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0:52:37
序論:在您撰寫音樂教學范文3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傳統高校聲樂教學課堂比較枯燥,教師只是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單方面輸出,或者對教材中固定的聲樂內容進行反復講解,因此學生并不會對聲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還會在長時間的固定教學模式中對聲樂學習產生一定的厭惡感。因此,高校聲樂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依據實際情況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利用傳統音樂文化,而且還能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與傳承,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一、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聲樂教師若想豐富課堂內涵,就可以加強傳統音樂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聲樂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借助傳統音樂文化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從而建立多元化聲樂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提高聲樂學習效果。另外,我國聲樂教學更傾向于歐洲古典音樂,在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滲透時,教師需要注重滲透方式,不斷探索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路徑,這樣不僅可以弘揚優秀的傳統音樂理念,還可以擴大聲樂教學的涵蓋面,增強高校聲樂教學的可持續性,更好地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
二、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然有許多聲樂
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這樣不僅會逐漸消磨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無法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學習時得不到有效練習,而對于基礎學習內容的反復練習在缺少實踐要素的環境中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嚴重阻礙了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面對高校聲樂教學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高校聲樂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傳統音樂文化,這樣能夠有效改善現階段高校聲樂教學狀況,從而為培養優秀聲樂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路徑
教師可以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運用新媒體設備搜集傳統音樂文化內容,采取開拓式教學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還可以讓學生對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行主動探索,從而拓展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路徑。另外,高校聲樂教師也可以依據實際情況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在聲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或者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教學,以便增強高校聲樂課堂教學效果,使之更具有意義。
(一)采取開拓式教學形式
開拓式教學形式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聲樂學習內容,教師在運用該教學形式時,除了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還需要利用新媒體設備對延伸出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也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加深對于聲樂歌曲內涵的理解,推動學生不斷進步。在教材中滲透傳統音樂文化的路徑是有限的,但是聲樂教師若能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那么便可以有效拓展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路徑,讓傳統音樂文化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全方位展現,加深學生對于聲樂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以阿炳的《二泉映月》為例,該作品將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樂曲表現形式相結合,因而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積極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音樂文化,這樣不僅可以對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學習,還可以對西方音樂文化有所了解,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延伸。另外,高校聲樂教師也可以利用新媒體設備搜集與《二泉映月》表現形式相同的作品,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音樂鑒賞能力,在該過程中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以及高校聲樂課堂教學效率。
(二)采取情感式教學形式
在教學課堂中融入情感式教學形式可以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高校聲樂教師要定期外出進修,以此來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請聲樂專業性較強的教練員對聲樂教師進行正確指導,彌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這樣聲樂教師便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并以此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定期的專業學習以及專業聲樂教練的正確引導,聲樂教師能夠將情感式教學形式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運用,引導學生感知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刻內涵,深入了解音樂的多種情感表達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提高聲樂課堂教學效率。以音樂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為例,該作品旋律柔和,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高校聲樂教師對該作品進行講解時,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對音樂的創作背景進行充分了解,這樣便可以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有意識地探索其中蘊含的情感,從而發揮情感式教學形式的優勢。教師也可以通過情感式教學形式來增強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引導其分析音樂段落表現的情感,分析其中蘊含的傳統音樂文化。通過日常的實踐訓練,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于聲樂作品的情感分析能力,而且還可以在日常聲樂訓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以便提高聲樂學習效果,增強聲樂表達能力。
(三)加強傳統音樂文化教育
有些學生并不了解傳統音樂文化,認為聲樂課堂只是對聲樂內容的簡單學習,學習積極性也較低,教師無法通過聲樂課堂有效培養其綜合音樂素質?,F如今,我國教育行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聲樂教師為了培養新時代高素質聲樂人才,可以適當地將傳統音樂文化內容在課堂中進行展現,并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學習。該滲透方式比較直接,可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增強聲樂學習效果,提高聲樂演唱能力。另外,高校聲樂教師若能夠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傳統音樂文化內容,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獨特感悟。通過引導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解讀傳統音樂文化內涵,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聲樂曲目的理解與印象,從而培養新時代高素質聲樂人才。
(四)適當開展個性化教學
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模式都是不同的,教師若想提高教學效果,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個性化教學,確保教學措施在執行過程中更加具有意義,以便提高聲樂課堂教學效果。聲樂專業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對學生的先天條件有較高要求。如果學生的先天條件比較優秀,那么聲樂教師只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稍加點撥,并對傳統音樂文化內容進行適當滲透,便可以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聲樂技巧,還可以加深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使聲樂演唱效果得到極大增強。有些學生在聲樂演唱時高音洪亮且穿透力比較強,而有些學生在聲樂演唱時低音渾厚且飽滿,每個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都有自身獨特的音感,同時也有適合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果高校聲樂教師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那么便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還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挖掘學生的獨特演唱風格。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快速形成自身獨特的音樂風格,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聲樂道路上越走越遠。
(五)組織音樂文化實踐活動
高校聲樂教師如果能夠定期組織音樂文化實踐活動,加強傳統音樂文化內容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引導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內容進行吸收和學習,就可以使音樂文化實踐活動更加有現實意義,而且還能夠以此更好地弘揚傳統音樂文化。例如,音樂教師在組織音樂文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將文化和音樂知識進行深度融合,讓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并沒有低俗與高雅之分,并且可以在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展現各自的獨特優勢。以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該項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深入鄉村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民族音樂演藝活動,或者針對鄉村留守兒童設置公益課堂。這樣不僅可以使高校聲樂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擁有更深刻的理解,還可以對其中蘊含的傳統音樂文化內容加強探究,有利于弘揚和傳承傳統音樂文化,以便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四、結語將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可以加強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之間的聯系,讓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相互依存。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聲樂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在聲樂課堂中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探索,以便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聲樂演唱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作者:宋陽 孫欣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音樂教學范文2
當前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中,部分音樂生對于鋼琴演奏的理解還局限于熟練地將一首曲目流暢演奏出來,來應付考試或者音樂會的要求。鋼琴教師應該充分引導學生對于音樂表現力的重視,能夠將作品進行完整呈現,而不是蒼白的音樂表達。豐富的音樂表現力能夠使得一首作品更加吸引觀眾,對于彈奏過程本身而言也是一種享受。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和發掘學生的表現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彈奏作品,以達到教學和演奏的雙重目的。
一、鋼琴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學中,主要分為音樂教育專業和音樂表演兩個體系,無論從專業方向還是教學大綱來看都存在著不同。音樂教育專業和音樂院校的鋼琴專業依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但教育專業要凸顯出優勢的話,不僅要在鋼琴音樂生的教育上下功夫,而且還要在彈奏方面下功夫。從1980年開始,高等師范院校就對鋼琴教育問題展開了探討,繼而踏上了鋼琴教育改革之路,無數專家老師從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在鋼琴教育改革過程中提出了很多關于音樂表現力的問題。
二、音樂表現力的具體內容
在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力好的音樂總是能扣人心弦,使人沉浸在音樂中。然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不知道怎么表達好的音樂,更不知道從哪些方面表達。音樂表現力是在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在鋼琴教學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培養:
(一)“聽”音樂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一門聽覺藝術。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聽”音樂是非常重要的。在彈奏中,我們手指下的鍵盤所發出的聲音直接影響音樂的美。音樂的基本要素有四點: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要做到前面兩點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樂理、識譜即可;強弱方面我們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手指,通過觸鍵來控制強弱變化。在學生練習手指時,除了控制手指外,聽也十分重要。音色的變化是音樂表現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先了解曲目的特性,如抒情的作品、節奏強烈的作品、柔和強結合的作品。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彈奏鋼琴作品時不去聽,只注重音的準確性和手指指法等,忽略了音樂本身。所以在彈奏中,我們要不斷教學生在音色方面發現問題,學會去聽音樂。
(二)“知”音樂
在彈奏一首完整的作品時,首先我們要研究作品本身,如果不了解作者,不了解作品背景,那么對于音樂表現力就會產生很大的干擾。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翻閱資料去了解作品。比如肖邦在波蘭時期吸收了很多波蘭民間音樂文化,將波蘭的音樂特點貫穿在自己的作品中,創作出了《F大調馬祖卡》《d小調波羅乃茲舞曲》等;1831—1849年到法國生活,將波蘭民族音樂文化與歐洲古典浪漫主義時期的成就相結合,從而探索新的鋼琴藝術。這一時期肖邦的創作也達到頂峰,如《e小調馬祖卡舞曲》《b小調諧謔曲》等。所以我們在展現音樂表現力時,要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和作曲家的背景,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知”作品。當然,“知”作品不僅僅是了解作曲家的背景及作品背景,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知”。在音樂中還要“知”音樂的線條、音樂的特征、音樂的層次,這些在音樂表現力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知”音樂對音樂表現力的傳遞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感”音樂
音樂的感受能力是一種審美能力。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四要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背景以及能夠彈奏這首作品的基礎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感受和理解音樂。為何一首經典的作品會經久不衰,這是因為每個時期的演奏家的理解感受能力不同,每個作曲家都融入了自身的深厚情感以及獨有感受,因而呈現出來的總是新穎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要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感受,當然,情感是抽象的,它沒有特定的符號和特定的方式,只有通過音樂這一“載體”體現出來。
(四)“想”音樂
很多學生在彈奏時,自認為擁有高超的彈奏技術就可以完美地詮釋音樂作品。然而沒有情感的表達、沒有想象的表達是最大的缺憾。想象力是音樂表達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想象的音樂就是一盤散沙,好的作品能夠不斷扣人心弦,這就要依靠音樂的感染力。想象力基于以上“聽”音樂、“知”音樂、“感”音樂,進而與作曲家產生情感共鳴。
三、提高音樂表現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基礎能力和演奏技巧
1.基本功的練習在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上,最關鍵、最基礎的無疑是扎實的基本功?;竟τ柧毷卿撉俳虒W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在鋼琴教學中,常常會用到《哈農》《車爾尼599》《車爾尼849》《鋼琴基礎教程》等。這些書籍是大部分教師都會用到的教材,目的是讓學生擁有靈活的手指。鋼琴基本功練習不是機械彈奏,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循序漸進,從手指的下鍵練習到技巧練習,只有不斷磨煉才能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扎實的基本功是音樂表現力的基礎,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前提。(見圖1)2.作品的基本分析能力對作品的基本分析能力是音樂表現最重要的前提,包括樂句的劃分與速度、節奏的準確性、音色的控制等。音樂的樂句就像是我們的呼吸一樣,有停頓、有長短。在彈奏中了解樂句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表達中也要掌握好音樂的連接。速度和節奏如果掌握不好,作品就不完整。每個作品都有其限定的速度,或快或慢。如果將一首原本快速的曲子彈奏得非常慢,那這樣的演奏就是不準確的。同樣的,如果節奏發生錯誤,對于曲目的展示也將是大災難。音色要靠手指的下鍵力度來體現曲目的層次對比。但運用好手指下鍵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學生要在不斷練習中積累和體會,把各種柔美的、強烈的、不安的情緒表達出來。運用好踏板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踏板的使用是錦上添花,能夠使得音樂更加動聽,也是音樂表現力中重要的演奏技巧。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
1.加強聽覺訓練在作品演奏中,聽覺能力直接影響音樂作品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自己聽,聽自己彈出來的聲音是圓潤的還是粗糙的。就算學生在彈奏過程中聽不出來也要不斷鍛煉其聽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聽也就掌握了辨別的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琴時注意力不集中,我們也能通過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從而更好地為音樂表現力做鋪墊。2.想象力的培養想象力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和啟發。比如,學生在彈奏上行到下行連續的句子時,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線條,也要想象流水般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再比如彈奏活潑歡快的曲子時,學生要想象音樂的歡快氣氛,從而更好地表現作品。
(三)重視藝術實踐的培養
1.音樂鑒賞的培養在音樂課程的學習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教師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通過音頻、書籍學習欣賞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加深對所彈奏作品的理解,使得作品表達更加豐富。比如《北風吹》是選自中國歌劇白毛女的插曲,講述了解放前期,貧苦農民楊白勞和女兒喜兒被惡地主欺凌的悲慘遭遇,也描繪出了舊社會的歷史風貌。針對這首曲目,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其作為音樂鑒賞使學生能夠對曲目擁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體會音樂的深刻內涵。(見圖2)2.舞臺實踐的培養作為鋼琴專業的學生,舞臺實踐是必不可少的。舞臺實踐是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平時考試中,很多學生會因為緊張而不能完整演奏曲目,或者忘譜,或者不能很好地表達音樂情緒。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認真背誦譜面,或者心理素質較差。因而我們要重視舞臺實踐的培養,比賽是競爭,有競爭就會有輸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應該通過比賽來鍛煉自身的舞臺實踐水平。作為教師在每學期應該多組織觀摩音樂會和匯報音樂會,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上臺展示,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豐富音樂文化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增強學生的彈奏技能,還要在音樂文化素養方面下功夫。作為學生,也要不斷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在演奏中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在彈奏一首曲目時,首先,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資料來了解作曲家與作品的背景,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所以要養成自覺尋找知識的思維習慣,這對于音樂彈奏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2.提高審美素質每個人對于音樂的理解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音樂也不同。作為老師要經常聽學生的表達并與之討論。那么審美需要怎么提高呢?學生要豐富自己的音樂文化素養,比如和聲、曲式、速度,旋律等;多參加音樂會,在聽的過程中,不斷感受每一位音樂家的音樂處理技巧;在練琴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樂段的不同,學生也要構成自己的音樂審美并發揮自主創造性。四、結論本文從鋼琴教學現狀分析了目前形勢下鋼琴專業學生的學習方向,從音樂表現力的具體內容闡述了“聽”“知”“感”“想”對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學生在音樂表現力方面的提升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并跟學生進行討論,傾聽學生的想法,及時溝通。在教師業務能力上,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關注教學發展動態,保證教學理念不落伍??傊?,關于高校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研究,任重而道遠。
作者:梁青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音樂教學范文3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以及從事3—6歲學齡前兒童教育、保育工作的人才。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幼兒的教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起來,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趨勢下,對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客觀上促使了高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時要更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對于從事學前幼兒教育的教師來說,實踐技能是學前教育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的載體和途徑,幼兒在園一日的生活學習都需要幼兒教師進行全程關注、保育、教育。音樂技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實踐技能。音樂技能貫穿于學前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中的每一領域,通過學前音樂教育活動去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提高幼兒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綜上所述,音樂技能在學前幼兒教師的綜合能力中其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應較好、較深入地掌握音樂技能,以滿足今后工作的需求。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在音樂技能的培養方面完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理念。在音樂基礎知識中,調式調性是需要有很多前置知識支持的,并且它的作用是在宏觀上對音樂進行規律性的描述,只有學通了調式調性的知識才算是基本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調式調性的知識是樂理基礎知識的集成,是樂理是否學通學懂的檢驗。作為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屬于我們自己民族的音樂是我們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體現,并且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中國人從骨子里就帶著對自己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所以重視中國民族調式調性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第一,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對民族調式足夠深刻的理解會使他們的各項音樂技能有效地串聯在一起,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會給他們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來理解音樂、理解文化、理解審美,在現當下提高了他們的音樂技能,按長遠計因為他們對音樂、對文化、對審美更深的理解使他們以后成長發展的空間更大,也會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對于幼兒來說,當他們的教師理解了民族調式調性,掌握控制調式調性的能力以后,幼兒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沉浸式非傳授式的教學時,幼兒將在語言、審美、認知、意志力等方面得到巨大的正向影響,同時,將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傳遞給幼兒,對幼兒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幼兒從小就建立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的愛國主義文藝觀和愛國主義情操。本文將圍繞中國民族調式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和教學策略上進行展開。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教學的主要現狀分析
(一)學生音樂基礎薄弱,教師教學水平良莠不齊
現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選擇本專業前很少有接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這就意味著,在學習音樂技能課之前絕大部分學生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課大體包括幾個大的方向,分別為鋼琴、聲樂、舞蹈三大方向,這些科目都需要有音樂基礎知識作為前置科目。學生未接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所以其基礎是十分薄弱的,在其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之前直接開展上述課程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情形。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從這些音樂教師的受教育背景來分析,教師們接受的音樂基礎教育都很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我國的音樂教育十分側重于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基礎理論的學習。糾其原因,是因為作為基礎理論課的樂理只需要學習記譜法、音程、和弦就足以支撐專業技能練習的需求了,所以就有部分人不繼續認真學習下去了。調式調性是宏觀的描述音樂、音與音之間關系、音樂立體和聲等規律的基礎。如果只練技能不認真研習,對于調式調性的理解就沒有什么特別深入的要求。其實筆者本人也有如此之經歷,在教學相長這樣的環境下,我意識到調式調性的重要性,又回過頭自學了當年落下的課。在教師這個行業有這么一句俗語:“當你肚子里有一桶水,那么你才能倒出一杯來?!蹦敲?,當教員對調式調性知識的理解都還處在較淺表的程度,怎么能指望他的學生能掌握得好呢?
(二)音樂類課程開設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設置的時候,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課時安排不足,學前教育專業一般會在第一和第二學年開設音樂技能課,本科后兩個學年,??频谌龑W年一般都沒有再開設音樂技能課了。音樂技能課細分成科目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基礎和聲、鋼琴、即興伴奏、兒歌編創作曲、形體、舞蹈基礎、幼兒舞蹈、幼兒舞蹈編創等。凡此種種還有未列舉完的,這么多獨立成體系的科目只安排兩個學年,且還有其他理論課、教法課、實踐課等在同時開課,可想而知,課時安排怕是不足的。第二,課程設置的問題,部分學校在設置音樂類課程時,因為種種原因而將很多科目合成在一門課內,這樣不僅造成了課時緊張,還因為有些科目之間是協作并行的關系,所以按照合并多門科目在一門課中的做法會導致教學順序的混亂,學生也無法完成對知識的消化吸收。第三,課程間聯合融合不足,當課時緊張、課程設置又只能權宜設計的情況下,如能做到關聯課程間的聯合與融合也還是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一些缺失的,但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實踐課老師講實踐,技能課老師光管技能,理論課老師只講理論,如沒有形成合力,無法有效地發揮課程群以及關聯學科交叉融合的合力。例如,五大領域中藝術領域的課程就應該和音樂、美術技能課以及藝術教育課聯合起來,但實際上,有些學校講授藝術教育課或是藝術領域課程的老師根本就沒有任何學習藝術科目的教育背景,其自身也不具備藝術特長,本應與技能、實踐等類型聯合的課程,生生地上成了理論課。
(三)中國民族調式的重要性分析
民族調式調性這一內容出現在樂理科目的調式調性這一章,這一章一般情況下放在樂理科目的最后。之所以放在這里,是因為要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前面知識的支撐,只有理解了前面的知識,才能理解調式調性的問題。調式的概念是若干個音圍繞著主音以某種關系組織在一起,這其中有三大要點:若干音、主音、關系。這三個要點是需要前面記譜法、音程、和弦的知識的綜合運用才能理解的,調式調性描述的是音與音之間的關系以及以這種關系組合在一起的調式音階是如何工作的,音樂的底層邏輯是如何運行的。這又證明了調式調性是樂理的集大成,學懂學通了調式調性才標志著學懂了樂理。民族調式是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運行邏輯和規則,弄明白民族調式是真正理解音樂的必要基礎。
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中民族調式教學的策略分析
由于我國傳統音樂記譜法所限、民族音樂缺乏統一的標準、以及描述民族調式調性理論的艱澀難懂等問題,現實教學中我們是在利用西方的調式系統來理解、表述民族調式理論。
(一)強基固本,體驗感受
如前所述,理解調式調性的問題必須要依賴記譜法、音程、和弦等知識,所以在進行調式調性學習之前必須要對前置知識進行認真的學習,打好基礎。要培養學生的視唱練耳的能力。音樂是一門實踐的科目,它是人們審美經歷各種發展,最終形成的共通的一種選擇,它的理論來自于實踐,它的實踐也直接受理論的影響。最好的理解音樂的途徑就是直接操作、直接體驗,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視唱的方式把它唱出來。當然,通過鋼琴演奏出來也是一樣的。鋼琴彈奏實際上是視譜能力加上肢體精細控制能力的綜合。應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能夠感受音樂、體驗音樂。
(二)合縱連橫,講原理、建模型
為了使學生更明確地了解調式結構,在進行講授的時候一定要從前期記譜法、音程、和弦部分的關注某個音或是某幾個音的關系跳出來,以搜尋模式的眼光去進行講授和推演。首先,我們借助西方的記譜法和體系來理解中國民族調式,就需要找到它們的交匯共通點。西洋大小調體系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而我們中國民族調式則使用的是五度相生律。西洋大小調式有七個基本音級分別為do、re、mi、fa、sol、la、ti(si),中國民族調式有五正聲:宮、商、角、徵、羽。我們和西洋人同樣都是人,雖說文化趨于分化,但作為人的基本感受是共通的,只不過走的路不同而已,殊途同歸。在上述講授進行后,我們就應對西洋調式和中國民族調式作比較式的講解了。西洋調式音與音之間的關系是大二度+小二度,中國民族調式五正聲之間的關系是大二度+小三度。這是造成我們聽覺感受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西洋調式和聲進行感強,結構感強的原因之一。在此處應引入西洋調式的調式音階、音名的概念,并將中國民族調式五正聲對應到西洋調式音節中,分別為大調式中的Ⅰ、Ⅱ、Ⅲ、Ⅴ、Ⅵ級。此處切忌將五正聲解釋為do、re、mi、sol、la,因為已經進入了構建模式的階段,容易讓學生產生混淆。在講解過后的練習過程中,可以不變的結構而換主音來找出新的調式音級、音、中國民族調式音級的對應關系。在結構模式講解過后,應輔以相對應的調式的視唱練習,讓學生趁熱打鐵對于調式不僅有理論的認識也有實在的感受。西洋大小調式體系與中國民族調式不是對立的,民族調式五正聲都可為調式的主音,若五正聲+清角+變宮,那么,此時的宮調式的音階就是西洋大小調式的自然大調式的音階,羽調式的音階就是小調式的音階。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與西洋的中古調式再做比較,通過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明白西洋調式體系與中國民族調式是可調和的而不是相對的兩個概念。
(三)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掌握中國民族調式
學前教育這一概念是舶來品,西方對于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成熟體系和理論在音樂啟蒙階段都無一例外地與中國民族調式不謀而合。例如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都在幼兒學習音的時候,給出了學習順序的指導。順序如下:1.sol、mi;2.sol、mi、la;3.sol、mi、do;4.la、do、mi;5.do、re、mi;6.do、re、mi、sol、la,7.do、re、mi、sol、la、ti;8.do、re、mi、fa、sol、la、ti。其中第六步還可細分成do、re、mi、sol和do、re、mi、la然后再合成。在柯達伊教學法中,柯達伊編寫了大量的以do、re、mi、sol、la五個音為素材的教學曲目。這五個音就是我們民族五聲調式的五正聲。這就從另一面證明了幼兒教師更應該掌握好民族調式,以支撐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要求。應該利用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從小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結語
既然我們的祖輩給我們留下了這無盡的文化寶藏,我們就應該發揮它們應有的光輝,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幼兒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民族調式的可貴之處。利用好祖國傳統民族音樂,為培養中國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作者:陳浩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