擔任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順利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成績??茖W學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既有知識點,又有實驗課,所以要求教師轉變育人觀念,進一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實驗課的質量,使每一位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實驗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比其他學科摻進更多的生活事例,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一些心得:
一、要做好課前準備,認真鉆研教材
對教材的基本概念跟基本思想,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要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性,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 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學習的方法、生活的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課的實驗。
二、要組織好課堂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體現教師能力的最有力的證據,要達到關注全體學生,并且注意信息的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課堂上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學習心境,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要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課與實驗相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布置好課下作業,作業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點,不一定是書面作業,也可以回家自己設計某個實驗。
三、要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并且還要做好課后的輔導工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自己準備一個作業記錄本,把當天的作業記錄好,回家就按這個記錄完成作業,這樣就不會忘了。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是班上的后進生,他們多是上課時聽不明白或是記不住,相對其他同學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對后進生的幫助應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然后再輔導課上所學知識,做到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四、不斷提高教師本身的業務水平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相關理論,并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跟教學水平,同時順利完成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
五、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確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科學教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智能。小學科學教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模式:觀察??實驗??問題??討論。沒有實驗就無法講述科學,做不好實驗就難以完成科學教學的任務。所以要求教師不僅能完成教學任務,還得能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中的實驗。教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把實驗教學擺到重要的位置上,絕對不能有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只要背下實驗方法步驟就能考高分、取得好成績的錯誤思想。
課外的小設計、小試驗、小制作、小發明,紛紛卷入了科學實驗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材中更多的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實驗,教材中某些驗證性實驗變成探索性實驗,教材中一些書面的實驗習題作為課內外實驗操作訓練。
教師要積極啟發,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在觀察、實驗中體現出來,也要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觀察中的發現說出來,特別是結論性的、規律性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
六、充分利用學校及地方課程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資源相對城市而言比較匱乏,但農村孩子天天的所見所聞更接近于自然,生活的內涵一點也不比城市的孩子落后??茖W課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聯系他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發揮孩子們豐厚的感性認識的優勢來服務教學,自覺充實教學內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據時令季節的不同,可以改變教科書中有關教學內容的順序,力求做到因時而教、源趣而授,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得更為緊密。將《各種各樣的花》的教學調整到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學課堂中,放飛在花的海洋里,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構造,進而認識到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區別。而《植物的果實》則選擇在金秋十月的收獲季節進行教學,發動學生到大科學課中廣泛收集各類植物的果實,然后帶到課堂中觀察,采用浸泡、解剖、嘗味等多種實驗方法來豐富、增進、完善學生對果實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的科學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己去實驗、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討論、自己通過探究得出結論,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參考文獻
[1] 袁家紅.淺談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J].魅力中國,2010(14):246.
[2] 湯小勇.例談小學科學人文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課程(教師), 2009,(03) .
[3] 李瑩.小學科學教育“做中學”的實踐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