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1:55:56
序論:在您撰寫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新時代學校審美教育工作的各項相關要求。最新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語文核心素養進行了新的闡釋,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的重要性;在闡釋課程理念時,強調“改變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切實關注作文教學問題,充分利用過程性評價發掘其美育功能,茲事體大,關系到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領域的新突破,關系到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
一.美育及作文教學的美育價值
(一)美育的內涵及價值“美育”一詞的問世出自席勒《審美教育書簡》,他指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美育問題是整個社會走向自由必須要解決的問題。[1]自古以來,中外諸多學者都十分重視審美教育,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于十八世紀正式提出“美育”的概念,他認為陶冶學生的情感是美育概念應用到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2]現如今,出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必要性,美育顯得尤為重要。美育,即通過學校審美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靈敏感受力,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刻的理解,進而發散思維,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展,提高學生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認識美、發現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提升學習境界與志趣、強化審美與實踐、激發智慧與潛能。
(二)作文教學的美育價值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行全面發展。作文是學生審美體現的重要方式,故作文教學中的美育功能是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在《聽說讀寫都重要》中指出培養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是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主要實現途徑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接受與表達的能力。[3]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無法代替的重要意義。語言文字的表達充滿美的可能性,“一粒砂礫見世界”,說的就是一個作文片段、一篇作文中,蘊藏著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他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更重要的是每篇作文都是學生審美情趣的外在表現。將作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肯定了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性,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
(一)促進學生情感的釋放一篇篇傳唱成千古的名篇,一句句瑯瑯上口的詩篇,承載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精髓與風骨。多年來,人們學習語文就是為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繼承。正是李白文化的壯志豪情,在他筆下化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才得以被世人吟誦;作詩是杜甫情感的宣泄口,所以杜甫的愛國思想在其沉郁頓挫的詩句中得以彰顯;橘子洲頭的景色引的毛澤東心懷逸興壯思飛,故而酣暢淋漓地鑄成了一篇壯美詞章———《沁園春·長沙》,由一代代學生們傳誦至今。作文教學是引導學生釋放情感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情感的釋放必須建立在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在學生身上貫徹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從高中語文學科來看,學生審美認知的形成需依托一定的引導。在作文教學時,教師關注學生對事物或事件的審美過程,關注學生理性的判斷結果,引導學生將感性情感與理性認知相融合,促進學生情感的充分釋放。高中語文作文課堂的美育氛圍無疑是最濃郁的,這有利于深層次語文審美教育認知的形成。此外,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同時,還關注學生潛在的、個性化的審美能力的挖掘,支持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個性化的表達,幫助學生建立適宜的審美空間,為學生的情感釋放給予充分自由。
(二)促進學生人格的協調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是促進學生人格協調的重要渠道,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方法來改變學生對事物判斷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一種適合其自身發展的合理的思考方式,以此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到完備而無明顯缺陷的程度。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尤其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通過對事件的分析、對美的賞析不斷深入貫徹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以培養出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素養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促進學生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境界,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完整周密地認識周圍環境,使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實現個人價值、人生意義,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協調發展。
(三)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在普通高中,學生們所能用到的寫作素材基本上都來自日常生活,其次是來自教材。由于學生的年齡處于未成熟狀態,所認識到的世界也不夠全面,故而使用的寫作素材有所局限,更趨向于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在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沒有經過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但大部分學生都缺少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缺少審美能力。美育給人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能讓學生學會欣賞美,繼而引發創造美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變化與進步。文學創作需要獨創性,學生作文也應體現他們的創造性,作文中所有的話都應該是從自己內心出發。作文與學生創造及欣賞美有著直接的關系,學生在作文中體現出的對社會的感知、對事物的認識都與審美有著直接的聯系。學生在作文時,只有充分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才能將內心最深層的情感表達出來。因此,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迫在眉睫,而美育則是作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的最有效手段。
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實美育功能的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師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評價,在美育被大肆倡導的教育環境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美育評價也引起了重視。然而,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實美育功能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學科的育人本質為“教育過程中的知識獲得不僅僅在于獲得客觀知識所描述的真理,更在于獲得真情、德性和美感”。[4]“審美經驗揭示了人類與世界的最深刻最親密的關系”,[5]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缺乏對美育的重視,從而使得作文教學成為迎合改卷者“十五秒批完一份作文”的應試作文教學,導致作文教學豐富的美育內涵被忽視。教師是作文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師對美育的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程度。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對A省B市第一中學的語文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并對教師問卷進行整理,結合對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審美功能落實的實際情況,對調查獲取的44份有效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缺少全面的美育價值認識由于教師個人經歷和環境的影響,對作文教學中落實美育的認識比較偏頗。在問到“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是否重要”時,有59.09%的教師認為學生所獲得的作文分數比審美教育更重要;有25%的教師人物對學生進行美育重要;也有11.36%的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美育不重要;只有4.55%的教師認為美育非常重要。可見,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上至學校領導層,下至學生自身對作文教學的美育價值認識不夠。對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來說,教師除了對學生的說和寫進行其審美能力的評價,還需涉及到聽、讀等各個方面。當問到教師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評價時,有16.91%的教師是從聽的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評價,還有27.27%的教師是從說的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評價,有36.36%的教師是從寫的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評價,另有6.82%的教師是從讀的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評價,只有13.64%的教師是從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由這一組數據可知,片面化的認識會使內涵豐富的審美活動浮于表面,教師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評價是從自身對審美能力的理解出發而進行的,并且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培養其審美能力,而且不利于作文教學的美育價值全面體現。
(二)缺少深刻的審美情感共鳴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一些教師挖掘了書本教學大綱、梳理了教學思路、整合了較為全面的教學內容、采用了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在對學生的作文教學上做出了積極努力,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是,作文教學的美育價值并沒有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的“煞費苦心”得以彰顯。美育的價值表現在學生習作時的情感釋放,只有學生積極發現美、充分認識美、懂得欣賞美,才能善于創造美,最終完成一篇具有審美價值的作文。當詢問是否會定期主動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時,只有34.09%的教師會定期主動了解班級學生情況;38.64%的教師表示基本會。在訪談中了解到,這些教師極少會對學生進行家訪,僅憑學生在學校或課堂上的表現很難對學生作出全面準確的了解。從調查問卷中可以得知,20.45%的教師表示每月帶著學生進行一次文學作品閱讀欣賞活動;還有36.36%的教師表示每兩個月帶學生進行一次文學作品閱讀欣賞活動;表示一學期進行一次文學作文欣賞活動的教師高達31.82%;甚至還有11.36%的教師表示從不帶領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活動。缺乏了解,便無法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不與學生共同進行文學欣賞活動,就無法與學生進行審美情感共鳴。
(三)缺少標準的審美評價體系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審美評價指的是根據一定的作文教學的目標,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方式,在作文教學完成后,對整個教學活動及學生的作文進行分析和美育效果判斷,最后為建立一個作文教學的審美評價體系提供依據。當學生在作文教學課堂上有審美感受、審美發現、審美鑒賞時,有38.64%的教師會結合學生所說,以學生為主體,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評價;有47.73%的教師選擇隨機應變,根據上課時間而定,當教學目標完成后有空余時間則評價一番,時間緊張時則不對學生的審美表達進行評價;只有9.09%的教師會根據一定的審美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綜上所述,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發揮的并不徹底,教師對學生的審美評價帶有明顯的主觀主義傾向,缺乏系統的、標準化的評價標準,故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其美育功能。
四.過程性評價促使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充分發揮美育功能
作文教學是若干部分相互聯系與作用的過程,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只注重學生最終呈現的作文,不注重學生的寫作過程。作文教學要求學生逐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在描述具體內容是要保證有真情實感,作文要有中心思想且條理清晰,需要注意的是遣詞造句需恰當、靈活運用。過程性美育評價要求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評價時,將重心轉移到學生的選材、構思、提綱等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學生不同時期寫作能力的發展狀況。將過程性評價理念合理運用到作文教學過程中,深入學生的寫作過程,及時解決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想要作文教學充分發揮其美育功能必須使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更貼近學生生活,有利于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有效指導。
(一)建立過程性美育評價的基本框架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建立過程性美育評價的基本框架,對整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評價體系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美育對于打造有活力的作文課堂、健全師生精神人格的重要性,積極構建過程性美育評價的基本框架,是促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充分其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師生和諧發展的有利條件。過程性評價是學生個體內的持續性的評價,可以全方位展示學生在高中語文作文課堂上對于美育的接受程度。過程性評價既注重結果,也注重教學過程,故在高中語文作文課堂進行美育時實施過程性評價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課前預學,明確美育具體目標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應該是充滿生命力的存在,作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更應如此。要想學生寫成真正意義上的有審美情趣、體現其審美的作文,就要在平時告訴學生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而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對任何事物有自己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這些都是在真正進行作文教學前滲透給學生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在上課前還需做好備課工作,根據本班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審美情緒狀態及學情等設置滿足學生審美發展需求的作文教學目標,這是進行過程性評價最基礎的依據,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2、課中探究,發揮學生主體功能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發現力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指標,在高中語文作文課堂上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情感需求及課堂實時反饋為線索,隨時調整教學步調。作文的本質是寫作者對個人生命以及思想的詮釋,高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作文自主性。想要學生在高中語文作文課堂上充分發揮其主體功能,需通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內部動機,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注意這點將更有利于實現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3、課后反思,追問學生情感體驗課堂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結束,經過反思才能使教學不斷精進。美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而是要經過多次熏陶感染,多次習作錘煉方可達到一定的效果。作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對學生進行塑造的第一步,課后教師要結合課堂學生反饋情況以及學生作文中的審美表現,再次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最大程度發揮作文教學的美育功能。過程性美育評價追求的是持續性的評價,故課后反思是過程性美育評價的重要一環。
(二)確立過程性評價的基本方式1、課堂觀察,捕捉學生想法觀察法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葉圣陶、黎錦熙等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談到過“課堂觀察法”。在中學語文作文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時反饋給予恰當、及時的回應,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進行想象,捕捉學生的奇思妙想。過程性評價尤其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高中語文作文課滲透其美育功能時,教師要結合實際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發現、審美感受力等進行觀察評價。2、作文分析,評定學生審美“作品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評定學生感情、態度、學習等方面情況的一種方法?!盵6]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學生評價,主要集中在用作品分析法分析學生的作文。作品分析法作為一種質性評價方法,同一篇作文由于評價者的差異以及評價目標的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評價結果。而在對高中作文教學中實施美育進行過程性評價時,要求教師基于教學目標,重點評價學生作文中審美意識是否提高、審美發現是否聚焦、什么感受力是否增強等。
(三)實施過程性美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在作文教學發揮其美育功能時,為了使過程性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須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倪文錦曾指出:“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盵7]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面向全體高中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學生寫作的過程無一不體現著學生的藝術鑒賞力,體現語文課程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課程。發展性評價原則要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古板、單一的評價學生的最終作文,而是在關注作文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寫作過程,教會學生善于發現、耐心觀察,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應注意,評價的重點不在學生身處的時間之前,而是要考慮學生將來的光景,通過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發展各方面尚未發揮的潛在能力。
2、主體性原則現如今的教育要改變傳統教育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應把學生放在首位,針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且使之成為一種學風改革潮流。進行過程性美育時遵循主體性原則正是在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指導之下,對過去學生被動作文的緩沖,要努力創設適宜本班學生學習的環境、環節,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評價由“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教師主動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的狀態。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于作文的好奇心,營造適宜學生作文的氛圍,激發學生對作文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感受愉悅情感的同時,接受與作文相關的知識,掌握作文技能。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應根據學生具體的年齡,因人而異進行相應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3、多元性原則過程性美育評價強調“三位一體”,通過教師、學生、觀察者三元結合以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學生參與的評價是非常嚴重的缺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的作文教學、作文評價歸根到底是為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提高到何種程度,學生自己內心最清晰。教師評價是最常規的評價方式。首先,教師要先對自己進行理性評價,即是否達成預設的作文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需評價是否在作文教學課堂上激活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最后,教師還應反思是否比以前更了解自己的學生,以及有沒有可改進的教學方法。另外,加強與家長、社區等方面的聯系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家長共同探索適合學生的個性化評價方案。
參考文獻
[1][德]席勒著.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唐鉞、朱經農、高覺敷主編.教育大辭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郭元祥,吳宏.論課程知識的本質屬性及其教學表達[J].課程·教材·教法,2018,(8)
作者:章文馨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