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1:36:23
序論:在您撰寫新聞媒體文化傳播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聞媒體承載著傳播文化理念的重要使命。新聞媒體能否了解并有效履行其文化傳播的職能,對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新聞媒體社會職能的發揮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而在分析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文化傳播的路徑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新聞媒體文化傳播帶來了哪些影響。
一、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新聞媒體文化傳播帶來的影響
文化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活動成果,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并反映于主觀,依托特定形式而形成的事物。文化具有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種形態,而文化傳播則是指文化從其發源地輻射到另一個社會群體或另一個生活領域的過程。新聞傳播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主觀需求而為人們提供的信息服務,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從本質上講,新聞傳播和文化傳播兩者高度契合,新聞傳播需要通過某一特定媒體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某一特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通過對事件全過程剖析來傳遞信息,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而在信息傳播和事件分析的過程中,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事件既是形成文化、體現文化的重要形態,同時也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助力,因此新聞媒體承擔著文化傳播的職能,新聞傳播和文化傳播兩者密切相關。融媒體時代,各種媒介技術不斷發展和融合,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渠道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新時代下,新聞內容可以從一點出發,多點鏈接,網狀覆蓋,迅速走入人們的視野,其具備的社會影響力可指數級放大,媒體傳播正在朝著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發展。在此背景下,新聞信息有效打破了層級限制、身份限制和區域限制,達到了互聯互通的效果。融媒體時代下,文化傳播的規模和深度再上一個臺階,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媒體能否堅定文化自覺,歷史自覺、責任自覺,對新聞媒體社會職能的有效發揮以及優秀文化的有效傳播具有重要的影響。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便利與幫助,但是也給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傳統媒體傳播的格局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傳播者和接受者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每一個人都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同樣也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因此要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以更好地引導人們傳播優秀文化。履行文化傳播職責是新聞媒體在融媒體時代下必須著重關注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新聞媒體文化傳播的價值與意義
文化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石,文化傳播對人的情感塑造、經驗積累以及文化儲備的提升有著重要影響。新時代下倡導的文化自覺是指個人能夠基于自己的發展需求,明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取長補短,進而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要想更好地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不僅要引進外國的先進文化,更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從國內角度分析,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職能在國內文化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新聞信息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所帶來的影響和效益不容忽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價值觀念的傳播和培養,進而提高我國人民的民族歸屬感、民族認同感,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促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另一方面,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分析,良好的文化產品和新聞媒體文化傳播職能的有效發揮可以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新聞媒體不具備傳播國外文化的職能,相反,新聞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可以促進民族間、國家間的溝通交流,進而推動文化融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職能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職能十分重要。
三、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做好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工作
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徑可供選擇,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傳播優秀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媒體要從內容、媒介、效果三個角度作出調整、優化和革新,明確三個堅持,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職能,具體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堅持客觀公正從職能屬性的角度來看,新聞媒體的職能是讓社會群眾更好地了解社會中發生的熱點事件以及最新黨政政策和熱議話題,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社會輿論引導,讓人民群眾更好地認識、了解客觀世界,因此,新聞媒體所傳輸的信息不應摻雜過多個人情感。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較大,信息覆蓋相對較廣,如果無法保障文化傳播的真實性和信息數據的可靠性,一方面會讓人們對新聞媒體逐漸喪失信任,另一方面也無法保證文化傳播效果的實現。新聞媒體要想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種文化資源,就需要堅持客觀公正,保障文化傳播的真實性。文化并不是書齋里的知識文化,而是基于人們實踐認知的一種主觀認知,通過人們的不斷實踐來實現辯證的、矛盾的、螺旋式的上升和發展。要促進人們生產生活發展,促進文化發展,就需要推動文化的縱向傳承和橫向交流,在此基礎上推動文化不斷革新與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傳播則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而從新聞媒體的角度來看,文化寓于新聞事件當中,寓于事實材料當中,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必須從事實出發來證實文化的真實性,讓人們更愿意接受優秀傳統文化,以客觀事實為出發點,證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文化傳播并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對事實的隨意扭曲、夸大,進而欺騙受眾。文化傳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在于文化的真實性,要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客觀世界,進而影響人民群眾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保障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全面性十分必要。新聞媒體工作人員需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原則,在實踐的過程中既需要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也需要對新聞事件作出深入全面的剖析,將新聞事件客觀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社會生產生活,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明辨是非,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境界。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任何觀點、任何文化都有正反兩面,事實上有些文化并非完全不可取,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如果只是為了傳播優秀文化而對某種文化除之而后快,則很容易導致文化基因庫缺失,因此堅持客觀公正,保障信息的真實性,讓人民群眾接受更加真實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作出辨別和判斷十分重要。堅持以人為本我國人口眾多,不同人因為其所處的生活環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個人學習經歷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事件時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也正是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成就了我國文化蓬勃發展的局面。馬克思曾經指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從這一點上看,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并不是一種理論教育,事實上,它更像是一種精神交往,一種文化交流,其目的是更好地推動文化和個人發展。因此在新聞媒體文化傳播的過程當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新聞媒體在辨識、分析、采用文化信息的過程當中,既需要發揮融媒體的優勢,凸顯主流媒體傳播力強、引導力強、影響力強的特色,同時也需要肩負起新聞媒體的社會職責,提高新聞媒體所提供的新聞信息的公信力。相關工作人員在篩選和鑒別媒體信息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了解最新政治政策,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需要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和興趣愛好。融媒體時代為這種新聞收集以及以人為本原則的踐行提供了更多便利,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電話等多種渠道反饋自己的意愿、看法、問題,進而為新聞媒體提供更多數據支持,新聞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意愿、喜好對媒體信息進行適當調整。融媒體時代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接收者,因此互聯網成為人們思想交鋒、觀念交流的主要戰場,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需要抓住這一特點,打造開放性的新聞信息加工傳播平臺,這既有助于提高新聞信息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也可以更好地傾聽民眾的聲音,讓新聞信息更貼合人民群眾的需求。當新聞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更契合人民群眾的時候,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都會發生質的改變。當然,尊重人民群眾的需求,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并不意味著新聞媒體工作人員需要一味迎合人民群眾的需求。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在關注人民群眾需求的同時,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正向宣傳,消除輿論雜音,在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基礎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喜聞樂見的內容。
堅持內容創新上文提到,社會事件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元素,它是文化元素在社會關系碰撞下的具象化呈現和客觀性表達,這就意味著新聞傳播和文化傳播兩者互通互融,但是要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文化傳播職能,就需要認識到新聞信息所面向的受眾范圍較廣。因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個人文化水平存在較大差別,所以不同群眾在事件中了解和學習到的文化元素也存在較為明顯的落差。要想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職能,就要對內容進行進一步創新,通過深入淺出的表達,在幫助人們了解社會客觀事件和社會發展變化情況的同時進行文化傳播。融媒體時代為新聞信息傳播形式的優化提供了更多便利,新聞傳播不再僅僅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也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臺,同時網絡新聞的傳播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傳播。這樣的背景為新聞信息的內容優化和形式優化提供了更多便利,進而能夠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作用。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將音樂、戲曲、動漫等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法應用于新聞產品當中,通過融合創新使新聞信息更具有趣味性,調動受眾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同時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除此之外,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表現手法可以更好地引起民眾的共情,提高文化傳播效果。新聞傳播融文化功能、審美功能和信息功能于一體,具備較強的文化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和信息獲取價值。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經典詠流傳》節目選取了中華古代詩詞中的經典作品,融合流行音樂、舞美等相應的藝術要素,通過縱向的文化傳承和橫向的表現,結合名家的精彩點評傳播文化,掀起了一股收視熱潮。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媒體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更多途徑,也讓新聞媒體文化傳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秉承三個原則:堅持客觀公正,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內容創新。同時結合時代需求和實際需要,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功能。
參考文獻
[1]趙蓉蓉.紅色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思考——以看看新聞Knews“牽手”上海檔案館的新媒體直播為例[J].上海廣播電視研究,2022(04):84-90.
[2]冒錦峰.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文化傳播途徑[J].新聞文化建設,2022(12):130-132.
[3]馬珣.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路徑探討[J].記者觀察,2022(18):118-120.
[4]李浩.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2(09):147-149.
[5]邵曉玲.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的文化傳播路徑[J].視聽,2022(03):173-175.
[6]高琰鑫.融媒體時代節慶文化新聞傳播探究[J].中國報業,2021(22):20-21.
作者:姚正凡 單位: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