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17:14:46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道德教育范文3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社會道德教育范文1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生道德培養方面。因為小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更多的是和家長待在一起,家長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標準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影響。好的家庭教育能提高小學生的道德修養,壞的家庭教育則會阻礙小學生的發展。
一、新時期影響小學生道德發展的家庭教育因素
(一)家長不重視小學生的道德教育
家長普遍比較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注意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家長看來,孩子只要擁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就能在今后獲得良好的發展,道德教育只需在校內進行[1]。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期望越高,他們學習的壓力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能出現消極心理。這不僅會對孩子當前階段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更不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
(二)家長道德素質有待提升
現在,很多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時,會將自身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夢想。比如,有的家長想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但沒有考上,于是就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可能會比一般的家長更期望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成績上。再加上家長沒有經過系統的道德教育,沒有意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會有一定的專制性,會給孩子定一個硬性的學習目標。對于這個學習目標,孩子可能短期內無法達成,但又不敢和家長說,長此以往就會逐漸拉大與家長的距離,不利于其身心發展。
(三)家長未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
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很重要,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榜樣的重要性。部分家長會列出一些需要孩子遵守的行為規范,但他們并沒有遵守,這種行為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家長會教導孩子養成拾金不昧的好習慣,但家長在撿到錢之后,卻將這些錢偷偷地據為己有。這如果無意中被孩子看到,可能就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起到反作用。有些好奇心重的孩子甚至會模仿家長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就無法獲得提升。
(四)缺乏對小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
家長一般采取包辦教育的方式,全權負責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雖然在經濟上予以充分的支持,但在學習上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單一,只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并不重視其他方面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如果他們今后遇到問題,會習慣性地找家長幫忙解決。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將無法適應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這對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形成完整的道德素質都存在著巨大的影響。(五)未和學校結合開展德育活動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適當地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聯系起來。雖然小學生和社會的接觸較少,接受學校教育較多,但也需要和社會有一定的聯系,這也能引導他們朝著好的方向發展[2]。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和教師缺乏有效的溝通,即使是學校召開家長會,教師也只是簡單地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情況,或家長告訴教師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整個教學缺乏實踐活動,導致孩子無法獲得除學習能力外的提升。
二、推動家庭教育,促進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將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加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聯系,是新時期開展德育的重要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學校開展道德教育活動。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其中,活動開始時,要具體闡述雷鋒精神,可以播放和雷鋒有關的紀錄片,調動他們開展道德教育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互動交流中,教師應幫助孩子和家長更好地理解雷鋒精神,使其獲得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培養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家長從中獲得啟發,以更好的方式對孩子開展家庭教育。
(二)提高家長整體思想道德教育意識
在家長進行家庭教育之前,學??山M織家長進行統一的道德教育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整體思想道德意識,方便他們更好地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3]。不同孩子的學習情況和道德基礎各不相同,如果家長用統一的方式進行教育,可能無法達到心中的預期目標,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指導家長用有針對性的方法開展道德教育,在充分了解孩子學習和道德基礎的情況下,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還能讓他們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在今后遇到困難時,他們也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三)引入媒體資源開展趣味性的道德教育
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家長更應創新道德教育的方式,用多種方式來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質。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和家庭教育有關的節目,從中獲得感悟,改變原有的道德教育方法。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觀看《爸爸去哪兒》這檔親子節目,分析節目中明星父子或父女在相處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式,發現他們會用講道理而非暴力制止的方式開展對孩子的教育工作。只有家長愿意接觸多元化的德育方式,他們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錯誤觀念,進而轉變道德教育觀念,更好地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四)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進行家庭教育時,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提高其道德素質。具體來說,家長要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要孝敬老人,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而且,在營造這種氛圍時,不能只是維持一個和諧的假象,而是要真心實意地去做每一件事,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愿意將自己遇到的困難告訴家長,之后家長再用正確方式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如果是離異家庭,家長就更應注意關心孩子,從心靈層面入手,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使孩子能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結語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開展小學生道德教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優勢,通過將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提高家長的整體思想道德教育意識,在不斷提高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同時,促進小學道德教育的發展。同時,家長也應引入媒體資源開展趣味性的道德教育,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
作者:賀維宏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彭家坪學校
社會道德教育范文2
一、進行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培育。
加強農民生態道德教育,樹立生態道德意識,倡導綠色消費,減少環境污染,避免資源浪費,形成有利于生態保護的自然觀念和消費觀念,構建節約型社會,使農民過上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二)有利于農村青山綠水的建設。
對農民生態道德教育,能提升農民的生態道德素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象,整體上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形成良好的文明鄉風,最后實現農村綠水青山的繁榮景象。
(三)有利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其中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是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之一,因此對農民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內在要求,能夠幫助農民提升生態道德水平,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做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三者有效結合,由此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農民生態道德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因此加強新農村農民的生態道德教育意義重大。
二、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
(一)農民的生態意識普遍淡薄。
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的流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外出務工,這部分人主要以出賣勞動力為主,他們接受生態道德教育的機會比較少;另一部分在家務農,忙于春耕秋收,除管理好農作物之外,閑暇的時間比較少,他們注重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對于提高精神境界的動機不強,即使在接受生態道德教育的時候,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接受能力相對較弱,最后導致農民的生態道德水平相對低下,生態意識淡薄。
(二)農民生態道德教育途徑單一。
農民接受生態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選定一個空閑的時間將村民集中在一起,由村里開大會傳達生態相關政策;另一種方式是由政府指定工作人員以宣傳車的形式在鄉道上進行移動宣傳。因此在特定的空間內,農民接受的生態道德知識有限,教育途徑也比較單一。
(三)從事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人員較少。近年基層事業單位招聘中,招聘專業的生態道德教育者和生態學專業的人員較少,那么分配到鄉鎮從事生態道德教育的人力資源缺乏,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工作比較困難。
(四)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物質基礎薄弱。根據政府每年的預算可以看出,政府對鄉村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漸加大,但資金主要傾向于交通、水利及能源等方面,而用于農村生態環境的資金較少,主要用于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和水流域治理等方面,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農民的生態道德教育物質基礎薄弱。
三、解決農民生態道德教育問題的措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不僅要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更應該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而生態道德教育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對農民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意義深遠。想解決農民的生態道德教育問題,需從以下方面綜合考慮問題。
(一)加大對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力度。
1.進行生態知識教育,培養生態意識。
首先,嚴禁帶火種進山林,加強農民的森林防火意識;禁止濫墾亂伐,保護已有的森林資源;同時提倡保護退耕還林的區域,培養保護森林的意識。其次,普及科學使用農藥與化肥,著重強調過度使用化肥、農藥會破壞土壤和生態系統,并且對人的身體危害更大。最后宣傳環保知識,從身邊小事入手,糾正農民亂丟亂扔的不良行為習慣,提高環保意識。層層深入,培養農民的生態意識。
2.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教育,主要圍繞污水治理、飲水保護、日常垃圾生活和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利用等方面開展工作,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同時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實施“以獎促治”政策,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3.重視生態文明榜樣教育,樹立看齊意識。在村、鎮及縣評比保護生態環境出色的個人或者集體,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在每個村根據每家每戶的衛生情況評定衛生等級,頒發獎牌懸掛于門口,樹立榜樣形象,增強農民的看齊意識,從而整體提高農村的生態道德素質。
(二)創新農民生態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生態道德知識。
當前宣傳生態道德知識的方式主要靠村委會面對面傳授知識,并沒有合理利用現代資源,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特征,跟隨潮流,拓寬宣傳渠道。在大數據時代,手機是傳播生態道德知識的最佳途徑,比如微信、QQ、抖音及快手等頗受大眾青睞的社交軟件,這些社交平臺可以幫助我們傳遞知識,而這種方式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可以利用這些新媒體幫助我們宣傳生態道德知識。
2.建立鄉村書屋普及生態道德知識。
根據調查,大多村莊只有村委建立一個小的閱讀室,生態道德方面的書籍較少,不能滿足農民的閱讀量。為了方便村民了解生態道德知識,應增加更多的閱讀室及生態相關的書籍,這樣才能拓寬農民生態道德知識的視野,提升農民生態道德素養。
3.開展特色旅游節強化生態道德認知。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每個地區的地域特色不一樣,在宣傳生態道德知識時,可以利用地域特色,在特定的時間開展旅游節,匯集四方的游客,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對生態道德知識進行強化,從而提升農民的生態道德水平。
(三)加強生態道德教育隊伍建設。
1.重視對基層領導干部生態道德意識的培養?;鶎宇I導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認識高度與深度,對開展農民生態道德教育工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決定了對生態道德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要整體提高基層干部的生態道德水平。作為基層干部,應該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下努力學習生態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內化為行動,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實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潛移默化影響農民對生態道德的認知。
2.加強農村生態科技工作者生態道德素質的培養。農村生態科技工作者主要是農業科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主要從事農業技術的研發、服務及種植等工作,他們直接接觸農民,給予農民生產、種植及銷售等方面的幫助,在農業、農村、農民三者之間,農業科技工作者起著中介的作用,對生態道德知識的傳播也最直接,因此提升生態科技者的生態道德素養意義重大。3.支持大學生志愿者深入新農村傳播生態道德文化。由于農村的生態道德教育工作者比較少,而我國每年大學生志愿者的人數遞增,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高,性格熱情活潑好動,樂于溝通與交流,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出身農村,貼近農民生活,更了解農民的思想及行為習慣,因此派遣大學生志愿者深入新農村傳播生態道德知識是重要途徑之一。
(四)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發展經濟,夯實生態道德教育的基礎。
1.支持鄉村創新創業,發展新型服務業。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的戰略后,各級政府紛紛開始貫徹落實,根據政策大力支持鄉村創新創業,如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建電商平臺、種植大棚蔬菜、種植經濟林、發展鄉村旅游業以及辦養殖等各個項目,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夯實了生態道德的基礎。
2.打造特色品牌,促進生態農業健康發展。
各個地方的地域特色不同,應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利用網絡新媒體,拓寬市場,打開銷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生態、健康、綠色的農產品生產產業模式,構建種植、生產、加工及銷售一體的產品鏈條,促進生態農業健康發展。
3.增加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支持與人力投入。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土木材料,因此濫墾亂伐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由于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的保護,導致先污染、后治理的舉措,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政府應該增加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資金的投入,并派遣專業人士對治理過程進行指導、監督,對治理結果進行檢查,對治理效果進行評估,這樣才能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作者:劉洪珍 張國忠 單位:佳木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社會道德教育范文3
道德素質是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轉接造成公民道德的缺失。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這一任務,社會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內涵
“道德教育”這個詞匯最早出現在18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這一詞匯由康德提出,指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培養出自然人的活動就是道德教育或實踐教育,直到20世紀“道德教育”一詞流傳至我國。在古代西方國家,“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對公民實施的社會意識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法制、禮儀等方面的教育。近代以來,“道德教育”的概念在中西方有著不同的含義,現代西方“道德教育”是指與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相平行的“道德教育”。它雖然滲透到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的每個組成板塊中,但其涉獵范圍遠不及古代道德教育中的“社會意識教育”。然而,隨著國際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認識到道德教育本身并不能使學生社會化,道德教育實踐中的“政治中立”或“價值中立”根本不切實際、難以實現。因此,西方國家開時進行各種改革,試圖加強道德、政治、法制和思想等方面教育的結合,應運而成的“大德育”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相比近代中國,德育從開始實踐時就包含了道德、思想、法制、倫理、禮儀等諸多教育內容,與近代西方國家所形成的“大德育”不謀而合。中國對道德教育概念的界定有“一定的階級或集團,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標,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以期轉變人們的思想,進而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所進行的教育”;“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政治觀點和道德品質施加影響的教育活動”。它“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就青年學生而言,道德教育指具體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教育、民主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學風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中國的“大德育”雖然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各方面的內容,但仍僅占小部分。因此,此文對“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對道德品質的研究。
2新時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國的歷史定位有所改變,發展目標隨之變化,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建設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美麗中國,都與公民道德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需要加強對公民道德的教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美好生活與滿足基本需求之間出現了斷層,我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斷增加,我們對社會民主,教育公平,就業公平,公民權利等方面的追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更加需要我國加強對公民的道德素質教育,使更多公民的道德素質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成離不開對公民道德素質的教育。文化的發展不僅要凝聚國力,還要加強新時期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新時代文化強國的建設,離不開每一個公民的努力,需要我們每個人為中國的文化長城添磚加瓦,這就需要不斷增強人們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提高人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提高道德意識的同時加強道德實踐意識,使個人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新時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理念有了新的界定,建設干凈衛生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之一。目前,黨和政府早就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護和治理環境,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我國居民的生存環境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人民的道德修養亟需提高,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排亂放的現象已司空見慣。公民經常以犧牲整個社會的利益來方便自己,靠犧牲全體公民賴以生存的美好環境,來發展自己的經濟等現象也是人們缺乏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喪的表現。因此,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加強對公民的道德教育,增強人們的道德意識,促使公民自覺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將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目標融入到每個公民的日常行為中。
3我國公民目前存在的道德問題
3.1道德行為的缺失目前,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全面轉型期,這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公民的道德缺失。在我國社會未轉型之前,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道德規范,由于轉型過程的推進,先前的道德規范不斷被弱化甚至失效,導致了社會道德領域的失序。比如改革開放后,中國從計劃經濟制度轉變為市場經濟制度,隨之而來的是對原來公有制條件下“一心為公”的道德觀念的質疑,公民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對個人財富的渴望和占有欲。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道德必然會失去對公民行為的約束作用,而新建立的道德規范還不成熟、不完善,不能及時的規范公民的道德行為,產生不可避免的社會道德危機。更現實的問題是,公民從小接受了比較系統的道德教育,但是在物質世界的誘惑下,卻容易產生諸多不道德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與認知相分離。即公民的道德認識水平較高,但道德行為的標準較低。當今社會,網絡媒體極為發達,無數不勞而獲、迅速暴富的信息充斥并刺激著市民的思想:是在物質財富的引誘下喪失自我,還是堅守道德底線?在各種物質誘惑和利益的沖突下,公民的“知”與“行”愈發背道而馳,道德缺失的現象不斷加劇。
3.2信念缺失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我國公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轉變,許多公民缺乏信仰的問題日益嚴重。進入新時代后,中國經濟建設得到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但消費主義陷阱也不容忽視:許多企業為了牟取暴利通過各種媒介打造所謂的潮流商品,使眾多價格昂貴但實用性較低的奢侈品成為普通公民生活的“必需品”。在網絡媒體大肆渲染下,這些商品的受歡迎程度成倍增加。這一切現象都成為了引導公民向“錢”看的風向標,人們開時盲目的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盛行一時,加劇了公民道德觀的扭曲,與我黨提倡的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背道而馳。信仰缺失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其中一些本應該是新時代信仰最堅定的人,卻開始喪失自己的理想,滋生庸俗的利己主義思想。思想觀念比較堅定純潔的黨員和大學生在信仰與物質中搖擺不定的現象對公民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于是當公民發現自己在這樣一個缺乏信仰的環境中生存時,便不再堅持自己的道德,開始隨波逐流。古斯塔夫·勒龐曾說,“在群體中,個體的個性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當醫生得知同行收取病人家屬的紅包時,能否還能堅持自己懸壺救世的初心:當正當經營的餐館在得知其他餐廳使用地溝油來頂替食用油牟取暴利時,是否還能堅持誠信經營?當企業生產的正規商品受到山寨商品的沖擊時,還會堅持生產正品而不隨波逐流嗎?諸如此類現象不勝枚舉,造成了我國公民的信念喪失速度快、涉獵范圍廣。這些現象都急需社會加強對公民的道德教育。
3.3價值觀念混亂
進入新時代以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大部分公民都能夠將道德價值外化為行為,但價值混亂大現象仍存在于社會中。產生此現象的外部原因是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與西方國家開啟了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隨之而來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觀點與中國公民現有價值觀的碰撞。于是許多公民片面的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世價值”的長處,對“自由”和“人權”的追求風靡一時,許多缺乏判斷力的公民開始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觀對他們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造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在我國盛行。公民價值混亂的內部原因則是因為,現階段我國社會處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各方利益矛盾錯綜復雜。在這些利益糾紛出現時,某些市民漸漸形成了不正當的價值觀,如鼓吹全盤私有化、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影響了社會的不良風氣。
4公民道德教育方式
公民道德教育包括兩方面因素,即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公民個體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認知等屬于內部因素,社會對公民行為的制約與規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外在因素,這兩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公民的道德素養。因此,可以從社會對公民行為的紀律約束和公民自主進行道德修養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社會對公民行為的約束與規范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外在途徑,它是以規范倫理學為本源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制定社會道德規則來約束公民行為時,要具備一定的規范倫理學知識。規范倫理學主要用哲學思辨的方法研究倫理問題,致力于揭示、發展和證明有可能指導人們的行為、行動和決定的基本道德原則,從事實出發指導人們的道德行為。在規范倫理學的觀點中,社會要按照道德責任、義務和標準來約束人們的日常活動,糾正公民的道德行為和習慣,由此可見,規范倫理學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礎,并為其提供的明了、清楚、詳細的道德內容和行為規范,對公民道德教育的促進具有深遠影響。近代以來,外部的行為規范以及具體的道德標準已經變成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使社會輿論評價成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制度制約也是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的常用方式之一。個體的道德修養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在途徑。公民美德的培養是以每個公民的道德理想、道德需要和道德動機為基礎,以善良、寬容、真誠、友好、正直、自制為出發點,以公民的道德學習、自律和實踐為主要方式的道德教育理念。在我國進入新時代之前,法制還不完善、公民生存的社會環境也相對閉塞,個體的道德修養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道德榜樣和維持我國道德秩序的重要手段。我國公民的道德教育以德性修養為主要教育方式,比較注重個性修養、道德內化和自我改進在個體道德教育中的影響。這種以德性修養為基礎的道德教育形式,使教育者更加關注公民的道德動機、道德需要和道德體驗,并通過思想宣傳和輿論傳播等途徑進行公民道德教育,這些途徑可以為社會道德增加更多的人文關懷,使社會更加人性化。在行為規范以及社會法制的制約下,社會道德逐漸變成與公民的生活、學習以及自我發展相對立的部分,公民對道德的自我修養不斷減弱,道德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懷、倫理綱常、思想高度和人生追求也逐漸衰弱?;诖耍鐣搹拿癖娮陨淼赖滦摒B的角度來尋找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使公民日常學習的道德知識外化為行動,同時,國家應將社會行為規范與公民自主修養相結合,真正培養出道德素質過硬的合格公民。社會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時,要尊重公民的主體性。在紛繁復雜,難辨真假的現代生活中,公民在做出各種選擇時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包括網絡宣傳,人際交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就注定公民的行為不可能是呆板的,一成不變的。如果盲目地以社會中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個體行為的方式來進行道德教育,忽略了每個公民的差異性,獨立性,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非但不能起到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時,要將公民的道德情感、自由、尊嚴等因素考慮在內,明了公民的道德動機,鼓勵公民樹立道德理想,在尊重公民的主體性中培育其道德人格,從而塑造道德社會,使人們的道德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要通過社會開展的道德教育活動來提高公民的素質。在開展道德教育時,應當將公民日常的道德情感、道德動機轉化為道德教育的出發點,讓公民自覺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而使個體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修養。同時,我們也要從新時代背景下的價值多元化入手,在進行道德教育活動時,要看到個體在道德生活、道德認知、道德信仰等方面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社會的輿論宣傳作用、道德理論傳播作用以及道德榜樣示范作用,為公民營造出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
最后,我們應該通過道德實踐來促成美德的培養。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要把道德實踐作為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并在道德實踐中加以培養個體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體驗和道德信念。公民的道德行為是否正確取決于公民的道德認知是否合理,只有在公民具備正確的道德認識之后,才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進行有益于社會的道德實踐。因此,我們還要通過道德理論傳播等方式來增加公民的道德認知。此外,“知行合一”也是道德評價的重要標準。同時要不斷完善道德評價體系,使其更全面客觀地發揮道德評價在公民道德實踐中的鼓勵和指導作用。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公民的道德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社會道德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得到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之間互幫互助,誠信友善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爭做文明市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旋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通過線上線下各種輿論宣傳手段,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話語,使道德觀念真正深入人心,深入到百姓日常的實踐中。此外,專家以及道德模范對道德行為的解讀,也進一步降低了公民將內部道德認知轉化為外在行為的難度。
5結語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黨始終把公民道德教育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國的公民道德素質也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是公民的道德失范問題仍然存在。我國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觀等迅速引入中國,社會經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對公民的道教教育出現了缺失,不良媒體缺乏責任感,公民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不斷增加,使社會上一些公民出現了道德行為缺失、信仰缺失、價值觀念混亂的問題。所以,我們應當精確分析阻礙公民道德進步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找出解決辦法。我們仍要堅持發展生產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樹立社會道德模范人物,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加強社會基層部門的育人功能。我國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會對公民進行長期的教育。我國社會在轉型期遭受“陣痛”是不可避免地,但是,我們應該堅定的相信,我國公民的道德修養終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崇洋媚外的現象和拜金主義的觀念將會減少直至消失,文化自信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加,進而構建出一個真誠、文明、和諧、有序的社會,使中華民族再次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終完成我國的復興大業。本文著重論述了新時期公民道德素質出現的問題以及當前社會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由于本人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解不夠深入,學術水平有限,語言也不夠嚴謹。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繼續關注新時期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深化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丁婉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