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1:15:11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分析3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也是一門兩極分化很嚴重的學科,有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過程適應性很強,有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卻出現了畏懼與逆反心理?!秾W科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將數學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三類。首先,學生在初期學習階段會對數學形成初步概念,比如對自然數的概念,再比如,加、減、乘、除的簡單運算。這些構成了后續學習內容的必要基礎。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慢慢接觸到了函數、分數、比例等概念,從具象到抽象,數學將協助并影響學生形成初步的邏輯概念與邏輯思考能力。再加上數學中的各類圖形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數形結合。在數學學習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進行教學實踐呢?本文將從數學學科的角度探討學科教育如何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一、注重實例和直觀材料相結合,激發數學興趣、進行數學心理建設
皮亞杰曾提出:數學運算結構發展的基本過程與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是極為相似的。這種數學思維能力的獲取是不斷進行反思性的抽象思考才能逐步獲取的。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實例和直觀材料,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生活中的直觀材料,如教師準備好從海邊撿來的十個貝殼帶入教室,在桌面上邀請學生一同演示無論如何排列或者如何改變計數的方向與先后順序,貝殼的總數不會發生改變,這樣就可以引出加法的交換律的概念,這樣可以將晦澀難懂的數學定義與概念在生活中的場景中打亂重組,采用一種最生活化的方式將數學的思維方式與學科知識傳達給學生。當然,教師還可以從作業設計的角度出發,設計讓學生課下動手的作業,結合直觀材料的運用,進行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對此類作業的設計,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激發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積極性,選擇學生年齡段容易接受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同時,進行數學的心理建設。這樣不僅會打消學生對數學作業的抵觸與消極情緒,還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自信有著深遠意義。例如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可以布置給學生這樣的作業:“同學們,回家之后收集并觀察一下中國的剪紙藝術,挑選剪紙中具有對稱特點和對稱之美的進行細致的觀察,然后自己仿照剪紙的形狀用剪刀制作一幅作品,帶到班級后講解一下如何剪出具有對稱美的剪紙、你發現了對稱圖形具有哪些特點?!睂W生們對中國剪紙是比較熟悉的,剪紙的素材是比較容易被學生收集到的,作業內容涉及數學中對稱的知識,教師在講解對稱的知識之前,先讓學生從生活出發,面對直觀的圖形,自己動手操作,操作之后分析和思考對稱的特點。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以上的作業設計。學生在面對這個任務的時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完成這項作業非常感興趣,即使他們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也會積極地解決問題。作為一般思維形式的判斷與推理,以定理、法則、公式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數學概念則是構成它們的基礎,正確理解并運用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作業的設計如果注重將數學概念與直觀材料結合起來,勢必對學生認識概念和掌握數學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這背后其實也隱含著教師運用教育心理學助力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養成。
二、用實踐訓練數學技能的形成,培養學生認知能力
教育心理學認為,數學技能作為一種活動方式,一般表現為操作活動方式和智力活動方式。因此,本人閱讀和查找有關數學技能形成過程的研究文獻,發現以上兩種方式的分界線并不明顯,在一些情況下是很難區分的,往往是更偏重于哪一種技能的二者綜合?;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能夠容易監控到的是學生比較外顯的操作技能。通過研究發現,學生的數學操作技能的形成與自身的認知能力是分不開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操作技能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例如:長度測量、尺規作圖、畫圓形等都需要學生的操作性技能。操作性技能的形成受到學生內部心理的控制,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培養也密切相關。例如,數學教學中,學生要掌握“畫圓”這一技能,首先要聽取教師的講解,觀察教師的示范性動作,領會每個動作的要領和程序,然后才能去實踐。在學生的認知階段,首先要了解圓的有關知識,以及圓的特點和用處。在開始嘗試畫一個圓之前,學生要認識到圓必須有圓心、半徑;圓上的部分叫作“弧”,掌握了以上與圓有關的知識之后,還要認識圓規這個畫圖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最后,才能模仿教師的動作自己去操作,在反復練習中熟練地掌握圓的畫法。由此可見,在數學技能培養和形成的初級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認知的內容包含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操作流程、學習工具的使用、動作的分解步驟、動作的整合順序等。
三、關注學生的元認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元認知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維爾在1976年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元認知是對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與監控,元認知在數學問題解決中起著主要作用?!苯涍^實踐研究發現,元認知能修復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目標,激活和改組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強化學生在數學解題中的主體意識。比如,在學習了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之后,教學中先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再讓學生去讀課本內容:“一個四邊形從一個頂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對角線?把四邊形分為幾個三角形?這幾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加起來和多邊形的內角和有什么關系?五邊形呢?以此類推……n邊形呢?”思考這些問題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理解讀什么、怎么讀。然后,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教材中的內容或段落。元認知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反思自己的思維,在反思中不斷調整與矯正自己的思維方向,使得思維逐漸調整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元認知能力是數學自我研悟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對提高數學素養、增強數學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培養閱讀能力,創設問題情境,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教師認為數學與閱讀之間似乎關系不大,其實,這是教師對數學閱讀的認識不夠全面產生的誤區,有些教師認為,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只有教師講才能讓學生掌握知識,這就導致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難以養成,即使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學生也只是停留在只讀不思的表面層次上,機械地記憶概念、公式、定義、定理,體會不到閱讀的要點。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生只有自己理解文字、思考概念之后,才會對數學材料中數學內容與思想,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及給出創新見解,最終才會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參與者?!钡珜W生如果對閱讀的對象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就會很糟糕.元認知心理學上認為認知主體的“需求”是引起學習動機的內在條件,即由于個體缺乏某種東西而導致的內心緊張狀態和不適感。教師在設置數學閱讀問題時,要能引起學生的閱讀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進行閱讀,可以將機械閱讀轉化為深度閱讀。所以教師要根據數學材料的內容,依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理論,設置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在與材料相關的問題情境中,使問題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這種不一致性會成為鼓勵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推動力,學生的閱讀水平久在“難度較高層次—閱讀—思考—理解”中螺旋上升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對影響自己認知活動的知識和有關閱讀策略進行重新審視和認知。
應用題是中學數學中的一類重要問題,一般通過對問題中量的關系進行分析,適當地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加以解決。很多同學見到應用題就發怵,覺得題目長,文字多,關系復雜,難以把握。其實應用題關鍵在于讀題,弄懂題意。一些常見的問題,比如,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利率問題、濃度問題等,其中的基本關系一定要深刻理解。這之中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步驟非常重要,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心理學領域中“教與學”的心理學研究不僅能對數學教學提供有力的幫助,還滲透到多個學科教學中。以上是從數學技能的形成、數學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問題的解決幾方面談了自己的研究與發現。當然,教育心理學理論不僅僅在以上幾方面對數學教學提供有力的幫助,還可以在數學知識、數學概念的教學上融合教育心理學知識,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有趣,讓數學教學符合教育規律。
作者:胡寶田 單位:北京市陳經綸中學
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分析2
在各個領域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數學的“蹤跡”,特別是理工類與經管類等對數學要求較高的學科領域。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和現實生活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高校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不能將教學重心局限在理論講授上,而是要關注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并且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落實。不僅如此,還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在吸收數學理論知識后結合實際情況展開探索,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從哪些方面入手,達成這一目標呢?
1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現狀
近些年,我國高校不斷擴招,愈來愈多的學生步入高校,這就使得不同學科背景與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學習與應用上出現差異。一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嚴重的惰性心理,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只是為了畢業,才機械地應付學習任務與測驗[1]。另外,一些高校十分重視高年級學生的課外實踐,所以將大多數的理論知識安排在大一,這無疑加重了大一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教師也是在規定的時間傳授數學知識,以此保證教學進度與任務,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對其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帶來阻礙。另外,高校運用的教材以理論授課為主,對案例的解讀相對較少,這極易造成課堂沉悶、乏味,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能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課堂狀態不佳,最終的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2]。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個人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學生通常是習慣性地理解數學知識,動手能力相對薄弱,換言之即能夠聽懂教師的講解,但是卻不知如何運用,無法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模型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但不少學生并不具備運用數學模型的意識和能力,不懂得怎樣發揮數學模型的作用,這就導致其數學應用能力無法得到實質性的發展。
2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意義
2.1有利于迎合數學教學改革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重點在于強化數學的應用。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與學生接觸的客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歸納數學理念和公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3]。
2.2有利于革新傳統數學教學的模式教學模式的選用和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息息相關。所以教師要選擇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和喚醒學生激情的模式進行教學。課堂講授的效果只有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協作的情形下才能夠得到體現,這就說明了先進模式融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學習過程中,如若學生可以及時獲得啟發和指導,那么最終的效果必定會更加理想。在具體教學中,師生必須要有合理、有效的交流和互動,由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2.3有利于鍛煉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對某個數學知識進行實驗、運用后,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更好的理解,且對其的印象更加深刻,對學生記憶的強化極為有益[4]。在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期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依照教材內容,逐步探究、推理,無論結論是否正確,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全身心投入,不僅不盲目依賴教材,還不過度依賴教師,這對學生主動思考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利的。
2.4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新時代,教師不再是單一地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當成課程實施的目標,并加以有效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對這項工作予以充分重視,并且通過鍛煉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達成上述目標。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以此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當然,在此期間,教師要把握好微課視頻的播放時機,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視頻的作用,起到輔助課堂思考過程的效果。不論是微課視頻的制作還是播放,都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這值得廣大教師重視。
3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方式
3.1尊重主體地位,調動自學思維“教師授而學生受”的模式已經無法迎合新時代的要求,廣大教師必須推陳出新,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師為導,生為主”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何為“師為導,生為主”呢?它主要指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說話”的權利,不代替學生學習,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5]。在數學教學中,這點也是如此。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嚴格遵循這一原則,將學生視作課堂主體,調動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的自學思維。需要說明的是,數學有著極強的抽象性,學習難度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感到困難、吃力,如若未能及時得到舒緩,很容易產生恐懼或抵觸等情緒。特別是在解答數學問題時,部分學生由于難以找到正確的思路,所以萌生強烈的畏懼心理。此時,教師就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打破既定的數學知識接受思路框架,以更加開闊的視角學習、探究。這樣,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為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搭建良好平臺。例如:在教學“線性代數”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并未直接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的知識,即數學行列式的基本特征、內容等,再由此引申出線性代數領域的矩陣知識。當學生對線性代數基礎定理有一定的把握后,教師有必要為學生設計矩陣定理求解線性代數的問題,以實現對學生自主解題運用思維的培養,為其數學應用能力的形成夯實基礎。
3.2緊跟時代步伐,革新授課方法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要積極革新、優化授課方法,更加關注學生數學應用實踐素養的培養,這樣才會有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F如今,高校數學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新穎的授課方法、手段,較為常見的有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師可以選擇這些方法進行授課,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6]。就微課來說,它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有著短小精悍的特點,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學習。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如若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生動、直觀的微課視頻,就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啟發學生以直觀思維視角進行數學探索,獲得教學實效的最優化。例如:在教學“函數與極限”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實施教學,將其融入函數極限的講解中,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自主探索函數與極限的基礎知識,真正轉變以往枯燥的授課模式。如此,學生通過對函數與極限知識的遷移、聯想,深刻感受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加深新知理解的同時,鞏固以往所學的函數基礎知識。
3.3開展建?;顒?,培養應用意識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絕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笨梢妼嵺`的重要性?;跀祵W應用能力培養的高校數學教學,實際上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就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課堂,要對教學進行補充與延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其中,數學建模大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高校較為常見的一個賽事,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建模活動,引領學生認知相關概念,在活動中助推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認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這門課程的價值[7]。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建?;顒又行纬蛇\用簡便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必要設置相應的獎項,吸引學生踴躍參與,激活其思維,增強其數學應用能力。另外,在選擇數學建模內容時,可以從學生的專業入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著極大的幫助。例如:對于化工專業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圍繞“某個機械裝置熱量的計算”這一課題開展數學建?;顒樱寣W生在計算某個機械裝置熱量的基礎上,設計一個正確的熱量回收裝置。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對專業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還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更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和探究當中,為數學應用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4健全評價機制,發展應用能力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良好的評價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在改進不足的同時發揚長處;另一方面,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優化教學方案,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8]。在高校數學教學中,這點也不例外。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傳統理念根深蒂固,過于追求“分數”,未能對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予以充分重視,使得教師對教學本質出現了認知偏差。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正確認識到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健全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整體、全面的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助力。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課堂表現等進行分析,側面檢驗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對學生進行精準的綜合性評價。在此前提下,還要發揮自身的“引路人”作用,幫助學生解答問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
4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應用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校數學教學,有利于迎合數學教學改革的要求、革新傳統數學教學的模式、鍛煉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新時代的教學工作者,要以先進理念為引領,充分認識到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價值,從尊重主體地位,調動自學思維;緊跟時代步伐,革新授課方法;開展建?;顒樱囵B應用意識;健全評價機制,發展應用能力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構建高質量數學課堂,在完成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高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前提支持。
作者:譚振雷 單位:景德鎮學院
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分析3
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的發展如火如荼,對人才也不斷提出新要求,但高校教學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沒有提高、職業認同感低、專業素養不高,影響到學生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掌握不夠,缺乏學習的激情,導致學生越來越不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符合國家新要求的人才。本文探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尋找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1]。
一、應用型人才概述應
用型人才是指應用所學的知識到工作實踐中的人才。對這類人才的培養,教師要注意考察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并結合企業的要求進行教學,制定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方案。應用型人才更多強調的是技術的熟練性,因此,要注意熟練性的培養。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訓練,從而使學生滿足社會的需求,更符合崗位的要求。
二、高校教育現狀分析
(一)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由于深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只是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對學生其他素養并不重視。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與中學階段一樣,單純地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教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所學的知識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只是理論而已,對其將來進入社會工作沒有絲毫的幫助[2]。
(二)對學生的管理不夠嚴格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不嚴格,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學生的學業不重視,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沒有規劃。學校只是按時地給學生上課,至于學生對知識是否掌握,絲毫不關注,對學生的工作能力絲毫沒有培養。
(三)教師的定位不夠有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認識不足,沒有認真地了解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職業沒有打心底接受,對教師這個職業沒有深刻的認知,沒有滿足感與愉悅感。對于學生做不到打心底的喜愛,在教學中做不到認真教學,會使學生學習不好,教師在教書過程中也不愉快。在教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感受不到幸福感,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感受不到榮譽感。為了避免此類情形,教師要不斷地認識自己的職業,從心底接受這份職業,對學生從心底接受。部分教師由于沒有做到不斷學習,知識只是停留在基層。一些年紀較長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經驗足夠多,不再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經驗,有的年輕教師專業知識不足,而且還沒有學習的積極性,這就使他們越來越達不到教學的要求[3]。
(四)學生自己對未來認識不足當今時代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許多本科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很多學生找不到好工作選擇繼續深造,選擇攻讀碩士、研究生。而且很多學生對未來情況的認識不足,在上學期間依然是得過且過,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認真學習,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對現在的就業情況沒有足夠的認識。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選擇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企業調研,要明確培養學生的技術,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或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要不斷地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社會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針對社會的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以一種平等的心態來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針對學生的喜好與特長對學生進行訓練,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學習,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敷衍了事,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太多的規劃。在改革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學習專業知識,堅定信念,尋求多種途徑提高教學能力。一些年長的教師不能以教學經驗豐富為由就拒絕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年輕的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要不斷地開發教學資源,多方位地指導學生。師資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學校要根據專業的特點,邀請專業知識較強的專家到校給本校教師講授專業知識,開設講座來促進教師的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教師的專業知識[4]。
(二)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模式在優化課程體系中,教師要做到“注重基礎、加強實踐、提升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因材施教,符合學生的發展情況,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改進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根據不同章節的特點,調整教學的方式。下面幾種教學方式可供參考。第一,案例教學法。這是一種較為常規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勇于創新,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式教學,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討論理解,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由學生進行講解,教師負責補充,課堂的案例由小組間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學習效率。第二,實驗教學法。在教師改革教學中,要多加強實驗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實驗中,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明確重難點。第三,數學建模法。例如,數學軟件與數學實驗、Python語言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Hadoop分析系統與Linux系統應用實踐等,這類課程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相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程序方面的學習,加強上機課程訓練的強度,課后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不斷地看視頻,不斷地操作,從而做到對軟件熟知。在反思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不斷調整教育目標與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豐富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與工作素養同時發展,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校應緊密圍繞企業的職業要求來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學生課程建設,豐富課程體系。專家、企業、教師相互配合,構建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課程體系。教師要調查社會職業對學生的要求,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懂得如何教育學生,制定符合學生發展條件的體系。
(三)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變革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熱愛自己的職業,培養教師專業認同感,使教師從心理上接受教師這份職業,明白自己的職業,樹立職業的目標,形成職業的情操[5]。教師只有在心里認同接受自己的職業,才會在與學生交流、課堂互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教師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地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積極地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經驗,并且融入自身的教學中。在教學時,不斷與專業人員進行交流。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當今時代,大學教育越來越豐富,大學的師資力量越來越強,大學的學習資源越來越多。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加強對教學資源的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多去圖書館查閱新的理論,多上網觀看相關知識,學生要明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做到了解需求,才能更好地促進自己向著社會的需要方向發展。四、結語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對學校的教學越來越重視,高校對學生的教學也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理解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職業,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與學生融為一體,在教學中獲得滿足感與幸福感。教師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會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不斷地要求自己做到完美,進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康.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1):131-133.
[2]薛浩.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01):234+236.
[3]李靜.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13):15-17.
[4]譚廣璽.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究[J].才智,2018(11):97.
[5]房慶祥,趙建偉,張寶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9(01):50-54.
作者:高帆迪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