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0:19:37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問題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20年,沈陽市以“項目引領”為主線,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雙創載體,打造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現代種業創新、做優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持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新建設和運行涉農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中心2個,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27個,新增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有效改善了沈陽市農業科研創新環境和條件,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及成果轉化應用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沈陽市政府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途徑,建設了15個產業示范基地,積極促進農業教學、科研、推廣橫向聯合。近三年,圍繞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安全生產、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等關鍵技術開展技術創新,僅市本級就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項目187項。按照遼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和沈陽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安排,整合了全沈陽市農、林、水24家事業單位,于2018年8月17日正式掛牌,成立了沈陽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承擔現代農業種子繁育、生產技術研發和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鄉村振興的落實推進等職能。負責整合全沈陽市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組織開展關鍵環節技術攻關,推進沈陽市農業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服務,為建立健全沈陽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農業科技園區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務。
二、沈陽市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自主科技創新競爭力亟須進一步提升。缺少原創型農業創新技術,自主創新研發動力相對較弱,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競爭力不強,農業深加工環節的科技創新能力偏弱,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研發主動性有待提高。
(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亟須進一步優化。各級農技推廣機構比改革前減少,部分鄉鎮級農技推廣機構已經全部撤銷,推廣機構分布由原來的每縣平均5.8個推廣點變成了每縣只有1個推廣點,基層專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數量逐漸減少。
(三)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工作亟須進一步融合。科研系統與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缺乏融合銜接,服務支撐難以形成新動力,工作機制有待激活。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全部撤銷整合至縣級,一線技術推廣人員隨之撤回區縣,農業技術推廣在生產一線點位缺失,農業科研技術人員駐鄉服務機制尚不健全。
(四)農業科技投入亟須進一步加大。省、市財政投入到重大關鍵技術、主導產業集成技術研發資金不足,特別是縣鄉級農業推廣部門財政資金短缺,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重大項目很少。大多數農事企業難以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農業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難以達到規模效益。
(五)人才隊伍激勵機制亟須進一步健全。目前的農業科研人才激勵機制不盡合理,沈陽地區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總體薪酬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較低?;鶎愚r業科研試驗人員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薪資水平更是同比偏低,未能體現效率優先的原則。
(六)科技創新支持政策亟須進一步完善。沈陽市各區、縣(市)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績效考評政策制度,并未對基層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工作做到獎優罰劣、未能實現農業科技工作業績與切身利益緊密掛鉤的激勵作用。
三、對策建議
(一)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1.整合科技推廣資源,推動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加快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糧油食品加工、水產養殖、林果產業品質提升及畜禽高效養殖等領域研究,加快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工廠化育苗關鍵技術、花生覆膜播種與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設施果蔬提質增效綠色栽培等新技術推廣與應用,推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健康發展。
2.圍繞重大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強化農業高等院校、農業科研院所等資源整合和集成,開展重大原創性研究和前沿交叉融合性研究。重點開展加工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大農產品保鮮、儲運和深加工集成技術創新力度,研發一批具有先進性、專屬性的農業技術和工藝,創制一批適用性廣、經濟性好的加工設施裝備。
3.培育壯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對具有研發能力的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政策支撐,激發、培育、壯大企業技術創新內生動力。瞄準消費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加大對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技術研發,重點開發適應市場需要的高品質功能型產品。
(二)打造多元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1.加強政府公益性推廣體系。建議沈陽市現代農業研發服務中心協調相關部門,整合種植、組建專門的市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統籌全市種植、畜牧、水產、農機、林果、水利等行業技術推廣工作。
2.完善農業科技推廣組織體系。以既有的三級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為主體,以農業科研單位為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對象,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方式,構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3.構建農業科技推廣聯盟。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創新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新模式、新機制,構建全方位合作的新型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一體的農技推廣聯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沈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深度融合集成的農業科技應用體系
1.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推廣深度融合。以市場化為導向整合科技資源,提升農業科技服務綜合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發揮不同科技服務主體優勢,相互協作與融通,構建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開放、協同、高效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
2.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進行協同聯合創新。圍繞產業融合推進科技服務向農業全產業鏈延伸,形成較為穩定的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便利通道,實現優秀科技資源的“下移”和優質農產品的“上移”,暢通科技成果和市場之間的連接通道。
3.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服務為主責。積極搭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平臺,加強供需對接,促進公益性與經營性有機結合的廣泛參與、分工協作的全新農技推廣服務模式。
(四)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
1.穩定科研隊伍,促進科研成果高產。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提高農業科研工作經費額度,穩定科研隊伍,激發科研人員安心農業科研推廣服務積極性,提高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更新速度,促進科技成果落地。
2.建立健全長期穩定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性科技資金的引導效應,引導社會、民間資本投向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服務,形成財政撥款、企業投入、社會集資、民間參股等多元化投入機制。
3.引導各級財政落實基層農技推廣經費保障。建議相關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各區、縣(市)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經費保障力度。同時,通過爭取各級推廣項目,根據各地優勢主導產業布局,合理對各區域站進行項目扶持。
(五)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服務人才激勵
1.引進高端人才,助力服務隊伍建設。制定相關人才引進扶持政策,采取破格聘任職稱等優惠政策吸引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隊伍人才,優化現有隊伍年齡結構,提高現有隊伍人才層次。擴大基層推廣服務隊伍數量,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力量。
2.側重素質培養和績效考核,提升整體服務水平。采取合作定向培養等方式,拓寬現有農技推廣人員提升學歷渠道。增加復合型人才、高技能“鄉土專家”型人才和產、加、銷復合型農業職業科技經理人。選送優秀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進行業務輪訓,提升業務能力。建立農技推廣人員考核獎懲制度,出臺農技推廣部門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3.落實多元化農業科技創新激勵相關政策。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進一步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職稱評聘標準,建立與人才貢獻相適應的多元化激勵機制。
(六)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政策制度
1.完善獎勵機制,激發創新推廣活力。建議市政府設立農村推廣獎,對推廣效果好、社會反響強、經濟效益高的農業科研項目予以資金獎勵,獎勵資金由研發單位按比例用于個人獎勵和新項目研發。此獎項與科技進步獎等同,營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發展良好環境。
2.完善補助機制,激發下鄉指導動力。制定推廣人員補貼政策,保障推廣人員下鄉補助資金,將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下鄉補助列入政府財政開支,鼓勵農技推廣人員多下鄉、勤下鄉、常下鄉,減少推廣工作死角盲區,提高推廣工作輻射面積,最大限度發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屬性。
3.完善聘任制度,激發推廣服務熱情。放寬市級農技推廣機構人員職稱設置比例硬性規定,對于“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對口援疆人才”等對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農技推廣人員,可不占用單位指數進行聘任。提高縣區級農技推廣機構高級職稱設置比例,對基層推廣人員適當放寬獲得成果獎項的要求,以服務能力、推廣效率作為主要評定依據。
4.完善資源配置,提升推廣服務效能。建議在市級農技推廣機構配備科技服務專用車輛,在縣(區、市)級農技推廣機構按照輻射鄉鎮情況合理配備專用車輛。明確所有車輛均只限于下鄉使用,不可挪作他用,因車輛緊張開私家車下鄉的農技人員經領導審批后可通過交通補助的方式給予適當補償。
參考文獻
[1]鐘智利,賈可;增強農業科技服務和創新能力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1(5):21-22
[2]崔瑩,葛立群;沈陽市農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與探索[J].農業經濟.2019(7):12-13
[3]黃欣陽;淺談新形勢下沈陽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19(4):15-16
作者:鐘智利 符莉 單位:遼寧省農村經濟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