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20:46:09
序論:在您撰寫平差課程設計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差異化教學思想
差異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我們解決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師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設計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從而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差異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和獨特性,與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有相通之處。針對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借鑒差異化教學思想,提出一種基于差異化教學策略的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不但使得課程設計任務和內容具有層次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結合課程設計本身的特點,我們對差異化教學策略進行拓展,采用差異化的實驗對象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手段,提高學生課程設計中的獨立性,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課程設計任務的差異化
在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指導下,課程設計的具體任務和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能力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1)基礎型實驗—主要包括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基于實驗曲線的辨識建模、裝置物理模擬和控制系統構建等;
(2)綜合型實驗—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工作,該部分內容包括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的使用、PID控制器的設計、控制器參數變化與根軌跡的關系、串聯校正技術、控制系統的能控能觀性分析和狀態反饋控制器的設計等;
(3)提高型實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研究能力,包括最小拍控制器設計、純滯后系統構建與控制和基于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等。
3、課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差異化
(1)不同的實驗裝置—在有限的實驗室裝置中,為每組學生隨機指定不同的雙容水箱裝置,不同裝置的物理參數有一定差別,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被控對象數學模型。
(2)不同的裝置參數—在同一套實驗裝置,為每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水箱出口擋板閥開度,從而使得每組學生測試得到不同的實驗對象數學模型。
(3)不同的裝置工作點—要求學生設置不同的工作點,雙容水箱系統本身為非線性系統,選擇不同的工作點會導致不同的近似線性模型。雖然所有學生均針對雙容水箱實驗裝置建立二階被控系統作為實驗對象,但是以上三種措施使得學生面臨不同參數的二階實驗對象,做到實驗對象相似而不相同。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的雷同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工作。
4、課程設計實驗手段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無法有效聯系控制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問題,采用控制理論分析、數字仿真分析與實驗測試驗證多種不同實驗手段相融合的課程設計模式,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做出的每條實驗曲線,教師都要求其應用控制理論進行解釋分析,同時通過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進行仿真對照。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發現問題時不應直接解答,而是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理論概念進行思考分析,進一步利用Matlab仿真平臺驗證想法,并在模擬實驗箱上進行測試,從而真正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其總結歸納分析,提煉使用控制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控制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5、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的綜合化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的考核,不但要測評學生的最終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和平時表現。因此課程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采用綜合化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成果檢查與總結報告按照一定比例(如3:4:3)構成課程設計成績。
二、結語
1.1差異化教學思想
差異化教學策略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我們解決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有力幫助。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師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設計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從而最終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差異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強調人的自主性、整體性和獨特性,與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有相通之處。針對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借鑒差異化教學思想,提出一種基于差異化教學策略的自動控制課程設計新模式。該模式不但使得課程設計任務和內容具有層次化差異化,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結合課程設計本身的特點,我們對差異化教學策略進行拓展,采用差異化的實驗對象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手段,提高學生課程設計中的獨立性,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2課程設計任務的差異化
在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指導下,課程設計的具體任務和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滿足不同能力學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為如下三個層次。(1)基礎型實驗—主要包括實驗裝置的機理建模、基于實驗曲線的辨識建模、裝置物理模擬和控制系統構建等;(2)綜合型實驗—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工作,該部分內容包括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的使用、PID控制器的設計、控制器參數變化與根軌跡的關系、串聯校正技術、控制系統的能控能觀性分析和狀態反饋控制器的設計等;(3)提高型實驗—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研究能力,包括最小拍控制器設計、純滯后系統構建與控制和基于觀測器的狀態反饋控制等。
1.3課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差異化
(1)不同的實驗裝置—在有限的實驗室裝置中,為每組學生隨機指定不同的雙容水箱裝置,不同裝置的物理參數有一定差別,必然會帶來不同的被控對象數學模型。(2)不同的裝置參數—在同一套實驗裝置,為每組學生設置不同的水箱出口擋板閥開度,從而使得每組學生測試得到不同的實驗對象數學模型。(3)不同的裝置工作點—要求學生設置不同的工作點,雙容水箱系統本身為非線性系統,選擇不同的工作點會導致不同的近似線性模型。雖然所有學生均針對雙容水箱實驗裝置建立二階被控系統作為實驗對象,但是以上三種措施使得學生面臨不同參數的二階實驗對象,做到實驗對象相似而不相同。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的雷同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的開展課程設計工作。
1.4課程設計實驗手段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無法有效聯系控制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問題,采用控制理論分析、數字仿真分析與實驗測試驗證多種不同實驗手段相融合的課程設計模式,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做出的每條實驗曲線,教師都要求其應用控制理論進行解釋分析,同時通過Matlab控制系統工具箱進行仿真對照。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發現問題時不應直接解答,而是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理論概念進行思考分析,進一步利用Matlab仿真平臺驗證想法,并在模擬實驗箱上進行測試,從而真正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其總結歸納分析,提煉使用控制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控制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1.5課程設計考核方式的綜合化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的考核,不但要測評學生的最終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和平時表現。因此課程設計成績評定過程中采用綜合化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成果檢查與總結報告按照一定比例(如3:4:3)構成課程設計成績。
2結語
分析當前《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學生興趣,課程設計前的準備、設計過程以及答辯總結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以切實提高課程設計教學效果。
關鍵詞: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問題;對策
引言
課程設計是機械類專業在完成機械設計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后進行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首次接受較全面的工程設計訓練。該課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已學過的多門基礎課程來解決工程問題,對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培養良好的工程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的收獲會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甚至對以后的畢業設計和實際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1. 當前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 對課程設計興趣不高,不能積極地投入課程設計工作
部分學生認為課程設計就是畫圖,對課程設計認識不足,加之課程設計長期沿用減速器設計作為設計對象,使設計內容陳舊、單一,設計過程太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1.2 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多,教師少
我?!稒C械設計》課程設計分三類:(1)一周,學生需要完成螺旋起重器設計和繪制螺旋起重器裝配圖一張(2 號圖),設計說明書計算說明書一份;(2)二周,學生需要完成減速器設計(單級)和繪制減速器裝配圖一張(1號圖)和零件圖二張,設計說明書計算說明書一份。(3)三周,學生需要完成減速器設計(雙級)和繪制減速器裝配圖一張(0號或1號圖)和零件圖二至三張,設計說明書計算說明書一份。課程設計的期間,學生每天要工作十個多小時,有時個別學生還需要熬夜加班。常有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后感嘆,這門課程是上大學以來學的最累的一門。由于繪圖工作量較大,繪圖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對設計理念、過程和方法的體會與思考相對較少,削弱了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
另外,隨著招生規模的增大,教師數量相對偏少,經常是一名教師指導一個班,甚至兩到三個班,教師很難在指導課程設計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1.3 學生工程意識不強,對機械設計的過程和一般規律認識不足
在開始階段,學生面對課程設計題目往往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在課設中,少數學生對教師指導過于依賴,自主性差,遇到問題,即使對一些很容易就可以從設計指導書或手冊中直接查到的問題,也不能主動地通過查找手冊資料和獨立思考來尋求解決方案,而是一味地詢問指導教師,或互相抄襲。
1.4 相關課程基礎不夠扎實,直接影響了課程設計的效果和進度
課程設計要應用機械設計課程知識,還要用到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加工工藝以及公差和互換性等多門課程的知識,這些課程中任何一門基礎不牢固,都會在課程設計中表現出來,影響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在這些先修課程中,工程圖學對設計的影響尤為突出。比如,課程設計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視圖投影概念不清,對螺紋連接、齒輪以及軸承等標準件的表達方法不能熟練運用,出現大量的制圖錯誤。另外,現行機械設計或機械設計基礎教材有關零件設計的內容主要是圍繞零件的強度設計展開,對零件的結構設計言之甚少,造成學生的結構設計能力較弱, 而實際機械設計中結構設計的工作量要遠大于強度設計的。
2. 提高課程設計教學效果采取的對策
2.1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學生對課程設計的興趣,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部分學生對課程設計興趣不高,在課程設計中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最根本的原因是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不清楚課程設計的作用、地位,以及對后續課程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任務時進行充分的說明和正確的引導, 使學生提高認識,端正態度,自覺地投入到課程設計工作中去。
在機械設計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介紹各種常用機構及通用零部件的設計方法,這些內容一般自成章節,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學生對各章節之間的聯系認識不夠明確。在此之前,學生已完成了基礎課程一系列先修基礎課程,如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力力學、工程材料、加工工藝學等,但由于沒有進行綜合性的訓練,還不能熟練地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工程問題。
2.2 強調對機械設計過程的理解與認識,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課程設計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課程設計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強調機械設計過程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了解完成一項機械設計項目要經過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之所以感到時間緊張,不完全是因為計算和繪圖的工作量太大,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機械設計的工作過程和一般規律理解不夠深刻,在拿到題目時一片茫然,不知道從何處著手,漫無目的的翻閱資料,或等待觀望,無謂地浪費時間;再者由于設計時考慮問題不全面,導致返工而浪費時間。學生若知道了機械設計的過程,也就明確了前進的方向,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每一步的前后有何關聯,做某項工作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可以查到的,哪些是必須經過必要的預先計算得到,這樣就可以有條不紊地展開設計工作,不會顧此失彼,避免無謂的返工,也就不會感到時間緊張。
二是要學會面對工程問題時的解決思路和方法。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設計機械產品時對創意的實現能力,雖然課程設計一般僅設計傳動系統,但其內容包含了機械設計過程的最關鍵部分:制定方案、工作能力設計計算、結構設計和各部分的協調等。理論課程與實際工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區別在于, 前者是要求明確、規范化了的,而后者往往是籠統、模糊的。如何將敘述模糊、概括的設計要求進行明確、細化,從而將一個復雜的工程問題分解為一系列條件明確易于求解的簡單問題,然后將這些問題逐個解決,最后再綜合起來,通過統一協調,得到一個系統完整的解決方案,并形成規范的圖紙和計算說明書等工程文件,學生必須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認真實踐、體會,才能學到手,而掌握了這些思路和方法,對畢業設計和將來的實際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是養成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設計時要重視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良好工作作風,這也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每一個數據,每一條線都要有所依據,不能想當然地隨意定,或者盲目地照搬手冊或圖例中的數據和結構。要讓學生意識到,在自己完成的說明書和圖紙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就代表要為所提交的材料負責。
2.3 進行課程設計前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工作
課程設計之前,指導教師應與學生互相配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講課時復習和補充必要的相關知識,如機械制圖、公差與互換性、工程材料與機械加工工藝等。學生所提交的設計說明書和圖紙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純粹的繪圖錯誤,另一類是由于對公差與互換性、加工工藝等課程相關知識理解不夠而導致的制圖錯誤,主要是標注錯誤,比如形位公差、精度等級、粗糙度的選擇與標注錯誤以及尺寸鏈閉合等。有的課程,比如機械制圖,一般在大一完成,由于在后續課程中應用較少,到課程設計時很多知識已經淡忘,致使課程設計中出現過多的繪圖問題,即使一些最基本的標準件畫法(例如螺紋連接、齒輪、軸承等),都有不少同學畫錯。在機械設計課程中講到相關章節時, 附帶將一些課程設計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回顧一下,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從而在課程設計中少犯繪圖錯誤,以便將主要精力放在設計上。比如講到螺紋聯接的類型時,結合每種聯接型式的特點回顧螺紋聯接的畫法,指出容易出現的錯誤;介紹齒輪結構設計時,復習齒輪嚙合位置的表達方法和齒輪零件工作圖的內容及常見問題;講解軸承類型時,結合軸承結構特點,回顧各種軸承的規定畫法以及特征畫法等。
(2)對課程設計中的關鍵問題,通過作業和討論課的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比如軸系結構設計,是課設中學生感到的難點,教學中,可通過分析減速器各種軸系結構設計,比較軸上零件的布置,固定與定位、裝拆、軸承的類型和安裝,與密封形式等,分析比較軸系結構設計的正誤,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糾正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增進學生結構設計的能力。
(3)熟練運用技術標準、規范、設計手冊等有關設計資料,是機械設計人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平時的作業中應該注意加入這方面的訓練內容,以提高學生查找設計資料的能力。
2.4 重視答辯與總結
答辯與總結是課程設計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答辯是對學生設計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學生間、師生間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教師檢查設計質量高低的有效手段,也是對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進行的一次集中指正,答辯方式可以是單個學生或分小組答辯,由于教師時間緊,指導的人數多,采用小組答辯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答辯效果。答辯時通過提問和質疑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提高對機械設計過程的理解和認識水平。
總結包括學生在完成設計后的個人總結和指導教師在答辯后所作的集體總結與點評。學生通過認真總結,剖析自己設計中的得失、成敗,有助于進一步掌握設計方法和步驟,找出今后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也要認真地對學生整體設計情況有一個針對性的總結,指出設計的不足,要肯定成績并給予鼓勵。通過系統總結和答辯,可使學生進一步發現設計計算和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搞清不甚理解的或未曾考慮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獲,圓滿地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與要求。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答辯之后教師的總結點評非常必要,學生經過課程設計的實踐之后,對教師的點評會有更深的體會。對機械設計中有些問題的認識,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感覺到了,但限于實踐經驗和知識面,不能很清楚地歸納表達出來,這時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常使學生有醍醐灌頂之感。
3. 結束語
課程設計在工科課程體系中承上啟下的特殊地位,決定了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意識、使其形成初步機械設計能力和獨立處理工程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培養學生對機械設計的興趣是課程設計順利開展的前提,對機械設計過程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是學會解決工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關鍵,充分的準備工作是基礎。只有這些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保證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宗澤,羅圣國等.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沈曉玲,平學成.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改探索[J].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 (12): 175-176.
[3]范學兵.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多理念融合教學改革實踐探討[J]. 中國電力教育2012, (26): 69-70.
[4]于明禮. 當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中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 科技信息2009, (35): 163-164.
關鍵詞:課程設計;Java程序設計;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0、引言
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面向軟件產業界對軟件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扎實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基本知識,受過良好的軟件設計、開發和工程管理方法基本訓練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Java程序設計是軟件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該門課程的課程設計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實踐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思想,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
1、什么是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后集中一兩周時間,以個人獨立完成或團隊分工合作等方式,圍繞某一設計題目進行專業實踐活動,旨在鞏固、強化、拓展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自學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課程設計是針對性較強的實踐教學環節,將課程基本理論與工程實際相聯系的綜合訓練,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步驟。課程設計可以使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題目、確定設計方案等一系列步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提高整體思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Java課程設計大綱的制定
根據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大綱,明確課程設計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安排、設計文檔要求、考核方式、備選課題等。由于課程設計以個人獨立完成為主,因此課程設計的難易程度應適當,保證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能順利完成。根據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范圍與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情況,備選題目可設置多種類型,如小型桌面軟件類、管理系統類、網絡編程類等題目,當然,學生也可以自擬題目。課程設計文檔是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在系統總體結構、功能模塊、程序流程圖、類圖、主要算法、遇到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說明的文字材料,同時要求學生在文檔的最后總結在完成課程設計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3、Java課程設計方案
Java課程設計的實施主要由選題、指導、考核3個環節組成,其中,選題是首要的步驟,指導是教師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完成進度并給予輔導建議的過程,考核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檢查與評價。
3.1 選題
Java課程設計題目的設置要與軟件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Java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相一致。課題應盡量滿足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相結合、軟件工程理論與項目實際需求相結合的要求,既要全面覆蓋理論課程所學知識,適合實踐教學和啟發創新,又要聯系工程實際,并適應本專業的發展趨勢。課題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設計性、靈活性、挑戰性和趣味性。課程設計內容難易程度的確定要以中等水平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完成任務為依據。
另外,課題應盡可能地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相關,這樣學生在調研、分析設計時更容易了解需求。例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圖書信息管理系統、宿舍管理系統、ATM柜員機模擬程序等課題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關,在使用計算機時常用的計算器、畫圖板、音頻或視頻播放器等都可以作為選題。
在學生明確課程設計的大綱要求后,根據自己對Java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可以從課程設計大綱的備選題目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也可以自擬題目。
3.2 指導
在課程設計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因此指導應講究方法與藝術,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指導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學生選題的指導,第二個階段是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集中輔導與答疑。指導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進度的檢查與監督過程。
1)選題指導。
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時要說明各種題目的難度與要求,根據學生基礎與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推薦不同的題目,幫助學生把握好方向。
對于理論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提供難度較高、有挑戰性的題目;對于理論基礎好動手能力一般的學生,難度較高、可操作性強的題目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提高動手能力;對于理論基礎與動手能力都一般的學生來說,難度中等、有可參照原型的題目較適合他們;基礎差的學生要獨立完成設計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建議他們選擇源于教材、難度低的擴展性題目。
2)設計指導。
學生在課程設計的具體執行過程中主要由個人獨立設計與教師指導兩個部分構成。個人獨立設計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的課題進行設計實現。除此之外,在課程設計期間,教師安排每周2次,每次4~5學時在實驗室集中指導與答疑。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設計中,了解并開拓學生的思路,發現問題并引導如何解決問題,還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同時也可以對整個課程設計的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與效果。
在Java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漸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情況,因此,鑒于學生態度與基礎不同,教師在設計的指導上也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對于理論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進行創新性的設計,而不僅僅局限在基本設計要求上。教師要參與他們的設計中,聽取他們的思路,對有一定創新性、合理的想法給予鼓勵,并給他們提出建議,推薦有關的資料。由于這類學生對新技術的求知欲強,但新技術在最初應用時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教師在聽取學生的思路時,要及時發現并糾正他們設計中的不合理成分,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對于理論基礎好動手能力一般的學生,他們在系統分析與設計中一般都能夠完成得很好,但是編程實踐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理論水平進行創新性的設計,在系統實現時給學生推薦參考資料,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
對于大部分理論基礎與動手能力都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在設計上多加指導與啟發,引導學生更為完善地完成設計,并在設計中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一些自己的特色,然后在編碼實現時給予更多實際操作性的指導。
在課程設計的指導中,除了教師的指導,也可以采取“強幫弱”的形式,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能力較差的學生的系統設計與實現中,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幫助。
3.3 考核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程設計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考核,考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完成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給他們一個講解其設計思路并演示作品的機會??己酥饕扇W生講解作品分析設計思路并演示說明作品、教師提問的答辯考核方式,這有助于學生加強知識的全面理解,培養其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
答辯過程要求全班學生參加,分為學生自述、教師提問、學生提問3個環節。首先由學生針對其作品從系統分析、設計、關鍵技術與算法、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講解,然后演示作品。之后,教師與其他同學可以對答辯人的作品從設計思路、功能、性能、代碼與技術等方面進行提問。通過答辯,并結合學生的設計說明書、答辯水平、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與學習態度等進行綜合考評。對優秀設計者,給予表揚與鼓勵,并號召其他同學學習,在評分時適當加分,以調動學生進行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對僅完成基本要求的學生,肯定他們的努力,并鼓勵他們多實踐;對未達到要求的學生,要求其進行整改或限期令其重做。
4、關于Java課程設計的幾點思考
這幾年Java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表明,課程設計為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能學以致用、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平臺,教師也從課程設計實踐教學中獲得了一些有用的經驗,為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教學提供幫助與參考。
1)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布置不同的課題。
制定課程設計大綱時,首先制定一個對于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合適的基本實踐要求,然后再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課題。這樣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既不會感到實踐要求高不可及,又感覺到有一定的難度,比較有挑戰性。
2)及時發現并總結問題,積累經驗。
在課程設計的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善于從中發現并總結問題,給予及時、到位的指導。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設計時,對于大部分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并進行講解;從學生上交的課程設計文檔中發現學生利用面向對象技術進行程序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改進教學方法;在課程設計答辯考核之后,教師還要對全班課程設計的情況進行全面總結,不斷改進??傊?,在課程設計的任何一個環節,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
3)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從課程設計的大綱制定、任務布置到指導與考核都需要教師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而且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要想保證課程設計的質量與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責任心和知識結構的完善。
4)在課程設計中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思想。
JaVa程序設計是軟件工程課程的先修課程,在講授程序設計語言時,教師可以適當灌輸一些軟件工程的思想,讓學生對軟件開發的基本過程有初步的認識,避免學生陷入“學習程序設計課程只是學編程、軟件開發就是編程”的思想誤區。實際上,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都體現了軟件工程思想的運用,程序設計是軟件開發過程的一個階段,通過課程設計能夠加深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解,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思想,為后續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5)根據任務的大小,可適當采取小組協作方式。
在這幾年的Java課程設計中,由于是面向大二學生,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因此任務的設計主要以個人能獨立完成為依據。到了大三、大四,則重點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當然,如果課程設計的任務量大、難度大,就可以采取小組成員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比賽、獎勵等措施來激勵各組尤其是知識較弱的學生不斷求上進,完善自我,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榮譽感。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shortcomings of JAVA cours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systematic the teaching pattern on the JAVA course design,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design, these methods were positive fo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關鍵詞: JAVA;課程設計;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Key words: JAVA;course design;teaching pattern;evaluation architecture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9-0226-02
0引言
當前各類高等院校都會在本、??崎_設至少一門計算機程序設計類必修課程,例如:Visual Basic語言、Visual FoxPro語言、C語言、C++語言等[1],并安排了相應的課程設計。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導致課程教學低效。針對這種狀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JAVA課程設計為例,對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1JAVA課程設計的教學現狀分析
從國內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1 課程設計認識不到位,目的性不強部分教師和學生對課程設計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課程設計無非是把該課程的幾個知識點簡單湊合在一起所構成的“拼盤式”課程,認為課程設計就是大作業,并在授課時基本上按教材章節順序授課,實施的目的性不強,與專業的整體發展結合較差,達不到課程設計要求。從而使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于實際,造成與實踐的脫節[2]。
1.2 課程設計選題單一,內容陳舊現行的JAVA課程設計存在著選題單一、內容陳舊、理論過多、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不能從多視角去發現和創新,尋找新的命題。很多從事JAVA課程設計指導的教師本身缺乏大型項目開發的實戰經驗和經歷,對課程設計的題目和內容往往無法準確的地位,設計的題目和內容與實際相脫節;同時,部分學生對教師設計的題目和內容也不一定感興趣,因此也容易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1.3 課程設計評價方法不夠科學,標準簡單大多數課程設計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參與學生多,指導教師制定課程設計時要求不明確,分工不詳細,監管力度不到位,容易導致項目開發團隊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某些學生任務過重或者過輕的情況。并且現行課程設計的評價往往是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報告來評分,這樣容易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可能只反映出小組整體水平甚至是某個學生的水平,而不能反映出小組每個學生的真實水平。
1.4 實驗室設備落后,管理不夠完善指導教師在安排課程設計時使用的是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而學生到實驗室所接觸到的往往是一些過時的、陳舊的和落后的實驗設備和應用軟件,很難真正滿足教師和學生對實驗室的需求;另外,大多數實驗室還要承擔其他專業和年級的實驗教學任務,無法有效保障課程設計的教學任務。
2JAVA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設置
課程設計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環節。它能使學生全面掌握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并能將本課程的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訓練、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對于幫助學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3]。為改善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筆者有如下幾點認識和思考:
2.1 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端正學習態度由于學生對JAVA課程設計往往具有畏懼情緒,不知從何著手,指導教師要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幫助同學們消除恐懼感,同時加強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杜絕弄虛作假和抄襲現象的發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確保課程設計的順利進行。
2.2 研制課程設計教學平臺,規范設計成果組織有關人員,在現有硬件資源和網絡環境的基礎上研制課程設計教學平臺,開通FTP功能和WEB方式管理功能,便于師生間的交流和管理。
指導教師可利用該平臺安排課程設計的題目、要求、進度和答疑,以及查閱和審核課程設計總結報告等相關資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興趣和未來就業意向通過該平臺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和指導教師,并通過FTP提交課程設計成果和總結報告等相關資料。
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有選擇性地進行分組,一般3至5人為一組,選定組長,確定開發項目,設計和論證項目的總體方案,規劃出項目計劃(包括編寫目的,項目背景,參考資料,標準、條約和約定,以及項目概述和團隊組織等),配置計劃和開發計劃等,報告指導教師批準后方可開始實施。課程設計完成后,按照統一制訂的文本規范,小組的每位成員都必須提交一份關于課程設計的總結報告,結報告正文主要包括項目需求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論證等內容)、項目總體設計(系統的總計結構設計等內容)、項目詳細設計(各模塊的設計、算法原理闡述、完成的程序框圖等)、項目復審(對分析、總計設計和詳細設計進行詳細的復審)、編碼(設計結果進行編碼的程序清單)、項目測試(使用程序調試的方法和技巧排除故障;選用合理的測試用例進行程序系統測試和數據誤差分析等)和總結(本設計核心內容程序清單及使用價值、程序設計的特點和方案的優缺點、改進辦法和意見等),以及主要參考文獻。
2.3 結合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增強課程設計的針對性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們將新的知識單元及時引進到教學中來,課程體系的設置要有超前和發展的眼光[4],但課程體系的設置、教材的編寫無法及時保持教學計劃的動態性和前瞻性,而課程設計實踐環節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對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安排課程設計,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在校內或者到企業開展項目研究和開發,通過綜合運用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習程序設計開發的一般方法,掌握項目開發的過程及方式,培養正確的設計思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標準化、規范化文檔的學習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等,培養項目設計開發能力,滿足和適應社會和IT行業的需求。
2.4 培育課程設計意識,完善過程管理沒有過程管理必然流于形式。在課程設計的過程管理中主要狠抓五個環節:一是任務書,課程設計任務書是指導教師填寫并經審議后按組提供給學生的,每組一份,主要包括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計劃進度和規定學生必須閱讀的重要文獻,以及大體上可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和論述等,要求學生按照任務書的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二是師資隊伍,選拔具有項目開發經驗的老師或者引進企業技術人員組成課程設計指導團隊,并備課,以學進度和重點安排,保障學生在課程設計實施中學有所得;三是制訂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規范文本,以增強課程設計過程管理的科學性和嚴密性,保證課程設計成果的完整性;四是對課程設計的成果進行匯總管理,教研室并組織抽查與評估,保證教學活動落到實處;五是把課程設計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一項探索性工作予以重點扶持,提供經費和設備保障。
2.5 建立合理,科學公正的師生互動評價體系為保證課程設計的實現效果和考核的準確性,建立合理、科學、公正的師生互動評價體系,將評價的過程分解到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本文建立的評價體系包括:課程設計成果,演示與答辯和互動評價三部分,詳細評價標準見表1。表中給出了各評價項目達到A級的具體要求和評價主體,各項目的評分分為A、B、C、D、E五個等級并賦予相應的分值范圍。最后學生的總評定成績為40%×課程設計成果+30%×互動評價+30%×學生演示與答辯評分。評價的表達既有等級性的定量評價,又有描述性的定性評價,這些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對課程設計學習的興趣,而并非簡單的成績評定。
3結束語
課程設計作為教學計劃中的重要一環,它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獨立工作,團隊協作,問題表達等能力的任務。通過課程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實操技能和項目經驗,有效地縮短同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緩解“企業招聘難、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設計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王海坤.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探索[J].科協論壇,2010,(5)(下).
[2]韋宇煒,聶篤憲.軟件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10,(11).
及早布置設計任務:雖然是在理論課程授課之后進行課程設計,但是有關課程設計的要求完全可以在理論課授課過程中穿插講授并同時下發課程設計任務書和指導書,進而改變以前先課堂教學再布置設計任務赴學生在兩周內集中設計的教學秩序。以往教學秩序導致學生最終不能按時完成或雖按時完成卻不能保證設計質量。為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設計任務,應該及早讓學生清楚設計的任務。
二、設計過程嚴把質量關
1.課程設計資料管理:以往采用電子文檔形式提交計算書和圖紙,雖方便了教師對學生的設計管理和文檔保存。但往屆學生的設計資料文檔一旦流入下屆學生手中,就會變成進行課程設計的模板。一部分學生將模板的設計計算書和圖紙中的相關數據直接修改成自己的設計數據,根本不關心設備結構設計方法、所用計算公式的含義、相關規范的選用和化工制圖的規范表達等設計的基本程序。故課程設計資料不能電子化成為栓桔學生思想的枷鎖。設計之初就應該明確計算書必須手算完成,圖紙只能采用手繪而不允許采用專業軟件。
2.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分組設計不同的題目,每5人分成一個小組并指定小組長。每組的過程設備的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但總體方案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小組成員可在一塊查找與設計有關的書籍、資料,碰到問題互相討論、學習,先在小組里解決掉一部分設計疑問。剩余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總結出來,教師再予以指導,加強了指導的針對性。
3.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計全過程教師只是發揮引導作用應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中心。引導學生清楚設計步驟提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能只止步于讓學生“學會”而是應引導學生“會學”;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形象地引導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啟發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改變以往教師全盤托出、學生依葫蘆畫瓢的傳統方法。
4.重視課程設計總結與提高:課程設計后期組織學生開一個課程設計總結交流會,讓每個小組說出自己在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收獲與體會設計中需進一步完善之處各組之間相互探討教師作適當的點評。通過交流使學生對設計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對工程設計的方法更加清晰。
三、設計時間合理安排
原課程設計安排在理論課結束后的兩周進行,此時其他專業課程也即將結課學生既要進行高強度的課程設計又要分心復習其他課程的考試。急于完成設計任務段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甚至出現抄襲現象等??紤]到同其他課程在時間上的協調,我們將這門課程設計安排到第六學期所有課程考試結束后的兩周時間。
四、完善課程設計考核方法
以前主要是根據學生在設計期間的表現,計算書和圖紙的完成情況答辯時對重要知識點等的掌握程度最終給出學生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病廠方面冷別同學抄襲、甚至拷貝同組的計算書和圖紙并經重新整理后版面比原創者編寫的更規整;另一方面,只有兩周時間的課程設計某位學生是積極設計還是應付差事教師難以精確把握。會得出一些不公正的結果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故我們在考核中采用了以下評定方式。
1.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講評相結合: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后,先自我檢查設計計算書和圖紙總結歸納存在的錯誤和不理解的問題,形成“自評”;之后隨機分配合作同學,給對方的設計進行審查最后給出評閱意見形成“互評”。根據上述自評和互評情況,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再次檢查學生的設計,找出設計中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與學生進行討論形成“講評”。自評、互評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我引導”和“相互引導”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講評總結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充分了解了當前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為公正的評定設計成績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高校課程設計人員;學習素質;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6-0049-03
心理素質是高校課程設計人員整體素質的核心,高校課程設計人員的心理素質結構主要包括學習素質、角色素質和人格素質。其中學習素質是高校課程設計人員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需要以及滿足高校課程設計人員自身成長發展需要的內源力,是其心理素質結構的基礎性因素,具有發展作用,主要體現在高校課程設計人員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以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高校課程設計人員學習素質的培養,促進高校課程設計人員自身個性的完善,促進高校課程設計人員潛能的開發,從而達到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新型人才的目的。
1 強化認知能力培養
認知能力主要“是指一個人在認識和心理適應方面表現出來的智力水平”[1]。課程設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課程設計人員必須熟悉各種課程設計模式,理解它們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另外,課程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各種課程因素及國內外課程改革的趨勢,綜合考慮具體的課程目標、知識性質、課程范圍、學員群體、學習過程、學習空間等因素,形成科學的課程設計觀,并以此為指導,才能保證課程設計工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高校課程設計人員的認知起始于對課程本質的根本認識,主要體現在對課程的內涵、課程設計的功能作用、高校課程的特點、高校課程設計的理念、指導思想及建設思路等的理解和把握上,他們在對高校課程設計涉及的有關原理、院校本身的實際情況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對課程設計建立起基本的概念,形成基本認識,進而展開一系列的思考、分析、想象、創造等思維活動。課程設計人員的整體把握能力是設計工作的基本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對工作的關注和接受、感悟和辨別、內化和預測都是認知能力的重要體現,創造性思維在課程設計者的認知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強化認知能力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強化課程設計人員對課程設計相關事物經常注意和有的接受能力。課程設計人員要對與課程設計密切相關的事物,如國家教育綱領性文件、院校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學科與課程發展的最新動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教和學的需求、教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教學環境和條件的變化等等事物,養成隨時注意、認真分析研究、深刻領會精神、掌握最新信息的習慣和能力,并善于將這些事物有目的的加以梳理和概括,及時轉化成指導課程設計謀劃和操作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
2)要強化課程設計人員對課程設計的整體感悟和準確辯識能力。課程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總體、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整個方案的構想、論證與制定都需要顧及到方方面面的事物。課程設計人員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必須具有全局性思維,對于課程設計涉及到的理念、方針、思想、原則等宏觀設計以及流程、安排、實施等末端操作環節,要在頭腦里有一個整體性的構想和理解,做到胸有成竹。優秀的設計人員對于要進行的方案都會事先作好調查和資料準備,能夠提綱挈領、統攬全局,在紛繁復雜的相關事務中準確把握最適宜的事項。
3)要強化課程設計人員對課程設計的有效內化能力。內化是主體的環境特征或主體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轉化為主體意識特征的過程[2]。課程設計人員要通過他人評價和社會規范后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感受來進行內化過程。內化的過程是社會意識向個體意識的轉化,是意識形態各要素逐漸移置于個體意識之內。課程設計人員要善于把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貫穿的教育理念、課程整體結構以及課程設計的實際背景等轉化為自己的主體意識,這樣在設計課程時,經過內化的主體意識會通過課程設計的具體操作活動體現出來。
4)要強化課程設計人員對課程設計的再定義能力。再定義能力是指研究或操作某一具體事物時,能夠從一個角度追求多個結果并從中優選出最佳結果的能力,或者從多個角度追求一個最終結果的能力。再定義的能力是基于課程設計人員一定量相關知識的積累、對定義對象的充分理解以及高度概括之上的,再定義的前提是課程設計者對于有關課程信息充分的認知和有效內化。再定義的水平充分地表明了課程設計人員的知識積累程度和理解概括能力,是每個優秀的課程設計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5)要強化課程設計人員對課程設計的科學預測能力。課程設計人員要能夠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要保證課程不但具有實用性,更具有發展性和開放性,要以發展的眼光謀劃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課程設計文本。目前,國內外高等教育課程改革已出現了許多新的趨勢,在整體上或某些側面牽動著課程設計的走向,改變既成的課程設計思路,這就要求課程設計人員能夠在充分吸收既有經驗的前提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高校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科學預測高校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趨勢走向,使課程方案既能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又能保證未來長遠的人才培養所需要的整體、和諧、持久的教育力不受損害的發展。
2 強化反思能力培養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慮自己的意識、行為的能力,即要通過深刻的順向和逆向思考,對自己的才智、所處的環境狀況和人際關系等進行全面的審視,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特長和不足,并在適當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適當的認知。反思不僅要從意識上、行為上質疑自己,還要在倫理、道德、情感的意義上樂意承認自己的不足和校正自己的不恰當行為。事事留心和精神放松是反思的前提條件。
課程設計人員要善于認識自己的思想、行為,找出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為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做好準備。課程設計人員的反思可以分為:創新的反思、關愛的反思、批判的反思、沉思的反思以及合作的反思。創新的反思就是在課程設計中思考自己的設計是否能促進每個學生個人理解力的發展,是否能鼓勵他們主動地進行問題解決,是否能培養審美參與和審美表達。一旦課程方案被創新性地構想出來,課程設計人員就應該以一種關愛的方式執行它。關愛的反思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設計主體與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這種反思是通過了解學生的理解來實現的,而支撐關愛反思的是雙方的信任、對話和合作。批判的反思有利于突破思維的定勢,開啟新的視野,要敢于質疑,勇于破疑,破舊立新就是建立在不畏上、不畏權、不畏定論、只唯實的基礎上。沉思的反思非常重要,沉思中蘊涵著深刻的情感和智力,沉思是一個附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思考或適應激勵自己進行課程設計的認識、感受和隱喻。它更受自己心靈的引導而不是大腦的引導,通過反思,個體能夠袒露自己的最大意圖、最佳美德和最深刻的靈感。合作的反思對于課程設計來說更加重要,合作的反思有益于課程設計集思廣益、民主決策和發揚個性。
強化反思能力:(1)要增強課程設計人員的效能意識。效能“是個體對通過個人努力所能獲得的結果的預期”[3]。效能預期將決定個人作出多大努力以及在面對挫折、失敗、痛苦經驗時能夠堅持多久。效能感越強的人,就會作出更大的努力和奮斗。課程設計人員的課程設計效能意識應該是一個多層面的整體的概念,課程設計效能意識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信念,反映了課程設計人員在設計課程時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2)要增強課程設計人員的總結能力。適時的總結是對思維的鍛煉。短小凝練的總結性語言對于課程設計者也是一種考驗。能總結才能更好地從精髓上把握課程設計的本質追求。適時總結課程設計的思路是否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理念、設計的階段性或終結性成果是否與實踐要求相契合,是課程設計人員總結能力的重要表現;(3)要增強課程設計人員的求證能力。設計課程是一種計劃,是一種設想,甚至是一種理想,其結果是否與現實需求相一致、與實際情況相一致,是否達到或超過預期的目標,不能完全待實施后才做了解和糾正,及時求證、及時掌握反饋信息、及時考察課程設計的有效性是課程設計人員的基本任務之一。提高課程設計人員的主動求證能力是完成高質量課程方案的保證。
3 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智力產品的能力。作為高校課程設計人員,應當根據課程設計目的和任務,調動和運用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系統,結合院校的實際,創造性地對課程進行謀劃、組織、結構,形成符合實際需要的課程方案。
創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求高校課程設計人員必須養成創造性思維。(1)強調思維的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把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發現課程設計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等;(2)強調思維的流暢性,即在研究謀劃課程設計時,能夠針對目的和任務進行連貫的思考,順利提出多種設計思想或方案;(3)強調思維的靈活性,即面對課程設計所涉獵的各要素、各領域以及不同人員的個性差異能夠靈活應變,改變思維定勢和行為定勢,并進行有效的聯想;(4)強調思維的獨創性,即在具體的課程設計操作中,能夠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產生新穎的、獨特的甚至是不同常規的想法,并為他人所接受;(5)強調思維的洞察性,即能夠在課程設計中,透過深潛的問題和矛盾的表象,認清其內在的涵義、特性、成因,并進行換位、換角度分析;(6)強調思維的再定義性。
其次,要求高校課程設計人員必須養成創造性人格。(1)強調持久性,即意志品質出眾,能夠排除來自院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各方面對課程設計的干擾因素,長時間地專注于對課程設計的研究和投入;(2)強調合作性,即能夠高度接受自我、他人的差異性,能夠與他人積極協作配合,善于吸取他人的成果并闡揚自己的觀點,整合不同的意見;(3)強調自主性,即獨立性,在課程設計中,不簡單的依靠他人,不盲從他人的意見、行為,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和獨立的見解;(4)強調幽默感,即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產生的矛盾、誤解甚至錯誤,能夠采取詼諧幽默的方式來化解和處理,以消除緊張情緒,確保工作順利進行;(5)強調自信心,即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課程設計中遇到阻力和壓力甚至是誹謗和傷害時,不會因此而退縮或踟躕不前,能夠堅持真理,充滿信心,朝向目標;(6)強調容忍力,即承受挫折的能力,課程設計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其中的失誤或者不合理成分,不可能完全避免,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要能夠坦然接受,并進行正確歸因,總結經驗。
第三,高校課程設計人員創新能力的具體表現為:發現課程設計問題的能力;把課程設計的問題納入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提出課程設計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對課程方案實施效能進行自我評估的能力;對課程設計發展進行預測的能力。
可見,高校課程設計人員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必須根植于高等教育發展以及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總體需求,必須根植于社會實踐和院校教學的實際需要,必須根植于課程設計人員既有的認知水平和文化積淀。追異獵奇不是創新,舍本逐末、棄源儲水也不是創新,真正的創新在于圓融智慧的奔放、內在價值的彰顯,在于探索精神的高揚[4]。
參考文獻
[1]郝唯學,趙和偉.軍事宣傳心理學[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123.
[2]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Z].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