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06:34:34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語文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為眾多學科中的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中職語文課程而言,其中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人文內涵,這對于培養中職學生的素質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具有的人文特色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上表現:
(一)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作文語文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學是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的工具。中職語文教學在一定層面上也是對學生進行的情感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智力得到了全面施展,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激發。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于課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滲透,使語文這門學科的審美性和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的教學過程要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中職學生大多接觸到的學科都是一些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這些學科大多是對技術的指導,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顯得枯燥而乏味。通過語文的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這在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課堂壓力,在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朝著正常的心理方向進行發展和延伸。
(三)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
語文學科中包含著很多的人文主義色彩,這可以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精神世界的延伸。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的整體綜合素質相比于一般的高中院校學生而言普遍偏低,這也造成了他們在生活中更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對他們進行語文素質的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恢復自信,促進心智的發展和完善,使他們更容易從生活中的低谷中走出來。
二、應用特色
這主要體現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上,與一般普通高中的語文課程更偏重于學術性不同,中職的語文教學更側重于應用價值。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程,需要突出一定的實用價值,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需要具備高中文化的程度,同時還需要掌握一門專業的技術,未來的發展、就業方向是技術工人或是一些初、中級的管理人才。這就使得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能夠突出它的實用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對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這些能力:
(一)應用文的寫作能力
這主要包括日常的應用文和學生日后就業的崗位專業文書。在培養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時,教師要側重文章的語句通順、結構完整、條理清晰、中心明確、格式正確等。此外,教師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寫作速度,使學生掌握對文書進行修改的有效方法。應用文可以涉及到很多個內容,教師可以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側重對學生進行專業應用文寫作的鍛煉:對于機電、化工、電子、建筑等專業的中職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側重培養學生對說明書、工作計劃和規章制度等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對于財經、管理、市場營銷的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側重培養學生的合同書、文字廣告、工作計劃、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應用文的寫作應該保證實用性和文字的流暢和通順,這對于學生日后就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往往很少有機會參與社會的活動,提供給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機會就非常少,因此在中職的語文教學課程中,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中職語文的課程標準中規定學生要能使用普通話進行清晰的表述,用詞需要得體,做到言之有物、表達清楚和態度大方等,這對于學生在日后工作過程中更好地符合職業要求具有關鍵的作用。
(三)閱讀能力
培養中職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寬度,對于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依據產品說明書來正確地操作設備、更好地領會上級領導精神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生活特色
(一)轉變觀念,培養全面人文精神人才
對于人文精神的追尋與傳遞,教師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和因素。如果教師的觀念落后,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以及能力的培養,就很難培養出具有全面人文素質的人才。為了升學率而忽視語文這門學科的本質內涵與人文情懷的培養以及人文熏陶,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擁有知識而沒有才華和思想的。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把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讓語文這門形象化、感性化的學科可以體現其豐富的人文內涵。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發掘學生的精神潛質,讓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形成正確的情感認知及價值觀。例如,在進行課文的講解時,教師應該通過個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教師以極大的熱情和關注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要弘揚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學生必然會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內涵,并且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尊重個性,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中職語文教育中體現人文精神就意味著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主體地位,教師也要尋找新的授課方式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要。教師應該將學生視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將自己視為引導者。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多與學生交流與接觸,增添一些民主的氛圍,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責。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所以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自由發展;對于學生一些個性的想法和意見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態度,盡量發現其中的優點和閃光點,并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同時,目前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但也應明白“人”是課堂的主體,切不可將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變成一種累贅。
(三)擴展視野,通過閱讀體會人文精神
文學就像一片肥沃美麗的土地,等待大家去發現和欣賞,中外文學中有許多值得一讀的佳作。語文教師應該注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從而在閱讀中享受人文的美的熏陶。例如,我國古代有“關關雎鳩”的愛情吟唱,也有“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憫情懷,文學把歷史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包含許多民族精神和情感。課外佳作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并獲得靈魂的陶冶和精神的砥礪。所以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多進行一些美文閱讀,通過美文閱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懷,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靈。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精神閱讀。學生只有在精神上走進文章才能夠算是真正的閱讀,才能與作者產生思想的交流,才能辨別善惡和美丑,用正直善良的心來對待世界和生活,才能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激情。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語文教育中真正接受到一些人文精神的影響和熏陶,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四)營造環境,通過課堂質疑體會人文精神
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在課堂上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個性,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從多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利用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詢問學生的意見,善于接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地總結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提出了問題,說明他對文章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疑問,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要在教學方式上有所突破。學生在學習《木蘭詩》的時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樣的狀況肯定會讓學生產生很多的疑問:古代女子都是要裹腳的,那么就不會發現嗎?女人是沒有喉結的,不會被看出來嗎?這樣新奇的問題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體現,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帶領學生一起仔細閱讀文章,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能夠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學習中,師生之間也能夠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動,實現課堂教學的多方對話。
二、總結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正所謂佳作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在作品中飽含了作者的深厚情感,甚至是凝聚著心血和生命,有著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首先要熟悉、把握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及時挖掘出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德育因素,如自強、尊敬、敬業、愛國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體會語言的質美意深以及字里行間中所透露出的哲理,提高學生的認識。如學習《套中人》這篇文章時,我從多角度引領學生去理解,讓學生不僅看到了“守舊人物”的危害,又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在對教材中德育因素挖掘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找準切入點。如《項鏈》一文,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描寫馬蒂爾德心理和語言的句子,深入體會人物的形象,從而深刻的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政府的腐敗、道德淪喪的本質,那種圖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糜爛風氣,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將學生進行德育精神的感染、耳濡目染是極其重要的。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提高自身的修養,用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去感染學生的德育認識。其次,在日常課堂學習和教學內容上體現德育感染和熏陶,語文課程反映的就是人類的文明和思想。因此,在語文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在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把文章所傳達的德育思想剖析出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消化,讓學生不斷的內化成自己的思想認知。
三、在“讀”中感悟德育
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震撼,加深學生的情感認識。朱熹說過:“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呤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敝新氄Z文教材中有著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敏感度,在讀中品味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產生心靈共鳴,讓學生在讀中獲得德育熏陶,達到心境合一。閱讀,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僅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優秀的作品中受到熏陶,從而主動的去體驗,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依據,向學生多推薦一些與之相應的一些課外讀物,并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自由表述自己對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并給予相應的引導,在潤物細無聲處讓學生感悟,獲得德育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四、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學習離不開實踐,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親自去感受德育思想的精華,加深學生的認識,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內化。中職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期,尤其是當今社會有很多的不良思想意識,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甚至有些是脫離道德規范的現象等,這些直接影響著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形成。因此,鼓勵學生多積極參加實踐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如組織學生參加公共學習、做父母的小助手、去孤寡老人家幫忙等。運用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這比單純的講解更能使學生感同身受,進而不斷加強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人文教育;語文教育;素質;精神
語文教學的歷史從古至今可謂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有論語、詩經等曠世名作。語文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課程,如何有效地加強對職業學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各方積極探索的刻不容緩的職教主題之一。本文就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展開深入討論。
一、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盛行,而隨之而來的語文教育水平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許多中等職業的學校為了
謀求發展,吸納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標準上不斷地降低要求,致使許多入學后的中職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的程度非常的低,這樣盲目地自主招生后的結果往往加大了教育的難度,中等職業學
校偏重于學生職業技術專業方面的教育,而忽視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職業學生畢業后走入社會中仍然是素質不高。中職教育的對象主要由高中錄取完的線下生(初中畢業生)構成,這決定了他們的文化素質相對低下。中職學生整體素質較以往明顯下降,主要體現為社會情感的日益枯竭,明辨是非的能力缺失,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人文教育的培養。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科基礎教育學科,我們每個人都要從基礎的語文學
科中學會怎樣做人,人文教育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
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最能體現出人類生存的意義,追求人生美好,追究求積極向上的東西,充分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語文教學不但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欣賞生活的價值。因此,語文教學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他們的精神成長,使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教育。語文教學應該是愛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用真善美來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會到豐富的人生,感受到家庭、社會、親人的溫暖,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尋找生活的真諦,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社會。把語文教學和人文教育融會貫通,讓我們的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書本上概念的東西,更為重要的是達到心靈的凈化。
三、如何在中職語文教育中體現人文教育
教學的方式千變萬化。但是教師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就不能只關注教學的結果而忽略教學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存在,而統一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于每個學生,所以,教師在人文素質的培養中要求中職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還要有
適于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方式。要實現這樣的教學境界,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來達到相互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對現實的結合,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的動
態。同時,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在自己的習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價值判斷,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點評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對學生學習表現所做出的正確判斷、積極評價、科學引導,也會對學生的品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鍛煉,得到升華,生活品位和道德修養都將得以提高。
注重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是積累人文素質最有效的途徑。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人、事、景、物的時候,要提前交代觀察目的和任務,以便學生掌握觀察的方向。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挖掘學生的潛力,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優秀的人才,才能將教育的目標具體化。
參考文獻:
[1]曾衍文.EGP教師向復合型教師轉變的途徑[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美國是一個非常注重捐贈文化的國家,父母不一定把財產遺留給子女,而是像比爾•蓋茨一樣,捐給社會。所以在美國,人們更看重孩子的個人奮斗,而不在意家庭出身,這和中國存在巨大差異。當學習EnglishStudy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WhyisEnglishthemostpopularlanguageintheworld?(為什么英語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語言?)結合問題,師生展開熱烈的討論,老師啟發學生思考、歸納得出問題的答案:英語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語言,與英國曾經的殖民史有關。英國曾是占據世界三分之一版圖的日不落大帝國,英國對殖民地實行統治的同時,它的語言、宗教與文化對這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的國家元首,直到現在仍然以英國的伊麗莎白二世為自己的國家元首。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結合文化教育,讓學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時,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探索文化教育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作為課堂的引領者,英語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探索與研究,把學生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和評比,而不是死板地講授單詞、課文和語法。英語教學中,穿插文化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詞匯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注意英語和漢語的區別。英語是一種字母語言,而輔音字母在單詞中往往發字母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一般都有規律可循,所以背單詞時,重點背元音和字母組合,學生讀三遍英語單詞基本能背過,既教會學生如何又快又準確地記單詞,又提醒學生注意了兩者的差異。當學生學習到America(美洲;美國)時,沒有直接給學生講單詞的意思。而是提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美洲用America命名?這個單詞的來歷是什么?引導學生探索單詞背后的文化。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美洲是新大陸,第一個到新大陸的探險者雖然是哥倫布,但是他誤認為那是印度。后來的意大利航海家Americus再次來到美洲,發現并糾正了這一錯誤,所以為了紀念這位航海家,美洲以Americus的名字命名。學生在學單詞的同時,還表達出為哥倫布表示遺憾,因為畢竟哥倫布是第一個到達新大陸的人,因為他的失誤,美洲沒有以哥倫布命名。當學習單詞Indian時,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單詞為什么既是“印度人”又是:“印第安人”的意思?學生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得出問題的答案:當年哥倫布做環球航行時,到達了今天的美洲,他誤以為是到了印度,所以稱呼那里的人為“Indian”(印度人),后來證明這是個錯誤,我們為了區別此“印度人”非彼“印度人”。漢語翻譯時進行了區別,把美洲的“Indian”翻譯成“印第安人”。
三、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修養提高
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德育功效的發揮總體情況不容樂觀,雖然國家目前在職高語文教學這一領域實施了新課改理念,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中以實踐為導向發揮應有的德育功效,但很多教師對此置若罔聞,教學時仍然我行我素,致使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效形同虛設。不少語文教師課堂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完全不注重學生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生成為欣賞其表演的觀眾。還有的教師由于受普高應試觀念的影響,教學時完全以教學大綱為中心,凡是大綱要求的就大講特講,而大綱不做要求的德育教育則一筆帶過,形成了嚴重的教條主義風格,嚴重鉗制了學生語文能力以及德育素質的提升。在學生素質方面,眾所周知職高生之所以選擇職校就讀,大部分都是因為成績過差入讀普高無門的無奈之舉。因此,職高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加之不少學生的厭學情緒較為嚴重,根本沒有閱讀的習慣,上課時不是睡覺,就是講小話,令教師難以開展正常的語文教學活動。此外,由于大部分職高生在初中時,因為成績不夠理想受到一些教師的歧視或同學的冷眼,對教師存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學時一定要進行德育教育。但事實上很多語文教師不但沒有進行德育教育,相反還由于職高生在教學上的不配合對其加以嘲諷和嚴厲的批評,從而令不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得到強化,對教師的教學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2、中職語文教學德育功能實施的實踐性策略
2.1職高語文教學應從德育角度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
職高語文教學須從德育角度和學生的專業融為一體,體現較強的職教德育特色。而當前不少職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是照搬普高模式,完全忽視了專業因素,忽視了職教德育功能,致使不少學生形成“語文與專業毫無關系”、“語文與德育毫無關系”的錯誤思想,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厭棄。對此,語文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觀念,把握職高語文課程職教德育的特點,從實踐角度在教學中融入專業因素,方能引發學生對語文的重視,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譬如在《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教學中,分析藺相如這一人物形象時,我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融入了不同的職教德育因素。在旅游班分析藺相如時,我針對藺相如出眾的口才和崇高的品質引導學生,大家作為新世紀的導游一定要向藺相如學習,學習他的能言善辯,學習他的忠肝義膽,學習他的愛國愛民,而藺相如的這一特長和優秀品質也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博覽群書,自我修養而形成的。因此,大家如想成為一名有道德、有水準的導游,就必須學好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電子班分析藺相如形象時,我同樣針對藺相如的能言善辯和忠肝義膽引導學生,其實電子專業的人才也需要出眾的表達能力和較好的人品,因為現在找工作都要應聘,應聘時如果口才不好,人品不好,說話毫無顧忌,那么你的優勢廠家很難了解,你將因為口才問題和人品問題浪費一次絕好的就業機會。而學習語文不但能豐富你的知識,更能令你的道德素養不斷提升,在就業場上別出一格。在具體的教學中,從道德角度結合專業闡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語文和職業道德的緊密聯系,進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2.2職高語文教學要與職高生的人品教育一脈相承。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根本沒有考慮職高生的人品教育,完全照搬普高模式,甚至按照普高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令學生難以適應。對此,職高語文教學的模式一定要進行改革,教師備課時須考慮對職高生進行人品教育,不能照搬普高模式,具體操作須注意以下三個問題:首先要考慮到職高生的人品現狀,很多中職生自私自利,心胸狹隘,不懂禮貌,不愛勞動,喜歡講臟話等,語文教師應充分了解中職生人品上的這些劣勢,然后有針對性的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其次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因素時要注重趣味性,因為職高生不但道德素質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因素時,語言力求生動幽默,形式多種多樣,善于創設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讓他們在其樂融融的教學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道德水準。最后,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因素時須聯系現實生活。目前不少職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注重語文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導致不少學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品質,這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職高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廣大職高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有針對性地把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思考現實中的道德問題,用形成的語文審美能力去審視自身的道德品質,并設計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情境讓學生用語文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其道德水準。
3、結語
文學作品的描寫不僅客觀,還灌注著作家的主觀理想和愿望。所以,讀者在閱讀作品時,思想和精神面貌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實實,滲透著一種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十分感人,不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進了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這是對母親崇高精神和母愛的偉大的頌揚,母親不僅養育了“我”,還改變了“我”的習性,在精神上給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學習《合歡樹》,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讓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習《邊城》,從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尋覓人性美與人情美的蹤跡。學習《書憤》,讓學生感受到詩人抒發的報國壯志和憂國深思。學習《岳陽樓記》,讓學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天下人謀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學生學習保爾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而《水滸傳》中,許多見義勇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漢及見義忘利、陰險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體現美丑、善惡的例子。如魯達同鄭屠,林沖同高俅、陸謙等,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把英雄同惡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就體現了文學作品審美意識的教育作用,能讓中職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職生的現狀
目前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不論是年齡上還是思想上,他們都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并且這些學生幾乎都是“90后”,他們當中多數是獨生子女,而且他們還正處在一個青春發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夠成熟。所有這些都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與此同時,由于中職生一般都遠離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對少了,他們又處于半成人狀態,易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全面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有存在。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淡泊,互助互愛意識不夠,行為偏激,心理素質差;他們在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不能謙讓、幫助、團結、合作共享;他們知行不能統一,雖然明白尊師敬長,而行動上卻很難做到;他們隨意崇拜偶像,卻對民族歷史知之甚少,缺乏愛國熱情。中職生的德育素質現狀不容樂觀,諸多因素造成的中職生的這種道德素質現狀,使得道德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中職生的心靈凈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學生知道,說話、做事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有的人先說后做,有的人只說不做,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與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過學習作品,明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時也讓學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個生動的人、大寫的人。而學習《致橡樹》,理解的是作者的愛情觀,并且要明白,愛,并不是狹隘的愛對方偉岸的身軀、容貌和才華,還要愛他的理想、他的追求,愛生活,愛祖國,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樣,學生感悟的是詩人提倡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能培養他們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于完善中職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三、規劃中職生美好的人生
現今社會,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對人生的合理規劃的話,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失去主動權。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對中職生的人生規劃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很大的幫助。
1.培養學生面對困境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發現他們的亮點,樹立起他們的職業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學習和事業成功的有利心理條件。每個人都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勢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潛能,有自己的特有優勢領域。在語文課上,教師可采用師生換位、辯論會、分角色表演等教學方式,給每個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點,使學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學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兩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兩位作者艱難的成長歷程,啟發學生“當上帝關閉你的一扇門時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鼓勵學生不怕挫折,讓他們認識到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通向成功的階梯,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又如學習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時,讓學生明白,在選擇職業之前要為自己定一個目標,選擇職業時不僅需要一份對職業的熱情,更需要有冷靜的研究,進而認清該職業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難度,還要結合自身的體質,不能跨越自己的體質。從而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為教師可以大量搜集關于成功人士、優秀創業者的成長歷程或先進材料在課堂上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信,使他們樹立長遠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