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1 09:58:55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地理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挑戰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上你的課,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F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三、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四、課后及時總結
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么?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你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
1.比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比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觀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老師一般是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逐個講解,并對基本能力和技巧進行反復訓練和培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變多、變深、變難,教學主要是偏重于對理論、規律、原理進行解釋,主要是要求學生在作業完成上進行疑難點解答。高中地理考試偏重于對能力的考察,出題比較靈活,這樣就要求在進行初中和高中地理銜接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圖形上的知識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圖形進行知識推理,提高學生用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2.比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學習方式
在初中,由于學生年齡小,一般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以直觀的形象思維進行學習,在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還不擅長進行獨立思考和學習;而高中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學習方式,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過程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利用開放性和發散性思維進行問題解決。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措施
1.老師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內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階段,尤其是在高一這個學期,老師應該要對高中地理的教材進行了解,并能夠對學科知識體系進行了解,同時還要知道義務教育階段中的教學標準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夠真正明白整個教學系統,對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老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掌握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識點的聯系進行分析,要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銜接初中和高中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對舊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對新的知識點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新舊知識點的比較和學習,在腦海中構建正確的認知結構,同時還要使學生能夠儲存更多的知識量,注意對初中殘缺的地理知識進行學習和彌補,加強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完善知識體系,進而用高中學到的地理知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
2.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發散思維,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時,主要是讓學生進行假說或者是尋找多種可能性的結論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聚合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將掌握的信息匯聚到同一個方向,進而找出一個完整、正確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學中都十分強調用圖解決問題,因此老師應該要根據這個共同點進行知識點銜接,使學生能夠通過圖形進行知識銜接和思維轉換。
3.注意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為了能夠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學更加銜接起來,老師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遷移,多注意聯系實際生活,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視野開闊,這樣不僅能夠使地理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的知識,并能夠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學生的地理學習態度
在高一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首先老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做好榜樣示范,使學生能夠在觀察老師的言談舉止上進行模仿,進而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在課堂上,老師要對學生正確的態度進行表揚和肯定,或者是其他獎勵方式,這樣能夠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時學生自身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檢驗、自我激勵、自我批評、自我監督,這樣能夠從學生內部進行態度端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錯誤的學習態度進行批評和相應的懲罰,這樣能夠有助于學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錯誤行為的傾向,同時用比較公正、客觀的方式對正確態度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不斷地進行正面強化,能夠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三、總結
1.高中生的自然災害教育知識比較缺乏。
經過問卷調查研究,高中生對于自己周邊容易出現的自然災害、災害類型了解不多。在教學活動中,高中生不但要知道我國現在災害的情況,還要了解災害生成的原理,有助于學生增加對自然災害的理解。還要了解其他自然災害發生之前的自然特征,知道如何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生存下來。而我國的高考對于自然災害知識的考察也不多,致使高中地理教師對于自然災害的知識沒有太重視,最后導致學生缺乏對于災害知識的了解。
2.高中生的自然災害生存能力較弱。
經過筆者的問卷調查研究,當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學生往往不知道怎么處理,不知道如何逃生。而學校展開的防災減災的教學,都出現了“走走形式”的情況,自然災害的教育并沒有深入學生的腦中。與我國的防災教育不同的是,在日本每位同學都配備一個防災包,內有很多的防災減災工具,當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大幫助,我們可以拿來借鑒。
3.高中地理災害教學課本配套不太。
地理學者把災害教學的有關知識放在地理課本中是挺好的,可是在地理課本中災害教育是放在高中地理選修中教學的,而那些學習理科的學生就得不到這些知識的教育??墒窃谌毡镜臑暮虒W知識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普遍教育的。此外,地理課本中的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但是實際的操作性不強。高中的每個學科都屬于不同的教學體系,各個學科之間很少聯系,可是災害教學的致使又是一個跨越許多課程的致使,學科之間沒有彌補,肯定會約束自然災害教育教學的實施。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于高中災害的教學知識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來補充教材上的缺陷。
4.高中地理災害教育教學的方式單調。
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學校的災害教育教學一般會讓教師來開講,學生們難免會覺得枯燥無聊。而對于自然災害的教育教學,也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育教學手段,有一些新鮮感與新奇感,比如某個地方海嘯之后,高中學校里可以開展班會的活動來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這樣做,不但可以增加了教師給學生災害教育教學的教學手段,還能夠有效落實學生的災害知識的了解。
5.自然災害的教育制度不太合理。
目前的災害教育評價是依據學生的地理成績來判定的,可是這只是體現了學生對于自然災害的了解情況,而缺乏對于學生防災技能的考察。因此,應該馬上構建一個科學的防災教育制度,來確保災害教學的順利實施。
二、高中地理自然災害教育教學的建議
1.從災害的危害程度與防范程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很好地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
指導有關的防范災害的措施,才可以把自然災害的后果減小到最小。就高中學生來看,學??梢栽鰪妼W生處理自然災害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在災難出現的時候能夠知道如何處理,對于學生在災難中確保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學生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
指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對于學生今后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認真教育與培育學生具有不錯的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才可以提升人們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提高人們的自我素養,有助于創建一個和諧穩定的良好人類社會。
3.增加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讓學生可以關注到現實生活,又能聯系到學習到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們知道學習地理知識的好處,來增加防災減災的素質教育。教師在設計高中災害地理的過程中,應該事先確定學生們學習的目標,一定要利用好寶貴的時間與資源,聯系現實中的例子,增加學生對于自然災害的了解。
三、結束語
學生主體性的最高體現——創造性。創造性也是對現實的超越。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對地理學科中各種地理知識表現出來的探究興趣以及對新知識的求知態度,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們的創造性并不僅僅局限在創造出未曾出現的事物、知識或者見解上,而是表現在比較簡單的層面上,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都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新知識的建構或者生活問題的處理上;或者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某一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等,這種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學生敢于挑戰權威;亦或者敢于對某一個或者是多個地理現象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等進行大膽的想象與假設等。然后再靈活的掌握這些地理知識等,這也是學習創造性的具體表現。
二、調整課程安排,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
根據具體的實踐教學經歷,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的主體性并沒有充分的被調動起來,主要原因有這兩點:一是,地理教學與現階段的生產、生活嚴重脫節,而且還缺乏社會實踐的空間;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突出地理科學的基礎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學生們也沒有充分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诖?,可做如下調整:比如,利用周末或者是假期的時間,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民眾生活情況調查”,讓他們設計出活動的方案、調查問卷,然后再總結調查的報告等。這樣,學生既能夠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一些地理課本中的知識,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注重補充一些邊緣的知識和交叉知識,這樣也會使得課堂教學更具創新性。例如:在教學《地球在宇宙》這節課中,地球上的水平物體偏向問題可以用牛頓第一定律進行解釋,地球公轉速度的年變化也可以和開普勒第三定律相聯系進行解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之相聯系進行知識的講解,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這也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既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三、地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新課程標準
對高中地理教學也提出了要求:要學習對實際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單純的依靠書本的教學模式以及死記硬背的陳舊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當中,在生活中去學習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去體驗生活。教師如果能夠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例如,在教學《人口的數量變化》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提議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在的城鎮或者是鄉村人口的變化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分析,得出人口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學生不再是旁觀者了,而是獲取知識的實踐者和組織者,只有當他們自己通過調查,研究,然后再通過分析等得出來的知識,才能讓他們記得更牢,而且還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因此,地理教學中,適當地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授課,對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無疑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直接影響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優化設計地理課堂教學結構非常關鍵。選擇教學內容需要對地理主干知識把握,具體設計要結合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對教學內容適度拓展延伸,提高學生在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充實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篩選教學內容,確保相關內容具有示范性與基礎性。以農業地域類型這部分教學為例,對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生產特點、改良措施的介紹,一定要與農業地域類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區相結合,如此設計才會保證課堂教學達到目標性、科學性、思想性、啟發性的有效統一,有利于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對教學結構設計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簡入難,循序漸進,保證教師教學的思路與學生學習的思路保持相同的節奏。對教學結構設計,教師還應把握課堂活動主次分明,保證秩序,避免枯燥、單調。還應當對教學內容的難易交替特別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對教學重難點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地理興趣
地理這門學科實際上非常生動有趣,教師展開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利用多媒體、各種直觀教具,或投影儀等,將教學內容以動態化的形式呈獻給學生,生動直觀的畫面非常形象,能夠將抽象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了學生的現場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豐富了學生掌握的信息量,調動了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層次。
三、對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實際上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相互溝通、啟發,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分享經驗與知識,達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觀念與體驗,豐富教學內容,經過探索實現新的發現,最終形成共識,實現共同發展。教師展開地理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改變唱獨角戲的狀態,不能采取滿堂灌教學方式,多途徑進行師生互動。對學生做好引導,使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啟發學生,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議論,詳細講解重難點,做好歸納總結與評價。教師應對途經開辟信息反饋渠道,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對教學進程有效調控。多多運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更好地鞏固,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提升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潛能與創造性,提升課堂教學活力,構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四、對實踐教學高度重視,重視學生能力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習已不僅僅是學生的一項任務,而成為了一個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途徑。通過學習可以增強一個人適應社會的本領,從而為他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目前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仍然運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講解課本知識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學生來說,不但要學會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終身發展的意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自主學習應遵循的原則
1.主動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必須要有想學、要學的意識和愿望,而不是被動地學習,要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欲望才會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2.獨立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作用,是教學中的配角,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再產生依賴心理,要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活動,獨立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3.有效原則。
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有效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其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始終保持最佳。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要激勵、喚醍、鼓舞學生的學習意識。”這充分說明了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高中地理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身邊的實例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我首先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向學生提問:“馬路上紅綠燈的作用是什么?”學生便很自然地回答:“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對于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學生的回答眾說紛紜。此時,我直接切入本課內容,對紅、綠、黃三種顏色在大氣中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進行分析,然后再解答關于紅綠燈的問題,即紅色波長很長,穿透空氣的能力強,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作為禁行信號;而把綠色作為通行信號是因為綠色和紅色差別大,顯示距離較遠,易于人們分辨。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講解了教學內容,又解決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2.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來。
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親自探究新知識,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營造參與的平臺,提供參與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從中發現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得到充分的鍛煉,以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樂學、好學。
3.引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學生學習高中地理最大的障礙就是形不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他們能掌握每個章節的知識,但卻不能很好地把各個章節的知識系統地串聯起來。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在講解新知識前需要引導學生回顧以前的知識,以舊知識為橋梁引入新知識,把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構建出清晰的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地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對于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新舊知識的融合中提高了地理知識水平。
4.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提高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
高中地理知識點比較多并且繁瑣零碎,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學生容易混淆與遺漏,如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氣溫和降水變化規律、陸地自然帶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等。教師需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各種規律,幫助學生梳理各知識點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學生逐步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就會對規律性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到實際中去。
四、結語
借助多媒體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是一種很值得采用的問題導學方式,這種方法也能夠收獲不錯的教學成效。多媒體能夠讓教學內容的呈現更為直觀,并且可以讓很多不同的內容綜合得以呈現,這些都可以成為知識教學的重要輔助。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事先做出相關的教學課件,課件中可以讓很多知識點綜合得以呈現,并且可以創設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中通過很多圖片以及視頻的呈現來為學生的思考過程提供輔助,進而幫助大家更好的實現對于知識的獲取。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地理信息的表達更加豐富、生動、直觀和多樣化,實現抽象地理事物形象化,靜態地理圖像動態化,復雜地理過程模擬化,這將會更好的吸引學生思考,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信息體驗發生沖突矛盾時,問題就自然產生。例如,學習自然災害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臺風肆虐的真實錄像,學生在看的過程中會問這是什么自然災害;它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國家和地區易受其影響;如何預防等等。這些疑問不僅會即刻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對于這些問題的解答也是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透過多媒體展開的問題導學不僅能夠非常好的進行知識教學的導入,這也能夠很好的對于學生的思維展開激發,并且為知識教學提供有效鋪墊。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利用多媒體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優越性。
二、借助地形圖發展學生思維
以地形圖來實現問題導學同樣是很值得采取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方法也非常符合地理課程的教學特征。地理課堂上學生們會接觸到大量圖片,很多信息都隱藏在圖片中,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從圖片中的信息獲取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考與判斷。地理課程的很多知識講授也是透過圖片逐漸展開,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一直都是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一個目標。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透過地形圖以及一些相關的圖像來實現問題導入,這對于學生的識圖能力以及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同樣會起到非常好的輔助效用。行星風系的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行星風系是非常復雜的地理現象,很多同學對于這部分知識在理解上都存在一定障礙,對于相關的很多實際問題也不知道應當如何解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能看懂示意圖那么就能夠極大的化繁為簡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圖讓學生思考:赤道地區接受太陽輔射量如何;垂直方向大氣如何運動;近地面形成什么氣壓;高空形成什么氣壓;極地上空呢;北半球高空氣流在由赤道上空到極地上空的北上過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在30°N附近上空變為西風;大氣不斷聚集在該緯度垂直方向如何運動;近地面形成什么氣壓等。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能夠結合具體的地形圖將這些問題思考清楚,學生們對于這部分知識自然會有十分牢固的掌握。這充分體現了地形圖在進行問題導學時可以發揮的顯著功效,這也是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掌握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
三、聯系實際展開問題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