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6 11:22:37
序論:在您撰寫聽力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在特定情境中發生的語言行為,聽力理解應聯系實際的情境,進行語篇分析,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不同語言學家對語篇這個概念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筆者傾向于“語言使用、思想傳遞和社會語境下的交流”這一語篇定義。因此,在進行聽力理解時。就需要通過對語篇的分析,聯系實際的情境,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而在語篇的理解上,筆者認為,語言的使用是基礎,思想的傳遞是核心,而語境的感受是語篇理解的關鍵所在。理解語言,感受思想,卻沒有立足于真正的語境,那么得到的并非是真正的語義。學習外語的難點就在于,同樣的語言,甚至有時是同樣的語氣,在不同的環境下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在聽力理解學習中,實際的情境對于學習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能掌握所有詞匯的,也不可能理解所有詞匯,甚至不可能理解已經掌握了的詞匯的其它不同的意思。因此,對語境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樣的詞語,把握了語境,也就掌握了精髓,那么,也就抓住了聽力理解的關鍵所在。
2.親身融入到模擬的人文環境,多器官輔助練習。使聽力理解變得更為簡單。對于在中國學習外語的學生們來說,無法融入環境是最大的遺憾,環境對語言學習的幫助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讓在中國學習外語的孩子有親身融入到外國人文環境中的感覺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兩個途徑中尋找出口。
一是觀看影視資料,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外國的人文環境中。影視資料,特別是與聽力理解題目原文相關的影視資料,可以幫助學習者對聽力文章的理解。當學習者通過影視資料看到人們在家庭、工作以及各種社會交往中的表現,這些畫面就會儲存在學習者的記憶中。那么,在下次聽到相應場景的對話時,學習者的記憶儲存功能就會被調動起來,這些“畫面”就會被大腦自動激活,作為輔助資料來幫助學習者提高聽力能力。當然,儲存的畫面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不同的人文氣息,對學習者的幫助就會越大。
二是通過身邊實際或虛擬的場景,感受語義的變化。在實際聽力教學中,不可能搜尋到所有與聽力理解相關的影視資料,那么,就需要教授者通過真實的事例或虛擬的場景,用語言和想象把學習者帶入到一個場景中,讓他們去感受特定場景下的語義。
3.注意語調的區分。身臨其境地體味外國人的交際習慣。語調是人們在語言交流中抑揚頓挫地表情達意的所有語音形式的總和。語音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音高、音強及音長等非音質上,因此,學習者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語調的訓練,不僅要重視音高、音長,也要重視音速、音強等各方面。在區分語調的基礎上,身臨其境地去體味外國人的說話方式、交流習慣,從而達到真正理解。
4.注意師生互動,用交流的方式完成聽力練習中涉及故事、常識、風俗習慣的部分,讓學生進行模仿。在外語學習中,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識積累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速度和難易程度。因此,在外語的聽力教學中,僅僅靠教師的單向傳授絕不是好的方法,而應該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把聽到的故事、常識、風俗習慣、新聞等內容,放到現實情境中,學習者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識,在與老師的討論中完成聽力學習任務。同時,教授者可以讓學生就對話或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模仿和表演,真實地再現文章中的情境,讓聽力理解由難變易。
在這一環節中,文化差異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生活方式、傳統習慣、思維方式、社會制度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例如,在中國,汽車的駕駛位置在左、走路時應靠右前行等,而在有的國家則完全相反;特別是一些國家的祭祀節日,更容易讓學習者頭疼。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二方面人手。
一是創設語言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語言氛圍。創設語言情境,關鍵在于教師。需要教師運用其語言藝術,展現其人格魅力和智慧,教師用其素質和教學經驗來創設適合一堂課的情境。教師不僅要學會創設語言情境,表達也很重要,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深深地記住。
二是注重交流,在討論中獲取真知。聽力理解中,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和討論也可以稱作情境學習的一部分。很多知識光靠講解和描述有時候不見得有效果,而應在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獲得。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交流與討論,要把聽到的不明白的內容提出來,然后進行交流與討論。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對比中國與外國的差異性,也可以根據老師和學習者之間知識背景的差異性來討論。交流討論并不是要分出一個子丑寅卯,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討論強化學生對聽到的內容的理解,勇于闡述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對于聽力文本的理解,從而有所收獲。
近幾年來,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正逐步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尤其是隨著新課程標準對聽力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根據語調和重音理解對話的涵義;能聽懂日常的情景交際對話,并從中獲取信息和自身的觀點;能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能在聽的過程中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記憶等高難度的要求。因此做好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是每位英語老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呢?如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呢?英語教師及學生均把聽力理解的訓練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然而有時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收效卻不甚明顯。對于身處農村的中學生來講,聽力理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生詞、句子結構、內容熟悉度、語速、背景和語音語調的變化等。仔細分析了這些停留在表層的干擾因素后,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與教師教給學生學的方法不到位、不科學有很大關系。作為一名工作在農村中學的教師,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就為什么聽力理解如此困難?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聽力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經驗。
一、在課外英語環境里無意識地鍛煉自己
語言教學應由聽著手,而聽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如果只在課內45分鐘學習是不夠的,肯定會有學生聽不清楚、聽不懂,因此,需要學生充分利用平時瑣碎的時間,自覺地創造語言環境。所以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進行聽力訓練,而且要求學生學會為自己營造一個提高英語聽力的氛圍。無意識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創新型學習方式。教師要開發學生的無意識學習資源,把有意識地學習和無意識地學習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聽力訓練可以運用無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
1.充分利用早上15分鐘去聽。
聽,就是一邊干其他的事,一邊聽。學生應充分利用每天早晨的時間,一起床就打開錄音機,然后一邊聽,一邊穿衣服、刷牙、洗臉和吃飯。無意識地聽,無意識地接受語言信息,既不限制哪個單元、哪篇文章、哪段對話,又不要求聽清楚聽懂,更不要求跟讀或跟背。這樣的聽,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了額外的英語語言環境,使學生在無意識中接觸英語環境、接受英語知識。學生聽得很輕松、很自由,沒有任何負擔,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學生都很樂意天天聽。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聽的習慣,聽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時聽多了,所聽的內容就很自然地隨著教學錄音的播放脫口而出,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了解,大大地節約教師的授課時間。
2.利用中午用餐15分鐘時間聽。
在中午學生用餐時,我經常選一些英語小故事、小對話,讓學生聽錄音磁帶。它的好處是在錄制時,有意地安排了幾個的插話、提問,以中斷說話人的講述,進行一些意見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情景之中。有時也選一些介紹英美國家的地理、風土人情方面的文章,既提高學生聽的興趣,又增長知識,擴大學生的見聞和知識面。
我通過一年多的訓練,發現這種在無意識狀態下接受語言知識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能使學生節約大量的時間,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自身重視平時常規教學
1.堅持以英語講課,課堂上盡量不講或少講漢語。
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就要堅持課堂教學這一主要渠道。在課堂上,學生聽教師和其他學生講英語是培養聽力能力的主要途徑。在英語課中,我堅持用英語講課,并盡量模仿英美人士的發音,這樣從初一到初三,逐步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學生的英語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講課中不僅要自己多講英語,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英語,以營造濃厚的英語氣氛。
2.重視朗讀和背誦,為聽力奠定基礎。
朗讀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大聲朗讀可以幫助提高聽覺理解能力。只有讀得準,才能聽得準。要讓學生自己在系統的語音學習中發現自己的錯誤,體會單詞和短語的正確發音,掌握一些有關重音、重讀、失去爆破、連讀、停頓和語調等方面的知識。朗讀速度也要逐漸加快,在讀完后,立即進行復述。這種方法既可以練習自己的快速反應的能力,又可以練習口齒的伶俐程度。背誦是加深理解、消化內容的過程,使自己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在腦海里扎根,為實際運用英語、聽懂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3.注重課堂聽寫。
英語聽寫是提高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聽寫的時候,聽到的是一系列信息的聲音,這些聲音對學習掌握英語有意義。試想,如果叫一個沒有學過英語的人來做聽寫,他是不可能寫下什么東西的。所以,能聽懂是做聽寫的前提,這本身就是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平時,我不僅聽寫單詞、詞匯,而且聽寫重要的語段。通過聽寫訓練后,學生的聽力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掌握聽的技巧,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
關鍵詞: 聽力教學 存在問題 策略
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的四項基本技能,聽力作為這四大技能之一,被擺在首位,足見它在人類交際活動中地位的重要性。美國保爾?蘭金教授統計顯示,“聽”占人們日常言語活動的45%,“說”占30%,“讀”占16%,“寫”僅占9%,可見,“聽”作為信息輸入技能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先聽懂別人說的,才能和別人“交際”,才能體現語言這一“交際”的本質。
一、英語聽力訓練中的問題
在聽力教學中,首先要明確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短期內可能效果不明顯,這是正常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從“聽”入手進行實質性教學,無疑是進行聽力教學最為通常且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學生們所遇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背景知識缺乏,造成理解障礙。
聽力是一項綜合技能的測試,它是聽和理解能力的總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無文化的語言,離開了文化,語言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學生最起碼要掌握和了解西方的某些生活特點,英語民族的語言習慣、風土人情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如有一道很簡單的聽句子選出正確應答語的題目,所給的句子是“Oh,your dress looks very beautiful.”,給出選擇有“A.Where,where.B.No,no.I don’t think so.C.Thank you very much.”,面對這種題目,依舊有學生選擇A、B答案。這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在西方當有人稱贊時應該說“Thank you.”這一習慣,而采用了中國人面對稱贊時要謙虛的習慣。
2.缺乏對良好聽力習慣的指導。
聽的主要目的是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意思,而目前,部分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有這樣的不良習慣: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賦予同等的注意力,惟恐漏掉一點信息。其實這是辦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有的學生在做聽力題時,一旦遇到一題聽不懂或者難以確定正確答案,就在那一題上繞圈子,拿不定主意。此外,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學生未能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而是把聽到的材料轉換為中文。這些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關鍵。因為,在有限時間內,翻譯后再理解是來不及的,特別是當兩種語言出現很大的差異時,更不允許這樣做。面對學生的這些情況,老師們如果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學生將會走少很多彎路。
3.忽視心理因素對聽力的影響。
人的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學習情緒和態度、意志力等因素。雖然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學習過程的直接介入者,但對學習的效果起著促進和抑制作用。這些因素在英語聽力過程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如果兩個人的聽力水平相當,心理狀態不同,考試的結果也會相差很大。
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1.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聽音方法。
大多數學生沒有經常聽音的習慣,不知道如何在規定時間聽懂材料,準確答題。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音時,不要將注意力放在單個的單詞上,而要把握句子的意群,進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即要從總體上把握語篇。其二,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聽不同文體的材料。例如聽議論文體,要注意聽文章開頭和結尾,以及說話人的語氣,有時更要聽清說話人使用的語音語調;如果是聽敘述型文體,則要注意聽清“when,where,who,what,why”五個單詞傳達的確切信息。
2.選擇合適的聽力素材。
全面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聽力練習不拘泥于課本教材。應在原有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旨在幫助學生增強語篇理解能力;提高他們對所聽材料的分析、歸納、綜合和推斷能力。選材特點是:a.注意信息性、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緊跟時代的步伐,貼近中學生的生活;b.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題材的廣泛性。內容涉及語言學習、校園生活、現代科技、文化、體育、娛樂、日常生活及名人軼事等。內容豐富語速較慢的,如美國之音特別英語節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該節目用詞淺顯,基本控制在1500詞左右,句子結構簡單,單詞重復率高,語速緩慢(每分鐘不超過90個單詞),比較適合做聽寫練習。
3.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指導作用。
(1)多媒體教學的利用。
恰當使用網絡媒體資源,提供學生豐富有趣的聽力材料,確保學生自主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的發展,因特網和各種媒體可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聽力學習素材,如:精彩英文電影、經典英文歌曲、繞口令練習、英語語音等,同時通過網站還可使用到多年的各類英語考試真題,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學生業余時間自學。媒體資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
(2)適當的英語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角、英語話劇表演、英語演講等都能起到輔助作用。建議堅持收聽學校有計劃、有系統播放的各種聽力材料,內容涉及天文地理、人物、歷史、新聞、廣告、科技報道、社會軼事、文藝、教育、醫學和體育等。學唱英文歌曲,定期有意識地欣賞英文電影,以及上英語網站學習。
(3)培養良好的聽力習慣和技巧,克服心理障礙。
良好的聽力技巧和習慣有助于減少學習者的困惑和焦慮,改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動機。有效運用聽力策略和技巧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和聽力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培養學生捕捉重點的能力。聽材料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聽懂每一個詞。只要抓住了要點,根據要點對所聽內容作出分析推理。第二,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聽錄音前先讀聽力選項,根據已知信息猜測未知信息。第三,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尤其是一些關鍵詞、重要的細節、數字等,要邊聽邊記,增強聽力效果。
三、結語
聽力是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弱項,但聽力水平的提高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英語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現狀,不斷探索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并且我們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選取適合學生的聽力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劉君濤.高職學生學習心理障礙與調試.教育與職業,2004.
[3]傅瑞屏.中學英語教學法.廣東教育學院,2006.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086-01
1 聽的意義
1.1 是一種交際行為。聽,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都是對聲音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種最基本的交際行為。聽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一定的信息內容,如聽講座、聽電話、聽天氣預報等,它跟說話的方式沒多大的關系。因此,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以內容為中心的,而不是僅僅以說話方式為中心的聽力材料和聽力活動。
1.2 是一種心理過程。 聽,表面上是一種被動消極的心理過程,其實不然,聽,它是主動積極的,從外部傳來的聲音信息,首先要經過聽力器官的感知、切取,然后再經過加工、篩選、整理,形成記憶,最后到信息的反饋。它是多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認知技巧的訓練。
2 聽力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教師對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建立一種系統,做好兩種準備,優化三種環境,形成四種技巧。
2.1 建立一種系統。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沒有一個專門的聽力訓練體系,聽力活動僅限于以課本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這種聽力活動著重于語言形式的聽辯和記憶,以理解語篇內容為目的的聽的活動明顯不足,聽力的技巧訓練也很不夠。因此,應該建立一種專門的聽力訓練體系,這種專門的訓練體系應當包括剛剛提及的以課本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和專門以理解語篇內容,加強技巧訓練的聽力訓練。
2.2 做好兩種準備。做好兩種準備是指做好選材和用材兩種準備。(1)做好選材準備。小學生知識量少,分析判斷能力不是很強,因此要選取一些他們可以理解的;要注意其多樣性,讓學生接觸多種題材和體裁(如對話,書信等);也要讓學生習慣各種呈現方式(如,聽錄音,面對講話人,看錄像等)。(2)做好用材準備。材料選好了還不算本事,關鍵還要懂得怎樣科學地運用它們,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的使用價值。選取的材料必須要進行科學的安排和設計:綜合教學中聽力練習應主要針對聽辯能力的訓練;專項聽力練習應當針對各種聽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和對聽力材料的整體理解。設計聽力材料還必須合理的設計好題型,如,聽――口答;聽――筆答(填空、判斷、選擇、填圖、連線搭配等);聽――討論――口答等。
2.3 優化三種環境。 優化三種環境包括:(1)優化所創設的情景,加強視、聽結合(充分利用實物、動作、教具、聲象等直觀手段,以視助聽)。(2)優化學生心理環境,先讓學生閱讀問題或聽老師讀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握好時間,不宜讓學生聽得過于疲勞,這樣效果不好;消除學生心中的情緒障礙。(3)優化課堂環境。優化課堂環境是指讓學生獨立完成聽力任務,互不干擾,同時注意減少“威脅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2.4 形成四種技巧。形成四種技巧是指培養、形成學生四種聽力技巧:(1)猜測。根據上下文,對不熟悉的內容或沒聽清的內容進行猜測。(2)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內容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問題不放,從而因小而失大。(3)抓特定的細節,忽視無關細節,注意跟蹤線索。(4)做快速記錄。對于一些重要或易忘的內容,要迅速做好記錄。
3 聽力示例分析
3.1 綜合教學中的聽力訓練。示例:呈現名詞性物主代詞的用法。教師掏出自己的筆,自問自答not;――T: Is this my pen? Yes, it is. It’s my pen. It’s mine. The pen is mine. Look, it is black. This black pen is mine. It’s my pen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You see ,(point to my own glasses and book) the glasses and the book are mine ,too. They are my glasses and book. 教師走到學生A處,指著他的筆說――T: Excuse me, is this your pen? (SA: Yes it is.) So it’s your pen. It’s yours. But, may I have a look? (SA: certainly.) Thank you very much! By the way,(point to the pupil’s ruler) is this your ruler, too? (SA: Yes it is.) (point to another one’s pencil-box) Is this yours, too? (SA: No, it’s not …教師幫助他回答 it’s not mine.) 面向全班,手持學生A的筆――T: Look, is this pen mine? (SS:No,it’s not…yours.) Right, it’s not mine,it’s his. The black one is mine,and the green one is his….OK,SA, will you take yours back and put mine on the table?
3.2 專門的聽力訓練。
示例1:訓練‘猜測’技巧。
準備 T:Now, listen to the recorder carefully, I’ll stop it at anytime, and then guess what it will happen…
呈聽: T:
A: Tom!
B: Yes, mum?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猜測此處所缺的內容)
A: Don’t watch TV,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SS:(guess) I’m watching TV./ I’m watching the football match on TV I’m watching the basketball match on TV…
示例2:訓練‘抓特定的細節,忽視無關細節’。
T:(放錄音材料)Look, this is a picture of a school. It’s not black and not white, it’s yellow, blue and green. Is there a river beside the school? Yes. Are there any trees and flowers there? Yes, there are many. They are so beautiful(漂亮). And we can see some pupils, too.They are sitting near the river.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fish in the river.
SS:(做以下的練習,對的打“T”,錯的打“F”)
(1)This is a picture of a river.
(2)There are five colours in the picture.(要求學生抓住細節:It’s not black and not white, It’s yellow, blue and green.)
【關鍵詞】 聽力教學 理解
聽和說是英語教學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因此,聽力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被得到高度重視。現代語言教育理論高度重視聽在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中的作用,聽的教學受忽視和缺乏科學性的狀況正在改變。一般說來,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因素很多,如生詞、復雜的句子結構、內容熟悉度、語速、背景雜音和語音語調的變化等。
一、影響聽力理解的幾個因素
1、聽力與詞匯量。一般人總是認為,聽得越多,聽力理解能力越強。不容否認,多聽確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但聽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聽的次數多少,也不完全在于聽的內容長短、難易如何,它是一個人英語知識的全面體現,而所有英語知識的基礎便是詞匯。詞匯量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訓練的基礎,聽力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從理論上說,詞匯量的大小在一個側面決定了聽力理解的程度。
2、聽讀相關性。不少人學習英語多年,但卻不一定能聽懂別人說英語,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語的書面材料給他們,即使有一些生詞也能讀懂或大致看懂。這種情況不僅在自學英語的人們中存在,在接受正規訓練的學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當前,在英語教學中,盡管學生的聽力訓練材料的難易度往往低于閱讀材料,但就整體而言,學生的聽力水平仍低于閱讀水平。實質上,這種情況的產生與外語教學環境中聽讀心理活動過程的特點有關。
在外語環境中,聽讀的心理活動過程與母語環境中的情況不同,其特點如下:⑴操母語者必須經過一個在大腦中疊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語言系統的圖示的過程,才能掌握外語。這個過程的順序是:字母—詞—句—篇章,與此同時,還要逐漸完成語音特征圖式的建立(如音、音素、節奏、語流、語調等),因此,字符圖式與語音特征圖式的建立是同時的。⑵“讀”的能力(即同時調用語音和字符圖式辨認字符)在外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學習者主要是以字符為基本媒介開始學習外語的,因此,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聽的能力。對于外語教學中的聽讀相關性,藺長旺通過實驗提出了以下結論:外語教學中的閱讀理解率與聽力理解率直接相關,其為正比例相關。
那么,怎樣從理論上解釋閱讀訓練與聽力理解的這種關系呢?
首先,盡管閱讀和聽力兩種訓練形式不同,但他們都屬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語言使用過程,二者有很大共性。從較低層次(音素、音素群、詞和句)來看,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運用聽覺感知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解碼和作出種種推斷。其次,閱讀對學習者來說是一種較大的語言輸入來源,它不但增加了學習者接觸語言的機會,豐富了學習者對使用英語民族的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且在大量的閱讀中拓寬其詞匯量和背景知識量,這三點對聽力理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總是在不斷地有意識地和潛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并接受新的知識,而量的積累勢必產生語言習得中質的飛躍。由此,學習者的閱讀量越大,質量越高,他的英語整體水平也越高,而聽力能力正是一個人英語知識的全面體現。
3、聽力與記憶。聽并非是被動消極的,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信息解碼過程,它是一個主動積極的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語言過程。另一方面,學習者理解過程中存在的負遷移也對聽力產生很大干擾。當學習者用已知的語言事實去補足信息鏈上所缺的某些環節或用已知知識推理、分析、判斷某些事物時,他總是受到某種思維定勢的干擾——即用母語的某種約定俗成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它、理解它和判斷它,因此,這種負遷移就自然地對記憶的產生、保留以及對語言信號的解碼產生了障礙。
4、聽力與語言功能操練。傳統的教學中,聽的活動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課文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著重于語言形式的聽辨和記憶;信息的輸入,即以語篇內容為目的的聽的活動明顯不足。
二、解決途徑
通過對上述幾對關系探究,以下幾點在教學中值得注意:
1、建立旨在擴大聽的輸入和有針對性地訓練聽力技巧的聽力教學體系。各種語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的,對中國學生來說,閱讀水平的提高對于帶動包括聽力在內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從一開始就應重視在進行語言形式操練的同時,注重連續的語篇教學,并在材料的選擇中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可理解性,體裁的廣泛性、交際性和練習設置的科學性。
2、改變思維方式,講究聽力技巧,提高記憶的速度和效果。由于歷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思維方式必定有所區別,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標語國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識,并在聽的過程中運用背景知識排除"負遷移"的干擾,必將提高記憶效果。
綜合上述,聽力教學應在訓練語句成分聽辨的基礎上,訓練語篇內容的理解,同時在聽速與難度上達到一定指標。
1.排除影響聽力理解的障礙
1.1 語言障礙
1.1.1 語音、語調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其最本質的物質外殼是語音、語調。學習語言,如果語音不準,又不能正確把握語調,就會失去一定的辯音能力,這勢必影響整體的聽力理解。所以,語音問題在聽力教學中不可忽視,尤其是在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強化語音訓練對提高聽力水平更是尤其重要。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發音,辨別相似音素之間的區別,過好音標關,同時,選擇適當的錄音材料進行模仿、跟讀和聽寫等練習,培養學生對語流中的連讀、同化、不完全爆破、弱讀、重讀、升調、降調等一些語音、語調變化的敏感性以及語速的適應性。教師還可以選用英美人士的對話錄音材料,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掌握技巧,培養語感,熟悉、模仿標準的英語對話和朗讀。同時分析說話者如何利用不同的語調表達態度、情感和隱含的內容。
1.1.2 語言知識。語言知識對聽力產生的困難體現在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等方面。許多人認為:聽得越多,聽力理解能力越強。誠然,多聽是提高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但聽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決于聽的次數多少,它還與聽者的英語知識水平密切相關。
英漢語言結構差異較大,如英語復合句中從句的位置比較靈活,而漢語通常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排列語序,在閱讀時可以運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但聽音過程是快速的心理活動過程,需要在瞬間內完成。所以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有關的語法知識,了解英語語法結構的規律性,從而提高正確理解句子和段落乃至語篇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1.2 心理障礙。根據心理語言學理論,學生的心理因素對聽力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聽力的必要條件。如果聽音時積極、主動,充滿信心,不帶任何心理負擔,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聽者的正常水平。
急躁是影響聽力的大敵。開始時由于聽懂得較少,就容易產生急躁情緒,進而出現連鎖反應:急躁一思想分散一自責、抱怨一導致聽力失敗。教師應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學上對聽力材料的難度作適當調整,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全到逐步完全,由單項聽到綜合聽,使學生逐步適應。同時應向學生指出,只有穩定情緒,持之以恒,經過大量、多次地聽,自然會產生效果,另外,還必須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應正確對待所碰到的困難和挫折,提高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
1.3 文化背景知識問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缺乏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知識、、禮儀等方面知識的了解,會對聽力理解產生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風俗習慣,擴大知識面,特別要注意中外文化差異。影響聽力的主要障礙――語言、心理和文化三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采取正確的策略和方法。
2.心理因素的問題
聽力理解過程也是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中學生聽英語的潛在困難屬于心理障礙,總感到被動、無把握,因此過分緊張。聽的時候的注意集中到內容上而不是語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細節上,正在聽的而不是已聽過的。從而使原來可以聽懂的內容也受影響
2.1 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策略。聽力材料中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語音知識、語言知識、日常交際用語,文化背景知識等等,對考生的能力要求也很多。作為英語教師,首先,從入門開始,就要認真教好音標。其次要注重朗讀技巧的訓練、培養。最后,要不時進行語速適應練習。訓練時要力求做好以下幾點:
(1)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在聽力訓練時,要力求做到精聽與泛聽相結合,課上精聽,課下泛聽,精聽抓"質",泛聽抓"量"。
(2)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相結合。聽力訓練應貫徹于每個教學環節中,每周定時抽出一定時間集中進行聽力訓練,做到"常"聽但不"長"聽。
2.2 聽、說、讀、寫相結合;① 聽、說:在聽完一段錄音材料后老師可以就所聽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把聽與說有機結合起來,以說促聽。② 讀:大聲朗讀可以使學生糾正自己的發音,培養語感。限時快速默讀可以提高閱讀速度。③ 寫:即聽寫,教師可要求學生對所學材料的部分段落進行聽寫,平時訓練學生聽的精確度及寫的速度。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缺乏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知識、、禮儀等方面知識的了解,會對聽力理解產生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風俗習慣,擴大知識面,特別要注意中外文化差異。
4.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獨立院校英語聽力教學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化以及教育多樣化的發展,獨立院校成為教育系統中一個新的發展體。相比于傳統的大學院校,高職高專院校,獨立院校更有其自生的特點。獨立學院實施本科層次學歷教育,主要開設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招生時,獨立學院通常要列入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并適當降低錄取分數線,在本科三批中進行錄取。因此,這部分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態度、認知程度上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筆者從事獨立院校英語教育已將近五年,對針對此類學生的聽力教學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F從學生學習特征以及聽力課程的教學方面來進行初步探索。
二、獨立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特征
2.1學習特征
2.1.1學生水平不高
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基礎水平對聽力的理解影響較大。這其中就涉及到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文化底蘊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就拿英語發音來說吧。筆者所處的獨立院校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珠三角洲,受到粵語的影響,許多學生在發音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普遍來說英語音標中的/r/和/l/,/s/和/θ/,/z/和/ð/等,經常就會出現學生把right寫成light,把sick與thick弄混淆。這說明在學生除了要克服方言所造成的影響外,還要加強語音的練習。又如以下這篇聽力材料:classinBritainandAmerica,在不理解英國和美國教育知道的情況下,就會對整個聽力材料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多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等各種途經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充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2.1.2學生自主性不夠
“元認知”是美國發展心理學家Flavell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個概念。元認知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認知的知識(元認知知識),二是對認知的調節(元認知調控)。元認知知識主要有三類:1.個體元認知知識,即學習者關于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者之間的比較以及對人類認知心理的看法等方面的知識。2.任務元認知知識,即學習者對于學習任務的本質,學習任務的要求、標準及難度等方面的知識。3.策略元認知知識,即關于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及其有效運用的知識。元認知調控包括計劃、監控、調節和評價。在聽力教學的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高低。學生是被動的來聽英語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具備良好的心態,聽力效果可見一斑。
2.1.3實際運用能力較弱
美國語言學家M.W.River指出,外語學習中45%的信息來源于聽,30%源于說,16%源于讀,9%源于寫,可見聽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聽力教學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聽,而是在聽力能力提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說,讓聽和說想結合以達到交流的目的。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學生缺乏把聽和說相結合的能力。在聽力材料中聽到的一些實用的俚語或者是日常交際過程中慣用的說法,學生不會現學現用,不能以聽為依托,把說、讀、寫、譯聯系起來運用。
2.2針對此類學生聽力課程的特點
2.2.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有幾個方面。首先,要通過有效的途經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其次,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抓得好,就學得主動,課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預習抓得不好,就會學得被動,課堂的效率就低。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查閱各種學習工具來獲得有效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2.2.2課間操作
2.2.2.1選擇難易合適的錄音材料
聽力材料選擇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影響聽力的效果。難度適中,即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選擇難易程度適合的材料。材料難度太大,會讓學生喪失信心、失去興趣,產生厭惡感;過于簡單,易盲目樂觀、缺少壓力,不利于提高。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難度:①語速快慢;②篇幅長短;③題材和體裁。在語速方面,可以從易到難,先從簡單的英語對話開始,或者是從簡單的數字聽力開始,一步步有計劃的加深難度。其次,學生如果一開始就接觸非常長的錄音材料,就會抓不到重點。因此,可以讓試著剛開始的時候讓學生一段一段的練習,歸納出每一段的大致內容。同時,學生比較熟悉的是一些談到與他們日常有關的材料,在stepbystep這本書中,有些章節學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些學生就感覺到生疏??梢圆扇∽寣W生做好充分課前準備的方式讓學生慢慢了解。
2.2.2.2課堂組織和節奏的把握
一般的聽力課程安排可能就會跟著教材的安排來安排,可是經過一些試驗后發現,這種情況下老師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境地。如果讓老師發揮最大的能動性?其實不妨把材料內容相關的錄音放在一起,老師通過各種方式把這些材料銜接起來,讓學生在某個時間段接觸同一題材的內容,這樣的話也便于老師和學生有更多的互動,也方便老師在聽完這類材料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鍛煉,達到聽和說的結合。
2.2.2.3創造認知非母語的聽力環境
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最佳途徑是讓他們直接置身于英語聽力環境之中,多聽勤練。用英語組織教學,盡可能讓學生多聽英語,培養學生用英語直接思維的能力,以排除母語的干擾,以便讓學生形成英語思維的反應能力。在經過這種忘記母語的短暫訓練后,學生就會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2.2.2.4課堂模式和內容的多樣化
聽力課堂不是單一的聽—對答案-反復聽的一個過程,這中間必須結合一些其他的方法。模式主要包括三種:一是“聽——答”:讓學生根據聽力材料作出正誤判斷或者進行性質判斷。二是“聽——重述”,即力求讓學生將聽到的材料一字不差地重述出來,從而訓練學生聽力的精確性。三是“聽——復述”,就是讓學生將所聽到的材料內容較完整地表達出來。在內容方面,可以先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可以加強學習動機,增強記憶力,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選擇豐富多彩的聽力材料,例如聽英語歌曲,看最新英語時事報道,欣賞經典外語電影片段,模仿英語演講等方式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時候一些頒獎典禮也能讓學生聽的同時學習一下西方禮儀。英語小故事,對話,英美家庭生活習俗,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人物介紹都可以作為訓練材料引入到課堂。同時,鼓勵學生多說,增強他們的自信,這對語言學習者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三、結論
聽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長期慢慢積累的過程。針對獨立院校的
學生,應當采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從培養理解能力入手,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以達到各方面能力的有機促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探析[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2]NidaE.Selectivelistening[J].LanguageLearning,1953,4/3-4,4/3-4: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