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22:51:1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心理健康學習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打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里,學生身心放松,思維活躍,樂于接受新知識,并能積極提問,敢想敢說,主動參與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知識吸收率高,學習效果明顯。反之,如果課堂氣氛過于嚴肅,就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心理增加一種壓抑感,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倡導合作交流;培養協作精神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要教育學生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有許多地方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應創造機會,引導學生組際競爭,組內合作。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計算,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通過動手實踐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看哪個小組又快又完整地證實自己的猜測。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既讓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創造體驗成功的學習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毅力,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不僅可以使學生變得更加自信,而且還可以對學生的后續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積極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但是,教師提供的探索材料,既不能問題過難,讓學生花費大量力氣仍無法解決,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過于簡單,無法激起學生興趣。問題應該具有一定難度,讓學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這樣的成功才能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課中“怎么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時,我引導學生觀察“1980~2005年各年二月份天數統計表”,問學生“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一個個舉起手。
生1:“我發現每隔三個28天出現一個29天?!?/p>
生2:“對,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還有三年是28天?!?/p>
師:“大家發現了每隔3年有一年是閏年,或者說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閏年,這個規律能不能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呢?比如1970年?”
生1:“1970年表上沒有,不知道?!?/p>
生2:“老師,等一下,我數數看。”
生3:“是平年,1980年往前數是平年?!?/p>
師:“1970年可以數,那么1864年呢?能數嗎?有沒有更方便的辦法呢?”
學生繼續觀察,不時小聲討論。突然一個學生興奮地舉起手,并用手肘重重地擊桌面:“老師,我知道了。”
我看他那激動的情緒,微笑地對他說:“說說你的想法?!?/p>
生:“我想每隔四年有一年是閏年,那是不是閏年和4有關呢,我算了一下,表中二月有29天的年份,都能被4整除。所以我想只要年份能被4整除就是閏年。”
這位學生一口氣說下來,滿臉的興奮和期待。
我微笑地看著這位學生,故意不下結論。很快,其他學生也興奮起來:“對,真是這樣的?!?/p>
這時,我笑著說:“大家真聰明。我們一般就用這種方法判斷?!?/p>
話音剛落,課堂上就響起一聲“耶―――”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思想、知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師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目前,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構成呈現年齡偏高、學歷偏低的特點,還有部分西部地區的農村學校還存在非師范類教師、民辦教師、代課教師。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村學校新課程的實施,也阻礙著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觀念落后阻礙了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目前農村中小學中普遍存在著思想守舊、觀念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大部分學校的領導和老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嚴重,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學習和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老教師認為實施新課程是年輕人的事,與己無關。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對學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機械式的管理上。教師觀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要更多地依賴教師培訓工作。然而,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選送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學校領導認識不到位,選送意識不強。同時很多學校的教師是包班教學,外出培訓則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農村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培訓經費短缺使得教師無法外出培訓,從而影響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與專業知識的完善,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開展。此外,在校本培訓方面由于缺少相關的師資和條件,無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培訓,即使培訓也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學習材料上,開展研討式、互動式、參與式、反思式等多種培訓有很大難度,培訓缺乏實效性、針對性,不能滿足工作所需,不能解決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
二、教師自學自研落后,限制了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必須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還需要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可是,農村學校由于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的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資料更少。許多學校地處偏遠沒有網絡,有限的一點圖書也得不到更新,教師苦于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于沒有資料可查,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農村學校教師流動性大,制約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農村學校由于地處偏遠,生活條件差,留不住教師。人員調動頻繁,使得農村學校在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出現斷裂帶。農村教師無法去外地參加培訓,有時即使培訓了,來年可能就調走了。這樣造成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不能內化和深化,亦不能推廣,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這樣惡性循環,成了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絆腳石。嚴重制約了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四、留守兒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制約著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隨著近幾年農村家長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學校留守兒童也逐漸增多,學生遠離父母,缺少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扮演著在校是學生,在家是家長的雙重角色。在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增大,社會上閑散人員增多,留守兒童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擾,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迫切。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學習,扮演好老師、家長和朋友的角色,使這部分學生在學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心理健康;現狀;解決途徑;方法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后天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學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币虼?,關注并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當前的教育現實是過多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極度忽視教師的個體發展。日益加重的職業壓力,不斷加重的職業倦怠和難以逃避的挫敗感,使許多教師陷入心理困境。據有關權威媒體調查結果表明:有88.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4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35.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10.49%的教師存在“心理疾病”。因此,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已非關注不可了,否則將會直接危害到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教師工作壓力大,造成職業倦怠
具體表現為工作量滿負荷,節奏緊張。教師每天要準備大量的學習材料、教具;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學習進修活動;應對各種“評比”,8小時內在工作,8小時外照樣在工作。甚至在一些寄宿制學校,教師的上班時間幾乎是24小時,即使下班回家,也要“身在曹營心在漢”,記掛著學校的學生。常聽教師們說:“最怕晚上睡覺時聽到電話響,肯定是學生出事了?!痹S多教師都是疲于應付,教師說得最多的是“累”“煩”。久而久之,往往造成教師身心俱疲,會造成教師職業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逐漸降低。
(二)教師工作環境閉塞單純,產生挫敗感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接觸的人主要是未成年人,對社會變化不敏感,不關注,適應能力差;接觸社會機會少,較閉塞,接觸范圍狹窄、信息少、交流少,話題大多圍繞細小、瑣碎的生活小事。因此,有的教師思想單純,遇事處理簡單化,顯得生澀幼稚,這也給教師造成極大地挫敗感。
(三)教育管理人員評價不公正,挫傷工作積極性
在教師職稱評定過程中,有的單位人為地設置各種條件,有所指向和側重,主觀隨意,不夠公正;在平時工作中少數管理人員對教師進行武斷地批評,橫加指責;績效工資發放標準不一,主觀隨意性太大,不能體現多勞多得的精神;而且過多的“評選”導致教師之間攀比現象嚴重,人際關系緊張,心理不平衡……以上種種都嚴重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感到緊張、勞累,感到心力交瘁。
(四)社會貧富差距,導致心態失衡
由于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現象嚴重,教師這一職業一直是“清水衙門”,一無權,二無錢。餓,餓不死;富,不可能。有些教師在與別人比較時,很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他們不再淡定,不再把教師這一職業看作“靈魂的工程師”“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不再以“園丁”“蠟燭”自喻。有的教師對待犯錯學生不是“和風細雨式”的教育,往往采而是用“狂風暴雨式”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F在甚至出現個別教師不思教學,不思進取,而是整天牢騷滿腹,“怪話連篇”,天天不是在生活中造謠生事,就是在網上謾罵攻擊,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勢。
三、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一)全社會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
教師的壓力遠遠大于其他任何職業,所以,全社會都要支持教師的工作,理解教師,尊重教師,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職能部門應努力提高教師的職業威望,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公條件,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家長、學生應多一些理解與尊重,少一些謾罵與攻擊。全社會都應為教育提供寬松、良好的環境,使教師能夠安心工作。
(二)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教師心理健康
1.強化師德教育。燙傷幼兒,學生大腿被擰紫,強迫孩子吃痰……老師體罰、虐待學生的新聞,現在屢屢見諸報端。不禁讓人問:“現在的教育怎么啦?現在的教師怎么啦?”究其原因,是教師心態的失衡、扭曲。而教師的心態有時反映了教師的師德問題,因此,學校應強化師德教育,使每個教師真正做到視校為家,愛生如子。
2.適時引進心理健康教育。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教師制定心理知識學習計劃,并配備必要的活動場所,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一、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 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會給學生以勇氣,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 心理健康的數學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健康心理發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績. 特別是在課堂學習中注重避免使用“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而堅持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想法”、“我想作一點補充”等. 教師這樣有意或無意地在教學中改變語言的表述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 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因此,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 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會興趣盎然. 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三、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良好心境
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良好心境: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是現代課堂教學改革的焦點. 現代課堂教學帶領學生走向教材,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求知識. 所以,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顯得至關重要. 在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好學、求知、探索和創新的精神,這是課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也能使學生保持良好心境,樂于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小學生好勝心強,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材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不懂就問的機會, 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交給學生. 如:“小紅跑200 米用4分,小明用5分,小東用6分, 問誰跑得快?”有的學生說:“小紅跑得快.”有的學生說: “小東跑得快.”當教師宣布正確答案“小紅跑得快”時,有學生問:“為什么數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師立刻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時間用得越少,說明他走得越快的道理. 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非常愉快,學生的心情很放松,學生間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大膽探索,保證了數學教學過程順利地進行.
四、確定評價導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效果的價值判斷. 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實質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 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步肯定評價法,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 許多孩子厭學、逃學,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多人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良好心境.
五、合理評價,促進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平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實踐與研究。
一、創設和諧互動的心理氛圍。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教育教學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實現心理健康教育不失為一個良策。教師應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效益和師生交往的觀念,重視課堂心理氛圍的建設,創設和諧互動的心理氛圍。
例如在教學數學第九冊《分數乘分數》一課時,我與學生如此互動生成:
師: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與整數相乘,誰能舉幾個例子?
生:1/2×2、1/2×3……
師:你能口算出結果嗎?
生:能……
師:看來你們對上節課的知識掌握的不錯。不過,我這里還有幾道題(出示1/2×1/4、1/2×1/2、1/2×3/5),你們會不會?
生:(搖頭)不會
師:這幾道題雖然是新知識,但憑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同樣可以解答。這樣,誰能解答就能得到一份獎品,誰解答了但是解答錯了也能得到一份獎品。
……
師:大家有辦法了嗎?
生1:我覺得……
生2:我覺得應該……
師:說的不錯,誰能證明這個猜測的正確性?
生:……
師:好,剛才同學們積極思考。頒發獎品“計算法則”。
生:(笑)笑的如此甜美。
和諧互動的心理氛圍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礎手段,也是維護與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我愛兒童,兒童愛我”就充分說明的師生之間和諧互動的規律。
二、誘發探索新知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屬于非認知因素。非認知因素是認識活動的動力系統,他或推動、促進或抑制、阻礙學習。所以,學習動機歷來被教師高度重視。少年時就曾因“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令人刮目相看。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的產生必須有兩個基本條件:內心產生一種發力狀態“內驅力”;外界提供一定的對象,使內心的力量指向這個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外界——老師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他的指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注重誘發學生探索新知的學習動機,有了學習的動機,學習過程便能夠充實,學習結果也有盼頭。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學生都說畫過圓,而且種種跡象表明,他們覺得畫圓是很簡單的一件事。這時,老師嘴角一轉——
師:就給你一把直尺,你能不能畫一個圓?
學生“啊”了一下開始操作……拼命想要畫出來。(這個動機很單純,卻很適合本課需要。)
生1:……
生2:……
方法還真多。有的甚至拿出了看家本領——素描。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小學生在相當程度上是受本能驅動的,環境中的諸多因素都在向他們挑戰,他們對此感到好奇,并渴望發現、渴望認識、渴望解決問題。因此,提供有一定價值的學習材料,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探索新知的學習動機,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學習動機從本質上說不僅僅是學習的目的,也是中介,來引導學生探究,以此達成目標。
三、提供嘗試的機會,樹立學數學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嘗試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勇于嘗試的表現機會??绯鲎孕诺牡谝徊疆斎皇怯掠趪L試。
例如在教學數學第十二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課時,我與學生如此互動生成:(片段——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剛才你們是根據求比值的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這兒還有一種方法,而且這種方法還挺快,你們想知道嗎?
生:老師,你先別說答案,讓我們自己想想看。
師:好,老師也希望你們能自己找出來,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討論,合作完成。你只要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說錯也是值得表揚的。
(教室里十分安靜,有的在計算,有的在冥思苦想。不一會兒,就有學生露出驚喜的表情,并轉身與小組內同學交流……)
生1:我們發現……
生2:我們發現……
師:我也發現一個比例就和你們發現的不一樣。隨手在黑板上寫4:5=5:6。
生:老師,你舉的例子是錯誤的……
師:你們真是太會學習了,太細心了,我也要向你們學習。
生:真誠地笑了……
給學生一個機會,給學生提供這樣一種勇于嘗試的可能。使學生能從容地對待失敗和他人的不認同,并且能迅速和經歷充沛地重振其鼓。有了這種自信心的支持,學生能夠確立自己的目標并非常明確地向目標邁進,在學習上往往會取得更好的進步。
四、化解學習活動的心理困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引言
我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經二十八年了,經歷了教科書的多次改版,每次教科書的改版,都很有針對性,體現了每一個時代思想性,體現了學生對學科知識感受的科學性,也蘊含對學生心理素質滲透教育的教學內容。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這是我們教師的一個新課題,它不是一種附加的教育,是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以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二、注重學習過程體驗,誘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科的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師應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中,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便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 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既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能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稑藴省分赋觯骸敖處煈ぐl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注重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關鍵要注重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歷了起步階段、理論與實踐研究階段,目前已納入到整個學校教育的工作中并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語文、思想品德等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其定位就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質教學,而數學的學習內容更多地傾向于理性化的知識,人文性的知識相對要少一些。但是數學教材中都編插有許多蘊含心理教學內容。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五冊第71頁中的: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就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第106頁中的: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大約在兩千年前成書的我國的《九章算術》中,已經會用方程解一次方程組。一直到三百多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倡用x、y、z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等等。這些都是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好材料,也是教師應該挖掘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熏陶和情感教育愛國情感的好素材,使學生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有利于他們建立起積極的人生態度。數與代數一類的課,主要培養學生認真細至的計算能力;綜合實踐應用較多的課,應該讓學生主動探索,體驗一下自己發現結論的喜悅與自豪感;圖形認識一類的課,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統計與概率方面的課,應該加強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學會能夠學以致用。比如在教授元、角、分的計算時,針對學生中的浪費現象可通過聚少成多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節約意識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小學數學課本第六冊中的《移多補少使兩數同樣多的應用題》這一內容,就可以很自然地滲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養學生平和的心態;數學教科書中大量出現國民生產總值、原煤產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在上完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中的《圓的周長》這一課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也能上成語文課那樣具有感召力,思想品德課那樣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的課。在上課之前,我充分考慮了教材中有關祖沖之的這一知識,查閱了不少資料,并將它編輯在投影片上。當上到圓的周長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時,并揭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打出了投影片,告訴學生關于祖沖之的一些知識。學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發現居然和偉大的數學家的發現一致;另一方面,祖沖之的發現比國外的數學家的發現要早 1000多年,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紛紛發表議論,此時我并不急于將數學知識一下子往下講,而是放緩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痛快淋漓地發揮了一下豪氣,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就是挖掘課本中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小小的一個課后注釋,引起了學生如此大的反響,教師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那么,課本中還有許多的小知識,新信息蘊含的心理教學內容,只要處理得當,相信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四、建設學校優美育人環境,規范教師自身良好行為
學校優美的育人環境和教師自身的良好行為,也是進行健康心理滲透教育的良好途徑。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苯處熓菍W生的一個樣板,教師怎么做,必會引導學生也這樣去做。有時候,千百遍地說教不如一個暗示性的眼神、一個示范性的動作、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梢赃@么說,學生的許多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是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教給的。因此,要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做到身正。教師的行為滲透,不需要講很多大道理,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事中來透射好品質。比如說,教師著裝的整潔、得體,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干凈、整齊也能給別人帶來美感;看教室里不需要亮著的電燈,隨手關滅,就是告訴學生愛護公物,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也是一種美德;面對別人的無理吵鬧,教師能平和對待,可以讓學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種素養;對別人的困難能樂于相幫,能使學生明白主要大家伸出熱情的雙手,世界的明天會更好。
五、確定評價導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作為一名教師要講誠信?!罢\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教師對學生評價要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效果的價值判斷。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實質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步肯定評價法,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許多學生厭學、逃學,他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學習、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評與指責,甚至是諷刺和挖苦,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注意的教育的平等與公平,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指導和訓練,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道德培育,無論是對學校還是社會,在當今這個多元思想充斥著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有必要明確什么是“德”。我認為“德”是人心里所存的善??梢园讶说摹暗隆备爬榫艂€字:“勤”、“知”、“恩”、“善”、“溫”、“忍”、“和”、“節”和“愛”。而用心理健康的視角看待“德”,不難發現心理健康的人情緒良好、有責任感、積極向上、善于理解幫助他人等。因此,可以說注重心理健康有利于實現道德培育。本著這個信念,我們這個由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學校、大學組成課題研究小組作了如下嘗試。
一、統一思想
1.找出“心理健康”和“道德良好”之間的內在聯系,先從影響人德行的基本心理活動著手,如了解“氣質”、“性格”、“良心”、“想象”、“語言”、“意志”、“需要”等,把對這些心理現象的了解和有效把握作為道德培育的著力點。
2.各學校的工作內容都圍繞“著力點”進行,由于不同學齡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老師也相應調整教學語言、案例和教學方法。
3.始終本著培養人的良心與責任感、愛心與正義感的理念,把關注身心健康作為核心,使“德”的常規工作由班主任統率,各科教師協同,全校各部門協調并進,由學校影響社會。
二、操作方法
1.教師先通過培訓和自我感悟,體會人為了心理健康而要了解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知識,感受擁有健康知識給自己帶來的力量,帶著這些力量,以新的姿態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走進學生,進行一系列教育教學工作。
2.由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為學生講授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
比如“氣質”這一課,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優勢與劣勢;要欣賞、贊揚別人的優點;要寬容理解別人的缺陷;要學會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引導,這也是教師自身提升的必要。
比如“良性情緒”這一課,讓學生知道“良性情緒”習慣的培養直接關系到高尚情感的形成。事實上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經常違紀乃至犯罪的人,他們從小到大往往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中。良好情緒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利于人的“現在”――喜歡學習、與人交往,以積極的心態工作,更有利于“未來”――避免心理障礙、心疾病和犯罪。
比如“良性想象”和“良好性格”,也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具體“抓手”。我們地區學習材料中 《良好性格標志》詩這樣寫道:殷勤不可懶惰,謙虛不能驕傲,溫和不可急躁,誠實不能虛浮;樂觀向上有信心,知恩圖報有良心,節制悔過能清心,立志培訓責任心。這種朗朗上口的節奏韻律易于讓學生對良好的性格形成形象記憶,便于自律。
比如“需要”這一課,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每個人的需要都是應該滿足的,但也是有社會制約性的,人應該把握什么事當做、什么事不當做的原則。激發歸屬與愛的需要,會使人增加對集體和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激發尊重的需要會讓人從原理上明確對他人尊重的好處,從而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安寧;激發自我實現的需要會挖掘人愉快奉獻的潛能和積極性??傊?,對人的需要的了解與激發有利于培養完整人格。
以上內容,由于各學段學生理解程度不同,教師要選擇適合的實例和語言與學生共同探討,這會充分啟動教師教育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幸福感,同時使大、中、小、幼學生得以在道德的培育上有機銜接,使個體教育縱向連續,成長軌跡真正實現螺旋上升。
三、幾點思考
用心理健康視角突破道德培育的課題研究使班主任工作增加了計劃性和預見性;使一些棘手問題被解決在萌芽狀態;使德的培養經?;?、具體化;使人人都注意心理健康并把保持良好心態的習慣擴散給周邊的每一個人,使人人在為和諧作一份努力的同時享受和諧的溫馨;人的亞健康狀態得到改善。但是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師資缺乏、教師工作疲勞、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不夠嫻熟,還需為教師設立“心理舒緩”場所,創設心身調節的空間和人文氛圍,定期安排心理保健講座,提供教師進行心靈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注重預防教師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