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丙”“兩”的本義與語源歷代聚訟紛紜,基于甲金文字形和早期文例窮盡性考察,結合量詞語法化歷程來看,“丙”之本義當與衡或軛相關;基于轉喻語法化為稱量馬的集合量詞,指“馬二匹”;后類推為所駕之車的量詞,同時假借為天干。西周時新造“兩”字以承擔其量詞義,基于隱喻擴展到其他成對事物;東周初“兩”用于衡制,當為假借。漢代以后為分別詞義,用于車時增繁為“輛”,用于絲織品時為“綱”。隨著車馬制度從殷商一車二馬到商末西周一車四馬的轉變,再到戰國后戰車的消亡,量詞“兩”經歷了從興盛到緊縮,再到重新興起的復雜歷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