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13:38:45
序論:在您撰寫城鄉融合農耕文化及鄉村旅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農耕文化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存在,它鑲嵌在建筑遺產、民俗儀式、傳統藝術作品當中;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它體現在道德觀念、民風民俗、為人處世的哲理中。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能夠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提升旅游體驗感,有助于破解現在鄉村旅游同質化高、體驗性不足的難題。打造農耕文化旅游教育基地,能夠加強城鄉經濟和文化聯系,有利于保留農村形態和保護耕地,緩解城鄉資源爭奪矛盾。當前條件下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可以在經濟上加強城鄉聯系,在文化上推動城鄉互動,進而引發鄉村在城鄉關系中的定位改變,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提供助力。
一、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的根本突破
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鄉村作為農耕文化留存至今的載體,依然受到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農耕文化的滋養。旅游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性活動,農旅結合是鄉村文化的新發展形式,既有現實基礎,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因此,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是大勢所趨。
(一)農耕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農耕文化生根于農耕社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和進行農耕活動時的結晶,具有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內涵。應時,即遵守規律,順應天時?!叭粘龆?,日入而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等規律作息,“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的二十四節氣等耕種知識,就是基于應時勞作而衍生出來的農耕文化,對現代生活依然有著重要意義。取宜,即選取合適的一面為己所用。禮用為宜,因地制宜,入鄉隨俗,這種千百年來農耕社會生活積淀下來的“取宜”文化,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農事生產上,還涵蓋了為人處世、關系往來、風俗習慣和尊禮守法等方面。像婚姻嫁娶,吉辰良時、來往禮數、媒妁言約等無不體現“取宜”文化的影響。守則,一方面是對自然規律的遵守和利用,這是農業耕作的必須要求;另一方面則演變成農耕社會的一套禮儀制度和對規矩的遵循。在古代,村規民約、倫理綱常等一直被作為廣大農村地區治理的丈量尺度,守則為治,守位為興,從最基本的守則到修齊治平的擔責的變化,正是“守則”文化滋養的結果。和諧,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合作共存。這與現在提倡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致的。但現在的和諧理念不只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也融注在人與他人、社會以及自身的成長中??偠灾r耕文化的四大內涵實際上與天時、地利、人和三位一體的發展觀是一致的。順應天時,制宜地利,實現和諧,這樣的發展思路歷經幾千年的實踐而使得其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不僅是推動鄉村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新路徑,也是在農耕文明的發展中尋求城鄉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二)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是鄉村旅游的新生
第一,賦予教育新的功能,擴大服務對象。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并加強研學教育基地建設。研學旅行,這是素質教育走出課堂、走進實踐的要求,農耕文化研學則是對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突破。農耕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蘊含的堅韌不拔、崇尚和諧、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和文學著作、民俗藝術、農耕文化知識等文化遺產可以為中小學的傳統文化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農耕文化研學旅行,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又能夠深化勞動教育,讓當代學生感悟勞動之美、學會基本生存技能。深入田野,體驗勞作,參加農耕活動,為學生了解農耕文化常識、拓展生活視野、體會耕讀文化精髓、明悟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提供了平臺。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為打造農耕文化研學教育基地提供了前提條件,這實際上可以對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素質教育要求。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一方面賦予了鄉村旅游新的教育意義,發揮了農耕文化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將城鎮中小學生作為服務對象,通過教育聯系增加城鄉關系黏性,既能激發鄉村旅游活力、推動鄉村旅游品牌建設,又能較好地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第二,逐步實現從形式體驗到文化體驗,加強城鄉互動。目前鄉村旅游項目主要集中在吃、住兩方面,以農家樂和民宿為主要體驗方式,這是由農民自行開發、缺乏統一規劃以及盲目跟風所致。在這樣的體驗中,游客只能自行挖掘鄉村旅游樂趣,無法真正體會當地的傳統農耕生活和民俗文化風情。雖然現在也發展有農村采摘園、鄉村風景觀賞等項目,但它們無一不是建立在上述兩方面基礎上,作為吃、住體驗的附加存在,缺少農耕文化內涵的形式體驗。鄉村旅游的興起源于城市居民對城市霓虹和工業化景觀的厭倦,同時夾雜著對鄉愁的回憶和對田園詩意生活的向往。而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的農旅融合將耕讀文化、農耕活動與旅游體驗結合起來,形成與城市中工業文化迥異的鄉村文化旅游體驗模式,滿足了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鄉愁體驗和文化上的情感收獲。這種游客在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中切換而產生的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實際上是城鄉文化交流的結果,而享受這一過程的游客則作為城鄉文化交流載體活躍在農旅融合的鄉村旅游中。
(三)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是文化上的突破
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是對農耕文化的挖掘,通過旅游形式搭建起來的文化體驗平臺可以孕育出極具文化特色的優勢項目,這就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動能。事實上,農耕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且具有多樣性,因地制宜發展農旅項目,一方面是為鄉村旅游尋找新的突破,破解其同質化難題;另一方面則增強了城鄉文化的互動黏性,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在文化教育上可以打造農耕文化研學基地,在文化互動上可以提供城鄉文化差異性體驗和回歸鄉愁的平臺,這都是鄉村旅游依托農耕文化做好特色、增強內涵性體驗的突破。
二、城鄉融合與農旅融合:城鄉發展關系的變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指出,要健全鄉村旅游、農耕文化體驗等新業態培育機制,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鄉村文化保護利用機制,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旅融合成為農村產業聯動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大助力。2021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指出,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要推動城鄉雙要素自由流動。這實際上強調了要發揮城鎮和鄉村兩個主體的作用,走城鄉平等、協調、共贏的發展道路。
(一)文化交融:城鄉文化的互動互補
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城鎮化不斷侵襲鄉村地區的生存發展空間、破壞農村傳統形態,造成以城市文化為重、鄉土文化為輕的局面。農耕文化的遠離讓廣大農村地區在城市的工業文化面前顯得不自信,鄉愁的失落也是“根文化”的淡化,這讓鄉土文化陷入了自我矛盾的境地。農耕文化扎根于廣袤的農村大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地域鮮明的多樣鄉土文化,這些都是可供農村持續開發的豐富文化遺產。農旅融合可深入挖掘優秀農耕文化,因地制宜構建具有鄉土特色的鄉村旅游基地和研學基地,實際上是以農耕文化為核、以鄉村旅游為橋,搭建出城市與鄉村文化交流的舞臺,讓鄉村以城市的“精神后花園”身份明確其在城鄉發展關系中的定位,繼而以對接城鎮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為突破口取得相對獨立自主的文化位置。這一方面可以提高農村地區的文化自信,激發鄉土文化活力,激活農村地區的歷史底蘊,順應傳統文化回歸的時代潮流;另一方面城鄉文化交流的雙向互動促進了兩者優勢互補,為城鄉文化融合提供了范式。從單一的城市向農村輸出文化到城鄉文化互動互補,文化上的城鄉融合不僅為農村取得了經濟發展上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農村地區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城鄉平等關系的構建。
(二)產業聯動:從“被動”到“主動”
農耕文化資源經由統籌規劃的開發,實際上走向了以第三產業為核心、一二產業為兩翼的產業融合發展道路。首先,農旅融合是鄉村地區豐富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服務產業的突破口,教育基地對接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民俗文化的產業轉化、建筑風情的觀賞體驗等構建出一條極具鄉土特色的農耕文化產業鏈,這是鄉村產業體系的突破和對外競爭力所在。其次,以農耕文化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項目本身就離不開第一產業的支持,體驗式的文化活動必須有深入農事活動的支撐,特別是深入品味耕讀文化的旅游項目,根本無法離開農耕生活的場景接觸和時代背景。最后,農耕文化的工藝品、紀念品生產成為鄉村旅游服務與文旅工業相結合的橋梁。農旅融合的旅游特色要求其必須有文化產品作為品牌產品的宣傳,傳統工藝品、體現鄉土風情的農家美食、民俗藝術作品等產業化事實上就加強了其與第二產業的黏性。這種農耕文化資源轉化而成的融合產業體系對鄉村而言是其內源性發展動力迸發的體現,也是鄉村在與城鎮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優勢所在;對城市而言則是城鄉對話發展定位轉變的開始,因為農旅融合下的企業會主動尋求與其利益契合的合作對象,這會改變以往單一的城市向農村輸送產業的被動局面。實際上,農旅融合中以第三產業為核心,一、二產業為兩翼的產業融合道路也可以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借鑒。以鄉村文化產業為突破口,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產業融合延長一、二、三產業鏈,形成一核心聯動多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這可以發揮鄉村主體的內源動力,促使鄉村主動與城市產業對接,進而推動城鄉產業多元聯動發展。
(三)城鄉融合:文化的紐帶作用
城鄉融合中鄉村主體作用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鄉村文化陣地的失守。農旅融合開發了鄉村特有的文化資源,在發揮鄉土文化獨有價值、重塑鄉村文化自信的同時,也發展了鄉村的文化產業,促成了城鄉融合在文化產業上的突破。農耕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方面保留了鄉土文化的“根”,使得鄉村在城鄉發展中得以取得城鄉文化交流中的主動權;另一方面農旅融合產業化發展推動鄉村產業聯動發展,催生了扎根農村的鄉村文化企業,這讓“城市輸血”變為“自己造血”成為可能。農旅融合通過農耕文化資源的開發將城鄉融合發展聯系起來,就是在發揮其紐帶作用的同時重新奪取鄉村文化陣地,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價值理念,推動鄉村鄉土文化復興。這種復興是鄉村由內而外的潛力迸發,必將使得城鄉發展關系發生改變。
三、結語
文化的復興必須有鄉村文化的振興。農耕文化一直扎根農村,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內容愈加豐富,而將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的農旅融合便成了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點。目前的農旅融合開發還處于“1.0”時代,各種問題亟待解決,這些都是農旅融合朝“2.0”產業化發展邁進的阻礙。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的機緣下,農旅融合又成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流、城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突破口,這將極大地發揮鄉村的主體作用,推動城鄉平等、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進展.鄉村振興背景下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J].商訊,2021(18):143-145.
[2]彭金山.農耕文化的內涵及對現代農業之意義[J].西北民族研究,2011(01):145-150.
[3]董玲雪.農耕文化融入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02).
[4]張毅.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途徑探究[J].南方農業,2020(21):133-134.
[5]王維佳.產業融合理念下傳統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12):50-51.
作者:梁宇軒 張繼軍 單位:延安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