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08:49:44
序論:在您撰寫中青班考察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
這次寧波之行,我們重點聽取了“十一五”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矛盾及其思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走在前列、實施港橋海聯動促進寧波經濟發展、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提升、民營經濟與寧波活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網絡與當代社會、干部心理素養與心理效應等10個方面的專題報告和講座,實地考察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侖港、天一廣場、余姚丹山赤水、全球生態500佳奉化市滕頭村、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慈溪市周巷鎮、省級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慈溪周巷長勝市村、寧波雅戈爾集團、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等10個現場教學點。這些考察點各具優勢,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寧波市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置身高樓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饒整潔的村莊,靠前觀察深入實施城鄉聯動、產業聯動、港橋海聯動、內外聯動、生產生活生態聯動、經濟社會發展聯動等“六大聯動”發展戰略的澎湃之勢,親身感受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矯健步伐,無不為寧波的發展成就而驚嘆,無不為寧波成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而折服,無不被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深深打動,無不被廣為傳送的甬城之愛而感動。
寧波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556.7萬,其中市城區面積256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13萬,轄6區、2縣和3個縣級市,是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寧波市依托其優良的港口資源條件、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及接壤上海、瀕臨杭州灣的獨特區位優勢,經濟發展空前,活力四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富足,一個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正散發熠熠光彩。寧波人堅持走在前列、干在實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先后獲得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多項桂冠。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46.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28.84億元,第二產業1353.53億元,第三產業964.0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2.3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3.11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334.95億美元,其中出口222.3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10元。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排名中,寧波市位居第18位,其中經濟發展水平位居第8位。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連續兩年位居前列,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中國200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寧波位居第6位。寧波市下轄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縣、寧??h都為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即,縣域經濟與城區經濟之比為5:5。
二
在這次異地教學中,全體學員都強烈地感受到,寧波市的今天或許就是我們市的明天。要加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就必須認真總結他們的先進經驗,學習借鑒他們的做法,將對我們實現由小康向現代化的歷史跨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概括起來,寧波市的發展至少有這么幾條基本經驗。
1、時時事事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時時事事緊扣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第一,他們促發展不為形勢所左右,不被其他工作所干擾、沖淡。不管某一時期國家出臺什么宏觀調控政策,他們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當別人還在爭論、左顧右看的時候,他們早已走在前頭,用一句詩來講,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第二,他們促發展的領導力量集中。即2、4、8理論,市級、縣市級、鄉鎮級領導分別保證有20%、40%、80%的精力用于抓經濟建設;每條線、每個部門都在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而且這些服務不是抽象間接的,而是具體直接的,有實實在在的工作任務和考核要求。第三,他們促發展敢于突破框架和本本,只要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發揚“四千萬”精神(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變通。第四,他們促發展,有著十分強烈的機遇意識,既善于搶抓機遇,又關于變挑戰為機遇。他們認為宏觀調控是機遇,人“下”是我“上”的機遇。緊緊抓住了國企改革、市場經濟培育和發展等歷史性機遇,獲得了 先發優勢。
2、面向新世紀,建設和發展做到視野開闊,著眼長遠,高起點、大手筆。無論是繁華的天一廣場商業圈、老外灘、東錢湖、三江口,還是寬闊氣派的鄞州大道、現代化的高教園區、花園式的雅戈爾工業園等等,無不是悠久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活力的交相輝映,無不是東方底蘊與西方時尚、實力與魄力的有機融合。城市建設是這樣,其他如人才引進、企業集群發展、旗艦企業培育、爭創名牌以及社會事業發展等等也一樣,以超前眼光的大氣魄、大手筆、大動作來精心設計建設。在未來的競爭中,寧波把自己定位于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外貿進出口中心。在區域發展上,他們正在實施“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就是要建設東部新城和現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推進產業高度化、協調化,構筑寧波經濟圈。
3、十分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事業、人文環境既是區域發展的資源和條件,同時又是區域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區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寧波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精力和發展的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科教文化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上,大投入、大建設,創造了一個非常優越的基礎設施條件、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富有現代氣息的城鄉環境。優越的環境和優良的條件,吸引了一個個大的項目投資寧波,截止底,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0026家,投資總額406.8億美元,合同外資2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2.7億美元,29家世界500強公司在寧波投資興辦56家企業。他們抓精神文明建設,著重抓教育文化事業發展,抓科學生活方式的倡導和示范,抓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抓各行各業的工作和服務規范,抓社區文體活動的開展,抓社會運行秩序的管理,從而達到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干部有敢于直面困難與挑戰的精神狀態,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來擔起建設跨世紀的重任。一個地方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干部的精神狀態和干部的素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蛟S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是最好的詮釋。一是責任心、事業心、使命感。學習考察中,不管是黨政干部還是黨校教師,無不傳遞著一種時不我待的憂患意識和奮起直追的時代精神,都以發展為己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自我加壓,超越自我。寧波把上海作為自己趕超的標桿,規劃跨行政區域,以都市圈來統籌整個大寧波市的發展。三是敢于突破、敢開先河,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為有效發揮北侖區域的整體功能,理順了北侖區、開發區的管理體制,兩區合并,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推動了北侖區域的快速發展。四是埋頭苦干,求真務實。務實的寧波人長期受浙東學派的熏陶,強調的是要實事求是,低調辦事,不事張揚,眾富不露富。
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正面臨著全面接軌滬杭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周邊城市的激烈競爭,如何在競爭的夾縫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綜合實力確保嘉興首位、浙江領先和全國升位,寧波的經驗值得借鑒。我們應圍繞打造環杭州灣現代工貿強市、長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創業新市這一目標,在發展大產業、構筑大載體、促進大統籌、優化大環境上下功夫,努力促進由小康向現代化的歷史跨越。
1、在發展大產業上要明確兩個支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經濟中,先進制造業體現產業重心,現代服務業體現增長潛力。先進性是制造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根本體現,打造先進制造業的第一條就是要把科技、信息、人才切實武裝到企業中去,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向科技要效益,向信息要效率,向人才要發展。與此同時,要積極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努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就是要立足現實基礎,抓住皮革經編、家紡印染、印刷包裝、機械電子、醫藥化工等“1232”產業,通過扶強扶優、合并改造等途徑,大力培育發展龍頭企業;要發展壯大中小企業,使龍頭企業與配套的中小企業形成緊密協作和比較健全的產業鏈,從而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是要立足生產業的支撐和推動,加大經濟增長的中間投入。要按照跳出工業抓工業的思路,推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務等生產業跨越發展。特別要重視金融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以民間資金為主體的風險投資資金,引進一批外資外地銀行,強化信用擔保,拓展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
2、在構筑大載體上要突出兩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要致富先筑路。積極推進高速公路連接線、運河改道、通村達戶到組道路建設,構筑公路、鐵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努力發揮綜合交通運輸優勢,方便與外界的聯系,縮短與各地的時空距離。要進一步 理順省級開發區、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和鎮工業功能區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通過大開發、大投入,實現大集聚、大招商,真正構建發展的大平臺。要突出產業的專業化布局,引導分散在全市的塊狀經濟向園區集聚,加快推進園區布局結構的調整,更好地發揮集群功能。要加快各工業區的信息化、生態化改造步伐,著力建設數字化、循環型園區。
3、在促進大統籌上要抓住兩個節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社會事業一體化。從的實際來看,統籌發展的重點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突出產業建設、農民增收這個關鍵環節,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思路,著重做好發展設施型農業、城郊型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型農業等五篇文章,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訓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把握減少農民、減少村莊的社會發展趨勢,長遠性、高起點制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力促城市文明向農村文明輻射、城市文化向農村傳播。深入開展“小康示范、百村整治”、“生態家園”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資源,培育鄉土文化,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強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疫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衛生機構,盡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切實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鄉教師對口制度,調整全市中小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解放思想;蘇州經驗;民營經濟;創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04-02
收稿日期:2009-11-15
作者簡介:許應文(1970-),男,黑龍江佳木斯人,科長,碩士研究生,從事社會經濟發展、經濟管理、經濟規劃 、體制改革、區域規劃研究;劉純(1964-),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副校長,碩士研究生,從事領導科學、經濟管理研究。
9月22日到26日,市第24期中青班學員赴江蘇省蘇州市,學習考察蘇州科學發展道路的成功經驗。此次深入到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等地進行學習考察, 通過邊聽邊看,討論交流,我們深切感到沿海發達地區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機遇意識之強,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他們敢為人先勇爭第一的膽量和氣魄, 他們超常規的發展態勢,他們搶抓機遇的意識和能力,他們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無不讓人震撼,通過學習考察,也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與先進地區之間的差距,增加了加快發展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了加快發展跨越趕超的緊迫感、做好工作的責任感、振興佳木斯的使命感。
一、蘇州科學發展道路的巨大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開啟了地區跳躍式發展的嶄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農村改革、浦東開發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知識經濟發展的四大機遇,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跨出了“農轉工”、“內轉外”、“量轉質”三大步,實現了率先發展“三級跳”,創造了“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三大法寶,開辟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局面,其發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營經濟之強,企業規模之大,產業結構之優,科技水平之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以占全國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2%的GDP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了全國1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和到賬外資,2008年,其合同外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工業增加值、到賬外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實現GDP、進出口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四,財政收入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五,鑄就了三十年改革發展的輝煌華章,使蘇州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二、蘇州經濟發展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蘇州干部群眾的實踐成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實踐模式的代表,被譽為“蘇南模式”、“蘇州經驗”,現在叫“蘇州科學發展道路”。其主要經驗和做法是:
1.抓住解放思想這個法寶,在搶抓機遇發展上始終先人一步。思想解放是經濟發展的先導,經濟的大發展、大轉型,離不開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蘇州人機遇意識強、發展意識強,他們之所以發展快,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創新意識強。他們處處解放思想,研究國家政策讓干什么,用好用足;研究國家政策沒有不允許的,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正是這種思想上的原動力,使他們在一輪又一輪的競爭中始終處于主動,占得先機,實現了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2.抓住規劃這個發展龍頭,在創新思路發展上始終先人一步。規劃是發展的龍頭,科學規劃是區域經濟開發與發展的核心。蘇州、昆山、張家港等地在發展中都注重舞好規劃龍頭,科學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蘇州人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發展”的要求,堅持長遠發展與短期產出相結合,做到一次性規劃到位,科學合理地規劃功能分區,各有所長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工業、大城市的城市品牌。
3.抓住招商引資這個關鍵,在外向型經濟發展上始終先人一步。經濟實現騰飛,開放必須先行,惟其如此才能夠把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吸引進來,這也正是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首選之路?!按箝_放、大發展,小開放、小發展,不開放、難發展”,這是蘇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蘇州人總結了“三要”的秘訣:“臉皮要厚,不怕吃閉門羹,不怕臉難看;嘴皮子要薄,能說會道;腿要勤,三天兩頭找上門,不達目的不走人?!?/p>
4.抓住園區這個發展載體和工業化這個“牛鼻子”,在產業集聚發展上始終先人一步。蘇州人始終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吸收外資、推動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載體,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充分發揮其投資“洼地”的作用。在園區基礎建設上,他們采取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運作機制,投資公司通過市場融資建設,走出了一條靠內資企業樹形象、靠外資企業上檔次的成功之路。
5.抓住農村新集體經濟發展這個突破口,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始終先人一步。蘇州實踐證明,推進農村“三大合作”改革,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構建了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引導了土地相對集中,推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轉變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民身份轉換,我們所參觀的蔣巷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6.抓住了發展民營經濟的機遇,在增加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上始終先人一步。蘇州人認為,誰放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誰就會落后時代。為此從本世紀初開始,蘇州就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動力源, 2008年,蘇州市凈增私營企業2.01萬家,累計達到14.13萬家;凈增個體工商戶2.74萬戶,累計達到29.21萬戶。私營個體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0.2%。完成工業總產值5 75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9%。私營個體經濟累計入庫稅金占全市稅收總額的比重達到29.7%。對全市主要經濟指標貢獻率均在1/3左右。
7.抓住服務這個根本保障,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始終先人一步。以強化服務為保障,營造經濟發展環境,是蘇州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蘇州人深刻地懂得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充分地認識到環境的本質。他們大力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理念,全社會形成了“引進項目是恩人,投資老板是親人,招商引資是能人,影響招商是罪人”的招商氛圍。他們積極營造政策環境,堅持老板怎么寬心怎么辦,及時出臺加快推進發展的優惠政策,創造了“不是特區、勝似特區”的投資環境,營造出跨國公司和港、臺投資密集地。
三、幾點啟示和建議
1.必須以思想大解放促進佳木斯大發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蘇州之所以發展快,最關鍵的是他們解放思想,敢闖、敢想、敢干、敢試。蘇州人認為思路決定出路,思想先行一步,行動就能早到一步。他們每抓住一次發展的機遇,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發展,在快速發展中解放思想。用他們的話來說,中央紅頭文件明令禁止,不讓干的堅決不干,中央紅頭文件沒有規定,允許實踐,就在實踐中創新經驗;中央文件允許干的,要放開干,大膽干。
學習蘇州發展經驗,加快我市科學發展,必須堅持唯科學發展至上、唯跨越發展為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維方式、經濟增長方式和工作作風,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以創新的思維和勇氣去破解諸多發展的難題,讓實踐作為最終檢驗標準。
2.必須創新思路、以高水平規劃引領佳木斯大發展。規劃先行,對于我們佳木斯而言,就是要突出戰略創新,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在高水平規劃編制上下大工夫,確保規劃高標準。注重規劃的前瞻性、協調性、開放性,以戰略的眼光、開闊的眼界,跳出佳木斯看佳木斯,長遠規劃競爭方略,前瞻性科學把握未來。
3.必須大力發展農村新集體經濟帶動農村經濟大發展。蘇州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是抓住了發展新農村集體經濟這個根本。佳木斯市作為農業大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必須立足于現實,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加強農村產業組織建設,走新型集體化的道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我們武昌區第八期校長培訓班的部分學員在張校長、李主任的帶領下,乘車來到江岸區常青第一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外出考察。
常青第一學校位于常青花園小區內,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個學校、兩種體制、三個校區,全面實行垂直管理,小學有寄宿部,中學有英語特色班,全校五十七個班,二千五百名學生,小學一到六年級三十八個班,一千七百人,初中一十九個班,八百人,教職工一百四十八人。
學校成立時間不長,只有一年半時間,他們在以下六個方面爭創示范:
一.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屬于國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方面”為指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校園建設成文明、高雅的圣地,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個性健康
品德高尚,知識豐富,身體健康,行為文明的高素質的現代人。同時,向周圍、社區發生文傳播和輻射作用。
校園文化由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內容構成。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學校提出過一個“要讓墻壁說話”的教育創舉,常青第一學校也提出讓墻壁說話,讓小草傳情的教育舉措。體育館、實驗室、道路、花園的樣式等等都經過精心設計,滲透著學校校長、教師們的教育理念,審美理想和生活的價值取向。
制度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中間層次,雖然是見諸條文,直接作用于師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東西,但它們實質上蘊涵管理者的一定的教育思想及其價值取向,是銜接觀念和行為中介。有什么樣的教育追求和培養目標,就會制定出什么樣的管理制度。如有班主任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指定班級無批評周制度,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自己管理自己。隨著素質教育思想日漸成為主流,隨著教育民主的思想日漸深入教師的心中,常青第一學校把校規、校紀變得更富有人情味,更平易近人,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校園精神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深層部分,從直觀上不容易分辨,需要較長時間置身于校園生活才能體驗、分辨和認識到,具有一種隱蔽性。
二.儀器設備建設
教育教學儀器設備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物質條件,它主要包括教室和實驗室設備、電化教育設備、圖書館設備、衛生保健設備、辦公及學校生活方面的設備等。常青第一學校裝備精良,設備配置現代化。如建立了語音室、微機房、多功能演示廳等。設備配置同時還注意了有利于學生的生長發育,如課桌椅的配備考慮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發育提前、身高增長的趨勢,常青第一學校不僅抓設備配置,還抓設備的使用、維修及保管。為此制定諸如設備保管責任制度、設備使用借用制度、實驗室制度等,以確保件件設備的管理責任到人。同時,他們還對師生開展愛護公物、遵守設備使用制度的宣傳教育,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常青第一學校力創市辦學水平示范學校。 三、師資隊伍建設
常青第一學校師資隊伍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教師專業理論素質及業務能力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常青第一學校積極引進各級各類學科帶頭人,加大培養力度,盡快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增強辦學的實力。學校還積極采取措施,營造一種寬松的治學科研環境,加大投入,改善學??蒲袟l件,使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有條件做學問搞研究。尊重老師的創造性,對有發展的教師還給特殊政策,重點培養,使他們盡快脫穎而出。
常青第一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來培養提高教師。
抓好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教研組,組織專題討論,組織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組織教師相互聽課,以長補短,相互提高。
邀請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邀請特級教師介紹教育、教學工作經驗,以擴大教師知識領域,開闊教師的眼界。
鼓勵教師參加本學科的專業研究會的學術活動,對發表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的教師予以獎勵。
組織教師系統自學,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定內容、定時間、定進度,教研組督促檢查。
四、學校管理水平
學校管理學要研究的范圍大體有三個方面:一是管什么,二是怎么管,三是誰來管。管什么是管理內容問題,包括人員管理、財務管理、校產管理、工作管理、時間管理、信息管理等;怎么管是管理手段問題,包括管理體制(含領導體制)和機構、管理法規、管理原則方法和技術。誰來管涉及管理人員。以上稱為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要想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但是,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又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教育思想統帥著學校管理中的諸要素,因此,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是學校管理者治校的根本。那么,我們應該樹立那些正確的教育思想呢?(1)明確教育工作的服務方向,即“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服務”。(2)明確人才的規格、要求,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有獻身精神和科學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3)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培養拔尖人才。(4)貫徹“三個面向”。在上述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還應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常青第一學校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方面,根據自己敏銳的觀察,提出自己的見解 ,減少工作的失誤。學校由原來的分塊管理,缺乏時效性,到現在的垂直管理,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
五、教育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促進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教育科研有助于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育科研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常青第一學校以人為本,科研先導,始終把源于教改、促進教改作為基本原則。該校的經驗是:(1)把教學科研納入辦學的常規之中,在學校發展計劃、年度計劃、學期工作要點中都明確提出相應要求。(2)專兼結合,聘請校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科研顧問,讓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到校指導教育科研。(3)建立嚴格的立項審批、過程管理和結題鑒定制度。(4)激勵機制,對先進的教育科研人員進行表彰,樹立典型,學校也把教育科研成果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 一組 王薇 )
在金秋送爽的美好季節里,本人很榮幸地成為了XX中青班的一員。為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為了不使52天的學習生活留下缺憾,特制定以下學習計劃,以便時刻督促和激勵自己。
一、 學習目標
1、基礎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
通過指定科目的學習、課外讀本的閱讀和心得體會的撰寫,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掌握公文寫作、統計知識、歷史人文知識、依法行政等多種領導干部必備知識,切實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以外出考察、市情調研為載體,積極撰寫考察報告和調研報告,通過交流、討論、答辯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3、領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積極參與課堂主持、課前小故事講述、大組發言、小組交流、演講、辯論等,努力提升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應對媒體能力、即興演講能力,全方位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學習時間進度表 時間
內容
第一周
(已完成)
1、 明確學習目的、制定學習計劃;
2、 接受廉政教育;
3、 拓展訓練
第二周
1、 自覺參加指定科目的學習(保證到課率90%以上);
2、 課外閱讀《科學發展觀案例讀本》;
3、 完成xx屆四種全會精神的自學和資料搜索,擬選擇以“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為角度參加探討;
第三周
1、 自覺參加指定科目的學習(保證到課率90%以上);
2、完成《科學發展觀案例讀本》心得體會的撰寫;
3、完成城市形象與品牌建設的自學和資料搜索,擬選擇以“如何塑造溫嶺城市形象與品牌”為切入點參加探討;
4、 明確調研課題的選題(初步擬定溫嶺市餐飲業環保管理的現狀、問題和對策思考)
第四周
1、 自覺參加指定科目的學習(保證到課率90%以上);
2、 完成溫嶺經濟轉型升級的自學和資料搜索,擬選擇以“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促溫嶺經濟轉型升級”為切入點參加探討;
3、 調研課題的基礎資料收集。
第五周
外出考察(根據安排)
第六周
1、 自覺參加指定科目的學習(保證到課率90%以上);
2、 撰寫考察心得體會;
3、 完成調研報告初稿。
第七周
1、 自覺參加指定科目的學習(保證到課率90%以上);
2、 結合本周課程,進行面試和演講技能的自我訓練;
3、 調研報告的修改和完工。
第八周
1、 準備論文答辯、研討;
2、 完成明年十大民生工程的自學和資料搜索,擬選擇“民生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及其中的一項民生工程”為重點參加探討;
2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是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徑,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供電企業而言,由于長期以來的封閉格局,過于強調自力更生,習慣于故步自封,限制了企業前進的步伐,供電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企業管理水平、經營理念、員工綜合素質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型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要求。而通過開展對外交流,不僅能使我們盡早地了解、熟悉、掌握引進設備如開關、變壓器、電纜等的性能,特點和工藝,還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如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質量管理方法、財務管理方法等,以提高企業實力與人員素質。采取對外交流的形式之一如請外國專家到現場指導,可使更多的技術工人掌握先進工藝,施工技術;派遣技術骨干、后備干部參加對外技術交流(如中長期有針對性地到國外學習、培訓),也可培養出一批思路開闊、反應靈敏、了解世界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易于將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于工作實踐的供電企業所需人才。
企業要發展,離開科技不行;科技要進步,離開人才不行。開展對外交流,既能利用國際先進技術資源,又能借助外力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這是一種花錢少、收效大、事半功倍的好形式,對加速企業的發展是有利的和必要的。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經驗,使我們的管理和科技人員及時獲得新的信息,更新知識,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供電事業的發展。
武漢供電公司是隸屬于湖北省電力公司的特大型供電企業,承擔著武漢市800多萬人口、8467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供電任務,輸變電設備數量和供電能力在華中地區處于前列。鑒于武漢供電公司所處的重要地位,企業除需要搞好內部管理外,還必須放眼世界,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學習國際社會一切先進的東西,為我所用。要真正成為與國際接軌的一流供電企業,必須通過學習、吸收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水平。通過引進國外智力,使廣大科技和管理人員的觀念得到更新,職工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和科技咨詢活動,推動本企業的科技進步,為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引進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拓寬在電網建設規劃、城、農網改造、經營管理工作方面的思路;通過不斷采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裝備水平,縮短我們與發達國家供電技術與管理水平的差距。
二、開展對外交流必須堅持不懈,加強管理
武漢的供電事業是十九世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產物,早在1892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紗麻四局就有電燈1140盞。武漢供電公司的前身—1906年成立的既濟水電公司大王廟電廠的發電設備就是購買的英國產品并由英國工程師指導安裝。解放后我們與國際間的聯系也從未間斷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建設的青山電廠就是由蘇聯提供的設備及技術;1956年在敷設青諶線35千伏過江電纜時請的是日本專家指導;七十年代我公司技術人員就被派往非洲援建埃塞俄比亞電力工程;七十年代中期我公司專技人員出訪羅馬尼亞、日本、德國等國,參加國際會議、研修、考察、招投標,設備驗收、培訓等交流活動;八十年代初投運的500千伏鳳凰山變電站引進了兩臺日本生產的變壓器及瑞典生產的靜補裝置和監控設備;尤其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交流達到了,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這項活動,認真進行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積極開展技術交流活動
請外國公司前來舉辦技術介紹會或研討會,這對我公司的發展和規劃,對更新人們的思維和觀念、提高文明程度,以及對具體的管理模式的制定、確定設計思路、設備選型等都大有裨益。十多年來,我們每年都要組織多次與外國知名廠商的技術交流,交流內容涵蓋中高壓電纜及其附件技術、輸配電設備,配電自動化系統及設備、功率電能精密檢測技術等諸多方面,僅**年10~12月間,我們就組織了4次40人以上的技術交流會。這些對外技術交流活動,既有利于我公司專技人員及時了解國外的新技術發展動向,又有利于我們的設備選型和技術引進工作。在這些卓有成效的技術交流基礎上,武漢供電公司陸續使用了一些進口的電氣設備,在10個變電站投運了引進的變壓器、電容器、GIS組合電器及開關裝置,在17條輸、供電線路上使用了XLPE電纜、中間接頭、終端設備及架空導線等,這些設備在電氣參數、環境保護、節能降損等方面都比較先進,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及公司的整體運行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此外,我們還盡可能地組織技術人員參觀國內舉辦的大型國際電力設備和技術展覽會,在這些展覽會上也可直觀地看到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這是一種投入最少的“國際考察”。
2、聘請外國專家進行技術咨詢
1996年5月,我公司通過武漢市政府外辦和國家外專局,從德國退休專家局請來了經驗豐富的電氣工程師,就輸配電技術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專題技術咨詢講座。德國專家向我公司專技人員介紹了德國城市電網規劃、電網調度通訊及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并在參觀、考察、座談之后,就我公司當時的狀況提出了十五條書面咨詢建議。我公司和各方專家一致認為,這些建議提得很好,對武漢電網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公用照明采用三相系統供電”,“供電企業要有一支能夠進行各種技術測試的機動測量隊伍”等建議,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有些已進行了改進,有些還在繼續完善之中。
3、有計劃地組織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出國交流
從1985年起我公司就開始有計劃地派出專技人員赴國外進行對口研修、培訓,其特點是時間短,收效大,引進智力的層次高,出國培訓人員回國后都能對所學的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系統的總結,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例如,1999年,為加快城網配電自動化的改造進程,我公司派出了8位中青年專技人員赴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進行為期三周的培訓,回國后都各自撰寫了1~2篇技術報告,并很好地完成了公司的配電自動化規劃制定工作。在引進設備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僅電纜技術一項,公司就先后派出38位工程技術人員赴瑞典、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培訓,如今,公司已擁有一支了解國外先進施工工藝、技術嫻熟并具備一定資質的電纜施工隊伍,他們不僅擔負著公司高壓電纜的施工任務,還多次協助其他省、市兄弟單位出色地完成了進口高壓電纜接頭和終端的安裝工作。2002年,公司派出2名年輕的生產技術骨干參加湖北省電力公司組織的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赴加拿大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學習,回國后,他們不僅撰寫了有一定價值的學習論文,還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成績,如今,這2人都擔負著重要的領導工作,其中1人還走上了公司領導的崗位。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我公司先后派遣人員出訪了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其中,僅參加各類技術培訓的人員就達152人,這些培訓活動在更新知識、開闊眼界、提高管理人員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重視對交流成果的管理、跟蹤與推廣工作
對于每批出國人員,都要求他們在回國后認真進行總結,寫出出訪報告,以擴大出訪成果,我們階段性地匯編《出國考察報告》,共收集考察報告110多篇,對部分有價值的報告我們還推薦刊登到公司刊物《武漢供用電技術》和《武漢供電》上,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和借鑒作用。另外,對于學用結合較好的作法,我們進行跟蹤調查與總結,加以宣傳與推廣,例如在XLPE電纜的施工中,電力工程處的出國培訓人員靈活應用國際新技術,闖過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保證了電纜施工質量,我們及時總結和推廣了他們的先進經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儲備
開展對外交流,少不了外語這個重要工具。我公司十分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儲備,一方面,對于專業工作者,讓他們多參加各種外語強化培訓班和隨團出訪翻譯工作,不斷提高他們駕馭筆頭或口頭外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外語的推廣普及工作,從員工中培養篩選外語人才,為公司的長久發展打牢基礎。公司多次組織外語培訓和外語知識競賽,舉辦了二期BFT考試英語培訓班,有36人取得BFT高、中級合格證,合格率達88%,從而儲備了一批外語水平較高的人才,也為公司開展對外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還積極鼓勵員工參加各類外語競賽活動,如在湖北省電力公司組織的歷屆英語知識競賽中,公司多名同志進入了省公司外語人才儲備庫,并有1人獲得了省公司兼職英語翻譯資格。**年,我們組織了一次全公司性的科技論文翻譯活動,并將部分好譯文通過《供用電技術》??枰园l表,為廣大英語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應用外語知識、交流和提高外語水平的園地,激發了他們學英語、用英語的熱情。我們還計劃在公司內部成立一個英語沙龍,將對英語有興趣并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員工組織起來,不定期地開展學習、研究與口語練習活動,創造一個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良好氛圍,讓英語愛好者在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三、關于對外交流工作的思考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是加快供電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供電企業的對外交流今后必須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1、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供電企業要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拓展思路,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一切先進的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服務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經營方式,不斷創新提高。開放、交流的途徑十分廣泛,既包括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又包括引進國外的智力。與資金、技術相比,智力是活的知識力量,它的作用是遠非設備、書本、資料、圖紙所能代替的。在引進設備的同時,可通過合作設計、合作制造、合作開發等形式,引進技術,培養人才,取長補短,提高我們的自主開發、應用能力,走出一條適合供電企業快速、持續發展之路。
2、加強計劃性,做好預安排。要針對城網、配網、農網建設、企業管理、多經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開展對外技術交流。結合供電企業的發展需要,配合一定時期內企業的中心工作,做好對外交流項目的計劃,并充分保證其實施。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公司對外交流的側重點已有所調整,除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技術外,還要積極為多經企業牽線搭橋,及時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努力為多經企業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為其開發適應市場的產品乃至“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建議和幫助。
3、著力培養中青年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要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大力實施人才戰略。派出人員的選拔必須遵循德才兼備、按需派遣、學用一致、確保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按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年齡層次、身體狀況、外語能力等方面的條件,多派出中青年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通過舉辦多種類型外語培訓班及對外交流系列形式培養出一批精通外語、熟悉國際慣例、善于運用“游戲規則”進行商貿、談判等活動的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同時,還要考慮交流項目的系統性,使派出人員通過對外交流活動成為精本專業、通相關專業、懂其它專業的一專多能型人才。
一、實驗的基本作法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自然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但農村學校也有許多有利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為自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自然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自然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對教材中與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課文進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學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印發給當地鄉、村小學自然教師使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廣大農村自然教師反映:“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土地較多的條件,師生動手建設、管理生物園。其作用是:
1.生物園能為教學提供觀察實驗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按教學需要分類、分期栽培植物,飼養小動物,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解決了學生因缺乏實驗材料無法親自觀察、實驗的矛盾。
2.生物園是學生進行栽培、飼養等學習活動的基地。自然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創造條件,聯系實際,讓學生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學習自然知識,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很好解決。有了生物園地,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中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如嫁接、扦插、喂養小兔等,從而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技能。
3.生物園的建設能緊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當地發展經濟服務。在生物園的建設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進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實驗。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扦插葡萄、石榴兩萬多株,種植香菇45蓬;新州縣舊街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種植半枝蓮、舌干等藥材,還進行芽接板栗的實驗;利川市黃泥坡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對珍貴樹種“珙桐”、“水杉”進行繁育實驗,他們還學習扦插大黃楊樹苗,成活率達85%……學生在親自參與栽培植物的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科學種田、科學飼養的意識,學習了一些實用技術,直接或間接地為參加當地經濟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
總之,生物園不只是教學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考察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實驗教師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然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益。
(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補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科學致富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家鄉的自然資源──如家鄉的地形和作物、家鄉的地熱資源、家鄉的水域、家鄉的藥材、家鄉的茶等。
2.家鄉人民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學致富的內容──如池溏的綜合利用、兔的飼養、種甘蔗、種、生物防治等。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把學生帶到田地邊、池塘旁、飼養場和農村專業戶中,讓學生邊考察、實踐、邊學知識,使學生對家鄉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科學致富的意識。
二、實驗的成效
我省在農村自然教學方面,經過了幾年的研究與實驗,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提高了教師素質。
教改實驗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訓班。在參與教改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鉆研教育理論,了解教改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實驗的260多名教師90%學習了《兒童心理學》、《探究──研討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教學論》等專著,廣泛搜集了有關教改的資料,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資料。至1993年11月,實驗教師在市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57篇,其中在《課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等省內外刊物上發表13篇,有2篇論文參加了全國小學自然教學研究會農村小學自然教學論文評比,分別獲
一、二等獎。85%的實驗教師承擔過省、市、縣(區)的公開課、觀摩課任務,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獲省優秀課獎,60多人獲地、市(縣)優秀課獎。通過實驗,除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外,還促進了當地農村自然教研活動的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據不完全統計:實驗前,骨干教師僅占本地任課自然教師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師,由占骨干自然教師的15%上升到65%。這樣,就充實了骨干教師隊伍,較好地解決了困撓學校的自然教師“斷層”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因在實驗中樂于奉獻,成績突出,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師的事跡被湖北教育雜志和小學自然教學雜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的深入,這些地方自然課的實驗教學、實驗園地的建設與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和對家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立志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這些地方的“四小”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空前活躍,一些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自制學具被教學儀器部門推廣。僅宜昌市和荊門市的小學生就撰寫考察報告、觀察日記和小論文800多篇,自制學具、標本幾千件,40多篇調查報告和觀察日記在省、市(縣)一級刊物上發表。
(三)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實驗點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在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科學知識,掌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農民,幫助農民拓寬經濟發展的路子,使庭院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地處山區,臨近的8個村都有煤窯,農民的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鐵坪村卻一個煤窯也沒有,村里雖然也挖了幾口礦井,但都沒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實驗教師在教學《能源礦產》一課時,把學生帶到馬河煤礦井下參觀,學生對煤的形成、煤的地質環境以及開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匦:?,他們制定了考察鐵坪村兩座山的計劃。通過三次課外考察活動,同學們發現小林灣這個地方的巖石層分布很有規律,巖石的顆粒粗糙、均勻、表面松散,一些巖石黃中帶黑,夾有閃光的黑色物質,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葉的痕跡。學生根據這些發現,聯系自然課本中關于煤的形成的知識,推想小林灣可能有煤。為了進一步證實推想,學生們把采集的黑石頭和黑土帶到學校,做成煤塊放在爐子里燒,發現重量減少了35%,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的情況寫成《小林灣礦產資源考察報告》交給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視。1993年3月,村里請湖北省勘測院在這個地方進行勘探,證實這里確有豐富的煤。
這個學校的實驗教師還把學生帶到青峰寨上《植物與環境》這一課,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流傳中的山青水秀、樹木參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實,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主要是當地農民亂砍濫伐樹木造成的。同學們把考察的情況和建議寫成考察報告,交給村委。村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993年修攔沙壩七座,并在山邊種植了根系發達的樹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進一步流失。同學們還把這些情況向農民宣傳,增強農民保護環境意識。
鐘祥市張灣小學的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林場,聘請技術員講解植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在生物園進行柑橘過冬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學生及時把保護柑橘過冬的方法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和鄰近農民用科學的辦法保護柑橘過冬。1992年冬季,鄰近村因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柑橘,柑橘樹凍死了80%,而這個村僅凍死了17%。農民們說:“娃娃們幫了我們?!?/p>
新州縣舊街小學實驗教師帶學生到生物園進行種植藥材的實驗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種植、管理半枝蓮、舌干、白錢草三種中藥材的方法。實驗班51名學生有45名和家長一起在自家田地種植這三種藥材,都獲得成功,取得了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效益。如今,這個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舌干、半枝蓮、白錢草、藥用等藥材。
枝江縣東林小學的實驗教師在生物園和學生一道進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黃楊,嫁接梨樹苗的實驗,都獲成功,直接經濟收入一千余元。他們及時把這些技術介紹給農民,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課文時,一些實驗點的教師還聘請當地獸醫和飼養員給學生講解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方法。學生通過實踐,也能在家給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別是春秋兩季雞、豬瘟發病季節,學生還主動到農民家協助農民為豬、雞治病,宣傳預防的方法,減少了經濟損失,受到了農民的贊揚。
一些實驗點的師生,還把在實驗中總結的利用當地條件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的經驗,以及從報刊雜志上搜集的科技興農信息,編成“信息小報”,印發給農民,為農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路子,增強了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僅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的同學,1993年就自辦“信息小報”8期,提供科學種植、飼養的經驗和信息100多則。
以上事例說明,盡管自然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小學科”,但只要我們認真從農村的需要出發,研究和改進教學,也是能為當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
三、幾點體會
幾年的農村自然教學研究與實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念的轉變只有在教改實踐中方能實現。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自然課在農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開課或挪作它用的現象較為普遍。據各地匯總的資料表明:實驗開始前,自然課開設率僅為65%左右,1993年開設率達到96%,全省90%的縣市達到100%,大部分農村小學還從一年級開設了自然課。導致以上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教師,通過實驗,對自然學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確的認識。我省12個地、市的調查數據表明: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師和學校領導,認為自然課是培養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課程,參與自然教改的熱情高漲。92%的學生認為“自然課能學到許多科學知識,許多有趣的東西,學習態度由“無所謂”轉變為“愛學、想學”。
總之,通過實驗,教師和學生的認識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實驗工作確實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農村教育要在立足農村實際的基礎上求發展。
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我國現有小學的90%以上在農村,農村教育必須改變“只抓少數,忽視多數,脫離實際”的單純升學教育,向著素質教育轉軌,從而較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實現這種轉變,必須立足于農村實際。我省的農村自然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從農村實際出發,要把握住兩點:一是農村自然教學質量的提高要依據農村實際找出路;二是對學生的培養要聯系農村實際求發展。實踐證明:只有立足于農村實際,充分發揮農村有利的自然條件進行自然教學,才能使廣大農村小學生受到“科學啟蒙教育”,使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得到培養;才能全面發揮自然教學的作用和功能,較好地體現“辦好教育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課得到當地農民和政府部門的歡迎和有力支持,從而開創農村自然教學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開展教學研究,是自然學科的教學任務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
一、實驗的基本作法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自然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但農村學校也有許多有利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為自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自然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自然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對教材中與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課文進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學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印發給當地鄉、村小學自然教師使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廣大農村自然教師反映:“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土地較多的條件,師生動手建設、管理生物園。其作用是:
1.生物園能為教學提供觀察實驗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按教學需要分類、分期栽培植物,飼養小動物,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解決了學生因缺乏實驗材料無法親自觀察、實驗的矛盾。
2.生物園是學生進行栽培、飼養等學習活動的基地。自然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創造條件,聯系實際,讓學生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學習自然知識,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很好解決。有了生物園地,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中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如嫁接、扦插、喂養小兔等,從而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技能。
3.生物園的建設能緊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當地發展經濟服務。在生物園的建設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進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實驗。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扦插葡萄、石榴兩萬多株,種植香菇45蓬;新州縣舊街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種植半枝蓮、舌干等藥材,還進行芽接板栗的實驗;利川市黃泥坡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對珍貴樹種“珙桐”、“水杉”進行繁育實驗,他們還學習扦插大黃楊樹苗,成活率達85%……學生在親自參與栽培植物的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科學種田、科學飼養的意識,學習了一些實用技術,直接或間接地為參加當地經濟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
總之,生物園不只是教學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考察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實驗教師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然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益。
(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補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科學致富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家鄉的自然資源──如家鄉的地形和作物、家鄉的地熱資源、家鄉的水域、家鄉的藥材、家鄉的茶等。
2.家鄉人民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學致富的內容──如池溏的綜合利用、兔的飼養、種甘蔗、種、生物防治等。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把學生帶到田地邊、池塘旁、飼養場和農村專業戶中,讓學生邊考察、實踐、邊學知識,使學生對家鄉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科學致富的意識。
二、實驗的成效
我省在農村自然教學方面,經過了幾年的研究與實驗,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提高了教師素質。
教改實驗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訓班。在參與教改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鉆研教育理論,了解教改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實驗的260多名教師90%學習了《兒童心理學》、《探究──研討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教學論》等專著,廣泛搜集了有關教改的資料,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資料。至1993年11月,實驗教師在市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57篇,其中在《課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等省內外刊物上發表13篇,有2篇論文參加了全國小學自然教學研究會農村小學自然教學論文評比,分別獲一、二等獎。85%的實驗教師承擔過省、市、縣(區)的公開課、觀摩課任務,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獲省優秀課獎,60多人獲地、市(縣)優秀課獎。通過實驗,除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外,還促進了當地農村自然教研活動的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據不完全統計:實驗前,骨干教師僅占本地任課自然教師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師,由占骨干自然教師的15%上升到65%。這樣,就充實了骨干教師隊伍,較好地解決了困撓學校的自然教師“斷層”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因在實驗中樂于奉獻,成績突出,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師的事跡被湖北教育雜志和小學自然教學雜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的深入,這些地方自然課的實驗教學、實驗園地的建設與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和對家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立志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這些地方的“四小”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空前活躍,一些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自制學具被教學儀器部門推廣。僅宜昌市和荊門市的小學生就撰寫考察報告、觀察日記和小論文800多篇,自制學具、標本幾千件,40多篇調查報告和觀察日記在省、市(縣)一級刊物上發表。
(三)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實驗點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在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科學知識,掌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農民,幫助農民拓寬經濟發展的路子,使庭院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地處山區,臨近的8個村都有煤窯,農民的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鐵坪村卻一個煤窯也沒有,村里雖然也挖了幾口礦井,但都沒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實驗教師在教學《能源礦產》一課時,把學生帶到馬河煤礦井下參觀,學生對煤的形成、煤的地質環境以及開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們制定了考察鐵坪村兩座山的計劃。通過三次課外考察活動,同學們發現小林灣這個地方的巖石層分布很有規律,巖石的顆粒粗糙、均勻、表面松散,一些巖石黃中帶黑,夾有閃光的黑色物質,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葉的痕跡。學生根據這些發現,聯系自然課本中關于煤的形成的知識,推想小林灣可能有煤。為了進一步證實推想,學生們把采集的黑石頭和黑土帶到學校,做成煤塊放在爐子里燒,發現重量減少了35%,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的情況寫成《小林灣礦產資源考察報告》交給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視。1993年3月,村里請湖北省勘測院在這個地方進行勘探,證實這里確有豐富的煤。
這個學校的實驗教師還把學生帶到青峰寨上《植物與環境》這一課,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流傳中的山青水秀、樹木參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實,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主要是當地農民亂砍濫伐樹木造成的。同學們把考察的情況和建議寫成考察報告,交給村委。村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993年修攔沙壩七座,并在山邊種植了根系發達的樹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進一步流失。同學們還把這些情況向農民宣傳,增強農民保護環境意識。
鐘祥市張灣小學的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林場,聘請技術員講解植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在生物園進行柑橘過冬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學生及時把保護柑橘過冬的方法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和鄰近農民用科學的辦法保護柑橘過冬。1992年冬季,鄰近村因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柑橘,柑橘樹凍死了80%,而這個村僅凍死了17%。農民們說:“娃娃們幫了我們?!?/p>
新州縣舊街小學實驗教師帶學生到生物園進行種植藥材的實驗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種植、管理半枝蓮、舌干、白錢草三種中藥材的方法。實驗班51名學生有45名和家長一起在自家田地種植這三種藥材,都獲得成功,取得了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效益。如今,這個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舌干、半枝蓮、白錢草、藥用等藥材。
枝江縣東林小學的實驗教師在生物園和學生一道進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黃楊,嫁接梨樹苗的實驗,都獲成功,直接經濟收入一千余元。他們及時把這些技術介紹給農民,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課文時,一些實驗點的教師還聘請當地獸醫和飼養員給學生講解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方法。學生通過實踐,也能在家給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別是春秋兩季雞、豬瘟發病季節,學生還主動到農民家協助農民為豬、雞治病,宣傳預防的方法,減少了經濟損失,受到了農民的贊揚。
一些實驗點的師生,還把在實驗中總結的利用當地條件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的經驗,以及從報刊雜志上搜集的科技興農信息,編成“信息小報”,印發給農民,為農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路子,增強了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僅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的同學,1993年就自辦“信息小報”8期,提供科學種植、飼養的經驗和信息100多則。
以上事例說明,盡管自然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小學科”,但只要我們認真從農村的需要出發,研究和改進教學,也是能為當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
三、幾點體會
幾年的農村自然教學研究與實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念的轉變只有在教改實踐中方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