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11:50:43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監督管理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傳統環境治理進程中,受市場監督失靈、價值認同不足以及協同不夠等因素影響,生態文明建設存在職責錯位、管理效能低下等現實問題。在建設“生態中國”戰略指引下,要堅持以生態審計為基礎,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優勢,通過構建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有機融合的協同機制,對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資源績效、政策制度、社會效益等領域進行審計,從而獲得相對完善、權威的審計結論,進而有效化解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的構建背景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推進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的切入點,也為構建協同機制提供了良好基礎。為切實做好環境治理及風險防范工作,既需要直面問題突出、嚴重的環境問題,對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進行優化,也需要以協同發展理念為支撐,以跨部門、跨區域的“共同體”來統籌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工作。因此,通過匯聚生態建設的共同目標,發揮互補優勢,穩步推進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建設。
(一)目標一致: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的構建基礎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的共同目標,也是構建協同機制的現實基礎。通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組織開展完整覆蓋、持續的生態審計,將及時識別環境治理政策、資金及行為制度存在的問題,全面提升環境治理效能。一方面,將審計機制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是監督、揭示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客觀呈現,也是糾偏及修復生態治理政策的重要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通過對環境治理政策的實施狀況、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的分配及使用狀況進行審計,將及時發現相關問題,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另一方面,現代環境治理以“環境公正”為價值導向,倡導多元參與、協同共治,通過深化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協同,匯聚促進環境治理的優勢資源,將更好地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現階段,環境治理呈現出涉及面廣、問題類型復雜等特征,通過以跨部門協同為基礎,將生態環境部門與審計、其他相關部門共同納入環境治理合作網絡,不僅切實、有效化解了環境治理問題,而且更好適應了日益復雜的環境治理需求,也穩步、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優勢互補: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的構建動力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具有協同基礎的實踐舉措。其一,通過開展環境治理監督工作,為推進生態審計提供了必要的數據信息,也為確定審計項目提供了基礎依據。生態環境治理涉及面廣泛、類型多樣。由于傳統基層審計機構缺少完善的審計設備、專業的審計設施,大多從財務數據審計角度來衡量、評價生態環境治理效果,難以獲得完整、全面的生態審計結論。在開展環境治理工作進程中,通過構建科學有效、標準規范的生態審計數據體系,不斷調整、優化生態審計數據的收集方式,將在全面收集、持續積累不同區域、行業生態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充分確保生態審計數據、結論的可靠性。其二,生態審計在對資源環境、政策制度、社會效益和責任履行等狀況進行審計的基礎上,通過獲得客觀、全面的審計結論,為制定環境治理政策、開展相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以統一、完善的審計標準為基礎,以生態審計的實際需要為導向,制定科學的生態環境審計指南,積極打通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的現實壁壘,搭建量化生態環境資源消耗、完整評價多元效益的審計框架,為制定生態環境政策提供合理依據,并持續、有效地化解生態治理問題。
(三)生態重構: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的構建內容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持續性、系統化的活動,在推進環境治理實踐中,通過以生態環境有效治理為導向,構建環境治理與生態審計有機協同機制,進而以“全面覆蓋”的生態審計機制,“全程跟蹤”環境治理成效,更好地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第一,以科學、有序的方式,促使環境治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通過對環境治理政策文件、生態保護規定的落實狀況、完整性與適宜性進行審計評價,并將審計結論與生態環境政策制度制定、發展規劃相融合,從而在精準、及時識別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確保環境治理政策的持續性、有效性。第二,以合理分配、高效使用為重點,確保環境治理資金實現最大效能。資金是推進環境治理的重要保障,通過對環境治理資金的效益性、合理性進行全面審計,確保環境治理資金科學、規范使用,并形成長效價值。第三,以客觀評價、公正問責為延伸,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評價結論的最佳應用。通過對環境治理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公平性和環境性等因素進行客觀、科學評價,從而對環境治理的資源利用、資源配置與成本控制進行綜合評價,為開展環境治理績效評價、環境治理問責等工作提供了客觀、公正的審計依據。
二、構建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的實現路徑
推動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有機協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路徑。在新的生態治理環境下,通過構建環境協同治理共同體,積極健全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協同機制,形成污染預防與治理并重的環境治理體系,更好發揮了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的互補優勢,促進生態文明高效、有序建設。
(一)深化業務協同,協同部署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要以環境治理與生態審計有機協同為切入點,通過事前展開研究性審計,明確審計方案、審計重點,事中加大審計力度,采取全過程監督、“穿透式”審計,事后完善審計結論,整理審計案例,服務環境治理,助推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實現深度、有機融合。第一,在生態審計活動立項期間,要綜合分析、研判現有生態審計案例、成果,通過總結歸納典型性、普遍性的審計問題,制訂符合項目實際的生態審計方案。要以“研究性審計”為支撐,通過與相關業務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展開深度協作,制訂科學、完善的審計方案,避免出現重復審計或者無效審計的現象。第二,在具體開展生態審計活動時,要將生態審計與政策跟蹤審計、專業資金審計及重大項目投資審計等常規審計有效融合,重點做好生態污染項目治理績效審計,通過構建復合型、專業化的審計體系,持續提升生態審計水平,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真正變革。第三,要持續做好審計結論的整改監督工作,針對生態審計發現并已整改的問題,要注重引導環保部門及其他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環境治理狀況的監督、檢查等工作,更好發揮生態環境審計結論的專業優勢。要注重完善生態審計案例整理、監督工作,通過對生態環境審計案例、內部審計結果、審計整改狀況進行總結,形成專業性強、案例豐富的生態審計案例數據庫,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審計效能。要積極推動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同步部署、一體落實,通過將生態審計結果與環境治理工作有效融合,為制定環境治理政策、統籌使用環境治理資金和確定生態環境審計項目提供科學借鑒。
(二)依托智慧審計平臺,及時反饋、交流生態環境治理信息在構建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時,通過將數字技術成熟、廣泛應用于生態審計、環境治理實踐,能夠在整合生態審計數據、環境治理信息的基礎上,形成數據共享、智慧協同的“環境治理共同體”,共同推進環境治理向智慧分享、智能決策等方向發展。第一,綜合環境治理的復雜性、動態性等特征,在推動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緊密銜接時,要堅持以科學防控審計風險為主線,以智慧審計為支持,通過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打通環境治理的整體管理鏈。要注重增強動態風險防范意識,通過建設云審計平臺,形成環境治理風險動態預警與政策實時調整機制,促使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目標實現緊密融合。第二,建設開放、標準的環境治理信息共享平臺,集中打破環境治理信息的共享壁壘,突破傳統環境治理手段、模式,促使環境治理流程更加便捷、高效。要注重打通審計與生態環境部門數據溝通渠道,通過營造環境治理、環境審計數據開放共享的治理生態,確保環境治理數據實現規范管理、智慧共享。第三,要注重采用模糊決策法科學辨析、數字量化影響生態審計效果的具體因素,通過對生態審計數據進行持續收集、動態分析,提高生態審計數據的完整性與科學度。要以審計結論輔助治理決策為導向,通過構建科學完善、智慧科學的環境治理決策模型,進而在增強審計結論完整度、科學性的基礎上,為制訂環境治理政策、方案等提供關鍵依據。
(三)重塑協同流程,建設從計劃到執行的完整協同體系傳統生態審計工作與環境治理監督缺少清晰協同流程、缺乏完整協同方案,難以有效推動生態文明治理。因此,在推動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進程中,要以重新梳理協同流程為基礎,通過構建從審計計劃制定到審計結果執行的完整流程,切實完善審計與環境治理監督協同機制。首先,在制定生態審計計劃時,要充分了解具體審計對象、審計要求,明確生態審計的工作目標,并合理安排審計進度、統籌調配審計資源,確保實現生態審計的最佳成效。在制訂生態文明審計方案時,要重點圍繞生態文明政策、專項資金和重大項目等不同審計內容,切實掌握生態文明審計對象的完整信息,制訂針對性突出的審計方案。其次,在推進生態文明審計業務時,要立足審計實踐的復雜性、綜合性及跨區域、跨行業等特征,通過整合審計資源,構建多方協同的審計方式,共同收集、整合及分享審計證據,全面提高審計結論的完整度。最后,在執行、應用生態文明審計結果過程中,要結合審計結論,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治理監督舉措,通過采取審計部門內部協同、審計與生態環境跨部門執行的監督機制,及時追蹤審計執行情況,完善環保督察,開展環保信用評價,并反饋審計結果的落實狀況,持續推動生態文明治理。
(四)深化職能優勢,持續追蹤環境治理成效生態文明審計是國家審計的重要組成,通過以全方位監督、全過程覆蓋的方式開展生態審計,確保實現環境治理的最佳成效。一是精準界定生態審計監督與環境治理的協同定位。通過以現有生態環境審計制度及標準為基礎,結合環境治理的實際需要,明確生態文明的審計目標、功能定位、審計程序,并根據政策審計、資源環境績效審計等具體業務,制定科學、完善的審計指標及技術標準,從而合理、有效化解生態審計風險,助力相關環境治理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二是遵循“政策制度—項目績效—資金分配”等審計框架。在對生態污染防治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時,需要以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的申請、分配及使用為主線,以環境污染防治項目為落腳點,通過將財政、生態環境、業務主管單位等部門納入審計對象,對生態污染防治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及績效狀況進行“全過程監督”,重點剖析生態污染治理背后存在的制度漏洞、管理障礙,進而有效識別、及時化解生態污染防治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效益低下、虛報浪費等問題。三是持續追蹤生態治理成效。通過從生態審計視角提出環境污染防治的專業建議,促進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資金使用、生態污染防治等活動,協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等工作。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治理的關鍵難點在于生態環境信息數據收集不完整、不全面,環境治理與其他監督之間缺少有效協同等。生態審計具有專業、權威優勢,能夠對環境治理政策、資金及績效狀況形成科學、完整評價。通過以增強協同治理的有效性為內核,將生態審計與環境治理有效融合,能夠對生態治理政策的實施狀況、專項資金利用狀況以及生態項目績效等形成持續、有效監督。基于此,通過以共建共治理念為指引,集聚環境治理的優勢資源,構建完整覆蓋、全面協同的環境治理機制,更好發揮生態審計的專業、權威等優勢,從而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最佳成效。
作者:曾步望 單位:同濟大學
審計監督管理研究2
一、基于風險識別及規避影視產業審計監督機制的構建要求
(一)回歸本質:以審計監督服務產業治理精準、有效識別影視產業存在的風險,制定完善、針對性的風險規避機制,能夠服務影視產業良性發展。一方面,注重回歸審計監督本位,積極踐行“以監督促治理”的審計理念。通過精準確定風險識別及規避的審計監督定位,采取常規審計與重點審計相融合的審計方法,構建以風險識別為導向、風險控制為核心、風險治理為重點、產業增值為目標的審計體系,形成“全覆蓋”的智慧審計監督機制,為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充分融入影視產業特征,將風險識別、規避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做好風險識別、規避及預警工作是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優勢,推動影視產業規范發展的重要體現。
(二)改善認識:將風險意識融入影視產業審計全程為更好適應影視產業發展趨勢,應以審計發現風險為前提,通過完善內部審計機制、內部控制體系,優化影視產業內部控制體系,全面提升市場風險監測、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等能力。其一,將影視產業風險規避與內部控制有機融合。通過對影視產業審計監督過程中已發現的風險及潛在的風險進行評價與智慧分析,并提出專業整改建議,以真正實現風險管理的理想成效。其二,持續完善、優化影視產業風險管理機制。要針對影視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隱患,對現有的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完善,通過遵循風險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可執行性,充分滿足影視產業的發展需求。
(三)聚焦整體:確定服務影視產業良性發展的審計導向通過科學解讀影視產業復雜風險產生的問題根源,制定科學、合理化的問題整改建議,全面提升影視產業的風險防控效能。一是注重建立完善的影視產業審計信息庫,通過對產業高風險、常見風險進行整理,加大產業內部風險信息共享力度,不斷優化影視產業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機制,推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從傳統的“結果輸出”向“服務產業”升級,助推影視產業健康、良性發展。二是注重融合影視產業發展實際,制定針對性強的風險審計計劃及方案。通過以審計全覆蓋理念為指引,將產業風險分析和風險梳理、分析和監管機制有機融合,充分化解影視產業各類風險隱患,促進產業整體向良性發展層面升級。
二、基于風險識別及規避的影視產業審計監督機制構建
(一)構建影視產業風險揭示與識別機制以審計監督為基礎,識別及規避影視產業風險,需要強化風險管理意識,通過重點收集、整理影視產業內主要企業的經營數據信息,關注影視產業企業的運行狀況,構建包含風險揭示、風險識別的審計模式,全面提高影視產業的審計質量。第一,充分揭示影視產業的潛在風險。通過以具有專業審計能力、職業道德的審計人員為主力,積極征詢影視產業相關人員意見,采用符合影視產業的審計方法、審計技術和審計手段,對影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策執行效果、資金應用情況等信息進行及時披露。第二,通過融入審計公告制度,及時利用各類媒介向社會公布影視產業審計問題,最大限度地真實反映影視產業發展實際,引導大眾共同參與影視產業監督。第三,利用審計機制,精準定位影視產業的內部風險點。通過對產業發展的穩定性風險進行跟蹤審計,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實現從事后審計向事前預警、過程監督的全新審計機制升級。
(二)構建影視產業風險管理審計機制建立聚焦影視產業實際的標準化審計體系,推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實現審計過程規范管理、審計取證全程可追溯以及審計問題整改可視化的“全覆蓋”。首先,深度融入影視產業生產、經營實際,發揮審計工作的專業優勢,充分挖掘風險控制、資金利用、政策執行等領域存在的風險源,切實做好風險識別及預警工作。其次,以風險可控為基礎原則,融入影視產業運營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風險管理及控制方案,有效化解影視產業經營風險,全面增強影視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最后,利用智慧技術輔助審計平臺,對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進行重點審計,建立影視產業審計模型,建立完善的審計機制,提出專業、客觀的風險控制機制,實現審計增值的理想目標。
(三)構建影視產業風險規避機制要注重做好影視產業數據信息挖掘,通過優化配置審計資源,構建基于審計全覆蓋的產業審計平臺,促進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從結論審計向風險規避的“防未病”轉型升級。一是通過開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實現影視產業風險問題的實時披露,重點解決傳統影視產業治理相對粗放的現實問題。為真正、有效化解影視產業風險,需要對產業發展的相關制度、方案進行完善,通過構建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實現風險規避的理想成效。二是通過開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及時識別、發現產業風險,并對產業內相關主體提出整改建議,并對整改結果進行持續追蹤。三是通過開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對影視產業風險識別、整改工作進行全面梳理,提出符合影視產業發展實際的風險規避建議,并以制度、內控機制等方式予以規范化解決,切實增強影視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影視產業審計監督發揮風險識別及規避的作用路徑
(一)以實時反饋審計結果為重點,推動審計監督與風險識別有效協同為更好發揮審計監督優勢,促進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及時反饋審計結果為重點,注重增強審計結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通過做好影視產業審計結果的反饋與整改工作,真實體現審計結果的應用優勢。第一,要注重構建及時、公開、透明的審計結果公示制度,設置完整的審計問題分析及整改機制,通過采用多種手段、多種途徑公開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發現、分析和化解影視產業的審計問題,對影視產業管理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監管,從系統化、整體性視角分析影視產業發展風險,更好發揮審計監督的效能優勢。第二,要注重將審計結果融入審計活動全過程,通過對影視產業審計結果進行綜合提煉,對其中涉及的產業信息進行集中整合和全面分析,及時發現、梳理其中潛在的產業風險,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及風險化解建議,全面提升影視產業審計工作質量。第三,要注重與影視產業主管部門、被審計對象做好溝通、協同工作,通過完善審計結論反饋機制,積極推動審計結果與責任評估、審計監督、經營決策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有效融合,真正發揮審計結果的應用優勢。
(二)以智慧審計模式為支撐,推動審計監督與風險防范有機融合為充分滿足影視產業整合不同要素的發展需求,應以審計全面覆蓋為導向,通過發揮智慧審計的應用優勢,積極構建大數據智慧審計模式,以多維度視角展現影視產業的審計結論,充分利用審計監督結論,及時整改影視產業發展問題,全面提高影視產業的發展效能。一方面,融入產業發展需求,開發符合影視產業的智慧審計模式。為有效提升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影視行業審計風險,需要綜合影視產業發展實際,積極推進智慧化審計進程。依托影視產業的審計結果,開發、建立完整的影視產業審計數據庫,構建影視產業審計監督的智慧范式,更好發揮其在影視產業風險監督、問題審計和整改監督等領域的功能優勢,全面提升審計效能。另一方面,融合產業發展規律,創新影視產業審計方法。通過借助動態圖、人機交互圖等可視化技術,綜合數據挖掘規律,采用模糊匹配的數據匹配方法,集中處理影視產業審計數據信息,有效控制審計數據誤差,精準查找影視產業數據信息存在的問題疑點,揭示影視產業審計數據中潛在的關聯性與內在邏輯,構建智能預警、智慧審計的影視產業審計模式。
(三)以審計全覆蓋為延伸,推動審計監督與風險整改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結論是提升審計工作價值的關鍵環節,通過融合影視產業發展實際,將全面審計融入產業發展的全流程,構建新的產業審計模型,創新影視產業審計方法,全面提升影視產業審計效能。其一,創新影視產業審計方法,全面提升風險識別的精準度。要以全面審計為導向,獨立實施審計監督權,通過構建符合影視產業實際的智能化審計模型,綜合審計人員的專業評價及可視化分析結果,精準挖掘產業發展的風險疑點,通過開展審計“回頭看”活動,及時識別影視產業發展的重大缺陷,逐步建立完整的審計監督機制。其二,突出影視產業審計重點,全面提升風險防控的精準度。在開展影視產業審計監督工作時,要以管理專項審計、重點風險審計為基礎,通過建設智慧審計平臺,對影視產業內部數據信息進行錄入、分析,推動審計監督與風險防控實現有效協同。要積極引入審計抽樣、計算機輔助審計等方法,通過采用非統計抽樣重點審計影視產業的高風險領域,全面提升影視產業審計工作的針對性與精準度。
四、結語
風險管理是促進影視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也是優化影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能的核心要素。為此,在推動影視產業升級換代、提質減量場景下,應充分應用審計監督機制,及時識別影視產業的風險類型,并提出科學、完善的風險化解、風險規避機制,實現審計監督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
作者:王雁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
審計監督管理研究3
作為新時代的親歷者,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將成為我們的歷史使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防科技工業政府投資則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國防科技工業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以下簡稱審計監督)體系也必然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審計監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審計監督體系不斷推進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同步推進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創新引領的主力軍,既肩負保家衛國的重任,又承擔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光榮使命。審計監督工作是加強投資管理,發揮投資效益,保障國防科技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審計監督體系也必然要在新時代朝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主任。這是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體現,在政治上和組織上有力保障了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保障了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保障了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審計機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
審計監督工作現狀取得的主要成績隨著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審計監督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審計機構及體系得以建立健全,審計制度不斷完善創新。近年來實行審計問題排名通報制度,提升了審計工作影響力;建立審計發現重大問題整改追蹤制度,完善了審計閉環管理;創建審計復審機制,加強了對受托單位審計質量的管理與控制;拓展審計工作范圍,開展了專項審計調查;不斷更新完善審計管理制度,增強了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等。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挪用資金、虛假招標等嚴重違規問題發生率大幅下降,鮮有發生;內控水平逐步提升,項目管理合規性程度日益提高。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此同時,審計監督工作仍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存在一些與新時代發展要求不適應的情況和問題。主要內容如下:
?監管方式較為單一。目前的審計監督方式主要包括項目實施中期的監督檢查和項目完成后的財務決算審計,其中監督檢查采取一定比例的抽查方式,數量有限。近年來還增加了審計調查和績效評價等方式,但范圍和數量有限,還處于起步階段,思路還不成熟,模式尚未確定。這與中央審計委員會提出的“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的審計思路和“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的審計目標還存在差距。
?對投資效益關注不夠。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按照中央審計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審計監督工作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審計監督更加關注投資質量、投資效益,而不僅僅是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性。但目前的審計實踐中,投資效益的關注度還遠遠不夠,更多的是停留在對照法規條文查問題,這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新發展理念和要求。
?個別問題屢查屢犯,監管效果有待提升。項目建設拖期、招投觀點標管理不規范、不合理支出擠占項目成本等等。這些問題發生率仍然較高,不僅僅具有普遍性,而且在部分單位還反復出現,監管效果不甚理想,難以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究其原因,既有項目單位自身管理問題,也反映出監管部門在制度層面、體制機制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信息化程度還不夠高。在審計實務方面,信息化審計手段不足,受審計資料、審計信息傳輸的影響,遠程審計極少運用,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出差情況下審計工作幾乎暫停;審計軟件開發和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審計基礎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在審計管理方面,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審計歷史資料和信息整理利用難度較大,在重大問題分析決策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新時代完善審計監督體系的幾點建議加強戰略思維,完善審計監督責任體系,構建上下聯動的一體化監管格局加強戰略思維,從全局的、長遠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強中央和地方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部門、項目主管單位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通力合作,明確職責和分工,完善責任體系,豐富和強化溝通交流機制,構建多種交流平臺,形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上下聯動、溝通順暢的一體化監管格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強系統思維,完善審計監督方式,加強事中監管和績效評價加強系統思維,充分認識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充分把握其監管重點,完善審計監督方式,增強監管效能。對于建設周期長、建設進度滯后的項目加大中期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促進項目順利實施。對于重大工程項目還要開展跟蹤審計,隨時跟進項目實施情況,隨時關注資金使用管理,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確保重大工程項目按期完工,實現建設目標和綱領,及時發揮作用。此外,項目完成后要加大績效審計力度,重視效益評價,實現投資向內涵式、集約化方向轉化,努力實現國防科技工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辯證思維,完善問題處置機制,分級分類區別對待辯證分析審計監督發現的各類問題,分清責任和原因,在處置方式上加以區分。對于虛假招標、挪用資金等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問題,加大處罰力度,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信用體系,加大違規成本。對于會計核算、合同管理中一些操作細節不規范等一般性管理問題,可要求項目單位及時整改,整改到位不再追究管理責任,并加強教育培訓,從提升內控管理角度督促項目單位強化管理,調動主觀能動性。對于招投標過程不規范等涉及多個責任主體的問題,要分清責任,有的放矢,除了對項目法人單位追究管理責任外,還要對代理機構、投標人、評標專家建立信用體系,有嚴重違規行為或造成重大影響的列入黑名單,并逐步實現系統內的信息共享,形成倒逼機制,約束相關行為主體。對于項目建設拖期、不嚴格執行招標方案等問題,除了要求項目單位加強自身管理,強調建設方案和相關批復的嚴肅性以外,還要從體制機制上和制度層面加強研究,比如建設周期批復是否科學合理、招標方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等,通過改進監管思路,完善制度規定,系統性解決問題。加強創新思維,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審計能力、促進審計成果運用在加強涉密信息管理的同時,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快數據庫建設和審計軟件應用,解決涉密信息高效傳輸和涉密信息系統的便捷應用問題,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使審計人員從繁重的基礎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高質量、高水平的問題分析和研究上。同時,通過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加強審計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審計成果得到更好更充分的運用,進一步推動政策研究,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雪.產業演變理論視閾下我國IP影視產業發展再思考[J].傳媒,2018(8):80-82.
[2]王秋菲,秦爽,石丹.基于大數據的審計風險識別與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8(24):93-100.
[3]王美英,曾昌禮,劉芳.國家審計、國有企業內部治理與風險承擔研究[J].審計研究,2019(5):15-22.
[4]王家華,周子威.國家審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作用機理與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2020(11):124-129.
[5]韓峰,胡玉珠,陳祖華.國家審計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研究———基于地級城市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1):29-40.
作者:王淑娜 單位:國防科工局經濟技術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