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1:32:12
序論:在您撰寫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教育要深化產學研用結合。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規范化的發展階段,在國家頂層設計的正確引領下,各地依托地方特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為地方培養高質量人才,服務社會經濟。但就目前職業院校財務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而言,在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合作等工作開展中仍存在不少問題[1],導致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不足,對此,職業院校應通過深化產學研融合助力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產學研融合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產學研融合一直以來都備受學者們的關注,是指企業、高校、科研的不同社會分工在職能與資源優勢上的集成與協同,保證學生學習前沿的專業知識,同時以市場為依托,將研究成果、創新技術更好地傳遞到企業中去,推動技術成果落地,使學生成功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薄芭囵B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因此,產學研融合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有著重要作用的[2]。
1.1有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課堂與社會緊密聯系理論可以用來指導實踐,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試金石。應用型人才培養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專業能力培養、實踐“參與感”、人際交往、適應能力、團隊意識、心態管理、創新理念等,這些光靠課堂上的教學是不夠的。而產學研融合立足于地方產業、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將教學與生活、課堂與社會緊密聯系,打破傳統的校園內教學方式,通過理論教學、實地生產以及科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建立更為立體、開放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任務中[3]。產學研融合整合多渠道優質的教育資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提供更多元的實踐方式和更寬廣的實踐平臺,增強學生的職業參與實感,從而提高其動手操作、團隊協作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求職競爭力。
1.2有助于建立更穩定的校企合作渠道,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作為為國家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教育,應該將更多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但一直以來職業院校由于與行業、用人單位未有穩定的合作渠道,無法將企業的生產力量形成合力,導致科研成果轉化不盡如人意。通過產學研融合,一方面,可以為師資隊伍提供在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生產革新、技術創新升級與新品的研發,為教師提供教學的實際案例、提高教學應用能力,還能促進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及成果落地,實現科研反哺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能更精準把握企業需求,選擇反映市場需求、貼合企業經營實際的科研課題,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并運用于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為科研成果轉化創造更多可能。
1.3有助于助力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適應性[4]近年來伴隨著“就業難”并存的是“招工難”,一邊是大學生找工作一職難求,一邊是用人單位招聘求賢若渴,這看似矛盾,實際上折射出了就業領域凸顯的問題——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技能不能很好地匹配市場的需求和產業的發展,重“面”輕“?!保虒W課程面廣,但知識深度與專業應用培養不夠,導致其就業難度增加。通過產學研融合,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會基于產學研的背景突出對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教學上,將根據行業環境背景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中突出“應用型”特色;在師資隊伍上,通過聘請校外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與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社會專家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加強學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聯系[5],極大拓寬學生的學習邊界;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企業開展定向培養,進一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2職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2.1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具有時滯性培養目標是職業教育的起點和歸宿,而專業定位則是指專業在社會上的形象和地位,這涉及對能力素質的細分、對目標市場的細分、對用人單位的細分等。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對職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這兩者的時滯性主要體現在多數職業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都是基于教育部所制訂的專業教學標準再結合自身辦學資源進行適當調整確定,且熱衷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沒有契合“數字化”“互聯網+”“大數據”這些體現時代特色的關鍵詞,培養出來的學生多數只能勝任憑證管理、會計核算、報表制作、審核錄入等傳統財會工作,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需要財務管理人才完成的信息系統應用、智能財務應用、財務大數據分析、企業投融資管理、預算管理、營運管理、前置管理等工作的要求。通過對湖南省內部分職業院校財務類專業在校學生和教師進行調研顯示,超30%的受訪者認為當前財務類專業所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不科學[6],未充分體現時代的特征和需求,大學生在未來規劃方面仍感到迷茫,難以與市場變化合拍。
2.2課程體系和學科內容不夠科學教學品質是職業教育辦學的生命線,而決定教學品質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就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好這兩個要素,一方面能夠保障財務專業學生的高水平素質,另一方面也能為培養合格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創造更多可能。然而,目前部分職業院校財務類專業課程體系松散,課程內容改革也只是在舊學科思維開發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上進行重新整合:⑴課程結構:通識類課程占比較多,核心課程占比較少,理論課相較實踐課比例偏重,這與數字化趨勢與財務管理業務持續創新是不相適應的;⑵課程內容:不能滿足培養數字化時代財務崗位專業技術能力所要求的知識結構,且部分院校的課程內容出現了重疊,比如“數據分析”和“excel數據分析”兩門課程;⑶實踐課程:沒有充分體現技能培養與崗位適應的要求,實踐教學也以講授或者演繹為主,學生實踐學習主要在教室內完成。
2.3師資來源渠道單一,缺少實踐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但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職業院校教師引進的方式都是公開招考與人才引進,其主要門檻是學歷與科研成果,僅個別崗位要求有企業工作經歷,但要求較寬泛。因此,每年高職院校引進的教師以高校應屆畢業生為主,或是從其他同類院校調任過來,沒有在企業擔任過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經濟方面的經歷,存在高學歷、輕實踐的問題,其社會實踐經驗不足,也沒有切身體驗過企業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的真實狀態和完整流程,因此對學生的教學側重于理論講授,而無法傳遞更多的工作實踐經驗。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現在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生源增多,也使教師的教學任務更為繁重,為其參加企業實踐減少了可能性。
2.4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校企合作是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財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職業院校通過與用人單位的緊密合作,能夠學生拓寬實踐平臺、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也能更好幫助學生適應社會需要,成功就業。但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入,一方面,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建設、培養模式、課程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并不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特別是其實踐教學沒有很好地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相匹配,更多的是選派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實習,合作不夠深入。另一方面,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意識淡薄,企業的首要目標是盈利,能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是其參與校企合作的重要動力來源,但現有的合作模式對企業而言更多是管理成本的增加,由于學生的經驗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低甚至發生用工風險,這些都成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阻礙??偟膩碚f,目前校企合作模式還不成熟,合作的深度還不夠[7]。
3基于產學研融合的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3.1面向崗位優化課程體系首先,以“依托專業,面向應用”為原則,構建符合人才培養定位的課程新體系。財務管理的職能不僅僅是會計核算,還有前置化職能,如預算管理、過程管理、風險管理等,故課程內容應針對崗位進一步聚焦。因此,我們將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分為基礎課程、中階課程與高階課程三大模塊,具體課程如圖1所示。
3.2校企雙元合作共編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必備工具,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而教材開發也是一個專業教學管理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反映了教學改革的思路。企業直接參與課程開發與教材編寫是職業院校教材發展的趨勢,一是能強化實踐教學,幫助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二是能夠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進雙方在教育教學、專業設置、學生就業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三是能讓教師參與更多的企業實踐,對學校的專業與課程建設是很好的助力。校企雙元合作共同編制高質量教材,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教材編寫的全流程管理:⑴構建組織關系,保障校企共編教材的長久生命力。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工作團隊、明確分工與職責、設立議事規則、設置工作室等方式,有效保障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工作的有序進行。⑵要深入企業調研,選取教材內容的第一手資料。校企合作編制教材需要契合企業崗位的真實情境與工作流程,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更大程度接觸崗位的真實工作場景與其職能要求,因此教材編寫成員必須深入企業實地,針對崗位說明書、工作流程、工作場景中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關鍵操作方法、崗位角色定位等內容搜集資料,提取崗位任職能力要素,為教材編寫提供有力的支持。⑶要立足崗位任務編制教材內容。將崗位工作內容任務化,由淺入深構建學習項目,以“預算管理”崗位為例,可以設置編制及分析營運預算、編制及分析資源配置預算、編制及分析利潤預算、編制及分析資金預算、編制及分析風險準備預算、編制及分析其他預算6個學習項目,并將6個學習項目分解成多個學習任務,如表1。⑷是構建教材質量評價與激勵機制。在完成教材編寫后,一方面要由校企雙方共同對教材的目標設定、內容選擇、難易程度進行綜合評估,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也要面向全體師生提供教材評價、意見的反饋渠道,實現教材質量可持續性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定期評選優秀教材,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積極性。
3.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隨著我國邁入“十四五”發展征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技能人才成為經濟發展重要的內驅動力,市場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要有效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8],主要取決于其是否擁有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因此,在產學研融合的視閾下,職業院校應當將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要通過產學研融合來增強教師對社會發展的服務意識。所謂“育人為本,科研先行”[9],高校教師服務社會發展主要通過教書育人、開展科學研究、撰寫學術報告、提出新理念、推廣新成果等途徑,因此,要通過產學研融合讓教師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市場與行業、研究企業與崗位,增長其社會實踐經驗,使得教師的科研目標更接地氣,增強其服務社會發展的意識。二是通過校企協同項目提高師資水平。職業院校通過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引入企業的項目開展科學研究,研究成果除了有論文專著、項目專利,還要能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能有效增加教師與企業合作的吸引力,這個過程也能很大程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三是要通過產學研融合優化師資隊伍。職業院校一方面可以通過積極引進企業財務管理各崗位工作人員作為教師,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派合適的教師進入企業崗位工作,實現人員協同與流動,讓雙方的骨干精英在固守崗位之外繼續創造價值。
3.4構建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與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保障體系。
3.4.1“KSQ”人才培養質量標準“KSQ”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由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素質(quality)三方面的評價標準構成。⑴知識方面:掌握應知應會的思政文化知識、法律法規基礎知識;掌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知識、創新與創業知識、心理健康知識、文學與英語知識;熟悉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熟悉崗位職責與要求,行業標準與方針政策;掌握基礎財務知識,如核算、統計、稅收、大數據等知識;掌握崗位必備專業知識,如企業財務、資金、成本、營運、稅務、風險內控等專業知識;⑵技能方面:具有自主學習、信息獲取、分析與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勤奮努力、敢闖敢拼的良好意志;具有一定的邏輯與數據思維能力、管理決策能力、應變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具備會計核算、報表制作等基本業務操作能力;具有財務管理操作能力,如投融資管理、預算管理、數據分析等;具備財務信息系統操作能力;⑶素質方面: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熱愛勞動、尊重生命、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意識,具備敬業精神和責任心;誠實守信、嚴于律己、處事公正;具有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良好,擁有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具備數字素養,即數字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以及數字社會責任[10];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3.4.2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保障體系[11]構建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保障體系,能確保各項教學工作得以有效落地,也能提升校企人才培養需求的關聯性,從而保障畢業生能在專業領域可持續發展。⑴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對學生在校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在企業實踐項目完成情況都要進行不定時抽查,可聘請專業的督導人員或邀請企業專家來驗收教學成果。⑵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相關制度[12]:科學、完善的制度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前提,如教學檢查制度、學生實訓管理制度、學生企業頂崗制度、教師校外實踐管理制度、企業用人評價調研制度等。⑶構建人才培養評價反饋渠道:對接用人單位,建立一套人才培養反饋制度,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結合用人單位反饋信息,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匹配。
參考文獻:
[1]李忠,王雅蓓.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問題及其應對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7):10-16.
[2]陳喬.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3]高彩云.校企合作視域下創業教育模式探究——評《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0(09):135.
作者:劉怡 柳志 孟琳霖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