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02:37:47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英語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情感是人類的一種對于客觀事物的基本內心變化,并隨之帶來相應的外部表現。人類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情感的影響,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人們會更加愿意對其進行學習,這也就是將情感教育引入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原因。在課堂中通過對學生情感的溝通與引導,有助于對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語言學習能力的影響。情感對于人類的語言學習有一定的影響,那些處于活潑互換環境內的學生,更加樂于交流與分享,因此語言學習能力也就越強;相反,若是學生的情感是消極被動的,則會影響學生正常學習能力的發揮。若是長期處于一種消極的情緒中,而不愿意與老師和其他的同學進行溝通,得不到相應的鍛煉機會,則會使其語言表述能力受到影響。2.思維能力的影響。情緒的好壞往往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情緒較為積極和活躍的時候往往思維也就越活躍,學習的效率也就越高;而當情緒低落時,往往思維能力較弱,且學習的持續性也較短,導致在進行學習時無法充分發揮思維的活躍性,而降低學習效果。3.記憶能力的影響。情感對于學生的記憶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人處于較為開心平和的情緒中時,其大腦的記憶更加容易被調動,思維更加敏捷且精神更易集中,所記憶的東西也更加容易被人所接受,并儲存于大腦中較為長久的記憶之中;而當學生處于一種焦慮的緊張情緒中時,無法專注注意力且很難快速的將所學的知識記憶下來,不良的教學情緒對于學生的記憶有負面影響。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情感的利用
1.教學內容中情感的利用。在教學內容中通過情感的利用,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對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內容是中職學生應該掌握的最為重要的知識,從教學內容中學生能夠充分學習到關鍵性的知識,因此老師應通過情感的帶動,將英語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首先,教師應將課文中能夠帶動學生情感的部分重點表現出來,通過情感的感染,帶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通過引導將學生帶入教學的環境中;其次,老師自身需要在對教學內容的充分理解和體會的基礎上,將情感內化到自身的情感中,從而在教學過程匯總有利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情感共鳴;最后,在進行內容的表達時,老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肢體語言以及各類活動的方式,提高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保證教學內容的充分傳授。2.教學環境的情感融入。課堂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益處,通過情感的融入創造一種和諧向上的教學環境,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這種融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通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能夠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以朋友的方式相互溝通和交流,更加有助于構建一種和諧的環境。通過學生內部的情感交流創造出一種輕松而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相互的情感交流和學習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相較于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言,這種情感交流式的教學環境將創造出一種多元的、動態的和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對于學生的自主互助式學習是很有幫助的。3.教學組織的情感利用。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和相關課堂活動的利用,帶動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教學上的各種小組活動,能夠有效的帶動學生的情緒,將不同性格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劃分在一組,有助于他們各抒己見并促進情感交流,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引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老師也應注重加入到學生的小組中來,通過與學生之間平等的互動,能夠快速的使老師融入到學生之中,這樣也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尤其對于中職英語的教學而言,小組的互動和合作更加重要,通過相互的配合和情感交流,有助于他們開口說英語,促進英語的共同進步。
由于基礎差、缺乏自信,中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流于形式,很多學生在學校比較懶散,課堂的英語學習較隨意,課后自學能力也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中職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使在高考時因為英語成績不錯而考上本科院校,但大多是采用“填鴨式”“貝多芬式”學習方法,把時間都花費在提高詞匯量上,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不科學、不系統的學習必然導致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匱乏。對當前教學模式的反思當前各大高校中職升本的英語教學課程設置和內容都是按照統一要求進行安排,沒有考慮接受者的實際水平,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一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由高頻詞匯、基本語法和句型、閱讀課文為主,教師講解也是以綜合課程為重點,翻譯講解為主,系統地講解英語基礎知識,而職業化趨勢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使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統一的教育,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課程設置。職業化趨勢下中職升本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提高。在傳統的中職升本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對于教材比較依賴,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絲毫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是盲目地做筆記,并沒有學到系統性和連續性的英語知識。雖然老師投入很多,但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教學模式古板,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同時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往往與實際應用聯系不緊,使得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2中職升本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1)教學課程內容改革
針對中職升本學生英語基礎差、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情況,應該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改革,采用更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特點和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興趣。可以把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劃分為三個班級,根據不同班級制定不同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英語基礎知識較好的A班:根據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通過公開演講、role-play、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強對英語課外知識的補充,完善學生英語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李寧,2013)英語基礎知識一般的B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自覺自主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英語基礎知識較差的C班: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達到最基本的教學要求。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中職升本英語教學模式還是以講解單詞和語法為主,這樣只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翻譯能力。而這種教學方法在目前職業化趨勢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一改過去“啞巴英語”的狀況,就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任務型教學可以將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方式,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為一個甚至多個具體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KelvinLam,2008)針對中職升本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缺乏自信心、學習動機不強等特點,任務型教學方法就比較適合。為提高中職升本學生的聽說能力,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時,需要將情境對話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情景對話,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情境時可以密切聯系生活,引入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師生共同融入活動,在互動中及時發現學生在英語語音、語言運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內主動進行英語交流,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任務型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能完成課堂基本知識的傳授,也能夠將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3)教學手段的改革
在網絡時代,對于教學手段的改革,需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英語教學當中來,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對于中職升本學生來說,英語語法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如果教師采用各種現代技術將英語知識呈獻給學生,將大大提升英語課堂的吸引力。圖文并茂的英語課堂教學能帶給學生一個清新、動感、豐富多彩的語法世界。同時這種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將平淡無味的語法知識和變幻莫測的計算機語言結合到一起,有利于學生通過自學來提高英語能力,學生通過網絡就能對自己感興趣的英語知識進行搜索,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文件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升本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上傳到網絡上,為學生提供一個課后復習和補充知識的平臺,學生也可通過電子郵件、微信、QQ等聯系方式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總結
教學的有效開展表現為教學方式的有效調節,而教學方式的有效調節是策略運用的結果(王篤勤,2002)。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以習得假說為基點,強調自主自然地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并同樣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正確地使用語言是“習得”和“學得”的本質區別。國內中職英語教學受到地域的限制,學習者很難獲得自然習得的機會,但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有用的教學行為,在課堂內外營造更好的習得環境來實現預期效果。因而,成功高效的中職英語教學要在課堂內外盡可能給學生創造習得語言的環境,讓學生融入英語的環境之中,更多地接觸英語、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際??紤]到中職學生語言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在師生持同一母語的課堂上,中職教師應運用母語作為教學活動的媒介,循序漸進,逐步向以目的語參照為主、母語參照為輔的學得過渡,倡導在實際運用中內化語言結構,培養語言能力。
二、學得與習得,中職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組合
(一)中職的英語課堂應盡可能地創造習得語言的環境
中職的英語課堂應盡可能地創造習得語言的環境,設法在情境模擬交際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情境模擬教學法在語言課堂中廣泛運用,旨在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英語,如模擬商場購物、聚會接待、餐廳訂餐、客房預定、工作招聘等真實的場景,讓學生觸景生情,激活思維,讓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英語所獲得的成就感。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模塊第一冊中教師就可以把課堂布置成一個聚會,讓每個學生自帶飲料,并讓每名學生準備五個自己愛喝的飲料的英語單詞和同學一起共享和學習。接著教師再啟發學生如何用自己的飲料來招待客人,讓他們在虛擬的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單詞和句型,讓他們能夠自然地習得和學得。
(二)相輔相成的學得與習得
雖然中職英語的教學中沒有自然意義上的習得環境,但不能忽略在漢語環境下語言學得的重要性。“學得”強調在正規的教學環境中,有意識地學習語言的顯性知識,即通過課堂教學或自學,有意識地去學習語言知識、語言的語法形式及通常表達的意義,這種學習是系統的、正規的。首先,從中職生英語學習的環境來說,學習的英語屬于外語學習,它與母語學習就有著很大的區別,很難有習得的機會。學生學習外語是在漢語的環境下進行的,屬于非自然環境、非潛意識、非第二語言,主要是在課堂上學會的,通常是在學校通過課堂這一特定的環境,在正式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在固定的時間里,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接觸和學習英語。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英語并非“浸泡式”的,英語學習者無法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無意識地“習得”英語。學習者沒有機會運用外語進行真實的交流活動,他們運用外語進行的理解和表達都是學習性的。因此,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是有意識的,是屬于外語學習。其次,從中職生的年齡來看,他們已經不處于“習得”語言的最佳時期。英語學習開始于學習者漢語思維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在這之前他們已經習得漢語,使得英語學習者在習得和學習過程中難以擺脫漢語思維模式的石化和負遷移,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內容還都是通過漢語來完成的,難以把使用英語同用英語進行思維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是在課堂通過教師的傳授有意識地學習英語。因此,對中職生進行外語授課時適當地加入漢語輔助教學是必要而且有效的。特別是現在的中職生,他們的漢語思維水平較高,但英語底子相當薄弱,有的是零起點,如果剛開始只是單純地進行習得環境的創設,也很難有效地進行教學。因此,應當以適用性為導向,適當地加入漢語解釋進行輔助教學,讓他們在習得的環境下進行學得,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以適用性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
對于中職學生的英語教學,不僅要適應中職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設計語言輸入內容時,還應以適用性為導向,接近學生生活和未來職業活動。中職英語教學以語言應用能力為培養目標,它具有交際性、情景化、人際交互的特點,在語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既要把握有意識的傳統的規則學習的顯性教學模式,還要注意中職學生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動態過程,幫助學生培養對語言的整體感悟能力。因此,以適用性為導向才能保證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效度。
(一)選用和整合教材及相關語料,提高語言輸入質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選用適用性的教材是保證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說認為,學習者之所以能夠習得外語,是基于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語言信息,而英語教師的工作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難度適中且最具適用性的語言輸入。1.教材模塊化的整合現有中職學校生源的構成比較特殊,大多數學生是在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在英語學習上有很大的厭學和畏難情緒。因此,在中職教學課堂中應對教材進行合理取舍,選一些適合學生實際水平并且貼近他們將來工作生活需要的話題,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學習,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語表達方式,能夠進行日常的英語交流對話,降低教材的難度,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容易接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語言輸入質量,使之更具適用性。現以中職校普遍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基礎模塊為例,該教材共三冊,30個單元。主要是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的發展打下基礎。但由于中職校實行2+1的教學模式,英語課的課時有限,因此將該套教材的教學單元內容刪減整合為日常英語和職場英語兩大模塊,15個單元話題從而提高語言的輸入質量。2.單元課堂教學中的LARA原則LARA,L即leave,指略去教材中的某些材料;A指的是adapt,表示對可用語料作出諸如順序調整等的適當處理;R是replace的首字母,指的是從教材外選取適當的類似語料;第二個A指向add,也即教師根據課堂需要,對語料的增加和補充。當前的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準備不足的問題,作為英語教師,如果在有限的英語課時中照方抓藥,講語法,做練習,面面俱到,毫無重點,那么對于現在的中職生來說很不適用,很難有實效。根據LARA原則,在單元的課堂教學中可這么處理:一是省去單元的語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二是由于本套教材聽力和對話的內容相類似,在聽力與對話的環節上,將它們的順序調換,先教對話,后教聽力,以降低難度;三是在重點教授對話時,可添加一些類似的表達法,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在學完整個單元后,可針對學生的專業,適當增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語料,進行單元活動,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元知識。經過LARA的可理解輸入既受到學生的歡迎,又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以高等教育社出版的中職基礎英語第二冊的“Haveyoueverdoneapart-timejob?”一課為例,該單元是教材中的最后一個模塊,要求學生學會在應聘中如何描述個人性格和才能,讀懂招聘廣告,能夠進行求職面試時的簡單對話,并進行簡單的廣告設計。比如教師在教授學前專業的學生時,可根據崗位的要求,教師在處理本單元的重難點時省去本單元的語法,在原來詞匯的基礎上適當地加入一些表達幼兒園老師性格和品質的詞匯,以及幼兒園招聘會上可能會出現的一些表達法,讓學生掌握。最后由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幼兒園教師招聘廣告并在全班開一場幼兒園老師的招聘會,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做準備。學以致用,常議常新。經過LARA處理后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將學得與崗位需求完美對接,學生樂于參與,享受整個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了自然習得,效果顯著。
(二)創造習得語言的環境,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1.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美國教育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完整人格,通過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他提倡的是一種意義學習,這種學習必須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是自發的,具有滲透性的,而且必須是由學習者自我評價的,因為學習者最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導致他想要的東西,是否明了自己原來不甚清楚的某些知識,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其教學目標應在于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變化,實現由“教書”轉向“教人”,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因此,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轉換角色,成為“促進者”,因為“促進者”像朋友一樣,有利于營造一種融洽的學習氣氛。中職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注重于語言技能的掌握,讓學生去實踐,去動口、動手、動腦,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交際法、游戲教學法、動作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等互動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多設計一些活動,使他們成為英語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2.模擬真實的生活和職業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烏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當作知識的記憶和技能技巧熟練的過程,那么教育將類似于‘馴獸’?!边@一論斷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當前教育的最大弊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社會所需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就能直接步入社會從事社會實踐工作。中職教育不僅讓學生能學到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又稱為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組織能力、進取心和責任感等從事任何職業需要的適應能力。這些能力伴隨學生的終身發展、職業生涯成長和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更高素質、更寬能力方面的需求。中職英語教學應該盡可能地設計適應語言運用的生活和職業場景,避免缺乏環境的機械性訓練,在仿真的生活和職業場景中讓學生小組合作,應用英語去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從而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以高教社出版的基礎模塊一的“Tellmewhenthepainstarted”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在教授對話時可先創設看病預約和面診的兩個情境讓學生組織策劃,學生通過頭腦風暴,預想在生病的情況下可能會怎么處理?怎么和醫生預約?怎么用英語表達?接著讓組長分配任務查找答案并匯報,教師在學生匯報時加以點評,并針對該掌握的句型進行操練,最后再進行角色扮演加以鞏固。模擬生活,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學會做事,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當地加入漢語解釋進行輔助教學,保證輸入語料的可理解性
浸入式教學法按不同的維度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學生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早晚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早期浸入式教學,主要是從幼兒園或小學一年級開始;第二類是中期浸入式教學,是指在小學階段的四、五年級開始;第三類是晚期浸入式教學,主要是在小學階段的后期,或是推遲到中學階段開始;第四類是晚期浸入式教學,指的是大學階段開始。按浸入式的程度來分類的話,即可分為完全浸入式和部分浸入式。完全浸入式指的是在教學時間內,有80%~100%的時間都是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且第二語言的使用是優先于母語的使用;部分浸入式是指約有50%的教學時間使用第二語言教學,母語的使用和第二語言的使用是同時進行的。
二、浸入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一)重要性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全球大約有3.75億人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有大約4億人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世界上約有7.5億人將英語作為外語使用和掌握。在互聯網的用戶中,約有36%的人使用英語作為交通工具。有75個國家把英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非常有必要學習并掌握英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提升自我的競爭能力,爭取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獲得良好的機會。浸入式教學法不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將英語的學習融入中職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讓中職學生“浸泡”在英語的學習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
(二)可行性
可行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學生而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是在15周歲左右開始入校學習,在之前的學習階段中都有英語學習的經歷,為接下來的中職學習提供一定的基礎。其次,就浸入式教學的分類而言,中職學校的學習屬于晚期浸入式,最近,對加拿大的早期和晚期浸入式教學效果比較研究表明,雖然早期浸入式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相對于晚期浸入式而言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第二語言,但兩者之間的差異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大,而且就某些方面來說,晚期浸入式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晚期浸入式主要是針對年齡較大有一定的學習基礎的學生,學生所花的時間相對較少,也就是說對教材的開發、教師教學的培訓和學生的要求相對減少。因此,中職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基本條件接受浸入式教學法。最后,從各中職學校的教學要計劃來說,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在保證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同時,也更加注重英語課的教學,對英語課程的設置與安排都給予了相當的重視,這也要求在英語教學的時候能夠真正讓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熟練掌握英語的運用。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尋找突破,使用浸入式教學法,對培養熟練掌握英語的“雙語”人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中職院校的現狀
(一)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學生在經歷前面的英語學習之后,一般都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有的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高,語言運用能力相對較高,但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較差。與多所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進行交流,發現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在之前的英語學習中并不太認真,往往應付了事,只是在每學期的期末考試時認真準備,在日常的上課時間并沒有認真聽課,學生們更多的是把精力放于專業課程的學習,這就形成了英語課堂老師講課學生睡覺或玩手機。學生們掌握的僅僅是少數的單詞和詞匯,運用于平常語言交流的是幾個相當簡單的句型,英語交流能力不足。
(二)師資力量不足
在英語浸入式教學中,不同于母語的教學,是作為雙語教學的。因此英語浸入式教學既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母語基礎,又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教學綜合能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僅僅需要用英語教授課,而且要運用自身的能力給予學生具體的教導與幫助。而目前在中職院校的教師群體中,大部分英語教師是畢業于英語專業的大專生或是本科生,他們接受的是傳統的英語教育,注重語法上的教育,口語水平難以達到浸入式教學的要求。中職學校的英語課又往往分為英語課和專業英語課,專業英語課中,英語教師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科知識的了解深度不夠,但專業課程的教師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又不足,就容易出現專業英語課只是泛泛而談,難以用浸入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三)語言環境缺乏
語言是學習的工具,語言的熟練掌握與運用少不了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國是一個單語制的國家,主要是以漢語作為日常交際用語。中職院校的學生們接觸英語最多的地方就是在課堂中,下課后就很少用英語作為日常用語,生活中大家也往往是以漢語交流為主,沒有天然的英語學習環境,也沒有要用英語交流的交際生活,英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學習一門語言之后,缺乏必定的交流鍛煉,往往很難獲得熟練掌握外語的能力。
(四)教材的取舍難定
教材的使用在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關系到學生要學習什么內容,也關系到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就中職學校而言,教材的選擇也是存在困難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處于青春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在教材的選取時,不僅要考慮內容的合理性也要考慮到內容的新穎性。同時也要注意到英文教材是否能讓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然而滿足以上眾多條件的教材很少,或是有的教材生動活潑但其編寫的風格和安排又難以滿足教學要求。
四、對中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提升學生英語素質
中職院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之前的學習階段中對英語的掌握不夠,尤其是在聽和說兩方面。很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在課堂中往往不注意聽講。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英語,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每個英語教師應該著重考慮和思考的。在面對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夠的時候,教師要適當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心理引導,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心態投入中職的英語學習中。
(二)增強師資力量
浸入式教學法實施的主體是教師,一支具有良好教學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浸入式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有效地將學科內容與語言學能力的培養融合起來。就目前而言,中職院校能達到此條件的教師還是鳳毛麟角,因此,需要一支良好教學質量的教師隊伍,如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派遣優秀的教師出國深造、增加不同中職院校英語教師的交流與合作等等,從而增強中職院校師資力量。
(三)創設良好語言環境
浸入式教學法很大的特色就是讓學生“浸泡”在第二語言的環境中,因此,創立良好的語言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環境的創設不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學??梢栽O立多種英語相關的活動,如英語話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外語歌曲比賽等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校園的公告欄、走道、馬路、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設立雙語標語,讓學生“浸泡”在英語的環境中。在教師上課的時候,可根據教材內容中的不同主題或教學時間安排,加人文學、詩歌、時事新聞、節日來歷故事等等,借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更多的時間里更全面地浸泡在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語言環境里,促使他們用眼耳手口腦同時感知目的語言。
(四)選取相適應的教材
教材是教學之源,沒有好的教材,教師難以教學,學生難以學習。在教材的選取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接收能力。好的教材應該是深入淺出,簡單易懂,清楚地表達所學內容,讓學生能聽懂,掌握所學內容,讓學生“浸泡”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從學生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選取適合中職院校的學生。
五、結論
1.藝術類中職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正如引言所述,藝術類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對文化課的學習重視不足,尤其是在學習英語這門課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少。相對于別的專業來說,藝術專業的學生更是英語的弱勢群體,他們初中階段的英語基礎就非常不牢固,幾乎沒有掌握多少學習英語所要求具備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例如,有的學生把“你的名字叫什么?”這樣簡單的句子翻譯成“Whatisyouname?”。
2.藝術類中職英語教學目標定位不準。藝術類中職學校往往會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藝術類高考上,英語教學的中心僅僅只是藝術類高考英語要求,老師和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藝術類高考。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過度強調與考試相關的詞匯、語法和閱讀,弱化了英語聽說的培養,這樣也會進一步導致藝術類中職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不足,尤其在實際的英語對話方面表現極為明顯。
3.藝術類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信心。藝術類中職學生受到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他們養成了思維定勢,讓他們認為英語剛開始沒有學好,基礎底子薄弱,現在無論怎么努力就更學好不好了。這種思維定勢阻礙了學生踏實努力地學習英語,對于語言和語言學習的系統性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產生想走捷徑的錯誤想法,不愿意靜下心學習英語。學生發現想要找到英語學習的捷徑無法達成之后,從剛開始認為自己只是英語基礎差轉變成認為自己沒有學習英語的能力,進一步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二、藝術類中職英語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根據藝術類中職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藝術類中職學生具有各種愛好與特長,喜歡欣賞各種藝術,因此我們可以借助這一特點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師在課外時間可以給學生推薦欣賞國外較為經典的樂曲和影片,同時還可以關注國內外關于美術、舞蹈、音樂等藝術方面的動態發展與報道。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接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在國際化的今天,努力學好英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日常英語教學與熏陶中,我們以學習一首英文歌曲為例:“聽英文歌,記歌詞”,這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英文歌曲的選擇比較重要,一般可選取較為經典的,受到大眾廣泛喜愛或熟知的一些歌曲,例如《YesterdayOnceMore》。我們可以把這首歌曲改編成歌詞填空:WhenIwas___,I’dlistentothe___,Waitingformy____songs,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Itmademesmile,Thosewere____happytimes.(young/radio/favorite/such).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英文聽力和詞匯表達的能力。
2.改變藝術類中職生學習英語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理想成績的前提保障,也是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基礎。大多數藝術類中職學生在學習上有著或多或少的不良習慣,例如做事拖沓、學習隨意性很大,缺乏計劃性等等。針對這種狀況,教師要積極督促學生發現并改進不良習慣,克服學習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限時作業”的方式,針對英語閱讀和詞匯記憶采用限定時間的方法,通過筆者的實踐經驗發現,這種“限時作業”的教學方式對于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較為明顯的成效。
就外部條件而言,中職學校未充分認識到文化基礎課的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專業課處于重要地位,文化課則處于被忽視的地位,而且在選擇文化課教材時也存在一定偏差。就學生而言,中職學生相較于普通高中生來說,他們的英語基礎更差,而且學生的學習習慣普遍不好,他們忽視了職業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間的聯系,認為只要掌握好專業知識就行了。就教師而言,他們因循守舊,不屑于改進教學方法,片面強調課時的完成。而且有的教師長期采用翻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循規蹈矩,從單詞、句子到語法、文章等講解過程毫無新意。同時,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考試分數成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唯一標準。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影響,我國中職英語教學現狀令人擔憂。由此,中職英語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框架和結構。
二、中職學生教學主體作用的含義
所謂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處于中心位置,教學手段、教材以及教師都是為了輔助“學”而存在的,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發揮著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學生本身是促成學生性格、品質、能力以及知識發展的根本動因,教學設備、教學內容以及教師水平等是作為外因而存在的,教師的“教”無法取代學生的“學”。
三、中職學生教學為中心進行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1.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意識
1.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意識
教師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獲得感知的樂趣。
2.教學應是教與學的良往和互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負責講解,而學生則主要負責學習,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培養過程,而所謂的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教師負責講、問、寫,而學生則負責聽、答、抄。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影響著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和教學效果。但是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則要求加強教與學之間的良往和互動,要求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進步。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知識、經驗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雙方達成共識,進而實現教學相長。
3.教學中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輕視學習的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和結論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所謂的教學結論,就是指在教學中需要獲得的結果或者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就是指為了完成某個教學目標所經歷的努力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結論是教學的目的之一。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假如學生沒有經歷判斷、質疑、選擇、比較、分析、概括以及綜合等一系列認知過程,那么獲得結論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必須自主探究和釋疑,自己尋找真理,教師的判斷和選擇無法代替學生的自主感知和思考,學生只有參與到結論獲得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和規律。
4.轉換教師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1.中外接軌轉型障礙。在醫學范疇內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加上我國的醫護英語教育在學制、護理理念、臨床實踐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教育存在較大差異,不是簡單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辦學等就能夠解決的。盡管當前護理人才仍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出國就業要面對語言關、專業關、實踐操作關、審核關等諸多門檻,走出國門就業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師資力量薄弱。首先,“雙師型”、“雙語型”護理及英語教師人才短缺。從事護理教學的教師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但英語教學及口語能力有限,課堂無法實現英語教學。而專業英語教師并不具備醫護專業知識,少有出國培訓、進修的機會,也缺乏針對英語教師進行的跨學科培訓、交流,教學上的觀摩和評估也很少,難以站在醫護專業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學,運用英語情境教學更是力不從心。其次,西部地區難以開展國際化合作辦學及聘請美國注冊護士外教授課。
3.教材選用不合理及教學改革滯后。由于中職涉外護理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國內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護理英語相關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幾乎沒有一本能夠涵蓋國際臨床護理技能和護理理念,大多數教材內容陳舊,教材難易程度把握不夠。并且護理院校所采用的護理英語教材仍是醫學教材,其中詞匯量大、拼寫復雜。涉外護理專業學生最終是與將來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接觸到真實場景的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的英語對話。
4.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1)近年來,中職校擴招,入學門檻降低,成績均在同齡人中處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區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大多數學生的詞匯量偏低,閱讀、寫作能力偏差,聽說能力幾乎缺失。(2)在口語方面,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最初始狀態,口語表達能力較差。許多農村孩子一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并且仍習慣于教師課堂講解語法、記筆記等被動性學習方式。(3)由于一直處于低分段造成學生發自內心的對英語學習產生懼怕的心理,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逐漸使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5.大班授課,影響教學質量。語言教學中基本以小班教學為主,因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職學校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課為主。大班授課,進行互動教學的涉及面不廣,難以在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學效果欠佳。
二、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構想
1.改進涉外護理招生制度。涉外護理專業最主要是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英語發展潛能。在招錄涉外護理考生時,一方面,應了解生源的英語學習程度和考試成績以及其對英語的興趣和要求,把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和相關要求告知報讀此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語考試成績應作為錄取的一項硬指標,除考生總成績達到錄取線外,入校實行口語面試,切實把好考生入口關。
2.強化教師護理知識培訓,探究涉外護理人文精神(1)要提高教師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水平,應培養一支具有英語教學科研能力和護理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首先必須培養我校涉外護理老師的“知學”“好學”“樂學”層層遞進的學習態度。英語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之間經常協商,精誠合作進行跨學科的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要求承擔涉外護理教學任務的英語教師每周聽4-6節的護理課程,參加該專業教研室的教研活動、教學研討,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長效的教師繼續培訓機制,選派教師參加知名培訓機構舉辦出國培訓班,參加新知識更新培訓班及醫護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相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提高涉外護理專業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合格涉外護理人才的目標。(2)語言是人文精神滲透,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所以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就西論西”,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通過對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讀物可增補護理英語閱讀如護理程序、護理診斷、臨終護理等內容。涉外護理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從理論知識到臨床實踐,每篇對話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內涵,教師應抓住所學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嘗試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排演英語話劇等,使護生了解國內外的文化差異,鼓勵護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此外,從事護理教學的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體驗醫院護理實踐,培養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充分挖掘涉外護理本身的人文內涵,滲透國內外護理行業發展的新內容特別是人文關懷,親生體驗文化差異,激發學生對護理行業的熱愛之情,開闊護生視野,使接受雙重文化熏陶的學生成為既了解人文知識,又極具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3.設計情景,優化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語言”和“文字”,常使學生感到枯燥、厭倦。但如果創設直觀形象的情景教學能為學生形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語言環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護理操作課外活動,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打消其畏難情緒。依托學校團委,每周開展護理專業英語角活動,組織學生用英語自由交流和會話,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膽量、能力和英語聽力,讓學生體會真實涉外交際場景;邀請護理專業教師主持專題與學生交流,體現課外師生自由溝通。并且定期舉辦護理英語技能比賽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歷練演講和朗誦技巧,鍛煉表現能力。每周周末在禮堂為學生播放原版英文電影。
4.結合中職教育專業特點,精心優化教材,建設課程體系。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強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課程體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選適合學生的優秀教材或者選編護理英語教材極其重要。鑒于此,應由護理專業老師提供素材,英語教師參照教學大綱編寫適合我校學生護理英語學習的校本教材,然后選擇一部分班級試用。試用過程中結合專業課程的調整,隨時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時積極采納護理老師、醫院方面的專家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并對學生定期進行調查。在實踐過程中,第一階段,涉外護理英語的學習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英語之上,要使學生無障礙通過初中與中職的過渡階段可安排一些與初中銜接較好的綜合英語課程,如:聽力、日常對話、基本語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通過夯實基礎,培養興趣,使學生盡快適應中職教學模式。第二階段,當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了較為準確的定位,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便更好地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階段,可適當引入一些較簡單的醫護英語詞匯。慢慢地延伸到講授專業知識,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課、輔以中文解釋,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使學生能以更積極主動、熱情地投入護理英語學習中去。第四階段,為了增強醫護英語的實用性,還應注重聽說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練習書寫護理報告、護理記錄等。指導學生熟練掌握醫務人員的日常會話,提高學生運用專業英語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