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0 14:56:44
序論:在您撰寫茶葉生產論文3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茶葉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短缺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休寧縣茶葉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限制因素。其中,采茶工緊缺是導致茶葉生產嚴重受阻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地區勞動力數量嚴重下降,不能夠滿足現代化茶葉產業的發展需求。加強采茶機械設備的研究,推廣應用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能夠實現新鮮茶葉的機械化生產和運輸,從根本上解決采茶人員缺、運輸難的問題。同時,大大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一、休寧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休寧縣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抓住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牛鼻子”作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推進茶業轉型升級;全面實施全域茶園綠色防控,提高茶葉品質;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茶葉品牌;做好“茶葉+”文章,將茶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康養產業等有機融合,發展精致農業,講好休寧茶故事。據統計,2020年茶葉綜合產值達32億元,茶產業綠色耕作新模式登上央視頭條,茶葉出口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同時,堅持走生態有機茶葉經營發展之路,立足黃山綠茶產業優勢,積極推廣茶葉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促進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1年8月底,休寧縣名優茶產量3800噸,同比增長7%,產值9.043億元,同比增長11.7%,茶葉綜合產值達到34億元。
二、休寧縣山地茶葉機械采摘要點
1、機械化采摘茶園的建造
休寧縣茶樹主要在山區種植,地勢較復雜,為應用機械化采摘技術,應指導茶農調整茶園,確保茶園方便機械行進和進行自動化采摘作業。機械化采摘茶園坡度應在15°以下,不存在斷株、斷行,主要采取條栽種植模式。同時,選擇優良茶種,茶園內品種保持一致,樹體生長發育良好,發芽整齊[1]。新建茶園應做好早、中、晚生品種的科學搭配。做好田間清理,保證不存在雜草和異物,避免機械化采摘中混入異物,影響人機安全和茶葉品質。同時,還應積極推廣應用改土培肥技術,科學防治病蟲害,嚴格控制農藥用量,提高和保持機械化采摘的優質生產性能。
2、樹冠培養
茶樹樹冠培養主要包括機械化采摘茶園的樹冠培養、手工采摘茶園改機械化采摘茶園的樹冠培養和年度修剪管理等。(1)機械化采摘茶園樹冠培養中,應保證綠葉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葉面積指數調控為3~4。條栽種植模式的茶園,樹冠呈水平狀,或者略呈弧形分布。要保證整個茶樹樹冠表面相對較為平整,避免出現質感撕裂。機械化采摘的茶園,茶樹高度一般控制在80cm,樹冠直徑控制在100cm左右。(2)手工茶園改為機械化茶園一般茶樹高度控制在80cm,保證茶樹生長健壯,不形成雞爪枝,樹冠表面相對較為平整,主要以青壯年茶樹為主。樹冠高低不平、已經形成雞爪枝、中下部骨干枝較為健壯的茶園,應及時對樹冠進行20cm左右的修剪,第2年用修剪機械設備進行輕修剪,然后即可進行機械化采摘。樹齡相對較大的衰老茶園,應進行重剪或臺刈,一般經過1~3年培養后會生長出新枝,即可進行機械化采摘[2]。(3)日常茶園管理每年第1次機械化采摘前進行1次輕修剪,深度控制在5~7cm,維持茶樹正常生長發育,協調好發芽密度。每次機械化采摘后都應立即進行1次撣剪,去除茶樹表面木質化枝條、突發枝葉以及病蟲害枝葉,深度控制在3~5cm。茶園經過多年機械化采摘后,如果樹干相對較高,樹體生長發育不良,雞爪枝較為嚴重,可以采用改良措施維持良好的樹體形態。機械化采摘茶園改造周期一般為5年左右,每間隔5年進行1次深修剪;連續2次深修剪之后進行1次重修剪;連續2次重修剪之后進行臺刈或改種其他茶樹。
3、采摘前準備
茶葉采摘中,可以使用修剪機械代替采茶機械,這樣能夠做到一機多用。當前推廣應用較好的有刀片長70~75cm的單人修剪機,以及修剪幅度在105~110cm的雙人修剪機。進行第1次機械化采摘前應進行輕度修剪,宜早不宜遲。面積較大的茶園應保證機械化采摘和修剪錯開進行,不同地塊的茶園應每間隔3~5天進行1次輕修剪,然后分批次機械化采摘。機械化采摘中,應先手工采摘過大、過長新梢,有利于機械進行大面積的新梢采摘。駕駛操作人員上崗前需接受崗位培訓,熟讀機械使用說明書,明確機械設備的操作方法,熟悉機械設備的性能。使用前應對各個部件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和維護,禁止機械設備帶病或者缺少零部件作業。使用采茶機械設備專用的采收袋,及時將茶葉收集到采收袋中。
4、采摘方法
巡視檢查茶園,樹冠80%以上新梢達到制茶產品的原料要求后進行第1次機械化采摘。采摘結束后用修剪機械設備對茶樹進行1次全面撣剪,培養新梢,以開展下輪修剪。采摘深度應根據茶葉的質量要求,保留一定余地;或在上次采摘的冠服面上提高1~2cm。采摘中,刀頭方向應與茶葉芽生長方向保持垂直。使用單人修剪機或采茶機進行機械化采摘作業時,每行茶樹必須進行來回采摘,來回過程應在樹冠中心線5~10cm左右,以方便下次采摘,并能將剩余部分全部采收,保障兩側的采摘高度一致,機械化作業中一定要勻速前進。采摘的新鮮茶葉從積葉袋中裝入到備用容器后,可放置在陰涼處,需及時運回進行攤放或加工處理,防止新鮮茶葉變質。機械操作人員應與輔助人員有效配合,及時更換采集袋,及時加油,并注意人機安全,避免發生安全事故[3]。茶葉的田間地頭可以修建單軌運輸機,該機械具有單軌、騎坐、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大的特點,由機頭、車廂和軌道組成,沿途可根據上下貨需要隨時停靠。單軌運輸機操作具備一定的智能性,既可人工控制,也可根據設定實現“無人駕駛”,運行的最高坡度達60°,適合在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地帶使用,每臺運輸機可承載500kg左右的貨物。
三、結語
不斷加強機械化采摘技術的有效研究,大力推廣茶葉機械化采摘技術,實現新鮮茶葉的機械化自動化采摘,可從根本上解決采摘用工難的問題。同時還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茶葉品質。相關技術人員需深入茶園,開展廣泛的技術推廣和宣傳,使茶農認識到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的收益,從而轉變傳統認知,加快機械化采摘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
作者:項志平 單位: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人民政府農機站
茶葉生產論文2
肥料是指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1]?;首鳛橐环N高效便捷的工業合成肥料,在提高農產品產量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化肥的長期施用也會造成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下降和肥料利用率降低等問題。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是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助推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節本增效、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舉措[2-3],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鳳岡縣為貴州茶葉主產區之一,茶葉種植面積廣,現有茶園面積3.3萬hm2,建立有鳳岡鋅硒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采取最嚴格的措施保護茶產業健康發展。為推動鳳岡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鳳岡鋅硒茶提質增效[1],探索不同品種有機肥在茶葉生產上的性價比,特開展不同品種有機肥對比試驗,以期為鳳岡縣高性價比茶葉生產種植提供理論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1供試材料供試肥料:蓮花牌有機肥(蓮花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莊園保牌有機肥(遵義農神肥業有限公司),錦湘牌有機肥(貴州省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佳一號有機碳菌肥(廣州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愛格麗牌有機肥(深圳市愛格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勤運牌有機肥(貴州勤農運鑫生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供試茶葉品種:小葉福鼎,來源于四川。該品種茶葉成品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因其如銀似雪而得名,在鳳岡縣種植面積較廣。
11.2試驗地概況試驗設置在貴州省鳳岡縣綏陽鎮硯臺村的成齡茶園,試驗地總面積0.23hm2,地理位置東經107.73°,北緯28.15°,海拔高度848m,年均氣溫14.5℃,年降雨量1260mm,無霜期271d,年均積溫5530℃,年日照時數960~1336h,年均日照時數1128h,年均降雨數183d。試驗地生態環境好,光照充足,土壤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試驗地的土壤理化性質為pH5.3、有機質42.3g/kg、有效磷125.8mg/kg、速效鉀194.6mg/kg。11.3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大區對比試驗,不設重復,以自制純有機肥(鳳岡縣群豐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對照,每小區面積100m2,長20m,寬5m,每小區茶葉3行,各小區之間用繩索分開,安裝標志牌,各處理管理一致肥料施用時期及比例見表1,且所有處理的肥料2020年11月26日在茶園冬季管理時一次性全部施用。11.4測定指標采春茶(苔茶)鮮茶測產,測產方式為采3行中間的1行茶葉測產,測產期為2021年4月21日至5月8日,共計測產4次。2021年10月28日采秋茶(苔茶)鮮茶殺青烘干后送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檢測水分、水浸出物(質量分數)和游離氨基酸總量(質量分數,以谷氨酸計)等。
2結果與分析
22.1不同有機肥處理的茶葉產量從表2可知,處理1~7的鮮茶產量分別92kg/667m2、140kg/667m2、142kg/667m2、122kg/667m2、128kg/667m2、124kg/667m2和120kg/667m2(表2),處理3的產量最高,比對照(處理5)增產14kg/667m2,增產率達10.93%,其次是處理2,比對照(處理5)增產12kg/667m2,增產率為9.38%,其余處理的產量均低于對照(處理5)。
22.2不同有機肥處理的茶葉品質從表3可知,處理1~7的水分含量分別為7.42%、7.95%、6.85%、7.45%、6.87%、6.86%和6.46%,處理2的水分含量最高,其次是處理4,處理1居第三;處理1~7的水浸出物分別為37.2%、36.7%、35.5%、36.1%、36.2%、37.8%和35.5%,水浸出物最高的是處理6,其次是處理1,處理2居第三;處理1~7的游離氨基酸總量分別為2.9%、2.9%、2.9%、2.8%、2.6%、2.7%和2.7%,游離氨基酸總量最高的是處理1、處理2和處理3,其次是處理4,處理6和處理7居第三。
22.3不同有機肥處理茶葉的經濟效益從表4可知,處理1~7的產值分別為3682元/667m2、5603元/667m2、5683元/667m2、4875元/667m2、5115元/667m2、4963元/667m2和4819元/667m2,處理1~7的投入分別為1210元/667m2、1401元/667m2、5360元/667m2、1676元/667m2、1427元/667m2、1585元/667m2和1483元/667m2,處理1~7的投產比分別為1∶3.04、1∶4.00、1∶1.06、1∶2.91、1∶3.58、1∶3.13和1∶3.25。投產比最佳的是處理2,其次是處理5,處理7居第三。3結論試驗表明,處理3(貴州省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錦湘牌有機肥)的春茶(苔茶)鮮茶產量最高,為142kg/667m2;其次是處理2(遵義農神肥業有限公司的莊園保牌有機肥),鮮茶產量為140kg/667m2;鮮茶產量第三是處理5(鳳岡縣群豐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自制純有機肥),其鮮茶產量為128kg/667m2。商品有機肥處理中投產比最高的是處理2,投產比為1∶4.00;其次是處理5,投產比為1∶3.58;處理7(貴州勤農運鑫生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勤運牌有機肥)第三,投產比為1∶3.25。在茶葉品質上,水浸出物最高的是處理6(深圳市愛格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愛格麗牌有機肥),其次是處理1,處理2居第三;游離氨基酸總量最高的是處理1、處理2、處理3(貴州省錦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錦湘牌有機肥)。綜上,根據產量、投入比和品質總體分析得出,為改善鳳岡縣茶園土壤理化性質,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鳳岡鋅硒茶”提質增效,遵義農神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莊園保牌有機肥可在鳳岡縣茶葉生產上推廣應用。
作者:曾宇麗 周利 沈云登 田茂蘭 王安洪 單位:貴州省鳳岡縣農業農村局
茶葉生產論文3
安徽省是我國重要的產茶省份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西漢末年就有茶葉種植歷史的記載。安徽省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以南的山區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植被豐富,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孕育出品質優異的茶葉品種,其中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太平猴魁、霍山黃芽等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一、安徽省茶產業發展概況
茶葉是安徽省傳統優勢產業,該省歷來重視茶產業發展。近年來,安徽省茶葉種植面積、產量與產值在全國均穩居在7、8位左右。2015年以來安徽省茶葉種植面積和產業如表1所示。2019年,安徽省茶園面積、產量、產值僅分別位居全國第7位、第8位、第8位,茶葉出口金額居全國第3位,茶葉綜合產值471.44億元,其中一產產值145.54億元,畝產值5191元;茶葉也成為安徽省山區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發揮重要作用。
二、茶葉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
安徽省茶園多分布在丘陵山區,地形復雜,茶園管理環節機械化難度大,只有修剪、加工環節機械化發展相對較快,其它環節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有的環節處于無機可用的情況。2019年,全省擁有茶樹修剪機90995臺,機械修剪面積155.1萬畝,機械化水平達到51.0%,部分縣、區茶樹修剪環節機械化水平已達到100%;機械化中耕面積61.9萬畝,機械化水平20.3%;機械施肥面積34.7萬畝,機械化水平11.4%;采茶機保有量11877臺(包括單人和雙人采茶機),茶葉機械化采收產量39676噸;茶園機械化植保面積119.3萬畝,機械化植保水平達到39.2%;全省茶葉加工機械264930臺(套)。
1.茶園耕整地適宜機具少。茶園耕整地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等作業。安徽省耕整地機械主要是小、微型機具為主,主要有微耕機、田園管理機、便攜式割草機等。因全省茶園種植地區多為丘陵山區,很多山區茶園缺少專門的機耕路,道路窄,崎嶇不平,機具難以上山作業,只有小型機具可以通過人工抬到山上進行作業;同時由于山區茶園土質硬,土壤板結,石塊多,微耕機、田園管理機等耕整地機具適應性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目前安徽省山區茶園沒有專用施肥機具,施肥方式主要是微耕機配套開溝機,開溝后再人工撒施肥料。由于丘陵山區地形和道路的限制,只能選用輕便型的開溝機進行作業,施肥要求開溝深度在10~15cm,山區土壤板結、土質硬,小型的開溝機往往因為動力不足而達不到開溝深度。
2.茶園植保效率不高。安徽省茶園植保環節主要采用背負式機動噴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植保機具進行作業,此類機具對丘陵山區地形適應性好,但作業效率低。隨著國家對茶葉的安全要求越來越嚴格,如何提高植保機械農藥利用率、降低農藥施用量、減少農藥殘留至關重要。目前茶園常用的背負式機動噴霧機雖然相對于人工具有效率高、省時省力的優點,但是相對于大田作物常用的無人植保機、噴桿式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來說,還具有劑量大、粗放式、高強度的缺點,山區茶園適用的“高工效、低噴量、精噴灑、低污染”高效植保機具是茶園植保機具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各地也相繼開展無人植保機進行茶園植保作業的示范推廣,與背負式機動噴霧機相比具有靈活性強、噴灑均勻、節水節藥、效率高的特點。無人植保機在坡度較小、環境空曠、集中連片的茶園具有更明顯的優勢,但在高山茶園,地形復雜,無人植保機的操控難度更大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索。
3.名優茶采摘無機可用。茶葉采摘環節是茶園生產中用工量最大的環節,占整個茶葉生產環節用工量的一半。目前茶葉采摘機械僅能做到大宗茶的采摘,名優茶為了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對茶葉品質要求較高,通常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作為采摘標準,機具很難獲取采摘目標。名優茶的生產消費主要在中國,國外也沒有名優茶采摘的機具,無從引進、無法借鑒,目前只能依靠人工采摘作業。安徽省名優茶生產占50%左右,名優茶的經濟效益在茶葉生產中占有絕對優勢,名優茶采摘機械化瓶頸成為制約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4.茶葉加工技術水平亟待提高。茶葉加工環節機械化技術和設備較為成熟,茶葉加工機械種類豐富,殺青機、烘干機、揉捻機、理條機、提香機等涵蓋了茶葉加工的各個環節,安徽省茶葉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由于全省茶葉種植生產是以分散經營為主,家庭作坊式加工依然存在,部分老茶區受自身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茶企、茶農自身投入能力弱,茶葉加工設備相對落后,茶葉加工清潔化、智能化、連續化改造進展緩慢,茶葉加工技術水平不高,產業鏈條短,茶葉加工品質不穩定,茶葉產品效益無法充分發揮。
三、制約因素
1.丘陵山區地形復雜。安徽省茶葉生產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區,地形比較復雜,茶園地形以緩坡、梯田和陡坡為主,限制了茶園管理環節機具的使用,只能以小、微型機械和單功能機械為主,導致茶農在茶園耕整地、除草、施肥及采摘過程中使用機械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使得農業機械的優勢不能充分展現。
2.茶園基礎設施薄弱。茶園管理機具對茶園的基礎設施有一定要求,機耕路的修建,水、電的布局,茶園坡度、梯度及栽培方式等許多因素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由于安徽省茶園多是種植多年的老茶園,在茶園建立初期沒有綜合考慮到農業機械的應用,很多高山茶園依然是崎嶇不平的山區小路,微耕機、田園管理機這樣的小型機具也很難行駛。
3.先進適用機具短缺。目前安徽省茶園管理環節應用的農機具主要是小型、微型農業機械,功能單一,機具性能、技術可靠性較差,適用丘陵、坡地的茶園中耕、施肥、名優茶采摘等機具缺乏。茶葉機具由于研發難、利潤薄、單型號機具市場規模小,農機企業不愿涉足,除了技術較為成熟的微耕機、加工機械等,更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去研發新型適宜山區茶園的中耕、施肥、名優茶采摘等機具,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現狀制約了茶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4.農機化發展意識薄弱。丘陵山區從事茶葉生產的農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年齡結構普遍偏大,受土地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限制,習慣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對于新理念、新型機械、新技術的接納程度不高。同時對于部分相對落后的山區來說,購買和使用農機具的費用相對較高。現有茶葉機械作業季節短,作業時間集中,作業后閑置時間長,機具的使用效益低。并且茶葉機械的維修和售后都比較困難,影響了茶農對農機發展的積極性。
5.茶園生產集約化程度低。安徽省茶葉生產經營呈現小、散、弱的特征。分散經營使資金和人員得不到有效利用,調動不了茶農使用農業機具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業機械生產中的使用成本,使得農業機械的效益不能體現出來。
四、對策建議
1.加強茶園標準化建設。一是在適宜的地區開展宜機化改造,通過使地塊坡度變緩、作業四角減少、機械行進路線拉長等方式,解決茶園管理環節農機“下田難”“作業難”等問題;二是加強中低產茶園改造、高標準茶園建設,對現有的老茶園結構進行調整,逐步做好茶園種植面積、道路、栽培方式及水電等整體規劃建設,滿足茶園管理各環節農業機具行間行走的需求。
2.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一是充分利用購機補貼政策的導向性,進一步加大對優質高效、先進適用的茶葉生產機具的購機補貼力度,完善農機補貼目錄和相關產品種類,調動農民購機積極性,引導農民選用適宜丘陵山區的茶葉生產機具;二是加大在茶葉機械研發和機械化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爭取丘陵山區茶葉生產農機示范基地項目資金,形成以點帶面,全面輻射,共同營造良好氛圍。
3.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培育茶葉專業合作組織,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勵政策和扶持措施引領合作社在茶葉生產各環節積極應用農業機械;二是完善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立一支結構穩定、素質高、戰斗力強的專職農機推廣服務隊伍,做好茶葉生產中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創新機制,如建立激勵機制,鼓勵促進適應山區茶園作業新機具的研發。
作者:武小燕 馬春陽 單位:安徽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