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0:37:50
序論:在您撰寫獅子和鹿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課是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冊第12課內容,主要介紹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插入圖片,調整圖片大小和位置,設置圖片的環線方式等,感受圖文并茂,版面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感染力的效果。本節課是Word圖文混排的重要操作,通過在Word中給文檔配圖,感受信息技術的文化內涵。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接觸過圖文混排的印刷制品,在其它課程中可能已經手工制作過一些圖文并茂的作品,對圖片在文稿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相關任務,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在教師講授操作要點、學生模仿操作、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學會插入來自文件的圖片;學會調整圖片大小和位置;學會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體驗Word字處理軟件圖文混排的強大功能,感受到圖片在文檔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插入圖片并設置環繞方式。
難點: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
五、教學方法
(1)講演練結合:教師講授“插入圖片”的操作要點,演示操作步驟,學生模仿練習。
(2)任務驅動法:將本課教學知識點設計成小任務,降低學習難度。
(3)自主學習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完成相應的任務。
(4)小組協作學習法: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協作學習。
六、教學準備
網絡教室、《月亮的味道》故事、動物圖片、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1′)
同學們,你們嘗過月亮的味道嗎?
今天老師帶了一群小動物,它們就準備去嘗嘗月亮的味道。讓我們看看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設計意圖: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地進入學習主題。]
(二)任務驅動,探究學習(20′)
1.任務一:插入圖片
(1)出示課件,講述故事
[故事內容: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甜的,還是咸的呢?真想嘗一口??!
夜晚,小動物們望著月亮,他們總是這么想??墒悄兀还芩麄冊趺瓷扉L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龜下定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它爬呀爬呀爬到山頂,月亮離它近多了??墒牵『}斶€是夠不著。]
提出問題:你覺得這時的文檔,加入什么會更形象美觀呢?(海龜圖片)
(2)提出任務,模仿操作
師:桌面有一個“圖片”文件夾,打開后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小動物的圖片,現在我們如何將小海龜的圖片放入文檔中呢?
教師講解演示“插入圖片”步驟,并板書操作步驟。
(3)學生模仿練習,完成“小海龜”圖片的插入
[設計意圖:這一任務學生以觀察、模仿學習為主,教師在進行操作演示時,關鍵步驟放慢速度,讓學生領會并仔細了解操作要領,使學生學會“插入圖片”的操作技巧,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2.任務二:設置圖片大小及環繞方式
(1)出示課件,繼續講故事
[故事內容:
海龜叫來了大象,它對大象說:“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就夠的著了呢!”]
(2)提出任務,自主操作
師:這時候,我們要把誰請到故事中了?(大象)你們會嗎?自己動手,把大象請到你的文檔中來吧。
學生自主操作,插入“大象”圖片。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1)“大象”與“小海龜”的圖片大小比例不對。
2)“大象”與“小海龜”的圖片位置不對。
(4)嘗試操作,解決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調整圖片大小”這部分內容,嘗試操作。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設置環繞方式”這部分內容,嘗試解決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指名學生操作演示,并講解步驟,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小組協作,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
(三)綜合實踐,鞏固新知(14′)
出示課件,繼續講故事
[故事內容:
月亮看見海龜和大象,它就想:“這是在和我玩游戲吧!” 所以,當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的時候,月亮就輕輕地往上跳了跳。
大象還是夠不著,于是它叫來了長頸鹿,然后長頸鹿叫來了獅子,獅子叫來了斑馬,斑馬叫來了猴子,猴子叫來了老鼠。
老鼠先爬到小海龜的身上,然后爬到了大象的身上、又爬到了長頸鹿的身上、獅子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故事內容,運用剛才所學的操作技巧,把“小動物們”請到你們各自的文檔中吧。
學生自主練習,美化文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展示學生作業,師生互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的實踐過程中,熟練技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通過展評讓學生充分體驗信息技術的文化內涵及學習的樂趣。]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5′)
1.結束故事,升華主題
[故事內容:
“咔嚓!”一聲,老鼠咬下了一片月亮。哇,月亮的味道真好啊!然后,老鼠又給猴子、斑馬、獅子、長頸鹿、大象和海龜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的東西。]
師:為什么“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的東西” 呢?(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和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任務的經歷嗎?誰愿意來說一說。
2.歸納總結,暢談收獲
[設計意圖:將一節課的知識點做一個回顧,有助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知識進一步得到內化和升華。]
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始終貫穿新課程教學理念,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一)創設情景,任務驅動
情境的創設不僅要適合學習主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有利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的提出、展開和完成。本節課筆者以故事《月亮的味道》貫穿全課,根據故事內容提出任務,學生在情境中、在任務驅動下,逐一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二)適時點撥,多樣學習
1、學習2-7小結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
2、指導學生課前收集麋鹿資料,課上學當小講解員,練習抓住要點介紹麋鹿,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理念]富有情趣、突出自主、強化實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真真實實地感知麋鹿的特點習性和傳奇經歷。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文、當解說員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課之前我們隨便聊聊,就給大家講個故事好嗎?這個故事發生在3000年前,相傳有一天,姜子牙正在為自己的坐騎所發愁,因為別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動物坐騎了,像美麗高雅的仙鶴、兇猛有力的獅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選了,他在想,我該選什么呢?選狗選貓?太沒面子了吧,我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大神了,應該有一種特別好的動物來做我的坐騎。找找吧,他這么張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學生用第一節的內容來回答
2)然后指導朗讀
3)看視頻(看過后談體會:你覺得這怎么樣?)
二、認識麋鹿:
(過渡:你真的認識麋鹿嗎?請你看看圖,再看看書,然后辨認一下,哪頭是麋鹿?說話要有依據。)
1、課件展示幾頭鹿的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和課文進行對照,尋找辨別的依據。
2、小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3、班級交流認識和體會。(課件隨機展示圖片)
4、最后處理“四不像”
預案:*學生每交流一個麋鹿的特點,提示學生概括。
有些特點教師需要重點強調,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們生活的環境要聯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資料提供的,黃海灘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適合麋鹿生活的地方。為麋鹿的回歸打下伏筆。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貴的一個原因。
三、幫姜子牙解說麋鹿。
1、姜子牙從人間找到了麋鹿,帶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說呢?請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組同學練習一下,再舉手。
2、學生練習
3、學生班級交流自己想的演說稿。(教師重點提示說清楚麋鹿獨特的特征)
四、體會麋鹿的傳奇經歷:
麋鹿曾經是姜子牙的坐騎,但是后來它的經歷卻充滿傳奇色彩。你們是如何理解“傳奇”的呢?麋鹿的命運和什么有著密切的聯系呢?(或者說:麋鹿就讓他在外國呆著貝,干嗎要讓它回來呢?)
1、你們可以先看書,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說些什么,先與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來交流一下。
2、班級交流
3、總結:麋鹿傳奇——重用、與姜子牙有關
滅絕、與國家被列強欺負有關
國外、與人們喜愛才生存下來
回歸、與國家強盛有關
4、聽說2008奧運會也選中麋鹿作為吉祥物,這就更體現人們對麋鹿的熱愛。你們能說一下為什么專家們一致推薦麋鹿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華感知
1、學到現在,老師有一點還不明白,我們人類花那么多的精力與金錢保護這些動物,有什么價值呢?
2、引導學生盡可能說,然后教師補充
四、選定一個解說員的角色來想大家介紹麋鹿。
1、要求:
請你選定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向同學或者是外賓,或者是老師介紹麋鹿。(課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個方面的特點,比如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傳奇經歷,也可以綜合講。
2、自己練習:
3、同桌練習:
4、班級交流
五:總結課文:熱愛麋鹿,保護麋鹿,保護一切野生動物。
六:作業:把你向人們介紹的關于麋鹿的演說稿用筆寫下來。
板書設計:
11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習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傳奇經歷:回歸故土、回歸自然
教學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源動力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已經過時,現在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下面談談幾個關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源動力的形成方法。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過去教學中,教師只能根據書本的內容進行言語相授,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抽象的。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它能夠將單調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手段,尋求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可以傳遞給學生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為同學們展示出直觀、具體、生動的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比如圖片、圖像、音樂等。小學生對這些內容是十分感興趣的,因此只要教師經過精心準備、合理安排的多媒體教學,是能夠讓語文課堂變成一節高效的教學課堂的。
比如在教《蜜蜂》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精心準備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蜜蜂的圖片,介紹一下蜜蜂的種類,然后再準備一段有關蜜蜂采蜜過程的視頻,以此引入對課文內容的介紹,隨后再播放將蜜蜂裝入袋子中再將其釋放,結果顯示它們仍然能找到回家的路的一段視頻。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同學們能夠很生動、具體、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對課文內容記憶深刻。
二、通過游戲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一般對“游戲”都很感興趣,教師只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備課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能采取游戲教學法的時候,便適當地安排跟同學們做游戲,在游戲中,將知識進行傳授,同學們會很享受這個教學過程,而且還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中具有表演天賦的人分別表演獅子和鹿,把課文中的內容,一一呈現出來。同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分別扮演獅子的同類和鹿的同類,這樣通過游戲表演的形式,讓他們身臨其境,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領悟,道理自然而然地便明白了。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新課標精神下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所以教師一定要擔負起引導作用。適時地恰當地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合作中提升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這其中的引導也需要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點,讓學生自主地溝通與交流,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合作學習中,找到興趣出發點,能夠發揮學生的特長。過去的傳統教學,教師忽視對學生合作能力的鍛煉,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特長得不到施展,能力得不到培養。而如今的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努力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得到特長的發揮。
比如在講《奇怪的石頭》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石頭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成員進行資料的搜集,然后將結果匯合到組長手里,這樣通過學生們自己的調查研究以及與小組之間的合作探究,最后得出合理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而課堂上,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則是對他們合作能力的培養,探究精神的鍛煉。
四、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由于學校要推薦教師參加區級優質課比賽,學校教研處根據往年的做法準備這樣篩選:先讓35周歲以下的教師進行說課比賽,前50%的教師再進行上課比賽,根據成績推薦參加區級比賽。在討論這個方案是否可行時,有的教師說:這個方案比較公平,也能選出優秀的教師代表學校參賽!有的教師說:這個方案容易操作,面上鋪開,擇優上課。而我在想:我們開展說課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一次比賽?僅僅是為了選拔教師嗎?這需要我們重新認識:開展說課不僅是一次比賽,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加油站,實現賽研結合,以賽促研。這才是我們應追求的校本教研的目的。
二、實踐:且思且行有序推進
1.前期準備
基于以上的認識,學校教研處召集35周歲以下的教師,開了一個關于說課比賽的交流會。一方面傾聽教師們的想法,另一方面對活動內容、過程進行討論,讓大家統一認識。在交流中,有的教師說:工作好幾年了,還真不知道如何說課!有的說:以前參加過說課比賽,比賽結束了,也沒有反饋。有的說:不管怎樣,參加了總要有所收獲。其實,教師們也希望通過活動,讓自己能有所提高。我們逐步形成了共識:先全員參與說課活動,再挑選幾位會說課的教師進行展示,讓教師們了解怎么說課,并開展研討:為什么這么說課。讓每個人帶著思考來,讓每個人都有收獲。對說課還沒過關的教師,跟著師傅學習,再練習、考核,使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會說課。我們分成語文、數學、綜合三個組分頭開展,并聯系了市教研室相關專家來校進行指導。
2.展示現場
“各位親愛的同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獅子和鹿》……”面對著講臺下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滕老師的一聲親熱的問好,拉開了本次語文組青年教師說課展示活動的序幕。全體語文組教師早已齊刷刷地在會議室坐定,仔細聆聽,不斷思考……
在語文組的43位教師中,有的剛踏出師范院校的大門,有的已是馳騁教壇幾十年的老將,有的是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的骨干教師。今天的教研組活動是在青年教師說課比賽的基礎上進行,其他學科組的教師也前來學習。
四位教師大方的儀態、流利的表達、對教材獨到的見解深深吸引了大家。在互動交流的環節,現場氣氛達到。大家各抒己見,圍繞著如何把課說好的話題進行了熱烈而又多角度的討論。
朱老師第一個站起來,他旗幟鮮明地指出,說課能幫助自己在專業領域更快地成長。他指出以前對于說課的流程與重點都不太把握得牢,對于說課的框架都是比較生疏的。經過這次專業研討,他對于說課的形式與內容的把握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二年級的項老師迫不及待地表示,她對滕老師《獅子和鹿》一文的說課特別有收獲,比如教師的教態特別親切,笑容令人如沐春風,語氣語調上抑揚頓挫,娓娓動聽;目標制定層層深入,最后一層“讀活課文,辯證認識事物本質”更見功力;將一個大的理念細化為一個個小的觀點,恰當引用教育家的名言;教學流程既有板塊的粗略展示,又能結合精彩問題,具體細節的呈現,等等。最后項老師感嘆說:說課能讓我們的思考更清晰,更能看清自己教學的本質性問題,能讓年輕教師成長得更好。
市教研員毛老師作為本次活動的嘉賓,結合文本對說課內容和基本框架及校本教研的方法進行了引領,這更是令大家豁然開朗:原來說課的學問大著呢!在實踐中思考,思考后繼續實踐,只有經歷這樣的歷練和沉淀,才能實現真正的提升。
3.組隊培訓
各組根據前期的說課情況,結合專家的意見,一共有20位教師沒有達標,學校從優秀教師庫里挑選幾位教師擔任師傅,一位師傅帶2~3名徒弟,定期、有主題進行說課培訓,學期末進行達標考核。
首先,規范說課內容,雖說前期有討論,中期有展示,但為了將培訓落實到位,我們對說課作進一步規范。一是說課說三方面: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和為什么這么教。要求教師必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等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理論水平,經常注意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以及實踐尋求理論的支持,養成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習慣,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是說課的基本框架。包括報題目、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設定、課時安排、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理念、教法和學法,可以結合教學流程展開說,也可在教學流程前強化說明,但要與教學流程相一致。其次,細化培訓要求。每一位師傅至少對徒弟進行4次以上的指導,并記錄在校本培訓記載冊上。記載內容包括:培訓內容、時間、目的、過程和體會。
三、啟示:真“研”才有實效
1.關注需求,讓教師主動參與其中
校本教研從實際出發,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為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為研究的“突破口”。由于一部分語文教師說:自己不知道怎么說課。我們通過比賽,挑選幾位說課優秀的教師進行展示,讓教師們了解怎么說課,并開展研討:為什么這么說課。接著,讓說課還沒過關的教師,每人跟著師傅學習,再練習、考核,使每一位教師都會說課。
2.同伴互助,讓教師之間相互促進
教師之間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標志和靈魂。為了有效促進青年教師的茁壯成長,學校要積極為青年教師搭建相互學習的平臺。這次說課活動,通過展示說課,讓教師們了解怎么說課,并開展互動研討:讓大家把教育教學研究看作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通過開展聽“同課異構課”“推門課”等活動,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獨到的教學經驗。
3.及時反思,讓教師在思考中發展
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教研的基礎和前提。每開展一次活動,我們提倡教師積極反思,及時記錄。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如夏老師聽完課后這樣寫道:由說課之前的忐忑,之后滿滿的幸福到聽他人說課展示的恍然大悟,深感參加一次活動讓自己成長得更快。說課教師對理論解讀的高度,對文本吃透的深度,對環節設置的細化都讓我收獲頗豐,特別是把學生放心里的人本思想,讓我深受感染。
4.專業引領,使校本教研更上一層樓
【教學片斷】
教師在上《比輕重》這一課時,出示獅子、小鹿、馬、小魚四張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
師: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動物,你覺得誰和其他三種動物不一樣?
生:獅子和其他動物不一樣,因為獅子吃人。
生:小鹿不一樣,因為它有角。
生:馬不一樣,因為它可以被人騎。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教師提了一個很開放的問題----“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動物,你覺得誰和其他三種動物不一樣?”學生運用的分類標準不一樣,分類的結果五花八門。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分得不亦樂乎。但實際從數學課堂上來看,問題的設計有沒有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有沒有為學生的思維訓練服務呢?很顯然,沒有。這樣的問題完全是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思維才有動力,學生能否進行有效的學習,思維是否得到發展,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設計了好的問題。課堂教學效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隨意性大,所提問題毫無思考價值,浪費大量的教學時間。二是問題指向性不明確,讓學生一臉茫然,不知所云。
【反思】
教師的有效教學是一種對話的教學----高度互動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而不是由教師來主演。要想形成一種對話的教學氣氛,教師有效使用問題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問題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積極思考并形成答案。提問是教學的一部分,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是課堂互動的中心。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指教師給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學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提問能力被視為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能力,是一種有智力參與的心理特征,它不太可能達到高度的自動化水平。1912年,美國的H?史蒂文斯第一次對教師提問進行了系統研究。郭華曾觀察了19節長度為40分鐘的課,在這19課中,教師共提問387次,平均每節課提問約20次,每2分鐘提一個問題。盡管提問在學校教學中是如此的普遍,但并非所有的提問都是有效的。姚利民教授的調查表明,教師提問在15類教學行為中的有效性是最差的。
有效使用問題聯結了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反映,它將焦點由教師轉向學生,從而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弱化了教師的角色霸權和話語恒真。有效使用問題的功能在于:從學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數量、質量、水平和學業成就;能促進思考,激發求知欲和探究欲。從教師方面看,采取有效的提問,便于教師監控學生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饋,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那么,作為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能力----提問,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預設----有效提問的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的“預”就是預設。“我們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現實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經歷什么事,然后再在現實中經歷那些事;先在想象中設想,我們需要什么,預設些什么,再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那些事物?!苯虒W作為一種重要的實踐活動,需要教師做出周密的籌劃設計。教學預設就是教學主體的籌劃和設計活動,而我們平常的教學預設最主要的是“備問題”。
二、清晰----有效提問的必備條件
所謂清晰準確的語言,就是指導學生時語言清晰明確,能讓學生準確理解,不需要進一步澄清,學生聽后能明確的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有效的清晰準確的語言應該是沒有含糊的、有歧義的或不明確的語句,
清晰就要求教師提問目的明確,清楚分明,教師使用簡潔自然的、明確的與學生認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語言,讓學生一聽就了解老師提的是什么問題,學生也馬上能根據老師提得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操作。只有老師的問題清晰、明了,師生雙方互動和諧,課堂教學才是高效的。
三、啟發----有效提問的重要因素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師的職責現在已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在由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之時,啟發式教學的意義愈發重要,啟發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主動地,積極地探求新知,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四、精簡----有效提問的保障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思考”的過程。而多而細碎的問題無思考價值。問題的數量少,質量高。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合作,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所以教師要注意一次問少量的問題,有時一兩個就夠了。要盡量做到少而精,那些理解、記憶類問題,大多數可略去不問。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擁有量,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主動思維,所以問題的數量不宜過多。一是因為多則易濫,出現“滿堂問”,二是因為問題一多,答問時間必然縮短,那么即使教師提出高認知水平的問題,時間上也不允許學生深入思考,結果或者學生做出簡單反應,或者教師代之回答,開啟學生思維的目的不能達到。
總之,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老師必須在課堂提問上下功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預設問題,問題的設計做到清晰性、啟發性和少量性。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必將和諧愉悅,課堂教學更加扎實有效。
參考文獻
[1]卡爾森.《現代管理》.孫耀君,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關 鍵 詞】 朗讀;反思;本真;策略;效果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朗讀既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目標,又是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學資源異彩紛層,人人都充溢著新課改的激情,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但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反思一下我們的新課改,我們就會發現許多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有失偏頗,筆者就教學中一些朗讀訓練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朗讀形式化的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將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語文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有些教師在學習課程改革模式時出現了盲從現象,與課程改革的本質內涵出現偏差,在落實觀念的過程中片面的追求形式。課堂上朗讀的訓練流于形式化的現象仍然很多: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過于隨心所欲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個教學理念的深入,在小學朗讀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朗讀。這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這是許多教師在課改教學理念的沖擊下都效仿的課堂流行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課堂上,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難道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如默讀和瀏覽。再者,過于隨心所欲,也不利于全體層面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以落實到位,如不自覺的學生沒有開聲讀,教師無法掌握到全體學生是否完成老師布置讀的任務。《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把握好契機,適時引導學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讀,避免一味地倡導用喜歡的方式讀。
2.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這一課堂教學的方式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并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不就亂套了嗎?文本讀起來不變成了雜亂無章了嗎?
3. “請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小學生對語文文本賞析能力還不高,如何選擇文本中的好句好段來讀,這需要有一定的語文素養。低中年段的文本較短,要真的讓學生隨心所欲地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他們會找到哪些來讀呢?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嗎?高年段的文本有的篇幅較長,所有學生能找到文章的重點語句或段落來讀嗎?如果不,那沒抓住文中的重點讀,那不等于舍本求末了嗎?這樣的方式讀有何效果呢?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過多充斥課堂
讀是學習語文的四門必備功課之一,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朗讀,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朗讀興趣的確有很大幫助。但是把課文朗讀成了看畫面聽錄音,學生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的畫面上,學生對范讀的語氣、語調反而不大注意了,從而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不能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范讀,而丟棄本人范讀。是否使用多媒體還要視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客觀因素決定。多媒體課件只有合理地加以利用,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綜觀以上現狀,我們在新課改中要做到不但要實踐與反思并在,而且需要回歸本真的朗讀,才能收到實效。
二、回歸本真的朗讀,讓訓練真正落實
本真朗讀,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媒體輔助,不需要太花俏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教師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落實朗讀訓練,使訓練真正落到實處,使訓練有所成效。
(一)本真朗讀訓練的策略
1. 教師感情范讀
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教師范讀一是可以引領著學生怎樣讀書,教會了讀書方法,便于學生學習模仿;二是可以讓學生一下把握住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從而產生想讀的欲望。
2. 入情入境地讀
在課堂中,反復、單調的齊讀、自由讀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并產生厭讀情緒。這樣就很難達到朗讀訓練的預期目標。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分角色讀、表演讀、問答式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假如要進行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讀時,要根據文中不同角色的個性,揣摩出人物語言和動作,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語調,并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就會特別高漲。
分角色朗讀是最能引起學生朗讀興趣的一種,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能體驗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可以讓老師或學生飾演、模擬文中角色,將其對話的語言還原,以個性化、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讀,逼真地再現了生活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這些課文如人教版第六冊《西門豹》、人教版第八冊《漁夫的故事》等。
3. 花樣競讀
小學生好奇心強,又好表現,都想爭當能手,因此,變換花樣的競讀活動,會使他們愛讀、樂讀。如小組之間的賽讀,學生們的集體觀念很強,誰也不甘心輸給對方,讀得特賣力,也有感情;男女同學的賽讀也很激烈,雙方各不相讓,都盡量發揮最好的朗讀技巧超越對方;爭奪“朗讀小能手”的賽讀熱情更高漲,一個讀得比一個賣力,都為爭當這個“小能手”而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朗讀能力發揮出來了。
(二)本真朗讀訓練的效果
1. 自讀――自悟情感
在初讀課文階段,學生需要整體感知,初步感悟課文的內容。此時適宜采用符合學生需要且符合認知規律的自讀。對學生來說,自讀讓其容易把握朗讀的語調,各自發揮其朗讀的情感,既照顧了優生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的訓練及感知的領悟,也照顧了朗讀能力不及優生而需要自我消化空間的中下生,避免了齊讀時互相要兼顧而不能使朗讀訓練得到有效提高的情況。
2. 品讀――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表達效果。
《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感人故事。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曲父愛的頌歌。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語句,感受父愛的偉大。如“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薄八腿幌肫鹱约撼鹤诱f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薄八诹?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阻攔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些句子的朗讀指導,學生在反復品讀中感悟,使父親的形象越來越大,內容的解讀和情感的升華得到同步發展。
3. 美讀――升華情感
美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有一句話說得好“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憐;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嘆服”??梢?,融入帶有感彩的語言能增加朗讀的效果、作品的內涵和神韻,拓展作品的誘人魅力,它是朗讀的精髓所在。如在教學《獅子和鹿》時,教師讓學生把握住鹿在池塘邊看到自己美麗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和鹿贊美自己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出鹿對自己的喜愛和贊美感情基調,接著把握住鹿看到清風吹過,池水泛起波紋后的腿無精打采和鹿抱怨自己的腿時,指導學生朗讀出鹿對自己腿的不滿意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感情融入到朗讀中,更進一步地促進學生對人文精華、文化底蘊的深刻體會和感悟,從而去感染自己和其他聽眾,讓“美”讀達到預期的效果。選擇對于語調的明快、節奏的和諧、邏輯的重音、感彩等幾方面較難掌握的典型的內容進行示范性地 “美” 讀,也是顯得很有必要。對于樣本的選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典型的句段。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句子或段落表達的語氣都很典型,這些句子便可以當作樣本。朗讀時從斷句、重音、情感等方面重點地指導,可以為學生學會朗讀打好基礎。
(2)典型的篇章。朗讀的內容通常要以篇章為基本單位,選擇典型的篇章作樣本,重點指導,可使學生立足于篇章總體上的把握技能技巧。學生都能讀好的話,就為以后學習許多文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便于學生舉一反三。
新課改對于每位教師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更是磨練和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在課改下不斷反思、不斷積累,不斷摸索,優化自己的朗讀教學,但是不能丟棄本真朗讀,我們要本真朗讀回歸學生、落實到位、發揮功效,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夏明堅. 語感培養淺談[J]. 肇慶教育研究,2012(5).
[2] 溫儒敏.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一 用發現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是創造的前提
活動中,采用發現法來調動幼兒觀察的積極性,將幼兒視為活動的主體,變被動為主動,在觀察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看看圖片和實物,適時提醒他們:“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薄澳愕难劬φ媪?、真能干,發現了秘密?!庇冒l現法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對觀察充滿了興趣,提高了觀察的準確性,同時在觀察中充滿了自信感。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認知的不同特點,觀察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1.利用園內及社區的自然條件引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的興趣
幼兒的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是幼兒繪畫、表現、創作的主要題材內容,是他們進行美術活動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師不要急于教幼兒畫什么,而是利用幼兒園內、社區內的自然條件經常帶他們參觀,引導他們觀察花、草、樹木的形狀、色彩等。激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興趣,讓幼兒隨心所欲地將觀察與想象的東西畫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為創作積累經驗。
2.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作為視覺藝術,美術欣賞可以開闊幼兒的眼界,提高品味,為美術表現和創造積蓄內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覺間遷移到他們的美術創作中來。欣賞作品時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啟發幼兒說出看到作品時有些什么感受,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感受。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畫面的不同
每當幼兒作品完成后,可陳列出來,利用幼兒園同伴教育資源,讓幼兒互相欣賞、借鑒、發現畫面的不同,找找自己與別人畫得不同的地方,講講為什么要這樣表達的理由,說說別人作品哪里表現得好,為什么好。這樣可有效地保持幼兒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
4.引導幼兒補畫某部分特征
讓幼兒補畫鴨子和小雞的嘴,長頸鹿的脖子、松鼠的尾巴、袋鼠的口袋、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突出觀察重點,加深幼兒對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5.引導幼兒發現相同點
把貓和老虎、小雞和小鴨、黃瓜和胡蘿卜、蘋果和梨子、橘子和西紅柿等放在一起畫,請幼兒找出它們在外形上的共同之處,以便高效、靈活掌握它們的畫法。
二 范畫的恰當使用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手段
當前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入——出示范畫——示范講解——幼兒臨摹,是經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流程。這種方式雖然能讓幼兒較好地學習繪畫語言。如構圖、色彩、形式、美感等,但也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扼殺幼兒繪畫的個性特點等。模仿不是創造,如何恰當地使用范畫呢?
1.小班的范畫使用
小班的美術教學中,應注意運用適當的范例進行啟發和指導,為了避免幼兒對范例機械模仿,范例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兒繪畫圓形。圓形基本畫法是一樣的,但圓形能表達多種物體。教師出示多幅不同的圓形物體范畫(氣球、花、蘋果、西瓜、小魚吹的泡泡等)??砷_拓幼兒視野、思路,啟發幼兒更具想象力,提問:“除了老師畫的圓形物品外,你還想到了哪些圓形物品?”幼兒自由思考、討論,思維活躍起來,雖然幼兒繪畫能力偏低,但可以通過模仿學習獲得鍛煉,能力較強幼兒會舉一反三,獲取更多認知、繪畫經驗。
2.中班的范畫使用
美術活動中對于一些幼兒常見的熟悉的物品教師不提供范例,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實物、回憶經驗進行創作。如繪畫“快樂的蘋果寶寶”。蘋果是幼兒常吃的、非常熟悉的水果,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實物蘋果,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為了讓幼兒能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經驗,表現自己的感受,教師可啟發幼兒進行想象:“什么樣的蘋果寶寶是快樂的?”鼓勵幼兒繪畫時既要運用已有經驗,又要展開聯想,創造性表現“快樂的蘋果寶寶”。
3.大班的范畫使用
大班幼兒生活經驗較為豐富,具備一定的繪畫技能。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不出示范畫,引導幼兒通過回憶再現表象,創造性地進行繪畫。如命題畫《獅子大王的故事》,在繪畫前,教師組織引導幼兒看圖書,去動物園看獅子,折剪獅子等多種活動,有目的的積累豐富的有關獅子特征的感性經驗,再通過看碟片進一步使幼兒了解獅子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各種動態,使獅子的形象在幼兒大腦中更具體、生動。然后引發幼兒聯想,編獅子大王的故事,最后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在紙上。在這一過程中,雖沒有教師任何范例,但幼兒大腦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關獅子的信息。
三 在命題畫和意愿畫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