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21:35:14
序論:在您撰寫科學課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制作實驗器材有以下幾點好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前,我認真研究課上所需實驗器材,做出一個制作實驗器材所需材料清單,擬定制作實驗器材的合理步驟,用于指導學生自己制作實驗器材。課上,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反復研究實驗器材的制作。在溝通交流中,趁機對學生做制作指導。把制作器材安排為當天的家庭作業,為第二天的實驗課做準備。在同學們對制作器材的好奇中,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比如學習《日晷》一課,要求大家制作一個簡單的日晷。我指導學生完成材料清單、制作步驟后,安排學生回家后自己動手制作。同學們都很好奇,都很有興趣。
第二天,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帶著自己制作的日晷來了,還互相討論著日晷的作用。我一看,他們制作的日晷精美極了,大小不一。包括制作的材料,刻度線的劃分,晷針的形狀也各式各樣。我夸獎了同學們后,同學們就纏著我問制作這個日晷起什么作用,希望我能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就給學生仔細地講解了日晷的作用以及日晷的演化,還有現存的幾個著名日晷。同學們學到知識后,都爭先恐后的想用自己制作的日晷去太陽下試試。我又指導學生在太陽下測試日晷與時間的關系,晷針影子與太陽位置、高矮的關系。至此,《日晷》一課基本完成,同學們興致都很高,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通過自己制作實驗器材,不少學生還能自覺地用所學知識在課后作實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疑問。
遷移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學生在制作器材的過程中,會更加深刻理會器材本身所代表的科學含義,更多的遷移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上。
比如《正電與負電》一課中,我讓學生從家中找廢舊的絲綢、毛皮以及小巧的橡膠、玻璃制品等。課上讓學生動手實驗,學生同樣興致高昂,都說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以前就沒有去發現其中的奧秘,沒有用心去想事情的原委。有同學說:“我身上總會粘上一些草屑,揮之不去,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在干活時衣服和草屑摩擦而帶電,吸住了草屑?!庇型瑢W說,平時梳頭時頭發總是會被梳子帶走,原來也是摩擦帶電??!我問他們為什么會想到這些,他們說是從他們制作的器材摩擦中帶電想到的??梢姡且驗樗麄冇H手準備的、他們熟悉的材料啟發了他們,讓他們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科學。激發了他們對生活中科學的熱情,他們能夠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他們用心觀察,細心體會,專心研究,就能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科學就能服務生活,從小養成學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
學生通過制作大量的實驗器材,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是顯而易見的。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有的同學不知所措,眼睛看著別的同學,笨手笨腳的亦步亦趨,常常弄翻了水杯,弄壞了器材。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同學們基本上都能自覺、自主、順利完成實驗。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通過大量的自制實驗器材的制作,讓他們手上的技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做什么事都不再毛手毛腳。
實驗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而不是教師講解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制的實驗器材,能夠清楚地對器材進行操作,也能清晰地了解器材的特征、作用等。能夠更加明白實驗的內容與目的。在實驗中也會更加注重一些微小的細節,去發現一些器材的不足與改進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學《植物的根》一課中,我讓學生盡量的多帶一些植物的根,有的同學帶來了生姜。于是同學們就此提出了問題,有的說生姜不是根,有的說生姜是根。這引發了同學們的爭論。我決心讓他們探究一下植物根的特點,就引導他們,讓他們仔細觀察各種根的特點,最后由老師點撥說明生姜是莖,是地下莖。在爭論中,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同學們明白,只有認真觀察、總結,才能得出科學的答案,而不是死記硬背老師的結論。在實驗中學到了真正的科學知識,學會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對他們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對他們今后的發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網絡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使教育資源共享和終身教育的原則得以實現。教師依據教材,在共享資源中尋找有利于幫助實現教學目的的資料,使用網絡資源中的材料,對本節課的教學環境進行創設;同時,教師還要就教學結構進行優化,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主題性、序列性。例如:在教授《太陽系》一課時,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一些有關太陽系的內容;在上課時,可以先請學生將自己所找到的資料或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與同學們分享,隨后老師利用多媒體將太陽系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并提出相關問題,調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使學生進行相互間的交流。接著,老師以“你們想飛向宇宙嗎?你們向往神秘的外太空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一番吧”將本課內容引出。與此同時,將各種太陽系中的模擬情景展示在學生眼前,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可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網絡資源利用好,能夠使模糊變得清晰,將枯燥變得生動,將復雜轉為簡單,同時將重難點明確出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網絡環境有利于教師正確的評價學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評價的實施理念:“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網絡課堂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學?;虬嗉壗W習交流的平臺,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在交流平臺中提出來由老師和其他同學共同回答,或者將自己不同的見解說出來,大家展開討論。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提問與不同見解對學生的學習及思想動態有一個及時正確的了解,從而給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制定教學計劃提供了依據。例如,在初二下冊中關于《慣性》的一課,在課堂上老師面對的是三四十個學生,只能采用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對個別學生則不可能照顧的十分周到。在解釋慣性定義,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條件而改變,它始終伴隨物體而存在的時候老師所采用的解釋方法可能有的同學并不能及時接受,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無法通過有效地途徑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接受狀況,無法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評價。在現今的網絡教學時代只需要建立一個互動交流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學校的BBS論壇也可以是老師與同學建立的自己的網站,教師要鼓勵同學們在這個平臺上積極交流溝通,將自己模糊的、不懂的、有不同意見的地方大膽的說出來,由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將課堂中講授的內容上傳到論壇或網站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享受享受資源庫中資源,資源庫對訪問者及其訪問內容進行記錄,有老師統一管理。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及到訪資源庫的情況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通過點撥指導學生使之得到提高。整個教學過程中,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小組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評價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也不再是僅僅面對一個學生的評價,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其目的在于診斷性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優化、優化教學管理、評價學習效果、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等。
三、網絡教學的資源共享,有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
計算機輔助教學首先改變了幾百年來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它以生動的畫面、形象的演示,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能替代一些傳統教學的手段,而且能達到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不同的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枯燥的講述獲得一定范圍的知識,而在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老師講授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共享資源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得到更多的課外拓展,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在初二上冊《大氣層》一課教師課堂教授的內容只是局限于大氣層的重要性、大氣溫度、大氣垂直分布特點及規律等一些基礎知識,對于應對考試知識量是足夠的,但是學生的好奇心往往比較強烈,希望教師多講一些內容,而教師則因為課堂時間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這一欲望。這很可能將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天分埋沒,而影響學生的一生。同時,在素質教育也要求教師放棄傳統教學的填鴨方式,而采取自主探究的研究型學習方式。因此,網絡教學的應用與發展正是適應了這一發展趨勢,對渴望學習知識的學生來說龐大的網絡共享資源是其能夠在其中翱翔的知識海洋。同樣,教師應組織建立BBS論壇或是建立本學科的專門網站,不僅將課堂知識上傳到本論壇或網站,而且建立各種知識鏈接以拓寬本論壇網站的知識面以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興趣需求;還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知道的知識與同學老師進行分享。在建立學習網站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編為不同的小組,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自主預習并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或本組的預習成果。通過這種教學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得到長足發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課改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崗位培訓教師培養
始于新世紀之初的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至今成效明顯:素質教育得到有力推進;兒童全面發展、自主成長的教育環境正在形成;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體現現代科技和文化特點的小學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立;學校教育中單純知識傳授的情形大為改變,培養會生存、會生活、會學習、全面而又和諧發展的人,已是學校教育最為強調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目標。我國基礎教育正在步入從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小學科學,是課改中設立的新課程??茖W課的實施,對小學課改的整體推進作用明顯,因而在新課改的進程中,尤為受到關注和重視??茖W課程在各地建設和開展情況不同,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異,但卻均表現出教師隊伍師資缺乏和團隊專業水準不高的相同問題。筆者在對二百余所各級小學科學課程建設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愿與關注者共同探計。
1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專業教師缺乏、專業教學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數學??茖W教師隊伍不能滿足“基本勝任小學科學教育的需要”
應當重視的部分調研數據分列于下。
學??茖W課專職教師只占任課教師的22%,兼職教師比例高達78%,且年更換率近40%。
任課教師學歷達標約90%,但專職教師中具有科學專業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職教師則不足20%。
75%的科學教師由學校安排任課,并非個人選擇和要求。
專職教師中通過科學課程崗前或在崗培訓持證上崗者約為47%,兼職教師則不足15%。
專職教師都兼有管理實驗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務。90%的任課教師周課時超16節,38%的教師在18節以上。
75%的教師認為,教學中設計教學活動、理解教學內容、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分解和落實課程目標,均感到較為困難。
50%的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許多科學課成為“講科學”。
認為科學教師嚴重缺乏的學校占78%,認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須通過課程教學實現,這使課程專業教師隊伍成為關鍵。充足的專職教師,合格和高水準的課程教學,是課程實施和課程目標實現的保障。小學科學課,有“教師即課程”的說法,但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科學課程的建設,嚴重受制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滯后。
2理解、支持科學課教師工作,改善工作環境,重視崗位培訓,多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創新教師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2.1理解支持教師工作,改善教師工作環境.促進科學課教師成長
小學科學課教學,是一種新課程、新理念、新內容、新方法的科學實踐活動,實踐難度較大。學校領導應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創造物質與非物質條件,不斷匯聚和拓展教學資源,給科學課教師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使他們精力充沛、充滿熱情地投入教學和教研,大膽探索,努力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不少學校在實踐中,創立了各種形式的任務驅動和目標激勵機制,科學課教師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獲取動力,自我提高,銳意進取,不斷成長。
2.2多途徑提升科學課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專業成長
我國小學科學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尚處初級階段,多途徑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和加快專業成長,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和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立足現實,各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學課教師培訓工作,把崗位培訓作為最為急切的科學教師隊伍建設任務。通常的目標基本為專職教師專業水平提升和兼職教師普及化訓練。力求持證上崗,基本達到國家要求。
崗位培訓表現出新課程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實踐中逐漸總結出多種適宜的模式,進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訓體系。
崗位培訓策略一般包括:專家和教學骨干組成培訓團;成立專門網站,建立教師爭鳴、交流、異地探討的平臺;計劃和組織專職和兼職教師參加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專項培訓;積極開展校本教研。
受歡迎的培訓體系,常建構為“研訓結合”的形式。培訓方法主要有理論輔導(專家報告、教師傳經),教材分析(整體和全面分析、專題分析、課例分析),專題研討(專題研討會和研究課),實踐活動(親歷探究、實驗制作、科技環?;顒?和科學課沙龍(網上和校際交流)等。
多途徑的科學教師培訓,有效提升了小學科學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增強了教師們的教學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小學科學課教師的專業成長。
2.3盡快創立小學科學教師培養體系,加快科學課教師隊伍建設’
我國師范教育的改革發展,近年來未能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變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給予小學科學教育足夠的支持和貢獻。
在教師教育已變化的今天,師范教育必須關注和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應當以此促進自身的改革和發展。不少地方師范教育中科學教師教育已經起步,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小學科學教師,同時也賦予師范教育新的歷史任務。
首先要盡快重建和創新小學教師包括科學教師的培養體系。盡快改變近年來小學教師教育弱化和無序的現狀,有力地承擔起新時期小學教師教育的重任,為小學科學教師隊伍不斷注人新的力量。其次,還須盡快完善小學科學教師培養課程體系,明確培養目標、內容及要求,保證小學科學教師培養質量。還要注意擴展高師教育職能,高師培養要與小學教學實際聯系,教師教育要“下延后續”,走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教育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共進、共贏、共榮的道路。
兒科學是研究小兒時期生長、發育、保健、疾病防治的綜合性醫學學科。其特點是:兒童個體身體素質差異、性別差異、年齡月齡差異非常大,無論是健康狀態的評估還是疾病狀態的臨床診斷都不好采用同一單一的評價標準;其次是兒童對疾病造成的損傷、內環境穩態破壞后的恢復能力較強;再次是兒童自身防護能力較弱,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等,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重小兒疾病的預防、保健和干預。由于小兒身體各項機能處于不斷的生長發育中,所以患病率要高于成人,兒科學的教學任務通過理論和實踐降低小兒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強兒童體質和提高兒童保健[1]。兒科學的宗旨就是“保障兒童健康,提高生命質量”?;谶@樣的目標結合高職教育理念,該文對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
1根據職教理念調整教學內容
兒科學屬于臨床醫學二級學科,研究對象包括新生兒、嬰幼兒、青春期的兒童。圍繞兒科學的教學宗旨“保障兒童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結合現代職教理念,從四個方面改革教學內容:首先,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和影響因素,不斷提高小兒體格、智力、適應性、綜合素質;其次,根據小兒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理論技術,最大能力的降低兒童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兒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兒科知識的宣傳,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篩查、免疫接種、兒童膳食營養、兒科保健知識的普及等;最后,對小兒疾病的康復可能性及具體康復治療方案進行研究,盡最大可能幫助疾患小兒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乃至恢復健康。為此,本次課改主要進行以下五個方面教學內容的增加、合并或刪減。
(1)根據兒科學發展趨勢和對疾病的臨床研究,將“風濕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課計劃和教學課件上進行整合,統一為“免疫性疾病”。這一章內容整合后重新進行分節,包括小兒免疫系統發育特點、免疫缺陷病、風濕熱、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節內容。
(2)根據我國兒童感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現狀,增加了麻疹、水痘、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內容,將這部分內容與結核病、寄生蟲病,三部分內容整合為“感染性(傳染性)疾病”。這一章內容整合后重新進行分節,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兒童結核病、寄生蟲病,共六節內容。
(3)根據人們對健康兒童保健意識的增強,對這章內容的講解進行拓展,增加課時量[2]。例如,增加兒童日常膳食營養素的攝入量部分內容;配方奶粉兒童每日攝入奶量的計算;嬰兒撫觸;嬰兒主被動操等。
(4)將新生兒窒息的復蘇方案進行修訂和更新,以更好的適應當今臨床實際和應用;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兒敗血癥,因此將新生兒敗血癥的教學內容在原有基礎上補充完整,增加敗血癥的診斷指標,使新生兒疾病的講解更加完善。
(5)為適應基層助理醫師的執業能力范疇及其實用性,刪掉了兒童急性白血病、兒童急性壞死性小腸炎、兒童癲癇等內容的講解。將節省出的課時添加到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尤其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適應醫學教學模式的改變,弱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提倡人體整體化,以適應整體化醫學的理念。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則,滿足“三個需要”。注重教材的整體優化,處理好不同內容的聯系與銜接。
2進行學情分析更新教學方法
分析我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結構,來源包括三個部分:(1)高職大專(理科)生,這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中學化學和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具備學習臨床醫學的基本條件;(2)高職大專(文科)生只具有中學化學和生物學的初步知識,學習醫學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差距;(3)單招生在中專階段已經學過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部分學生已具有學習臨床醫學的基礎,但知識相對偏少,實踐技能有待提高。
針對這樣的學情,顯然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和達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教學團隊從以下三個方面更新教學方法,適應學情。
(1)以兒童對健康的需求為中心,改革教學方法。兒科醫護工作人員對小兒的健康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不斷地提高兒童體格、智力發育、社會適應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教學外應不斷的給學生滲透“責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兒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和諧狀態[3]。
(2)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扮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要求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從醫學學生的角色轉變為準醫療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兒不能自訴病史,年齡又偏小,缺乏明確的定位癥狀和體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作為兒科醫護工作者,臨床診斷時務必詳細詢問家長小兒病史,并嚴密觀察病情發展,必要時結合實驗室檢查等。課堂上學生科角色扮演為疾病防治的執行者、兒童保健知識的宣傳者、兒童營養膳食的指導者、患兒代言者、患兒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討論的學習。即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以案例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講述新課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將學生分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在實際案例分析中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CBS教學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動態性,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針對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論知識的傳統考核法。按照本課程的授課計劃和教學目標,教研室內進行輪流說課,統一每章重難點知識的講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節講授完畢時,結合近年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考試,應附有相應的目標檢測習題,包括A型、B型、C型單項選擇題、X型多項選擇題、簡答題等;學期末時,以閉卷考試的形式,考察學生對兒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部分考核占期末總成績的50%。
(2)CBS教學考核方法。這種考核方法是本次課改的特色和核心。將每個教學班的學生按照4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并指定小組長。由組長抽取教師之前準備好的相關案例,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小組調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激烈討論、結合課本理論知識形成案例小結,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上交,教師進行點評打分。這種考核方式可在學期初、期中、期末各進行一次,每個案例10分。這部分考核占期末總成績的30%。
(3)實踐操作技能考核[4]。實驗操作技能考評包括現場操作考核和實驗報告考核兩種形式。由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選定考試范圍及操作要求,同時在固定時間內開放實驗室為學生動手訓練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荚嚂r教師將考題編號分組由學生自己抽簽,學生根據考題內容獨立完成操作,考試完畢進行評委現場打分。對于復雜實驗(例如新生兒心肺復蘇),也可將學生分成小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機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全面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認真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這部分考核占期末總成績的20%。
4小結與展望
我國醫學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兒科學方面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作為未來的兒科醫務工作者,在繼承前人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更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發展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含量,提升自身實踐水平,更要不斷創新為兒科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該文通過分析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課程培養目標,分析兒科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任務,結合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提出《兒科學》課程改革的三點建議,即根據職教理念調整教學內容;進行學情分析更新教學方法;針對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論文關鍵詞】獸醫內科學;教學現狀;教學改革;高等農業院校
進入21世紀,中國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取得了新發展:動物養殖已經由個體散養向規?;B殖轉變;診療對象由大動物向寵物、豬、禽等中、小動物轉變;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依然是當前危害中國養殖業的重要疾病,原發性的典型的內臟器官疾病、營養代謝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過程中引起的繼發性的內臟器官疾病和營養代謝性疾病,以及用藥不當所導致的藥物中毒則大量發生;心電圖機、B超機、X光機、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生化分析儀、PCR儀等儀器設備已經用于獸醫臨床。
隨著科學的進步以及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的發展,社會亟需大量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臨床獸醫學人才。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中國的獸醫學教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對高校獸醫內科學等獸醫臨床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出大批臨床獸醫學人才刻不容緩。
1獸醫內科學教學現狀
1.1教學內容老化,脫離實踐
目前,中國從事獸醫內科學教學的教師,多偏重于課堂教學或學術研究,輕視獸醫臨床診療,能長期深入獸醫臨床,具有豐富診療經驗的教師較少。以至于對中國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的新發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選取和處理教學內容多依賴于網絡、報紙、雜志和專業書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學內容老化[1],嚴重脫離實踐。講授時重點不突出,不能將獸醫內科學和其他獸醫學科有效結合,課堂沉悶,效果差。
1.2知識結構單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謂人文教育,即關于“成人”的教育。多數獸醫內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傳授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能結合實踐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1]。教學內容單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3專業培養目標不清晰,學生專業思想不鞏固
目前中國高校的獸醫學教育以獸醫學士教育為主[2],其專業培養目標為具備獸醫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或高級科學技術人才。中國大學的擴招,給培養眾多職業獸醫創造了條件,但也給高校的師資隊伍、教學硬件等帶來了嚴重的挑戰(中國編輯整理),使有些高校模糊了專業培養方向,降低了專業目標的要求[2]。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對獸醫存在明顯的職業偏見,入學后缺乏奮斗目標,缺乏專業思想教育和專業實踐活動,部分同學專心考研,對考研科目以外的課程置之不理,導致專業思想不鞏固、應付學習、考前突擊、混畢業證等不良現象??傊?,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實踐創新意識和臨床診療能力,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發展的需要。
1.4教學方法陳舊落后,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目前,中國獸醫內科學教師隊伍存在青黃不接和年輕教師偏多等現象,甚至許多大學教師缺乏充分的職前師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普遍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1],很少進行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和課后反饋。把學習局限在課本范圍內,以知識灌輸和強化技能訓練為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過度學習和強化訓練。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個性的豐富。
1.5教學手段水平差,不能滿足學生隨時學習的需要
目前,獸醫內科學主要采用以多媒體課件為主的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差,多數多媒體課件不過是教材的PPT格式,沒有教師自己的語言,缺乏生動的獸醫內科疾病的圖片和短片,教學效果不理想。多數高校的多媒體課件不能上網,建立獸醫內科學網站的高校更少,學生宿舍沒有電腦,不能隨時進行學習。有些教師以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課堂生動,但信息量小,直觀性差。掛圖和標本的應用正逐漸減少。課外專業實踐活動開展極少,且多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進行。
1.6實驗實習條件差
多數農業院校由于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和生產,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和經費投入,沒有一流的實習動物醫院和牧場,沒有高水平的獸醫師隊伍,實驗實習條件差[2],嚴重影響高校專業課教師隊伍和學生獸醫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
1.7考試方法單一,束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多數院校的獸醫內科學試卷由授課教師按大綱要求出題,有些院校采用試題庫抽題。多考試獸醫內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部分專業技能,多數院校存在平時不學、考前輔導、考前突擊、死記硬背歷年的真題或試題庫,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查較少,引導學生死記硬背,以考試分數確定學生的優劣,不注重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督和對學生學習經歷的考查等現象。當前的獸醫內科學考試不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提高,考試成績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真正的專業水平。
2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踐,及時更新
制訂并嚴格執行獸醫專業課教師實踐制度,加強獸醫內科學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其獸醫臨床診療業務水平的提高,過了教學關和獸醫臨床診療關的專業課教師才能登臺講課。獸醫內科學教師應長期參與臨床診療活動,緊密結合中國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的新發展和學生的需要選取、組織教學內容,淘汰不適應當前獸醫臨床需要的教學內容,應側重講授寵物、豬、禽、牛、羊等動物的常見病、多發病和群發病,將獸醫內科學和其他獸醫臨床學科有機結合[3],多列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緊密結合獸醫臨床的例子,多推廣經過實踐驗證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對學生關心的獸醫臨床問題及時作出正確的指導。
2.2加強與專業緊密結合的人文教育
獸醫內科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網絡優勢,指導學生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社會熱點事件,學會查閱文獻資料,認真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并結合教師的學習生活、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經歷,指導學生了解當前動物養殖和動物保健事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文化修養、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團隊意識、環保觀念、成才就業、學習方法,實踐技能和經營管理等與專業緊密結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強化專業培養目標,加強專業思想教育
中國的獸醫專業教育按照培養目標目前可以分2個層次進行,第1層次是獸醫學士教育,應該有比較寬的專業培養方案,在掌握獸醫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同時,也應具有一定的臨床技能;第2層次的獸醫職業教育完全是獨立的,按照職業獸醫的要求進行的專業深造,獸醫職業教育應在設備好的教學動物醫院內進行,在有較高水平的獸醫師指導下完成;有條件的高??梢栽囖k獸醫職業教育[2]。因此,高校應強化獸醫專業的培養目標,制訂開展獸醫臨床實習、社會實踐活動、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精心挑選政治堅定、業務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學管理的教師兼任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和專業實習指導,并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監督和獎懲。在學生達到專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如果有進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勵其考研。
2.4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施行啟發式教學
高校應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和教學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觀念,施行啟發式教學[1],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實現教師主導作(中國編輯整理)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實現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和發展智力相結合,注重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后反饋,構建和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強現代教育手段建設,認真開展專業實踐活動
對高校獸醫內科學教師應加強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的培訓工作,提高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術,結合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精選教學內容,配以精心拍攝的獸醫內科疾病圖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獸醫內科學多媒體課件。高校應加強硬件建設,裝備足夠的多媒體教室,教室和學生宿舍能夠上網,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學郵箱、QQ群、飛信等手段服務教學,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辦獸醫內科學教學網站,使學生在任何時間均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和提高。鼓勵教師制作優質的掛圖和標本,用于課堂教學。定期組織學生在帶隊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外專業實踐活動,撰寫專業實踐調查報告,并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和考查。
2.6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重視獸醫師隊伍的培養
高校應加大資金和設備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學動物醫院和牧場,服務于實踐教學,并進行管理體制改革。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獸醫師隊伍,完善教師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切實提高高等農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和學生的獸醫臨床診療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離,注意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考試
獸醫內科學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考試觀念。獸醫內科學試卷應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出題,施行考教分離,考試內容應側重對獸醫內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臨床診療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考察,并結合學習經歷,綜合評定學生成績,使學生的成績能夠正確反映出該學生的實際專業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1,3,5]。
3參考文獻
[1]楊德廣.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盧正興.適應時代的需要探索獸醫教育的未來[J].中國獸醫雜志,2000,26(9):3-4.
[3]楊自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22(3):108-109.
一、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美國醫學教育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西方醫學教育模式,醫學生很清楚將來發展的方向,學校對學生的學習也比較重視,經常組織各種講座。反觀我們的醫學教育,教學觀念比較老舊、落后,往往對學生學習分數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學生實際臨床能力,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
(二)教學模式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量比之前有所增加,內容也更加生動有趣。但其教學模式沒有改變,依舊是灌輸式教學,很少出現互動式、談論式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與基礎知識縱向串聯不夠
內科學教材的編制通常會涉及各種流行病資料,并按照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多個課題進行說明。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夠介紹一下相關知識背景,進行基礎知識縱向串聯,那么就能提高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掌握程度。但由于內科學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很少有時間介紹相關知識背景,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教學內容,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
二、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在進行內科學課程教學時,可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內科學教師可以將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學生,師生共同進行討論。我國內科學教學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臨床實習,在臨床實習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臨床工作,學習臨床診斷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內科學教師可以將病床旁教學作為主要的實習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探究,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主動學習能力,從而將枯燥乏味的臨床實習變為生動有趣的知識探究過程。
(二)采用病例分析教學法
病例分析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一個系統講解完成后,將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病例分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最后進行總結。例如在講解完呼吸系統疾病后,教師可以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常見的臨床病例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指出疾病診斷、治療的原則。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學習如何從大量的分散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進行推理分析,從而判斷疾病特性,最終做出科學的診斷與治療。病例分析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
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要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打破相關課程、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積極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具體來說,教師在講解新的系統疾病時,可以回顧、復習一下與疾病相關的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以及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知識,進而推導出這些器官病變時可能出現的疾病以及對本系統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一下學過的相關基礎知識,為新課做準備,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闊學生眼界。例如,在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心、肺的結構和功能等生理學知識,然后回憶一下瓣膜聽診區、肺部聽診以及心臟雜音產生機制等內容,再之后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等新知識,這樣學生溫故而知新,在學過知識的基礎上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識。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問題意識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些教師擔心學生的提問會影響教學進度,為了按照教學時數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只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問題進行教學,嚴重約束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展。基于此,文章以下提出了幾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等基本能力
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科學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學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讓學生處于自由想象的環境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大膽地進行聯想和想象,同時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學習《地球引力》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使學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讓學生想象對沒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現象等。此外,思維的靈活性是學生產生問題意識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力支持。思維能力是在思考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的,這一過程是別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的思考獲取知識,自覺的進行判斷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訓練,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問題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評價學習效果的標準,打破一切以教師領導為中心的束縛,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應注重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動參與和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許多學生個體的問題意識淡薄,是由于擔心自己的問題會顯得無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懼因素影響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認真、和悅的的態度耐心傾聽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對于大膽提問有創意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對于問題不明確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對于提出幼稚問題的學生,應在肯定他的勇氣的同時,與學生共同分析原因。教師對每位學生提出問題的尊重,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勇氣與信心去探究新的問題。
三、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許多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已經將教學內容講清楚了,所以沒有任何疑問了。這種現象不是說明教師把知識點已經講清楚,而是學生不知道怎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知識與學會技能,同學要教會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有意識地、系統地、點滴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去解決問題,促進思維的發展??茖W教學中有許多結論性內容,如三年級下學期學習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章中,在學習了解植物的生長變化時,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收集實物或網上信息,共同討論比較是否不同植物的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在要了解“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包括: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照”這一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四個因素,組織小組對四個因素分別作控制實驗,檢驗四種因素對植物萌發的影響,然后小組匯報,讓學生主動學習,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的同時更鍛煉了思維欲動手操作能力。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是課程深入開展的切入點,對這些內容的質疑,會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如學習級四年級上學期融化中的食鹽融化這一節時,教學難點是“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高錳酸鉀、砂糖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各種物質融化時變成的微粒大小、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溶解還是沒溶解等方面進行總結,從而掌握教學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
四、設計促進學生產生問題意識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難,需要努力克服,對于學生來說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種困惑狀態。良好的問題情境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般情況下人們需要維持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種情境下出現與原有觀點或信念不一致,人們就會出現認知沖突,產生問題意識,人們就要力求通過改變自己的觀念或行為以達到認知協調。在科學教學中,通過營造恰當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前預先設計好問題情境,在教學中通過創設使學生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以此調動學生對新問題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問是課堂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科學課堂中的提問更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茖W課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提問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課堂的節奏在教師的調控之下,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并掌握教學內容,但是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陷于別動的角色,讓學生產生上課只需按老師的提問回答就可以的惰性問題意識。
五、結語
問題意識不僅引導著學生進行科學學習,同時也激發產生學生熱愛科學的濃厚興趣和進行創新活動的熱情,也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應注重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嚴國峰.淺議小學科學課堂的探究性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
[2]張金橋.小學科學探究中問題構建策略[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01).
[3]王瑞英.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