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5 04:37:43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內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72例,采取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中分別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癥患者為6例,患有支氣管炎的患者為39例,患有支氣管擴張的患者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別為48例、24例;年齡為27.2~81.3歲,平均年齡為(51.39±5.0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臨床癥狀等方面對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基礎的常規護理模式,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后,嚴密檢測病癥變化情況。觀察組患者采取縝密的臨床護理模式,分別針對患者的住院環境、治療等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2.1環境心理干預
呼吸內科患者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因此要保證病房內良好的空氣流通,可在病房內安裝空氣凈化器。并每天對病房進行清掃,尤其對灰塵,盡量運用吸塵器進行打掃,保持病房內整潔。禁止擺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員帶來的花束,說明緣由后給予帶回,避免患者因花粉過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較長,患者極易出現煩躁不安等情緒,尤其重癥患者,感覺治療無望,極易產生絕望、消極心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情緒,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讓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
1.2.2治療干預
對不同病癥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后,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進行嚴密觀察,要特別留意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奏。一旦出現咳血、咳痰等癥狀,及時報告給醫生進行搶救。同時針對每位患者的病情狀況和短期治療結果,制定相應的搶救預案并做好基本準備工作,可為搶救節省出時間。對患者講解藥物名稱、療效等基本情況,準確掌握患者的用藥劑量、濃度等。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分別為一般藥物的輸入、特效藥物的輸入。另一種給藥方式為霧化吸入,可確保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1.2.3通氣干預
及時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礙癥狀。在治療時,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程度,對呼吸道、口腔內的分泌物及時進行清除,可減少感染的發生率。病情相當危重的患者,無法進行自主呼吸,可運用呼吸機給予輔助呼吸。在進行輔助呼吸時,要嚴密細致的貫徹呼吸機上各項參數的變化,若出現異常及時處理糾正。
1.3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41例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病情得到好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的患者為38例,無效的患者為3例,好轉率為92.68%;3例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后,已基本恢復生命體征;無死亡患者。31例對照組患者病情得到好轉的患者為23例,無效的患者為8例,好轉率為74.19%;8例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后,6例患者搶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搶救無效死亡,病死率為6.45%。觀察組的整體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來說若不及時實施有效的搶救預案給予護理干預,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產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療中,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搶救預案,可為挽救患者生命縮減準備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有效率。在整個護理中,護理人員要以縝密的心思,觀察每位患者產生的不同心理變化,注重微小細節的護理。飲食上要以易消化、高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并注重飲食的安全衛生。加強有關疾病的知識講解工作,讓患者知道治療流程,可緩解患者的擔憂。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注重個人衛生的整潔,勤換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縝密的臨床護理后,病情的好轉率為92.68%,未出現死亡病例,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1.1設置“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目標
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強調,課程目標應關注的是學習者個體在課程中所獲得的發展與生成的變化。在這種目標取向的指導下,強調通過創設情境來鼓勵學習者對具體情境下的問題展開思考,并通過多元視角去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培養學習者個體的能力。對于學習者個體在課程中所獲得的發展與變化,從職業教育的角度理解,即學習者在職業教育課程中所獲得的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的發展與變化。內科護理課程目標關注的是學習者個體護理職業行動能力的獲得,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方法能力。
1.2豐富與拓展課程內容
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強調,課程的內容是豐富的、不斷拓展的。隨著醫學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護理學內容不斷豐富與拓展。內科護理作為護理學中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課程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內科護理課程內容的學習絕不是通過一兩本教科書加上一些參考資料就能完成的。內科護理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特別是專業知識包含在職業活動的過程中,離開了職業活動和實施情景,大部分專業知識便失去了意義。內科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內科護理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教室、實訓室,而應將學習地點拓展到醫院乃至整個社區。因此,內科護理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工作過程得以呈現,并由學生與情境的對話,在工作過程中生動體驗、不斷反思,從而生成新的內容,不斷豐富內科護理課程內容。
1.3創新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模式
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動手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創造的機會。內科護理課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采取理實漸進融合的課程實施模式。在課程的實施中,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而是指導學生去尋找得到該知識、技能的途徑。
1.3.1內科護理課程實施的具體策略行動導向的學習是將學生的認知過程與職業活動結合在一起,強調“通過行動來學習”。內科護理課程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情境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精心設計工作任務,將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護理程序在情境中完成對內科常見疾病病人的護理評估、提出護理問題與措施;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形象、立體、直觀地演示內科常見疾病的發病機制、內科常見疾病病人的身體狀況以及對內科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讓學生在感知知識的基礎上建構內科常見疾病病人的護理知識結構。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按校內實踐—校外實踐—頂崗實習的途徑漸進融合。校內實踐:在學生建構內科護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對內科常用護理技術實訓項目與綜合模擬救護項目的操作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悟”,把握操作重點,突破難點;校外實踐:安排學生到醫院參觀見習,幫助學生真實體驗護理工作環境,在真實情境中熟悉護理工作路徑;頂崗實習:到醫院或者社區,結合實踐進一步掌握病情觀察內容、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技巧,根據不同人群、不同需要靈活運用護理技術,實施整體護理。
1.3.2內科護理課程中新型的人際關系在內科護理課程中,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和諧、互助、支持、合作的關系。新型的人際關系包括以下3種:
(1)學生與專業教師之間建立起和諧與支持的合作關系。例如,教師可以以內科護理案例為載體,介紹新知識或示范新技能給學生,但又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只為學生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可以參照這種路徑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思考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此類問題的其他路徑。
(2)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互助、互導的合作關系。如今,學習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在內科護理課程中,盡可能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彼此分享經驗、互相評判、互相給出建議。例如,在理論課課堂上,安排學生圍繞給定的內科護理案例進行小組討論,經過討論提出相應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評判,并在互相評判中學習。在實踐課中,安排一組學生完成某項護理工作任務,其他學生進行觀摩,讓觀摩的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3)學生與醫院帶教教師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支持的關系。在醫院實習過程中,醫院帶教教師應對實習學生提供知識性轉化、技術性建議、情感性支持,應與實習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4加強院校合作,構建課程實踐共同體
在內科護理的教學過程中,建立學校與醫院的合作關系,并形成促進學生、學校護理專業教師與醫院帶教教師共同成長的實踐共同體。從僅關注學生的實踐學習轉向包括學校專業教師和醫院帶教教師在內的所有參與者共同的專業發展。在這一共同體中,所有參與者都要基于平等進行協商,在一種互惠、互相依賴、互相支持的關系中實現彼此知識與經驗的共享。在知識與經驗共享的過程中,不斷對話與反思,能夠為共同體中所有成員的經驗重組和轉變提供機會,并在課程內外對各種不同觀點和意義建立廣泛的聯系,有目的地尋求各種不同的假設和方案,對各種選擇和假設進行批判性理解,促進共同體中所有成員的發展。
1.5改革課程評價方式
后現代主義課程觀認為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相應的課程評價也應該是靈活的、多方位的發展性評價。改革傳統的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以發展性評價為導向,建立以過程考核、項目考核、實踐考核、結業測試等新的考核評價方法。在評價過程中,不僅包括學校專業教師與醫院實習帶教教師做出的評價,還包括學生本人的自我評價以及同伴評價。內科護理課程具體考核評價方式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各占內科護理課程考核的35%,學生自我評價占15%,同伴評價占15%。在理論考核方面,理論知識考核根據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進行,采用課堂提問、案例分析和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理論考核;在實踐考核方面,分3個階段進行:校內考核、課間見習考核、畢業綜合技能考核??己诵〗M由學校專職教師和校外實訓基地兼職教師、醫院各科護士長共同組成,實踐考核時專業教師和行業骨干、專家全程參與,保障實踐考核質量。學生自我評價采用反思記錄和自評量表的形式進行評價;同伴評價采用小組評價量表對該組同伴進行評價。
2.結語
1.1一般資料:選擇本校2013年級護理本科生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內科護理教學,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引入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觀察組男11例,女39例,平均年齡(23.8±1.2)歲。對照組男10例,女40例,平均年齡(22.7±0.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對照組學生均應用《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3版)教材展開內科護理教學。對照組50例學生給予常規教學模式。以常規護理程序為依據,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對內科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原則、護理要點、以及護理目標進行講述。觀察組50例學生給予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為:①病案教學法:要求教師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設計具有典型特征的病案資料,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護理技巧,提高反應能力。②小組討論法:以??谱o理為切入點,設置相關的問題,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課堂教學中展開組內、以及組間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護理重點。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83.25±3.15)分,對照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71.29±2.83)分,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對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護理是臨床護理專業課程中關鍵性的組成要素之一,是提高學生內科護理臨床能力的重要部分。在現階段的內科護理教學中,受到教學模式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還無法保障內科護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近年來,有關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備受各方關注與重視。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引入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記憶性教學轉變為思維性教學,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護理要點的理解。②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教學相長,受此影響,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不但會熟練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同時也能夠在教學中融入臨床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動態,提高學生對新興知識的掌握程度。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8份,回收168份,問卷回收率為100.0%。168例患者對內科護理工作滿意137例(81.5%),不滿意31例(18.5%)。對護理工作不滿意患者的原因展開進一步分析,發現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缺少有效溝通技巧10例(犯.3%),護理技術不足5例(16.1%),服務態度不良5例(16.1%),偶有護理差錯4例(1.29%),醫療費用高4例(12.9%)及患者與家屬自身因素3例(9.7%)。
2討論
2.1提升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在社區內科護理中,部分護理人員存在護理技能不足、服務態度不良等問題,有些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因此,應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予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對護理人員基本的業務能力與理論知識加強培訓,大力宣傳“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重視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定時開展溝通技能培訓,促使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護理人員應主動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剖析,做到換位思考,充分為患者考慮。
2.2加強護患溝通
現階段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在治療過程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常有強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醫療護理相關知識,若治療結果未達到患者的預期效果,患者及家屬易懷疑護理人員或對其進行指責,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使患者及其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33公開收費標準本次調查顯示,醫療費用問題是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其入院時首先說明大概費用,使患者及家屬對收費標準有明確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間及時為其提供詳細的治療費用明細表。新儀器、新藥品與新技術的使用可發揮更為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易導致其心態失衡,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詳細說明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若治療中需要使用貴重藥物,應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有疑問時給予明確、耐心的解釋。
3結語
1.1物理性危險因素針刺傷
針刺傷與銳器傷已成為臨床護理人員主要的職業傷害。內科護理人員職業感染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20倍,并且85%歸因于針刺傷。
1.2化學性危害因素消毒劑
一些高效消毒滅菌劑對人體的呼吸道、皮膚、眼睛等都有一定的影響。長期接觸會引起結膜炎、咽喉炎和支氣管炎反應性疾病??諝庵泄脑试S含量如果超標、就會引起頭痛及口腔黏膜發生炎癥;甲醛溶液,甲醛滅菌法是臨床上用于防止院內消毒,此法對預防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效果好。但是甲醛對眼球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直接危害醫護人員的健康。
1.3生物性危害因素
醫院內各種細菌、病毒可在空氣中形成溶膠,造成污染并難以控制,特別是護理人員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護理人員會不可避免地經常接觸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增加了感染機會。
1.4護士的責任心缺失
不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交接換班對接不認真查對醫囑。護士不及時學習掌握新技術和新護理方法,無法熟練使用各種急救搶救儀器。溝通質量欠佳,無法與病人及其家屬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識薄弱。由于護理人員嚴重缺少,很多人往往處于疲憊狀態下工作,導致自身預防保護的意識不夠強。還有的護理人員性格急躁、粗心大意。也有的是缺乏經驗的護理人員容易違反防銳器損傷的規范程序,從而增加受傷機會醫療器械風險。
1.5環境風險護理工作突發事件多
壓力大,長期得不到宣泄,極易出現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緒不穩定,容易對護理人員的言行產生誤解,與護理人員易引起爭端,遭到辱罵,因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醫護人員就會產生恐懼、焦慮等心理。還有的醫院由于床位間距小和醫療器械配備不足,使得護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容易使護理人員在緊張的工作,以此醫院要完善職業風險管理制度,努力把護理危險因素的發生率降到最低。護患之間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如病人靜脈注射時沒有“一針見血”,病人認為護士技術差,心中不悅產生護患矛盾,同時也會因為患者的不配合而發生針刺事件。特別是手術后并發癥也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屬往往會遷怒于護士,患者投訴加劇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增強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
2內科護理防護危害因素的措施
2.1防護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
做好急救物品的應用與管理。搶救藥品要做到數量定量、根據物品的使用情況建立設備保養記錄。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啟用前先對使用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每位護理人員都能正確操作儀器,防止醫療護理事故的發生。充分認識針刺傷的危害性,工作中要嚴格管理各種銳器,做到有效預防,做好標準預防知識的學習,提高預防的自覺性。如果發生銳器傷應立即盡可能擠出傷口處的血液,用流動水進行沖洗。盡可能的回避跟中輻射,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過量輻射。
2.2防護化學性危害因素的措施
首先是掌握化學消毒劑的性能。掌握化學藥品的功效及濃度,取放物品時要戴口罩,眼鏡,防止與藥品避免直接接觸。若不慎將消毒液濺入眼內或皮膚,要用清水反復沖洗,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工作中護士應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觸汞;應保持地面,墻壁保持光潔,醫院要對醫務人員進行體內汞蓄積量的定期測定。
2.3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操作中盡量減少與患者血液、體液的接觸,嚴格遵守并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中養成操作后及時洗手的良好習慣,使用速效洗手液可減少疾病和微生物的傳播,同時還要加強預防接種,防患于未然。
2.4提高護理人員個人能力
首先要加強護士基本功訓練,靜脈穿刺要提高準確率,這樣能起到減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養抗壓能力。提高自我護理技術,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知識、技能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練就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恰當運用溝通技巧,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的發生。防范護理要從提高法律意識入手,全面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充分認識到執行法律、法規的重要性。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強護理人員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3結論
1.1基本資料選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齡為(47.9±13.5)歲,患者多為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將這8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兩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呼吸內科的護理要求并綜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除了基礎護理以外,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1)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的追蹤和監察,工作的重點為呼吸頻率和深度,對患者可能出現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癥狀做好詳細的監察和記錄;(2)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和過敏藥史,合理用藥;(4)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院方的治療;(5)環境護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對于環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體應該在日常中定期為患者清理病房,對病房進行全面的消毒,保證房間的通風換氣以及溫度和濕度的控制。
1.3療效判定標準治療
效果分為四個等級:(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開始恢復;(2)好轉:患者在接受系統的治療和護理后,病情有了明顯的減輕;(3)未好轉:治療前后,患者的病情沒有明顯的變化,且有加重的跡象;(4)死亡。
1.4統計學方法運用
SPSS.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結果根據我院的研究治療,8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13例患者的病情無好轉跡象,2例患者死亡。
2.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的整體發展和模式的轉變,最大程度的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并改善患者護理干預的模式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同。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體情況的影響,普遍存在反應能力和活動能力下降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發生幾率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1心理護理組呼吸
內科重癥患者,往往是年齡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這樣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況就受到了影響,如果在護理過程中沒有有效的進行心理疏導很容易產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負面情緒。心理護理是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溝通,這對于患者的恢復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相對的來看,心理護理的效果不及機械護理。但是,我認為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都應該在其中加入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療氛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環境護理
前文已經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來說,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有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環境護理就是要保證患者有一個良好的治療和恢復的環境。
3.總結
工作過程教學模式是對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發展,目前已經在國際教育界廣泛地應用。通過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不僅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還使得學生盡早熟悉實際工作過程,可以說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中的熱點教學模式。內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提供優質的內科護理服務就要從發病機理、病因以及臨床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護理問題,實施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這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具備極強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提高護理實踐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二、工作過程模式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要以護理崗位任務為目標,這樣才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職業教育自身的實際需求,所以說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是以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需要為基礎而制定的一種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高職護理專業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但要保證教學目標的詳細化,而且要保證以護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內科護理課程,要根據病人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護士所要進行的各項護理工作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
2.要根據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需要提供教學條件。為了更好地實現工作過程模式教學,必須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室。在教室中配置病床以及各類護理工作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方便學生之間進行問題討論和模擬。這樣在課堂上不但能夠進行傳統的理論知識的教學,還便于學生的模擬實踐學習。
3.在工作過程模擬教學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入院護理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情況去對患者進行評估的能力。上課時可以用典型的情景案例以及PBL教學方法等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劃分討論小組,要求小組內部討論患者的發病原因以及臨床表現等。通過患者入院護理階段的護理內容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討論,能夠使得學生構建系統的護理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學習。住院護理教學中要為學生設置真實的病例護理任務,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模擬教學。這樣就能夠在模擬的工作場景中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有助于學生對專業技能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與患者之間交流、溝通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出院護理教學主要涉及的是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通過這個階段的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十分有幫助。
4.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1)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過程。教學過程的制定要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內容,主要包括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入院護理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實際的患者病歷,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設置一些護理專業方面的問題,如為什么會發生本病,本病會有哪些臨床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治療。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制訂合理的護理工作方案,再由教師對學生入院護理中所做出的護理方案以及護理內容等方面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掌握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要點。住院護理的教學中,根據前面的病歷資料,要求同學之間進行住院護理的討論,寫出該病人的護理診斷,提出護理措施,之后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模擬展示或者播放護理某病人的操作視頻,最后再讓學生進行住院情景的模擬實踐練習。出院護理的教學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由同學們分組角色扮演進行模擬操作,一個學生扮演病人詢問,一個學生扮演護士解答。(2)對學生進行模擬實訓。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注重模擬實訓的作用,根據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這三個方面的護理內容制定模擬的護理任務,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制訂任務計劃,之后再由同學之間對既定計劃進行討論。教師要對計劃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計劃方案的可執行性進行修正和分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訓,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來實現教學目的。
三、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創新
1.對教學內容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通過對“內科護理”課程中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根據臨床護理實踐的過程分為入院、住院、出院三個階段的護理模塊。在模塊中要對項目進行細化,根據不同疾病患者所需的護理工作要求,讓學生進行模擬護理實踐,從而掌握內科護理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2.對課堂組織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課堂教學中要轉變之前傳統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等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不同疾病的護理工作任務,模擬病房中的實際護理工作,從而使得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模擬臨床護理任務來系統化掌握疾病護理的知識與能力。
3.對教學方式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要注重PBL問題式教學方法的使用,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養成一種評判性思維。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將臨床護理實踐中的相關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能夠極大提高學生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習興趣。
4.對模擬實踐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加強角色扮演的模擬實踐,將護理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護理的實際工作過程,這對于護理專業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團隊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5.對學習環境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將學習環境模擬成醫院病房,學生則以專業護理人員在醫院病房的工作場景進行護理練習。通過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項工作制度的制定,將學生的學習環境轉變成一個模擬的護理工作場景,有助于學生盡早適應護理工作崗位的需求。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改革過程中,由于我國傳統的護理專業教學方式根深蒂固,所以起初階段的改革難度是非常大的,單純依靠教學方式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教師以及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去解決工作過程模式教學中的各類問題。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分組,指導學生完成模擬的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任務。由于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與我國的應試教育存在矛盾,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態度,所以工作過程模式很容易被傳統的考試機制所擊垮。這就需要相關領導部門對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系統化評估,早日實現我國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