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學“內在超越說”是現代新儒家在中西比較視域中的跨文化理論重構。然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它不斷受到來自新實用主義和分析哲學陣營的質疑。安樂哲、馮耀明、鄭家棟等學者通過剖析“immanence(內在)”與“transcendence(超越)”在學理層面的相互悖反性,闡明“內在超越說”的不可證立性質。相較于“超越性”,他們更為強調儒學的“內在性”,認為“超越性”話語過時而“毫無生氣”。盡管“內在超越說”所實際指涉的“萬物一體”、“仁體”觀念是傳統儒學境界論意義上的真實存在,但當代質疑者所共處的“現代性”境遇(知識型)使得他們無法彌合“存有”與“價值”的裂隙,而更傾向于解構“內在超越說”的有效性。在“內在超越說”已經被問題化的前提下,借鑒“批判哲學”的思路,充分挖掘并發揮“內在超越說”的文化批判潛能,是這一學說打破單一的宗教性/精神性理解模式,實現哲學重構的可能路徑。儒學“內在超越說”是一個文化“混血”的哲學命題,這標示著包括儒學在內的中國古典哲學/倫理學的當代詮釋已成為一項“跨文化”的事業。在經典詮釋過程中,如何經由批判性的現代重構,超越那種相互絕緣的對比研究模式,走向一種真正有“孕育力”的跨文化立場,從而使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不再停留于一種死板僵化的、避免“受孕”的、各居其位的靜態分析中,仍需細細思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